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叙事性作品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书面分层作业设计案例25《王戎不取道旁李》(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书面分层作业设计案例25《王戎不取道旁李》(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书面分层作业设计单元第八单元课题25《王戎不就旁李》学段目标1、对学习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硬笔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惜。

4、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5、能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6、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7、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惜,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8、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本课目标1•认识"戎、诸”等4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4.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作些别作业内容作业时间A 类基础必做题1.看拼音,写词语。

rong zhu jing wei()马()位()赛()有2.熟读课文,用"V"画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王我(rong rong)七岁,尝与诺(chu zhu)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竟(jing jing)走取之,«(wei wei)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3.比一比,再组词。

戎()诸()竞()唯()猪()者()竟()难()4.选字填空,组词语。

(1)戎戒()备()马()兵()烟10分钟(2)诸储()侯()蓄()位()备5.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儿竞走取之(跑)B.唯戎不动(只有)C.人问之(它,指〃道边的李子”)D.取之信然(确实这样)6.写出反义词或近义词。

☆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师用书电子版

☆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师用书电子版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目录目录08 (1)第一单元单元说明06 (1)1新闻两则05 (2)2芦花荡04 (13)3蜡烛03 (26)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02 (31)5亲爱的爸爸妈妈10 (37)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世界何时铸剑为犁45 (43)第二单元单元说明09 (54)6阿长与《山海经》11 (55)7背影12 (67)8台阶20 (84)9老王19 (89)10信客18 (93)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让世界充满爱17 (100)第三单元单元说明16 (111)11中国石拱桥15 (113)12桥之美14 (123)13苏州园林13 (128)14故宫博物院24 (144)15说“屏”23 (157)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说不尽的桥22 (163)第四单元单元说明21 (174)16大自然的语言26 (175)17奇妙的克隆25 (185)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27 (191)19生物入侵者35 (203)20你一定会听见的34 (210)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走上辩论台33 (213)第五单元单元说明32 (220)21桃花源记31 (221)22短文两篇30 (230)23核舟记29 (241)24大道之行也28 (257)25杜甫诗三首39 (262)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莲文化的魅力38 (277)第六单元单元说明37 (284)26三峡36 (285)27短文两篇41 (293)28观潮40 (303)29湖心亭看雪42 (311)30诗四首44 (324)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怎样搜集资料43 (339)完 (354)--------------------------------------------------------------这套教师教学用书是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九年级)配套的,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教科书,以便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9 叙事性作品

9 叙事性作品

结构:表层结构
➢历时性向度:根据叙述的前后顺序研究
句子与句子、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关系。 ➢ 以句法关系表示故事结构关系,将叙述内容
简化为叙述句
▪ 人物—主语 行为—谓语 状态—表 语
结构:深层结构
➢ 共时性向度:研究内容各个要素与 故事之外的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
➢ 列维-斯特劳斯
• 法国人类学家和结构主义
行动
➢三段式序列
▪ 可能性——变为现实——取得 结果
➢行动序列的典型复合形式: ▪ 首尾接续式,如“生命水的故
事”
▪ 中间包含式,如“一千零一夜” ▪ 左右并连式,如“天龙八部”
第三节 叙述话语
文本时间 时间
故事时间
视角
零聚焦叙述 内聚焦叙述
外聚焦叙述
第三节 叙述话语
一、文本时间与故事时间
➢故事时间,指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 ➢文本时间(叙事时间),指故事内容
第二,叙事是话语的虚构。文
学叙事不同于日常叙述语言,在于它具 有内指性。叙事作为话语的虚构而同客 观的现实之间产生距离。
文学叙事的基本特征
《西游记》的艺术世界无须符合史书的记载
三、叙事与审美意识形态本质
从叙事的内容来看,任 何叙事都是对现实世界 的某种解释,必然带有 时代、民族等意识形态 的印记。
第十一章 叙事性作品
叙事的革命:
福楼拜带来了什么——
• 《包法利夫人》的开头:
“我们正在自习,忽然校长走了进来,
后面跟着一个没穿制服的新生和一个搬着 一张大课桌的工役。” ➢ “包法利夫人走向壁炉” ➢ “包法利夫人感觉到很冷”
第一节 叙事界定
一、叙事理论与叙事学 ➢ 叙事学的起源 ➢ 叙事学的发展

