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传播的正负效应.doc
微博传播功能的负效应及其治理

微博传播功能的负效应及其治理作者:李建伟郭文嘉来源:《中州学刊》2012年第06期摘要:微博便捷的传播功能颠覆了传统的新闻传播理论。
微博的互动性、便捷性、海量性、跟随性、扩散性等优点有目共睹,但作为虚拟的公共意见平台,学界对微博的负效应重视不够。
微博的负效应如滋生谣言快、容易引发抄袭等知识侵权、主观色彩浓更易侵犯隐私诽谤他人、言论随意性强监管更加困难、海量垃圾信息麻醉受众程度更深等都在不同程度地侵害社会机体,伤害受众。
研究微博传播功能的负效应及其治理,对加强新闻舆论引导、完善新闻传播理论、提升网络道德建设、增进受众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微博;网络传播;负效应;治理中图分类号:G20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2)06—0206—03微博的迅速兴起几乎颠覆了传统的新闻传播理论,国内外许多“群体事件”的重大舆论影响都是从微博开始的。
微博在传播中的正效应不可置疑,其负效应也令人担忧。
研究微博传播功能的负效应的现状,分析其存在原因,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和治理举措,对加强政治舆论引导、提升网络道德建设、完善新闻传播理论、增进受众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微博传播过程中负效应的现状微博传播过程中的负效应现象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总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发布虚假信息滋生谣言快微博作为“无门槛”的公共意见平台相较于传统博客和QQ传播信息更加便捷,传统博客的检索需要有博客的网址,QQ空间往往也被用户加密,信息传播起来障碍较多。
而当微博用户发布一则虚假信息后成千上万的微博用户都可以第一时间通过关键词搜索或者首页推荐、或者粉丝间的传播发现信息,一旦被水军或别有用心的用户利用扩大了虚假信息的传播面,盲目的用户就会不加判断地转发与评论继续夸大谣言的影响。
一则微博可以在短短一个小时内引起过万用户的转发与评论,这是其他SNS工具所不具备的特点。
如《金庸“被逝世”作协辟谣多少名人“被死亡”?》,其实金庸并未逝世。
论微博的“双面效应”

( ) 人意义 : 一 个 信息 平台、 情感空 间与社 交网络
微博 对于互联 网个人用户来说 , 疑是在多样互联 网应 思 想 , 愧 为 “ 点 供 应 商 ” 四是 通 过 表 达 、 发 、 无 不 观 : 转 关注 、 论 评
用 中平 添 的 一 道 亮 丽 风 景 。 从 个 人 意 义 上 来 说 , 博 是 信 息 等 , 微 在微博 中构建了个人品质 , 从而吸引更多的粉丝。新浪微 平台 , 情感空间 , 是 更是 社 交 网 络 。 博 中草 根 人 气 榜 中 的 “ 业 本 ” 博 粉 丝 已达 1 0万 以上 , 作 微 6 较 3社 交 网 络 : 际 网 络 的 构 建 与 维 护 平 台 。 一 社 交 网 络 . 人 这 是 现 实社 会 关 系 在 微 博 中 的延 伸 。也 就 是 说 , 实 中 现 1信 息 平 台 : . 自我 记 录 与 表 达 的 自媒 体 。 0 1年 8月 , 21 新 高 的人 气 完 全 来 自独 特 品 质 打 造 的 微 博 自我 形 象 。
很大程度上改 变着 “ 意见气候 ” 。对于追 求舆论 一律 的政治而 博 中分 享新 鲜 的 事 儿 ,如 同腾 讯 微 博 的 口号 :你 的 心 声 , “ 世
言, 样的“ 这 自由 ” 况 显 然 是 令 人 不 安 的 。 因此 , 家 、 少 界 的 回声 , 这 里 , 个 再 微 小 的心 声 , 能 让 更 多 的 心 一 起 状 国 青 在 一 也 年 和 微 博 是 一 个 有 意 义 的三 重 组 合 , 一 个 当前 急 需 深 入 研 共鸣” 微博也是情感交流 的空间。 是 ,
微博新闻传播的正负效应分析

微博新闻传播的正负效应分析作者:马艺丹来源:《科技传播》 2018年第13期摘要微博的出现和二次崛起,为新闻传播开辟了全新的路径,微博已经成为各大媒体发布新闻的官方平台和构建公共话语空间的中流砥柱。
但从实际的传播情况来看,微博在为新闻传播提供便利的同时也给新闻的真实性带来挑战。
