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制定应急预案所依据的法律法规

合集下载

企业应急救援预案编制依据

企业应急救援预案编制依据

企业应急救援预案编制依据一、编制目的为了规范企业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和管理,提高企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组织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企业安全生产稳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1.法律法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3)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企业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4)其他相关法律法规2.政策文件依据(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意见》(2)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应急救援工作的意见》(3)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关于应急救援工作的政策文件3.企业实际情况(1)企业安全生产现状(2)企业风险评估和危险源识别(3)企业应急资源调查和能力评估(4)企业应急预案管理和培训情况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企业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包括但不限于生产安全事故、火灾事故、化学泄漏事故、爆炸事故、机械伤害事故、触电事故、坍塌事故、自然灾害等。

四、应急预案体系1.综合应急预案综合应急预案是企业应急救援预案的总体框架,主要包括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应急救援职责、应急救援程序、应急救援资源、应急救援协调等内容。

2.专项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是针对企业特定风险点和潜在事故类型而编制的应急预案,主要包括事故预防、事故应对、事故处理等内容。

3.现场处置方案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企业具体设备、部位、岗位而编制的应急处置措施,主要包括事故预警、事故初期处置、事故后期处置等内容。

五、应急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救人第一在应急救援工作中,确保人员安全是首要任务,所有救援行动都必须以保障人员生命安全为前提。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企业应急救援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确保应急救援工作有序、高效进行。

3.快速反应,科学应对企业应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采取应对措施,有效控制事态发展。

企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标准

企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标准

一、编制目的为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4.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5. 企业内部相关规章制度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企业内部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置。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企业安全生产应急指挥部,负责全面领导和协调应急工作。

2. 设立应急办公室,负责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培训和演练等工作。

3. 设立应急小组,负责应急物资的储备、应急设备的维护和应急演练的组织。

4. 各部门、车间设立应急小组,负责本部门、车间的应急工作。

五、预防措施1.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职责。

2. 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3. 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4. 加强消防设施、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5. 建立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库,确保应急救援物资的充足。

六、应急处置程序1. 发现事故:各部门、车间应立即报告应急指挥部,并启动应急预案。

2. 初步判断:应急指挥部根据事故情况,初步判断事故等级,确定应急处置方案。

3. 应急响应:应急指挥部组织应急小组,按照应急处置方案进行救援。

4. 事故处理:应急小组按照预案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发展,减轻事故损失。

5. 应急结束:事故得到有效控制,确认无续发可能后,应急指挥部宣布应急结束。

七、应急演练1.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 演练内容应包括火灾、爆炸、中毒、泄漏等常见事故的应急处置。

3. 演练结束后,应及时总结经验,完善应急预案。

八、预案修订1. 预案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法律法规和应急演练结果进行修订。

2. 修订后的预案应及时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法规依据

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法规依据

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法规依据一、前言安全生产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持续经营。

然而,安全生产中难免会出现各种意外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及时应对这些意外事故,降低事故损失,保障公共安全,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和规章,要求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做好应急工作。

二、国家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法规依据1. 《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法》是我国安全生产领域的基本法律,对安全生产的各种规定和要求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其中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从业单位应当制定并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标准和规范。

”这一条规定为企业建立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提供了法律依据。

2.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对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进行了明确规定。

其中第十二条规定:“作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建立现场处置、抢救和救助等应急救援预案。

”这一条规定为企业建立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提供了具体要求。

3. 《安全生产标准化法》《安全生产标准化法》规定了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要求。

其中第十五条规定:“企业应当制定安全生产标准、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安全生产自评和检查,建立并不断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这一条规定进一步强调了企业建立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的必要性。

4. 《应急管理条例》《应急管理条例》是我国应急管理领域的基本法规,对应急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详细规定。

其中第二十七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的自然、社会和经济特点,制定本行政区域的综合性应急预案。

”这一条规定为企业建立应急预案提供了指导。

5.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是国家标准,规定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要求。

其中第五章规定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要求,明确了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的必要性和要求。

以上是国家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法规依据的主要内容,企业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这些法规,制定健全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做好应急管理工作。

应急预案编制依据

应急预案编制依据

应急预案编制依据应急预案编制工作是企业、组织或者单位建立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预案的编制需要充分考虑各种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以确保在危机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行动。

本文将介绍应急预案编制的依据,包括法律法规、相关标准和实际情况。

一、法律法规依据预案的编制应遵循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应急管理工作符合法律框架。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该法规定了安全生产的基本原则和要求,要求企业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制度。

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该法对突发事件中的救援、调查和处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要求各级政府和有关单位制定应急预案。

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该法规定了防火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要求各类建筑物和场所应制定相应的灭火和疏散预案。

二、相关标准依据在预案编制过程中,还应参考相关的标准和规范,确保预案的内部逻辑和操作规程符合一定的标准。

以下是几个值得参考的标准:1.《企业应急管理体系》(GB/T 19649-2005):该标准规定了企业应急管理体系的要求,对于应急预案编制提供了指导。

2.《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写指南》(CJ/T 191-2006):该指南规定了应急预案编写的基本原则和编写方法,可供参考的内容较为详实。

3.《消防工程设计技术规范》(GB 50016-2014):该规范对建筑物的消防设施、消防通道等方面进行了规定,要求建筑物应提供相应的疏散预案。

三、实际情况依据除了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预案的编制还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细化和调整。

以下是对一些常见情况的依据:1.企业结构和特点:不同类型的企业在应急预案编制中可能存在一些差异,例如制造业对危化品管理较为关注,而服务行业对人员疏散等方面更为关注。

