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古代汉语《齐桓公伐楚》教案

【K12学习】古代汉语《齐桓公伐楚》教案
【K12学习】古代汉语《齐桓公伐楚》教案

古代汉语《齐桓公伐楚》教案

《齐桓公伐楚》教案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郑伯克段于鄢》这篇文选,它选自春秋战国时期的一部书,叫做《左传》,《左传》是左丘明所著,与它并称春秋三传的还有《公羊传》《谷梁传》。春秋三传都是对《春秋》进行补充说明的。《左传》是一部历史散文著作,它善于善于叙事和刻画人物、擅长写战争场面以及外交辞令。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左传》中描写外交辞令的代表作,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它到底精彩在哪里。

题解

齐桓公(—公元前643),春秋时期齐国的第十五位君主,侯爵,姓姜,名小白,公元前685年-前643年在位,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曾九合诸侯。桓公时期,北方的狄族相当强大,曾于鲁闵公元年打败邢国,于鲁闵公二年灭掉卫国。南方的楚国其时也迅速壮大起来,并企图扩大势力向北方发展。当时中原诸侯国面临着南北夹击的威胁,《公羊传》形容当时的形势是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

齐桓公即位后,在管仲的辅佐下国力强盛,先后率领诸侯

军打败狄族,帮助邢国迁都,使卫国重新得以封立。

齐桓公伐楚发生于鲁僖公四年,公元前656年。公元前770年中国进入了东周时期,周王室进一步衰落,各诸侯国强大起来。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和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几个大的诸侯国经常发生兼并战争。当时的齐国国君齐桓公于重用管仲进行改革,使齐国达到了空前的强盛,齐桓公也因此成为春秋时的第一位霸主。桓公看到当时周王室地位日渐衰微,周围少数民族不断向中原进攻,于是号召各诸侯国尊王攘夷。讲的就是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联合中原其它诸侯国,向南进攻楚国。攘:排除;夷:是对华夏民族之外其它各民族的泛称,当时楚国地处长江中游一带,楚人

的系统,所以也是夷。但是,楚国也是一个新兴的强大的诸侯国,它吞并了江汉一带的各民族部落,并进一步向中原扩张,控制了一些华夏族小国,象淮水边的蔡国就是楚国的盟国。鲁僖公元年、二年、三年,雄心勃勃的楚成王连续三年向北侵犯地处中原腹部的郑国,楚国还拒绝给周王室纳贡。楚国势力逐渐向北发展,跟齐国的霸业发生了冲突,因此齐桓公兴兵南征,首先击溃了蔡国,接着便向楚国进军。楚国以强大的军事力量作后盾,开展外交战,最后双方达成妥协:楚国承认不向周王室纳贡的错误,以齐国为首的诸侯联军退兵。主要记述了这场外交战的经过。

战争最终虽然没有打起来,但遏制了楚国北进的势头,

对于保卫周王室和中原诸侯国意义重大,是齐桓公霸业最辉煌的一页,前人评价很高。文章记载了齐、楚以武力为后盾的外交斗争,充分表现了双方高超的谈判艺术和辞令技巧,尤其是楚国使者的应对,不卑不亢,刚柔相济,屈伸有度,绵里藏针,出色表达了楚国愿意和谈但绝不怕交战的立场,是《左传》外交辞令的代表作之一。

课文第一段串讲

1、【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

四年:指鲁僖公四年。僖公是鲁国国君,《左传》是鲁国的史书,所以叙事均以鲁国国君在位的年份来纪年。

齐侯:指齐桓公。齐国是侯爵位诸侯国,所以齐国国君都可称齐侯。以:介词,凭借,用。诸侯之师:各诸侯国的军队。这篇文章里没有明确说明有哪些诸侯国参加了这次军事行动,根据《春秋经》的记载,参见征讨的有鲁、宋、陈、卫、郑、许、曹等国。

春秋时期统治阶级结构关系:

最高统治者:周王

其次:诸侯国君

再次:卿、大夫

最末:家臣——替在诸侯国中服务的贵族管理家的人员。如孔子的学生冉有、季路就是季氏的家臣。

〈译〉鲁僖公四年的春天,齐桓公凭借各诸侯国的军队

进攻蔡国。

齐桓公进攻蔡国不是随意而为,而是有原因的。《史记·齐太公世家第二》记载了这件事的起因,二十九年,桓公与夫人蔡姬戏船中。蔡姬习水,荡公,公惧,止之,不止,出船,怒,归蔡姬,弗绝。蔡亦怒,嫁其女。桓公闻而怒,兴师往伐。三十年春,齐桓公率诸侯伐蔡,蔡溃。

这是一场玩笑引发的战争,或许战争有点轻率了,所以作者就没有详细的描写战争过程,而只是记载了战争的原因--一个玩笑。齐桓公与蔡夫人一起在船上戏耍。蔡姬虽然是女流,但是水性很好。桓公则相反,是个\旱鸭子\,有点怕水。作为一代霸主,也是\有所不能\的。恐怕蔡夫人也是想开这个玩笑,要吓唬吓唬不会水的一代霸主。于是她就摇摆船,桓公恐怕立即就慌乱了,那种慌乱的神态一定让蔡夫人笑的前仰后合。她固然没有要淹死齐桓公的意思,不过对于一个男人、齐国是山

东地区,一个山东大汉如此怕水、惊慌失措的样子,她肯定觉得好玩,而且好玩的不可思议。以至于有点失态甚至脸色大变的桓公喝令她停下的时候,她也不以为然,而是继续着她的\好玩\,在她的心目中,这不过是一个玩笑而已。然而玩笑还是开大了,桓公下船后还余怒未消,于是决定休掉蔡姬,与她离婚,把她送回娘家蔡国去了。娘家人知道只是一个玩笑而被休,觉得桓公有点小题大做,所以也非常生

气。于是又给蔡姬找了新的婆家,嫁出去了。也就是不肯承认有错误而道歉,反而有点示威的味道。桓公自然不甘心\陪了夫人又折兵\,要出这口恶气。于是出兵讨伐蔡国,最终于力量实力的悬殊,最终也以蔡国的失败而告结束。

2、【蔡溃,遂伐楚。】

溃:溃败,被打垮。《说文·水部》:漏也。水漏曰潰,故可引申來指兵敗。

遂:连词,表示在时间上接着上面行动而发生的事情,相当于接着、就。

伐:讨伐。征伐侵襲討攻

征、伐、侵、襲、討、攻,都可以指軍事上的進攻,但意義並不完全相同。

征最初是褒義詞,只用於上(天子)進攻下(諸侯),有道的進攻無道的。《孟子·梁惠王上》:彼陷

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誰與王敵

伐最初是中性詞,用於諸侯國之間,不是上對下,也不限於有道對無道。《左傳·莊公十年》:齊師伐我。我指魯國,齊和魯都是諸侯國,不是上對下,也不是有道對無道。

後來,征與伐經常連用或對舉,伐也逐漸中性詞用作褒義詞,征、伐也就不分了。《左傳·莊公二十三年》:征伐以討其不然。柳宗元《封建論》:曆于宣王,挾中興復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

討是個褒義詞,一般用於上攻打下,攻打時要義正辭嚴地歷數對方的罪狀,因而也是一種公開的軍事行動,相當於討伐、征伐。《孟子·告子下》中說:是故天子討而不伐,諸侯伐而不討。

侵含有贬义,是不宣而战,不需任何理,不用钟鼓,直接侵犯别国。苏洵《六国论》: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袭:秘而不宣,乘人不备而突然发起进攻。《郑伯克段于鄢》: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攻是個中性詞,是軍事進攻的泛稱,它不象征、伐、侵、襲、討那樣各有明顯的特點,往往偏重於軍事上的攻堅戰,相當於進攻、攻打。《史記·項羽本紀》: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臣:劉邦自稱。將軍:指項羽。)

〈译〉蔡国溃败,接着讨伐楚国。 3、【楚子使与师言曰:】

楚子是指楚国国君楚成王,楚国是子爵位诸侯国,所以楚国国君称楚子。使:动词,派遣使者。与:介词,跟,对。师:指以齐国为首的诸侯联军。

〈译〉楚成王派遣使者对诸侯联军说:

4、【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君:国君,楚国使者称呼齐桓公的身份,是表示尊敬对方。处:居住。北海:指现在渤海。齐国在今山东半岛,濒临渤

海。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诸侯对自己的谦称。这一段话是楚国使者在转述楚成王的话。南海:即现在的南海。楚国的主要统治地区在现在的湖北省,距离南海还很远,这里楚成王只是在强调齐、楚两国相距非常之远,所以对这样的话没有必要考实。

唯:句首语气词。是:代词,作主语,指齐、楚两国的距离,即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这一情况。风马牛不相及是谓语,风是动词,指马牛一类的牲畜在发情期雌雄相诱,到处乱跑。马牛是风的宾语,又是后面不相及的主语,不相及:互相不到达,即楚国的马牛不会跑到齐国去,而齐国的马牛也不会跑到楚国来。也:句尾语气词,表示一种确定肯定的语气。这一句大意是说,两国相距之远,即使马牛发情到处乱跑,也跑不到对方的边境。简单地说,就是我们两国各自一方,互不相干。与此相类似的还有一种解释:《古文观止》:牛走顺风,马走逆风,两不相及,喻齐楚不相干也。

〈译〉您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相距很远,即使马牛发情到处乱跑,也跑不到对方的境内去。

5、【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虞:料想,预料。涉:趟水过河,甲骨文写作河水的上下两边有两只脚,一前一后,趟水而过,本义引申为进入或到的意思。之:连词,连接主语君和谓语涉吾地,使这个主谓结构变为名词性成分,作动词虞的宾语。这一句是说,没

想到你们进入我国的领地,这是什么缘故呢?

