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排水系统规范

合集下载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是指公路工程中对排水系统进行设计和施工的相关规范。

下面是公路排水设计规范的主要内容:
1. 排水系统的设计原则:排水系统应具备良好的排水功能,能够快速、有效地排除降水和路面积水,确保道路畅通和交通安全。

2. 设计流量计算:根据所在地区的降水量和排水面积,采用合适的计算方法确定设计流量,确保排水系统具备足够的排水能力。

3. 排水管道的选材和布置:根据设计流量和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排水管材,保证其强度和稳定性。

合理布置排水管道,确保排水系统的连通性和排水效果。

4. 雨水收集、集中和排放:根据道路坡度和降水情况设置合理的雨水收集系统,确保雨水能够有效集中和排放,避免积水和冲刷。

5. 排水沟和明渠的设计:根据设计流量和地形条件设计排水沟和明渠,确保其横断面和纵坡满足排水要求。

排水沟和明渠的结构和施工应符合相关标准。

6. 排水井和检查井的设计:根据排水系统的布置和需要设置合适数量的排水井和检查井,以方便检修和清理排水设施。

7. 车辆穿越设计:对于需要横越排水系统的道路,需要设计合适的车辆穿越设施,以确保安全和畅通。

8. 排水系统的防冻设计:在冷地区,需要针对排水管道和井口等设施进行防冻设计,防止冻裂和堵塞。

9. 排水施工和验收:排水系统的施工应符合相关规范和要求,确保施工质量。

在竣工后,需要进行排水系统的验收,并对施工质量进行评估。

综上所述,公路排水设计规范是确保公路工程排水系统功能良好、安全可靠的重要指导文件,对于保障道路畅通和交通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公路工程排水系统设计规范分析

公路工程排水系统设计规范分析

公路工程排水系统设计规范分析公路工程的排水系统设计规范对于保障道路的安全和可持续使用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公路工程排水系统设计规范进行详细分析,重点探讨规范中的相关要求和技术标准。

1. 引言公路工程的排水系统设计旨在有效排除道路表面和周围地区的降水,保障道路的正常运行。

排水系统设计规范是指导设计师和工程师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排水系统设计的依据,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2. 设计准则(1) 降雨强度和频率排水系统设计应根据所在地区的降雨情况确定合适的设计降雨强度和频率,以保证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排除的水量。

(2) 全流域和分流域设计排水系统设计应根据道路的特点将流域划分为全流域和分流域,并分别设计相应的排水系统。

全流域设计用于排水系统整体布局和大量径流处理,分流域设计用于处理特定区域的径流。

(3) 排水系统布局根据道路的截面和纵坡特点,合理确定排水系统布局。

主要包括横向排水设施和纵向排水设施的设置,确保排水效果良好和道路的稳定性。

(4) 排水设施设计排水设施的设计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包括明渠、管渠、排水井等设施的尺寸、材料和施工标准。

设计应充分考虑排水量、泄洪能力和排水速度等因素。

3. 技术标准(1) 排水系统管渠标准管渠的标准主要涉及管径、管材、坡度和连接方式等方面。

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管径和材料,确保管渠的排水能力和耐久性。

(2) 排水系统明渠标准明渠的标准主要涉及渠宽、渠深、渠底坡度和边坡稳定等方面。

设计时应根据流量和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渠宽和渠深,并采取边坡保护措施,确保明渠的通畅和安全性。

(3) 排水系统排水井标准排水井的标准主要涉及井底面积、井壁材料和井盖材料等方面。

设计时应根据排水量和井深确定合适的井底面积,并选择耐酸碱和耐久性良好的材料进行井壁和井盖的施工。

4. 相关规范和标准目前,国内公路工程排水系统设计主要参考以下规范和标准:(1) 交通行业排水设计规范(2) 公路排水工程设计规程(3) 公路桥涵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4) 土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5. 结论公路工程排水系统设计规范的合理运用对于保障道路的安全和可持续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公路工程中的路面排水规范要求

