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线机原理
缠线器原理

缠线器原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缠线器,也称为绕线机,是一种用于将线材或导线绕绕到线轴或线管上的机械设备。
它在电子、通讯、电力、汽车等行业都有广泛的应用。
缠线器的原理主要是通过电机驱动,控制线材的张力和速度,使线材均匀地绕绕到线轴或线管上。
缠线器的原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一、线材供给系统:线材供给系统主要由线材轴、张力装置、引导装置等部件组成。
线材从线材轴上经由张力装置控制调节供给到绕线头上。
张力装置通常采用张力传感器来感应线材的张力,并通过控制系统来调节张力的大小,保证线材的张力稳定。
二、绕线头系统:绕线头是缠线器的核心部件,它有多种不同的结构,包括固定型绕线头、摆动型绕线头、摆动式绕线头等。
绕线头的主要作用是将线材均匀地绕绕到线轴或线管上,绕线头通常由电机、线圈、绕线导板等组成。
电机驱动绕线头旋转,线圈通过绕线导板将线材均匀绕绕到线轴或线管上。
三、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缠线器的关键部分,它主要由PLC控制系统、变频器、触摸屏等组成。
通过控制系统可以对线材的张力、旋转速度、绕线角度等进行精确控制,实现线材的准确绕线。
绕线机的原理是通过以上步骤实现线材的自动绕绕,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实际生产中,缠线器的性能和稳定性对产品的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合理选择和使用缠线器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以上的原理,缠线器的设计和制造也需要考虑到线材的材质、直径、绕线的要求等因素。
不同的线材和线轴有着不同的要求,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调整,确保线材能够均匀地绕绕到线轴上。
缠线器是一种便于操作、高效率、稳定性好的机械设备,通过精密的控制系统和精良的结构设计,可以满足不同行业对线材绕绕的要求,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质量。
在未来的发展中,随着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缠线器的功能和性能会不断提升,为各行业提供更加高效、稳定的绕线服务。
第二篇示例:缠线器是一种常见的自动化设备,用于将导线、绳索、电缆等卷绕在线轴或线盘上。
绕线机的原理

绕线机的原理
绕线机是一种用于制造线圈的设备,它可以将导线或绕线材料绕在一个特定的形状上,通常用于制造电动机、变压器、电感器等电气设备。
绕线机的原理是利用电机驱动绕线轴旋转,同时控制导线的张力和绕线速度,使得导线可以均匀地绕在线圈骨架上,从而形成所需要的线圈结构。
首先,绕线机通过电机驱动绕线轴旋转,绕线轴上通常安装有多个线圈骨架,每个线圈骨架上都有一定数量的导线通孔。
当绕线轴旋转时,导线会随着绕线轴的旋转而被拉伸,并通过导线通孔穿过线圈骨架。
在这个过程中,绕线机需要通过控制系统来调节绕线轴的旋转速度,以及导线的张力,从而保证导线可以均匀地绕在线圈骨架上。
其次,绕线机需要根据所需要的线圈结构来调节绕线轴的旋转方向和速度。
不同的线圈结构需要不同的绕线方式,有些需要交叉绕线,有些需要同向绕线,还有些需要特定的绕线角度。
因此,绕线机的控制系统需要能够根据不同的要求来调节绕线轴的旋转方式和速度,以满足不同线圈结构的需求。
最后,绕线机需要通过传感器和控制系统来监测绕线过程中的张力、速度和位置等参数,以确保绕线质量和稳定性。
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导线的张力和绕线轴的位置,控制系统则根据传感器的反馈信号来调节绕线轴的旋转速度和张力,从而保证导线可以均匀地绕在线圈骨架上,不会出现松紧不均或者绕线错位的情况。