〈译〉没想到你们进入我国的领地,这是什么缘故? 6、【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

诸侯联军一方管仲出面应对楚国的使者。管仲是齐国的大夫,姓管,名夷吾,字仲,是春秋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召康公:周文王的庶子,名奭,食邑在召,即今陕西省凤翔县,死后的谥号为康,公是尊称。召康公是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叔,在成王的时候担任太保,是帝王的老师,地位很高。先君:后代君臣对本国已经去世的君王的称呼。太公:指姜太公姜尚,他是周王朝的开国功臣,武王将他封在齐这个地方建立诸侯国,因此他是齐国的第一位国君;周成王即位的时候年龄很小,当时发生了管蔡叛乱,四周各民族也不服从新诞生的周王朝,所以当时代成王摄政的召康公只好倚重齐太公,他对齐太公说:

五侯:五等诸侯,指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诸侯,即天下

所有的诸侯。九伯:九州之伯,九州的行政长官,传说中原一带的行政区域划分为九州,九州的名称,各书的记载不一致。这里九伯所指实际跟五侯是一个意思,都是说天下的诸侯。女:通汝,你。实:句中语气词,表示命令或祈使的语气。征:征讨,征伐。女实征之:你都可以征讨他们,

这是周王室赐给齐太公可以使用周天子的名义征讨有罪诸侯的特权。夹辅:辅佐,扶植卫护,夹有辅助的意思。

〈译〉管仲回答说:从前召康公命令我国的先君太公说:‘天下的诸侯如犯有罪过,你都可以去征讨他们,以辅助周王室。

楚成王说齐楚两国互不相干,现在管仲援引当初召康公赐给齐太公的特权,说明齐国拥有讨伐有罪诸侯的权利。

7、【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

履:本是动词,践踏,这里是名词,指践踏的地方,相当于边界,管辖范围。古人对这句话有不同的注释,有的说赐我先君履是指赐给齐国的疆域,有的说是指齐国可以征讨的范围。发生分歧的原因在对下面几句的理解有所不同。

海:指黄海和东海。河:指黄河。对这两个地方的理解没有异议。穆陵:一说是齐国的地名,即山东临驹县的穆陵关;第二种看法认为应该指现在湖北麻城的穆陵关,当时在楚国境内。无棣:一种说法是齐国北部的边邑,在现在山东无棣县的北部;第二种看法认为是指现在河北卢龙县。如果按照对穆

陵和无棣的第一种解释,这几句是谈论齐国的疆域,管仲在夸耀当年周王室赐给齐国的国土很辽阔;如果按照对穆陵和无棣的第二种解释,那么这几句就是在说明齐国可以征

伐的范围。我们从上下文的逻辑联系上看,管仲此言是针对楚国使者不虞君之涉吾地的说法而发的,意思是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周王当年赐给我们齐国可以征伐的范围就包括了楚国,怎么能说是我们擅自进入到你们楚国的领地呢?这样说来,采用第二种解释更合理一些。

〈译〉赏赐给我国先君征伐的范围,东边到达大海,西边到达黄河,南边到达穆陵,北边到达无棣。

以上管仲先说明周王室赐给齐国的特殊的权利和地位,下面接着就历数楚国的过错。这是先讲齐国有攻打楚国的权利,再讲为什么攻打楚国,都是在为伐楚找理。

8、【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贡:贡赋,下属向上级进献的东西。周王朝时各地诸侯都必须按期向周王室纳贡,这是一种义务。茅:青茅,是楚地的土产,楚国作为贡赋按期向周王室缴纳。包茅:包扎成捆的青茅,古人用来滤酒,把酒里的渣滓过滤出来。注意这一句的结构,尔贡包茅是主语,尔贡与包茅是同位语的关系。入:交纳。你们楚国应纳贡的包茅没有交纳。共:即供,供应,供给,不共就是供应不上。无以缩酒等于说无包茅以缩酒。缩酒:渗酒,在祭祀的时候将包茅立在地上,把酒浇在上面,酒一滴一滴地顺着包茅渗入地下,意味着神享用了酒,而酒里的渣滓留在包茅上面。楚国因为没有按期交纳包茅,结果影响了周王室的祭祀活动,足以构成罪过,所

以管仲便将包茅不入列为楚国的一条罪状。寡人是征:寡人征是,我要查问这件事情。是指代包茅不入一事,作动词征的宾语;征:问,责问。注意,徵和征在古代是两个字,意义上没有关系,到现代简化字里作为同音字归并为征。 (苞茅是南方的一种茅草,又叫菁茅。苞茅草盛产于荆山山麓南漳、保康、谷城一带。楚王在这一带立国之初,周天子让楚人上缴的贡品,就有这种茅草,主要用于缩酒祭祀。菁茅或苞茅也被尊为灵茅。至今韩国江陵端午祭祀传统中仍可见苞茅祭酒的遗风。制作祭酒时,先将菁茅、酒曲和米饭搅拌在一起,使米饭发酵成酒,然后主持用菁茅过滤掉酒糟,把酒浆装进大瓦缸,沾过灵茅的酒成为神酒。最后将祭酒装进小土陶瓶子里,在瓶口系上一束茅草,以备用于祭奠山神、城隍等巫祝祭祀。而今天的湖北端公舞中也有类似风俗的影子。

〈译〉你们楚国应纳贡的包茅没有交纳,周王的祭祀用品供应不上,没有用来缩酒的东西,我要查问这件事情。

9、【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昭王:指周昭王,名瑕,是周成王的孙子,周康王的儿子,周穆王的父亲。他是有名的昏君,骄奢淫逸,晚年喜欢游山玩水,便到江南去巡游,当地的老百姓怨恨他腐败,故意把一只

用胶粘起来的船献给他,昭王坐着这只船渡汉水的时

候,船在江心开裂了,结果昭王被淹死在水里。南征而不复指的就是这件事情。楚国在这件事情上并没有责任,周昭王的时候汉水根本就不在楚国境内。而且对周王室来说这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情,况且距离齐桓公伐楚已经过了二三百年的时间,属于历史的陈年旧帐,管仲提出这个理完全是个借口而已。征:指巡行。寡人是问:跟寡人是征结构意义完全相同。

〈译〉周昭王到江南巡行而没有返回,我要追问这件事。以上管仲列举了楚国的两条罪状,作为此次伐楚的理。这是针对楚国使者所说何故一问而发的。不过两条罪状的轻重明显有别,第二条理无论如何都难以成立,所以下文楚国使者的回答对待这两条理的态度也就明显不同。

10、【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供给?】贡之不入是主谓结构中间插入连词之构成的名词性成分,在这儿充当判断句的主语,判断谓语是寡君之罪也。寡君是臣子对别的国家的人谦称自己的国君。

〈译〉楚国使者回答说:贡品包茅没有按时献纳,这是我们国君的错误,岂敢不供给?

