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第二单元 铁、铜的获取及应用(教学实录)
【高一】铁铜的获取及应用

【高一】铁铜的获取及应用第2单元课时2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一、学习目标(1)备考稳固已研习的铁、铜的物理及化学性质;自学铁、铜的代莱化学性质;学会用图示方法独立自主构筑铁的相同价态相互转变的关系。
(2)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掌握fe3+、fe2+的性质及相互转化条件,体验自主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新认识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
体会铁、铜及其化合物的采用对人类生产、生活及人类身体健康的关键促进作用。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fe3+与fe2+的相互转变。
教学难点:fe3+与fe2+的相互转化。
三、设计思路主要采用师生共同讨论、归纳知识与学生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回顾前面学习的知识来比较铜与铁性质上的异同,找出铁、铜反应后产物的不同与氧化剂强弱的规律,并通过实验探究fe2+、fe3+的性质以及fe2+、fe3+的相互转化关系,从而帮助学生构建“铁三角”关系。
四、教学过程【播放】古代的铁和铜制品。
(ppt2、3)【复述】古代的时候,人们已经晓得利用铁和铜制并作各种物品了。
提出诉讼“铁”,大家对它的第一感觉就是什么?【引导】虽然铁外表看起来是黑色的,其实,纯铁是银白色的,质软的。
【展现】一块铜片、一块铁片(用砂纸雕琢过)、一小瓶铁粉。
【提问】根据实物和我们生活中铁、铜的应用,归纳下铁铜的物理性质。
【探讨投影】一.单质的物理性质:(ppt4)共同点不同点铁具备金属光泽,密度很大,熔点较低,极易导电、热传导清澈的单质铁为银白色,存有较好的延展性,质地较硬的液态,可以被磁化铜铜具有与众不同的紫红色,质地较硬的固体【回答】在前面的自学中,我们已经介绍了铁、铜与其他物质出现的一些反应,恳请你概括一下这些反应。
【投影】(ppt5)二.单质的化学性质:铁铜与非金属反应2fe+3cl22fecl33fe+2o2fe3o4cu+cl2cucl2cu+o22cuo与盐酸反应fe+2hcl====fecl2+h2↑不反应与盐溶液反应fe+cuso4====cuso4+fecu+2agno3====cu(no3)2+2ag【复述】分析铁和铜分别与盐酸、氯气等反应的实验现象和产物,你有何辨认出?【鼓励】恳请同学们从水解还原成反应的角度回去思索:铁反应产物的化合价与什么因素有关?【小结】(ppt6)1.fe、cu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某些酸、非金属单质、某些盐溶液、某些还原剂等出现反应,在反应中当好还原剂。
苏教版化学必修1高中《铁铜的获取及应用》word教案二

苏教版化学必修1高中《铁铜的获取及应用》word教案二一、教材分析1、在人类认识的金属元素中,铁、铜是较早被人类认识、对人类社会的进展起到重要作用的两种金属。
本单元的知识体系打破了以往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中的“结构-性质-制备-用途”的传统模式,而是从人们熟悉的这些元素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事例着手,引发学生对“它们在自然界如何存在?人类如何猎取这些物质?”的摸索,进而产生探究的欲望。
教材如此的安排,是为了使学生在更宽敞的视野下,认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了解化学在资源的利用和爱护中的意义和作用,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紧密关系,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说明或解决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2、在本单元有关铁、铜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中,应注意把实验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发觉新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解决新问题,将探究引向深入。
在实验探究中,要引导学生正确的确定实验目的,减少实验的盲目性,加强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归纳,提高实验的有效性。
3、本单元的第一部分从铁、铜的存在和提取着手,介绍了它们的冶炼方法,回忆比较了铁、铜及其化合物的相关性质,并通过实验探究把握不同价态的铁元素之间的转化,使学生对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认识更完整、更系统。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把握Fe2+、Fe3+的性质及相互转化。
学会用图示法自主构建“铁三角”关系。
学会用化学方法鉴别Fe2+与Fe3+。
系统把握铁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材的交流与讨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摸索、比较并回忆往常学习过的知识;依照活动与探究中的实验提示,引导学生进行实验,从实验中总结体会以获得自我探究乐趣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验-反思-再实验-再反思”的过程中体验实验探究的方法和技能。
通过列表比较和图示联系的方式,在了解、把握Fe2+、Fe3+的性质的同时,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式。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3.2铁、铜的获取及应用 Fe2+、Fe3+的检验及转化 教案设计

