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康复学-3情志养生
中医养生康复学

1, 养生,是指合理选用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保健方法,通过长期的锻炼和修习,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目的的技术和方法。
2. 康复,是指采用精神调节、合理饮食、体育锻炼、针灸推拿、服用药物以及沐浴、娱乐等各种措施,对先天或后天各种因素造成的机体功能衰退或障碍进行恢复,达到提高或改善病残者生命质量的目的。
3.精,是指构成人体及促进人体发育的基本物质,有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
气,是推动脏腑功能活动的动力,也是推动各种生命物质在人体川流不息的动力,是生命活动的根本保证。
血,是滋养人体脏腑、组织、器官,保证人体新陈代谢的物质需求,化生精、气、神、乳汁、经血、精液、体液等生命物质的物质源泉。
神,是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运动、知觉等。
4.天人相应:(一)适应季节(二)把握时间(三)顺从地理(四)适应社会5.食物的滋养调整作用:滋养作用:水谷精微滋养脏腑、经脉,乃至筋骨、肌肤、皮毛等,并与人体的真气结合,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和抗御邪气。
调整作用:保持人体阴阳的协调平衡就是养生最重要的法则。
利用饮食的性味对机体阴阳失调进行调整。
阳虚者补阳,阴虚者当清补,偏热体质或热性疾病,可选用性质属寒的食物,偏寒体质或寒性疾病,可选用性质属热的食物。
6起居养生:起居养生的方法是:(一)起居有常(二)劳逸适度(三)合理睡眠7.饮食康复原则:平衡阴阳调整体的原则,协调脏腑重脾肾的原则,辩证辨病相结合的原则,注重三因制宜的原则。
8解表类:生姜、大葱、大蒜、豆豉等,用于风寒感冒。
外感初起,可用生姜红糖饮、葱姜醋粥、薄荷叶健脑益智类:常以核桃仁、芝麻、龙眼、猪脑、猪心、莲子、木耳、大枣、百合等健脑养心的食品为主,或与益智仁、枸杞子、茯神、柏子仁、何首乌等健脑药相配。
9.减肥类:常以冬瓜、黄瓜、赤小豆、薏苡仁、萝卜、山楂、海带等利水消脂的食品为主,或与泽泻、荷叶、茯苓等利水药相配,具有降脂减肥的作用。
情志养生康复技术(中医养生康复技术)

第一节 养神技术
养神思想倡始于老子、庄子,他们均主张“清 静无为”。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 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日 静。”意思是说尽量使心灵虚寂,坚守清静;万 物都在生长发育,我观察它们的循环往复,尽管 变化纷纭,最后都各自回到它们的出发点一一 “静”。
《庄子有宥》日:“抱神以静,形将自正。” 指出养神是保持人体内外环境和谐稳定的关键所 在。晋代嵇康的《养生论》提出“修性以养神, 安心以全身”等以静“神”来养“形”。以上均 说明“养生贵乎养神”,不懂得养神之重要,单 靠饮食营养、药物滋补等是难以达到健康长寿这 一目的的。
1
做了比较。10年中那些不廉洁的官员中有60%的人生病和死亡。死亡者有 116人,其中癌症占60%,心脏病占23%,其他疾病占17%;患病者232人,其 中癌症占53%,心脏病占15%,其他疾病占32%。而廉洁官员中生病或死亡者 仅占16%。
(二)无视无听
庄子为了保持心平气和、思绪宁静,提出“无视无听,抱神以静” 的养神方法,使目清耳静,心静神凝。《道德经》说:“五色令 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耳目是人类接受外界刺激的主要渠道,其受神气的主宰和调节, 外界纷扰的刺激必然会通过耳目作用于人的情志,耳之所闻、目 之所视均会使神烦心劳。
他认为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思想都存在欲望的要求, 对这些欲望应该顺其自然,同时把握好尺度。如果放纵自己的欲 望,就会出现“失性”的行为,招致祸端或酿成疾病。
所以在生活中提倡知足常乐,保持达观的处世态度,寡思虑以养 心神,益健康而达长寿。
知识链接
巴西有一位医生叫阿尼塞托,他进行了一项长达10年的调查研究,发现那 些玩世不恭而卷入腐败行为的人容易得癌症、心肌梗死、过敏症、脑出血 和其他心脏病。他对583名被控有各种贪污受贿罪的官员和583名廉洁官员
