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批发业统计表

2.批发业统计表
2.批发业统计表

2.批发业统计表

201 年

表号:

填报单位:制表机关:商务部

填报单位:各地商务主管部门(报送周期:年报)

指标解释

批发业:本表所指批发业不包括农产品批发、医药及医疗器械批发、生产资料批发、酒类批发、汽车及农机批发。

法人企业:是指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的单位:(1)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2)独立拥有和使用(或授权使用)资产,承担负债,有权与其他单位签定合同;(3)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

从业人数:是指从事批发业,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的劳动报酬的全部人员。

资产总计: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负债合计:指企业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将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负债一般按偿还期长短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递延税项等。

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以外的所有通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入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如材料物资及包装物销售、无形资产转让、固定资产出租、包装物出租、运输、废旧物资出售收入等。

三项费用合计:即“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三项费用之和。

营业利润:指主营业务利润与其他业务利润之和。

电子商务交易额:指报告期内借助网络订单而销售的商品和服务总额。借助网络订单指通过网络接受订单。付款可以是网上,也可以是网下进行。

应交税金:主要指批发企业缴纳的增值税、营业税和所得税。

工资总额: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其中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各种经常性奖金以及根据法令规定的各种工资性质的津贴等。

3.零售业统计表

指标解释

法人企业:是指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的单位:(1)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2)独立拥有和使用(或授权使用)资产,承担负债,有权与其他单位签定合同;(3)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

从业人数:是指从事批发业,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的劳动报酬的全部人员。

资产总计: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负债合计:指企业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将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负债一般按偿还期长短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递延税项。

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以外的所有通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入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如材料物资及包装物销售、无形资产转让、固定资产出租、包装物出租、运输、废旧物资出售收入等。

三项费用合计:即“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三项费用之和。

营业利润:指主营业务利润与其他业务利润之和。

电子商务交易额:指报告期内借助网络订单而销售的商品和服务总额。借助网络订单指通过网络接受订单。付款可以是网上,也可以是网下进行。

应交税金:主要指零售业缴纳的增值税、营业税和所得税。

工资总额: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其中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各种经常性奖金以及根据法令规定的各种工资性质的津贴等。

18.生产资料批发业统计表

201 年

表号:

填报单位:制表机关:商务部

填报单位:各地商务主管部门(报送周期:年报)

指标解释

生产资料:也称作生产手段,即劳动者进行生产时所需要使用的资源或工具。本表所指生产资料具体包括煤炭及制品类、石油及制品类、黑色金属材料类、有色金属材料类、化工材料及制品类、建筑材料类、木材及制品类、机电产品及设备类、汽车类、再生资源类、农业生产资料类、其他类等生产资料。

生产资料批发业:是指从事向批发、零售单位及其他企业、事业、机关批量销售生产资料活动的行业,以及从事进出口贸易和贸易经纪与代理活动的行业。批发商可以对所批发的货物拥有所有权,并以本单位、公司的名义进行交易活动;也可以不拥有货物的所有权,而以中介身份做代理销售商;还包括各类商品批发市场中固定摊位的批发活动。

法人企业:是指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的单位:(1)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2)独立拥有和使用(或授权使用)资产,承担负债,有权与其他单位签定合同;(3)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

从业人数:生产资料批发业从业人数,是指从事生产资料批发业、取得工资或其它形式的劳动报酬的全部人员。

商品销售额:指售予生产经营单位生产资料商品的金额以及出口生产资料商品的金额 (含增值税)。本表所指生产资料商品销售额具体包括:

(1) 售予国民经济各行业用于生产、经营用的商品;

(2) 售予批发和零售业作为转卖或加工后转卖的商品;

(3) 对国(境)外直接出口的商品;

(4) 通过批发形式售予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商品。

商品销售总额不包括:

(1)未通过买卖行为付出的商品,如随机构变动移交给其他企业单位的商品、借出的商品、归还受其他单位委托代保管的商品、付出的加工原料和赠送给其他单位的样品等;

(2)经本单位介绍,由买卖双方直接结算,本单位只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3)购货退回的商品;

(4)商品损耗和损失;

(5)出售本单位自用的废旧物资。

资产总计: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流动资产合计:指企业可以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生产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合计。包括现金及各种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

固定资产合计: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该指标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结构和发展速度的综合性指标,又是观察工程进度和考核投资效果的重要依据。

负债合计:指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将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偿还形式包括货币、资产或提供劳务。

主营业务收入:指企业在从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要生产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收入总额。

其它业务收入:是指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以外的所有通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入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如材料物资及包装物销售、无形资产转让、固定资产出租、包装物出租、运输、废旧物资出售收入等。其他业务收入是企业从事除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活动所取得的收入,具有不经常发生,每笔业务金额一般较小,占收入的比重较低等特点。

三项费用合计:指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发生的有关费用。即“损益表”中的“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三项费用之和。

营业利润:指企业从事生产资料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利润,即主营业务利润加其它业务利润扣除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后的净额。

利润总额: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耗费后的盈余,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实现的亏盈总额,包括营业利润、补贴收入、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

电子商务交易额:指报告期内借助网络订单而销售的商品和服务总额。借助网络订单指通过网络接受订单。付款可以是网上,也可以是网下进行。

纳税总额:指生产资料批发企业缴纳的增值税、营业税和所得税等各种税收的总和。

工资总额:指企业应支付给本单位职工的全部工资,它反映企业本期累计应付的工资总额,而不是会计“应付工资”科目的余额。

22.酒类流通行业统计表

201 年月

表号:

填报单位:制表机关:商务部

填报单位:各地商务主管部门(报送周期:年报)

