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第18课 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重点: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
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每一年的9月18日晚,东北沈阳总要响起长长的警报声,在全国还有许多城市也在这一天拉响了警报,这是为了让人们记住1931年9月18日发生的“九一八事变”这个国耻日。
你知道“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这一天让我们中国人没齿难忘,痛心疾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8课: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九一八事变1.教师出示图片,并将学生简单叙述九一八事件的大致经过。
学生回答:时间——1931年9月18日;地点——南满铁路柳条湖段;经过——炮轰沈阳城,占领沈阳,占领东北三省;结果——短短4个月,东北全部沦于敌手。
2.教师提问:日本为什么要制造九一八事变?(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教师总结:①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为此制定了大陆政策;②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日本为摆脱危机加紧侵略中国;③国民党反动集团全力“剿共”,日本有机可乘。
3.教师提问:伪满洲国于何时何地成立?执政是谁?有哪些危害?学生回答:1932年,长春。
执政是末代皇帝溥仪。
危害:企图将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东北3000万同胞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4.教师过渡: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奋起抗争。
提问: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回答:东北的抗日义勇军和杨靖宇的东北游击队,以及后来改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
目标导学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1.教师提问:1935年,北平学生发出了“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桌子了”,谈谈你对这一呼声的理解?他们又是如何做的?学生回答:日本占领东北后,于1935年策动了“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人教版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
结果: 遭到反动军警的残酷镇压
①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 影响: ②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 ③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三.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 各种政治势力 解决事变的主张 1.背景 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 杀蒋介石, 日本 引起中国内战 ②中共提出了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国际 ③张学良、杨虎城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英美 和平解决 ④蒋介石顽固坚持内战政策(“攘外必先安内”)。 亲日派 武力解决,置蒋介石 时间:1936 年12月12日 于死地,取而代之 (何应钦) 目的: 国民党 逼蒋介石抗日 亲英美派 国内 2.概况 人物: 张学良、杨虎城 和平解决 (宋美龄、 宋子文等) 性质: 一次爱国性质的“兵谏” 经过:张学良、杨虎城扣压蒋介石,实行“兵谏”; 从全民族利益出发, 中国共产党 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主张和平解决 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到西安谈判,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3.结果: ① 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 4.影响: 扭转时局的关键 ②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北郊柳条湖地区,它记 录了日本侵略中国的史实,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 地。与该建筑物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B ) A.七七事变 C.西安事变 B.九一八事变 D.南京大屠杀
2.歌词:“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 我的家乡„„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 反映的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进入了(
5.1936年12月13日,《西北文化日报》登载了一则重 要新闻,标题为:“争取中华民族生存,张杨昨发动 对蒋兵谏”。该新闻报道的事件应是( D ) A.黄埔军校的建立 B.百日维新 C.重庆谈判 D.西安事变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评
伪满洲国成立后,日本对 中国东北实行残酷的殖民统 治。经济上,对工业采取经 济统制政策,组成垄断性的 公司,对农业采取强制征粮 措施。教育上,对东北青少 年大力推行奴化教育和欺骗 宣传,日本殖民者企图使中 国人成为其侵略服务的工具。
滚地笼,长200厘米,口径66厘米。铁质,整体呈圆 柱形,中空,笼内壁镶满锋利的钉刺,钉尖向内,侧面 为铁皮盖,可打开。这件铁制滚地笼刑具,是日伪时期 用于迫害抗日反满志士及广大无辜群众的刑具。现收藏 于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 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时任日本首相田中义一
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 (1876-1945) 9月19日,本庄繁接受“祝贺”
3.九一八事变的影响是什么? 影响: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 战争的序幕。
评
二、东北沦陷与局部抗战的开始
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和蒋介石对日本实行“不抵抗政策”。二人 1932年3月9日,溥仪在长春举行就职典礼 都曾寄希望于国联的调解,但国联仅要求日本撤兵,并未对日本实行 任何经济制裁。到1932年2月初,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1931年11月,土肥原贤二把清废帝溥仪从天津挟持 到辽宁抚顺。1932年2月,原奉系军阀首领张景惠等在 沈阳召开所谓“建国会议”,决定成立“满洲国”, 国都位于长春(后改称新京),国旗为新五色旗。 3 月,溥仪在长春举行所谓就职典礼,出任“执政”。 “满洲国”政府的主要部门均由日本人担任。1934年3 月,“满洲国”改称“满洲帝国”,溥仪登基为帝。
思(基础感知)
(3)经过: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__________的一段路 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 营,炮轰沈阳城。第二天清晨,日军占领_______。 (4)影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______,揭开了___________________ 的序幕。
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反思新人教版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反思
本课要注重学生情感的升华,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种资源,通过恰到好处的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思考,讨论,让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树立对国家、民族正确的责任感以及人生正确的价值取向。
