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调节一轮复习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导学案:神经调节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导学案:神经调节

1.概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举例说明中枢神经系统通过自主神经来调节内脏的活动。

(2018·浙江 4 月选考)下列关于人体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脊髓受损,刺激传出神经后伸肌也会收缩B.刺激传入神经,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不会兴奋C.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中,传出神经的细胞体位于脊髓中D.若膝盖下方的皮肤破损,刺激肌梭后也能发生膝反射1. 以概念图形式总结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脑、脊髓、大脑、脑干、小脑下丘脑、脑神经、脊神经、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内脏运动神经、躯体运动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之间的关系植物人不能支配躯体运动,但却有呼吸、有心跳,请分析他的中枢神经系统有哪些部位受到损伤,哪些部位未受损?2. 自主神经系统的的组成及其作用特点是什么?并进行举例。

(不定项) 当你在野外草地上玩耍时,旁边的草丛里突然窜出一条蛇,于是你非常紧张,心跳加快、呼吸急促。

此时,你可能撒腿就跑,也可能原地不动冷静地应对。

当你确认安全之后,心跳、呼吸等会慢慢恢复。

上述反应过程中,神经系统扮演了主要角色,下列正确的是 ( )A.疾跑等躲避动作依赖骨骼肌的运动,受躯体运动神经支配B.人可以控制自己是否跑开,是因为躯体运动神经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C.自主神经系统属于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D.心脏等内脏器官的活动受自主神经系统控制241. 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有哪两大类?分别有什么功能?2.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什么?有些神经元的轴突很长,而且树突很多,这有什么意义呢?下列关于神经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其轴突或长的树突组成神经纤维C.神经元包括神经纤维和神经末梢两部分,它在神经组织中大量存在D.神经元接受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他神经元1.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反射的结构基础是什么?填写下图神经元的结构组成,思考一个反射弧组成有几部分,分别是什么?一个反射弧至少包含几个神经元?3. 什么是兴奋?兴奋可以沿着什么传导?如图为反射弧的模式图,数字1~5 代表反射弧的五部分。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学案(人教版)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6课时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学案(人教版)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6课时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第6课时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课标要求 1.举例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相互协调共同维持机体的稳态,如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的调节等。

2.举例说明其他体液成分参与稳态的调节,如二氧化碳对呼吸运动的调节等。

考点一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1.体液调节概念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注意除激素外,其他一些化学物质,如组胺、某些气体分子(NO、CO等)以及一些代谢产物(如CO2),也能作为体液因子对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功能起调节作用。

选择性必修1 P57“相关信息”:临床上给患者输入O2时,往往采用含有5%左右的CO2的混合气体,以达到刺激呼吸中枢的目的。

2.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比较项目体液调节神经调节作用途径体液运输反射弧反应速度较缓慢迅速作用范围较广泛准确、比较局限作用时间比较长短暂作用对象靶细胞、靶器官效应器(2)联系①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两者常常同时调节生命活动。

②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作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的较高级枢纽,如图为其参与的部分调节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人在寒冷环境中,通过途径②(填“①”“②”或“③”)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促进了机体的产热,使体温维持正常。

调查发现,在寒冷的室外比温暖的室内“精神头”要大,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提示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而甲状腺激素具有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的作用。

(2)临床上,由于下丘脑或垂体等损伤引起途径③中激素E分泌不足,导致尿崩症(尿特别多等症状),则激素E是抗利尿激素,从激素调节的特点分析,激素E分泌正常情况下的尿崩症的原因。

提示可能是肾小管和集合管抗利尿激素的受体损伤或减少(或靶器官、靶细胞上相应的受体的损伤或减少)。

基于问题化学习的《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轮复习课》教学案例

基于问题化学习的《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轮复习课》教学案例

2020.10真情 教育探索171基于问题化学习的《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轮复习课》教学案例尚娅佳 夏冬伟 宫晓艳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2章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神经调节”作为最早发现的稳态调节机制,在必修三知识体系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既为构建“个体水平的稳态调节”这个核心概念奠定坚实的基础,与第一章“稳态”相照应,又为后续的“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起铺垫作用,在整个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考纲考情——定方向“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包括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共五部分内容,最新考纲要求如下: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Ⅱ)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Ⅱ)3.人脑的高级功能(Ⅰ)依据考纲其中第一部分内容,关于反射弧的知识在初中教材中已有详细介绍,因此需要引导,调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而不再详细讲授。

