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手术麻醉

合集下载

产科手术中的麻醉管理与术后监测

产科手术中的麻醉管理与术后监测

产科手术中的麻醉管理与术后监测产科手术是指在妇科领域中进行的手术过程,常见的包括剖腹产、阴道分娩等。

麻醉管理与术后监测在产科手术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确保产妇和胎儿的安全。

本文将围绕产科手术的麻醉管理和术后监测展开讨论。

一、麻醉管理1. 术前评估在产科手术之前,麻醉医生将对产妇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

这一评估包括许多方面,如产妇的身体健康状况、妊娠期间的并发症、过去的麻醉史等。

通过这些评估,麻醉医生能够了解产妇的整体情况,为手术中的麻醉管理提供指导。

2. 麻醉方法选择产科手术中常见的麻醉方法包括全身麻醉和蛛网腔阻滞麻醉。

全身麻醉通常适用于紧急产科手术或产妇无法耐受蛛网腔阻滞的情况。

蛛网腔阻滞麻醉则是通过局部麻醉将麻药注射至腰椎间隙,达到麻醉效果。

麻醉医生将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和手术需求选择最适合的麻醉方法。

3. 麻醉药物使用在麻醉管理中,麻醉药物的选择和使用至关重要。

常用的全身麻醉药物有丙泊酚、芬太尼等,而蛛网腔阻滞麻醉常用的是局部麻醉药物,如布比卡因、利多卡因等。

麻醉医生在使用这些药物时需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以确保产妇的麻醉效果和安全度。

4. 麻醉监测麻醉监测是产科手术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通过麻醉监测设备,麻醉医生能够实时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指标,如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

这些监测数据能够提供给麻醉医生有关产妇身体状况的重要信息,以便及时调整麻醉管理措施。

二、术后监测产科手术结束后,正确的术后监测对产妇和胎儿的康复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术后监测事项。

1. 麻醉恢复监测产妇在手术结束后会进入麻醉恢复室进行观察和监测。

麻醉恢复室的护士将密切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麻醉恢复情况和疼痛评估等。

这一监测旨在及时发现和处理麻醉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2. 术后镇痛由于产科手术后可能会伴随一定的疼痛,术后镇痛是必不可少的。

常见的术后镇痛方法包括静脉镇痛和椎管内镇痛。

通过给予适度的镇痛药物,可以帮助产妇快速缓解疼痛,促进康复。

妇产科手术麻醉 PPT【83页】

妇产科手术麻醉 PPT【83页】

(3)氯丙嗪: 先兆子痫和子痫 解痉、镇静、镇吐及降压作用 肌肉注射:12.5-25mg后2min可通透胎盘 对子宫收缩无明显影响 过量引起中枢抑制
(4)异丙嗪: 静脉注射1.5min脐静脉血检出 对子宫张力无影响, 个别产妇用药后出现躁动
(5)氟哌利多(氟哌啶):
安定:是氯丙嗪的200倍 、氟哌啶醇的3倍 镇吐:是氯丙嗪的700倍 静脉注射后3—5min脐静脉血中检出 最佳效应时间约3h以上 对子宫肌张力无影响,过量可产生中枢抑制 影响新生儿Apgar评分和神经行为评分
常用局麻药透过胎盘的具体情况如下:
1)普鲁卡因: 局部浸润麻醉时,3—5min即可通透胎 盘,
对胎儿及子宫收缩力均无影响 2)利多卡因:
硬膜外阻滞注药3min后,胎儿血药浓度 约为母血浓度的1/2,加用肾上腺素可延 缓吸收速度
4)布比卡因: 脐血血药浓度约为母血浓度的30% ~
40% 5 ) 罗哌卡因:
小剂量:
芬太尼10~25ug 舒芬太尼5~10ug 产程早期蛛网膜下隙注射 第一产程镇痛满意 不产生运动阻滞
对新生儿亦无不良影响
无痛分娩
蛛网膜下隙—小剂量芬太尼 硬膜外间隙—0.3%的罗哌卡因 联合用于PCEA(病 人自控镇痛) 缩短第一产程,亦不影响产力 分娩镇痛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非阿片类中枢性镇痛药
pKa与布比卡因相近,血浆蛋白结合 率为94%±1%,布比卡因84% ~85%.
优点:
两者母体血浆最大浓度相近
消除半衰期明显短于布比卡因
其毒性仅为布比卡因的1/8 周围血管收缩可减少药物吸收速率
6.全身麻醉药 (1)氯胺酮:
可通透胎盘,偶可引起新生儿肌 张力增强和激动不安,发生率约为2%。