在教学知识过程中,比较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性,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两大知识点进行前后梳理。
还通过小组讨论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习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理解、分析,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
原创1:第18课 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

亲日派
掌握实权的亲日派何应钦主张 “讨伐”张学良,企图置蒋介 石于死地,取而代之。
亲英美派
亲美英派宋美龄等竭力主张 采取政治措施和平解决。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结果
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 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飞返南京,蒋介石被 困西安前后14天,南京也在混乱中度过了14天。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日本扩大侵略
占领了东北三省。
东 三 省 沦 亡
东北军十几万人撤 至山海关内。短短 4个多月,东北100 多万平方千米的锦 绣河山,全部沦于 敌手。
1931年《申报图画周刊》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中国“枪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训练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
打呢?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了。”
——《张、杨对时局宣言》(1936年12月12日)
根据材料,分析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冯玉祥《我所
认识的蒋介日石本》国力大大强于中国,抗日必亡
“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若亡于共产党,则纵
肯为奴隶亦不可得认。为”共产党威胁更大 石在南昌的讲话
——蒋介
“攘外必先安内,统一方攘能外御必侮先。安未内有国不统一而能取胜于外者。” 以待国际“公理以之公判理断对”强权寄,希以望和于平国对联野蛮,忍痛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
中国共产党派杨 靖宇
组织抗日义勇军 1936年,中国 中
共产党领导的 国
组织游击队开展抗 东北抗日联军 人日游击战争成立民局
部
抗
战
开
始
杨靖宇
初中历史八上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课件(共24张PPT)

二、伪满洲国
3.暴行
初中历史
活埋中国人的万人坑
七三一细菌战部队
疯狂掠夺资源
推行奴化教育
在日军的铁蹄下, 东北3000万同 胞过着屈辱的亡 国奴生活
三、局部抗战
1.抗日义勇军
1931年11月,在东北军将领马占山的指挥下,中国 守军抱着“与城偕亡”的决心,守卫黑龙江省会齐齐 哈尔,在嫩江桥与日军血战,多次击退强敌,但终因 孤军无援、伤亡过大而撤退。不久,齐齐哈尔沦陷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 必先征服支那。——1927年《田中奏折》
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引发日本各种矛盾,政府 把对外扩张作为解决国内问题之道。——史桂芳 《日本国内战争狂热的表现
抗日必先剿匪,攘外必先安内,安内以攘外,剿 匪以抗日。——蒋介石《告全国同胞一致安内攘 外》(1931年7月23日)
杨靖宇东北抗日游击队的主 要创建者 ,孤身与日寇周旋。 靠吃草根树皮与棉絮,战斗 到最后一刻,年仅35岁
日本人打 死杨靖宇 之后为其 拍照以验 明正身
三、局部抗战
3.东北抗日联军
东北人民和未 撤走的东北军
中国共产党派 杨靖宇等人
抗日义勇军 抗日游击队
初中历史
1936年,改编 为共产党领导的 东北抗日联军
典例分析
初中历史
1.一曲悲怆的《松花江上》曾被传唱于大江南北,唱出了东北人民流离失 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之情。它所反映的东北人民的苦难历史始于( )
A.九一八事变 C.四一二政变
B.鸦片战争 D.华北危机
A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东北人民”并结合所学知识知,1931年 9月18日,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此后短短4个多月,100 多万平方千 米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在日军的铁蹄下,东北3000万同胞过着 屈辱的亡国奴生活,故A项符合题意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影响: 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
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
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 原因: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
怒潮。
抗日义勇军:东北各族民众与未撤走的东 北军爱国官兵组织抗日义勇 军,抵抗日军的侵略。
抗日游击队: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 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 战争。
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背景:日本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 1933年1月,日军攻占山海关,向南推进。中 国军队奋起抵抗,在长城一线、察哈尔等地 与日军作战,收复多伦等地。
概况: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 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国民 党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
张学良和杨虎城; 目的:为了停止内战,逼蒋抗日; 结果:西安事变最终和平解决; 意义:中国十年内战基本停止,初步的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西安事变谈判旧址
不抵抗
九一八事变 局部
抗战
国 民 党
华北危机
亡国 危险
一二·九运动
共
领导
产 党
西安事变
和平 解放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课堂练习
1. (2016·黑龙江齐齐哈尔)下列是日本发动 的侵华事变,其中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的事件是( B )
A.八一三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日军占领沈阳
结果:日军扩大侵略,相继占领了东北三省。 东北军十几万人撤至山海关内。短短 4个多月,东北100多万平方千米的锦 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
东北为什么会迅速沦陷?
1. 日本为侵华作了长期准备。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后,为了转嫁经济危机,日本把侵略矛头指向 了中国。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班级姓名
1、【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2、知道一二九运动,理解一二九运动的意义
3、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
二、【重点难点】重点:九一八事变、一二九运动和西安事变
难点:认识一二九运动和西安事变的意义。
1、原因(划在书上即可):
2、时间、地点与领导人:
3、张、杨提出的要求:
4、中国共产党的态度:
5、结果:
6、影响:
五、合作探究
根据课本内容分析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国民政府、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所采取的方法分别是什么?