公路工程中的路面排水规范要求

公路工程中的路面排水规范要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公路建设也日益繁忙,为了确保公路的正常运行和车辆行驶的安全,合理的路面排水规范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讨论公路工程中的路面排水规范要求,包括排水设计原则、排水设施种类及其功能、排水规范等内容。

一、排水设计原则在进行公路工程中的路面排水设计时,有一些基本原则需要遵循。

首先,设计应根据道路和周边地形、降雨量和频率、土壤性质等因素,合理确定设计流量。

其次,排水设计应综合考虑道路截面、纵坡和横坡等因素,确保水流能够迅速排除。

此外,排水设计还应结合环境保护要求,选择适宜的排水设施和材料,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二、排水设施种类及其功能公路工程中的路面排水设施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特定的功能。

下面我们将对几种常见的排水设施进行简要介绍。

1. 排水沟:排水沟的作用是将路面上的雨水引导到指定地点排除。

它通常位于道路两侧或中央,采用开放式结构,便于水流的流动。

排水沟的设计应合理,能够快速排除雨水,避免积水。

2. 排水管道:排水管道主要用于收集和运输雨水,它可以埋设在地下或设置在路面下方。

排水管道的设计应考虑到水流量的大小,管道材质的选择,以及管道的坡度和弯道等因素,确保排水畅通。

3. 水勺排水系统:水勺排水系统可以有效地收集和排除雨水,它通常由横截面为梯形的水沟和一系列的水勺组成。

这种排水系统能够提高排水效率,并减少水流对路面的冲刷。

4. 排水井:排水井位于道路沿线,用于收集和分流路面上的雨水。

排水井一般设置在低洼地段和交叉口等位置,它通过管道将收集到的雨水排放到合适的地点,保持道路的干燥。

三、排水规范为了确保公路工程中的排水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和满足安全要求,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排水规范。

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的排水规范要求。

1. 设计流量要求:设计流量是指在设计雨量下,排水设施必须能够有效收集和排除的水量。

对于不同类型的公路,设计流量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确定。

道路排水设施规范要求详解

道路排水设施规范要求详解

道路排水设施规范要求详解道路排水是确保道路畅通,并防止因降雨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积水问题的重要环节。

为了有效进行道路排水,制定了一系列规范要求,以确保设施的可靠性和效果。

本文将详细解析道路排水设施规范要求。

一、设计要求1. 雨水径流计算:根据所在地区的降雨量和设计标准,计算道路降雨的径流量。

同时考虑道路类型、长度、宽度、坡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计算。

2. 道路横断面:根据设计要求和降雨径流量,确定道路的横断面形状。

通常采用弧形或平面曲率来确保水流能够顺畅排出,并避免堆积。

3. 横向坡度:道路的横向坡度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设置,使得雨水能够顺利流向排水系统,并避免积水和漫流。

4. 纵向坡度:道路的纵向坡度也称为纵坡,应根据雨水径流速度和排水设施类型进行设置,以确保水流的快速排出。

二、排水设施要求1. 排水系统类型:根据道路类型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排水系统类型。

常见的排水设施包括线性渗水沟、雨水篦子、井盖排水设施、集水井和排水管道等。

2. 设施布置:排水设施应按照道路横断面和纵坡的要求进行布置。

一般来说,排水设施应尽可能靠近道路中心线,并保证排水口的高度和位置符合规范要求。

3. 设施尺寸:排水设施的尺寸应根据道路类型、降雨量和设计要求进行确定。

包括排水渠的宽度、深度,井盖的尺寸和距离等。

4. 设施维护:排水设施应定期进行清理和维护,以保证其畅通和正常工作。

同时,设施的安全性也需要定期检查,如井盖的完好性、排水渠的破损等。

三、排水设施施工要求1. 材料选择:排水设施的施工材料应选择质量可靠、适用于地区气候条件的材料。

如排水管道可以选择钢筋混凝土管或塑料排水管等。

2. 设施安装:排水设施的安装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保证设施的稳固性和密封性。

