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然界获取铁、铜-说课稿
从自然界提取铁铜(说课)(优秀版)word资料

从自然界提取铁铜(说课)(优秀版)word资料《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以铁和铜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为切入点,展示了常见的铁矿和铜矿。
并以实现铁,铜从化和态转化为游离态为过渡,重点介绍了工业上铁的冶炼及其应用。
此外,还对工业炼铜和生物炼铜做了简单介绍,这为必修2中粗铜精炼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化学与工业生产的密切联系。
本节课编排在铝的学习之后,是对金属元素学习的延伸,并且继铝土矿中铝的提取之后,从铁、铜的存在和提取着手,介绍了它们的冶炼方法,能加深学习者对本专题的“从矿物到基础材料”的理解,通过对这些元素的制备、性质等的探究,学生能进一步体验化学研究方法和途径,同时,也为本单元后续内容《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的学习打下基础。
因此,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2、教学重、难点根据本课题的地位和作用,内容及学生的情况,我确立了以下教学重难点:重点:铁铜的冶炼原理。
难点:高炉炼铁过程涉及的主要反应及原理。
3、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了解自然界中铁、铜的存在形式及常见的冶炼方法。
掌握高炉炼铁、湿法炼铜的化学原理。
体会铁、铜的冶炼对人类文明的重要影响(1)知识与技能:了解自然界铁、铜的存在形式和冶炼方法。
体会铁、铜的冶炼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铜、铁的存在、发现和获取,提高学生比较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介绍及探究铁铜的获取,让学生学会利用身边的化学资源,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
二、学习者分析1、已有知识:学习者在初中已经学习过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能判断铁、铜元素的活泼性,并且已经有了一定的铁、铜化合物如何转化为单质铁、铜的知识;在前一专题的学习中,学生刚接触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内容,能判断要从化合态的铁、铜转化为游离态需要还原剂来还原,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氯、溴、碘、钠、镁、铝等元素化合物知识基础,并且已经知道了从自然界中提取钠、镁、铝这类活泼金属的基本方法,这些都有利于本节课自主探究学习的展开。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3.2《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教案

第2单元铁、铜的获取及应用第2单元课时1 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一、学习目标(1)了解自然界中铁、铜的存在形式,掌握高炉炼铁的化学原理,简单了解湿法炼铜的过程。
(2)通过介绍我国悠久的铜、铁冶炼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体会铁、铜的冶炼对人类文明的重要影响。
(3)通过介绍铁和铜的使用情况,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工业炼铁的原料、原理、设备、工艺流程与产物三、设计思路从学生熟悉的铜、铁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事例着手,引发学生对“它们在自然界如何存在,人类如何获取这些物质”的思考,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帮助学生掌握铁和铜的冶炼的内容,同时让学生感受化学为生活服务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多媒体演示漂亮的流星雨。
(ppt2)【讲述】流星雨落下的有的是陨石,有的是陨铁。
【展示】新疆大陨铁(ppt3)【讲述】古代的人们就用陨铁制作工具,如种植时所用的铁锹、镰刀、斧头等,这就是人类最早利用的铁。
人类最早利用的铜,是来自于地球上自然存在的少量单质铜。
但是,陨石是稀有之物,比黄金和钻石还稀有。
单质铜也很稀少,是绝对满足不了人类对铁和铜的巨大需求的。
所以,简易的冶炼的方法也就慢慢地应运而生了。
我们先来看下自然界中存在的铁和铜的矿石。
【创设情景】展示自然界存在的各种铁、铜矿石的实物。
(ppt4、5)【提问】它们在自然界如何存在?【板书】一.铁、铜存在形式(ppt6)主要以化合态形式存在于自然界。
【设疑1】为什么地球上只存在少量单质铜,而铁单质只存在于陨铁中?【设问】铁、铜是人类使用最早、应用最广泛的两种金属,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请同学举例常见的铁制品和铜制品有那些?铁和铜的用途有那些?【设疑2】1.你们知道如何将铁从化合态转化为游离态吗?(ppt7)2.选用哪些还原剂?【学生活动】: 通过教材了解炼铜、炼铁的方法和工艺。
通过收集到的资料,小组交流讨论更多其他的炼铜、炼铁的方法。
教学设计——《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

