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毕业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卷A 卷(共60分)一、书写及语言基本功考查(10分)说明:评分标准:①你的书写工整、规范,可得书写分4分.②由阅卷人从你的A卷答案中随机选取三个句子,三句中没有错别字,没有病句,可得语言基本功分6分.二、语言积累考查(20分)依据原文填空1.蒹葭苍苍,· 2.采菊东篱下,。

3.落红不是无情物,。

4.僵卧孤村不自哀,。

三、课文自主解读考查(30分)依据相关课文内容回答。

5.在抗日战争这一特殊时期里,茅盾给了平凡的白杨树以特殊的象征义.如果今天再让你描写白杨树,你将会给白杨树怎样的象征义呢? (所给象征义应符合白杨树的特点。

) 答:6.结合《鱼我所欲也》一文的内容,谈谈你对“舍生取义”的理解。

答:7.在《故乡》文中,鲁迅写道:“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

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在《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吗》一文中,鲁迅写道:“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它可以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依据对上面两段文字的理解,说说鲁迅对“偶像崇拜”的态度与看法.答:B 卷(共90分)四、阅读能力考查(30分)(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荀巨伯远看友人疚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于速去!巨伯曰:“远柬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苟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注:①苟巨伯:东汉桓帝时义士.②胡贼:古代的一些汉人对北方匈奴族人的蔑称.③委:丢下.④班军:即班师,出征而回.8.在下面语句中加上个逗号,将其断开.(3分)苟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9.翻译下面语句.(3分)吾今死矣,子速去!答:10.匈奴“班军而还”的原因是什么?(4分)答:(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8分)一桩奇特的诉讼案刘燕敏1968年,美国内华达州一位叫伊迪丝的3岁小女孩告诉妈妈,她认识礼品盒上“OPEN”的第一个字母“O”.这位妈妈非常吃惊,问她怎么认识的.伊迪丝说:“是薇拉小姐教的.”这位母亲表扬了女儿之后,一纸诉状把薇拄小姐所在的劳拉三世幼儿园告上丁法庭。

2023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3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3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2023年河北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所有答案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按照“注意事项”的规定答题。

4.答题时,请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答题。

5.考试结束时,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1.(8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是琼瑶仙境,静穆的晶莹和洁白。

(yǒnghéng)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huǎnmàn)而从不懈怠。

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

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

小小的我便蜷卧在这巨人之发下。

太阳偶一露面,这冰世界便熠熠烁烁,光彩夺目。

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

(1)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yǒnghéng)②(huǎnmàn)(2)给文段中加下画线的词语注音。

①静穆②雕凿(3)文段中的“褶”字,使用《现代汉语词典》(第 7版)中的部首检字法检索,应先查部,再查画。

(4)下面是《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番”作量词时的三个义项。

文段中“这番模样”的“番”意思是什么?番fān 量①种;样:别有一~天地。

②用于心思、言语、过程等(数词限于“一、几”):一~好意|经过几~风雨|这~话让他开了窍。

③回:次;遍:思考一~|几~周折|三~五次|翻了一~(数量加了一倍)。

2.(6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西柏坡位于河北省平山县柏坡岭下,这一带村庄(紧密/稠密),相距多在三四华里,且沿滹沱河分布。

2023年甘肃省金昌市中考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

2023年甘肃省金昌市中考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

金昌市2023年初中毕业及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考试语文试卷考生注意: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所有试题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30分)学校开展“古诗苑漫步”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我爱诗词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7分)①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

一部好小说好戏剧,都要当作一首诗看。

诗比别类文学较严谨,较chún cuì,较精微。

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戏剧、散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

②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

(选自朱光潜《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中国诗歌史的源头是《诗经》。

《诗经》以后的诗歌史百派九流,千汇万状,而且bō lán dié qǐ,名家辈出,应该选择哪些诗人来推荐给读者呢?笔者思之再三,拟定一条原则:只选在人生态度和作品境界两方面都对后人有巨大影响的第一流诗人。