如井盖安装应紧固牢固、无松动。

3. 连接方式:排水设施的连接方式应选择合适的方法,并确保连接处的密封性。

如管道连接处可以采用橡胶密封圈或密封胶等。

综上所述,道路排水设施的规范要求涉及到设计、设施和施工等多个方面。

市政道路排水系统的规范要求

市政道路排水系统的规范要求

市政道路排水系统的规范要求市政道路排水系统是城市基础设施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它的设计与建设必须符合一系列规范要求,以确保排水系统的功能和性能得到有效保障。

本文将详细介绍市政道路排水系统的规范要求。

一、设计准则市政道路排水系统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准则:1. 全面考虑:需考虑降雨情况、潮汐情况、地下水位、地形地势、土壤类型等因素,确保系统能应对不同条件下的排水需求。

2. 安全性:排水系统需具备排除积水、减少洪涝、防止滑坡等功能,确保道路交通的安全畅通。

3. 可持续性:应考虑节约用水、减少污染物排放、采用可再生能源等可持续发展原则,提高排水系统的环保性。

4. 经济性:设计应合理控制成本,确保投资回报,同时满足排水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二、排水系统结构要求市政道路排水系统通常由下列几个部分组成:1. 道路面排水:道路面应具备坡度,以便降雨水能顺利流入边沟或雨水收集系统。

2. 边沟与渠化设施:边沟应合理布置,以便收集和引导道路面流出的降雨水。

渠化设施可采用开放式或封闭式的形式,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3. 雨水收集系统:雨水收集系统应设置在需要收集雨水的区域,包括雨水口、雨水篦子、雨水管道等设施。

4. 沉沙池与调蓄设施:在需要对雨水进行处理的地方,可设置沉沙池来去除悬浮物。

同时,为了缓解雨水的冲击,还可以设置调蓄设施。

5. 排水管道及泵站:排水管道的布置应满足排水需求,并设置合适的泵站来提供排水能力,以确保排水速度与需求相匹配。

三、材料和施工要求市政道路排水系统在材料和施工方面也有一系列要求,以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持久性。

1. 材料选择:排水系统所用材料应具备耐用、抗腐蚀、防渗漏等特性,常见的材料有混凝土、玻璃纤维增强塑料、铸铁等。

2. 施工工艺:施工应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包括地基处理、管道铺设、渠化设施的施工等。

施工过程中需保持施工区域的清洁,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3. 检测与维护:完成排水系统建设后,应进行相关检测以验证系统的功能,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清洁工作,确保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道路建设中的排水规范要求与设施选型

道路建设中的排水规范要求与设施选型

道路建设中的排水规范要求与设施选型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交通的不断增加,道路建设变得日益重要。

在道路建设过程中,排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要素。

排水规范要求和合适的设施选型对于道路的正常使用和长期维护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道路建设中的排水规范要求以及相应的设施选型。

一、排水规范要求1. 道路纵坡要求:在道路设计中,纵坡是指沿道路纵向方向的高低变化情况。

根据排水规范的要求,道路的纵坡应保证略呈正梯形,即中央高两侧低的形状。

这样的设计可以保证雨水自然流向道路两侧的排水渠或排水系统,避免水滞留在路面上。

2. 路面横坡要求:横坡是指道路横向的高低变化情况。

排水规范要求道路的横坡应根据道路所处位置、施工材料、交通量等考虑因素进行合理设计。

在一般情况下,道路的横坡应向路侧倾斜,以便将雨水导向路侧排水渠或排水系统。

3. 排水系统要求:在道路建设中,排水系统是指为了有效排走雨水而设计的各种设施和结构。

排水系统的要求包括:合理的排水坡度,确保排水畅通;合适的排水口位置和数量,以便将雨水导入排水渠;充足的排水渠容量,以应对暴雨等极端天气情况。

二、设施选型1. 路缘石:路缘石是一种常见的道路排水设施。

它通常位于道路的边缘,用于分隔道路和人行道。

路缘石能够防止雨水从道路侧边流入人行道,同时也能够将雨水引导到排水系统中。

2. 排水管道:排水管道是排水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常埋设在道路下方,用于收集和排走雨水。