后两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较抽象,不易理解,是本节教学的重点,特别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在离子的水平认知较难,因此将其列为本节难点之一。

二、核心素养——定达成1.生命观念:通过分析反射弧各部分结构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建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2.理性思维:通过判断反射弧中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及分析膜电位的变化曲线,培养科学思维的习惯3.科学探究:通过实验“膜电位的测量”及“反射弧中兴奋传导特点的实验探究”,提升实验设计及对实验结果分析的能力。

4.社会责任:通过对河豚毒素、尼古丁、有机磷杀虫剂等问题的分析,养成学以致用,关注科技发展的态度,并形成健康生活、关爱他人的人生态度。

三、问题化学习流程整节课的设计遵循“问题化学习”的学习方式,即学科问题为基础、学生问题为起点、教师问题为引导的三位一体模式。

设计“核心素养提能区”的探究活动为暗线(即学科问题作为基础),教师和学生的问题作为明线来驱动课堂。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教案(新教材人教版鲁湘辽):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及基本方式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教案(新教材人教版鲁湘辽):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及基本方式

第2课时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及基本方式课标要求 1.概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举例说明中枢神经系统通过自主神经来调节内脏的活动。

考点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1.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1)中枢神经系统(2)外周神经系统①组成②自主神经系统a.概念: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

b.组成与功能: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

c.这种调节方式的意义是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2.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1)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①神经元的结构②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③比较树突和轴突项目数量长度分支数功能树突多短多接受兴奋轴突少长少传出兴奋提醒神经元中,轴突不一定比树突长,比如脊神经的传入神经,一般树突较长、轴突较短。

区分树突和轴突的依据是其功能,即接受兴奋的是树突,传出兴奋的是轴突。

(2)神经纤维与神经①神经纤维轴突是神经元的长而较细的突起,呈纤维状,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髓鞘,构成神经纤维。

②神经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一层包膜,构成一条神经,分为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和传出神经(运动神经)。

(3)神经胶质细胞①广泛分布于神经元之间,其数量为神经元数量的10~50倍。

②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

③在外周神经系统中,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

(1)选择性必修1 P18“思考·讨论”:长跑或静坐时,呼吸、心率和胃肠蠕动是怎样变化的?比较这两种不同状况下这些生理活动变化的特点,你能发现什么规律?提示长跑时,呼吸、心率将加快,胃肠蠕动将减弱;静坐时,呼吸、心率将减慢,胃肠蠕动将加强。

由此可见,运动与静止时,内脏器官的活动是相反的。

(2)选择性必修1 P20“练习与应用·拓展应用”:有些神经元轴突很长,这有利于神经元将信息输送到远距离的支配器官;树突多有利于充分接收信息。

2023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神经调节 学案

2023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神经调节 学案

第25讲神经调节课标要求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阐明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简述人脑的高级功能;活动:观看反射过程的动画,分析反射弧的组成;活动:通过资料分析神经系统受损对人体运动等行为的影响,探究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考点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与基本方式必备知识整合1.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答案见图中答案见图中提醒①脑神经共12对,主要分布在头面部;脊神经共31对,主要分布在躯干、四肢。

②自主神经系统受大脑皮层的调节,并不完全自主。

2.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1)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①结构答案见图中②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提醒区分神经纤维、神经和神经末梢1)神经纤维:轴突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髓鞘,构成神经纤维。

2)神经: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一层包膜,构成一条神经。

3)神经末梢:树突和轴突末端的细小分支叫作神经末梢,它们分布在全身各处。

2)神经胶质细胞①广泛分布于神经元之间,其数量为神经元数量的10~50倍。

②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

③在外周神经系统中,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

3.反射与反射弧答案见图中4.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项目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概念出生后无须训练就具有的反射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神经中枢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大脑皮层神经联系反射弧及神经联系永久、固定,反射一般不消退反射弧及神经联系暂时、可变,反射会消退、需强化适应意义完成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大大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举例缩手反射、膝跳反射、眨眼反射、吸吮反射、排尿反射等望梅止渴、画饼充饥、谈虎色变、听见铃声进教室等联系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应不断用非条件反射刺激强化才能维持下去,否则将不断减弱,甚至消失教材基础诊断1. 大脑表面光滑,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选必1 P17图2-1)( × )2. 脑干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有许多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

