第三章_中药制剂前处理技术
中药制剂前处理技术课程标准

中药制剂前处理技术课程标准中药制剂前处理技术是中医药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研究中药材的加工、炮制和前处理方法。
这门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中药制剂前处理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够在实际生产中熟练运用相关技术,确保中药制剂的质量和疗效。
一、课程目标1.了解中药材的基本性质和规格要求,掌握中药材的常见炮制方法和基本原则。
2.学习中药鉴别技术,能够准确识别常见中药材的真伪和品质。
3.掌握中药材的加工和前处理方法,如洗净、研粉、煮制等,能够根据制剂要求进行适当的处理。
4.学习中药提取、浸泡和浓缩技术,了解不同方法的原理和适用范围。
5.熟悉中药材的质量控制要求,学会使用常见的质量分析方法和仪器设备。
二、课程内容1.中药材的基本性质和规格要求。
2.中药材的炮制方法和基本原则。
3.中药材的真伪鉴别技术。
4.中药材的加工和前处理方法,包括洗净、研粉、煮制等。
5.中药的提取、浸泡和浓缩技术。
6.中药材的质量控制要求和分析方法。
7.常见的中药前处理设备和仪器的使用。
三、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结合实践,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
2.实验室实践,让学生亲自进行中药材的加工和前处理。
3.实地探访中药生产企业,了解中药材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要求。
4.案例分析,学习和分析各种中药前处理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四、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实验报告和作业完成情况等。
2.实验室实践表现:考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3.课程论文:独立完成一篇关于中药制剂前处理技术的论文。
4.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和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课程价值中药制剂前处理技术是中医药制剂过程中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中药制剂的质量和疗效。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掌握中药材加工和前处理的基本操作技能,了解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要求,为日后从事中药制剂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通过与中药制剂企业的实地交流和参观,学生还可以了解中药制剂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今后的职业选择提供参考。
中药制剂单元操作简介

2.影响浸出的因素
(1)浸出溶液剂 (2)药材的粉碎粒度 (3)浸出温度 温度升高 (4)浓度差 (5)操作压力 (6)药材与溶剂的相对运动 (7)新技术的应用
3.浸出方法
(1)煎煮法 (2)浸渍法 (3)渗漉法 (4)回流法 (5)水蒸气蒸馏法 (6)超临界流体提取法院 (7)离子交换与大孔树脂吸附
(二)中药注射剂
中药注射剂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 从中药药材单方或复方中提取有效物质 制成的可供注入人体的灭菌制剂。
1、中药注射剂的分类 ①溶液型注射剂 ②注射用粉针 ③冻干制品
2、注射剂的制备
(1)药材的浸出和纯化 可以用水醇法、蒸馏法、透析法和反渗透法、 超滤法等方法。
(2)配液和滤过