排水管道的选型应根据道路的设计要求和环境条件来确定,以保证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3. 坑洼路修复材料:在道路使用过程中,坑洼路面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为了保持道路的平整和排水畅通,选择合适的坑洼路修复材料非常重要。

常见的坑洼路修复材料包括沥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等。

4. 雨水花园:雨水花园是一种新型的排水设施,它通过植物的吸水和蒸腾作用来处理雨水。

雨水花园不仅具有良好的排水效果,还能够美化道路周边环境,提高城市整体景观品质。

5. 沉积池:沉积池是排水系统中的一种重要设施,它能够过滤和收集雨水中的杂质和污染物。

城市道路排水系统的规范要求与施工技术

城市道路排水系统的规范要求与施工技术

城市道路排水系统的规范要求与施工技术城市的道路排水系统是确保城市交通运输顺畅以及防止雨水积涝的重要设施。

为了保证其功能正常运行和长期可靠性,城市道路排水系统需要遵循一系列的规范要求,并采用适当的施工技术进行建设。

本文将介绍城市道路排水系统的规范要求以及相关的施工技术。

1. 设计规范要求城市道路排水系统的设计必须符合一定的规范要求。

首先,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当地的地形、降水量、土壤类型等因素,确定排水系统的设计流量和设计频率。

其次,设计中必须考虑到城市道路的排水方式,包括雨水径流的收集和运输,以及污水的排放。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污水的处理与回用,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最后,在设计城市道路排水系统时,必须考虑到未来的城市发展规划,以充分满足未来的道路交通需求。

2. 排水系统构造要求城市道路排水系统的构造要求包括雨水管道、雨水篦、检查井等设施的设置要求。

首先,雨水管道应按照规范要求选择材质和尺寸,并根据设计水流量进行设置,以保证排水系统的通畅和稳定性。

其次,雨水篦的设置要求是确保道路上的杂物不会进入管道,防止堵塞。

最后,检查井的设置要求要符合操作的便利性和检查的需要,以保证对排水系统进行常规检查和维护。

3. 施工技术城市道路排水系统的施工技术对于系统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首先,在施工前,必须对施工现场进行充分的勘测和设计,确保施工符合规范要求。

然后,在选择材料时,要选择符合标准规范并经过质量检验的材料,以确保系统的质量。

施工过程中,应确保施工人员有足够的经验和技术能力,遵循施工流程,并做好现场管理和安全措施。

施工完成后,还应进行系统的测试和检查,确保其功能正常运行。

4. 维护与管理城市道路排水系统的维护与管理是保证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

维护工作包括定期巡检,清理雨水篦和检查井,清除堵塞物等,以确保排水系统的通畅。

如果有损坏或漏水的情况发生,应及时进行修复和更换。

另外,还需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做好记录和档案管理,以便日后的维修和改造。

道路工程中的排水规范要求

道路工程中的排水规范要求

道路工程中的排水规范要求道路工程中的排水规范是确保道路在暴雨等恶劣天气条件下能够有效排水,保障道路行车安全和交通畅通的重要一环。

排水规范主要包括道路设计、施工和维护等各个环节的要求。

本文将从道路设计、施工和维护三个方面探讨道路工程中的排水规范要求。

一、道路设计排水规范要求1. 降水量考虑:道路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当地降雨量及雨型,结合历史气象数据和当地气候特点,合理确定设计设计雨量,以确保道路在正常降雨条件下的排水能力。

2. 排水系统设计:根据道路等级和交通量,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

一般采用明渠排水和雨水收集系统两种形式。

明渠排水主要指通过雨水沟、渠道等方式将道路上的雨水引导到雨水下水道或河流中。

雨水收集系统则通过雨水篦子、雨水口等设施将雨水引导到雨水收集池或回归水源。

3. 道路横断面设计:道路横断面的设计也涉及到排水规范要求。

横断面应设置适当的超高、超宽等措施,以确保雨水能够顺利排泄。

二、道路施工排水规范要求1. 施工材料选择:在道路施工中,应选择质量可靠、抗腐蚀和耐久性好的排水材料,如钢筋混凝土雨水井、排水沟、排水管等。

2. 施工工艺:在施工过程中,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排水设施的布置和安装,保证设施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排水施工要严格控制材料质量、施工技术和工艺流程,确保排水设施的可靠性。