文章从微博的传播特点出发,对微博新闻传播的正负效应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和优化新闻传播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微博新闻;传播;突发公共事件;真实性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14-0114-02据微博发布的2017 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截至2017 年12 月,微博月活跃用户数达3.92 亿,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微博凭借其巨大的用户数量、强大的信息传播能力以及新兴的微博故事、视频后推荐等功能成为了当今新闻发现、发布、传播的首要工具。
1 微博及微博传播的基本特征1.1 开放性和碎片化微博之所以能够取代博客成为新一代社交平台,其最大的原因是其较低的发布门槛。
“口语化”信息传播减轻了对外在因素的要求。
同时,微博传播的开放性催生了其信息的碎片化,文字内容被限制在140 字以内,这一特性适应了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摆脱了传统媒体严肃性、枯燥性的传播方式。
前谷歌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在微博上宣布自己离职的消息仅用了四个字“再见,谷歌”。
1.2 草根性和平民化微博传播不再是媒体机构、明星达人的专利,普通用户从媒体传播的“旁观者”转变成“参与者”,这种全新的互联模式使得意见领袖的话语权下移,突现平民化和分众化的传播个性。
“大胃王密子君”就是从一名普通的微博用户依靠发布吃播视频成长为一个粉丝量高达几百万的大V。
1.3 参与性和交互化相比传统媒体一对多的单向、线性传播模式,微博形成了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相互传播的网状传播模式。
首先,微博用户可以通过“互粉”形成的微博信息“互动场”。
其次,微博的转发、评论、私信功能为用户提供了开放、便捷的讨论平台。
微博传播效应与舆情分析研究

微博传播效应与舆情分析研究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中国微博平台的普及,微博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表达观点、交流互动的重要渠道之一。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一条微博都有可能引发社会大规模的关注和讨论,因此微博传播效应和舆情分析成为了学者和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一、微博传播效应研究1. 传播速度与范围微博平台具有信息传播快速、覆盖面广的特点,一条微博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至成千上万以甚至更多用户,形成社会热点。
研究者通过监测微博的传播速度和范围,可以深入了解信息传播在社交网络中的特点和规律。
2. 话题分析与趋势预测微博平台上的用户可以热议和关注各种话题,研究者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数据挖掘算法,对微博中的话题进行分析和挖掘。
通过分析热门话题的讨论内容和舆论倾向,可以预测出未来可能出现的社会趋势。
3. 影响力评估微博作为用户自我表达和传播的渠道,每个用户的影响力不同。
研究者可以通过分析微博用户的粉丝数量、互动频率、转发量等指标,对用户的影响力进行评估。
这对企业和品牌在微博上进行宣传推广和舆论引导具有重大意义。
二、舆情分析研究1. 情感分析与舆情态势评估微博中包含了大量用户对事件、产品和个人的情感表达。
研究者可以利用自然语言处理和情感分析等技术,对微博内容的情感进行分类和度量。
通过分析微博舆情的态势,可以对事件的社会影响进行评估,为政府和企业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2. 影响力传播路径分析舆情在微博上的传播常常会形成复杂的网络结构。
研究者可以通过分析微博用户之间的转发关系和评论互动,构建传播路径,以了解哪些用户是舆论传递的关键节点。
这对于舆论引导和舆情管控具有重要意义。
3. 危机管理和声誉修复微博平台容易发生舆论危机,而危机的管理和声誉的修复对企业和政府都有着重要影响。
研究者可以通过分析微博用户的态度、情感和关注程度,为危机管理提供策略和建议,帮助企业和政府及时应对和化解危机。