3.提高中药注射剂质量的措施 在注射剂制备工艺上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中药制剂单元操作简介
中药制剂是指将中国的中药(包括中药材或饮片及其 方剂)制成用一防病、治病目的并适合于患者应用的 制剂。 中药是指以中医药传统理论体系表述药物性、功效和 使用规律,按其理论指导应用的药物,所以也称传统 (中)药。 中药制剂一般是先从中药材或饮片中提取有效成分后, 将提取物用适当方法不经处理或处理制成。中药材浸 提后产品可直接伯为内服或外用的液体药物,用此法 制得的制剂称为浸出制剂;提取物也可作为原料制备 其他制剂,中药注射剂、片剂等中药新剂型就是用后 一种方法制得的,中药制剂的制备过程包括中药制剂 的前处理和制剂制备成型。
(1)澄明度 (2)刺激性问题 (3)剂量与疗效 (4)质量标准
(三)片剂 中药片剂系指将药材细粉和提取物与
辅料混合压制而成的圆片状或其他形状 的固体制剂。
1.片剂的制备 (1)药材的处理与提取 (2)中药片剂的制粒法与压片
中药制药技术 教案-中药有效成分的前处理(提取、分离与纯化)

《中药制剂技术》课程-微教材任务名称中药有效成分的前处理(提取、分离与纯化)课程类型教、学、做一体教学设计模式讲授、小组讨论、自主学习、角色扮演教学目标专业知识目标:1 理解浸渍法、煎煮法等浸出方法的操作要点。
2 知道浸提与纯化、分离的操作注意事项。
3 知道浸提、纯化与分离的方法。
职业能力目标:1 能说出浸提、纯化与分离的方法。
2 能根据中药材的性质选用浸提、纯化的方法。
3.能按浸出制剂车间洁净度要求组织人员和物料进入车间。
4.能按GMin。
(3)浸润时间到后,打开设备电源开关,开启直通蒸汽进汽阀。
加热至沸腾后,关闭直通蒸汽阀门,打开夹层蒸汽阀门,使药液保持微沸,煎煮2小时。
(4)煎煮到规定时间,关闭汽阀,开泵过滤,将提取液泵到提取液储罐并在提取液储罐上做好清膏标签,标签内容包括品名、批号、批量、生产日期、操作人,完成第一次煎煮。
(5)药液过滤完毕后,加入工艺要求的水量,进行第二。
煎煮时间分别为1小时。
(6)按(4)操作,过滤第二煎药液。
药液需过滤两次,其间隔时间为30min,使药液尽量过滤尽,以免浪费。
(7)药液过滤完毕后,排出料渣。
3清场(1)生产结束后,操作人员将使用后的运输车、工具、容器具按清洁规程进行清洁。
(2)由工序班长取下生产状态标志及设备运行状态标志,纳入批生产记录,换上操作间待清场”标志、设备“待清洁”标志,严格按照清洁规程进行清洁。
(3)由QA员检查清场情况,确认合格后签发“清场合格证”正副本,清场合格证副本插入操作间“已清场”标志牌上。
(4)填好生产记录和清场记录。
中药生产管理和前处理

(二)设施
1、前加工生产与制剂生产严格分开
中药材前处理、提取、浓缩等生产操作与其 制剂生产至少应做到以下几方面的严格分开:
(1) 人员、物料进出生产区 (2) 空气净化系统; (3) 操作间,储存间; (4) 生产设备与生产操作。
2、中药材净制与切制—筛、选、洗、 润、切、干燥等
(1)有相应的风选、筛选场地与设施; (2)拣选工作台表面应平整、不产生脱落物; (3)产尘操作室应安装捕吸尘或除尘、排风 等设施;
3、中药材炮制应使用表面整洁、易清洗、消毒、不 易产生脱落物的工具及容器。
4、直接入药的净药材的粉碎等生产操作应参照洁净 区管理。
5、毒性药材的生产操作应有防止交叉污染的特殊 措施。
(三)区域划分 [表1]
洁净区
控制区 非洁
净区
100 10,000 100,000 300,000 洁净管 一般生
级级
2、设备内表面材质易清洗消毒、耐 腐蚀;
3、与中药材直接接触的工具、容器 及设备的内表面应光洁、平整、不易产 生脱落物。
(四)异地加工(技术方面要求)
中药材前处理、提取等异地加工应做到:
1、加工单位能受企业QAS有效管理; 2、执行企业提供的工艺要求和质量标准; 3、加工单位有严格的过程监控网络; 4、中间产品包装符合质量要求; 5、运输中有保证中间产品质量的有效措施; 6、外加工中间产品经企业质量检验合格后方 可使用; 7、有完整的质量审计报告及批准文件; 8、中药无菌制剂不得委托加工。
区域划分是否符合[规范]规定;
现场检查是否达到该区域要求。
二、前处理厂房、设施、设备
(一)厂房
1、应有防止昆虫和其它动物进入的设施。 2、非洁净厂房地面、墙壁、天棚等内表面 应平整,易于清洁,不易脱落,无霉迹,对加 工生产不造成污染。 3、生产区和储存区应有与生产规模相适应 的面积和空间。 4、洗药操作间排水通畅,地面不积水。