指标解释

酒类流通经营者备案总数:酒类流通经营者备案登记个数之和,包括批发企业、零售企业、餐饮企业、酒吧等娱乐场所和其他企业备案经营者数量。销售量:系统内酒类流通批发典型企业和零售典型企业饮料酒销售数量。

销售额:系统内酒类流通批发典型企业和零售典型企业饮料酒销售总金额。

从业人数:系统内酒类流通典型企业从事酒类经营的人员数量。

营业收入:系统内酒类流通典型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总和,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利润总额:系统内酒类流通典型企业营业收入中扣除成本消耗及营业税后的盈利额。

纳税金额:系统内酒类流通典型企业酒类经营所交纳的税金总和。

饮料酒产量:酒类规模以上生产企业饮料酒产量。

工业总产值:酒类规模以上生产企业饮料酒工业总产值。

进口量:全国酒类经营企业饮料酒海关进口量。

出口量:全国酒类经营企业饮料酒海关出口量。

25.茧丝绸行业统计表

表号:

填报单位:

制表机关:商务部

填报单位:各地商务主管部门(报送周期:年报)

指标解释

桑园面积:用于饲养桑蚕的桑园面积之和。

蚕茧产量:桑蚕鲜茧年度产量合计。

蚕茧产值:桑蚕茧产量与蚕茧收购综合均价之积。

真丝绸商品出口额:所有含50%以上真丝成分的丝类纱线、绸缎、制成品等丝绸商品的年度出口金额总和。

丝绸工业全行业企业数:截至统计年度年底,年产值在2000万元以上的丝绢纺织及精加工、丝制品制造、丝针织品及编制品制造企业总户数。

丝绸工业总产值:年产值在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按现行价计算的工业产值之和。

丝绸工业销售产值(现行价):年产值在2000万元以上的丝绸企业按现行价计算的销售产值之和。

丝绸工业主营业务税金和附加:年产值在2000万元以上的丝绸企业主营业务税金和附加总额。

丝绸工业利润总额:年产值在2000万元以上的丝绸企业利润之和。

丝绸工业亏损企业数:截至统计年度年底,年产值在2000万元以上的丝绸企业亏损户数。

丝绸工业亏损总额:年产值在2000万元以上的亏损丝绸企业亏损总额。

说明:

一是利用海关进出口记录获取真丝绸商品出口额指标数据;二是利用统计局年度统计获取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丝绸加工企业的丝绸工业企业数、丝绸工业总产值(现行价)、丝绸工业销售产值(现行价)、丝绸工业主营业务税金和附加、丝绸工业利润总额、丝绸工业亏损企业数、丝绸工业亏损总额等七项指标数据。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习题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习题 一、填空 1.填出下列条形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少,直条表示多少。 1格表示:1格表示:1格表示: 1格表示: 直条表示:直条表示:直条表示:直条表示: 2.根据统计图填空。 统计图中,1格表示()票,得票最多的城市是(),与得票最少的城市相差()票,共有()名代表投票。 3.根据统计结果填空。 这张统计图中每一格表示()辆汽车,产量最少是()月份,是()辆;产量最多是()月份,是()辆;最多与最少的月份产量相差()

辆汽车,下半年一共生产了(

)汽车。 4.根据育兴小学各兴趣小组人数填一填。 育兴小学校各兴趣小组人数情况统计图 每格代表()比较合适,()名同学参加兴趣小组。 5.根据统计图回答下面问题。 四年级同学参加兴趣小组情况统计图 一共调查了()名同学,参加()小组的人数最多,( )小组的人数最少,相差()人,参加()小组的是()小组人数的2倍。 二、选择 1.杨树再种( )棵就和柳树同样多。

① 4 ② 6 ③ 8 2.芳芳家下半年各月用水量最多相差()千克。 ①5 ②5000 ③50 3.你认为鸿丰商场再进货应多进()种矿泉水。 ①A ②B ③C ④D 4.()条河流是我国的第一大河,它大约长()千米。 ①长江、6000 ②黄河、6000 ③黑龙江、6000 ④珠江、6000

5.根据统计结果,你认为A选项的数值大约是()比较合理。 ①10 ②12 ③16 ④24 三、解答 1.请你来统计。 下面是二(1)班同学最喜欢吃的蔬菜情况统计表 (1)喜欢吃白菜的人数是喜欢吃茄子的4倍,喜欢吃白菜的有多少人? (2)完成统计图。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列式计算。 2.调查你所在的小组成员,上周六的睡眠时间,然后绘制统计图。 学校班组成员上周六睡眠时间情况统计图

苏教版四年级获奖教案《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苏教版四年级获奖教案《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 第1课时: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教材第40-41例1及练一练。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通过看看、填填、画画,逐步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学会用简单的统计图表呈现数据。 2.能在格子纸上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产生对统计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条形统计图的制作。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准备好一张练一练的记录表,让学生完成记录。)老师这儿也有一张调查记录,你能看明白吗? 让学生说说你从这张记录表中读出了哪些数据?(指名回答)你能完成下面的统计表吗? 1.学习统计表。 (1)说一说统计表里已经有了哪些数据?是从哪里来的?还有哪几个空格要填写,这些数据到哪里寻找? (2)说一说“合计”的意思以及求合计人数的方法。