11、【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其:语气词,表委婉语气,相当于还是、恐怕。诸:之于。

〈译〉至于昭王没有返回,您还是到水边去查问此事吧。

12、【师进,次于陉。】

次:军队临时驻扎,《左传·庄公三年》: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这是古汉语中一个常用动词。陉:楚国地名,在现在河南省偃城县南。

〈译〉诸侯联军继续向前推进,驻扎在陉这个地方。齐桓公进军的目的是进一步对楚国施加军事压力。以上第一段,写齐国进攻楚国的经过以及楚国使者同齐国的初次交锋。

课文第二段串讲 1、【夏,楚子使屈完如师。】使:派遣。屈完是楚国大夫。

〈译〉这一年夏天,楚成王派遣屈完到诸侯联军中去交涉。据《史记·楚世家》:楚成王使将军屈完以兵御之。

可以知道,屈完这次出使诸侯联军,身后带了强大的军队作为后盾,因此下文便有联军退兵的举动。

2、【师退,次于召陵。】召陵:楚国地名,在偃城县东。

〈译〉诸侯联军向后撤退,在召陵临时驻扎下来。 3、【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

乘:乘车,古注:同载也。可知齐桓公跟屈完是同乘一辆战车。

〈译〉齐桓公把诸侯的军队陈列出来,跟屈完一同乘车

观看军队阵容。

齐桓公这一举动的用意很明显,是在炫耀武力,向楚国示威。

4、【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

岂:疑问副词,相当于难道。不谷:不善,是诸侯对自己的谦称,与上文寡人意思相同,都可以译作我。好:友好;第一个好是名词,指齐楚两国先君之间的友好关系;第二个好是动词,指相互友好。如何:是固定格式,用来征询对方的意见。不谷是为和先君之好是继都是宾语前置的格式,即不谷是为应该是为不谷;先君之好是继是继先君之好,现在为了强调宾语,把宾语放在动词的前面,条件是用代词是复指前置的宾语;为了表现强调的语气,我们在翻译的时候可以加上是,如岂不谷是为翻译为难道是为了我个人吗?

〈译〉齐桓公说:这次用兵难道是为了我个人吗?是为了继承先君的友好关系。跟我共同友好,怎么样?

5、【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

惠:表敬副词,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意思是说,对方这样做是对自己的恩惠,例如赠送给别人东西可以写上某某惠存,意思是对方保存自己赠送的东西是对自己的恩惠;请别人惠临敝舍意思是对方能到自己家里来是对自己的

一种恩惠。翻译的时候大致可在句子前面加上承蒙一类的字眼来表达尊敬的意思。

徼:求。敝邑:谦称自己的国家。社稷:土地神和谷神。《左·昭公二十九年》:后土为社。古代各国的君主都要祭祀社稷,后来社稷就成了国家的代称。《史记·文帝本纪》:计社稷之安。意思是考虑国家的安定。辱:谦辞,表示对方这样做是受屈辱了,这是通过自谦来表示对对方的敬意,辱收寡君意思是收寡君使对方蒙受了屈辱。这个辱大致也可以用承蒙来翻译。收:收容,是针对上文齐桓公所说的与不谷同好而言的,所以收寡君可以译为收容我们的国君作为同好。

〈译〉屈完回答说:承蒙您向我国的社稷之神求福,收容我们的国君为同好,这本是我们国君的愿望。

6、【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城:城墙,城池。这是城的本义。

〈译〉齐桓公说:用这么多的将士去打仗,谁能抵挡得住他们;用这么强大的军队去攻城,什么城池攻克不了!

前面管仲和齐桓公又是拿周王室的话来作为借口,又是打出继承先君友好关系的旗号,这些手段都没有达到使楚国屈服的目的,于是露出了本来面目。

7、【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

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绥:安抚。方城:山名。按照杨伯峻先生的说法,凡现在

的桐柏山、大别山,楚国统称为方城。池:护城河,与城一样都是古代的防御系统。方城以为城:以方城为城,方城是介词以的宾语,现在前置。这种宾语前置都是为了突出和强调宾语。无所用之:没有用之的地方。

〈译〉屈完回答说:您如果用德行安抚诸侯,谁敢不服从您?您如果要凭借武力,我们楚国就用方城作为城墙,拿汉水作为护城河,这样,即使您的将士再多,也没有用它的地方。

8、【屈完及诸侯盟。】

及:介词,跟,与。盟:动词,古代指在神的前面立誓缔约。这是盟在先秦的主要用法。屈完与诸侯订立盟约,就不是专与齐国缔约。

〈译〉屈完与诸侯订立了盟约。

以上第二段。写楚国对抗以齐国为首的诸侯联军的经过。楚国以强大的军事力量作后盾,派出大夫屈完跟齐国进行外交谈判。屈完采取针锋相对的策略,挫败了齐桓公的武力要挟,最后以和平方式解决了这场国际争端。

小结

这是一篇著名的文章,完整地记叙了发生在春秋时期齐

国与楚国两个大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战,其中外交辞令的描写相当精彩传神。作者并没有描写人物的举止神态,但是我们通过人物的言辞却完全可以非常生动地想象出每个人物的举止神态。我们在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对于这些精妙之处应当善于体会。

重点难点一、文字古今字

1、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

2、王祭不共通假字

女实征之二、词汇古今异义词

1、师进,次于陉

2、楚子使屈完如师

3、屈完及诸侯盟三、语法句式 1、判断句

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 2、宾语前置句寡人是征寡人是问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3、双宾语句赐我先君履

词类活用

楚子使与师虚词

1、贡之不入:之,是放在主谓结构中的结构助词,其作用是取消主谓结构的独立性。

2、君其问诸水滨:其,是表示委婉的语气词;诸,是之于的意思。

《齐桓公伐楚》教案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郑伯克段于鄢》这篇文选,

它选自春秋战国时期的一部书,叫做《左传》,《左传》是左丘明所著,与它并称春秋三传的还有《公羊传》《谷梁传》。春秋三传都是对《春秋》进行补充说明的。《左传》是一部历史散文著作,它善于善于叙事和刻画人物、擅长写战争场面以及外交辞令。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左传》中描写外交辞令的代表作,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它到底精彩在哪里。

题解

齐桓公(—公元前643),春秋时期齐国的第十五位君主,侯爵,姓姜,名小白,公元前685年-前643年在位,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曾九合诸侯。桓公时期,北方的狄族相当强大,曾于鲁闵公元年打败邢国,于鲁闵公二年灭掉卫国。南方的楚国其时也迅速壮大起来,并企图扩大势力向北方发展。当时中原诸侯国面临着南北夹击的威胁,《公羊传》形容当时的形势是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

齐桓公即位后,在管仲的辅佐下国力强盛,先后率领诸侯

军打败狄族,帮助邢国迁都,使卫国重新得以封立。

齐桓公伐楚发生于鲁僖公四年,公元前656年。公元前770年中国进入了东周时期,周王室进一步衰落,各诸侯国强大起来。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和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几个大的诸侯国经常发生兼并战争。当时的齐国国君齐桓公

于重用管仲进行改革,使齐国达到了空前的强盛,齐桓公也因此成为春秋时的第一位霸主。桓公看到当时周王室地位日渐衰微,周围少数民族不断向中原进攻,于是号召各诸侯国尊王攘夷。讲的就是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联合中原其它诸侯国,向南进攻楚国。攘:排除;夷:是对华夏民族之外其它各民族的泛称,当时楚国地处长江中游一带,楚人

的系统,所以也是夷。但是,楚国也是一个新兴的强大的诸侯国,它吞并了江汉一带的各民族部落,并进一步向中原扩张,控制了一些华夏族小国,象淮水边的蔡国就是楚国的盟国。鲁僖公元年、二年、三年,雄心勃勃的楚成王连续三年向北侵犯地处中原腹部的郑国,楚国还拒绝给周王室纳贡。楚国势力逐渐向北发展,跟齐国的霸业发生了冲突,因此齐桓公兴兵南征,首先击溃了蔡国,接着便向楚国进军。楚国以强大的军事力量作后盾,开展外交战,最后双方达成妥协:楚国承认不向周王室纳贡的错误,以齐国为首的诸侯联军退兵。主要记述了这场外交战的经过。

战争最终虽然没有打起来,但遏制了楚国北进的势头,对于保卫周王室和中原诸侯国意义重大,是齐桓公霸业最辉煌的一页,前人评价很高。文章记载了齐、楚以武力为后盾的外交斗争,充分表现了双方高超的谈判艺术和辞令技巧,尤其是楚国使者的应对,不卑不亢,刚柔相济,屈伸有度,

绵里藏针,出色表达了楚国愿意和谈但绝不怕交战的立场,是《左传》外交辞令的代表作之一。

课文第一段串讲

1、【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

四年:指鲁僖公四年。僖公是鲁国国君,《左传》是鲁国的史书,所以叙事均以鲁国国君在位的年份来纪年。

齐侯:指齐桓公。齐国是侯爵位诸侯国,所以齐国国君都可称齐侯。以:介词,凭借,用。诸侯之师:各诸侯国的军队。这篇文章里没有明确说明有哪些诸侯国参加了这次军事行动,根据《春秋经》的记载,参见征讨的有鲁、宋、陈、卫、郑、许、曹等国。

春秋时期统治阶级结构关系:

