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学案教案
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教案

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教案
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知道铜钱的发展史,了解铁、铜的物理性质。
2、初步学会根据具体情况设计化学实验方案,掌握铁、铜的化学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能力目标
1、通过铁、铜制品及课堂表述,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并能准确表述有关信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互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深化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务实求真的学习品质。
3、在“实验—反思—再实验—再反思”的过程中体验实验探究的方法和技能。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总结,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科学精神。
2、通过问题讨论的过程,使学生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善于合作的精神。
二、教材内容
本节内容选自江苏教育出版社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专题三第二单元第二部分第一节课,铁、铜的化学性质是本节课的难点。
应注意把实验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发现新问题,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自然而然提出问题,通过问题讨。
322《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教案(苏教版必修1)

第2课时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1〕【目标聚焦】了解铁、铜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掌握铁、铜的主要性质及应用重点、难点:铁、铜的化学性质及应用【学海导航】1.物理性质⑴铁是色金属,可以被磁铁吸引。
而铜是色金属。
⑵铁和铜都有良好的性和性。
⑶铁和铜的密度,熔沸点。
2.3.化学性质举例有关铁和铜参加的反响,并用化学方程式及离子反响方程式表示⑴与非金属单质反响〔如与O2、Cl2、S等反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与盐溶液反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铁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铁和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某些非金属、酸和盐溶液发生反响。
铁、铜在反响过程中充当剂。
铜在反过程中一般转化为价的铜的化合物。
铁与氧化性较弱的氧化剂〔如盐酸、硫酸铜等溶液、硫等〕生成的铁的化合物,而与氧化性较强的氧化性〔如氯气、双氧水等〕反响转化为的铁的化合物。
4.试分析比较Fe(OH)23【思维点拨】【例1】两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共20 g,与足量的盐酸充分反响后,共放出氢气(标准状况)11.2L,那么原混合物中的组成不可能的是A.Zn和Mg B.Fe和MgC.Zn和Fe D.Fe和Cu【解析】根据金属与盐酸反响的化学方程式可得如下关系式:混合物~ H220g 0.5mol那么 40g 1molMg ~ H2 Fe ~ H224g1mol 56g1molZn ~ H2Cu不与盐酸反响65g1mol由上可知,与盐酸反响生成1mol氢气,那么要求混合金属中一种的质量应小于40 g(如Mg),和另一个大于40 g〔如Fe、Zn〕或不生成氢气的铜组合才行。
高中化学 3.2.2 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学案3 苏教版必修1

高一化学教案: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班级姓名学号[学习目标] 1、了解铁铜的物理性质2、掌握铁、铜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质3、掌握Fe2+、Fe3+的性质及其相互转化,学会用化学方法进行鉴别[情景设计1]铁、铜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金属,你能说出它们的有关应用吗?在这些应用中体现了铁、铜的哪些性质?[知识整理]一、物理性质铁是色金属,可以被磁铁吸引。
而铜是色金属。
铁和铜都有良好的性和性;铁和铜的密度,熔沸点。
二、化学性质铁铜与非金属单质(O2、Cl2、S等)与酸(H+)与盐溶液思考1:铁能与所有酸反应放出H2吗?。
思考2:铁和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某些非金属、酸和盐溶液发生反应。