产科麻醉指南2024

产科麻醉指南2024

引言概述:产科麻醉是在妇产科手术和分娩过程中应用麻醉技术的一种临床操作。

产科麻醉的目的是在确保母婴安全的前提下,减轻产妇的疼痛感,并提供舒适的分娩环境。

本文将结合当前国际上产科麻醉领域的最新研究和指南,详细阐述产科麻醉的相关内容。

正文内容:一、产科麻醉的技术选择1.产科麻醉方法的选择无痛分娩镇痛技术静脉全身麻醉技术腰麻和硬膜外麻醉技术2.产科麻醉技术选择的指南原则基于患者的临床特点考虑手术类型和手术风险考虑患者与麻醉师之间的沟通和协商3.同时应用多种产科麻醉技术的情况二、产科麻醉的患者评估与管理1.孕妇麻醉前的评估指标基本生命体征测量妊娠期疾病评估麻醉相关风险评估2.产科麻醉前的准备工作必要的实验室检查预防性的液体管理抗胃酸治疗的考虑3.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镇痛的时机选择分娩镇痛药物的选择镇痛效果的评估和调整三、产科手术中的麻醉管理1.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管理选项包括全身麻醉和腰麻母婴双重安全的考虑手术时间掌握的原则2.镜下手术中的麻醉管理对深度和平衡的要求围手术期的疼痛管理疼痛药物的使用和监测3.产科手术中的困难情况处理快速序贯指令的制定紧急救助设备和药物的准备多学科团队的协作与配合四、产科麻醉的并发症及风险管理1.麻醉药物过敏与过敏测试麻醉药物过敏的类型和机制过敏测试的方法与评估麻醉药物替代的选择2.麻醉相关并发症的防治呼吸道管理的注意事项低血压和心排量降低的处理神经和心血管系统相关的并发症预防3.产科麻醉相关疼痛管理术后镇痛方案的制定镇痛药物的选择和剂量镇痛效果的监测与调整五、产科麻醉的新技术和进展1.痛觉阻滞技术在产科麻醉中的应用经导线持续鞘内镇痛技术神经阻滞在产科手术中的重要性往期经验与新技术的比较2.产科麻醉中的镇静剂选择和管理镇静药物与麻醉深度的平衡在不同场景下的镇静剂选择镇静剂相关并发症的管理3.管理困难的麻醉操作案例分享上述技术和原则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对难治性案例的总结和展望继续改进产科麻醉服务的方向总结:产科麻醉指南(二)的内容涵盖了产科麻醉的技术选择、患者评估与管理、产科手术中的麻醉管理、并发症及风险管理以及新技术和进展等方面。

妇产科手术麻醉原则和注意事项

妇产科手术麻醉原则和注意事项

妇产科手术麻醉原则和注意事项在妇产科手术中,麻醉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合理的麻醉方式能够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本文将从妇产科手术麻醉的原则和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妇产科手术麻醉原则1. 个体化选择: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手术类型等因素,选择适合的麻醉方式。

一般可以选择全身麻醉、区域麻醉或静脉麻醉等方式。

2. 安全性优先:手术麻醉中最重要的原则是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在选择麻醉方式和药物时,要考虑患者的体质、既往病史、过敏史等因素,避免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3. 控制疼痛:妇产科手术可能会带来一定的疼痛,因此在麻醉过程中要确保有效地控制疼痛。