中医养生康复基本理论

调补阴阳
• 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基础:中医认为阴阳平衡是 人体健康的基础,调补阴阳就是通过调理人体的阴 阳平衡,以促进身体健康。- 调补阴阳的方法:中 医调补阴阳的方法包括饮食调理、中药调理、针灸 按摩等。
注重脾胃
• 脾胃为后天之本: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是人体气血 生化之源,注重脾胃的养生和康复有助于维持人体的正常 生理功能。- 脾胃养生的方法:中医脾胃养生的方法包括 饮食调理、中药调理、针灸按摩等。
药物调理
辨证施治
根据个体症状、体征等综合因素,进行辨证分析 ,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
用药有度
严格遵守医嘱,合理使用药物,避免滥用药物。
预防为主
对于一些慢性疾病或易感人群,采取预防性用药 措施,以降低发病风险。
04
中医康复适宜技术
针灸疗法
疏通经络
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达到 治疗疾病的目的。
气功导引
调心养神
气功导引注重调心养神,通过意念和呼吸的配合,调节身心状态 ,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促进气血运行
气功导引可以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其他不 适症状。
增强内脏功能
气功导引可以通过特定的呼吸和动作练习,增强内脏功能,提高身 体的抵抗力。
饮食调理
1 2
食疗养身
饮食调理注重食疗养身,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 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以滋养身体、补充营 养、增强抵抗力。
调和气血
针灸疗法可以调和气血,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其他不适症 状。
调理脏腑
针灸疗法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理脏腑功能,改善消化、呼 吸、泌尿等系统的功能。
推拿按摩
舒缓肌肉
01
推拿按摩可以舒缓肌肉紧张和疼痛,改善肌肉疲劳和僵硬感。
中医养生保健—情志养生

11
情志养生的方法
一、修身养性
古人认为,仁者和智者一般都会身心健康,享尽天年。孔子《论语·雍也》有“仁者寿”之语, 《孔子家语》有“智者寿”之说,这种观点几乎为历代思想家所继承。
所谓修身养性,主要指培养高尚品行,形成良好的性格。我国古代不少思想家都很重视修身养性。
从生理上来讲,道德高尚,光明磊落,性格豁达,心理宁静,有利于神志安定,气血调和,则人 体生理功能正常而有规律,精神饱满,形体健壮。
中医养生康复学基础
8
《中医护理学》
情志养生—方法
情志养生的方法
学习目标
01 掌握情志与五脏的关系。 熟悉情志致病的机理和情志养生的意义
02 和方法。
03 了解交际和娱乐养生。
中医养生康复学基础
10
情志养生的方法
情志养生,就是在“天人相应”整体观念的指导下,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济生活等方
《中医护理学》
情志养生—情绪调理
情志变化对健康的影响
学习目标
01 掌握情志与五脏的关系。 熟悉情志致病的机理和情志养生的意义
02 和方法。
03 了解交际和娱乐养生。
中医养生康复学基础
2
情志变化对健康的影响
情志养生,就是在“天人相应”整体观念的指导下,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济生活等
方法,保护和增强人的心理健康达到形神高度统一和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所调“健康”,不仅 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还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社会的适应能力。由情志因素引起的心 身疾患已是当代社会中人类普遍存在的多发病和流行病。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健康水平,必 须重视情志对机体各方面产生影响。