铁、铜在反应过程中充当剂;铜在反应过程中一般转化为价的铜的化合物;铁与氧化性较弱的氧化剂(如盐酸、硫酸铜等溶液)生成的铁的化合物,而与氧化性较强的氧化性(如氯气等)反应转化为的铁的化合物;铁遇到稀盐酸、硫酸时会发生反应放出,但是遇到冷的浓硫酸,浓硝酸时会。
[情景设计2]如何区分Fe2+、Fe3+?实验现象向FeCl3溶液中滴加KSCN分别向FeCl2、FeCl3中滴加NaOH[知识整理]三、Fe2+、Fe3+的区分[知识拓展]如何制取Fe(OH)2白色沉淀?[情景设计3] Fe2+与Fe3+之间能否相互转化?Fe2+ Fe3+,化合价需加入 (如 )Fe3+ Fe2+,化合价需加入。
(如 ) [实验探究]实验室提供下列试剂:0.1mol/LFeCl3溶液、0.1mol/LFeCl2溶液、KSCN溶液、新制氯水、铁粉。
请你设计Fe2+与Fe3+相互转化的实验方案?实验方案现象离子方程式Fe2+→Fe3+Fe3+→Fe2+[知识整理]四、Fe2+、Fe3+之间的相互转化( )Fe2+ Fe3+( )[情景设计3]你知道电子工业上,如何制作印刷电路板吗? 你知道实验室该如何保存FeCl2溶液?[知识整理](阅读课本P76)五、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当堂训练]1、下列各物质中,不能由组成它的两种元素的单质直接化合而得到的是 ( )A、Fe2S3B、Fe3O4C、FeCl3D、FeCl22、下列物质可用铁桶盛装的是()A、浓HClB、CuSO4C、0.5mol/LHNO3D、ρ=1.84 g/cm3,98%H2SO43混合物成分提纯所用试剂FeSO4中含少量CuSO4FeCl2中含少量FeCl3FeCl3中含少量FeCl2[课外练习]1、在Fe、Fe2+、Fe3+ 三种粒子中,具有相同的()A、质子数B、最外层电子数C、核外电子数D、电荷数2、下列物质中,在一定条件下能将铁元素从0价转变成+3价的是()A、氯气B、盐酸C、硫酸铜溶液D、稀硫酸3、下列关于Fe2+和Fe3+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Fe2+的水溶液为黄色B、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C、Fe3+的水溶液为黄色D、Fe3+溶液中滴入SCN-,立即出现红色沉淀4、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的铜粉,反应结束后,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金属离子是()A、Fe2+、Fe3+B、 Fe2+、Cu2+C、Cu2+、Fe3+D、 Fe2+、 Cu+5、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反应结束后,下列结果不可能出现的是()A、烧杯中有铜无铁B、烧杯中有铁无铜C、烧杯中铁、铜都有D、烧杯中铁、铜都无6、要证明某溶液中不含Fe3+而可能含Fe2+,进行如下实验操作时的最佳顺序为()①加入足量氯水②加入足量I2水③加入少量KSCN溶液A、① ③B、③ ②C、③ ①D、① ② ③7、下列离子在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Fe3+、NH4+、SCN-、Cl-B、Na+、H+、NO3-、SO42-C、Fe2+、N H4+、Cl-、OH-D、Fe2+、Fe3+、Na+、NO3-8、下列各组的两种溶液中,分别加入足量氨水,观察到的现象相同的是()A、FeCl3 AlCl3B、NaCl BaCl2C、MgCl2 CuCl2D、FeCl2 FeCl39、向浅绿色的Fe(NO3)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时溶液颜色的变化是()A、变棕黄色B、逐渐变浅C、逐渐加深D、无明显变化10、某久制的FeCl2溶液略呈黄色,某同学认为可能有部分Fe2+被氧化成Fe3+;验证溶液中是否存在Fe3+的方法是:;若溶液中存在Fe3+,除去的方法是:;离子方程式:11、某氧化铜样品中可能含有氧化亚铜(Cu2O)杂质,已知:Cu2O + H2SO4= CuSO4 +H2O +Cu ,请设计实验方案检验该样品中是否含有Cu2O:12、金属单质A与盐酸反应生成浅绿色溶液B,同时放出气体C。
323《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教案(苏教版必修1)

第3课时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2〕【目标聚焦】1.掌握Fe2+、Fe3+的性质及相互转化。
2.掌握Fe2+、Fe3+的常用检验方法。
3.了解铁、铜的化合物的重要应用。
重点:Fe2+、Fe3+的检验和相互转化难点: Fe2+、Fe3+的相互转化【学海导航】2+3+1.2.不同价态的铁的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试探究试Fe2+与 Fe3+的转化条件:⑴据氧化复原反响根本原理,分析转化的条件。
Fe2+→Fe3+:化合价,被,需要参加。
如:Cl2…Fe3+→Fe2+:化合价,被,需要参加。
如:Fe…⑵设计简单可行的实验方案。
3.试根据已学知识归纳Fe、Fe2+与 Fe3+三者关系,尝试用图示表达其转化关系。
并写出相互转化的化学反响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4.举例说明铁、铜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思维点拨】【例1】在氯化铁、氯化铜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参加铁粉,待反响结束,所剩余的固体滤出后能被磁铁吸引,那么反响后溶液中存在较多的阳离子是( )A.Cu2+B.Fe3+C.Fe2+D.H+【解析】解此题要掌握单质铁有复原性能和Cu2+、H+、Fe3+反响。