根据这条原则,本书选定的名单是()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

(选自莫砺锋《诗意人生》,有删减)(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中写出词语。

(2分)chún cuìbō lán diéqǐ(2)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只填序号)(2分)..【乙】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

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画线句①中“喜欢”“低下”“特质”的词性分别是动词、形容词、名词。

B.“中国诗歌”“百派九流”“名家辈出”“爱好小说”四个短语的类型各不相同。

C.画线句②是一个复句,两个分句之间是假设关系。

D.语段括号里应该填入的标点符号是冒号。

◆诗与书画2.从下图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字,将正文内容用简化字工整地写在田字格中。

0_161_2024年内蒙古赤峰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真题及答案 语文真题试卷(含答案)

0_161_2024年内蒙古赤峰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真题及答案    语文真题试卷(含答案)

2024年赤峰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试卷语文温馨提示:1.本试卷卷面分值150分,共8页,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3.答题时,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板块一】厚积淀传文化基因(30分)学校开展“经典之‘望’”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学习任务。

任务一:解字析“望”知内涵①甲骨文“望”字,像一个人站在地上,睁大眼睛远眺。

金文加上了“月”形,更明显地表达了“远望”的意思。

发展至小篆,“望”的字形基本确定。

②《辞海》中,“望”的基本义是“向远处看”。

常用的义项还有“农历每月十五的月相”“盼望、希望”“声望、名望”等。

③“望”。

在历代文人墨客的篇章里灿如星火,熠熠生辉。

其中有自然界的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有岁月的斗转星移,季节变迁;有个人的山穷水尽,柳暗花明;有家国的兴衰荣辱,薪火相传;有科技的更新dié代,持续发展……④随着汉语的发展演变,使“望”字的义项逐渐增多。

在文人的笔墨里,以它的基本又为圆心发散开去,演yì了一个由表及里、由向外观到向内求的过程。

1.请结合语境给加点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

(1)远眺.(2)薪.火相传(3)更新dié代(4)演yì2.选出下列成语中“望”字的含义是“声望、名望”的一项()A.望洋兴叹B.德高望重C.望子成龙D.望文生义3.小语在阅读文本时作了如下几处批注,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中,“常用的义项”是主语部分,“常用的”是定语。

B.第③段使用了大量四字词语,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语言富有节奏感。

C.选文中“睁大眼睛”“斗转星移”“柳暗花明”“兴衰荣辱”都属并列短语。

D.选文第④段里“望”加引号的作用是:标示“望”字,表示对它加以强调。

4.小文觉得第④段画线句有语病,请你帮她修改,并把正确的句子写下来。

2024年初中毕业升学文化课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一)参考答案

2024年初中毕业升学文化课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一)参考答案

2024年初中毕业升学文化课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一)参考答案1.(1)①交融②魅力(2)① lǐnglǜe huái chuāi (3)F fu 或 fú②④2.(1)删掉“随着”或“使”(2)示例:甲:运用疑问句,引发观众兴趣,想去探寻这次画展带给大家的美妙感受。

乙: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了参展作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丙:运用对偶,句式整齐,富有音韵美,既写出了展览内容,又表现出参展作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赏析角度1分,理由1分,意思对即可)(3)格式:把“日期”和“署名”互换位置。

(表述准确即可)内容:把“准时”改成“下午2:00”。

(表述准确即可)3.【甲】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拄杖无时夜叩门莽红尘何处觅知音【乙】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4.(1) 常常、经常、时常(意思对即可) (2)陶醉、沉浸、愉悦、专心。