03 了解交际和娱乐养生。
中医养生康复学基础
中医护理学—情志护理

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医养生功法,在锻炼身体 的同时,也能调养情志。护士可以指导患者学习 并练习这些功法,通过身心的整体调节,达到情 志疏导的目的。
穴位按摩
中医穴位按摩有助于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从而 影响人的情志。针对不同情志问题,护士可以指 导患者按摩相应穴位,如太冲穴可疏肝解郁,神 门穴可养心安神等。
情志护理在临床医学中的实证研究成果展示
临床研究证据
多项临床研究表明,情志护理在辅助治疗中 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焦虑和 抑郁水平,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生理学指标改善
实证研究发现,情志护理对患者的生理学指 标如心率、血压、免疫力等方面也有积极影 响,进一步证明了情志护理在临床医学中的 应用价值。
中药情志疗法
中医认为某些中药具有调和情志的作用。护士可 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志问题,推荐相应的中药调 理方案,如玫瑰花茶可疏肝解郁,酸枣仁汤可养 心安神等。
04
情志护理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与实证研 究
情志护理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辅助心理治疗
情志护理作为心理治疗的辅助手段,能 够通过调整患者的情绪状态,增强其对 心理治疗的积极态度和合作意愿,提高 治疗效果。
VS
情绪管理技能培养
情志护理注重患者的情绪管理和自我调节 能力的培养,帮助患者在心理治疗过程中 更好地应对情绪波动,促进康复。
情志护理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要点一
促进康复进程
要点二
提高生活质量
情志护理在康复治疗中能够调节患者的情绪,减轻焦虑、 抑郁等负面情绪对康复的不良影响,加快康复进程。
通过情志护理,患者能够更好地面对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和 社会挑战,增强自信心和积极态度,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养生康复学》习题与答案

《中医养生康复学》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中医养生康复学:是研究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各种养生康复方法和手段,预防疾病,增强体质,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的学科。
2. 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概念,阴阳代表两种对立统一的力量,五行则包括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用于解释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和人体生理病理变化。
3. 经络: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人体内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系统。
4. 脏腑功能失调:是指中医理论中脏腑之间的协调关系被破坏,导致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状态。
5. 食疗:是利用食物的性味功效,调整人体阴阳平衡,防治疾病,增强体质的一种养生方法。
二、填空题1.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养生保健、疾病预防、病后康复和______(老年养生)。
2. 中医认为,情志过度会影响脏腑功能,其中怒伤______(肝),喜伤心,忧伤______(肺),思伤______(脾),恐伤______(肾)。