(3)学生独立填写空格里的人数。 (4)填写完整后让学生观看统计表,读其标题,明白统计表的内容,写出年月,表明统计的时间,说说人数,表述统计表里的数据。 (5)和用“正”方法记录数据,统计表在表示数据方面有什么优点? 2.学习条形统计图。 老师这儿还有一幅根据统计表制作的统计图,想不想看看? (1)观察横轴,看看上有什么?(明白横轴上表示四类电视节目。) (2)观察纵轴,看看上有什么?(明白纵轴上表示喜欢各类电视节目的人数,1格表示2人。) (3)让学生独立画图,检查他们画的直条长度是否正确,提醒他们在直条的上面写出相应的人数。 二、讨论小结: 从统计表里能知道些什么?从统计图里能知道些什么? 统计表和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一张完整的统计表由哪几部分组成?一幅完整的统计图由哪几部分组成? 三、巩固练习。 1.教材41页练一练。 (1)出示导入时完成的记录表,让学生完成统计表和制作统计图。 (2)通过统计,你知道了什么? 2.练习七第1题。 (1)出示统计图,让学生进行观察。

统计图和统计表

一、把下面的球用不同颜色的色块表示出来。 二、下面是二(1)班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情况统计表,完成下面各题。 正正正正丅正正 1.把上面的数据用不同的颜色色块表示出来。 2.喜欢吃()的人最多,喜欢吃()的人最少,相差()个。 3.喜欢吃梨的比喜欢吃香蕉的少()人。 4.喜欢吃香蕉的比喜欢吃桃子的多()人。

一、下面是红红用画“正”字的方法对二年级(2)班同学最喜欢的 课外活动统计的结果。 跳绳:踢球:下棋: 打乒乓球:丅 1.把上面的统计结果填入下表。 2.最喜欢()的人最多,最喜欢()的人最少。 3.喜欢踢球的学生比喜欢打乒乓球的多()人。 4.喜欢打乒乓球的人数比喜欢跳绳的学生多()人。 5.喜欢跳绳的人数比喜欢下棋的人数少()人。 二、数一数,填一填。 △○△□○☆ □△☆△○△ △□□○△△ 1.完成统计表。 2.数量最多的图形是(),数量最少的图形是()。 3.△比○多()个。 4.☆比□少()个。

明星小学第六单元统计图和统计表专项练习(3)一、下面是某地区六月份天气情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根据你的统计,给下面的方格涂上不同的颜色。 2.这个月比多()天; 3.这个月比少()天。

明星小学第六单元统计图和统计表专项练习(4)一、下面是二(3)班同学们的美术成绩表。 1.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各种成绩的人数。 2.把统计的数据填在统计表中。 3.得“优”的学生有()人。 4.得“良”的比得“合格”的多()人。 5.得“良”的比得“优”的少()人。

【苏教版】四年级上数学统计表和简单条形统计图教案

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 第1课时统计表和简单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 课本第40---41页例1、“练一练”和第44页练习七第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了解相应的结构、特点和表达数据的方法,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和完成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2、使学生经历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简单分析数据等统计活动,了解数据处理、分析的大体过程,掌握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会数据蕴含信息,发展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3、使学生感受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教学重点: 认识并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呈现例1中收集完成的数据记录表。 引导:先观察表里记录的结果,说说这里有哪几类节目,你知道些什么。 交流自己了解的项目和数据,并说明大家已经学会和认识了像这样收集、整理数据。提问:你觉得怎样表示出这里的数据,就能让大家更清楚地看出最喜欢每类电视节目的人数各是多少? 引入:要清楚地表示收集的数据和结果,就需要认识统计表和统计图,用统计表或统计图来表示收集的数据。学会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数据(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呈现例1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1)引导:表里的“6”和“15”表示的是什么?观察统计表,你知道一张完整的统计表要有哪些要求? (2)讨论:一幅完整的条形统计图由哪些部分组成,条形统计图是怎样表示统计数据的?追问:这幅条形统计图中每一格高度表示几人?完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引导:你能根据前面记录的数据,完成这里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吗?独立完成在课本上。(学生填表、描图) (1)交流统计表数据。 交流:你的统计表是怎样填的,最喜欢各类电视节目的人数是多少? 追问:表里的合计数是怎样计算的? (2)交流统计图数据。

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课题: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学习内容40-41 页例1、练一练、练习七第1 题 学习目标: 1. 引导学生通过看看、填填、画画,逐步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学会用简单的统计图表呈现数据。 2.能在格子纸上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产生对统计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条形统计图的制作。 学习准备:课件 前置性小研究:课前调查:同学们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准备好一张练一练的记录表,让学生完成记录。)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准备好一张练一练的记录表,让学生完成记录。)老师这儿也有一张调查记录,你能看明白吗?让学生说说你从这张记录表中读出了哪些数据?(指名回答)你能完成下面的统计表吗? 1.学习统计表。 (1)说一说统计表里已经有了哪些数据?是从哪里来的?还有哪几个空格要填写,这些数据到哪里寻找? (2)说一说“合计”的意思以及求合计人数的方法。 (3)学生独立填写空格里的人数。 (4)填写完整后让学生观看统计表,读其标题,明白统计表的内容,写出年月,表明统计的时间,说说人数,表述统计表里的数据。 (5)和用“正”方法记录数据,统计表在表示数据方面有什么优点? 2.学习条形统计图。老师这儿还有一幅根据统计表制作的统计图,想不想看看? (1)观察横轴,看看上有什么?(明白横轴上表示四类电视节目。) (2)观察纵轴,看看上有什么?(明白纵轴上表示喜欢各类电视节目的人数,1 格表示2 人。) (3)让学生独立画图,检查他们画的直条长度是否正确,提醒他们在直条的上面写出相应的人数。 二、讨论小结:复备:从统计表里能知道些什么?从统计图里能知道些什么?统计表和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一张完整的统计表由哪几部分组成?一幅完整的统计图由哪几部分组成? 三、巩固练习。 1.教材41 页练一练。 (1)出示导入时完成的记录表,让学生完成统计表和制作统计图。 (2)通过统计,你知道了什么? 2.练习七第1 题。 (1)出示统计图,让学生进行观察。 (2)从这张统计图中你看明白了些什么?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备注:(可写反思、学情记录、作业批改情况等)