中药材前处理工艺技术理论

中药材前处理工艺技术理论中药在我国医药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药产业是我国的传统民族产业,又是当今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随着国内外对中药认识的提高,中药的需求量逐年增加,这就要求中药装备能适应中药生产发展的要求。
其中,中药材前处理加工是中药企业的基础加工环节,中药材前加工设备应能适应其发展要求。
一、中药材前处理生产概述中药工业化生产包括中药材的预处理及炮制、中药材有效成分的提取液与中药浸膏的生产、中药制剂的生产等3部分。
1.中药材前处理的概念中药材前处理是根据原药材或饮片的具体性质,在选用优质药材基础上将其经适当的清洗、浸润、切制、选制、炒制、干燥等,加工成具有一定质量规格的中药材中间品或半成品。
2.中药材前处理主要生产工艺中药材前处理主要生产工艺包括净制、切制、炮制、干燥等过程。
3.中药材前处理生产目的中药材前处理加工目的是生产各种规格和要求的中药材或饮片,同时也可为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与中药浸膏的生产提供可靠的保证。
4.中药材预处理方法药材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3大类。
其中,植物药和动物药为生物全体或部分器官、分泌物等,通常掺杂各种杂质;而矿物药多为天然矿石或动物的化石,常夹有泥沙等。
对不同类型的药材,采用的预处理方法也有所不同,主要有:(1)非药用部位的去除,通过去茎、去根、去枝梗、去粗皮、去壳、去毛、去核等方法来去除不作为药用的部位;(2)杂质的去除,通过挑选、筛选、风选、洗、漂等方法来净化药材,利于准确计量和切制药材;(3)药材的切片,将净选后的药材切成各种形状、厚度不同的“片子”,称为饮片,供调配处方的药物。
二、中药材前处理过程工艺流程图:详见下图三、中药材前处理主要生产工艺、设备的应用及其质量控制1 、净制净制包括中药材的净选与清洗。
净制的目的是对药材进行选别和除去杂质,达到药用的净度标准和规格要求。
1.1 净选工艺要求(1)检查需净选的中药材,并称量、记录;(2)净选操作必须按工艺要求分别采用拣选、风选、筛选、剪切、刮削、剔除、刷擦、碾串等方法,清除杂质或分离并除去非药用部分,使药材符合净选质量标准要求;(3)拣选药材应设工作台,工作台表面应平整,不易产生脱落物;(4)风选、筛选等粉尘较大的操作间应安装捕吸尘设施;(5)经质量检验合格后交下道工序或入净材库。
第三章-中药制剂前处理技术

间的内聚力
多数药材能被极性溶剂润湿。
1.2.2解吸与溶解阶段
解吸 : 细胞中各种成分间的亲和力 解除而转入浸提溶剂中;
溶解 :经解吸的各种成分溶解或胶溶 于溶剂中,使细胞膜内外产生浓度差 和渗透压差。
1.2.3 扩散(置换)阶段
植物细胞膜内外溶剂中药物浓度 的高低差别产生的渗透压差,使细 胞内外溶液互相渗透直至内外浓度 相等、渗透压平衡时,扩散终止。
(低温粉碎)
粉碎作用力
研磨力(rubbing) 撞(冲)击力(impulsion) 压缩(挤压)力(compression) 剪切力(cutting) 弯曲力(bending)等。
不同的粉碎作用力,粉碎效果各异,不同的材料应选择相应的粉碎机械
万能(柴田式)粉碎机
万能磨粉机
球磨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球磨机在不同转速下的运转情况 临界转速 Vc:使圆球从最高处以最大速度下落撞击物料的转动速度
(3) 扩散混合 ( diffusive mixing ) 当颗粒进行无规则运 动时,由于相邻粒子间相互交换位置所产生的局部混 合。扩散混合往往发生在不同剪切层的界面处,故扩 散混合是由切变混合引起的。
盘条式混合机 搅拌浆设计成盘条 状适用于高密度、挂壁性或热敏性 物料,具有新颖、高效、节能特点。
③提高粉末的均一性,解决 了由于药材粉碎粒度差异而引起 成型时混合不均匀的现象,入药 后使方中各组分能均衡地被人体 吸收利用。
④粉碎效率高,实现全密闭 操作,损失率低,无粉尘飞扬。
粉碎方法-归纳
干法粉碎 适于一般药物