3. 中医养生强调“春夏养______(阳),秋冬养______(阴)”的原则。
4. 针灸是中医康复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主要通过刺激体表的______(穴位)来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
5.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______(病因病机)等。
三、单项选择题1. 中医养生康复学的核心理念是(A)。
A.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B. 以药为本,治病救人C. 手术治疗,快速康复D. 心理疏导,精神治疗2.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养生原则?(D)A. 动静结合B. 因人制宜C. 调整饮食D. 持续高强度运动3. 中医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依赖于(B)的协调作用。
A. 气血B. 阴阳C. 脏腑D. 经络4. 下列哪种食物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C)A. 羊肉B. 牛奶C. 菠菜D. 红薯5. 下列哪种情况适合进行艾灸治疗?(B)A. 实热证B. 虚寒证C. 血热证D. 瘀血证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是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养生方法?(ABCD)A. 饮食调养B. 运动锻炼C. 情志调适D. 药物调理E. 高强度工作2. 中医认为,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导致人体生病?(ABCD)A. 六淫邪气B. 七情内伤C. 饮食不节D. 劳逸过度E. 长期睡眠3. 下列哪些是中医康复治疗的方法?(ABCDE)A. 针灸B. 推拿C. 中药D. 气功E. 穴位贴敷4. 下列哪些是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养生原则?(ABCD)A. 天人合一B. 动静结合C. 因时制宜D. 因人制宜E. 持续高强度运动5. 下列哪些是中医对脏腑功能的认识?(ABCD)A. 脾主运化B. 肝主疏泄C. 心主血脉D. 肺主气司呼吸E. 肾主思维五、判断题1. 中医养生康复学主张“治未病”,强调预防为主。
第二节 精神情志养生康复技术

三、疏泄法
(一)直接发泄 (二)疏导宣散
四、转移法
转移法,又称移情法。即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措 施改变人的思想焦点,或改变其周围环境,使其与 不良刺激因素脱离接触,从而从情感纠葛中解放出 来,或转移到另外的事物上去
四、转移法
(一)升华超脱 (二)移情易性 (三)运动移情
五、情志制约法
情志制约法,又称以情胜情法。是利用情志 之间,情志与五脏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关系,通过一种正常情志活动来调节另一种不正 常情志活动,使其恢复正常,有效治疗情志与躯 体疾病的心理治疗方法
第三章 精神情 志养生康复技术
第二节 精神情志养生 康复技术
福建中医药大学 王晓玲
一、愉悦法
愉悦法,就是保持愉快喜悦的心情,乐观的精 神状态,使自己能在各种不良因素的刺激面前,做 到神愉而不恼,心悦而不烦的精神养生方法
一、愉悦法
(一)笑口常开 (二)避免孤独 (三)幽默风趣 (四)环境美好
二、节制法
(一)五脏情志制约法
1.喜伤心者,以恐胜之 2.思伤脾者,以怒胜之 3.悲伤肺者,以喜胜之 4.恐伤肾者,以思胜之 5.怒伤肝者,以悲胜之
五、情志制约法
(二)阴阳情志制约法
运用情志之间阴阳属性的对立制约关系,调节情志, 协调阴阳,是为阴阳情志制约法。人类的情志活动是相当 复杂的,往往多种情感互相交错,很难明确区分其五脏所 主及五行属性,情志活动可用阴阳属性来分,即现代心理 学所称的“情感的两极性”
所谓节制法就是调和、节制情感,防止七情过 极,达到心理平衡。《吕氏春秋》说:“欲有情, 情有节,圣人修节以止欲,故不过行其情也。”重 视精神修养,首先要节制自己的感情,才能维护心 理的协调平衡