小学二年级数学统计表与统计图知识点

小学二年级数学统计表与统计图知识点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小学二年级数学统计表与统计图知识点整理 查字典数学网为您整理了:二年级数学统计表与统计图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愉快 二年级数学统计表与统计图知识点 统计表 (一)意义 把统计数据填写在一定格式的表格内,用来反映情况、说明问题,这样的表格就叫做统计表。 (二)组成部分 * 一般分为表格外和表格内两部分。表格外部分包括标的名称,单位说明和制表日期;表格内部包括表头、横标目、纵标目和数据四个方面。 (三)种类 * 单式统计表:只含有一个项目的统计表。 * 复式统计表: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统计项目的统计表。 * 百分数统计表:不仅表明各统计项目的具体数量,而且表明比较量相当于标准量的百分比的统计表。 (四)制作步骤 1、搜集数据 2、整理数据:要根据制表的目的和统计的内容,对数据进行分类 3、设计草表:

- 要根据统计的目的和内容设计分栏格内容、分栏格画法,规定横栏、竖栏各需几格,每格长度。 4 、正式制表: - 把核对过的数据填入表中,并根据制表要求,用简单、明确的语言写上统计表的名称和制表日期。 统计图 (一)意义 * 用点线面积等来表示相关的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图形叫做统计图。 (二)分类 1 、条形统计图 -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线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 优点: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 注意:画条形统计图时,直条的宽窄必须相同。 - 取一个单位长度表示数量的多少要根据具体情况而确定; - 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表示不同项目的直条,要用不同的线条或颜色区别开,并在制图日期下面注明图例。 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2)在水平射线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线的宽度和间隔。

四年级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教案(孙繁)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第四单元统计表和简单的统计图 4.1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学校:木镇镇中心小学年级:四年级 班级:403班执教人:孙繁 上课时间:2017年10月30日节次:上午第三节 教学内容: 教材第40~4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能够填写统计表,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 2.能够利用统计知识,主动收集整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数据,并能根据统计结果,分析、说明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统计表,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 难点: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一节课我们来了解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要求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二、师生合作,探索新知 1.出示教材第40页例1。 老师这儿有两个问题需要大家来解决: 张丽华调查了本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调查结果记录如下: 正正正正正 你能根据调查结果记录完成下面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吗? 某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表 年月 (1)统计表中的“合计”是怎样计算的? (2)条形统计图中每格的高度表示几人? 师:统计表中的“合计”代表什么?它是如何计算的? 生:表中的合计数是喜欢各类电视节目的人数相加的和,即6+15+12+13=46(人)。 师:条形统计图中每格的高度表示几人? 学生分组讨论,集体交流。 生:从图中可知,条形统计图中每格的高度表示2人。 教师说明条形统计图应该有标题、纵轴和横轴,并让学生说一说纵轴、横轴各有什么作用,怎样表示。引导学生总结条形统计图的结构和表示数据的方法,并完成条形统计图。 师小结:统计表用表格呈现数据,条形统计图用直条呈现数据,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都能清楚地看出统计的结果。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形象地表示数量的多少。 三、生生合作,巩固新知 1.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四个国家获得金牌和银牌的情况如下表。

四年级数学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四年级秋学期第九讲 第一部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姓名_____________ 一、填空: 1、口78七9,要使商是两位数,□里最小填(),要使商是一位数, □里最大填()。 2、一瓶果汁的净含量是2升,倒满一杯容量250毫升的杯子后,瓶中还剩 ()毫升,像这样还能再倒()次。 3、(1)28X5=140 2)200+140=340 ,列综合算式是()。( 4、哥哥有18支铅笔, 弟弟有8支铅毛,哥哥= 口弟弟()支两人就 一样多。 5、374^34的商是()位数,试商可以把34看作()来试商; 264吃8的商是()位数,试商可以把28看作()来试 商, 这时商会偏()。 6、不计算,在下面的O里填上“〉”“V”或“=”。 25 >20^0 O 25 + 20X10 150 —100-25 O 150 —(100 + 25) 960 吃4 O 960 七七82 —36T 2 0 (84 —36)^12 7、在△△。△厶。……中,12个△之间有()0;第16个是()&条形统计图用2格表示20人,平均每格表示()人,照这样计算,要表示120人需要画()。 9、★ —△ = 16 16,△最小是(),★最小是()。 10、小明在计算“ 40+口冬”时,先算加法,后算乘法,得到的结果是 800。 这道题的正确得数是()。

9、O ? O ?? O ? o— 小红串了一串黑白相间的珠子(如上图),只有珠子的两端部分露出来,你知 道()色的珠子多,多()颗。如果这串珠子中黑珠有20颗,那

么白珠有()颗。 二、判断: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不一定是一位数。 、选一选: 1、试商时,如果余数比除数大,应把商( A 、改小 B 、改大 C 不变 A 、 4升 B 、40 升 C 、 400 升 3、把“ 200- 130=70, 70X12=840’改写成综合算式是( A 、200- 130X 2 B 、(200- 130)X 12 C 、130X 12-200 4、5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组合成一个图形,无论从哪个位置观察都至少能 A 、 1 A (40 + 60)吃0 B 、300- 5>6) C 、200-( 60>2) 、列竖式计算,有☆的要验算。 481 £7= 315 呜5二 ☆ 600 E 二 (要简便) 2、 个浴缸的容量大约有( 1、 2、 480 - 4 >6) =4802 W 3、 一脸盆水大约有100毫升。 4、 如果余数比除数大,说明商小了,应调大。 5、 570^40= 14……1。 看到( )个正方形。 5、 F 面哪道题的小括号去掉后不影响计算结果?( ☆ 782^34= 962 ^24=