叙事性作品

叙事性作品

2021/10/10
37
文学文本解读的一般过程
★一般性阅读:通晓文意,把握意图。 ★ 文本细读:细致研习,玩味话语。 ★批判性阅读:延伸文本,审美判断。
2021/10/10
38
文学赏鉴之三境
★文本细读 ★文学史知识 ★人文精神追寻
2021/10/10
39
故事
10
故事
场景
叙述内容中具体描写的人物行为与环境 组合成为场景。
2021/10/10
11
表层结构
结构
按叙述顺序研究句子与句子、事件 与事件等叙述单元之间的关系
2021/10/10
12
故事结构之经典序列
结构
平衡—破坏平衡—新的平衡
2021/10/10
13
序列的组合
结构
★单一序列:寓言故事 ★连环:章回小说 武侠小说 ★交织并行:巴金《家》三条线索
2021/10/10
形成对文本理解之多样性
35
叙述动作之理想模式

迫近

叙述者
作 抽离

接受者
2021/10/10
36
文学文本解读
★文学文本解读活动就是把一般的文学阅 读活动细化和深化。
★是一个对文本的反映、实现、改变、丰 富的过程。
★是一个融会了读者的感受、体验、联想、 想象,以及审美判断等多种心理活动的过 程。
2021/10/10
叙 事 性 作 品
1
叙事的涵义
文学的叙事(narration)是用话语 虚构社会事件的过程
2021/10/10
神话和史诗,是早期的叙 事性文学。图为印度史诗 《罗摩衍那》插图——悉 多被劫。

第八章 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第八章   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第八章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教学重点:作为创作活动的产物-----文学作品,其构成包括两个层面:微观的和宏观的。

也即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一个事物的特殊本质往往最直接地体现在它的特殊内容和特殊形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中。

本章,我们重点研究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相互关系,以便更深入地揭示文学作品有别于其他文本的本质特征。

教学方式:作品分析,解讲课时:两节第一节文学作品的内容及其要素一、文学作品内容(一)文学作品内容的界定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内在诸要素(情感和思想)的总和。

形式则是内容诸要素的内在结构和表现形态,是内容的存在形态。

(语言结构逻辑层次)文学作品的内容是作品所表达的“第二自然”中的社会生活、情感体验和审美意蕴。

只有那些经过作家体验的东西才有可能成为作品的内容。

(二)文学作品内容的特点第一,它不是分门别类地反映生活,而是把社会生活作为一个整体来观照把握。

这是它与科学、哲学之区别。

科学、哲学关注的是生活的某一方面,而文学则是全面地关注生活。

因而文学作品的内容具有整体性。

第二,文学作品的内容是把人本身、人的内心世界、人的心灵和情感作为主要对象去把握和表现的,因而文学作品的内容具有心灵性和情感性。

(内容的实质也就是作家在社会生活的观照把握里所流露出的情感与思想,而形式是情感和思想借以流露的语言组织。

艺术的功能是赋予形式以内容。

)第三,文学作品的内容是审美主客观的统一。

但这种主客观的统一是通过以形式来表现内容这种方式呈现的。

什么是内容?什么是形式又是一个纠纷的问题。

中国旧有“意内言外”和“意在言先”的说法。

照这样看,以“言”表现“意”,“言”就是形式,“意”就是内容,表现就是拿在外在后的“言”来表达在内在先的“意”。

“意”是情感思想的合称。

情感是生理的反应在意识上所生的感觉,自身迷离恍惚,不易捉摸。

文学作品表现作家的情感和思想,但作粗不能空洞地言悲言喜,再加上一些惊叹号,它必须描绘情感所由生的具体情境,喜怒哀乐由具体可感可触的人物的言谈举止笑貌表现出来。

叙事研究法举例

叙事研究法举例

叙事研究法举例叙事研究法是一种研究和分析故事、叙述和叙事结构的方法。

它通过探究故事的要素、结构和叙事技巧,帮助我们理解故事的目的、情节和影响。

下面将列举十个例子,说明如何运用叙事研究法来分析和解读不同类型的故事。

1. 短篇小说《红楼梦》:叙事研究法可以分析小说中的叙述方式、故事结构、角色发展和主题等要素,揭示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艺术手法。