高三一轮复习神经调节教学案

高三一轮复习神经调节教学案

【考纲要求】1、掌握神经调节得结构基础与基本方式2、掌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得传导(兴奋在一个神经细胞内得传导)、兴奋在细胞间得传递3、准确叙述神经系统得分级调节与人脑得高级功能。

【基础知识回顾】一、神经调节得结构基础与反射1、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得基本单位——(1)神经元得结构②(分枝多而短)③外包髓鞘⑤(末端分枝④ )(2)神经元得功能:接受刺激产生 ,并兴奋,进而对其她组织产生调控效应。

[思考]图中圈内结构为。

2、神经调节得结构基础与基本方式(1)基本方式—— :在得参与下,人或动物对得各种刺激所产生得得应答。

(2)结构基础—— :由、、、与组成。

[思考](1)感受器实质就是 ,效应器实质就是。

(2)一个最短得反射弧由个神经元构成(请用图示表示)。

(3)反射活动完成得前提条件就是与。

【自我检测1】当人瞧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

对此现象得分析,错误得就是( )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得参与B、这就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就是唾液腺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得转化二、兴奋得传导兴奋:动物体或人体内得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后,由状态变为状态得过程。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得传导(1)传导形式: ,也叫。

(2)传导过程:静息电位: →刺激→动作电位: →产生→电荷移动→→兴奋不断向前传导。

(3)兴奋传导得特点: 。

[思考](1)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产生得原因?(2)K+与Na+得跨膜运输方式就是。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得传递(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得传递就是通过实现得(2)神经递质: 、多巴胺、氨基酸类等(3)传递过程:①过程:兴奋→→突触小泡释放→突触间隙→或。

②特点: 传递,只能从一个神经元得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得或。

思考:(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得过程中得信号转换就是。

(2)与神经递质形成与分泌有关得细胞器有。

(3)一个反射活动需要时间得长短主要取决于。

神经调节一轮复习学案

神经调节一轮复习学案

神经调节一轮复习学案(总2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高三生物学案第九周(10.27—11.1)第二课时神经调节(上)初稿:刘召霞定稿:董波审稿:陈艳霞教研组长年级主任教务主任【学习目标】1.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2.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重点难点】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知识梳理】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具有的动物才会出现反射现象。

3.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后,由状态变为状态的过程。

2.兴奋的产生(1)静息电位:静息时,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形成细胞膜的静息电位。

(2)动作电位: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导致膜形成的动作电位。

(3)静息电位的恢复:动作电位产生后,通过钠、钾泵,细胞,再恢复到静息电位。

3.兴奋的传导形式和方向(1)传导形式:,也称神经冲动或局部电流。

(2)传导方向:由到未兴奋部位。

(3)传导特点:,即刺激神经纤维上的任何一点,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可沿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

【重难点讲解】考点一、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与调节方式- 2 -1.神经元的组成与功能(1)神经元的基本结构(2)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神经冲动),传导兴奋。

2.反射与反射弧(1)反射:是指在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反射弧各部分的特点和功能- 3 -【规律总结】(1)一个反射弧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

(2)一个反射弧组成的神经元越多,形成的突触越多,完成反射的时间就越长。

(3)刺激感受器或传出神经,信息都能传到效应器而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效应。

(4)神经中枢的兴奋只影响效应器的效应活动而不影响感受器的敏感性。

高三一轮复习神经调节学案

高三一轮复习神经调节学案

1第二章 第一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考纲要求: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Ⅱ)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Ⅱ) 3.人脑的高级功能(Ⅰ)知识点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和概念(1)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 的基本单位。

(2)结构:包括 和 两部分,突起一般又可分为 和 两种。

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一根神经。

(3)功能:接受刺激, 、 。

(4)反射:指在 参与下,人和动物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 。

(5)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 状态变为 状态的过程。

2、反射弧的基本结构识别(1)观察反射弧的模式图,指出各标号代表名称。

思维拓展:1.据反射弧图示区分感受器和效应器(1)看神经节:与神经节相连的为 ;(2)看脊髓灰质:与粗大的前角相连的为 ;(3)看突触的方向:反射弧中,神经冲动从感受器产生跨突触后向 传递。