Fe2+、Fe3+的检验及转化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专题三第二单元的内容,是继钠、镁、铝等常见金属元素之后的一种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既有金属的通性,又有金属变价的新问题,也是所学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实际应用,体现了铁元素的特殊性。
Fe2+、Fe3+转化规律的应用可以帮助人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展示出化学科学的实用性。
采用实验设计、实验探究的方法得出规律,体现了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也体现学科魅力。
学情分析: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铁的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的基本性质,知道如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能够在给定试剂的条件下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验证,解释实验结果。
教学目标:学会用化学方法鉴别Fe2+、Fe3+尝试设计实验方案,实现Fe2+、Fe3+之间的相互转化在了解、掌握Fe2+、Fe3+的性质的同时,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式体会Fe2+、Fe3+转化规律的应用对人类生活产生的影响教学重难点Fe2+、Fe3+的鉴别Fe2+、Fe3+之间的相互转化教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Fe2+、Fe3+的检验及转化一、Fe2+、Fe3+的检验1、外观2、加NaOH溶液3、加KSCN溶液Fe3+ + 3SCN- = Fe(SCN)3 (血红色)二、Fe2+、Fe3+的检验及转化Fe2+→Fe3+,加氧化剂:O2, Cl2, Br2, HNO3, KMnO4, H2O2Fe3+→Fe2+,加还原剂:Fe, Cu, H2S, I-2FeCl2 + Cl2 = 2FeCl32Fe2+ + Cl2 = 2Fe3+ + 2Cl-2FeCl3 + Fe = 3FeCl22Fe3+ + Fe = 3Fe2+。
2013-2014学年高中化学1(苏教版)教案:第2单元 铁、铜的获取及应用(单元分析)

专题3 第2单元铁、铜的获取及应用单元分析一、内容分析铁、铜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也是人类很早就使用的两种重要金属,本单元依然按“存在→制法→性质→用途”的思路,通过比较的方式进行介绍。
本单元包括两个主题,分别为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和铁、铜的及其化合物的应用,主题1首先介绍了自然界中存在的铁矿和铜矿,进而重点介绍炼铁过程中所涉及的主要反应和原理,在此基础上简单介绍了铜的冶炼;主题2涉及铁、铜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内容。
由于铁、铜在生活中均十分常见,学生在初中也已经进行过较为全面的学习,故教材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接触的铁和铜制品归纳它们的性质,并在回顾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回顾铁和铜的化学性质。
对于二价铁及三价铁间的相互转化,教材通过设置实验,引导学生在探究的基础上加以了解.二、目标分析《课程标准》中对铁、铜提出了如下要求:(1)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2)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进行本单元内容的教学时,需要达到如下目标:(1)了解自然界铁、铜的存在形式和冶炼方法,体会铁、铜的冶炼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2)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和实验探究,了解铁、铜、Fe2+、Fe3+的性质,Fe2+、Fe3+的相互转化,了解铁、铜及其化合物的重要应用。
三、重、难点分析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与难点为Fe2+和Fe3+之间的相互转化.铜的冶炼较为复杂,学生只需要作简单了解,故不必作为教学重点。
精炼铜的原理不要随意扩展或者“一步到位”,可留给后续的模块学习中再拓宽和加深。
铁的冶炼虽然比较重要,但由于学生在初中已经进行过比较全面的复习,此处可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回忆相应内容,不必进行全面系统的讲解,故也不必作为教学重点.至于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学生经过初中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故对于学生已经学习的内容,要引导学生适当进行回回顾与整合,不必作全面介绍。
2019-2020年高中化学高一《铁、铜的获取及应用》表格式教学设计

2019-2020年高中化学高一《铁、铜的获取及应用》表格式教学设计
学 科
化学
课 题
铁、铜的获取及应用
课题组成员
高一备课组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过 程
目标达成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联系自己原有的经验,激发探究的欲望。
引导同学展开讨论,充分表现学生的聪明才智和想象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归纳整理能力
掌握铁和铜的物理性质
掌握铁和铜的化学性质
【引入】同学们知道人类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什么吗?
【讲述】人类经历了以这两种金属命名的时代:青铜器时代与铁器时代,哪个时代要早呢?你如何判断的?