最高统治者:周王

其次:诸侯国君

再次:卿、大夫

最末:家臣——替在诸侯国中服务的贵族管理家的人员。如孔子的学生冉有、季路就是季氏的家臣。

〈译〉鲁僖公四年的春天,齐桓公凭借各诸侯国的军队进攻蔡国。

齐桓公进攻蔡国不是随意而为,而是有原因的。《史记·齐太公世家第二》记载了这件事的起因,二十九年,桓公与夫人蔡姬戏船中。蔡姬习水,荡公,公惧,止之,不止,

古代汉语授课教案(郭锡良版)教案

古代汉语授课教案(郭锡良版)教案 第一讲绪论 本讲主要介绍了什么是“古代汉语”,古代汉语这门中文专业基础课的性质、内容、学习要点,教材的特点,学生应当采用的学习方法,以及期末的考核形式。旨在使初学者对本课程有一个概略的了解,以指导学生有针对性、有实效地进行学习。 参考书目:王力《古代汉语》;郭锡良《古代汉语》;周秉钧《古汉语纲要》。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一)汉语发展的分期 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 关于汉语的分期,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上古汉语——先秦两汉时期 中古汉语——魏晋至隋唐五代时期 近古汉语——宋元以后至“五四”运动前 现代汉语——“五四”运动以来至今 由于古代的口语无从寻觅,所以对于古代汉语的了解,我们现在接触到的只能是古代的书面语。本门课程学习的古代汉语,自然也只能是古代的书面语。 (二)汉语的古代书面语系统 汉语的古代书面语有两个系统: 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这些书面语统称为文言。 如唐宋八大家和元明清文人的仿古文言作品等。 现在仅保存在先秦到汉代的作品里。如儒家经典《诗经》、《尚书》、《周易》、《春秋》、《周礼》、《仪礼》、《礼记》等,诸子作品如《老子》、《庄子》、《墨子》、《孟子》、《荀子》之类,以及一些史籍里。 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如古代的白话小说。 本门课程学习的内容只限于文言。 二、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 (一)明确古代汉语课作为语言课的性质 说起古代汉语课的学习,人们往往笼统地称之为“学古文”。确实,这门课的学习要和大量的文言文打交道。但是,古代汉语课的“学古文”,同其他课程如古代文学作品课的“学古文”,是不一样的。例如同样是一篇先秦历史散文,古代文学作品课讨论的是它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人物形象等问题。古代汉语课则不然。它是一门语言课程,是从词汇、文字、语法、语音、修辞等角度,即从语言特点和语言规律出发,把文言文当作古代的语言材料来加以分析研究的,并且通过这样的分析、研究和积累,使学习者逐步地增进阅读古书的能力。因此,应当明确古代汉语课的这种性质,以及这门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区别,从而准确把握学习的着眼点。 (二)明确古代汉语课作为工具课的性质 学习古代汉语,需要掌握和记忆相当数量的古代词汇和语法规则等内容。但这并不等于说古代汉语课是一门只需要死记硬背的课程。 需要指出的是,古代汉语课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和工具课,要求学生在系统地掌握古代汉语文字、词汇、语法、音韵等各项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具备读懂一般难度的文言文(如《史记》列传类的历史散文)的能力,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说明一般难易度的文言材料中的相关语言现象。例如…

(完整版)K12在线教育四大产品模式分析

K12在线教育四大产品模式分析 ? K12在线教育可从4点切入:教学、作业、习题、课外辅导,而针对四大切入点,又有不同的产品模式,各类进入者优势不同决定了其切入点不同。接下来我们对这四大产品模式做详细分析。 一、四大切入点:教学、作业、习题、课外辅导 1,我们认为,从一个学生的学习时间来拆分,一般K12教育的过程拆分为:课堂教学、课下作业、自购辅导习题、培训辅导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有所区别: 1)课堂教学的数字化和在线化,针对的是课堂的8小时的教学过程。由于他切入的是围墙内的教学行为习惯,需要的是至上而下的推动力,是最难的; 2)课下作业的环节亦需要打通围墙内,切入点是帮助老师组卷、批改;而辅助学生做题的环节是偏2C的业务; 3)学生自购辅导习题环节,给学生提供辅导书的习题,或者真题,学生自主性最强,最易铺量。 4)课外培训和辅导是额外的教学,目前主要是线下的培训和家教模式,而线上的1:1辅导正在被探索。 2、在线教育发展驱动力:中国至下而上VS 美国至上而下。国内政策对数字化教育推动停留在方向指引上,没有标准体系和大规模的政策实施节点。因此,目前国内在线教育发展总体呈自下而上的推动态势。而在2014年4月23日的《从美国在线教育进程看中国教育数字化和在线化变革前景》报告中,我们对美国过去20年来课堂教学过程的数字化和在线化做了深度剖析。我们认为,美国是从政策角度自上而下推动数字化,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体系。 3、在中国,教学、作业、习题到课外辅导的切入难度依次递减。由于市场化程度是从课外辅导机构、教辅出版,到学校教学依次减弱。在中国在线教育自下而上的驱动过程中,必然是市场化程度更低的环节更易于切入。 二、针对四大切入点的产品模式比较 根据切入的环节不同,我们来分析一下中国K12课堂正在探索的几种互联网教育产品的模式各自的特点。 1、以学校教学为切入点的产品形态的产业链条最长,包含硬件(学校基础网络、电子展示白板和师生用平板电脑)、学生信息系统、学习管理平台/课程管理平台、内容APP(课程、随堂试题、辅导习题和考试测评)等环节。其特点在于: 1)改变上课的教学行为,降低老师的备课难度,通过录播课程、电子化教材等多元化的教学手段的丰富来提高学校教学的质量。通过此模式,优质老师的教案和录播课程可以产品化并做到传播,可以解决一定程度的师资不平衡问题,实现教育公平。以美国为例,当老师可以使用的教学辅助材料增多时,老师的备课负担在减轻,同时在线课程等多种直播和录播产品有助于将优质的教学资源以产品化的方式传播,并降低对学校老师备课和授业的能力的要求,把老师更多的精力转移到解惑上。 2)改变老师的教学习惯最难,变化也最彻底,需要理论与实践的支撑。同时,随着教学理念的改变,整个教学过程可能被彻底颠覆。比如而随着美国2005年后在线教育的发展以及翻转课堂概念的提出,美国学校教育在课堂上和课下的教学过程和学习行为已经发生较大的改变,线上课程和线下教学组合的混合在线教育模式成为了主流。

超完整颜色英语词汇大全

超完整颜色英语词汇大全 一.红色类 红色 red 朱红 vermeil; vermilion; ponceau 粉红 pink; soft red; rose bloom 梅红 plum;crimson;fuchsia red 玫瑰红 rose madder; rose 桃红 peach blossom; peach; carmine rose 樱桃红 cherry; cerise 桔红 reddish orange; tangerine; jacinth; 石榴红 garnet 枣红 purplish red; jujube red; date red 莲红 lotus red 浅莲红 fuchsia pink 豉豆红 bean red 辣椒红 capsicum red 高粱红 Kaoliang red 芙蓉红 hibiscus red; poppy red; poppy 胭脂红 rogue red ; carmine; cochineal; lake 鲑鱼红 salmon

玳瑁红 hawksbill turtle red 海螺红 cadmium orange 宝石红 ruby red 玛瑙红 agate red 珊瑚红 coral 金红 bronze red 铁红 iron oxide red 铁锈红 rust red 镉红 cadmium red 铬红 chrome red 砖红 brick red 土红 laterite; reddle 郎窑红 lang-kiln red 均红 Jun-kiln red 釉底红 underglaze red 威尼斯红 Venetian red 法国红 French vermilion 茜红 alizarin red; madder red 洋红 carmine; magenta 品红 pinkish red; magenta 猩红 scarlet red; scarlet; blood red 油红 oil red

古代汉语教案古代汉语教案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引我讲我们讲了词的古今词义的异同、 我们在前两周讲了古今词义的异同,举例说明有许多词在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中意义有所不同,这是由于语言发展变化引起的,今天我们要讲的“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就是要来探讨词义变化发展的主要方式,通过大量的例子让大家了解词的本义和引申义间的关系,掌握词义变化的脉洛,深刻地理解、掌握词义。 这一讲我们主要谈以下几个问题 一、什么是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二、为什么要分析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三、考察、推求本义的方法 四、如何分析引申义 五、研究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四、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一、什么是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一个词有好几个意义,其中有较原始的,有后来发展,变化来的,还有借假义,一般人说词的本义是指它最初的意义。 ①什么是词。词是语言中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单位,一个词由形式内容两部分组成,形式是它的读音,内容是它表达的概念。不包括形体、字义同词义。②词的产生就是语言的产生,语言产生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刚产生的几十万年前,我们如果说研究词的最初产生的意义,那么研究工作是无从作起的。我们研究词的本