综上所述,绕线机的原理是通过电机驱动绕线轴旋转,同时通过控制系统来调节绕线轴的旋转速度和导线的张力,以及监测绕线过程中的各项参数,从而实现对线圈结构的精确控制和稳定绕线质量的保证。
这种原理不仅适用于传统的手动绕线机,也可以应用于自动化的数控绕线机,以满足不同规格和要求的线圈制造需求。
全自动绕线机的机械结构

全自动绕线机的机械结构
全自动绕线机的组成部分是由机械结构部分、电气控制部分、气路部分等组成。
其中机械部分由绕线机构、排线机构、剪线机构、线圈模具、脱模机构、加热机构、张力机构、机架等组成。
该绕线机工作原理是:漆包线从原料桶出来,经过张力机构后,线保持恒定的张力,然后通过排线机构的导线轮,再到减压线机构的压线柱下。
绕线机构和排线机构协同动作,即绕线机构每旋转1周,排线机构带动漆包线移动1个线径的距离,从而实现整齐精密排线。
同时加热机构对漆包线和磨具进行加热,使漆包线一绕到磨具上,就能粘结在一起。
当绕完一个线圈时,减压线机构把漆包线剪断的同时另一端又被压倒,然后把线圈卸载。
周而复始,实现全自动排线。
目前我们研发的全自动绕线机已成功下线测试,且运行良好。
我国现有手机,家电,汽车生产企业上千家,那么线圈的使用量巨大,在未来几年里,使用自动绕线机工艺技术及设备已是大势所趋。
且随着绕线机工艺技术的普及和发展,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市场需求量及市场份额将呈逐年递增趋势。
主体结构。
绕线机原理

绕线机原理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原理建模:根据线绕电阻器的结构特点及生产要求,建立了如下图所示的绕制模型。
如图所示,骨架夹持定位后,送线装置从1#位置向前移动,把伸出的一小段电阻丝送到始焊点位置,然后焊机把电阻丝前段与左侧金属帽焊接在一起,接着骨架旋转一定的角度并同时移动一小段距离(前间距),将电阻丝绕到瓷棒上,然后送线装置摆动一个角度(前摆角)到达2#位置,在这一位置电阻丝与骨架轴线垂直。
接着开始绕线,如图b所示,骨架在旋转的同时向左排线移动,而送线装置固定不动,这样就在瓷棒上绕出了螺旋线,当绕制到合适位置时,骨架停止旋转及排线移动。
然后,如图C所示,送线装置向右摆动一定角度(后摆角)返回到1#位置,接着骨架旋转一定的角度并移动一段距离(后间距),将电阻丝绕到金属帽上,然后焊机把电阻丝与金属帽焊接在一起。
在焊接的同时送线装置向后移动,把电阻丝拉断,接着骨架向右移动到初始位置,更换骨架,进行下一个骨架绕制。
主要技术控制(1)恒张力的控制:绕制电阻时,需要对电阻丝施加一定的阻力来产生线张力,以确保电阻丝紧密地绕在瓷棒表面。
线材状态、放线卷的松紧程度、放线卷上电阻丝的排列方式、运动系统的速度变化等因素都会引起线张力的变化。
张力太大会使电阻丝材料发生塑性变形,甚至导致电阻丝被拉断;张力波动幅度大,线张力不均匀,会使绕成的螺旋线各处内应力变化大,后工序处理时各处弹性恢复不一致,进而导致电阻阻值变化,甚至断线失效。
由于电阻丝直径微小而且对电阻阻值一致性要求较高,因此对电阻丝的张力控制要求非常严格。
采用控制绕线与放线的线速度差控制线张力的方法(检测线材的线速度、控制放料卷转速、补偿其线速度的变化),要达到张力的波动幅度小或波动幅度处于受控状态,机械结构与控制系统比较复杂,影响因素众多,技术难度大,因此,线材的张力是影响电阻器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绕线机工作原理

绕线机工作原理
绕线机是一种通过旋转并拉伸导线或线缆,使其绕绕线机上的轴进行卷绕的设备。
它通常由以下几个主要部件组成:
1. 引导系统:引导系统用于引导导线或线缆通过绕线机,确保其在卷绕过程中正确地放置并防止缠绕或打结。
2. 旋转机构:旋转机构通过驱动轴或电机将绕线机上的轴旋转起来。
通常,旋转机构还包括调速装置,以控制轴的旋转速度。
3. 收线装置:收线装置用于将导线或线缆收集起来,并将其排列整齐。
这可以通过张力装置和导轨来实现,以确保线材均匀且整齐地卷绕。
4.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用于监测和控制绕线机的运行。
它可以包括电子传感器和计数器,以确保正确的线材长度和数量。
绕线机工作原理是,在绕线机上设置所需长度的卷绕轴,然后将导线或线缆引导到绕线机上。
随着绕线机轴的旋转,导线或线缆会被缠绕在轴上,并通过引导系统保持正确的位置。