4、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思考,回答
根据铜比铁稳定人们先利用铜来判断人类先经历青铜器时代
整理归纳知识点
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并且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与数目
【阅读】69页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最早、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什么?
(2)自然界中铁和铜主要以什么形式存在?
(3)自然界中单质铁来自于哪里?
(4)常见的铁矿石和铜矿石有哪些?
【交流与讨论】尽可能多地写出同学们已了解的将化合态的铁、铜转化为游离态的铁、铜的方法,这些方法的共同之处在哪?
方法有:用还原性物质
【过渡】我们现在工业上炼铁就是利用了此原理
【阅读】课本70页
归纳整理:1.工业高炉炼铁的冶炼原理是什么?
2.炼铁高炉内发生的主要反应有哪些?
3.一氧化碳是如何产生的?
4.铁矿石是如何被还原的?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学案第二单元铁、铜的获取及应用

第二单元 铁、铜的获取及应用[学习目标] 1.了解铁和铜在自然界中的存在状态及形式。
2.了解铁、铜冶炼的常见方法及原理,明确从矿石到单质所经历的反应以及炼铁、炼铜中各种原料的作用。
3.通过对铁、铜化合物的学习,记住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化学实验鉴别Fe 2+和Fe 3+。
一、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 1.铁的冶炼冶炼设备:□01高炉。
原料:□02铁矿石、焦炭、空气、石灰石。
反应原理:□03在高温下用还原剂将铁从铁矿石中还原出来。
主要反应:C +O 2=====点燃CO 2 CO 2+C=====高温2COFe 2O 3+3CO=====高温2Fe +3CO 2 造渣反应:CaCO 3=====高温CaO +CO 2↑ CaO +SiO 2=====高温CaSiO 3 2.铜的存在及物理性质 (1)铜的存在铜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化合态存在,常见的矿石主要有黄铜矿(□04CuFeS 2)、孔雀石(□05CuCO 3·Cu(OH)2)。
(2)铜的物理性质铜为□06紫红色金属,密度□07较大,熔点□08较高,具有□09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
3.铜的化学性质(1)与非金属反应:2Cu +O 2=====△2CuO Cu +Cl 2=====点燃CuCl 2(棕黄色烟)(2)与某些盐溶液反应:Cu +2FeCl 3===CuCl 2+2FeCl 2 4.铜的冶炼工业炼铜工艺流程:黄铜矿(CuFeS 2)――→高温□10粗铜――→精炼□11精铜 生物炼铜(矿堆浸铜法): CuS ――→细菌CuSO 4――→FeCu特点:成本低,污染少,反应条件简单。
二、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1.Fe 2+的检验Fe 2+:浅绿色,易被氧化。
(1)用NaOH 检验Fe 2++2OH -===Fe(OH)2↓(□01白色沉淀) 4Fe(OH)2+O 2+2H 2O===4Fe(OH)3(□02红褐色沉淀) 现象:向含有Fe 2+的溶液中加入NaOH 溶液,立即生成白色沉淀,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高中化学必修一 专题三 第二单元 铁铜的获取及应用

第二单元 铁、铜的获取及应用第一课时 从自然界中获取铁和铜一、铁和铜在自然界中的存在铁和铜在自然界主要以 化合态 的形式存在。
常见的铁矿 磁铁矿 (主要成分为Fe 3O 4)、 赤铁矿 (主要成分为Fe 2O 3)等;常见的铜矿有 黄铜矿 (主要成分为CuFeS 2)、 孔雀石 [主要成分为CuCO 3·Cu(OH)2]等。
此外铁在自然界中还以 游离态 的形式存在于陨铁中。
二、工业炼铁工业炼铁的原理是利用 氧化还原 反应,用 还原剂 将铁从铁矿石中还原出来。
1.原料铁矿石 、焦炭 、空气 、石灰石 等。
2.设备 炼铁高炉。
3.反应原理用还原剂将铁从其化合物中还原出来。