2.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 。

(2)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 ”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 ”相连的为传出神经。

(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相连的为 ,与后角相连的为 。

(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 神经,反之则为 神经。

3.反射的条件(1)反射弧只有保持其 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

(2)反射弧完整,还需有适宜刺激才能发生反射活动。

4、反射的种类及区别3、反射弧五种结构的功能分析反射弧 结构 结构特点功能结构破坏对 功能的影响 感受器末梢的特殊结构 将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传导的兴奋既无感觉 又无效应传入 神经 感觉神经元发出的神经纤维组成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 中枢 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传出 神经 运动神经元发出的神经纤维组成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出至效应器效应器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 肌肉或腺体对内外界刺激做出相应的应答易错点拨一个神经元细胞有多个树突,但有且只有一个轴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生物学案第九周(10.27—11.1)第二课时神经调节(上)初稿:召霞定稿:董波审稿:艳霞教研组长年级主任教务主任【学习目标】1.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2.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重点难点】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知识梳理】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外环境变化作出的,具有的动物才会出现反射现象。

3.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后,由状态变为状态的过程。

2.兴奋的产生(1)静息电位:静息时,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形成细胞膜的静息电位。

(2)动作电位: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导致膜形成的动作电位。

(3)静息电位的恢复:动作电位产生后,通过钠、钾泵,细胞,再恢复到静息电位。

3.兴奋的传导形式和方向(1)传导形式:,也称神经冲动或局部电流。

(2)传导方向:由到未兴奋部位。

(3)传导特点:,即刺激神经纤维上的任何一点,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可沿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

【重难点讲解】考点一、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与调节方式1.神经元的组成与功能(1)神经元的基本结构(2)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 (神经冲动),传导兴奋。

2.反射与反射弧(1)反射:是指在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反射弧各部分的特点和功能【规律总结】(1)一个反射弧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

(2)一个反射弧组成的神经元越多,形成的突触越多,完成反射的时间就越长。

(3)刺激感受器或传出神经,信息都能传到效应器而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效应。

(4)神经中枢的兴奋只影响效应器的效应活动而不影响感受器的敏感性。

(5)反射弧只有保持其完整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

(6)反射弧完整,还需有适宜刺激才能发生反射活动。

(7)刺激传入神经或传出神经而引起的肌肉收缩不属于反射。

3.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方法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导致兴奋在完整反射弧中的传导也是单向的,只能由传入神经传入、传出神经传出。

具体判断方法如下:(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具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2)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脊髓灰质粗大的前角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3)根据脊髓灰质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

(4)实验判断法:剪断或麻醉神经后,刺激外围段(远离中枢的位置),效应器有反应,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效应器无反应,证明是传出神经;刺激外围段效应器无反应,刺激向中段效应器有反应,则证明为传入神经。

【规律总结】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二者联系:①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没有非条件反射,就没有条件反射条件刺激②非条件反射可转化为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强化考点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神经冲动的产生:兴奋是以动作电位即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

在受刺激时能出现动作电位的组织,称为可兴奋组织;只有组织产生了动作电位,才能说组织产生了兴奋。

神经细胞、肌肉细胞、腺体细胞等都可产生兴奋。

2.传导形式:电信号,也称神经冲动或局部电流。

3.兴奋的产生及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4.神经冲动的传导特点分析(1) :刺激神经纤维的任何一点,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可沿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

(如下图)①在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

②在膜,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

(2)生理完整性: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基础是神经纤维结构和生理功能上都是完整的。

如果神经纤维在切断、机械压力、冷冻、电击和化学药品等因素作用下,使其结构和局部功能改变,都会中断冲动的传导。

(3)绝缘性:一条神经虽然包含许多条神经纤维,但是它们各自传导本身的冲动,而不波及邻近的神经纤维,这就叫绝缘性。

正因为神经纤维具有这种特性,使许多神经纤维可以同时传导而互不干扰,从而保证了神经调节的精确性。

(4)相对不疲劳性:与肌肉组织比较,神经纤维相对不容易疲劳。

神经纤维能够不断地接受刺激和传导冲动,对于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电流方向分析(1)静息状态(如图所示,其中B测的是静息电位)①电位都在膜外,电流计指针偏转。