同时,控制系统会监测线材的长度和数量,并在达到设定值时停止绕线机的运行。
绕线机常用于电缆制造、线束制造、变压器制造和线圈制造等行业,它们能够高效地完成大规模的线材卷绕工作。
伺服自动绕线机的工作原理

伺服自动绕线机的工作原理交流伺服驱动系统可以对伺服电机的位置、速度、转矩等进行控制,其调速范围宽、精度高、动态性能好,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需要较高控制精度的领域。
考虑到绕线机的自动排线机构不仅要满足跟随的快速性,还要满足跟随的精度要求,所以自动绕线机使用伺服系统来进行驱动。
那么伺服自动绕线机的工作原理?深圳市联欣科技工程师给大家讲解:1、伺服系统工作原理伺服驱动器作为伺服电机的驱动控制部件,与伺服电机组成一个完整的闭环伺服系统,如下图所示。
伺服驱动器利用编码线反馈伺服电机的脉冲数,并与设定的数目进行比较,利用两者的偏差校正伺服电机的位置,提高了伺服电机定位的精度。
同时伺服驱动器能够接收PLC的输入脉冲,并将该脉冲处理后输出给伺服电机,从而实现了 PLC对伺服电机的控制。
2、伺服系统的性能介绍考虑到系统对于伺服电机功率和精度的要求,绕线机排线机构选择进口小惯量伺服电机,伺服驱动器选择与之配套的品牌。
伺服电机的基本规格及性能:输入电压为三相AC200V~230V或单相AC230V,输入频率为50/60HZ;适用于0.2KW的伺服电机;位置信号的3种输入方式分别为脉冲+方向、正转脉冲串+反转脉冲串和相位差为90°的A/B相脉冲串;编码器分辨率为131072p/r。
伺服电机的主要技术参数:额定输出功率为0.2KW;额定输出转矩0.64Nm,最大输出转矩1.9Nm;额定转速为3000r/min。
3、电子齿轮比电子齿轮比的作用是能够将PLC输出的单位脉冲所对应的机械位移量设定为任意值。
伺服自动绕线机的工作原理?以上就是伺服自动绕线机原理的一些介绍,我们广大从事绕线扎线的厂家一定要对自动绕线机的驱动系统,伺服电机有足够的了解。
不断的提升自动绕线机的绕线扎线效率。
绕线机的原理

绕线机的原理
绕线机是一种用于制造电磁线圈的机械设备,它的原理是通过旋转、移动和控
制线材,将线材绕绕在线圈骨架上,形成所需的线圈结构。
绕线机的原理涉及到许多物理学和工程学知识,下面将详细介绍绕线机的原理及其工作过程。
首先,绕线机的原理基于电磁学知识。
在绕线机中,线圈骨架通常是由绝缘材
料制成的,而绕制线圈所使用的线材通常是导电性较好的金属线。
当电流通过线圈时,会在线圈周围产生磁场,这个磁场的强度和方向与电流大小和方向有关。
因此,绕线机在绕制线圈时,需要根据线圈的设计要求,精确控制线材的位置和绕制过程,以确保线圈的电磁特性满足要求。
其次,绕线机的原理还涉及到机械运动学和控制理论。
绕线机通常配备有多轴
运动系统,可以实现线材的旋转、移动和定位。
在绕制线圈时,绕线机需要根据线圈的结构和参数,精确控制线材的张力、速度和位置,以确保线圈的绕制质量和几何形状符合要求。
另外,绕线机的原理还涉及到自动化技术。
随着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提高,现代
绕线机通常配备有计算机控制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化的线圈绕制过程。
通过预先设定线圈的参数和工艺要求,绕线机可以自动完成线圈的绕制、检测和调整,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综上所述,绕线机的原理是基于电磁学、机械运动学、控制理论和自动化技术
的综合应用。
它通过精确控制线材的位置、张力和运动轨迹,实现了线圈的高质量、高效率绕制。
在电机、变压器、传感器等电气设备的制造过程中,绕线机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电气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提供了重要保障。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对绕线机的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环形绕线机绕线张力的分析