(用一个词语概括。

意思对即可) (3)知行合一、学(读)思结合、反复阅读。

(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 3分。

意思对即可)5 .(3 分)D6.(4分)(1)对先圣的言论学说恭敬,怎么能害怕劳累呢?(2)张芝学习书法,(洗笔的)池水都变成黑色了。

(每小题2 分。

意思对即可)7.(3 分)示例:应将重音放在“功”“邱山”上,这样诵读才能突出强调潜心研究的成效之大。

8.(3分)示例一:阅读《水浒传》时,应吸取它的精华,淘汰它的糟粕,比如书中的暴力、血腥等负面内容要予以摒弃。

示例二:阅读《水浒传》时,对主要人物形象的多面性要理性分析,加以消化,分清是非对错。

9.遥感考古用于识别古代遗迹;同步辐射光源的无损显微CT分析用于研究文物内部结构;基于水的浮选法用于提取和研究古代植物遗存。

(意思对即可)10.“至少”表示的是“最低限度”,说明中国先民掌握旋转钻孔技术的时间可能更早,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删去后就无法表达这种可能性,与事实不符,因此不能删去。

(意思对即可)11.自然科学领域的技术应用于考古学中,体现了研究人员开放创新、勇于探索、严谨求实、敏锐洞察的科学精神。

6-江苏省南京市2024年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6-江苏省南京市2024年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南京市202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留意事项:1.本试卷6页,共12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2.请细致核对监考老师在答题卡上所粘贴条形码的姓名、考试证号是否与本人相符合,再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及本试卷上。

3.答选择题必需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非选择题必需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詈答颢一律无效。

1. 用正楷字或行楷字抄写下面的成语万象更新【答案】正楷万象更新【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书写实力。

要求学生在课下,在平常养成细致书写的习惯,练习硬笔书法。

运用楷书做到书写细致,字体美观大方。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和煦葱郁杜绢花B. 雄姿膘悍千里马C. 静谧璀灿萤火虫D. 清澈空灵水墨画【答案】D3.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传闻,天地开拓后,神通广袤的女神——女娲揉捏黄泥、挥洒泥浆创建了人。

B. “晴川历历汉阳树”中的“汉阳”位于汉水的北面,“衡阳雁去无留意”中的“衡阳”则位于衡山的南面。

C.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都出自白居易笔下。

D. 法国作家雨果是享誉世界的文豪,代表作品有《凄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等。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把握。

A项正确;B项正确;C项不正确,“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出自杜甫《春望》;D项正确。

4. 用诗词原句填空。

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_________。

(《诗经·秦风》)②_________,若出其中;__________,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③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④___________,疑是银河落几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⑤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_。

2024年甘肃省武威市临夏州中考语文真题卷及答案

2024年甘肃省武威市临夏州中考语文真题卷及答案

武威市2024年初中毕业、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卷考生注意: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所有试题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30分)“十四五”期间,甘肃省着力打造黄河文化、长城文化、丝绸之路黄金段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旅游示范带。

学校为此举办了“交响丝路,如意甘肃”主题活动,请你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任务。

●【搜集·整理】1.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甘肃地处黄河上游,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早在上古时期,甘肃黄河流域就有先民繁衍生息,传说中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娲dàn shēng于此,黄帝问道崆峒,大地湾见证8000年华夏文明。

周发迹于庆阳,秦初兴于礼县,周秦王朝在甘肃黄河流域______了进军中原逐鹿天下的序曲。

祁连山巍峨耸立,______了黄河流域源头第一道生态屏障。

黄河从远古奔来,聚青藏高原páng bó之势,携黄土高原浑厚之力,蜿蜒千里,奔腾向前,______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品格,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

大约80多年前,正值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陇原儿女不畏牺牲、共赴国难。

西路军征战河西血沃祁连,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胜利会师,南梁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______了重要作用,中国革命从这里走向了胜利。

(1)给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

女娲______屏障______dàn shēng______páng bó______(2)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A. 奏响筑牢形成产生B. 奏响筑牢铸就发挥C. 拉开打造铸就发挥D. 拉开打造形成产生(3)画线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2. 在语段横线上填写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甘肃境内长城的修建始于战国时期的秦国。

秦国以及秦、汉、明等朝代都在此修筑长城。

______①甘肃境内现有秦、汉、明等各时期的长城遗址,素有“长城天然博物馆”之称。

2024年河北省中考语文真题卷含答案解析

2024年河北省中考语文真题卷含答案解析

中考试题2024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语文试卷第一部分(1~2题14分)今年是中共中央“进京赶考”75周年,学校开展“红色‘冀’忆”主题活动。