《铁、铜的获取及应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从自然界中获取铁和铜【教材分析】“从自然界中获取铁和铜”是《化学1(苏教版)》中专题3第二单元铁和铜的获取及应用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自浙江省高考改革以来,专题3中第一单元有关Al的部分作为选考内容,该课时内容就成为学生首次系统的接触到的从矿石中冶炼单质的知识。
专题二中涉及到的活泼金属的获取方法、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以及初中阶段对于氧化铁和氧化铜的还原的学习为该课时提供了知识的保障。
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对于铁和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而对于金属的冶炼、是应用金属的基础和前提。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铁和铜的冶炼过程中涉及到的几个主要的方程式,而在专题2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如何从自然界中提取钠、镁这类活泼金属的基本方法,为铁和铜的获取提供了一定基础的理论指导。
并且在专题2中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相关知识,为铁和铜的冶炼提供了知识的保障。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自然界中铁元素与铜元素的存在形式以及其矿石的主要成分;(2)掌握铁与铜的冶炼方法以及涉及的主要反应;(3)了解铁与铜的合金的组成及特点。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金属冶炼与应用的相关历史学习铁与铜的冶炼;(2)运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归纳总结冶炼铁与铜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中国金属冶炼的历史,感受化学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2)通过学习金属冶炼方法的选择,体会生产中所蕴含的“绿色化学”原理。
(3)通过学习铁与铜的提炼,体会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自然界中铁元素以及铜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以及铁和铜的冶炼。
教学难点:高炉炼铁的原理。
要是以氧化铁作为冶炼的原料,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以氧化铁作为原料怎么获取铁单质。
【讲述】我们将利用、等还原剂来冶炼铁矿石的方法叫做热还原法,在春秋战国时期冶炼铁矿石的方法——块炼法以及现代冶炼铁矿石的方法——高炉炼铁实质上就是一种热还原法。
苏教版高一化学教案-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

第2單元課時1從自然界獲取鐵和銅教學設計一、學習目標(1)瞭解自然界中鐵、銅的存在形式,掌握高爐煉鐵的化學原理,簡單瞭解濕法煉銅的過程。
(2)通過介紹我國悠久的銅、鐵冶煉史,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體會鐵、銅的冶煉對人類文明的重要影響。
(3)通過介紹鐵和銅的使用情況,使學生認識到化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工業煉鐵的原料、原理、設備、工藝流程與產物三、設計思路從學生熟悉的銅、鐵及其化合物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事例著手,引發學生對“它們在自然界如何存在,人類如何獲取這些物質”的思考,通過圖片、視頻等媒體説明學生掌握鐵和銅的冶煉的內容,同時讓學生感受化學為生活服務的意識。
四.教學過程【創設情境】多媒體演示漂亮的流星雨。
(ppt2)【講述】流星雨落下的有的是隕石,有的是隕鐵。
【展示】新疆大隕鐵(ppt3)【講述】古代的人們就用隕鐵制作工具,如種植時所用的鐵鍬、鐮刀、斧頭等,這就是人類最早利用的鐵。
人類最早利用的銅,是來自于地球上自然存在的少量單質銅。
但是,隕石是稀有之物,比黃金和鑽石還稀有。
單質銅也很稀少,是絕對滿足不了人類對鐵和銅的巨大需求的。
所以,簡易的冶煉的方法也就慢慢地應運而生了。
我們先來看下自然界中存在的鐵和銅的礦石。
【創設情景】展示自然界存在的各種鐵、銅礦石的實物。
(ppt4、5)【提問】它們在自然界如何存在?【板書】一.鐵、銅存在形式(ppt6)主要以化合態形式存在於自然界。
【設疑1】為什麼地球上只存在少量單質銅,而鐵單質只存在於隕鐵中?【設問】鐵、銅是人類使用最早、應用最廣泛的兩種金屬,它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十分廣泛,請同學舉例常見的鐵製品和銅製品有那些?鐵和銅的用途有那些?【設疑2】1.你們知道如何將鐵從化合態轉化為游離態嗎?(ppt7)2.選用哪些還原劑?【學生活動】: 通過教材瞭解煉銅、煉鐵的方法和工藝。
通過收集到的資料,小組交流討論更多其他的煉銅、煉鐵的方法。
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

教学重点
高炉炼铁、湿法炼铜
教学难点
高炉炼铁、湿法炼铜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导入新课]日常生活中除铝外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什么
板书设计
一、铁、铜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二、高炉炼铁
1、设备
2、原料
3、反应原理
4、过程
三、湿法炼铜
原理
教学反思
扬州市新华中学教案
编号: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自然界中铁、铜的存在形式及常见的冶炼方法;
2、掌握高炉炼铁、湿法炼铜的化学原理。
过程与方法通过铁、铜制品及其资料的收集和课堂表述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并能准确表述有关信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2)思考、讨论故事中的有关问题。
(3)通过观察说出铁铜的物理性质。
[教师讲解]铁、铜在地球上主要已化合态的矿物形式存在,铁比铜活泼。
2.铁、铜的冶炼
[创设情景]
(1)教师介绍我国湿法炼铜的古代化学史。
(2)提供学生药品(铁粉、氯化铜溶液),模拟湿法炼铜。
[提出问题]
(1)你能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理解古代湿法炼铜的原理吗
(2)你怎样进行实验,实验现象如何(2)思考、讨论故事中的有关问题。
(3)通过观察说出铁铜的物理性质。
[教师讲解]铁、铜在地球上主要已化合态的矿物形式存在,铁比铜活泼。
2.铁、铜的冶炼
[创设情景]
《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说课设计