义,往往要借助文字记录的语言材料来考察词较原始的意义。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它是为了记录表现语言、解决语言时空问题而产生的,是语言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有人曾作过这样一个比喻,来说明词和字它们产生的时间差异,如果人类使用语言是一年的时间,那么文字则是在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最后一小时才产生的,所以,我们借助文字资料来研究的词的本义并不是汉语最原始的意义,而是指由汉字和汉字记录的古代书面语体现出的最古老的意义。 引申义: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由词的一个基本意义派生出一个或几个有关的意义叫词的引申义。例如: 引:小篆写作,指事字,左边是“弓”,右边一竖是符号性质,表示弓弦拉到的位置。《说文》“开弓也”本义是拉开弓,《孟子·尽心上》“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把弓拉开,形状变长,所以引申为长,延长,(还有拉、导领、后退等义)在“引申”这一词中用的是延长这一义 申:甲文作,籀文作昌,小篆作,从甲文看象闪电形,申是古电字,后来假借为地支名和陈述义,作为伸展一义,有人认为是引申义,闪电光延申状 由“引申”一词我们可以看出什么是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词义的“引申”是汉语词义发展的主要方式,词义不断地引申就可以克服词和语言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使语言更好地完成帮助人们交际的任务,但从另一方面说,一词多义现家太纷繁,又给学习掌握选成了困难,为了学习古汉语的需要,我们有必要来分析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二、为什么要分析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1、分析本义,引申义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样会加深对词义的理解。例如: 绥:有安抚的意思

2020年K12在线市场分析报告

XXXX 2020K12在线市场分析报告 市场营销中心

内容目录 公司概况:快速发展的华南K12 课培黑马 (5) 公司概况:升学+乐学两大品牌,聚焦华南K12 课外辅导 (5) 经营情况:规模增长迅速,利用率/续班率仍有提升空间 (7) 股权结构:控股股东陈启远持股38.52% (10) K12 课培行业:广东区位优势明显,龙头竞争激烈 (11) 政策方向:规范影响消化,龙头份额提升 (11) 市场规模:广东占全国11%,区位优势明显 (13) 竞争格局:双雄+五虎抢滩华南,区域龙头本地网点优势明显 (15) 竞争优势:注重服务,教研并重,激励为基 (19) 强化服务:重视课后服务,精细化服务打造品牌 (19) 教研团队:标准化体系日臻完善,教师团队稳定 (20) 激励机制:合伙人机制和校长负责制 (23) 发展规划:学习中心稳步扩张,拓展双师教学模式 (23) 加强深圳市场网点优势,扩大在大湾区的地域覆盖范围 (23) 试水新模式:双师课堂+思考乐网校 (24) 盈利预测及估值 (25) 盈利预测 (25) 估值建议 (27) 附录 (30) 图表目录 图表1:公司旗下升学+乐学两大品牌 (5) 图表2:公司课程开设分类 (5) 图表3:思考乐教育学习中心布局 (6) 图表4:思考乐教育各校区学习中心数目(单位:个) (6) 图表5:思考乐教育发展历程 (7) 图表6: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及增速(左轴:亿元;右轴:%) (7) 图表7:公司归母净利润及增速(左轴:亿元;右轴:%) (7) 图表8:分业务营收占比(单位:%) (8) 图表9:分业务入读学生人次(单位:万人) (8) 图表10:常规课程和体验课程入读学生人次(单位:万人) (8) 图表11:各地学习中心利用率(单位:%) (8) 图表12:主营业务成本及薪资福利(单位:亿元) (9) 图表13:毛利润及毛利率(左轴:亿元;右轴:%) (9) 图表14:分业务毛利润及毛利率(单位:%) (9) 图表15:公司分地区主营业务收入(单位:亿元) (9) 图表16:课程单小时平均学费(单位:元/小时) (10) 图表17:思考乐教育课程均价(单位:元) (10) 图表18:体验课程转化率及续班率情况(左轴:万人;右轴:%) (10) 图表19:思考乐教育费用率及净利率(单位:%) (10) 图表20:公司股权结构 (11) 图表21:2018H2-2019H1 全国各省市发布的K12 课外规范经营相关政策 (12) 图表22:2019 年下半年发布公民同招和民办摇号政策的省市 (13)

古代汉语教案文选巫山巫峡

巫山巫峡 《水经注》 一、作品介绍: 1.《水经注》和《水经》 《水经注》是给《水经》作注的,《巫山巫峡》从《水经注》选出,题目自加。 《水经》是我国古代记载河流的一部地理着作。作者是谁说法不一,有说是汉代桑钦着,有说是晋代郭璞着,但无可靠依据,据明、清人考证,着者可能是三国时人,姓名不可考。 《水经》原书内容很简略,共三卷,记载大小河流137条,到北魏时郦道元给《水经》作注,名义是“注”,实际上是以北魏以前的地理着作进行了新的创作。 2.作者介绍 郦道元(446或472—527)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家善长,范阳涿鹿人(今河北涿县)。曾任尚书省主客郎(尚书省,官署名,东汉设置,称尚书占,中占,南北朝时始称尚书省,下分各省,为中央执行政务的总机构。东汉之制,取孝廉中有才能者入尚书占,在皇帝左右处理政务,初入称“守尚书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尚书占总领长官为“尚书令”。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皆统属其下)东荆州刺史,御史中尉(尉、春、秋、晋国上、中、下三军都设尉主发众使民。战国时赵设中尉,职掌“选练举贤,后官,能”,秦汉为武职,掌京师治安)等职,他执法严峻后为派出作关右大使,途中被企图反叛北魏的雍州刺史肖宝寅杀害。郦道元好学博览,遍历北方,留心观察水道地理现象,故能撰写出《水经注》。 3.《水经注》的价值: ①《水经注》共四十卷,资料超过原书20倍,记载了全国水道1252条,它不仅大大扩充了原书的内容,更主要的是,它不只是简单地记述这些河流的名称,而是对每条河流的发源地,支流及所经地,还有每个流域的水文,气候、地形、土壤、植物、物产,工程建设都作了较详细的记叙。专家们认为《水经注》不仅是我国最早、最好的水文地理,河流地理名着而且也是一部以河流为基础的区域自然地理名着。 ②《水经注》还用“因水记山,因地记事”的方法,记载了各条河流沿岸城市的建设沿革各流域,近的风士人情,有关的历史遗迹和神话传说,并且用优美的文笔对这些地区优美的风光,山川形貌作了生动描写,远远超出了“水”的范围。“地理书”的范围,其中许多篇章也是优秀的游记体散文,语言简洁,文笔深峭,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代文学发展有较大的影响。 ③《水经注》在保存资料方面也有很高的价值,书中引用着作437种之多(不

K12教育行业分析报告

2017 K12教育行业分析报 告 2017年十一月

目录 1. 好未来公司概况 (3) 1.1 公司简介:K12课外培训龙头迈入千亿市值俱乐部 (3) 1.2业务简介:具备综合竞争实力,教育航母起航 (5) 1.2.1 小学奥数起家的K12课外辅导机构,上市后快速成长 (5) 1.2.2 好未来主营业务:K12教育培训业务剖析 (7) 1.3财务简析:营收增速惊人,规模增长与精细运营带动净利增长 (9) 2.高筑墙:学而思数学声名鹊起,高质量教学奠定市场地位 (14) 2.1 以北京奥数市场为突破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4) 2.2 全方位塑造品牌口碑,提升客户粘性 (17) 2.3后端教研塑造标准化课程与地域扩张能力 (21) 2.4竞争壁垒初显,教研开发能力塑造核心竞争力 (23) 3.缓称王:线下稳健全国性扩张,线上积极拥抱互联网 (23) 3.1 线下稳健全国性扩张,深耕一二线城市挖掘三线城市 (24) 3.1.1登录资本市场助推全国布局,由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渗透 (24) 3.1.2低价策略助推一线城市深耕,借品牌优势抢占二三线城市 (27) 3.2“学而思网校+双师课堂”,线上线下加速融合剑指全国市场 (30) 3.2.1学而思网校:率先布局在线教育,历经多年尝试效果显著 (32) 4. 深挖渠:多赛道外延布局完善产业链,全方面构筑教育生态圈 (36) 5.财务剖析:成长性显著、财务风险低、现金流状况好 (39) 5.1利润表分析:营收增长强劲,费用端稳定 (39) 5.2资产负债表分析:资金利用率有所提高,负债健康 (41) 5.3杜邦分析:基于充足现金流与强盈利能力,利用财务杠杆撬动ROE (43) 5.4现金流分析:经营性现金流充足 (43) 5.5好未来成长性分析:成长性显著 (44) 6.以史为鉴:解码好未来千亿市值登顶之路 (45) 6.1好风凭借力:选对了K12教培这一条千亿级规模赛道 (45) 6.2十年磨一剑:构建核心竞争力,抬高行业竞争壁垒 (45) 6.3敢为天下先:敢于尝试,善于调整 (46)

古代汉语教案[1]