统计表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统计表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0一41页例1、练一练, 和第44页练习七第1题。 教学日标: 1、使学生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单第式条形统计图,了解相应的结构、特点和表达数据的方法;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和完成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2、使学生感受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并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学准备:学生分为4-6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喜欢看电视吧,想一想,你喜欢看什么类型的电视节目呢? 谈话:同学们:为了清楚地弄清本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数据,就需要对记录单上的数据分段整理。(板书:数据的分段整理) 2:谈话:我们以前学过的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分段整理数据呢?请发表意见。(学生的意见可能有数数、用不同的符号记录、画“正”字记录等。) 二:学习新知: 1:例1中收集完成的数据记录表、 (1)引导:这里第一幅是简单的统计表,表里的“6”和“15”表示的是什么? 观察统计表,你知道一张完整的统计表要有哪些要求? 提问:表中的合计起什么作用?(既能反应总人数,又能检验分段整理的数据有无错误。) 请你们把整理好的数据填入统计表。 (3)交流统计表数据。 交流:你的统计表是怎样填的,最喜欢各类电视节目的人数是多少?(呈

现学生的统计表交流、检查,注意统计日期) 追问:表里的合计数是怎样计算的? 过渡:如果更能清楚地看出数据的多少,还可以制成什么?(条形统计图)出示:条形统计图 (1)引导:现在我们来观察条形统计图,大家讨论一下:一幅完整的条形统计图由哪些部分组成,条形统计图是怎样表示统计数据的? 提问:条形统计图由哪些都分组成,怎样表示数据的? 追问:这幅条形统计图中每一格高度表示几人? 2、指导学生完成条形统针图。 引导;你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条形统计图吗?那请大家独立完成在课本上。学生描图,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统计图数据。 交流:你是怎样表示最喜欢动画类节目和体育类节目人数数据的?(呈现学生的统计图交流、检查) 追问:每类数据的条形高度怎样确定? (3)小结方法。 提问:回顾填写统计表和完成统计图的过程,你觉得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3、简单分析数据。- 提问:从这里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里,你还能知道些什么? 人数最多的和人数最少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4、认识特点。 引导:请大家把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比较一下,你能说说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吗?互相说一说。 交流:你发现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 三、统计实践 1、完成“练一练”。 (1)了解要解决的向题,讨论解决办法、了解统计内容和要求,让学生利用表格分小组调查、收集数据。 活动:由组长负责,小组成员依次说出自己最喜欢的电视节目;

统计表和统计图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塔山中心小学韩召秀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单第式条形统计图,了解相应的 结构、特点和表达数据的方法;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和完 成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2、使学生经历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简单分析数据等统计活动,了解数据处理、分析的大体过程,掌握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会 数据蕴含信息,发展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3、使学生感受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认识并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喜欢看电视吧,想一想,你喜欢看什么类型的电视节目呢? 谈话:同学们,为了清楚地弄清本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数据,就 需要对记录单上的数据分段整理。(板书:数据的分段整理) 2:谈话:我们以前学过的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分段整理数据呢?请发 表意见。(学生的意见可能有数数、用不同的符号记录、画“正”字 记录等。)

3: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张丽华同学用画“正”字记录的记录表:谈话:除了可以用画“正”字的记录表进行记录?你觉得还能用什么方法表示出这里的数据,就能让大家更清楚地看出最喜欢每类电视节目的人数各是多少?(板书:制作统计表) 引入:要清楚地表示收集的数据和结果,就需要认识统计表和统计图,用统计表或统计图来表示收集的数据。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学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例1中收集完成的数据记录表、 (1)引导:这里第一幅是简单的统计表,表里的“6”和“15”表示的是什么? 观察统计表,你知道一张完整的统计表要有哪些要求? 说明:完整的统计表需要有:(1)反映统计内容的标题和日期,表示统计的什么、注明什么时候统计的,这里标题是“某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表”: (2)要有和收集数据相对应的统计项目,这里的统计项目有“科普类、综艺类、动画类、体育类”几项,还有“合计”栏;(3)表示的数据,这里表示的是“人数”。 提问:表中的合计起什么作用?(既能反应总人数,又能检验分段整理的数据有无错误。) 请你们把整理好的数据填入统计表。(完成导学单)

苏教版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教案

第一课时统计表和简单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课本第40---41页例1、“练一练”和第44页练习七第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了解相应的结构、特点和表达数据的方法,能根据收集 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和完成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数 据进行简单分析。 2.使学生经历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简单分析数据等统计活动,了解数据处理、分析的大体过程,掌握 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会数据蕴含信息,发展初 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3.使学生感受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并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呈现例1中收集完成的数据记录表。 引导:先观察表里记录的结果,说说这里有哪几类节目,你知道些什么。 交流自己了解的项目和数据,并说明大家已经学会和认识了像这样收集、整理数据。

提问:你觉得怎样表示出这里的数据,就能让大家更清楚地看出最喜欢每类电视节目的人数各是多少? 引入:要清楚地表示收集的数据和结果,就需要认识统计表和统计图,用统计表或统计图来表示收集的数据。学会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数据(板书课题) 一、学习新知。 1.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呈现例1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1)引导:表里的“6”和“15”表示的是什么?观察统计表,你知道一张完整的统 计表要有哪些要求? (2)讨论:一幅完整的条形统计图由哪些部分组成,条形统计图是怎样表示统计数据 的? 追问:这幅条形统计图中每一格高度表示几人? 完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引导:你能根据前面记录的数据,完成这里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吗?独立完成在课本上。(学生填表、描图) (1)交流统计表数据。 交流:你的统计表是怎样填的,最喜欢各类电视节目的人数是多少?