《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说课设计各位评委晚上好:我是XX班的XX。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
本节内容选自苏教版化学1专题三第二单元,为本单元的第一课时。
教材以铁和铜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为切入点,展示了常见的铁矿和铜矿。
并以实现铁、铜从化合态转化为游离态为过渡,重点介绍了工业上铁的冶炼及其应用。
此外,还对工业炼铜和生物炼铜做了简单介绍,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化学与工业生产的密切联系。
本节内容被安排在本专题的第二单元,在学生学习了铝的制取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铁和铜的冶炼原理,是对所学知识的一个延续和拓展。
同时,也为本单元以后内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因此,它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基于以上分析并结合《学科指导意见》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铁的冶炼。
在初中科学中,学生已经学习了铁,铜的物理性质和基本的化学性质,也对铁、铜等金属材料的冶炼:高炉炼铁、湿法炼铜有了简单了解,均为本课时的学习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但是高炉炼铁过程中涉及的反应及原理相对复杂且陌生,学生学习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定为,掌握高炉炼铁的反应及原理。
针对以上内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出自然界中铁、铜的存在形式;2.掌握工业炼铁的方法;3.知道工业炼铜以及生物炼铜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铁与铜的存在、发现和获取学会比较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我国悠久的铜铁冶炼史,感受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2.通过掌握铁铜的获取,体会化学在资源利用中的意义和作用,认识到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依据《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要求,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归纳分析等方法,并结合讲授法、自主学习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来实现我的教学目标。
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五个部分: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首先我将通过PPT向同学们展示天下第一宝剑“越王勾践剑”的图片,并且说明越王勾践剑历经2000多年,却依然毫无锈斑,而且依然锋利无比。
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

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第一课时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1)了解自然界中铁、铜的存在形式,掌握高炉炼铁的化学原理,简单了解湿法炼铜的过程。
(2)通过介绍我国悠久的铜、铁冶炼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体会铁、铜的冶炼对人类文明的重要影响。
(3)通过介绍铁和铜的使用情况,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工业炼铁的原料、原理、设备、工艺流程与产物除金等少量的金属在自然界存在单质外,大多数金属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大自然。
铁和铜主要以矿物的形式广泛存在于地壳中。
铁矿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铜矿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铁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为4.65%,我国有丰富的铁矿资源,但品位不高。
在矿物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呈正化合价,所谓金属的冶炼就是把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中____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出来) 。
完成课本P.72“交流与讨论”。
1.从矿石中提炼金属的一般步骤:①选矿(矿石的富集、除杂质,提高有用成分含量);②冶炼;③精炼提纯。
2.冶炼金属常用方法(1)加热法——加热金属的氧化物和硫化物,使其分解出金属,例如Ag 2O+O 2,适用于冶炼稳定金属。
(2)还原剂法——用还原剂把金属从化合物种还原出来。
常见的还原剂有H 2、CO 、C 、Al 等。
例如:Fe 2O 3+C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WO 3+H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r 2O 3+2A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电解法——用电流使金属还原,适用于冶炼活动金属。
“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教学设计