可以通过合理使用镇痛药物、调节麻醉深度等措施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4. 避免术后恶心呕吐:妇产科手术麻醉后常常会出现恶心呕吐的情况,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可以在麻醉过程中使用相关药物来预防。

二、妇产科手术麻醉注意事项1. 术前评估:在进行妇产科手术麻醉前,麻醉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疾病史、过敏史等信息,判断患者是否适合进行麻醉。

2. 麻醉药物选择:麻醉药物的选择要谨慎,要考虑到患者的身体状况、手术类型和术后需要等因素。

一般情况下,可以选择短效药物,以减少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

3. 麻醉深度监测: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麻醉深度进行监测,以确保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可以利用监测仪器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和呼吸等指标。

4. 术后观察和处理:麻醉后,患者需要在麻醉恢复室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

麻醉医生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及时处理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5. 团队合作:妇产科手术麻醉需要麻醉医生、手术医生、护士等多个医护人员的协同配合。

团队成员之间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作,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总结:妇产科手术麻醉的原则是个体化选择、安全性优先、疼痛控制和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

在麻醉过程中需要注意术前评估、麻醉药物的选择、麻醉深度监测、术后观察和处理以及团队合作。

产科麻醉要点

产科麻醉要点

产科麻醉要点
产科麻醉的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仅供参考:
1. 麻醉前的评估:麻醉师需要对产妇的病史进行详细了解,评估其麻醉风险。

特别需要注意产妇有无高血压、心脏病、哮喘、糖尿病等合并症,以及既往麻醉史和药物过敏史。

2. 保持产妇的呼吸道通畅:由于产妇的子宫增大,仰卧位时容易压迫下腔静脉,导致回心血量减少,出现低血压等仰卧位综合征。

因此,在麻醉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保持产妇的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和误吸。

3. 考虑产妇的特殊生理变化:产妇的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会有许多生理变化,包括心率加快、心排出量增加、肺动脉压力增加等。

这些变化会影响麻醉药物的代谢和分布,需要麻醉师特别注意。

4. 避免使用对母婴不利的麻醉药物:有些麻醉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如抑制胎儿呼吸等。

因此,需要避免使用这些药物,或者在使用时需要严格控制药物的种类和剂量。

5. 监测母婴情况: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对母婴的情况进行密切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例如,监测胎儿的心率和产妇的血压、心率、呼吸等。