环形绕线机绕线张力的分析全自动绕线机:随着国内电力产业的迅猛发展,对电流互感器线圈需求量日益增大,开发电流互感器线圈绕制设备迫在眉睫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我们在参考进口设备的基础上,开发出了电流互感器环形线圈绕线机,在设计,试验过程中,我们发现,绕线机的设计关键在绕线张力的控制。
该款自动绕线机由机架、放线机构、绕线机头、包带机头、夹持装置、控制系统等组成。
环形绕线机,自动绕线机,1、环形绕线机工作原理先把导线均匀的缠绕在储线环上,然后再通过梭子把缠绕在储线环上的导线缠绕在骨架上,骨架由伺服电机带动旋转,使导线均匀地排列在骨架上线缠绕到一定量时,再把带通过储线环缠绕在骨架上,然后绕制。
2、绕线张力的分析通过我们不断实践发现,在绕制整个过程中,用适当的力把导线拉紧缠绕在骨架上,是影响绕制好坏的关键所在,因此在下面我们着重说明影响绕线张力的因素。
1.线梭转动部分的磨察力矩2.线梭部分(包括缠在线梭内的导线)加速度变化引起的惯性力矩。
摩擦力矩的主要部分是由张力机构产生的,它阻止线梭的放线运动而把导线拉紧,产生绕线张力。
由于绕线环形面及其在绕线齿轮中偏离中心位置的影响,即使是匀速绕线,线梭的运动速度也小是均匀的,这就产生了由加速度引起的惯性力矩,影响了绕线张力。
线梭的运动速度可看作由两种速度组成:一是与绕线齿轮上的滑轮速度相等的速度Vo,一是线梭放出导线的用量的速度,前者是常数,后者的计算如下(见图1)环形绕线机绕线张力的分析1所以为了减小线梭加速度,要求:1.骨架型面H要小,型面尽量靠近绕线齿轮中心即1值小。
2.线梭平径R应尽量小。
3.绕线速度ω不能太高(这是与提高生产效率相抵触的)。
通过图解法得山线梭速度Vx与加速度а的近似曲线,说明如(见图2、图3):环形绕线机绕线张力的分析21.当绕线齿轮上的小滑轮处于0°位置时,线梭的速度与小滑轮速度V0相等,当а从0-60°时线梭速度逐渐加快,此时有正的加速度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理建模:
根据线绕电阻器的结构特点及生产要求,建立了如下图所示的绕制模型。
如图所示,骨架夹持定位后,送线装置从1#位置向前移动,把伸出的一小段电阻丝送到始焊点位置,然后焊机把电阻丝前段与左侧金属帽焊接在一起,接着骨架旋转一定的角度并同时移动一小段距离(前间距),将电阻丝绕到瓷棒上,然后送线装置摆动一个角度(前摆角)到达2#位置,在这一位置电阻丝与骨架轴线垂直。
接着开始绕线,如图b所示,骨架在旋转的同时向左排线移动,而送线装置固定不动,这样就在瓷棒上绕出了螺旋线,当绕制到合适位置时,骨架停止旋转及排线移动。
然后,如图C所示,送线装置向右摆动一定角度(后摆角)返回到1#位置,接着骨架旋转一定的角度并移动一段距离(后间距),将电阻丝绕到金属帽上,然后焊机把电阻丝与金属帽焊接在一起。
在焊接的同时送线装置向后移动,把电阻丝拉断,接着骨架向右移动到初始位置,更换骨架,进行下一个骨架绕制。
主要技术控制
(1)恒张力的控制:
绕制电阻时,需要对电阻丝施加一定的阻力来产生线张力,以确保电阻丝紧密地绕在瓷棒表面。
线材状态、放线卷的松紧程度、放线卷上电阻丝的排列方式、运动系统的速度变化等因素都会引起线张力的变化。
张力太大会使电阻丝材料发生塑性变形,甚至导致电阻丝被拉断;张力波动幅度大,线张力不均匀,会使绕成的螺旋线各处内应力变化大,后工序处理时各处弹性恢复不一致,进而导致电阻阻值变化,甚至断线失效。
由于电阻丝直径微小而且对电阻阻值一致性要求较高,因此对电阻丝的张力控制要求非常严格。
采用控制绕线与放线的线速度差控制线张力的方法(检测线材的线速度、控制放料卷转速、补偿其线速度的变化),要达到张力的波动幅度小或波动幅度处于受控状态,机械结构与控制系统比较复杂,影响因素众多,技术难度大,因此,线材的张力是影响电阻器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2)精密排线和定位检测技术
线绕电阻器的绕线质量实际反映的是绕线节距精度,因此,实现排线系统的精确走位以达到控制节距精度的目的,既是衡量制造的线绕电阻器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又是考核绕制系统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参数,是系统研究设计的核心。