“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教学设计崇真中学宋晶一、教材分析“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一节是苏教版《化学1》专题3第二单元铁和铜的获取及应用第一课时内容。
专题3的特点是以从矿物资源获得重要基础无机材料为主线,从基础无机材料中所含的铝、铁、铜、硅等常见元素单质的冶炼出发,探究它们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研究的方法和途径,体验科学探究,更深入地认识化学在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造福人类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提高自身的学科素养。
本节内容包括铁、铜在自然界的主要存在形式,高炉炼铁的原理和简单介绍几种工业炼铜的方法。
课标中对此的相关要求是以“了解”为主,并关注“金属冶炼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进行湿法炼铜、氧化铜及氧化铁的性质和《化学1》专题2的学习,已经了解了从自然界中提取钠、镁、铝这类活泼金属的基本方法,为铁和铜的获取提供了思维基础。
同时也次为本单元紧接着的“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及《化学2》等后续模块中的铜的电解精炼、应用广泛的金属材料等知识的学习作准备。
三、教学目标1.从氧化还原角度理解冶炼铁铜的基本原理,了解其他金属冶炼的一般方法。
2.了解铁铜的冶炼发展历史,通过比较古代炼铁和高炉炼铁的设备,进一步了解现代炼铁技术。
3.根据图片视频等资料,了解工业生产的基本特点,能对冶炼技术的优劣进行简单比较。
4.了解金属冶炼的历史和发展趋势,领悟到化学学科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提高化学学科素养。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自然界中铁、铜的存在形式和铁、铜的冶炼。
2.教学难点:高炉炼铁的原理。
五、教学设计思路六、教学过程(详案)师:【投影】展示矿石师:这些是美丽的铁矿石、铜矿石,你知道如何从矿石中获取铁和铜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PPT1过渡:要从自然界中获得铁和铜,首先我们要了解铁铜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问题1:你知道自然界中铁铜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吗?师:流星划过天际,留下瞬间美丽,还留下了什么?——PPT2生:陨石、陨铁师:陨铁就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少量的游离态的铁,古时称之为天铁,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
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化学、必修一、专题三、第二单元《铁、铜的获取及应用》第一节 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学过程、效果分析四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教材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氯、溴、碘、硅、钠、镁、铝等元素化合物知识基础,并且已经知道了从自然界中提取钠、镁、铝这类活泼金属的基本方法,为本节课铁和铜的获取提供了基础。
因此,本节课的内容不仅是对高中化学必修阶段无机化合物知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同时也将为本专题后续章节“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等知识的学习打下伏笔,为《化学2》及后续选修课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
因此它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高中阶段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的一个重点。
二、学习目标的确立
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特点,确定学习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自然界中铁铜的存在形式,掌握炼铁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变化和
相应的反应方程式;
2、知道工业炼铜的原理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讨铁铜的冶炼的制取原理及方法及对方法的评价,提高从化学原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介绍我国悠久的铁铜冶炼史,增强爱国主义意识,体会铁铜的冶炼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2、通过介绍铁和铜的使用情况,认识到化学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学习重、难点分析
基于我对本节教材价值的认识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将教学重点确定为:铁铜的冶炼原理。
难点:高炉炼铁过程涉及的主要反应及原理。
【教学展开分析】
一、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在初中就已经学习了用CO还原氧化铁制取铁,并且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工业生产应考虑的问
题,而且此时学生已经具备了对比、分析、实验、推理的能力,此外,高一的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已经趋于成熟,所以本课应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
二、教法设计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实际,呈现给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素材,这将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对实验事实进行归纳总结,从而获取相关知识,领略实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验探究精神。
为了达到这些目的,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我在教学过程中把多媒体辅助教学、实验教学和引导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巧妙的结合,营造出师生互动的和谐课堂。
三、学法指导
本节课是在教师质疑的前提下,启发引导学生提出猜想和假设;制定验证计划;进行实验探究;讨论分析;总结归纳得出结论。
在探究活动中,学生之间通过彼此对话、相互交流,以及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共同解决问题。
从而使学生能够通过现象分析得出化学本质,再从化学的角度去分析结实实验现象和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现象,即发挥了知识的迁移作用,充分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首先简要介绍人类的文明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和多元材料时代等时代,并通过展示如铜钱、铜镜、十二生肖兽首等铜器,以及铁制兵器、农具等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铁和铜的来源,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再通过流星雨的图片告诉学生其实流星雨就是陨石,有些陨石中含有铁,又叫陨铁,只有极少数能落到地面被利用,而铜来自于自然界存在的少量铜单质。
接着请学生猜测铁和铜在自然界的主要存在形式,再通过各种矿石标本的展示和我的讲解解除疑惑,并让学生思考从这些矿石中获取铁和铜的方法。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从自然界获取铁和铜。
2、新课教学,解决问题
通过小组讨论,请学生思考如何将铁、铜从化合态转化为游离态,再由代表回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然后我再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指正,并引出工业上冶炼铁的原理,就是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被一氧化碳还原的过程:Fe2O3+3CO 2Fe+3CO2,并提出一氧化碳的来源问题,根据实际条件写出生成一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并根据方程式,说明所需的原料。
再由学生思考在原料里加入石灰石的原因,组织学生讨论分
析,得出石灰石的作用是和铁矿中的二氧化硅形成硅酸钙等炉渣。
之后,要告诉学生通过上述方法得到的产物是生铁,需经过进一步炼制才能得到钢。
并通过表格的形式直观地对比出两者的异同。
最后由学生自己仔细阅读课本73页,归纳炼铜的主要方法:①高温冶炼黄铜矿→电解精炼;②生物炼铜:含硫的铜矿硫酸铜→炼铜。
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课堂小结
根据板书对本节课的内容做一个小结,突出重点内容,并通过形成性练习加以巩固。
五、板书设计
从自然界中获取铁和铜
一、常见的铁矿和铜矿
1、铁矿:
2、铜矿:
二、铁的冶炼
1、原理
C + O2 = CO2 C + CO2 = 2CO Fe2O3 + 3CO = 2Fe + 3CO2
2、原料:
3、炉渣
CaCO3 = CaO + CO2↑ SiO2 + CaO = CaSiO3(炉渣的主要成分)
三、铜的冶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