二、节制法
(一)遇事戒怒 (二)宠辱不惊 (三)暗示治疗
中医情志养生

音乐疗法是通过聆听音乐来调节情绪、缓解压力,达到身心平衡的状态。音乐可以作用于人的情感和认知,从 而影响人的身心健康。通过选择适当的音乐,可以帮助人们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睡眠质量和生活 质量。
心理疗法
总结词
通过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帮助个体解决 心理问题和获得心理健康。
详细描述
心理疗法是通过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帮 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和获得心理健康。常 用的心理疗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人本主 义疗法、家庭系统治疗等。这些疗法可以 帮助个体缓解心理压力、改善情绪和行为 问题,提高自我意识和自尊心。同时,心 理疗法还可以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
产业发展壮大,出现更多的专业机构和研究机构 。同时,将有更多的医疗保健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加入到中医情志养生的行列中来,提供更 多的实践和应用机会。
06
中医情志养生的典型案例分享
案例一:情志失调导致失眠的调理
情志调理
了解患者的情志状况,以五行养生法调节情志。如以喜胜忧, 听音乐、看喜剧等方式缓解压力和焦虑。
运动调理
建议进行柔和、缓和的 运动,如太极拳、八段 锦等,以调节身体状态 。
案例三:情志失调引发高血压的调理
情志调理
采用中医情志疗法中的“以情胜情”法,如以悲胜怒、以思胜 恐等,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
饮食调理
高血压患者宜食低盐、低脂的食物,如绿叶蔬菜、鲜果等。避免 过度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运动调理
,提高生活质量。
情志养生与现代社会压力
现代社会压力对情志的影响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人们面临着各种压力,如工作压力、家庭压力、经济压力等,这些压 力容易导致情绪不稳定。
情志养生对现代社会压力的缓解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一切对人体不利因素的 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良的情 绪。人的精神状态正常,机体适应环境的能 力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会增强,从而起到防 病作用,患病之后,精神状态良好可加速康 复,还可以利用心理活动规律治病。总之, 精神、心理保健不仅直接涉及到健康、寿命, 还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因此,在人的一生中 重视精神养生是非常重要的。
怒易伤肝 以悲胜怒
以悲胜怒法是中医情志相胜的治疗方法之一。 中医认为,怒为肝志,悲为肺志,因金能克木, 而肝属木,肺属金,所以可用“悲”来治疗各 种由“怒”引起的疾患。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举例
过恐伤肾 以思胜恐
中医认为,恐为肾志,思为脾志,因土能克 水,而肾属水,脾属土,所以可用脾之志 “思”来治疗各种由肾之志 “恐”引起的疾 患。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举例
目前,心理养生引起世人的普遍关注。早在 上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某精神康复中心劳 伦斯教授发明了一种非药物治疗的心理疗 法—宣泄法。他让患病者通过各种适当的方 式疏泄心中的忧郁、愤懑和悲痛,从而消除 心理压力,避免精神崩溃,恢复心理平衡, 寻找到新的出路,疗效甚佳。又把它称为 “心理净化”疗法。
病理因素 :机体脏腑气血病变,也会引起情志的异