另外,铁能被磁铁吸引是铁的一种重要物理性质。
现在Fe单质有剩余那么Cu2+、H+、Fe3+分别被复原为H2、Cu、Fe2+,故溶液中Fe2+最多。
【答案】 C【例2】将54.4 g铁和氧化铁的混合物,投入足量的稀H2SO4中,充分反响后收到4.48 L H2〔标况〕,并测得溶液中既没有铁离子也没有固体残留。
求原混合物中铁和氧化铁质量各为多少克【解析】将Fe 、Fe2O3的混合物溶于H2SO4后,Fe 和Fe2O3分别生成FeSO4、H2和Fe2(SO4)3 ,这时Fe还可以和Fe3+反响,即铁和两种物质都发生了反响,而反响后无Fe3+和Fe,说明上述反响恰好将Fe3+和Fe完全转化为Fe2+。
【答案】混合物中含铁22.4克,Fe2O3 32克,反响消耗H2SO4 0.8 mol。
必修高中化学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教案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理解铁、铜等金属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一、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目的:1.理解铁、铜的物理性质及用途2.掌握铁、铜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过程与方法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1.通过铁、铜制品及其资料的搜集和课堂表述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展加工,并能准确表述有关信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总结归纳的才能;2.在“实验—反思—再实验—再反思〞的过程中体验实验探究的方法和技能。
3.通过问题讨论的过程,使学生能主动与别人进展交流,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擅长的精神。
二、重点难点重点:铁、铜的化学性质、Fe2+与Fe3+的互相转化难点:Fe2+与Fe3+的互相转化三、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准备实验仪器、药品及制作课件2.理解学生的知识构造,分析学生的认知才能学生准备:1.搜集与铁、铜有关的物品或者者资料,理解它们的用途2.回忆金属的通性四、课时安排〔4课时〕五、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导入新课]日常生活中除铝外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什么?1.铁、铜的用途及物理性质[创设情景]〔1〕教师引导:搜集身边与铁、铜有关的物品或者者资料,理解它们的用途。
〔2〕教师介绍自然界中铁、铜的发现和应用的故事。
〔3〕教师展示:抛光铁片、铜片、磁铁及各种铁、铜矿石。
[提出问题]为什么地球上只存在少量单质铜,而铁的单质只存在于陨石中?[学生活动]〔1〕搜集物品或者者资料,积极考虑做答。
〔2〕考虑、讨论故事中的有关问题。
〔3〕通过观察说出铁铜的物理性质。
[教师讲解]铁、铜在地球上主要已化合态的矿物形式存在,铁比铜活泼。
2.铁、铜的冶炼[创设情景]〔1〕教师介绍我国湿法炼铜的古代化学史。
〔2〕提供学生药品〔铁粉、氯化铜溶液〕,模拟湿法炼铜。
[提出问题]〔1〕你能从氧化复原反响的角度理解古代湿法炼铜的原理吗?〔2〕你怎样进展实验,实验现象如何?〔3〕你能设计出从化合态铁、铜转化为游离态的其它方法吗?[学生活动]〔1〕从氧化复原反响的角度来解释炼铜的原理。
高中化学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教案

《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教学设计与设计特色一、教学与评价目标1.教学目标(1)基于预测到探究,初建理论模型。
通过实验探究不同价态铁的主要化学性质,初步形成基于元素价态和氧化还原知识对物质的性质进行预测和检验的认知模型。
(2)基于理论到应用,梳理应用类型。
通过常见铁元素价态转化关系的认识过程,建立物质性质与物质应用的关联,及时发现铁的价态转化关系对实际应用的价值。
(3)关注课堂到社会,感受应用价值。
通过设计废液的再生和处理柠檬酸(Ⅲ)铁的信息,感受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价值,进一步增强绿色应用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评价目标(1)对模仿水平的评价:通过实验探究,诊断和发展学生实验探究物质性质的水平和运用氧化还原、离子反应来认识物质的水平。
(2)对迁移水平的评价:通过对含铁物质转化关系的讨论与点评,诊断并发展学生利用建模思路对“物质性质与转化决定应用”的认识水平。
(3)对创新水平的评价:通过设计废液的再生和处理柠檬酸(Ⅲ)铁的信息的讨论和点评,诊断并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及其对化学价值的认识水平。