通过对微博传播效应和舆情分析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社交媒体的传播规律和舆情变化。
论新媒体微博传播的负面效应_雷博

人文高地Cultural Highlands论新媒体微博传播的负面效应雷博 南阳理工学院文法学院摘要:微博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可能成为制造谣言的信源。
由于缺乏对信息的 “把关”信息能够不断地发布、复制和转载,快速扩散谣言。
甚至有些传播者由于不良心情,借助情绪化的言辞,表达对社会的不满,使得微博成为了泄愤的场所。
微博在传播的过程中,微博信息报道零碎片面、虚假信息的发送、过分追求的围观态度、传播内容危害社会、微博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等微博问题。
关键词:微博传播;虚假信息;谣言;社会危害微博传播的时效性和影响力是非常大的。
由于用户庞大众多,微博的使用也是简洁方便,改变了传统媒体单项传播的缺点,而且改为双向传播,加大了信息传播的便利性、快捷性。
有利于信息的传播。
但是,微博也存在的一些严重的问题。
由于缺乏对信息的 “把关”信息能够不断的发布、复制和转载,快速扩散谣言。
甚至有些传播者由于不良心情,借助情绪化的言辞,表达对社会的不满,使得微博成为了泄愤的场所。
一、微博信息零碎化传播造成信息误解微博字数有限制,不能长篇大论,滔滔不绝展开论述,而太短,又会使得微博的内容过于简短,无法叙述清楚、完整阐述整个事件的发展过程。
这就导致微博内容零散、不够完整、全面的去看待问题、事件的发生。
微博用户的发布信息,被删减,被任意的歪曲现象,使得信息被人为分解,而接收信息的者会得到一个片面的认知。
而人们要全面认识事物的目的就是要减少,或者说消除事物的不确定性。
从而认识事物,做出自己的判断。
关注事件动态发展的人们需要的是一个完善的信息结构,能够明白真实的对事件进行真实报道,详尽分析。
微博的发送地点、时间是没有限制的,微博用户接收信息、处理信息,进行对微博的转发、评论或者发表微博都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的。
微博用户很难在短时间内理解微博信息发布的内容和意义。
理解有误差或者偏差,这些都是碎片化信息下的产物。
二、微博传播虚假信息泛滥微博运用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无处不在,而大量虚假信息充斥泛滥在我们的微博中,使得信息大量的围绕在我们生活之中,并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微博传播中的“蝴蝶效应”及其对策

微博传播中的“蝴蝶效应”及其对策
“蝴蝶效应”是指微博传播中一条微博信息在不断被转发、评论的过程中,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产生不可预测的影响。
如果一条微博信息在短时间内被大量转发,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事件,进而对社会和个人产生负面影响。
如2011年高考状元因网上谣言被曝光而导致心理承受过大自杀;2013年“随手拍”事件引起网络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导致公众对私人信息保护问题更加敏感,以及一些企业和政府相关政策的调整。
为了避免“蝴蝶效应”的产生,需要采取一系列相应的措施。
首先,加强信息发布者的责任意识。
微博信息发布者应对发布内容负责,不发布虚假信息和谣言,以减少对社会的负面影响。
其次,加强微博社区管理。
微博平台应采取更加严格的审核机制和制定更完善的规范,删除虚假信息和谣言,保护报道对象的个人隐私权。
此外,还应建立一个公共机构和平台,及时监测和调查微博舆情,预测可能发生的影响,及时进行干预和处理。
最后,社交媒体用户要提高自我媒体素养,如提高自己的信息获取和辨别能力,审慎对待微博信息,不信谣、不传谣,积极参与建设和维护良好的社交媒体环境。
总之,“蝴蝶效应”是微博传播中容易引发的重要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入手,综合施策,才能遏制不良影响,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健康、积极的微博社区。
微博对社会正负能量传播的影响调查与启示

微博对社会正负能量传播的影响调查与启示摘要:微博在社会正负能量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微博在社会正负能量传播调查的基础上,阐述今后微博在传播社会正负能量应该注意的问题和相应的启示。