初一数学知识点:统计表和统计图

初一数学知识点:统计 表和统计图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一数学知识点:统计表和统计图 统计图题 [ 初一数学] 题型:解答题 问题症结:找不到突破口,请老师帮我理一下思路 考查知识点: 统计表 难度:中 解析过程:

规律方法: 利用乘法计算 求老师解答 ? [ 初三数学] ?题型:其它 问题症结:找不到突破口,请老师帮我理一下思路 考查知识点: 统计表 难度:难 解析过程:

规律方法: (1)用总人数乘以和谐观点的百分率,圆心角就是用圆周角乘以和谐观点的百分率; (2)(2)用总人数乘以持感恩观点的所占的百分比即可得到选择感恩观点的学生数; (3)(3)列出统计图或树状图将所有可能结果列举出来即可求的概率. 知识点:统计表和统计图 所属知识点: [数据与图表] 包含次级知识点: 统计表 知识点总结 一、频数分布直方图: 1.频数与频率: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为频数,而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为频率。 2.频数分布表: 运用频数分布直方图进行数据分析的时候,一般先列出它的分布表,其中有几个常用的公式:各组频数之和等于抽样数据总数;各组频率之和等于1;数据总数×各组的频率=相应组的频数。 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目的,是为了将频数分布表中的结果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 3.频数分布直方图: (1)当收集的数据连续取值时,我们通常先将数据适当分组,然后再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2)绘制的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一般步骤:①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极差),确定统计量的范围;②决定组数和组距,数据越多,分的组数也应当越多;③确定分点;④列频数分布表;⑤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数学知识点统计表和统计图

学好数学就需要平时的积累。知识积累越多,掌握越熟练,查字典数学网编辑了数学知识点统计表和统计图,欢迎参考!一、频数分布直方图:1.频数与频率: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为频数,而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为频率。2.频数分布表: 运用频数分布直方图进行数据分析的时候,一般先列出它的分布表,其中有几个常用的公式:各组频数之和等于抽样数据总数;各组频率之和等于1;数据总数各组的频率=相应组的频数。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目的,是为了将频数分布表中的结果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3.频数分布直方图:(1)当收集的数据连续取值时,我们通常先将数据适当分组,然后再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2)绘制的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一般步骤:①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极差),确定统计量的范围;②决定组数和组距,数据越多,分的组数也应当越多;③确定分点;④列频数分布表;⑤画频数分布直方图。二、常见的统计图:常见的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三种,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具体选择用哪种统计图,要依据统计图的特点和问题的要求而定。1.条形统计图:(1)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条形统计图又分为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2)特点:能够显示每组中的具体数据;易于比较数据间的差别;如果要表示的数据各自独立,一般要选用条形统计图。(3)绘制方法:①为了使图形大小适当,先要确定横轴和纵轴的长度,画出横轴和纵轴;②确定单位长度,根据要表示的数据的大小和数据的种类,分别确定两个轴的单位长度,在横纵、纵轴上从零开始等距离分段;③用长短(或高低)不同的直条来表示具体的数量,直条的宽度要适当,每个直条的宽度要相等,直条之间的距离也要相等;④要注明各直条所表示的统计对象、单位和数量,写上统计图的名称、制图日期,复式条形图还要有图例。2.折线统计图:(1)折线统计图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以折线的上升或下降来表示统计数量增减变化。 (2)特点:折线统计图能够清晰地显示数据增减变化。如果表示的数据是想了解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情况,那么就采用折线统计图。(3)绘制方法:①根据统计资料整理数据;②用一定单位表示一定的数量,画出纵、横轴;③根据数量的多少,在纵、横轴的恰当位置描出各点;④把各点用线段按顺序依次连接起来;⑤统计图中的数据是不是统计资料整理的数据。3.扇形统计图:(1)扇形统计图用圆表示总体,圆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2)特点:扇形统计图中,每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等于该部分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与360的比。如果表示的数据是想了解各数据所占的百分比,那么一般采用扇形统计图。(3)绘制方法:①先算出个部分数量占总数量的百分之几。②再算出表示个部分数量的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③取适当的半径画一个圆,并按照上面算出的圆心角的度数在圆里画出各个扇形④在每个扇形中标明所表示的各个部分数量名称和所占的百分数,并用不同的颜色区别⑤写上名称和制图日期。三、各类统计图的优点:条形统计图:能清楚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常见考法(1)列频数分布表,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2)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完成题目设计的问题;(3)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统计图,并回答问题;(4)统计图的绘制和转化。误区提醒(1)在做统计时,没有合理选择统计图表;(2)提取图表中的信息时,不完全,有遗漏;(3)绘制扇形统计图时,错误判断部分的数量。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知识点统计表和统计图就先到这里,希望大家学习的时候每天都有进步。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教案1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41~43页。 教学重、难点 1、根据实际情况填写统计表。 2、根据统计表画出条形统计图。 3、经历统计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最喜欢什么电视节目啊? 我们来看看张丽华同学调查的他们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情况。张丽华同学是通过画“正”字来记录的。为了方便我们直观的看出表中的情况,我们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记录呢?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1、完成例1。 (1)同学们根据张丽华的表填写下面的表格。 (2)相互检验。 (3)根据统计表完成例1的条形统计图。 小组讨论。 (4)根据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说一说统计表中的合计数是怎么计算的?条形统计图中每个的高度表示几人? 点名回答,表扬回答又对又快的同学。 (5)集体讨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讨论完后,然同学们阅读教材第41页上蔬菜的对话,使同学们进一步了解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2、完成教材41页的练一练。 自主调查,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 3、教学例2。 (1)学样为了迎接六一节,梅峰小学鼓号队准备了精彩的表演,为了六一的表演更加完美,学校决定为鼓号队队员购买统一的服装,分为大中小号。 说明:身高为130~139的适合穿小号,140~149的适合穿中号,150~159的适合穿大号。