湿法粉碎 适于需单独粉碎的药料
低温粉碎 适于粘软材料
超细粉碎(适应性强)
中药制剂检测技术第三章中药制剂的常规检查技术

异物识别与排除方法
异物识别:异物是指不属于药物本身或 制剂所需原料的、在制剂过程中混入的 物质,如金属屑、玻璃碎片、纤维等。
对于液体或半固体制剂,可通过过滤、 离心等方法去除异物。
在制剂过程中设置筛网、磁铁等装置, 去除金属屑、玻璃碎片等异物。
异物排除方法
加强原料和辅料的检查,防止异物混入 。
杂质限量规定及执行标准
保障用药安全
中药制剂作为药品,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用药安全。通过常规检查, 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03
促进中药制剂的标准化和国际化
中药制剂常规检查是中药制剂标准化和国际化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不
断完善和提高中药制剂常规检查水平,可以推动中药制剂的标准化和国
际化进程,提子等,用于评 估药物释放行为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影响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
影响因素
包括制剂处方、制备工艺、粒度分布、溶出介质等,这些因素会影响药物的溶出和释放 行为。
控制措施
优化制剂处方和制备工艺,控制粒度分布,选择适当的溶出介质和条件,以确保药物在 规定条件下具有良好的溶出和释放性能。同时,加强质量管理和控制,确保制剂质量的
处理措施
针对异常结果,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 重新取样检查、调查原因并改进生产工艺等 ,以确保中药制剂的质量符合规定要求。同 时,对于不符合规定的制剂,应按规定进行 报废或返工处理,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6 溶出度与释放度检查
溶出度测定方法及原理
测定方法
包括转篮法、桨法、小杯法以及 循环法等,根据药物特性和制剂 类型选择适当的方法。
原理
中药制剂样品的前处理

相关药物分析与检验技术简介
中药制剂样品的前处理
概述 中药制剂样品的前处理
一、中药制剂样品前处理的意义
中药制剂样品的前处理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 中药制剂成分的定量提取、被测成分的富集、杂质 的除去等,直接影响到中药制剂分析的专属性
二、中药制剂样品前处理的方法
中药制剂样品的前处理方法大致遵循以下步骤 样品的粉碎(或分散)→提取→富集→供试品溶液 (一)样品的粉碎或分散 (二)样品的提取 1.浸渍法 2.回流法 3.水蒸气蒸馏法 4.微量升华法 5.超声波提取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特点
1、粒径小,比表面积大,易分散、奏效快; 2、外用散的覆盖面积大,易于发挥治疗作用; 3、贮存、携带、运输方便;制备工艺简单; 4、剂量易于掌握; 5、易吸潮,不易掩盖不良异嗅味、苦味。
二、散剂的制备
质检
工艺流程:粉碎 - 过筛 - 混合 ―――分剂量、包装
粉碎目的 基本原理 粉碎方法 机械设备
条件:药材与溶剂间的亲和力 > 溶剂分子
间的内聚力
多数药材能被极性溶剂润湿。
1.2.2解吸与溶解阶段
解吸 : 细胞中各种成分间的亲和力 解除而转入浸提溶剂中;
溶解 :经解吸的各种成分溶解或胶溶 于溶剂中,使细胞膜内外产生浓度差 和渗透压差。
1.2.3 扩散(置换)阶段
植物细胞膜内外溶剂中药物浓度 的高低差别产生的渗透压差,使细 胞内外溶液互相渗透直至内外浓度 相等、渗透压平衡时,扩散终止。
应对有效成分溶解度大、对无效成分 溶解度小
1.4.1 水: 价廉易得优点; 大极性、浸出范围广、选择性差 ; 难过滤 易霉变、水解、不宜久贮 色泽差
第三章 中药制剂前处理技术
粉碎与筛析 浸提与分离 浓缩与干燥
第一 节
第二 节
第三 节
第一节 粉碎与筛析 :
学习要求: 掌握粉碎的目的、方法及其应用; 熟悉药筛的种类,药筛和药粉的分等 了解堆密度、孔隙率、休止角等概念.