2、影响:
3、日本的侵略表现(划在书上即可):
4、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
东北人民:
中国共产党:
双方联合:
(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见课本88页第1、2段)
1、华北危机
出现原因
日本--
中国军队--
国民政府:
2、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九运动
时间、地点及领导:
参加者和口号:
结果:镇压。
影响:
(3)西安事变(见课本89页第1、2、3段)
三、【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阅读学习目标,根据【自主先学】请你将课文(大小字段和插图)认真阅读一遍,完成对教材内容的整体感知。
2、再根据导学案的提示要点认真在书上进行标注。
4、【自主先学】(我学习,我快乐;我思考,我收获!)
(一)九一八事变(见课本86页第1段、87页1、2、3段)
1、时间、制造者和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教材分析】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侵占中国制造的借口,是日本帝国主义要把中国变为其独占殖民地的重要步骤。
此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向主要矛盾地位上升。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
面对日军的侵略行径,蒋介石采取了不抵抗政策,导致了东三省的迅速沦亡,加剧了民族危机。
西安事变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从此,国共两党由内战走向和平,由分裂对峙走向合作抗日。
【知识梳理】
1、九一八事变
(1)爆发原因:日本为摆脱经济危机。
(2)经过: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侵略军炸毁了南满铁路柳条湖一小段铁轨,有预谋地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九一八事变爆发了。
(3)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下令不抵抗。
(4)结果: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沦于敌手。
(5)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
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2、西安事变
(1)背景:日军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华北。
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并多次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2)目的:为了逼蒋抗日。
(3)经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
他们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4)解决: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
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与各方面进行协商。
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5)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重点、难点讲解】
一、教学重点:
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知识链接:
1、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以此为借口,炮轰我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占领沈阳城。
由于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三省迅速沦陷。
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
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中国人民进入局部抗战时期。
2、西安事变
(1)背景:
A日军进一步侵略华北,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关头。
B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C张学良、杨虎城出于爱国接受了中国共产党主张,停止进攻红军,并要蒋联共抗日。
D蒋拒不接受,并亲临西安督战,致使张、杨处于“抗日不能,剿共不愿,苦谏无效”的境地。
(2)目的:逼蒋联共抗日。
(3)和平解决的意义: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周恩来)
A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B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典例说明】
例1:西安事变结束时,美国记者史沫特莱说:“西安事变……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
一个统一的中国……终于在渐渐诞生。
”她所说的“统一”是指()
A.西安事变最终获得和平解决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 D.抗战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西安事变历史意义的识记。
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 1936年12月12日,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难忘九一八
【方法总结】本题属于理解型选择题,解答此类试题,要先记忆有关知识点,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然后作出判断。
教师点拨:
1936年12月12日的西安事变后,局势极为动荡不安。
处死蒋介石,可能导致亲日派掌权,国家陷于纷争四起、群雄割据的局面。
如此一来,日本便有机可乘、进而独霸中国。
如果给蒋介石留一条活路,国民党内亲英美派就有可能答应停止内战,尽快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为了民族的利益,中共决定不计前嫌,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并派周恩来等人到西安去调停,终于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二、教学难点:
理解日本侵华政策的由来和九一八事变的关系
知识链接:
1.日本对中国东北垂涎已久。
九一八事变前,它已通过日俄战争夺取了旅顺、大连和满洲铁路沿线并派兵驻扎,这正是它能够阴谋进行事变的前提。
2.在1927年夏,日本内阁就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制订了《对华政策纲领》,露骨地声称中国东北“在(日本)国防和国民的生存上有着重大的利害关系”。
同年7月,内阁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奏呈《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即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公然宣称:“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
”从而确立了以“满蒙”为侵略基地的狂妄战略。
3.从1929年起,日军陆军参谋本部和关东军在中国东北三省先后秘密组织了四次“参谋旅行”,侦察情况,制定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作战方案。
1931年6月,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和陆军省制定“满蒙问题解决方案大纲”,确定了以武力侵占中国东北的具体步骤;7月,陆军参谋本部把攻城重炮秘密调运至沈阳,对准东北军驻地北大营;8月,日本陆军大臣南次郎在日本全国师团长会议上叫嚷:满蒙问题只有用武力解决。
随后进一步做了发动此次战争的各种准备。
【典例说明】
例2:“晚上十点半板垣征四郎下令按动了爆炸柳条湖铁轨的按钮,中日延续了十四年的第二次
战争从此爆发。
”材料所指的是()
A.鸦片战争 B.七·七事变
C.甲午中日战争 D.九·一八事变
【答案】D
【解析】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九一八”事变
【方法总结】本题属于理解型选择题,解答此类试题,要先记忆有关知识点,加以理解,然后作出判断。
教师点拨: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揭开了日本对中国、进而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进行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
【本课小结】
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由来已久,在1931年9月18日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三省沦亡。
而东北人民不甘心做亡国奴英勇抗敌,涌现了抗日义勇军和抗日游击队两支主要的抗日队伍。
日军侵占东北后,又向华北进攻,华北危急,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险关头,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逼蒋抗日发动了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