1.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太行巍巍,滹沱滔滔。

河北省平山县中部,滹沱河北岸一处松柏苍郁的坡岭上,甲(落成/坐落)着革命圣地西柏坡。

西柏坡是一个永载史册的名字,它被称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在这里,中共中央指挥了三大战役,召开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擘画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毛泽东同志称之为“进京赶考”。

23日11时,“赶考”的人们乘汽车从西柏坡出发,17时到达唐县淑闾村;24日4时出发,11时许到达保定,傍晚到达涿县并留宿;25日改乘平汉线火车,(líng chén)出发,6时到达北平清华园站。

这一路风尘仆仆,向着新中国走去。

75年过去了,重温“进京赶考”这段历史,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精神不断乙(激励/激荡)着我们,(bǐng chí)理想信念,砥砺奋斗前行。

(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líng chén)______ ②(bǐng chí)______(2)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松柏苍郁(yú)风尘仆仆(pú)B. 松柏苍郁(yù)风尘仆仆(pú)C. 松柏苍郁(yú)风尘仆仆(pū)D. 松柏苍郁(yù)风尘仆仆(pū)(3)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

甲______ 乙______(4)有同学读到“擘画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时,思考“擘画”的意思。

依据“擘”的字形,他想到“擘”的意思可能与部首“手”有关。

结合语境推测,“擘画”的意思应该是______(①筹划②一幅画③管理)。

(请从括号内选择,只填序号)(5)有同学手绘了“进京赶考”路线示意图(下图),请根据文段内容在序号处补充出对应的地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卷说明:本试卷6页,共四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8分)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夜晚的风轻轻吹着,(yōu)_____静的夜,昏暗的灯,抛去城市的(xuān)_____嚣,一片素美、干净的文字如一首沁人心(pí)_____的《高山流水》,让人心醉,无法自(bá)_____。

2、根据下面语境,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短语,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

(4分)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

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______;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______;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______;让我们学做藕的事业吧,______。

A.把寂寞留给自己 B.把芬芳留给别人C.以苦心孕育未来 D.以宽阔拥抱生活3、古诗文名句默写。

(8分)(1)江山如此多娇,。

(毛泽东《沁园春雪》)(2)过尽千帆皆不是,。

(温庭筠《望江南》)(3)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范仲淹《渔家傲》)(4)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5)足蒸暑土气,。

(白居易《观刈麦》)(6),虫声新透绿窗纱。

(刘方平《月夜》)(7)《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4、名著阅读。

(4分)(1)请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______、______。

(2分)(2)《水浒传》中一百零八位好汉,人人都有一个形象的绰号。

请分别写出鲁智深、林冲的绰号:______、______。

(2分)5、我们的故乡——温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请认真阅读以下题目,用你的语文学识回答问题。

(8分)(1)为你美丽的家乡(山水、物产、文化)拟一则广告宣传语。

(2分)(2)从谢灵运到朱自清,众多文人墨客在温州大地上留下了诗意的踪迹,请阅读关于朱自清的资料,完成以下对联。

(2分)朱自清在温州时,曾两次游览仙岩的梅雨潭。

梅雨潭那醉人的碧绿潭水,深深吸引了他,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让他写出了优美的散文——《绿》。

现在,这篇文章已成为现代散文的传世佳作,一再被选入中小学教材。

上联:谢灵运池上楼吟千古名篇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3)南宋时温州诗人徐玑是“永嘉四灵”之一,他的诗歌意境优美,风格清新。

请你描绘其《新凉》一诗所展现的画面(40字左右)。

(4分)新凉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二、现代文阅读(31分)(一)(13分)另一种珍爱(1)曾读过一篇小说《绿墨水》,讲一位慈父为使女儿有勇气面对生活而借同班男生的名义给她写匿名求爱信的故事。