关键词:微博;正负能量;调查;启示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3-0211-02微博如何适应新形势要求,如何运用微博新平台,积极开展微博舆论引导工作,呼吁更多的人对社会正能量有更多的关注与传播,我们对微博在社会正负能量传播的现状进行了调查。
本次实地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800份,收回800份,删除无效问卷,实际有效问卷758份。
一、不同年龄段对于微博传播正负能量的影响调查1.微博拥有情况调查。
微博是时代进步的产物,早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通过调查研究发现,82%的受调查者拥有自己的微博。
不同的年龄段拥有的微博数量并不相同,在校大学生对微博的了解更多,而已经踏入社会的在职人员,对微博的了解程度相对较低。
20~30岁之间的年轻人大部分都拥有微博比例达到96.88%,而30岁以后的人拥有微博的数量仅为41.2%。
究其原因,调查发现20~30岁的人接触网络的时间较早,自身具备良好的网络文化基础,他们对微博这一新兴传媒体的接受能力较快,因而对于一些新兴的传媒体具有较快的接受理念;而30岁以上的人,接触网络的年龄都较晚,网络对于他们并没有那么强的吸引力,所以在微博用户中,这个年龄段的人数所占的比例较小,活跃程度也较低。
这证明了年轻人是微博的主力军,向我们反映了这一问题的研究的社会人群存在着年轻化的趋向,年龄较大的人群对微博的关注比较少。
2.微博传播内容调查。
对于20~30岁这个年龄段的微博用户中,他们传播的内容大多数休闲性的,如那些能为人们提供吃喝玩乐娱乐信息外,更多的是直接从内容让人们心情愉悦放松的文字、图片、和视频。
新浪微博草根人气榜大多为段子、冷笑话锦集、经典语录等多是体现青春气息的内容,因为他们自己就是青春时尚的代名词,他们所热爱的正是自己个性特征中所具备的。
从“金华狗肉节”事件看微博传播的正负效应

假 报道 。事 实上 , 有人 利 用微 博 , 通过 张 冠李戴 、
移 花接 木的手 法 , 甚至编织虚假信 息, 伪造微 博 内 容, 导致 负面影响。 前段 时 间, 少大城 市遭遇罕见暴 雨 , 不 中央 电 视 台报道 了一组名为“ 北京暴 雨 7 ” 网络 图片, 景 的 并证 明 了其 中3 图片都 是假 照 : 张 所谓北 京“ 场 机 观 澜” 是摄 于海 南某机 场 的情景 ; 大望垂询 ” , “ 虽
阶段一样 , 这则微博也 吸引了大批名人 的转发 、
的怒火。
评论 , 再度煽起了不明真相 的网民对“ 金华狗 肉节”
1月 1 0 0日, 新浪微博头条新闻发布消息 : 浙江 金华永久取消狗 肉节 , 否认将建屠宰场杀狗。金华 婺城区委宣传部 负责人辟谣 : 区乾西乡没建过定 该 点屠宰场集 中杀狗 , 后也不会建类似屠宰 场 , 今 亦 将禁止集中杀狗。
不是节 日, 这是一场屠杀 !血腥 的杀狗场面和倡议 ”
式, 反对虐杀 动物 , 希望 金华 婺市城 区乾西 乡办节 者取 消“ 湖头 狗肉节” 这本是无可厚非 的好事 , , 但 它通过 四个节点的“ 移花接木”一步步成为谣言。 , 首先, 肉节被“ 狗 更名”“ ,湖头狗 肉节” 被称为“ 金 华狗肉节” 。这使得网民以为金华人集体 陛喜屠杀犬 只, 了网民对金华整个地区的污名化攻击。实际 诱发 上,湖头狗肉节” “ 是金华市婺城区下辖的—个乡的几
论坛 和国内“ 猫扑 ” “ 度贴 吧” 网站知名论坛 , 、百 等
二 、狗 肉节 ” “ 微博传 谣 的四大 节点
网民关注 “ 湖头狗 肉节 ” 倡导 文 明的生活 方 ,
相继 出现一篇题为 “ 目惊心 , 触 浙江金华湖头 的狗 肉节 ” 的帖子 , 图文并茂地描述了往年的“ 湖头狗肉 节 ” 对商家 当街杀 狗等现象进行强烈谴责 。众 多 , 网民反对虐杀动物 , 要求取消“ 湖头狗肉节” 。 9 中旬 , 民要求取消“ 月 网 湖头狗 肉节” 的呼声 开始延至微博 。网友“ 君常在” 1.8 以“01 血腥屠杀 , 取缔浙江金华狗肉节” 为题发出微博 ,不管你是明 “ 星还是百姓 , 劳烦您转发一次就增加一线希望 。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博传播的正负效应
作者:艾北芳
来源:《新闻世界》2012年第07期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传播的形式不断更新,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新的传播媒介开始进入人们的工作与生活。