古代汉语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古代汉语》教案 学年学期2007 -2008 学年第 1 学期 主讲教师 张居三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授课对象 2006级对外汉语专业 第一次课绪论 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本讲主要介绍古代汉语的性质、内容、要点,教材的特点,学习方法,考核形式。使初学者对课程有一个概略的了解,指导学生有针对性、有实效地进行学习。重点及难点: 古代汉语的分期课程的性质学习方法 授课内容: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一)汉语的分期 汉语的分期,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上古汉语——先秦两汉中古汉语——魏晋至隋唐五代 近古汉语——宋元以后至“五四”运动前现代汉语——“五四”运动至今 古代的口语已经消失,我们现在接触到的只是古代书面语。 (二)汉语的古代书面语系统 汉语的古代书面语有两个系统:

以先秦口语为基础的上古汉语书面语。现保存在先秦到汉代的作品里。如儒家经典,诸子作品,以及一些史籍里。还有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如唐宋八大家和元明清文人的仿古文言作品等。这些书面语统称为文言。 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本门课程学习的内容只限于文言。 二、课程的性质 (一)明确古代汉语课作为工具课的性质 古代汉语课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和工具课,要求学生在掌握古代汉语文字、词汇、语法、音韵等基础知识,具备读懂一般难度的文言文的能力,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文言材料中的相关语言现象。如:说明句型的特点,如宾语前置句、被动句式、判断句等;指出词类活用现象,对其类型加以分析;辨认文言虚词的用法及词性;能运用文字学知识解释古书中用字现象等。 (二)明确古代汉语课作为语言课的性质 古代汉语课是一门语言课程,从词汇、文字、语法、语音、修辞等角度出发,把文言文当作古代的语言材料来分析研究,通过这样的分析、研究,使学习者步地增进阅读古书的能力。因此,应当明确古代汉语课的性质,以及这门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区别,从而准确把握学习的着眼点。 三、教材 (一)指定教材——《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出版) (二)文选、常识、常用词三结合 《古代汉语》教材的内容由文选、常识及常用词三部分组成。 文选——古代汉语的语言材料常识——学习古代汉语的知识和理论 常用词——古代词义材料

基础教育阶段K12在线教育产品优劣势分析

k12在线教育竞品分析 第一篇背景篇 1.1 前言 随着全球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在线教育市场将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在业内,2013年也被称之为“在线教育市场的发展元年”。在过去一年内平均每天诞生2.6家在线教育公司。其中K12(指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阶段)是整个教育市场的一块重要阵地,中国的中小学生有2亿之多,预计五年内中国K12教育互联网化市场规模则将达1500亿元,而在2013年新东方、学大、好未来、龙文、巨人、京翰、卓越、精锐、昂立、邦德全部加起来,top10的线下k12合计营收为112.8亿。 谁都能够看到K12在线教育未来体量巨大的市场,但谁也都能看得到做基础

教育阶段在线教育的难处——牵扯其中的各个利益方:教委、学校、老师、线下教育机构、家长、学生,这还不算完,别忘了题库和教辅书集团,经过多年的发展,这些利益方已经基本达成一种稳定的生态,在线教育想进来分一杯羹谈何容易。 2014年9月份,明星创业家“小龙女”龚海燕的梯子网和那好网提前出局,标志在线教育行业泡沫已经显现。不过,尽管“泡沫论”不绝于耳,但这并没有妨碍资本的狂热。有第三方机构统计,仅在2014年8月,公开披露的国内在线教育投融资(含收购)案例便达13起,累计涉及金额超过10亿元。 所以,本次竞品分析将专注于K12领域的产品,从发展历程、产品定位和功能、运营和盈利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说明各自的优势,加以借鉴。 1.2 产品分类 在线教育类的产品太多了,从细分业务领域、商业模式、定位人群等角度可以有不同划分方式。在此,仅从K12市场的细分领域来看,把目前题库答疑类的产品(之所以选择该领域,是因为个人认为练习和答疑是学生的刚需)分为以下几类: 1. 做题类

我国K12课外辅导培训行业研究

我国K12课外辅导培训行业研究 1、行业基本情况 K12指从小学到高中的12年,中小学生教育阶段是指从小学至高中这一年龄 阶段的基础教育。由于我国优质教育资源有限,升学竞争激烈的局面长期存在。 本公司聚焦中高考教育培训,以全封闭补习、课外培训的模式,辅以配套教学软件产品,为初、高中学生提供服务。 (1)K12课外辅导培训行业概况 1)教育行业整体状况 ①整体市场规模仍保持高速增长 随着人口结构调整、二胎政策及大范围消费升级,教育支出在中国家庭消费支出中,占比逐年加大,教育市场整体发展态势依然强劲。德勤《中国教育行业 发展报告2018》指出,中国教育产业持续受到来自政策、消费者及资本层面的 高度重视,无论从整体行业规模还是市场活跃度来看,皆处于不断扩张阶段;预计至2020年,民办教育总体规模达到 3.36万亿元,至2025年,这一数字将接近5万亿元,预计实现10.8%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此外,基于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稀

缺和现行招生考试制度的要求,学生和家长仍然高度重视升学结果。作为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K12课外培训是教育领域中需求最强劲的细分领域之一,据 Frost&Sullivan报告,预计到2020年市场规模超过6,000亿元,未来三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10.56%。 我国K12课外培训市场(亿元) 来源:Frost&Sullivan ②市场集中度较低,竞争格局依然高度分散 不同区域的教育特色、师资水平和教材的差异,使得K12校外培训市场的竞争格局高度分散,行业巨头总计占有市场份额约为6%。按营收指标看,目前K12

校外培训机构分为三大梯队,第一梯队为新东方、好未来双巨头;第二梯队为学大教育、精锐教育等全国性品牌;第三梯队为区域龙头企业,如卓越教育、高思 教育等。但整体来看,三四线城市领头羊及收入在百万元以下的小微机构占有大 部分市场份额,数量庞大、分布广泛。从竞争态势看,竞争格局趋于稳定,知名 教育品牌的校区扩张趋势减缓,大型机构通过课程和产品推广、双师课堂等模式向三四线城市覆盖。 2018年行业整体监管趋严,尚未形成规模、经营不规范的小微机构将被逐 出市场,行业将出现新一轮的大面积整合,市场集中度有望快速提升。 2010—2018年中国教育培训行业机构数量变化(单位:万家)

古代汉语教案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本大纲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 古代汉语是综合性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的一门基础课、工具课。 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是在马克思主义语言学理论指导下,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即通过古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教学以及有重点地阅读古代文献的实践,使学生掌握古代汉语的语言规律,以便借助于工具书能够直接阅读古代文献,批判地继承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 本课程采用的教材为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共1-4册。该教材为全国高等学校文科统编教材之一。其内容包括文选、常用词和通论三部分。其文选部分,精选了历代典范作品,教学中以先秦作品为主;其常用词部分,共收一千多个,但教学中应重点选择最常用的几百个常用词,要求学生切实掌握;其通论部分,又包括了工具书、文字、词汇、音韵、语法、修辞、古书注解、古代文化常识、文体知识、诗律、词律、曲律等,其重点应放在语言知识方面,尤其是文字、词汇、语法、音韵知识。 本课的教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力求使文选、常用词、通论三部分紧密结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选的基础上,讲授通论,使学生把对古代汉语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结合起来。同时,学习文选,应以解释词句为主,尤其是文选中涉及到的常用词,应抓住古汉语词义的细微差别以及同义词、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培养学生的古代汉语的语感,注意体现语言课的特点。这是本门课的难点所在。要攻破这个难点,就是坚持少而精,循秩序渐进,注重练习,培养技能等项原则。为使学生加深印象,提高教学质量,应确定重点篇章段落,要求学生熟读和背诵。并通过习题课、课堂提问与课外作业等环节检查教学效果。 因所选教材份量大,教学时数有限,故采取以下措施弥补:一是讲读与自学相结合。重点讲授第一、二两册、第三、四两册由学生自学。另,第一、二册中的文选、通论部分皆由教师讲读,而常用词部分则由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这样,可以在一年的教学时间内基本完成教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二是与其他课程互补。古代汉语课,历来以散文为主,韵文只涉及较少部分,如《诗经》、《楚辞》等。而古典文学课将涉及到辞赋、诗、词、曲等。这样,古代汉语课中的自学部分,古典文学课将会讲读其中的大部分。古代汉语课讲读的大量散文作品,又将为古典文学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二者互补,将使学生在古代汉语课与古典文学课两方面都收到成效,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计划讲授144课时。 二、课程内容 数学计划和安排 古代汉语课的文选、常用词、通论三部分,以文选为纲,常用词、通论与之密切配合,共七个单元,第一学期讲授第一、第二、第三单元及第四单元的文选,第二学期讲授第四单元的