感动之余我忽然想到:人真是太弱了,似乎总是需要通过别人的语言和感情才能肯定自己热爱自己。

如果有一天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去关怀你、爱护你、倾听你、鼓励你──人生中必定会有这样的时刻,那时你怎么办呢?(2)我深深记着一位老音乐家辛酸的轶事。

他在“文革”中被下放到农村为牲口铡了整整7年的草。

等他平反回来,人们惊奇地发现他并没有憔悴衰老。

他笑道:“怎么会老呢,每天铡草我都是按4/4拍铡的。

”为此,我爱上了这位并不著名的音乐家和他的作品,他懂得怎样拯救自己和爱自己。

(3)我同样深深记着另一位音乐家──杰出的女钢琴家顾圣婴。

我不止一次为她扼腕叹息。

她在“文革”初期自杀了。

我知道她不是不爱自己,而是太爱───爱到了溺爱的程度。

音乐使她飘逸空灵清丽秀美,可当美好的东西被践踏的时候,她便毁灭了自己。

(4)为什么不学会爱自己呢?(5)学会爱自己,不是..要我们学会勤于..让我们自我姑息,自我放纵,而是律己和矫正自己。

这一生总有许多时候没人督促我们、指导我们、告诫我们、叮咛我们,即使是最亲爱的父母和最真诚的朋友也不会永远伴随我们,我们拥有的关怀和爱抚都有随时失去的可能。

这时候,我们必须学会为自己修枝打杈,寻水培肥,使自己不会沉沦为一棵枯荣随风的草,而成长为一株笔直葱茏的树。

(6)学会爱自己。

不是..让我们虐待自己,苛求自己,而是..让我们在最痛楚无助最孤立无援的时候,在必须独自穿过黑洞洞的雨夜没有星光也没有月光的时候,在我们独立支撑着人生的苦难没有一个人能为我们分担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自己送自己一枝鲜花,自己给自己画一道海岸线,自己给自己一具明媚的笑容。

然后,怀着美好的预感和吉祥的愿望活下去,坚韧地走过一个又一个鸟声如洗的清晨。

(7)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一种自我欺骗,可是如果这种短暂的欺骗能获得长久的真实的幸福,自我欺骗一下又有什么不好呢?(8)学会爱自己,这不是一种羞耻,而是一种光荣。

因为这并非出于一种夜郎自大的无知和狭隘,而是源于对生命的崇尚和珍重。

这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更为健康,也可以使我们的灵魂更为强壮,可以让我们在无房可居的时候,亲手去砌砖叠瓦,建造出我们自己的宫殿,成为自己精神家园的主人。

(9)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

6、请用一句话概括作者的观点。

(3分)答:7、第(7)段“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一种自我欺骗”中的“这”指的具体内容是什么?(3分)答:8、本文语言生动而富有哲理,请你抄写自己最有感触的一句从语言表达方面......进行品析。

(3分)句子:品析:9、依照(5)(6)段中“学会爱自己,不是……而是……”写一小段话,阐释你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4分)答:(二)(18分)▲的门(1)那年,由于种种原因,我没能上高中,无奈的选择了师范。