在新媒体的发展过程中,微博以其特有的传播特点在短短两年时间内迅速吸引了四亿多用户,成为广大网民工作、生活、学习和交往的重要工具。
然而,在微博成为网络互联信息工具的同时,虚假信息、偏激言论频繁出现,并已成为微博传播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对微博传播的正负效应进行分析,探讨微博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消极影响,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以期微博作为新传播媒介能够健康发展。
【关键词】微博传播正负效应
一、微博传播的基本特征
首先,相比于传统传播模式,微博传播在传播主体上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即传播主体平民化。
微博作为新兴的自媒体平台,为受众提供了效用全面的个人门户,以一个全新的互联模式突破了个体参与大众传播的传统格局。
同时,微博以其开放性和自由性,激发了网民的原创欲望和发表欲望。
微博的这些独特之处使网民由媒体传播的“旁观者”转变成为“参与者”,每个网民都可以通过微博搭建自己的自媒体平台,形成“人人即媒体”的全新传播模式。
其次,在传播方式上,微博传播实现了传播交互化,多维化。
网民在微博上发布信息、表达个人情感时,大多数都会收到以转发、评论为主要模式的网民反馈。
微博传播的交互性使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更加便捷。
相比于传统媒体的线性传播模式,微博以其独特的网状传播模式实现了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交互传播;此外,微博的自主性强,准入门槛低,为网民提供了开放、便捷的交互平台,因而也更加平民化。
在独特的交互传播方式的基础上,微博能够轻松实现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的兼容。
因此,微博也就能够在这些传播方式所使用的媒体上实现传播,或者容纳多种媒体的传播效用,成为名副其实的多媒体。
①在微博的应用与发展过程中,由于传统媒体注意到微博平台立体化的传播特点,纷纷进入微博领域,注册微博账号,在这一全新的信息平台上实现对传统传播模式的拓展。
同时,借助微博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的立体化传播特点,实现传播方式多元化,以弥补传统媒体单一传播方式的不足。
第三,传播内容碎片化。
微博140字的容量,对信息内容与数量带来限定,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
相比于博客等传播复杂信息的互联平台,微博“微容量”这一特点对其在深度信息、广度信息的传播上造成一定限制,但这也恰恰是微博的特色所在。
它一方面契合了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现代人的传播效率,同时又在影响现代人获取信息方式和习惯,甚至改变着整个社会生活方式和人际交往模式。
相比于传播媒体的严肃性、权威性,微博以其去中心化的特点而广受平民青睐。
作为一个平等自由的信息平台,微博打破权威,激发网民创新欲,改变了受众在传统传播模式中的被动地位。
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大众传媒的传播缺陷,提高了信息传播与信息到达的效率,使大众传播时代意见领袖的话语权下移,突现平民化与分众化的传播个性,这也正是微博最突出的特点所在。
二、微博传播的正效应
首先,微博传播促进民意的直接表达。
微博作为自媒体平台,为人们提供了表达观点,参与讨论的机会,有助于百姓与执政者的有效交流对话,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随着微博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官员和政府机关开通微博,欲通过这一平等的信息平台了解民意,以便更有效地落实政务工作。
与此同时,微博也为百姓提供了与官员、政府等相关机构平等交流的平台。
其次,在突发大众事件的传播上,微博具有传统媒体无法企及的即时性特点。
基于微博与手机绑定这一效用,其在传播信息上具有突出的实时性、参与感以及现场感,实现了信息传播空间与时间上的零距离。
微博出现之后,在突发事件发生的同时,当事人或目击者等等会在第一时间通过微博进行“微直播”,这种时间上的零距离是传统媒体难以企及的。
有调查显示,从传播扩散到形成。