6. 术后恢复:产妇在手术后需要尽快恢复体力和生理功能,以便照顾新生儿。

因此,麻醉师需要在手术后制定详细的恢复计划,并密切观察产妇的情况,及时处理任何术后并发症。

总之,产科麻醉需要特别注意母婴的安全和健康,严格控制麻醉药物的种类和剂量,保持产妇的呼吸道通畅,密切监测母婴的情况,以及制定详细的恢复计划。

产科麻醉病例特点

产科麻醉病例特点

产科麻醉病例特点产科麻醉是指在孕妇分娩过程中使用麻醉技术以确保母婴的安全。

产科麻醉的病例特点主要包括麻醉方式选择、麻醉药物的特点和应用、产妇和胎儿的生理变化等方面。

产科麻醉的病例特点之一是麻醉方式的选择。

常见的产科麻醉方式包括腰麻、硬膜外麻醉、全身麻醉等。

腰麻是最常用的产科麻醉方式,通过在产妇腰椎间隙注射麻醉药物,使产妇的下半身麻木,从而减轻产痛。

硬膜外麻醉是将麻醉药物注射到硬膜外腔,产妇的痛觉传导被阻断,同时也可以减轻产痛。

全身麻醉主要适用于紧急剖宫产等情况,通过给产妇静脉注射全身麻醉药物,使产妇失去意识,从而实施手术。

产科麻醉的病例特点还包括麻醉药物的特点和应用。

产科麻醉药物主要包括局部麻醉药、全身麻醉药等。

局部麻醉药主要用于腰麻和硬膜外麻醉,常用的药物有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

全身麻醉药物主要用于紧急剖宫产等情况,常用的药物有七氟醚、异氟醚等。

此外,产科麻醉药物的选择还要考虑药物的副作用和对胎儿的影响。

产科麻醉的病例特点还包括产妇和胎儿的生理变化。

在分娩过程中,产妇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理指标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麻醉医生需要密切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并及时调整麻醉药物的剂量。

同时,麻醉药物的使用也会对胎儿产生一定的影响,麻醉医生需要根据胎儿的情况来决定麻醉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剂量。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特点,产科麻醉的病例还包括麻醉后的监护和麻醉的风险。

产妇分娩后需要进行麻醉后的监护,包括观察产妇的意识状态、呼吸、心率等指标,以及及时处理麻醉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产科麻醉虽然能够减轻产妇的疼痛,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低血压、呼吸抑制等,麻醉医生需要根据产妇的情况和手术的需要来权衡麻醉的风险和好处。

产科麻醉的病例特点主要包括麻醉方式选择、麻醉药物的特点和应用、产妇和胎儿的生理变化等方面。

在实际操作中,麻醉医生需要根据产妇的情况和手术的需要来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和药物,并密切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以确保产妇和胎儿的安全。

产科全麻和气道管理

产科全麻和气道管理

产科全麻和气道管理产科全麻是一种在妇科手术中使用的麻醉技术,旨在使患者在手术期间保持无痛苦的状态。

全麻是通过抑制神经系统的功能来实现的,包括意识、感觉和运动。

在产科全麻中,气道管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步骤,它确保了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并提供足够的氧气供应,以此维持患者在麻醉状态下的生命功能。

气道管理在产科全麻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它涉及到保护患者的呼吸道、使患者保持通气状态、预防误吸和维持血氧饱和度。

产科全麻患者通常会进入深度麻醉状态,无法自主呼吸,因此需要医疗团队来维护他们的气道。

在产科全麻中,气道管理的主要方法包括使用喉罩、气管插管和病人自主呼吸。

喉罩是一种直接置入气道的气道管理设备,它可以有效地保护患者的呼吸道,并提供充足的通气。

喉罩的使用可以在产科全麻中提供一定的通气效果,但是在手术期间无法提供连续通气。

相比之下,气管插管是一种更常用的方法,它通过将导管插入患者的气管来确保气道的通畅。

气管插管能够提供连续的通气,保证了患者在手术期间的呼吸功能。

此外,气管插管还可以预防误吸,即避免胃内容物进入气管和肺部,从而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然而,气管插管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疗专业人员进行操作,以确保正确插管并避免损伤患者。

因此,在产科全麻中,最适合的气道管理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麻醉医师的经验来决定。

此外,在产科全麻中还有一种辅助气道管理方法,即使用面罩和无创通气技术。

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不需要插管的患者,可以提供较少的通气和过程的便利性。

然而,对于那些需要持续通气的患者,面罩和无创通气技术可能不够有效,因此需要进一步的气道管理方法。

在产科全麻中,麻醉医师和护理人员应该密切关注患者的氧气饱和度、呼吸频率和气道压力等指标,以确保患者在手术期间的安全。

同时,他们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术中变化来调整气道管理方法,以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和稳定。

总结起来,产科全麻是一种在妇科手术中使用的麻醉技术,气道管理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使用喉罩、气管插管和病人自主呼吸等方法,可以保证患者在手术期间的呼吸功能和通气状态。

产科麻醉管理

产科麻醉管理

产科麻醉管理是指在产妇进行分娩或剖宫产等产科手术时,麻醉医师对产妇实施麻醉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产科麻醉管理的要点:
1. 麻醉前评估:麻醉医师会在麻醉前对产妇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身体状况、药物过敏史等,以制定合适的麻醉方案。