3. 设施保护:施工期间需要加强对排水设施的保护工作,防止施工过程中的污染和破坏,保证排水设施的正常运行。

三、道路维护排水规范要求1. 定期清理维护:道路的排水设施应定期进行清理和维护,以确保排水效果正常。

清理工作包括清除杂物、泥沙和树枝等,保持排水设施的通畅。

2. 系统检查:定期对排水系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修复。

此外,在大雨过后或发生洪涝灾害时,还需要进行专项检查,排查是否有堵塞、破裂或损坏等问题。

3. 维修更新:如果排水系统存在严重损坏或老化问题,需要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新升级,以确保排水设施的正常使用。

综上所述,道路工程中的排水规范要求是确保道路排水系统正常运行,保证交通安全和畅通的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降低路基地下水位的设计降低路基地下水位,使路基处于干燥状态。在下穿式立交处一般路面标高较低,大部分路基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特别是南方地下水位较高而雨水又多地区,若路基长期浸泡在地下水中,导致路基湿软、变形、强度降低,最终发生破坏。降低地下水位通常可以在路基下地下水位一定高度范围内设置暗沟、渗沟和渗井等。
2.2潮湿和过湿路基的排水设计潮湿和过湿路基应首先应该疏干和换填处理。对于潮湿路基,含水量不是太高,可以在施工前在路基两侧挖纵向排水沟,并每隔一定距离挖一些横向排水沟,将路基水排到排水沟内,从而疏于路基;对于过湿路基,含水量较高,无法晾晒和疏干。只能采取换填的方式采用渗透的方式将地下水汇聚于沟内,并通过沟底通道将水排至指定的地点。此种地下排水设备称为渗沟,它的作用是降低地下水位和拦截地下水。渗沟的设置位置视地下排水的需求而定,与盲沟的漫置相仿。但沟的尺寸更大,埋植更深,而且要进行水力计算确定尺寸。
2.3.3渗井渗井属于水平方向的地下排水设备,当地下存在多层含水层,其中影响路基的上部含水层较薄,排水量不大,且平式渗沟难以布置时,采用历时排水,设置渗井,穿过不透水层,将路基范围内的上层地下水,引入更深的含水层去,以降低上层的地下水位或全部予以排水。鉴于渗井施工不易,单位含水面积的造价高于渗沟,一般尽量少用。
冯剑(浙江中和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介绍了城市道路排水的内容,论证分析了路基排水、路面排水和中央分隔带排水设计等在实践中的应用。
关键词:城市道路排水设计路基路面
0引言
水害是使城市道路破坏的最主要病害之一。道路路面积水,会降低车辆的运行能力,甚至使车辆产生液面滑移,对交通安全极为不利,同时路面长期积水会浸润路基,降低路基土的强度,甚至造成路基整体破坏,混凝土板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产生不均匀沉陷。造成断板、错台、开裂等,最终导致路面早期破坏。在设计城市道路时,为保证行车安全、改善城市卫生条件,以及避免路面过早损坏,要求迅速及时地排除路面积水,同时城市道路排水也是城市排水系统的一部分,很多排水主干管均敷设在其下,为保障生产和人民生活,还需及时排除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所以城市道路排水是城市道路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道路排水重点是路基路面排水和绿化带的排水,应综合合理设计使排水系统能迅速、及时地排除雨雪水、各种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2路基排水设计