2. 电影《阿甘正传》:通过叙事研究法,可以分析电影中的时间线、叙述者的视角以及情节的发展和转折,从而深入理解电影所传递的情感和主题。

3. 儿童故事书《小红帽》:通过叙事研究法,可以分析故事中的角色设定、情节安排和语言表达,揭示出故事所传递的警示和教育意义。

4. 历史纪录片《长征》:叙事研究法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纪录片中的叙事结构、历史事件的呈现和叙述者的视角,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革命时期的历史。

5. 电视剧《权力的游戏》:通过叙事研究法,可以分析剧集中的情节发展、角色关系和叙事手法,揭示出故事中权力争斗和人性的复杂性。

6. 文学作品《1984》:叙事研究法可以揭示小说中的叙述方式、叙事结构和主题,帮助我们理解作者对权威和个人自由的思考和探索。

7. 传记《史记》:通过叙事研究法,可以分析传记中的叙述手法、事件的安排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从而更好地了解历史人物和时代背景。

8. 新闻报道《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的国庆庆典》:叙事研究法可以帮助我们分析新闻报道中的叙事结构、语言风格和信息传递方式,从而更准确地了解事件的发展和背景。

9. 纪实文学《野火烧不尽》:通过叙事研究法,可以分析纪实文学中的叙述方式、情感表达和事件的呈现,揭示出作者对自然灾害和人性的思考和观察。

10. 广告故事《一个苹果的诱惑》:叙事研究法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广告故事中的叙述技巧、情感营造和产品表达,从而更好地理解广告的目的和影响。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叙事研究法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用来分析和解读各种类型的故事,无论是文学作品、电影、新闻还是广告。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优秀15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优秀15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优秀15篇)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篇一一、班情分析本班现有在籍学生23人,其中男生13人,女生10人。

在实施新课改中,教师热心进行语文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改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了综合实践能力,对推进新一轮教学改革积累了成功的经验。

但是,部分学生对新教材新教法仍然不能适应。

受应试教育的惯性影响,教师在实施教学中,仍然有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没有进入课改规定的情境。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是按照《课程标准》编排的新教材,体现了新理念和新目标,致力于构建新的教材系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全书按主题合成单元,每个单元按照主题进行综合训练,努力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综合学科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三、教学目标。

1、思想品德目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2、知识目标: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

3、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的目标在小学语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具体地说,就是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读文言文课文,要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文学理论教程第十一章叙事性作品课件