一、粉碎(P59)
1.粉碎目的: ① 表面积 ,促进药物的溶解和吸收;② 便于调剂和服用; ③ 加速有效成分的浸出或溶出; ④ 利于制备各种剂型。
三、特殊散剂的制备
含毒性药物散剂 含低共熔混合物的散剂 含液体成分药物的散剂 眼用散剂
四、散剂的质量要求
均匀度 粉末细度测定 水分
取供试品照水分测定法测定,除另有 规定外,不得超过9.0%。 装量差异 卫生标准
第二节 浸提与分离
要求:
掌握常用浸提方法及应用; 熟悉各种分离方法的特点及应用; 熟悉精制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了解浸提过程及影响因素
一、散剂的含义、分类及特点
1、散剂的含义 粉碎 过筛 混合
粉末状制剂(散剂)
2、散剂的分类
分类-1 内服散、外用散、煮散、眼用散等
一般散
应为 细粉
儿科和外用散 应为 最细粉
眼用散
应为 极细粉
(六号筛) (七号筛) (九号筛)
分类-2
Ⅰ.按医疗用途 Ⅱ.按药物组成 Ⅲ.按药物性质
内服散(阿托品散、颠茄散、益元散) 外用散(冰硼散) 单味药散(阿托品散)、复方散(冰硼散) 含液体成分散(紫雪散) 含共熔成分散(养阴生肌散) 含毒性药散(阿托品散、九分散)
湿法粉碎 适于需单独粉碎的药料
低温粉碎 适于粘软材料
超细粉碎(适应性强)
二、微粉学概念
1.微粉学
含义 固体细微粒子的集合体(质点 0.1μm~10μm )
2.粒子大小及测定
筛分径 细孔通过相当径 几何学粒径表示法 用显微镜法测得的粒径
长径 短径 定向接线径 定向等分径 外接圆等价径 等价径 有效粒径(stoke’s径):用沉降法测得的粒径 比表面积粒径:用吸附法和透过法测得的粉体的比表面积
树脂类:乳香、没药
(低温粉碎)
粉碎作用力
研磨力(rubbing) 撞(冲)击力(impulsion) 压缩(挤压)力(compression) 剪切力(cutting) 弯曲力(bending)等。
不同的粉碎作用力,粉碎效果各异,不同的材料应选择相应的粉碎机械
万能(柴田式)粉碎机
万能磨粉机
球磨机
不耐热成分破坏
高温过高
挥发性成分的破坏 浸提杂质多
不利扩散浸出
∴ 浸提应控制适当温度.
1.3.3浸提时间t: ds与dt成正比,以扩散达到平
衡的时间t即可 。 太长时间会导致有效成分酶解、
大量杂质溶出等
1.3.4浓度差: 增大dc/dx、提高浸出效果 增加浓
度差的办法: 搅拌 更换新溶剂 溶剂循环流动 流动溶剂
测定方法: Ⅰ.固定漏斗法 Ⅱ.固定圆锥槽法; Ⅲ 倾斜箱法 Ⅳ 转动圆柱体法
tgα=H/R
•H-锥体高 •R-锥体底部半径
孔隙率愈大 流动性愈好
休止角愈小 流动性越好
5、 微粉的吸湿性与润湿性
Ⅰθ= 00 完全润湿
Ⅱθ= 1800 完全不润湿
Ⅲθ< 900 易润湿
Ⅳθ> 900 不易润湿
三、筛析(筛分)
混合机理
(1) 对流混合( convective mixing ) 固体粒子在机械转动 的作用下,在设备内形成固体循环流的过程中,粒子 群产生较大的位置移动所达到的总体混合。
(2)剪切混合( shear mixing ) 由于粒子群内部力的作 用结果,在不同组成的区域间发生剪切作用而产生滑 动平面,促使不同区域厚度减薄而破坏粒子群的凝聚 状态所进行的局部混合。
②采用低温粉碎措施,使含 糖量高、树脂类药物容易脆化, 适于热敏性药材,利于虫类等药 材保质。
③提高粉末的均一性,解决 了由于药材粉碎粒度差异而引起 成型时混合不均匀的现象,入药 后使方中各组分能均衡地被人体 吸收利用。
④粉碎效率高,实现全密闭 操作,损失率低,无粉尘飞扬。
粉碎方法-归纳
干法粉碎 适于一般药物
2.000 ± 0.070 0.850 ± 0.029 0.355 ± 0.013 0.250 ± 0.00 0.180 ± 0.0076 0.150 ± 0.0066 0.125 ± 0.0058 0.090 ± 0.0046 0.075 ± 0.0041