路基是道路的主要部分,路基的稳定性和强度对于水的作用非常敏感,水还可能造成掺有膨胀土的路基工程毁灭性的破坏。路基排水的任务是将路基范围内的土路基湿度降到一定的限度范围内,保持路基常年处于干燥状态,确保路基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2.1地势较低集中汇水的排水设计城市道路立交低洼处地下水水位较高,特别是在下穿式立交中,道路低点比周围地面低3m~6m,且形成盆地地形,这样大气降水向低洼处汇集,就会造成路面积水。这里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就是地面排水和地下排水。
3路面排水设计
3.1车行道排水设计城市道路路面排水有双坡排水和单坡排水。当车行道宽度较宽时,为了减少地表水在道路表面的径流时间并迅速将水排除,通常采取双坡排水方式,在道路两侧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雨水口的方式收集路面水,并通过与其连接的雨水支管将收集到的地表水排人埋设在路面下的雨水主干管内,最终排人保留水系或河流中。
第一类排水设计通常采用提高路基最小填土高度或在路基底部设置隔水垫层等办法。对于地下水位较高路段,施工期间一般都考虑在施工前开挖临时排水边沟,排除地表水并降低地下水,对于软土地基处理路段f如塑料排水板、预压等卜一般设置50cm左右砂垫层,以加快排水。
第二类排水设计一般包括:①路面水:通过道路横坡、急流槽、边沟及排水构造物等形成完整排水系统把路面水收集并排出路基范围:对于超高路段,可通过设置在中央分隔带处的中央排水沟和横向排水管等排出路面水,或通过中央分隔带开豁口方法把超高路段外侧路面水排到路面另外一侧并通过路面横坡排出。②下渗水:下渗水一般分两种,一是中央分隔带下渗水,二是路肩下渗水。根据不同下渗水,采取不同方法排出:a、中央分隔带下渗水:中央分隔带下渗水可通过在中央分隔带下设置纵向盲沟收集,并每隔一段距离设置集水井和横向排水管将下渗水排出路基。b、路肩下渗水:一般处理方法为在路肩设置纵向渗沟,并通过横向排水管排出路基。综上所述,笔者结合设计以及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2.1.1自流排水当立交附近有低于立交最低路面的排水管区时,采用直接排水的方式,这也是城市道路立交经常采用的方式。自流排水是最经济、最安全的排水措施,它不需要消耗能源和其他工程设施的建设。
2.1.2调蓄排水当达到洪峰时,如水体或干管水位高于路面水位的时候,将不能自流排水之流量引入蓄水池,待水体或干管水位回落时,再自流排水,但调蓄排水受条件限制应用不是很广泛。①在立交用地范围内有布置蓄水池的合适位置要与其他市政管道无较大的交叉,立交内雨水管道能自流接人蓄水池,蓄水池也能自流接人千管或河道泄空。②要求汇水面积较小,蓄水量不大,一场雨产生的全部水量最多不超过1000In3适用于较小的立体交叉。③通过设置排水泵站的方法来排除汇集在地势较低的水,但是现实中多数地区考虑到节约电费、减少物业管理和人员操作应尽量减少排水泵站的设置。
2.3.1暗沟相对于地面排水的明沟而言,暗沟又称盲沟,具有隐蔽工程的含义。从盲沟的构造特点为沟内分层填以大小不同的颗粒材料,利用渗水材料透水性将地下水汇集于沟内,并沿沟排泄至指定的地点。暗沟的设置方法在沟底和中间回填粒径3cm—5cm的碎石或卵石,在粗粒碎石的两侧和上部按一定比例分层回填较细的粒料、中粗砂、中砾等作为反滤层,逐层粒径比例大致按4:1递减,或者采用土工布包裹有孔的PVC管,管四周填以等粒径的碎石、砾石组成盲沟。但盲沟的排水能力较小,不宜过长,沟底具有1%2%的纵坡,出水口底标高高于沟外最高水位20cm,以防止水流倒流。
1道路排水设计的内容
道路排水设计一般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考虑如何减少地下水、农田排灌水对路基稳定性及强度的影响,一般称之为第一类排水;二是要考虑如何将路表水迅速排出路基之外,最大限度地减少雨水对路基、路面质量的影响.减少因路表水排水不畅或路表水下渗对路基、路面结构和使用性能产生的损害,这称为第二类排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