用父母的话说就是读个中专能早点参加工作赚钱。

而我的想法是读高中,再上大学。

与父母一番争吵后,我妥协了,我的内心极其痛苦。

(2)报名那天,我没有让父母陪我前去,父母也没有说什么,只是默默地将一万元报名费用信封封好,递给我,一再叮嘱我要注意,小心别弄丢了。

上车的时候,父母一再叮嘱钱的问题,我有一点不耐烦地说了声知道了,上车找了个临窗的座位坐下,眼睛望着远处的天空,没再理父母。

父母知道我心里还在为没能上高中而耿耿于怀,叹了口气回去了。

从小到大,我的口袋里从未超过一百块钱,而这次,整整1万元。

我理解父母的再三叮嘱,这些钱都是他们用血汗一点一滴地积攒起来的,不容易啊。

(3)下车后,向一个卖报纸的中年汉子问了路,我几乎没费什么周折就找到了学校。

报名的人还真不少,大多由父母陪同前来。

我到大厅橱窗公布栏看了一下报名程序,便按程序报名,很快就只剩最后一道程序了。

我手里捏着剩余的2000元,挤了过去,报了姓名。

一位男老师送给我一张磁卡和一张收费单后,就又开始给后面的人报名,却没有收我的钱。

大概是人太多了,那位男老师有点应接不暇,也没理会我。

正当我准备递上2000元钱时,后面的人挤了过来,将我挤了出去。

看着围得水泄不通的人,我有点为难。

又看了看手中的2000元钱和磁卡、收费单,我心中不禁一阵狂喜。

报名的时候,我已经了解得很清楚了,先缴钱然后再凭开具的收费单领取磁卡,而现在我手里正拿着磁卡和收费单。

也就是说那位男老师误以为我缴了费,将磁卡给了我,说得直接一点,就是这2000元钱不用缴了。

(4)【A】我下意识的紧紧捏了捏在手中攥得出汗的钱。

2000元啊,对于农村家庭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种两年地的收入,意味着多收5000斤稻谷……不用再想了,先离开这儿再说,我将2000元钱放入衣服口袋中,望了望报名的人群正准备走,突然脑海里闪过一丝恐慌的念头。

【如果我这样走了,……不行,钱一定要缴!】想到这,我不再迟疑,挤到收费台前,对那位男老师说明了情况,并送上被汗水浸湿的2000元钱。

男老师先是惊讶地盯着我瞧了半天,然后一个劲儿地只说谢谢,而我,则【B】在人们的一种复杂的眼神中挺着胸膛大步走向新教室。

(5)回家后,我把这件事告诉了母亲,母亲说我的选择是正确的,至少可以睡安稳觉。

师范三年,我过得挺艰难......,但正如母亲所说的,我睡觉睡得挺安稳的.。

(6)艰难的日子里,我过得很充实,我爱上了写作,并靠写作赚取一点稿费补贴日用,日子竟也过得有滋有味的。

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一所边陲村小执教,条件很艰苦,可我丝毫没在意,凭着一份执著与信念,经过一年的努力,取得了斐然的成绩。

此外,我还在各级报刊发表文学作品一百多篇,被市作家协会吸收为最年轻的会员。

现在,我已到了一所初中工作。

(7)记得一位哲人说过,人生的道路上有许多道门,轻轻一推,便把人带进黯淡和光明两种世界。

这话我信。

因为在当年那所师范学校,我就推开过一道▲的门。

10、结合全文内容,说说第(5)段中加点的“挺艰难”和“挺安稳”各指什么?(4分)答:11、阅读第(4)段,揣摩“我”的心理活动,将画波浪线句子补充完整。

(3分)答:12、本文的细节描写对“我”的心理刻画相当成功,请根据你的阅读体会,对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加以品析。

(4分)[A][B]13、本文的题目源自于文章最后一句话,请你根据对全文的理解,将题目填写完整,并说说理由。

(3分)题目:的门理由:14、在过去的十几年华中,你必曾推开过许多富有意义的门,选取印象最深刻的一次,简要谈谈它的过程和意义。

(4分)答:三、古诗文阅读(26分)(一)(4分)渡桑干贾岛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15、诗人在本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16、“却望并州是故乡”一句为不少诗评家所赞赏,说说你的看法,并简述理由。

(二)(12分)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1)每与臣论.()此事(2)猥.()自枉屈(3)先帝不以臣卑鄙..()(4)臣本布衣..()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答:19、选文中,诸葛亮向刘禅提的最重要的一条建议是(用原文回答)(2分)20、你从“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这句话中,领悟到了什么?(3分)答:(三)(10分)苏子1夜坐,有鼠方啮。

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

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

嘐嘐聱聱2,声在橐中。

曰:“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

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耶?”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3。

(选自《东坡全集·黠鼠赋》)【注】①苏子:苏轼自称。

②嘐嘐聱聱:象声词,形容鼠咬物的声音。

③莫措其手:措手不及。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