排线与绕线的运行关系形成节距,排线系统运动的位置精度,直接影响绕线节距精度。
排线系统要求实现u级位移精度,由于其静态质量、运动系统的动态加速度、传动误差等,会引起运动迟缓或运动突变,破坏运行关系;运动系统由于受动载荷、运行频率、环境温度、干扰源的影响,系统的电气参数偏离控制范围,均引起绕线节距精度的变化。
这种变化量对线绕电阻器绕制系统影响很大。
因此,准确控制排线的位置精度和稳态控制节距精度,是必须研究与解决的关键技术。
另外,由于来料的骨架和金属帽长度不一致,使用标准骨架长度来定位很难达到实际的要求,如何进行准确的定位,也是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
功能分析:
图3.1为电阻绕线机的功能构成。
物料通过工艺系统,完成作业功能,生产出合格的成品。
电源电器对外部能量进行处理,完成动力功能。
PLC系统把操作者输入的信息进行存储、运算、输出指令,完成控制功能,并能向人机界面输出系统信息。
传感器检测工作过程的变化,反馈给PLC系统,完成检测功能。
机件联接和支撑各个部件,将各要素组合起来,进行空间配置,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另外,周围环境传入热、振动等干扰因素,加工中心的热、噪声、振动等伴生输出传给周围环境。
详细来说,电阻绕线机输如的物料是电阻骨架和电阻丝,而输出的成品是线绕电阻器,系统内部的作业功能、动力功能、控制功能、检测功能和结构功能共同作用,才能完成这种转变。
由于电阻绕线机的工艺系统很复杂,必要功能很多,仅仅依靠上面的功能构成图并不能将其功能很清楚的完全表现出来,所以,接下来还要用功能树的形式来表达待设计系统的功能关系和功能元组成。
由图3.2所示的功能树可以看出,电阻绕线机的功能可以分解为下料功能、送丝功能、绕线功能、下件功能、控制功能等5个分功能。
而每个分功能又需要一组功能元来实现。
下料功能可以分解为下料引导、引线校直和精确送料3个功能元;送丝功能需要由送丝拉断、张力控制、送丝摆角和电阻丝实时检测4个功能元共同配合实现;绕线功能可以分解为骨架夹持定位、排线动作和绕线动作3个功能元;下件功能则可分解为下件引导、阻值检测和分选动作3个功能元:控制功能则包括了人机交互、运动控制、参数处理3个功能元。
功能分析:
(1)绕线模块实现的是电阻骨架的夹持定位、排线和绕线功能。
根据原理方案的设计,绕线模块的下部是精密滚珠丝杠副和导轨的组合,因此,其只有采用卧式放置时才比较稳固牢靠。
绕线模块是整台设备的核心部分,其他结构模块上的动作都是以它为核心,辅助其完成绕线动作。
因此,绕线模块被放置在整台设备的中心位置,丝杠和导轨的组合固定在机箱内的支架上。
骨架的夹持定位需要夹头往复运动才能执行夹紧、松开动作,而绕线动作又要求夹头夹紧骨架后能带动它做回转运动。
(2)下料模块的位置被放在绕线模块的外侧,也即是整台机器的正面这一侧,相对于机箱固定。
这种布置可以方便操作人员向下料机构内添加电阻骨架。
同时,为了使电阻骨架的夹持定位准确,从下料机构上落到送料机构上的电阻骨架的轴线应与绕线模块的夹头轴线平行并在同一平面上。
(3)送丝模块被布置在绕线模块的内侧,也即是机器的背面一侧,位置相对机箱固定,但送丝机构可以摆动一个角度。
送丝模块上的送丝机构一方面要将电阻丝送出方便焊接,另一方面还要在焊完第二点后能够将电阻丝拉断。
送丝模块的高度应保证送出的电阻丝恰好与电阻骨架金属帽上方相切。
(4)下件检测模块放置在机器的外侧,位置相对于机箱固定。
下料模块的结构应保证从夹头间落下的电阻器成品正好能落到下料导轨上,经过检测后的电阻经过分选,落入收集槽中不同的仓位。
收集槽的位置应方便操作人员取放。
(5)控制模块包括气动控制单元和PLC控制单元,它们都被放置在机箱内。
原理方案:
利用高精度滚珠丝杠副和导轨的组合来实现排线动作,滚珠丝杠副靠伺服电机来驱动。
电阻骨架靠两端金属帽夹持定位,夹持动作采用气缸来执行。
电阻骨架夹持定位后,一方面在伺服电机的驱动下做绕自身轴线的转动,另一方面还在丝杠导轨组合的带动下作沿轴线放线的左右移动。
保证:精确控制电阻绕线机的绕线动作和排线动作并协调好他们之间的配合,这样就可以改善绕线质量,进而提高所绕制电阻器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