2018年K12在线教育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2018年K12在线教育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主要观点 K12在线教育具备政策、技术、市场的东风 地方性线下培训机构整治蔓延向全国,今年以来从教育部到国务院频频出台文件对校外培训机构展开专项治理,监管趋严。政策不确定性影响下,好未来等线下巨头开始发力在线教育,在线业务成为高增长动力。技术层面,AI赋能,教育落地场景覆盖“教、学、考、评、管”全产业链条,优化在线学习体验。同时,家长对应试提分有刚需且支付意愿较高,技术成熟下的直播授课用户满意度高,K12在线教育具备了快速发展的市场基础。 K12在线学科辅导关键公式 参考电商,我们建立在线教育关键公式:GMV=流量*转化率*客单价*(1+复购率)。(1)流量:较优流量为自有流量(线下机构、工具、社区)、其次为采购流量(线上+线下广告投放),老牌的线下培训机构及题库型模式在流量关口具有天然优势,观测指标为注册用户数、MAU、DAU等;(2)转化率:分品牌驱动(新东方在线、学而思网校)和营销驱动(其他在线教育企业),营销驱动下获客成本较高,未来如何降低营销费用成为实现盈利关键,观测指标为付费率、转介绍率、有效获客成本等;(3)客单价:多数在线1对1课时费50-150元/时,部分高端课程可达200元/时以上,与线下1对1主流200-350元/时相比性价比突出,中短期仍将保持低价优势加快市场渗透,观测指标为ARPU/ASP;(4)复购率:分产品驱动和服务驱动,好的产品保障学习效果(智能师生匹配、自适应学习产品等),好的服务提升学习体验(课堂强交互、课后辅导答疑、及时反馈等),双管齐下合力增强用户对平台的粘性、提高留存率,观测指标为留存率(续费率)、完课率、消课率、退费率、用户使用时长等。 老牌线下机构发展在线教育:品牌优势,获客成本低 老牌线下机构发展在线教育的基因特征为强大的品牌优势、充足的学生/师资、丰富的教学资源,用户对品牌的认知、认可能较为顺利地迁移至线上,普遍获客成本较低,营销费用远低于同业。新东方在线产品结构与线下培训有共通性;共享优质师资使得全职占比较低、教学成本占营收不足20%,毛利率高达62.6%;强大品牌导流节省营销开支,获客成本百元左右且呈下降趋势,2018Q3销售费用率(销售费用/营业收入)和实际销售费用率(销售费用/现金收入)分别仅为32.7%和17.4%,奠定盈利基础。新东方在线已具备自我造血功能,净利率18-20%,高于新东方整体13-15%净利率水平,表明成熟的在线教育能够享受高于线下的盈利水平。 纯在线教育:招生营销驱动,重后端产品和服务提高留存 纯在线教育的基因特征为无强势品牌、缺乏流量,前端招生营销驱动;重教研和技术,强调学习体验,主打1V1模式,后端依靠产品和服务驱动提高学生留存。掌门1对1招生线上线下联动以降低获客成本(仿

古代汉语《谏逐客书》教案

《谏逐客书》·李斯 一、李斯其人 李斯(?—前208),楚国上蔡人。是秦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曾与韩非师从荀子,学帝王之术。 早年为楚小吏,后入秦,推行一系列加强君王专制的措施,官至丞相,助秦统一天下。 秦统一后官至丞相,积极主张废除诸侯,行郡县。统一文字和度量衡,改革典章制度。 始皇死后,为赵高陷害谋反而被腰斩。 秦代因其所历时间很短,没有留下更多文学作品,而李斯却有《谏逐客书》及《泰山刻石文》、《琅琊台石刻》传世,所以以鲁迅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史记·李斯列传》中的几个典型情节 厕鼠与仓鼠:李斯生命中的转折点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時為郡小吏,見吏舍廁中鼠食不潔,近人犬,數驚恐之。斯入倉,觀倉中鼠,食積粟,居大廡之下,不見人犬之憂。於是李斯乃歎曰:“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 “贵贱穷通,所在自处”——李斯形成自己的人生观,通过厕中鼠和仓中鼠的强烈对比,表现出他倾慕富贵荣华,认为自己该身居高位,不甘沦落下层的心理。

师从荀子 乃從荀卿學帝王之術。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故斯将西说秦王矣。 李斯认为楚王不足成事,而秦王恰好是能的天下的帝王,现在这个时候正是白衣谋士奔走四方,施展抱负的机会,李斯还说“诟莫大于卑贱,悲莫甚于贫困”最大的耻辱和悲哀莫过于卑贱和贫困,而人们一旦卑贱贫困便非难社会,说自己与世无争,厌恶功名利禄,这不是李斯这种人的本愿。于是李斯西入秦国,奔向他的大好前程去了。 吕不韦门下客到客卿 至秦,会庄襄王(异人)卒,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舍人。不韦贤之,任以为郎。李斯因以得說,說秦王曰:“……自秦孝公以來,周室卑微,諸侯相兼,關東為六國,秦之乘勝役諸侯,蓋六世矣。今諸侯服秦,譬若郡縣。夫以秦之彊,大王之賢,犹灶上騷除,足以滅諸侯,成帝業,為天下一統,此萬世之一時也。今怠而不急就,諸侯復彊,相聚約從,雖有黃帝之賢,不能並也。” 李斯去到秦国,正好赶上庄襄王死了,李斯于是去找当时的相国吕不韦,吕不韦很赏识他,于是他得到了见到嬴政的机会,就对嬴政说现在的局势周王室衰微,诸侯间互相兼并,秦国逐渐强大起来,现在诸侯臣服秦国就像郡县服从朝廷,您凭借秦国目前的强大还有您的贤德去征服六国,容易的就像扫除灶上的尘土一样,如果现在再不动手,等六国缓过劲合起伙来,到时候纵使像黄帝的才能也吞并不了了。

古代汉语教案

古代汉语教案 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是同现代汉语相比较而言的,概括地说,古代汉语是指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的古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具体地说,古代汉语是指“五四”运动以前的汉语,范围比较广泛,既包括远古、上古、近古等不同时期的汉语,又包括使用范围有广、狭之分的共同语和方言,还包括口头语和书面语。 语言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关于语言产生的时间,北京大学的叶蜚声教授有个形象的比喻:科学界一般公认生物已有36亿年的历史,叶教授把36亿年缩成一年。一年有360多天,所以: 一天相当于一千万年 一天24小时,每小时相当于42万年 每分钟大约于7千年 按照这三个缩小的尺度来回顾,那就是: 1月1日开始出现生物 12月1日恐龙才出现和死亡 12月25日出现灵长目(哺乳动物) 12月30日出现猿类 12月31日出现人类和语言 12月31日晚上11点,周口店猿人才开始用火 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些原始文化遗迹和文字,就是在这一年的最后一分钟形成的。由此说来,语言的产生至今已有近一千万年的历史。 文字是人类发展到一定的文明程度才产生的一种辅助性的交际工具。汉字的产生大约有5000年的历史,甲骨文距今3300年。 根据汉语史的分期: 远古汉语————上古汉语————中古汉语—————近代汉语————现代汉语(原始汉语)(公元三世纪以前)(公元四至十二世纪)(十三至十九世纪)(二十世纪以后)汉字产生以前周秦两汉魏晋至唐五代宋元明清五四以后我们开设的古代汉语课,就时间范围来说,远古汉语、近古汉语不是我们主要讲解的范围,因为远古汉语指的是没有文字记载以前的汉民族语,也就是商代以前的原始汉语,由于那时的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没有留下具体的材料,我们无从知道它到底是怎样一种情况,也就无从讲起。近古汉语是指元明到“五四”之间的汉语。这个时期的文言文虽然在书面语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已出现了像“变文”、语录、话本这样一些古白话,由于它们同现代汉语比较接近,比较容易懂,所以我们也不拿它们作为学习或讲解的对象。 就“古代汉语”这门课来说,它的内涵只是包括上、中古时期的汉民族共同语,并且是上面语,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文言文”。 二、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 我们学习古代汉语,并不是要去说古话、做古人,而是为了我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古人运用文言文这样一种书面语,为我们流下了极其丰富的