提问:你怎样才能知道每种服装各要购买多少套? (2)出示队员身高记录单。 提:这里是队员们的身高记录单,要知道定购每种服装的人数各是多少,接下来应如何做? 指名:这里需要将身高分成几类?为什么? (3)组织学生整理数据。用画正字的方法来完成。 (4)提问:我们刚才用的是什么方法来分类整理数据的,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根据刚才的统计情况,请同学们将数据填入第42页的统计表中。 提问:现在根据这张表你可以知道什么? (5)回顾这题的整理过程。 我们是怎样知道每种服装各买多少套的? 小结: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根据每种服装的大小为类别,先将队员的身高进行分类,这样我拉就可以知道每种服装的人数了。 二、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3页的练一练。 自主调查,完成统计表。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2题。 (1)同学独立完成。 (2)就统计结果,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3)介绍你知道吗? 三、布置作业 四、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49~50页。 教学重、难点 比较两个条形统计图,从两个条形统计图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出示练习七的第1题。 从条形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完成图下面的习题。 点名回答,集体订正。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苏教版

课题:统计表与统计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够用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统计。 2、能够说出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看与思考培养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的运用。 重点: 用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统计数据、明白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难点: 制作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分类整理数据、用平均数比较数据 教学流程: 一、情境引入 引言:小明与张丽华在讨论自己及班级同学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他们准备去调查统计一下班级同学喜欢看的节目种类。 二、探究1: 张丽华同学用写正字的方法调查了本班同学喜欢的电视节目,并制成了表格 小明同学提出一个问题“用什么方法来统计班级同学喜欢节目的种类呢?” 老师给大家介绍两种统计方法:

统计表:把统计数据填写在一定格式的表格内,用来反映情况、说明问题的表格。 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问题1:你知道什么是统计表呢?这里有一个统计表,你能说出它的组成部分吗? 答案:标题横标题纵标题数据 问题2:请你帮张丽华同学将数据填入统计表中,怎么数数据呢? 答案:通过数正字的笔画来输数据,一个正字五笔画代表5个人。 问题3:合计等于多少呢? 答案:合计= 6+15+10+10=41 问题4:你知道什么是条形统计图呢?这里有一个条形统计图,你能说出它的组成部分吗? 答案:标题横标题纵标题图体 问题5:每小格的高度表示多少? 答案:看左边的纵标题0到2、2到4中间差2,所以表示2人。 问题6:请你用数正字的方法帮张丽华同学补充条形统计图。 问题7:小明认为条形统计图更直观形象,而张丽华同学则认为各有各的特点,你的看法呢? 答案:各有各的特点。 统计表:能清楚地看出统计的结果;用表格呈现数据。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统计的结果;用直条呈现数据;能直观、形象的表示数据的多少。 三、活动1: 猪八戒数妖怪 情景:孙悟空抓到一大堆妖怪,让猪八戒统计妖怪,孙悟空要求能直观形象的反映数,可是猪八戒不会数学,哪位小朋友帮帮猪八戒呀。 问题1:小明同学说用条形统计图更加直观、形象的反映数据,你们同意吗? 追问:请大家帮猪八戒补充条形统计图

练习七统计表与统计图

练习七统计表与统计图 一、思考题 1 统计表、统计图在表达资料中有何特殊作用? 2 绘制统计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针对 实际资料应如何选择统计图形? 3 为什么半对数线图可描述发展速度的变化? 4 常用的统计图有哪几种?它们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5 线图和半对数线图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6直方图的绘制要点是什么? 二、最佳选择题 1关于制作统计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列统计表的原则是重点突出,简单明了 B. 标题应能概括说明统计表的内容C.线条只能有顶线和底线 D. 表内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字 2关于统计图的叙述,错误的一项为: A. 统计图应有标题,一般写在图的下方 B. 按资料的性质和分析目的可选用适合的图形 C. 条图、散点图、线图、和直方图都有纵轴和横轴

D. 条图和直方图纵坐标可不从0开始 3关于统计图的选择,正确的是: A. 表示相互独立的各指标的大小可用百分条图 B. 表示全体中各部分的比重可用圆图 C. 表示某事物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可用条图 D. 表示连续变量的频数分布可用条图 4统计地图可用于表示: A. 某现象的频数分布 B. 某现象的发展变化情况 C. 某现象的数量的地域分布 D. 某现象的内部构成情况 5比较某年某地三种传染病的病死率可选用: A. 线图 B. 直方图 C. 散点图 D. 条图 6关于半对数线图,错误的一项是: A. 半对数线图用于表示事物的发展速度 B. 纵坐标没有零点 C. 由相对比来反映发展速度 D. 通过绝对差值来反映发展速度 7对于计数资料,可选用哪些统计图形? A. 条图 B. 直方图 C. 散点图 D. 线图 8某地1968~1976年两种传染病的发病率(%)见表1。