二、教学与评价思路三、教学流程【引入】由共和国70周年华诞--国庆,引出追梦起点--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学习任务1】单质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及原因分析【过渡】铁与氧气反应生成的物质属于铁的化合物,铁的化合物种类有很多,我们选取一些经典物质与大家共同讨论。
【学习任务2】铁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及原因分析【过渡】通过以上学习可知,物质的应用与物质的性质转化存在着密切联系,要系统地掌握物质的应用,首先应系统地掌握物质的转化。
那铁及其化合物存在如何转化呢?【学习任务3】物质性质与应用的模型建构1.物质转化模型2.物质应用模型【过渡】刚才我们建立了物质转化的模型。
模型的价值在于更高效、更合理地指导对其它物质的学习。
常见的金属还有铜,铜及其化合物也很丰富,其转化也与模型吻合。
限于时间,和同学们来讨论两个问题。
《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教案

《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教案闽侯一中化学组赵铭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复习铁、铜的物理及化学性质,学习铁、铜及其化合物新的化学性质。
2、掌握Fe3+检验方法,理解Fe3+、Fe2+的性质及相互转化。
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探究,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和一般方法;提高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同时促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2、通过列表比较和图示联系,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积极,严谨的学习态度,及客观分析问题的良好学习品质。
2、加强合作交流和语言表达,培养健康和谐个性。
二、教学设计:围绕三维目标,采用分组讨论,分组实验,合作交流等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1)引导学生从生活常识发现铁、铜两者在性质上的差异。
(2)从已有的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迁移出铁、铜及其化合物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3)通过信息提示,演示实验实验学会Fe3+、Fe2+检验方法,认识Fe3+、Fe2+的性质及相互转化。
(4)引导学生尝试用简洁的图示方法自主构建“铁三角”知识网络,同时进行相应的课堂练习,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Fe3+、Fe2+的性质及相互转化。
四、教学难点:Fe3+、Fe2+的性质及相互转化。
五、实验仪器药品:(1)Fe片、Fe粉、Cu片、Cu粉、0.1mol.L-1 FeCl3溶液、0.1mol.L-1FeCl2溶液、 KSCN 溶液、新制氯水、稀硝酸、1℅H2O2溶液、酸性KMnO4溶液、NaOH溶液、30℅FeCl3溶液。
(2)棉签、试管若干、烧杯、洗瓶、小药匙、砂纸、胶头滴管。
六、教学过程: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一、铁、铜的应用与物理性质二、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引导学生从已有的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迁移出铁、铜及其化合物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1、铁、铜的化学性质2、Fe 3+的 检验方法。
通过信息提示,演示实验学会Fe 3+ 、Fe 2+检验方法。
高中化学《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教学设计及反思

《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的教学案例一、设计思想课程标准中对元素化合物的处理,突破了传统的物质中心模式,而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将物质性质的学习融入有关的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分析解决活动中,提倡“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突出化学的社会价值。
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以此为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以探究“葡萄糖酸亚铁糖浆”中是否含有Fe2+为明线,Fe2+、Fe3+的性质及相互转化为暗线。
通过问题设置的层层深入,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思考化学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选自苏教版化学1专题3第二单元第二部分,主要内容包括:Fe、Cu、Fe2+与Fe3+的性质、转化以及铁铜化合物的应用。