K12在线教育四大产品模式分析

K12在线教育四大产品模式分析 K12在线教育可从4点切入:教学、作业、习题、课外辅导,而针对四大切入点,又有不同的产品模式,各类进入者优势不同决定了其切入点不同。接下来我们对这四大产品模式做详细分析。 一、四大切入点:教学、作业、习题、课外辅导 1,我们认为,从一个学生的学习时间来拆分,一般K12教育的过程拆分为:课堂教学、课下作业、自购辅导习题、培训辅导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有所区别: 1)课堂教学的数字化和在线化,针对的是课堂的8小时的教学过程。由于他切入的是围墙内的教学行为习惯,需要的是至上而下的推动力,是最难的; 2)课下作业的环节亦需要打通围墙内,切入点是帮助老师组卷、批改;而辅助学生做题的环节是偏2C的业务; 3)学生自购辅导习题环节,给学生提供辅导书的习题,或者真题,学生自主性最强,最易铺量。 4)课外培训和辅导是额外的教学,目前主要是线下的培训和家教模式,而线上的1:1辅导正在被探索。 2、在线教育发展驱动力:中国至下而上VS 美国至上而下。国内政策对数字化教育推动停留在方向指引上,没有标准体系和大规模的政策实施节点。因此,目前国内在线教育发展总体呈自下而上的推动态势。而在2014年4月23日的《从美国在线教育进程看中国教育数字化和在线化变革前景》报告中,我们对美国过去20年来课堂教学过程的数字化和在线化做了深度剖析。我们认为,美国是从政策角度自上而下推动数字化,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体系。 3、在中国,教学、作业、习题到课外辅导的切入难度依次递减。由于市场化程度是从课外辅导机构、教辅出版,到学校教学依次减弱。在中国在线教育自下而上的驱动过程中,必然是市场化程度更低的环节更易于切入。 二、针对四大切入点的产品模式比较 根据切入的环节不同,我们来分析一下中国K12课堂正在探索的几种互联网教育产品的模式各自的特点。 1、以学校教学为切入点的产品形态的产业链条最长,包含硬件(学校基础网络、电子展示白板和师生用平板电脑)、学生信息系统、学习管理平台/课程管理平台、内容APP(课程、随堂试题、辅导习题和考试测评)等环节。其特点在于: 1)改变上课的教学行为,降低老师的备课难度,通过录播课程、电子化教材等多元化的教学手段的丰富来提高学校教学的质量。通过此模式,优质老师的教案和录播课程可以产品化并做到传播,可以解决一定程度的师资不平衡问题,实现教育公平。以美国为例,当老师可以使用的教学辅助材料增多时,老师的备课负担在减轻,同时在线课程等多种直播和录播产品有助于将优质的教学资源以产品化的方式传播,并降低对学校老师备课和授业的能力的要求,把老师更多的精力转移到解惑上。 2)改变老师的教学习惯最难,变化也最彻底,需要理论与实践的支撑。同时,随着教学理念的改变,整个教学过程可能被彻底颠覆。比如而随着美国2005年后在线教育的发展以及翻转课堂概念的提出,美国学校教育在课堂上和课下的教学过程和学习行为已经发生较大的改变,线上课程和线下教学组合的混合在线教育模式成为了主流。

2021年K12课外培训行业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分析报告

2021年K12课外培训行业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分析报告 2021年1月

目录 一、课外培训行业:从龙套到主角 (4) 1、课外培训行业的发展历程 (4) (1)中高考制度为K12课外培训行业创造巨大需求 (5) (2)监管促进行业整合 (7) (3)“公民同招”带来新机遇 (10) 2、创新商业模式加强行业渗透率 (11) 3、中高考制度确保未来增长 (15) 二、新东方:不断扩张的教培服务行业龙头 (17) 1、K12课外辅导已成为新东方核心业务 (19) 2、优能和泡泡少儿:蓬勃发展的K12教培品牌 (21) 3、留学备考培训业务龙头地位稳固 (28) 4、东方优播:集团未来现金牛 (30) 5、其他业务条线均有望保持领先地位 (36) 三、集团有望迎来可持续且强劲的业绩增长 (37)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在收入、学习中心数量和培训人次来看,是中国最大的私立教育集团之一。集团由俞敏洪先生于1993年创办,并于2006年9月7日在纽交所首次公开发行。于2020年11月11日,新东方完成在港交所的二次上市。集团旗下拥有诸多教育品牌,包括新东方、优能、泡泡少儿、新东方在线等。截至2020财年,新东方实现收入35.8亿美元,同比增长15.6%,经常性净利润4.16亿美元,同比增长37.8%,经常性净利润率达到11.6%。 行业整合者。由于YQ期间学生的流失以及房租等费用负担,许多中小型课外教培机构不得不关门停业,从而减少了教培行业的供给。而与行业中小机构相反,新东方在YQ期间将学生转移至线上并积极扩大产能。因此该公司将迅速吸收中小型机构倒闭后所释放的生源,从而加快市场整合进程。预计新东方K12业务的培训人次将从2020财年的974万人次增至2023财年的约2,352万人次,三年复合增长率 34.15%。 利润率扩张。新东方积极投入科技研发,并开发了OMO线上线下融合教学体系,VPS进步可视教学系统和QAD教学能力和质量评测体系等,改善了学生学习体验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学习中心的运营效率。随着OMO模式的投入使用,新东方有望通过更加有效地分配教学资源,比如将一些教学活动(如课堂测验等)转移线上,以节省授课老师的教学时间并提高学习中心的利用率,从而突破K12课外辅导业务的学习中心容量限制。因此,预测新东方有望在维持现有开支的基础上再度提升收入,从而将集团的Non-GAAP经营利润率由2020财

王力版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说明 一、课程性质 《古代汉语》是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属于语言学科的范畴,并具有工具课的性质。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培养他们阅读理解和研究古代文献的能力、从事汉语言文字学研究的能力和从事文言文教学的能力。修完此课,学生应能够顺利地阅读今人注释的文言文,能够借助工具书阅读具有一定难度的无注释的文言文,能够借助工具书和古注阅读难度较大的古代文献资料,会利用古代的文献资料和所学的古汉语知识理论分析研究汉语问题,能够高质量地完成中学文言文教学任务。 三、课程内容范围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文选、古代汉语常识和词义分析举例三大部分。其中文选和古代汉语常识是讲授内容,词义分析举例是自学内容。教材中的文选,以先秦两汉散文为主,也选收了一些汉代以后的散文。为使学生全面了解古代文献语言,还选收了少量的辞赋、骈文、诗词等。教材中的古代汉语常识,即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可分为两大类型:一是语言知识与理论,包括文字、词汇、语法、工具书、古注、古文标点、古文翻译、古汉语修辞、音韵、诗词格律等。二是与阅读古籍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姓氏名号、职官知识、地理常识、历法知识、文体划分、骈体文知识、辞赋知识等。其中古汉语的语言知识和理论是讲授的内容,古代文化常识是自学内容。讲授时,文选和通论的学时比例分配为:文选约占40%,古代汉语常识约占60%。 四、练习和作业 练习是学好古代汉语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要按照计划和讲授进度布置作业,定期检查批改,学生必须按时完成。作业成绩占学期末总评成绩的10%。 五、教学时数 本课程一般在第二学年开设,用两个学期的时间完成,每学期54学时,共计108学时。如作为全校的公共选修课开设,开设时间为一个学期,一般为54学时。 六、选用教材 本课程选用郭锡良、唐作藩、何九盈、蒋绍愚、田瑞娟编著的《古代汉语》(商务印书馆出版)教材。教师应根据教材相关内容为学生开列参考书目,以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进一步学习的要求。 七、教学方法 文选与古代汉语常识交叉进行,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练习,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与知识。有条件的要制作电子课件,运用多媒体教学。 八、大纲编制的依据 本大纲根据教育部关于高等院校古代汉语课程的要求制定。教学大纲是参考性文件,教师在保证完成大纲规定的基本教学内容前提下,可作适当调整。 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文选 一、文选是理解古代汉语知识与理论的语言材料,是学好古代汉语的基础。 二、教材中的文选,是从大量古代文献中选择出来的典范作品。编选注重思想性和知识性相统一,既有益于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同时又注意与古代汉语常识密切配合,使学生通过学习文选,认识和掌握古代汉语的规律和特点,加深对古代汉语理论与知识的理解。 三、教材中的文选编成若干单元,与古代汉语常识内容相配合。 四、文选的讲授应以字、词、句的解说分析为主,并结合古代汉语常识中的知识与理论进行讲授,理论联系实际。 五、教师应将教材中的文选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讲授篇目,由教师在授课时重点讲授,讲授的过程中要突出其示范性,以培养学生的文言文教学能力;一部分为自学篇目,由学生课下自己研读,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一单元文选 《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 《蝜蝂传》《桃花源记》《巫山、巫峡》 《王子坊》《蓝田县丞厅壁记》《钴鉧潭西小丘记》 《庐山草堂记》《岳阳楼记》《大龙湫记》 《游天都》《传是楼记》 第二单元文选 《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 《吕相绝秦》《子产论尹何为邑》《晏婴论季世》 《句践灭吴》《范雎说秦王》《触龙说赵太后》 《燕昭王求士》《鸿门宴》《陈涉起义》 《孙膑》《韩信破赵之战》《汲黯》 《西门豹治邺》《张骞传》(节录)《华佗传》(节录) 《肥水之战》《〈张中丞传〉后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