文学理论教程第十一章叙事性作品课件
拉伊俄斯(俄狄浦 斯之父)=左蹁脚 (?)
俄狄浦斯=肿疼的 脚(?)
《柳毅传》的深层结构
行为
A:循常规行事 B:脱离常规的行 为
应举
马受惊而跑出道外
后果
C:不幸
D:幸运
落第
龙女向舅姑哭诉丈 解下衣带叩社桔入水 龙女被罚牧羊
夫的行为
见龙王
龙女得还
洞庭君把爱女受难 的事向暴躁的弟弟 钱塘君保密
钱塘君怒发而挣断锁 链
二、结构
❖ 结构,作品中各个成分或单元之间关系的整体形态。
❖ “托罗洛夫等结构主义者认为,小说的基本结构与 语言的句法可以类比,……一个单一的句子和一个 完整的叙事文本在句法结构上可能是大致相同的, 因为人们往往依赖相同的结构方式来组织他们的经 验,一篇叙事文本的结构不过就是一个放大了的句 子结构。”(罗钢:《叙事学导论》云南人民出版 社,1994,113)
西 厢 记
(一)事件
❖ 事件,就是行动。没有行动的性状属性,如 “张三没有朋友”就是描写,不是行动。没 有动作就不是一个事件。
❖ 事件由所叙述的人物行为及其后果构成,一 个事件就是一个叙述单位。
❖ 作品中的事件可分为若干层次。
事件在作品中的作用
❖ 任何事件在作品中都承担着一定的作用,传统的 分析重在揭示事件塑造性格的作用,叙事学重在 分析事件推动情节的作用。 推动情节的事件 塑造形象的事件
态角度研究叙事文学。
❖“小规模的叙事学复兴”
20世纪90年代,借鉴女性主义、解构主义、 精神分析学、历史主义、电影理论、计算机科学 等众多理论和方法,形成所谓的“新叙事学”。
传统叙事理论与叙事学的区别
❖ 叙事理论古已有之,叙事学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 的法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传统话本小说:说书人常常撇开故事内容,直 接对听众进行道德训教
❖ 现代小说:叙述者直接露面,强调“讲”的动 作,解构经典叙事制造的客观、逼真幻觉
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
在昆德拉的一些 小说中,叙述者时常 跳出来,与读者商量 这个故事怎样讲下去 好,譬如《玩笑》、 《生活在别处》、 《不朽》等。而纪德 正是他所喜爱的一位 小说家。
8.叙事性作品
8.1 叙事界定
8.1.1 叙事理论与叙事学 ❖ 中外传统叙事理论 ❖ 叙事学的起源 ❖ 叙事学的发展
中外传统叙事理论
❖ 亚里士多德《诗学》 贺拉斯《诗艺》
❖ 案例:作为中国传统叙事理论的小说评点 ❖ 以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为中心
叙事学(narratologie /narratology)
8.4.3 叙述者与接受者
作者在作为叙述者讲述故事时,心目中必然要 有一个潜在的叙述接受者。 ❖ 话本小说 ❖ 《少年维特之烦恼》 ❖ 《红楼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本章小结
的社会文化背景,从意识形态角度研究叙事文学。
❖“小规模的叙事学复兴”
20世纪90年代,借鉴女性主义、解构主义、精神 分析学、历史主义、电影理论、计算机科学等众多理 论和方法,形成所谓的“新叙事学”。
8.1.2 叙事的涵义与特征
文学的叙事(narration)是用话语 虚构社会事件的过程
神话和史诗,是早期的叙 事性文学。图为印度史诗 《罗摩衍那》插图——悉 多被劫。
❖普洛普概括出俄国民间故事的31个恒定“功能” ❖列维-斯特劳斯开启法国叙事学研究
20世纪60年代法国出现大量关于叙事作品结构分析 的尝试。包括以格雷马斯为代表的神话分析、以布雷蒙 德为代表的民间故事分析和巴特、托多罗夫、热奈特等 人为代表的小说研究。
叙事学的发展
❖ 意识形态叙事研究
20世纪80年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开始转向文学
❖ 第一人称叙述
叙述者为主人公:余华《活着》 叙述者为旁观者:鲁迅《孤独者》
❖ 第二人称叙述
8.4 叙述动作
8.4.1 叙述者与作者
叙述者不是作者,而是作者创作出来的第一个形 象,故事总是被叙述者叙述出来的。
《孔乙己》中的小伙计 《呼兰河传》的儿童视角“我”
8.4.2 叙述者与声音
叙述者的声音本身成为被关注的对象
场景
叙述内容中具体描写的人物行为与环境 组合成为场景。
8.2.2 结构
表层结构
❖ 历时性向度:根据叙述的前后顺序研究句子与 句子、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关系。
❖ 以句法关系表示故事结构关系,将叙述内容简 化为叙述句 人物—主语 行为—谓语 状态—表语
❖ 《驿站长》:平衡—破坏平衡—新的平衡
深层结构
❖ 共时性向度:研究内容各个要素与故事 之外的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