4.工艺流程从高炉下方鼓入空气与焦炭反应产生 二氧化碳 ,并放出大量的热量;二氧化碳 再与灼热的 焦炭 反应,生成 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 在高温下将氧化铁还原为铁。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 +O 2 CO 2 ; CO 2+C 2CO ; Fe 2O 3+3CO 2Fe +3CO 2 。
5.除去铁矿石中含有的SiO2石灰石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与铁矿石中的二氧化硅等反应生成炉渣,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 3 CaO +CO 2↑ ;CaO +SiO 2 CaSiO 3 。
炉渣的密度比铁水小,故浮在铁水上面,分离可得铁水。
三、工业炼铜1.用黄铜矿炼铜工业上用高温分解黄铜矿的方法获得铜。
粗铜中铜的含量为 99.5%~99.7% 。
含有 Ag 、=====点燃 =====高温 =====高温 =====高温 工业炼铁中碳的作用是什么? 作用主要有:①与氧气经过一系列反应提供还原剂; ②反应放热维持高温。
Au 、Fe 、Zn 等杂质。
2.粗铜的精炼电解精炼铜的原理是让 粗铜 作阳极,失电子变为Cu2+,在阴极上用 纯铜 作阴极即可得 精铜 。
电解精炼得到的铜,其含量高达 99.95%~99.98% 。
2019最新苏教版化学必修1高中《铁、铜的获取及应用》教案一

2019最新苏教版化学必修1高中《铁、铜的获取及应用》教案一第二单元铁、铜的获取及应用第一课时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自主学习]:1、铁、铜的历史:、是人类使用最早应用最广泛的两种金属,人类的历史经历了以它们命名的青铜器时代和时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虽然不断有各种新型的金属材料问世,但、仍然是重要的基础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铁、铜的存在:自然界中单质铁来自于,故铁有“天石”之说。
铜在地球上有少量单质存在。
铁、铜在自然界主要以的形式存在。
常见的有磁铁矿()、赤铁矿(),常见的铜矿有黄铜矿(),孔雀石()等。
3、回忆已学过的知识并查阅有关资料,写出能够实现铁、铜从化合态转化为游离态的化学方程式。
生成铁的化学方程式:生成铜的化学方程式:4、人类使用铁器铜器已经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人类最早利用的铁和铜来自于,古代人们通过方法来获取铁和铜,现代有获取铁和铜。
[课堂学习]:5、铁的冶炼①原料:②反应器:③反应原理:④工艺流程:涉及的方程式:6、铜的冶炼工业上用高温冶炼黄铜矿得到铜。
此法冶炼得到的铜,其含量为99.5%~99.7%,通过法精炼铜,铜的含量达99.95%~99.98%。
另外还有:湿法冶铜:生物炼铜:[巩固练习]1、高炉炼铁生产中,下列各说法正确的是()A、焦炭和一氧化碳都是还原剂B、采用富氧空气可以得到纯铁C、加石灰石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得到CO2D、用于冶炼生铁的矿石主要有磁铁矿、赤铁矿和黄铁矿2、被视为现代湿法冶金先驱的反应是()A、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B、高温下用一氧化碳从铁的氧化物中将铁还原出来C、氢气还原热的氧化铜得到铜D、高温下木炭还原氧化铜得到铜3、在烧制砖瓦时期,用黏土做成坯经过烘烧后,铁的化合物转化成而制得红色的砖瓦。
容烘烧后期从窑顶向下慢慢浇水,窑内会产生大量的气体,它们把该红色物质还原成黑色的化合物是,同时还有未烧完的碳粒,而制得青色砖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标准教材
高一化学:第二单元铁、铜的获取及应用(教学实录)
Chemistry is a subject with a long history and full of vitality. Its achievements are an important symbol of social civilization.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高一化学:第二单元铁、铜的获取及应用
(教学实录)
第二单元铁、铜的获取及应用
单元小结
一、铁
1.铁的性质
(1)物理性质:铁是一种可以被磁铁吸引的银白色金属,纯铁的熔点较高(1535℃),防腐能力强。
密度7.83g/cm3,是电和热的良导体。
但是通常炼制的铁中含有碳等杂质,使铁的熔点降低,防腐能力大大下降。
(2)化学性质:铁是活泼的金属,在自然界中只有化合态形式,