2. 选择麻醉方法: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和手术需求,麻醉医师会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如硬膜外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或全身麻醉。

3. 麻醉监测:在麻醉过程中,麻醉医师会密切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以及麻醉深度,确保产妇的安全。

4. 预防和处理并发症:麻醉可能会引起一些并发症,如低血压、恶心呕吐等。

麻醉医师会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并及时处理出现的并发症。

5. 麻醉后恢复:手术结束后,麻醉医师会根据产妇的情况逐渐停止麻醉药物的使用,并在恢复室观察产妇的恢复情况,确保安全后再将其送回病房。

6. 疼痛管理:麻醉医师会根据产妇的需求和疼痛程度,提供适当的镇痛药物或镇痛方法,帮助产妇缓解疼痛。

7. 团队合作:产科麻醉管理需要麻醉医师与产科医生、护士等团队成员密切合作,共同确保产妇和胎儿的安全。

总之,产科麻醉管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需要麻醉医师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以确保产妇和胎儿的安全和舒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科手术麻醉
一 概述:
因产科麻醉关系到产妇及新生儿的安全,故学习 本章前了解产妇的生理变化及胎儿的血液循环情况。
一) 产妇主要生理变化
血容量变化:血容量增加、血粘度降低、血细 胞比积减低。
血流动力学变化:心排量增加、外周血管阻力 下降(故血压不一定升高),易出现下肢浮肿 。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出现仰卧位综 合症及硬膜外间隙、蛛网膜下腔因静脉丛扩 张而容积缩小。
绝大部分麻醉药均通过单纯扩散方式通过胎盘,其扩散 速度附合公式: ()
:扩散速度 K: 扩散常数 A: 扩散面积 : 母体血中浓 : 胎儿血中浓度 从公式中以看出,对一产妇来说,主要与麻醉药的K决 定的。K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药物的脂溶性(油/水分配系 数决定)
值(离子化率) 分子量:分子量越大,越不易通过胎盘
因此总结如下:
1)选椎管内麻醉时:可任意选局麻药,连用 药量要减少,不能超过极量。 2)胎儿娩出前尽可能不用麻醉性镇痛药,若 用,可肌 注。 3)选全麻:
① 1.5~2.0 (特急病人)。 ②、诱导插管,N2O维持。
第三节 产科手术的麻醉
一、注意事项:
预防呕吐、误吸; 麻醉药对胎儿的影响; 仰卧位低血压; 有无出凝血异常。
ä 2)其它:乙醚、氟烷、异氟醚、安氟醚均易 透过胎盘,并抑制子宫收缩。
ä 因N2O对母婴呼吸循环影响小,且促进子宫收 缩,防止产后大出血,可安全用于产科。
⑸肌肉松弛药
1)琥珀胆碱: ①脂溶性低; ②迅速被胆碱酯酶分解。→通过胎盘量很少。但
若大量应用>300时;孕妇胆碱酯酶活性异常 时。→胎儿体内琥珀胆碱含量↑→新生儿呼吸 抑制。 2)哌库溴铵:分子量较大,临床应用未见有异 常情况。
2、心脏复苏: 1)适应征:①心搏停止;②心率<80~100次/分。 2)心脏挤压法(P239)
3、药物治疗: 1)碳酸氢钠3; 2)肾上腺素0.1。 4、低血容量
原因:胎盘早剥,产前及产时大出血。
治疗:①静注252; ②然后104。
注意不能扩溶过度,窒息新生儿脑血管自
动调节功能丧失,过量后易致颅内压过高,脑 水肿。
第四节 新生儿窒息与急救
一、新生儿窒息的病理生理
1、呼吸不全: 原因:1)气道内异物(羊水); 2)重度酸中毒; 3)低氧血症; 4)中枢神经障碍; 5)麻醉药。
2、循环功能不全; 1)常用于新生儿低氧,低体温,酸中毒存在时
可诱发卵圆孔、动脉导管重新开放→左—右分流。 2)先心病。