过筛器械
手摇筛 :振动;敲打(拍)
粉末状态:干燥 ; 粉层厚度:适量,不宜 太厚
1.3.5 溶剂pH:
根据浸出有效成分(部位)理化性质 调整浸提溶剂的pH值有利于有效成分 提取。
1.3.6 浸提压力:
使部分细胞壁破裂有利浸出
加速溶剂润湿、渗透、扩散
缩短浸提时间。
1.3.7 新技术的应用:—强化浸提 提高浸提效率、提高制剂质量,浸提 时间大大缩短。 超声浸提 胶体磨浸提
1.4常用溶媒
1.3.1药材的粉碎度(F):
理论上F大,dc/dt大,但如果F太大导 致其微粉学理化性质:
巨大表面能对药液成分有较大吸附 性 、 使有效成分损失;
组织细胞破裂过分使浸出杂质多; 微粉的聚集性使流动阻力增加而难
过滤。
1.3.2 浸提温度T:
D增大,
适当提高温度 ds/dt增大、
有利于扩散浸出;
(3) 扩散混合 ( diffusive mixing ) 当颗粒进行无规则运 动时,由于相邻粒子间相互交换位置所产生的局部混 合。扩散混合往往发生在不同剪切层的界面处,故扩 散混合是由切变混合引起的。
盘条式混合机 搅拌浆设计成盘条 状适用于高密度、挂壁性或热敏性 物料,具有新颖、高效、节能特点。
筛析的含义――固体粉末的分离技术
筛析的目的,达到粉末分等
《中国药典》筛号、工业标准筛目、筛孔内径对照表
粉末分等 药典筛号 工业筛目(孔/2.54cm) 筛孔内径(mm)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最粗粉 一号筛
10
粗粉
二号筛
20
三号筛
50
中粉
四号筛
65
细粉
五号筛
80
六号筛
100
最细粉 七号筛
120
极细粉 八号筛
150
九号筛
200
▪混合的影响因素
1)粒径的影响 2)粒子形态的影响
圆柱形> 粒状 > 球状(通过筛网的概率), 混合度依次降低。 3)粒子密度的影响 密度差异大者,易影响混合效果。
粒径的影响
不同粒径的混合度明显 低于相同粒径的混合度。
形状不同但粒径相同, 不同粒径者比较, 圆柱形高于球性和粒状。 圆柱形混合度也较高。
孔隙率 Blending rate
孔隙率 系指微粒中孔隙和微粒间的空隙所占的容积和微粉容积之比:
E总 Vb Vp Vb 1 Vp Vb
式中: E总表示孔隙率; Vb表示微粉的体积; Vp表示微粉本身的体积。
4、微粉的流动性
休止角(angle of repose)-- 表示粒子间作用力的方法
2.基本原理 借助于机械力将大块固体物料制成适宜程度的碎 块或细粉的操作过程;粉碎过程系由机械能转换 成表面能的过程。
机械力
机械力(能) 物体(表面能 )
3.粉碎方法 干法粉碎
单独粉碎 混合粉碎(串油、串料、蒸罐)
湿法粉碎
低温粉碎 微粉粉碎
水飞法 加液研磨法
4.影响药材粉碎效果的因素
1.3影响浸提的因素
Fick’s第一扩散公式 : ds DF dc dt
Dt—扩散时间
dx
Ds/dt: 扩散速率
F—扩散面积,代表药材的粉碎度
D—扩散系数
dc/dx—浓度差
-表示扩散趋向平衡时浓度降低;
D RT 1
N 6r
D: 扩散系数; R: 摩尔气体常数 T: 绝对温度 N: 阿伏加德罗常数 γ:溶质分子半径 η:粘度 π:常数
振荡筛 悬挂式偏重筛粉机(震荡室内有偏重轮、
主轴、轴承等部件 电磁簸动筛粉机 利用电磁原理(电流,
磁铁,弹簧等)
粉碎 筛分 混合
物料
散剂
造粒
分剂量 质检 包装
压片
颗粒剂、胶囊剂、片剂
附:散剂 ——固体制剂的基础剂型
要求: 掌握散剂的含义、特点和质量要求; 掌握等量递增混合原则; 熟悉特殊散剂的制备方法
球磨机在不同转速下的运转情况 临界转速 Vc:使圆球从最高处以最大速度下落撞击物料的转动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