如磁铁矿(fe3o4),赤铁矿(fe2o3)等。
①与非金属单质反应:3fe + 2o2 fe3o4(fe2o3·feo),
2fe + 3cl2 2fecl3, 2fe + 3br2 2febr3,
fe + i2 fei2 , fe + s fes
②高温与水蒸气反应:3fe + 4h2o(g) fe3o4 + 4h2↑。
③与酸反应:强氧化性酸:常温下浓硫酸和浓硝酸使铁钝化。
非强氧化性酸:铁与酸反应有氢气放出。
④与某些盐溶液反应:如fe + cuso4 == cu + feso4 , fe +2 fecl3 == 3fecl2等。
2、铁的氧化物
feo
fe2o3
fe3o4(fe2o3·feo)
铁元素的价态
+2
+3
+2、+3 俗称
铁红
磁性氧化铁色态
黑色粉末红棕色粉末黑色晶体类别
碱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复杂氧化物水溶性
难溶
难溶
难溶
稳定性
不稳定
稳定
稳定
主要化学性质
有一定的还原性易被氧化为三价铁的化合物
与酸反应生成三价铁盐
化合物中+2的铁有还原性,易被氧化。
3、铁的氢氧化物
fe(oh)2
fe(oh)3
主要性质
白色难溶于水的沉淀,不稳定,易被氧化成氢氧化铁,颜色变化为:白色-灰绿色-红褐色。
反应式:4fe(oh)2 + o2 + 2h2o == 4fe(oh)3。
因此在制备时常采取措施:除溶液中的氧;加有机溶剂封住液面;胶头滴管要伸入到溶液中。
红褐色难溶于水的沉淀,受热易分解。
2fe(oh)3 fe2o3 + 3h2o ,能溶于强酸溶液,生成相应的盐。
4、fe2+、fe3+的检验:
离子
fe2+
fe3+
常见方法
①直接观察溶液是浅绿色;
②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出现沉淀的颜色变化是:白色-灰绿色-红褐色;
③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变化,再加氯水,溶液变血红色。
①直接观察溶液是黄色;
②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③滴加kscn溶液,有血红色溶液出现。
5、fe、fe2+、fe3+的相互转化(一)“铁三角”关系
(二)具体方程式:
6、铁的冶炼
原料:铁矿石(提供铁元素)、焦炭(提供热量和还原剂)、空气(提供氧气)、石灰石(除去铁矿石中的二氧化硅杂质)。
设备:高炉。
主要反应:c + o2 co2 , c + co2 2co (这两个反应是制造还原剂并提供热量),
3co + fe2o3 2fe + 3co2 ,
caco3 cao + co2↑ ,
cao + sio2 casio3.
从高炉中出来的铁含有2-4.5%的c和其他杂质,性能差,需进一步的炼制得到性能较好的钢。
高炉的尾气常含有co有毒气体,常采取净化后循环使用的方法。
7、钢铁的腐蚀及防腐
(1)钢铁的腐蚀有化学腐蚀和电化腐蚀。
化学腐蚀:是指钢铁等金属遇周围的物质接触直接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腐蚀。
如铁与氯气的反应腐蚀。
电化腐蚀:是指钢铁在表面有电解质的环境下,铁失去电子,钢铁内的碳周围的氧气和水或氢离子得到电子而引起的腐蚀。
如是氧气和水得到电子的腐蚀称吸氧腐蚀;而氢离子得电子的腐蚀称析氢腐蚀。
我们在生活中常见到得铁锈就是钢铁得吸氧腐蚀得结果。
吸氧腐蚀是钢铁电化腐蚀的主要形式。
(2)防腐措施:
①在钢铁表面覆盖保护层;
②在钢铁中加入一定量得铬、镍元素,改变钢铁内部结构;
③在钢铁表面镶嵌比铁活泼得金属如锌;在腐蚀时,锌先失去电子;
④将需要保护得钢铁接在不断有电子输出得电源得负极,使铁不可能失去电子。
二、铜
1、铜的性质
(1)物理性质
铜是紫红色的金属,是电和热的良导体,广泛用作导线,密度
8.9g/cm3。
(2)化学性质
铜是较不活泼的金属,自然界中有少量的单质铜存在,大部分是化合态如黄铜矿(cufes2),孔雀石(cuco3·cu(oh)2)等。
铜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反应:
①与非金属单质反应:2cu + o2 2cuo(黑色),cu + cl2 cucl2(棕黄色的烟)
2cu + s cu2s(黑色)
②与某些盐溶液反应:cu + 2fecl3 == 2fecl2 + cucl2 ,cu + 2agno3 == ag + cu(no3)2。
2、铜的冶炼工业上是高温冶炼黄铜矿得到粗铜,然后用电解方法精练得到纯度很高的精铜,电解中将粗铜连在电源的正极,精铜连在电源的负极,用可溶性的铜盐做电解液。
这样通电一段时间后,粗铜上的铜就不断溶下,在精铜表面析出。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