②电极分别在膜、外,电流计指针向电极置于偏转。

③电极都在膜,电流计指针不偏转。

(2)刺激神经纤维(如图所示)①刺激a点,b点先兴奋(正外负),电流计指针向左侧偏转;b点恢复静息电位(负外正),但兴奋未传到d点,指针归零;d点兴奋(正外负),电流计指针向右侧偏转;d点恢复静息电位,指针归零。

电流计指针总共发的偏转。

②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又同时恢复静息电位,所以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

6.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1)曲线表示膜外膜电位的变化情况。

(2)a线段:静息电位、外正负,K+通道开放使K+外流。

(3)b点:零电位,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通道开放使Na+流。

(4)bc段:动作电位、外负正,Na+通道继续开放。

(5)cd段:静息电位恢复,K+通道开放使K+外流。

(6)de段:静息电位恢复后,Na-K泵活动加强,排Na+吸K+,使膜外离子分布恢复到初静息水平。

【典型例题】1.关于细外K+、Na+和Cl-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Na+与神经细胞膜上兴奋传导有关B.人体血浆中K+的浓度比红细胞中的高C.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D.Na+和Cl-是形成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2.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反射活动由一定的刺激引起B.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突触处双向传递C.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D.反射活动中需要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3.下列实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 ( ) 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C.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课下作业】练习案【课后反思】高三生物学案第九周( 10.27—11.1)第二课时考点专项训练20初稿:召霞定稿:董波审稿:艳霞教研组长年级主任教务主任一、选择题1.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至未兴奋部位C.神经纤维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D.在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2.下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B.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C.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的电流方向相同3.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

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 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4.用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如图为参与反射活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如果剪断支配脊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见图),下列说确的是 ( )A.立即刺激A端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B.刺激B端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C.若刺激剪断处的某一端出现收缩活动,该活动能称为反射活动D.脊蛙左后肢发生反射活动的唯一条件是如图所示结构的完整性5.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B.当①受刺激时,该处的细胞膜外的电位表现为外正负C.③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D.若从①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②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6.某哺乳动物处于静息状态的神经元、外K+浓度分别是140 mmoL/L和5 mmoL/L。

在膜电位由负外正转变为正外负过程中有K+排出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K+流入细胞。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过程中,K+排出细胞是主动运输,流入细胞是被动运输B.该过程表明,神经元兴奋时,膜两侧K+的浓度差会缩小C.该过程表明,神经元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D.神经元细胞膜外侧,兴奋部位比未兴奋部位的电位低二、非选择题1.下图为人的缩手反射相关结构的示意图,请分析并回答:(1)完成缩手反射的神经结构基础是______ ,当接收刺激时,兴奋在该结构中的传导途径是______ (用字母表示)。

(2)图1中有突触的部位是________ (填图中字母)。

兴奋在突触部位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当针刺手指后会产生缩手反射,但化验取指血时,针刺手指时手并未缩回,这一现象说明在反射过程中,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有________ 作用。

(3)图2所示为某段神经纤维模式图。

受到适宜的刺激后,接受刺激部位膜外电位发生变化,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刺激使膜对离子的________ 发生改变,导致________大量涌入细胞,在受刺激部位与未受刺激部位之间形成________ ,使兴奋沿着神经纤维传导。

(4)一个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在添加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河豚毒素(Na+通道蛋白抑制剂)后是如何变化的?________。

2.人手指意外触到蜡烛火焰,引起屈肘反射。

其反射弧示意图如下。

(1)图中神经元a产生的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以________ 形式进行传导。

当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引起突触前膜________ 释放神经递质,该递质与神经元b细胞膜上________ 结合,使神经元b兴奋。

神经元b的神经冲动进一步引起神经元c 兴奋,最终导致屈肌收缩。

(2)图中M点兴奋时,此处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

若N点受刺激产生兴奋,则在神经元b上______(填“有”或“无”)膜电位的变化,其原因是__________。

(3)手指意外触到火焰引起局部皮肤红肿,是因为皮肤毛细血管舒和通透性增加,______________引起组织间隙液体积聚。

若手指伤口感染,可引起体液中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抵御病菌侵害,此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___免疫。

班级选择题高三生物学案第九周(10.27—11.1)第三课时神经调节(下)初稿:召霞定稿:董波审稿:艳霞教研组长年级主任教务主任【学习目标】1.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