❖ 列维-斯特劳斯
列维-斯特劳斯(C. Lévi-Strauss)
❖ 法国人类学家和结 构主义理论家
❖ 结构主义神话学 ❖ 《结构人类学》
《柳毅传》的深层结构
行为
A:循常规行事 B:脱离常规的行 为
应举
马受惊而跑出道外
后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不幸
D:幸运
落第
龙女向舅姑哭诉丈 解下衣带叩社桔入水 龙女被罚牧羊
夫的行为
8.4.2 叙述者与声音
❖ “独白”式叙述 ❖ “复调”式叙述
巴赫金分析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为 “复调”式小说,小说中叙述者的声音、 不同人物的声音,形成“众声喧哗”的 世界。
巴赫金(Mikhail Bakhtin,1895 —1975)
巴赫金是在身后“被发现” 的大思想家,处于社会主义苏 联,一生颠沛流离。他的两大 思想“狂欢化”和“复调”理 论,具有鲜明的人文理想精神, 反对极权主义,主张平等对话, 这与其说是一种诗学,不如说 是一种坚定的政治理论和意识 形态主张。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 (丰子恺绘)
8.2 叙述内容
❖故 事 ❖结 构 ❖行 动
8.2.1 故事
事件
❖ 事件由所叙述的人物行为及其后果构成,作品中 的事件可分为若干层次。
❖ 任何事件在作品中都承担着一定的作用 推动情节的事件 塑造形象的事件
❖ 案例: 什么是故事——以《雷雨》为例 西
为例
8.3.1 文本时间与故事时间
❖ 时序:顺叙•倒叙•插叙
案例:晚清小说对于倒叙手法的接受
❖ 时距:叙述的步速 案例:匀速•变快•变慢
❖ 频率:一个事件在故事中出现的次数与该事 件在文本中被叙述的次数
8.3.2 视角
❖ 第三人称叙述
传统的全知叙述:《三国演义》 现代的限制叙述:沃尔夫《达罗卫夫人》
见龙王
龙女得还
洞庭君把爱女受难 的事向暴躁的弟弟 钱塘君保密
钱塘君怒发而挣断锁 链
洞庭君哀恸
钱塘君大胜并被赦 免
钱塘君顺从锁禁
严词拒绝钱塘君婚 媒回家后两次明媒 正娶
最后娶一父亲不知所 往的寡妇
钱塘君被囚禁
柳毅在拒婚后的 遗憾两度亡妻
成仙得道
8.2.3 行 动
❖ 三段式序列 可能性—变为现实—取得结果
❖ 案例:《窦娥冤》中的行动序列分析
❖ 行动序列的典型复合形式: 首尾接续式 中间包含式 左右并连式
8.3 叙述话语
8.3.1 文本时间与故事时间
❖ 故事时间,指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 ❖ 文本时间(叙事时间),指故事内容在叙事文本
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 ❖ 案例:叙事性作品中的时间——以《百年孤独》
左拉肖像
8.1.4 叙事的构成
❖ 叙述内容:被讲述的故事 ❖ 叙述话语:讲述故事的语句 ❖ 叙述动作:“叙述”活动本身
案例:鲁迅《孔乙己》
叙述内容是穷酸文人孔 乙己一生的悲惨命运。叙述动 作是作为咸亨酒店小伙计的 “我”,讲述他所旁观到的孔 乙己的故事。小伙计的身份和 态度,使叙述话语相当简洁而 冷漠,与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形 成强烈对比。小说的艺术张力 正在于此。
厢 记
情节
❖ 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 ❖ “国王死了,不久王后也死去”便是故事;而“国
王死了,不久王后也因伤心而死”则是情节。 ——福斯特
公 主 与 王 子 的 故 事
人物
❖ 性格与情节的主次地位之争 ❖ 人物的二重性特点:行动元与角色
行动元是情节的动因,决定人物“做什么” 角色是形象的基础,表现出人物“怎样做”
《西游记》的艺术世界 无须符合史书的记载
8.1.3 叙事与审美意识形态本质
从叙事的内容来看,任何 叙事都是对现实世界的某种 解释,必然带有时代、民族 等意识形态的印记。 譬如《旧约》是希伯莱民族 意识形态的体现。
乔托:《逃亡埃及》
8.1.3 叙事与审美意识形态本质
从叙事方式来看,一定的 叙事写作方式形成一定的写 作风格,而种种风格背后的 制约要素之一就是审美意识 形态。 譬如自然主义是19世纪实 证主义意识形态的体现。
文学叙事的基本特征:
第一,叙事的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过程。与抒 情性作品不同,叙事文学讲故事,描述人的行为 及其造成的后果,其认识价值就在于显示了社会 生活的发展变化过程及其意义。
文学叙事的基本特征:
第二,叙事是话语的虚构。文学叙事不同于日 常叙述语言,在于它具有内指性。叙事作为话语 的虚构而同客观的现实之间产生距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