2.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会影响到应急预案的内容和范围,例如地震多发地区应重点考虑地震应对预案,沿海地区应关注海上救援等。

3.历史经验和案例分析:对过去发生的类似事件进行经验总结和案例分析,可以为应急预案提供宝贵的参考依据,有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生产安全应急预案编制依据

生产安全应急预案编制依据

一、法律法规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明确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体系、应急指挥机构、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演练等内容。

3.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二、行业标准依据1. GB/T 29639-2013《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规定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原则、内容、程序和评审要求。

2. GB/T 29640-2013《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规定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的组织、实施和评估等内容。

3. GB/T 29641-2013《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物资储备指南》:规定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物资的储备原则、种类、数量和储备方式。

三、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依据1. 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明确企业安全生产的组织机构、职责、制度、措施等。

2. 企业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明确企业各岗位的操作规程、安全注意事项等。

3. 企业应急预案管理制度:明确企业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实施、更新、演练等管理要求。

四、企业实际情况依据1. 企业生产规模、生产工艺、生产设备:根据企业生产规模、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特点,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2. 企业周边环境:考虑企业周边环境对生产安全的影响,如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环境污染等。

3. 企业人员结构:根据企业人员结构,制定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工种的应急预案。

4. 企业历史事故教训:总结企业历史上的事故教训,针对事故原因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五、应急资源保障依据1. 人员保障:明确应急组织体系、应急指挥机构、应急队伍的组成和职责。

2. 物资保障:明确应急物资的种类、数量、储备方式和供应渠道。

3. 技术保障:明确应急技术支持手段,如通信、监测、救援等。

安全应急预案的制定依据

安全应急预案的制定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法》是我国安全生产领域的根本大法,明确了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原则和制度,为安全应急预案的制定提供了法律依据。

根据《安全生产法》第七十八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与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组织制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相衔接。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了国家应对突发事件的总体要求、原则和程序,明确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要求。

该法为安全应急预案的制定提供了法律依据。

三、《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是我国第一部专门规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的行政法规,明确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评审、发布、备案、培训、演练和修订等内容。

该条例为安全应急预案的制定提供了具体指导。

四、《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针对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明确了施工单位、施工项目部应当根据工程施工的特点、范围对施工现场的部位环节进行监控,制定施工现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该条例为建筑工程领域安全应急预案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五、《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针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明确了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和实施要求。

该条例为特种设备领域安全应急预案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六、《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演练管理办法》《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演练管理办法》规定了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演练的组织实施、内容、形式、要求和评估等内容,为安全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提供了依据。

七、相关行业标准和规范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和需求,国家相关部门制定了相应的安全生产标准和规范,如《AQ/T9002-2006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等。

这些标准和规范为安全应急预案的制定提供了技术支持。

八、企业内部实际情况安全应急预案的制定还应充分考虑企业内部实际情况,包括生产流程、设备设施、人员结构、风险因素等。

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依据

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依据

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依据应急救援预案是指在突发事件或事故发生时,为了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

编制应急救援预案的依据主要包括法律法规、标准规范、风险评估、应急资源调查等方面。

以下是详细的编制依据:一、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并对事故隐患进行排查治理。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要求各级政府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对制度,明确突发事件应对的职责和措施,制定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要求单位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制度,配置消防设施和器材,定期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并制定火灾应急预案。

4.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要求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应急预案,并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

二、标准规范1. 《企业应急管理规范》(GB/T 19620-2017):规定了企业应急管理的要求、作用、基本原则、组织机构、应急预案编制、应急资源调查、应急演练等方面的内容。

2.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 9002—2006):提供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的基本要求和内容框架。

3. 《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 29639—2020):规定了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基本内容、编写要求和方法。

4. 《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与实施》:介绍了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原则、组织结构、应急预案体系、应急响应程序等内容。

三、风险评估1. 危险源识别:通过对生产过程、设备设施、作业环境等进行全面分析,识别存在的危险源,确定可能引发事故的因素。

2. 风险分析:对识别的危险源进行分析,评估其可能引发事故的概率、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确定风险等级。

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编制依据

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编制依据

一、法律法规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该法规定了安全生产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要求、安全生产责任的划分、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等内容。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该法规定了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基本原则、突发事件分级、应急准备、应急响应、恢复重建、法律责任等内容。

3.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该条例规定了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调查、处理、责任追究等内容。

4.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审批、备案、修订、培训和演练等内容。

5.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该条例规定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的组织、指挥、协调、保障、培训和演练等内容。

二、政策依据1.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该决定明确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地位,提出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

2.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的意见》:该意见提出了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

3.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通知》:该通知要求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三、行业标准依据1.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该规范规定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基本要求、主要内容、实施方法和评价方法。

2. 《安全生产应急演练规范》:该规范规定了安全生产应急演练的目的、内容、程序、方法和评价要求。

3. 《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规范》:该规范规定了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管理、培训和演练等内容。

四、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依据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如《广东省安全生产条例》、《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等。

2. 各地市、县(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如《广州市安全生产条例》、《深圳市安全生产条例》等。

五、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依据1.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如《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企业安全生产投入管理制度》、《企业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制度》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制定应急预案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标准主要有:
1、有关法律:
《安全生产法》(第17、33、68、85条规定);
《突发事件应对法》(第17、18、23、26条等规定);
《职业病防治法》;
《消防法》等。

2、有关法规: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条例》
《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
《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第49、50条);
《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第7条);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31条)等;
地方或行业的其他相关法规。

3、其他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其他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