二、新生儿窒息的评估:P238
ä
禁忌征:精神病史、先兆子痫、子宫破裂。
ä ⑵γ:当胎儿存在严重窒息时可以应用,因γ有改善脑 代谢、降低氧耗量的作用,一般情况下不主张用,因 易通过胎盘,消除半衰期较长,可影响胎儿肌张力。
ä
禁忌征:①妊娠高血压、先兆子痫; ②低钾。
ä ⑶:前已讲过。
ä ⑷吸入麻醉药:
ä 1)氧化亚氮:可迅速透过胎盘,可促进子宫 收缩。
血液系统变化:凝血因子含量升高,而溶纤维 活力下降,致产妇血液凝固性增加,易形成 血栓栓塞。
二) 胎儿血液循环特点:
➢ 胎儿与母体之间有胎盘屏障。 ➢ 胎儿肺循环是高阻低流量型。
二 麻醉药对母体与胎儿的影响
麻醉药和麻醉性镇痛药都有不同的中枢抑制作 用,且均有一定数量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
一)药物进入胎盘的影响因素:
二)主要麻醉药进入胎盘及胎儿的影响
1.主要麻醉镇痛药:吗啡、哌替啶、芬太尼都极易透过 胎盘,对胎儿产生一定的抑制。但对哌替啶来说,可 在胎儿娩出前1h内肌注或4h以上使用为宜。因为
1)肌注哌替啶,脐静脉浓度出现延迟。 2)其抑制新生儿呼吸中枢是通过其分解产物引起,而
哌替啶生物降解需2—3h。
2、非巴比妥镇静药:安 定、氯丙嗪、异丙嗪、氟 哌 啶。对胎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尽可能少用。
二、麻醉选择
一般首选椎管内麻醉: 1)硬膜外:选择L1~2或L2~3,用药量减少1/3。 2)脊麻:选用低浓度局麻药0.1256~8。特别注意仰卧位低
血压(处理方法:左倾 30°)。 3)全麻:适用于①出凝血异常;②产前大出血;③脑血
管意外。
预防误吸:①饱食病人,置胃管;②尽可能清醒 插管;③快速插管时,助手前压环状软骨;④完全清醒 后拔管。
②根据降解途径:酯类:大部分经血浆、 肝内假性胆碱酯酶水解。少部分在胎盘 内水解,移行到胎体内量少,较安全。
酰胺类:在肝脏降解。胎盘不分解,进入 胎内较多。但酰胺类局麻作用可靠,临 床上常用、。
5、全身麻醉药
ä ⑴:具有催产、消除阵痛、增强子宫张力的作用,对 新生儿无抑制,因此可用于急诊产科手术。
3、巴比妥类药 硫喷妥钠:能迅速透过胎盘,但静脉注射后很少出 现新生儿睡眠,因为二次分布的特点,大部分与脂 肪组织结合,故脑内的浓度较低,但不能大量应用 。一般限制在总量<7,一次剂量<3~4。
4、局部麻醉药
①根据局麻药的分子量、溶解度、油/水分 配系数与蛋白的结合度,可得知布比卡 因进入胎儿体内较小。
即:A(airway) B(Breathing) C(Circulation) D(Drugs) E(Evaluate and Environment)
ä 评分法:心率、呼吸情况、肌张力 、神经反射、皮肤色泽。
三、新生儿复苏
复苏主要内容: ①窒息缺氧、呼吸停止:呼吸复苏。 ②心率缓慢、心搏停止:心脏按压。
1、呼吸复苏: 1)8~10分: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2)5~7分:身体刺激,吸氧; 3)3~4分:面罩加压给氧及碳酸氢钠3; 4)<2分:气管插管:F(8~14号)导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