统计表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教材40-41页,练习七第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了解相应的结构、特点和表达数据的方法;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和完成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2.使学生经历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简单分析数据等统计活动,了解数据处理、分析的大体过程,掌握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会数据蕴含信息,发展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3.使学生感受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在实际应应用中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并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学难点:会用简单的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 教学准备:课件,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喜欢看电视吧,想一想,你喜欢看什么类型的电视节目呢? 学生交流后提问:为了调查我们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类型,你会用什么方法记录数据?说说你的方法。 学生交流呈现自己的记录方法,教师稍作评价。 (学生的意见可能有数数、用不同的符号记录、画“正”字记录等。) 2.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张丽华同学用画“正”字记录的记录表: 谈话:除了可以用画“正”字的记录表进行记录?你觉得还能用什么方法表示出这里的数据,就能让大家更清楚地看出最喜欢每类电视节目的人数各是多少? 引入:要清楚地表示收集的数据和结果,就需要认识统计表和统计图,用统计表或统计图来表示收集的数据。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学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让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记录数据方法,展示之后引出统计表和统计图能更清楚地表示数据,让学生对这两个新事物产生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进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出示统计表。 提问:这种统计表是有哪几部分组成的,统计表中填出的数据表示什么? 学生根据引导,从上到下观察统计表,了解统计表的各个部分以及各部分的作用。 说明:完整的统计表需要有:(1)反映统计内容的标题和日期,表示统计的什么、注明什么时候统计的,这里标题是“某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表”;(2)要有和收集数据相对应的统计项目,这里的统计项目有“科普类、综艺类、动画类、体育类”几项,还有“合计”栏;(3)表示的数据,这里表示的是“人数”。 2.引导:你能根据前面记录的数据完成统计表吗?请大家完成在课本上。 学生填表,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你的统计表是怎样填的,最喜欢各类电视节目的人数分别是多少? (呈现学生的统计表交流、检查,注意填表日期) 追问:表里的合计数是怎样计算的?

五年级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二)

五年级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二) 一.解答题(共30小题) 1.(2012?东城区)把下表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 班级班级人数近视人数近视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数(除不尽的 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 六一班4020% 六二班8 25% 六三班45 10 合计 (1)班学生的视力最好,班学生的视力最需要保健. (2)哪个班的学生近视情况好于平均值? (3)对低于平均值的班级,你想说些什么?谈谈你的看法或建议. 2.(2004?常州)小学生国家体育锻炼达标评分表 项目分数10米×4 往返跑(秒) 1分钟仰卧 起坐(次) 立定跳远 (米) 100 男10″0 51 2.19 女11″2 48 1.96 95 男10″2 49 2.15 女11″4 46 1.92 90 男10″4 47 2.11 女11″6 44 1.88 85 男10″6 45 2.07 女11″8 42 1.84 80 男10″8 43 2.03 女12″0 40 1.80 观察上表回答问题: (1)张艳(女)10米×4是11″8;1分钟仰卧起坐40次;立定跳远1.92米,她的总得分是. (2)王刚(男)达标抽测以上三项一共得了270分,他10米×4是一分钟仰卧起坐次,立定跳远米. (3)男、女生立定跳远成绩排列的规律是. 3.(2005?惠山区)为了调查了解学校附近一个路口的交通状况,小明和他的小伙伴在7:20﹣7:30和10:00﹣10:10两个时段内对通过的车辆数量进行了统计,并制成了如下的统计图

①这个路口在7:20﹣7:30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车辆中,车最多, 车最少. ②这个路口在10:00﹣10:10这段时间内,平均每分钟通过多少辆车? ③观察、分析上面的统计图,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在下面至少写出两 条.. 4.(2009?射洪县)下面两幅统计图,反映的是甲、乙两名同学在复习阶段数学自测成绩和在家学习的时间分配情况.请看图回答问题. (1)从折线统计图中可以看出的成绩提高得快. (2)从条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出思考的时间多一些,多分.(3)请你算出甲最后三次自测的平均成绩. 5.(2013?广州模拟)下表是新华小学六年级各班人数的统计表,请根据表中数据画出条形统计图. 六(1)班六(2)班六(3)班 男生23 22 24 女生22 25 26 根据数据画统计图回答问题. (1)六班的人数最多,共有人. (2)六(1)班人数相当于六(3)班的%.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主备教师:王明星 备课时间:10月7 单元主题: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教材简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分段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的方法。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使学生了解更多的手机和整理数据描述数据的方法,进一步积累分析和比较简单数据的经验,发展数据分析观念。同时,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比较复杂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打下基础。本单元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1、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据分析观念。建立数据分析观念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学生投入到数据分析的全过程中去。在此过程中学生获得的将不仅仅是相关的知识和方法,更是发现数据所蕴含信息的愉悦体验。 2、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在此之前学生曾多次经历用自己的方法描述数据的过程,并初步学会了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以及用非正式的统计表、方块图等表示数据的方法,对描述数据的方法以及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因此在教学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时,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已经积累起来的经验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活动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2.使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出发,探索探索并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3.使学生在参与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初步感受运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 1.会用简单的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 2.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分段整理数据。 3.能对简单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释 4.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会球简单的平均数。 教师要精心进行二次备课,从教学风格、班情、学情入手,找准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难点,优化教学设计,采用更为贴近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调整原有教案设计,设计“标、增、删、调、改”等方面,要注明清楚。 课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以便于在教研活动、备课活动中与其他教师进行经验交流,资源共享。切忌说套话、空话,或直接为课堂回顾,要写出教法、教学效果的总结,更要体现对教学和学法的理论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