网络舆情需要的时间大概就是事发半小时到一个半小时之间,这一时间是危机处理和对舆情风向进行引导的最佳时机。
这是对媒体应变能力的一个巨大考验,而快速的反应正是微博最大的特点之一。
②微博内容虽以碎片化形式呈现,但突出的时效性特点极大程度的提高了微博信息传播的价值。
更重要的是,通过网民高频次的转发,初始信息在裂变式的传播过程中不断得到补充与纠正,在网络生态环境中实现信息的自组自稳,实现了信息的有效传播。
三、微博传播的负效应
首先,基于微博平民化特点,微博内容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由于微博140字的容量限制,网民不可能将新闻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等每一个细节描述清楚。
在信息发布之时,必定存在细节缺失、内容不完整等问题。
而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由于原始信息的内容不足,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对信息的曲解等诸多问题,进而导致在裂变式的传播过程中不断出现非理性内容,甚至夹杂网民的偏激情绪,给事件的真实报道带来障碍。
其次,微博平台信息发布的便捷性特点,为谣言的产生提供了温床。
微博的发布对设备和技术要求不高,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机客户端等各种网络设备发布微博,且发表过程中没有任何限制,无需后台审核,具有操作简单、应用快捷的特点。
然而,微博这一独有的特点,也为谣言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第三,微博的广泛应用,使得“微博控”成为当今社会的新兴人群。
“微博控”多为在校学生以及青年人群。
他们将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集中在看微博、刷微博、编辑微博中,而对现实生活中很多有意义的事情无动于衷。
对于青年人,这种沉迷过度的状况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
同时,相比于现实生活与社交工作,这类人群更习惯与网络这一虚拟世界中的人交流,这对他们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四、对微博传播存在的问题的改善
首先,政府制定微博管理法规及条例,规范微博内容管理。
目前我国对于互联网的监督与管理相对薄弱,已经出台的为数不多的相关法规与条例,也因诸多原因未能得到良好的施行。
微博作为互联网中新兴信息传播平台,在其最初的运行与管理过程中必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与挑战。
因此,在微博运营与使用的过程中,应不断发现问题,及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维护安全、和谐的互联网生态环境。
其次,微博官方可以设立用户诚信制度。
对每一个用户所发的信息进行检查和评定,一旦发现有虚假或危害的信息,就降低该用户的诚信指数。
这样一来,用户就会重视自己发出的每一条信息,维护自己的诚信度。
③
第三,要充分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
随着微博的发展与普及,越来越多的“意见领袖”开始使用微博并且活跃于微博。
然而,微博“意见领袖”的自律问题亟待解决。
其问题突出表现在:发布、传播不真实信息,甚至谣言;利用网民基于某一大众事件的普遍偏激情绪,故意制造消极言论,影响舆论导向。
微博“意见领袖”在网络舆论引导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但其存在的问题更应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
政府应作出积极的回应,出台相关法规与条例,充分发挥“意见领袖”在网络舆论引导中的积极作用,配合营造安全、和谐的网络舆论环境。
□
参考文献
①刘晓丽,《微博红火背后的传播学思考》[J].《网络传播》,2010(12)
②张明辉,《信息传播与新闻识别》[J].《新闻与写作》,2002(5)
③杜骏飞:《网络传播概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作者: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知识改变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