《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课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是:“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和实验探究,了解Fe、Cu、Fe2+、Fe3+的性质,Fe2+、Fe3+的相互转化,了解铁、铜及其化合物的重要应用。
”可见,二价铁和三价铁的相互转化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在教学中应注意把实验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发现新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解决新问题,将探索引向深入。
并启发学生运用已学的氧化还原的观点理解转化的实质,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反应过程。
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和实验探究,总结亚铁化合物和铁的化合物相互转换的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而使学生对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认识更完整、更系统。
三、学情分析1、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学生在初中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铁铜的物理性质和部分化学性质(铁与稀硫酸、硫酸铜等反应)。
在高一前面的学习中对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已经有一定的认识,实验的操作技能也有一定的基础,对如何进行探究性实验也有初步了解。
2、本课学习中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亚铁离子和三价铁离子转化、亚铁离子检验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铁铜及其化合物的
应用学案教案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专题3 从矿物到基础材料
第二单元铁、铜的获取及应用
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2)
编写:沈学军审核:周卉华
班级学号姓名
【学习目标】
1、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掌握Fe3+、Fe2+、Fe的性质及相互转化条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知识点1】Fe3+、 Fe2+、Fe的相互转化
【实验探究】
用毛笔蘸取少量30%的FeCl3溶液,在铜片上画一个“+”,放置片刻后,用少量水将铜片上的溶液冲到小烧杯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问题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请写出发生的反应方程式
【问题讨论】实验室在配制Fe2+溶液时,为防止Fe2+被氧化,可加入什么
【知识点2】 1
2【课堂练习】
1.能与Fe 3+
反应且能证明Fe 3+
具有氧化性的物质是: ( ) A. NaOH B. KSCN C. FeCl 2 D. Fe
【课后练习】
1.将Na 2O 2投入FeCl 2溶液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
A .生成白色沉淀
B .生成红褐色沉淀
C .有气泡产生
D .无变化
2.把过量的氯气通入FeBr2溶液中反应后生成物是
()
和Br2 和Br2和FeBr3
3.电子工业中常用FeCl
3
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欲从腐蚀后的废液中回收Cu
及制取纯净的FeCl
3溶液,需要下列试剂:①蒸馏水、②铁粉、③浓H
2
SO
4
、④
浓盐酸、⑤烧碱、⑥浓氨水、⑦Cl
2
中的
()
A.①②④⑦ B.①③④⑥ C.②④⑥⑦
D.①④⑥⑦
4.将1.12克铁粉加入2摩/升氯化铁溶液25毫升中,充分的反应后,其结果是()
A.铁有剩余 B.往溶液中滴入无色KSCN溶液,显红色
C.Fe2+与Fe3+物质的量之比为6 :1 D.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 :5
5.如图所示,大试管中是螺旋状的光亮的铁丝,把试管
倒插在水中,放置约一周时间,观察到铁丝表面有
生成,试管内水面将,产生以上
现象的原因是
6.已知X为FeO和CuO的混合物,取两份等质量的X样
品进行下列实验:
⑴写出①、②和③步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
⑵设从③步所得固体D的质量为32 g,溶液E中只含有一种金属离子,气体F 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5.6 L,试计算取用的每份X的质量和X中FeO与CuO的质量比。
【错题整理】.
【问题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