常变化。《素问· 调经论》指出:“血有余则怒,不足 则恐”,《灵枢· 本神》说:“肝气虚则恐,实则 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止”,《素问· 宣明五 气论》指出:“精气并于心则喜,并于肺则悲,并于 肝则忧,并于脾则畏,并于肾则恐,是谓五并,虚而 相并者也”,这是五脏精气乘一脏之虚而相并后引起 的情志变化。
情志变化的个体差异
体质差异 :体质强弱不同,对情志刺激的耐受力
也有一定的差异。 《灵枢· 通天》认为人们的体质有 阴阳之气禀赋不同,对情志刺激反应也不同,“太 阴之人,多阴无阳”,精神易抑郁;“少阴之人, 多阴少阳”,心胸狭窄,多忧愁悲伤,郁郁不欢, “太阳之人,多阳无阴”,感情易暴发;“少阳之 人,多阳而少阴”,爱慕虚荣,自尊心强。《灵 枢· 行针》指出:“多阳者多喜,多阴者多怒”。说 明不同体质特点的人对情志刺激产生的好发性各别。
情志致病还与其刺激的程度强弱有关。
暴发性刺激:多指突如其来的情志刺激,如意料
之外的巨大打击、重大收获、巨大的事变或灾难、 难以忍受的伤痛等,这些突发性的、强烈的刺激, 使人气血逆乱,导致暴病、急病的发生。多发病急、 病情重 。
渐进性刺激:多是指某些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未获得解决或实现,而在这一段时间内保持着持续 性的异常精神状态。如精神紧张、思虑忧愁、悲伤 不已等,这类精神刺激伤人精气,引起气机失调, 致人疾病。
倾诉法: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程度不同的 烦恼、忧伤和挫折,在这种情况下,千万不要强忍眼 泪往肚里流,而应采取适当的方式加以宣泄。宣泄的 方式可因人而异,一般最常用而有效的是倾诉法。找 一个可信赖的亲友,把心中的苦水倾吐出来,不但有 “一吐为快”的效果,还能得到对方的同情、劝慰和 支持,避免积郁成疾。正如俗语所说:“每天找一个 朋友谈心,就不用去找医生。” 转移法 :用转移法也是间接宣泄的有效方法。一旦烦 恼袭上心头,就应赶快转移目标,把全部精力投入到 自己所喜欢的活动(或工作)中去,如写作、画画、旅游、 锻炼。方向的转移导致情绪的优化,从而可忘却忧愁 和烦恼。 如伤心太甚,万不得已时,那就放声大哭一场也未尝 不可。据说泪水可以带出身体内由精神压力产生的有 害化合物。国外医学专家认为,强忍眼泪等于慢性自 杀。 当然,宣泄要注意分寸,以不伤害自己和他人为限度。 那种不加节制的肆意宣泄,只会导致更加严重的心理 疾病,甚至酿成悲剧,这是必须防止的。
中医的情志养生方法
养心法:“养生之法,以养心为主,心不病, 则神不病;神不病则人不病”,所谓养心,就 是要保持心理的平衡,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 绪,保持胸襟开阔及愉快明朗的心境。 用脑法:大脑用进废退,适当地用用脑,可以 增加大脑的血液供应,增加血流,改善脑的功 能状态,预防脑病的发生。 有为法:老有所为,做力所能及、自己喜欢的 工作,保持生活适度紧张,有益于健康长寿。
精神养生,就是在“天人相应”整体 观念的指导下,通过怡养心神、调摄 情志、调济生活等方法,保护和增强 人的心理健康达到形神高度统一、提 高健康水平。
情志变化的保健
在一般情况下,情志变化属于正常的精神生 理现象。但因为愤怒、悲伤、忧思、焦虑、 恐惧等不良情绪压抑在心中而不能充分疏泄, 便对健康有害,甚至会引起疾病。若能恰当 而有目的、合理地使用感情,则有益于健康。 但是,如果情志波动过于持久,过于剧烈, 超越了常度,则将引起机体多种功能紊乱而 导致疾病。此时,七情便成了致病因子。因 此情感对人体的损益效果,不单取决于情志 本身,而同时取决于人们对感情的态度和使 用感情的方式。
养生话“忍”与“泄”
“能忍寿亦永” —唐代张公《百忍歌》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一个人的忍受长期超限 度,可使内脏功能失调,免疫力降低,是引 发癌症、心脑血管病、肠胃病和精神疾病的 重要因素。有人通过调查后得出一个惊人的 结论:忍是人体健康的无形杀手!事实证明, 那些把负性情绪长久埋在心里的人,往往导 致严重后果。据说音乐天才莫扎特,就是在 忍受巨大精神摧残和思想压力下夭折于36岁 的大好年华。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 屡见不鲜。
4、 防止过思:“思伤脾”,脾伤则气血生 化乏源,可出现心神失养等诸多疾病,如失 眠、神经衰弱,平时要注意自我调节,主动 解脱,生活目标要切和实际,经常参加社交 活动和文体活动,广交朋友,培养业余爱好 如读书、唱歌、绘画、养花、旅游等。 5、 防止过忧:善待自己,赏识自己,遇事 不要强求,在待人处事中不防运用“难得糊 涂”的处世方式。对待名誉、地位、金钱、 子女问题以及自己的疾苦还是装着“糊涂” 点好,无需斤斤计较,甚至勾心斗角。这些 身外之物处理不当,就会象魔鬼一样吞噬自 己的生命。 一位哲学家说过“不善于驾驭自己情绪的人 总会有所失”。让我们理智的驾驭情绪,做 情绪的主人。
过思伤脾 以怒胜思
中医认为,思为脾志,怒为肝志,因木能克 土,而脾属土,肝属木,所以可用肝之志 “怒”来治疗各种由脾之志 “思”引起的疾 患。即用激怒的方法,使忧思之情感得到缓 解。 举例过忧伤肺 以喜胜忧
中医认为,忧为肺志,喜为心志,因火能克 金,而肺属金,心属火,所以可用心之志 “ 喜”来治疗由肺之志 “忧”引起的各种疾 患。 举例
情志对健康的影响
(一)情志刺激的性质与程度差异 性质:七情之中,有六情属恶性刺激,唯有喜属于
良性刺激。经常保持喜悦、乐观的情绪,对健康是 有好处的。怒多伤肝,肝失疏泄,气机升降逆乱, 进而导致其他脏腑功能失调,故表现证情较重。惊 恐致病较为难治。惊恐多自外来,在思想无准备的 情况下,突然大惊卒恐,如视怪物、闻奇声、遇险 境等,使人惊骇不已。多伤心肾,其治颇为棘手。
无畏法: 智者养生,不怕老,不怕病,不怕死。 幽默法: 幽默是心理的调节器,给人带来微笑、 信心、乐观,驱走悲观、忧愁、沮丧,缓和紧张 情绪,抚平心灵创伤,激励奋发向上。 淡忘法: “无遗忘即无幸福”,对于那些构成不 良刺激的回忆,采取淡忘的方法,是一种自我保 护机制,可以使老年人豁达、开朗、愉快。
情志养生
中 医 养 生 的 基 本 原 则
协调脏腑 畅通经络 清静养神 节欲葆精 调息养气 综合调养 持之以恒
养宜适度 养勿过偏 审因施养
养生贯穿一生 练功贵在精专 养生重在生活化
养生的方法
情志养生 睡眠养生 娱乐养生 饮食养生 运动养生 浴身养生 针灸中药养生
精神养生
怡情法: 本法也叫做“文化养生法”。是指通 过学习、欣赏、习作、创作等形式,研究诗歌、 绘画、雕塑、音乐、棋艺、集邮等等,使老人 能够对客体包蕴的美有所领悟、享受,从而转 移性情,排除忧思,进行积极的心理活动。 交友法: 交友谈心,可以解除郁闷,激活心灵, 舒畅情怀。 逸游法: 择日进行郊游,或春日踏青,或重阳 登高,皆可怡悦心情,强健体魄。 还童法: “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保持 一颗童真的心,就有着一个愉快的心理,人的 心理年龄就会远远低于实际年龄。
年龄差异 :如儿童脏腑娇嫩、气血未充,中枢神
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备,多为惊、恐情志致病;成年 人,气血方刚,奋勇向上,又处在各种错综复杂的 环境中,易怒、思为病;老年人,常有孤独情感, 易为忧郁、悲伤、思虑所致病。
性别差异:男性属阳,以气为主,性多刚悍,对外
界刺激有两种倾向:一是不易引起强烈变化;一是 表现为亢奋形式,多为狂喜、大怒,因气郁致病者 相对少些。女性属阴,以血为先,其性多柔弱,一 般比男性更易因情志为患。女性对于情志的刺激, 以忧悲、哀思致病为多见。
追寻易怒的心理根源
虚荣心太强。如果把发怒比作烈火,虚荣心就是最适宜这种烈 火燃烧的干柴。一般来说,怒气最大的时候,也是发怒者感到 面子受到伤害的时候。虚荣心过强的人,不能接受他人的批评 (尤其是当众批评),不能容忍别人对自己的“反驳”,具有 “一触即发”、“恼羞成怒”的特点。 感情太脆弱。现在有不少独生子女,从小骄纵成性,自制力差, 习惯于感情用事。他们虽然外表看来长得很强壮、很“健康”, 但缺乏足够的心理承受力和情绪自控力,遇到不如意或不顺心 的事,就特别容易冲动和发怒。 心胸太狭窄。这种人往往喜欢斤斤计较,不通情达理。满脑子 考虑的都是自己的利益,别人无意稍微触犯了他,就会大发脾 气,大吼大叫。对自己过于放纵,对他人过于苛刻;对自己宽 容过度,对他人计较过度,因而常常碰钉子,常常发怒,常常 处于烦恼之中。 傲气太足。有些官做得比较大,或者做官时间比较长的人,会 在不知不觉中滋生官气和傲气。傲气和官气比较大的人,通常 很容易发怒。官气大的人容易对下属发火,傲气大的人容易对 自认为不如他的人发火。他们自认为是了不起的人,除了对事 关重要的上级表现出唯唯诺诺、百依百顺外,对下属、对身边 的人动辄发怒、训斥、指责,全然不顾他人是否能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