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老头的父爱形象
论《高老头》中的父爱悲剧及其原因

论《高老头》中的父爱悲剧及其原因一、本文概述《高老头》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笔下的经典之作,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和对人性的细腻描绘,揭示了19世纪法国社会中的种种矛盾和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高老头》中的父爱悲剧及其原因,通过分析高老头的父爱表现及其悲剧性结局,揭示金钱对亲情、伦常和人性的冲击,以及贵族妇女在金钱面前的历史性衰败。
文章将首先概述《高老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然后深入探讨父爱悲剧的具体表现及其背后的社会根源,以期对这部经典作品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和解读。
在《高老头》中,高老头是一个富有的面条商,他一生痴爱他的两个女儿,为了满足她们的欲望,不惜付出一切代价。
然而,他的父爱却最终走向了悲剧,被女儿们遗弃,最终像野狗一样死去。
这种父爱的悲剧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它反映了当时社会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对亲情的冲击和破坏。
小说中的贵族妇女鲍赛昂夫人也面临着金钱的冲击和挑战。
她表面上保持着高洁的情操和独立的人格,但在感情上却是被动的,被金钱和权力所控制。
她的命运也揭示了贵族妇女在金钱面前的历史性衰败,进一步揭示了金钱对人性、伦常和亲情的扭曲和破坏。
通过对这些人物和情节的分析,本文旨在探讨《高老头》中的父爱悲剧及其原因,揭示金钱对亲情、伦常和人性的冲击,以及贵族妇女在金钱面前的历史性衰败。
希望通过这样的探讨,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部经典作品,更深刻地认识到金钱对人性和社会的双重影响。
二、《高老头》中的父爱悲剧在巴尔扎克的《高老头》中,父爱被描绘为一种深刻而复杂的情感。
高老头,这位有钱的面条商,以他一生的痴爱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父爱悲剧的典范。
他的两个女儿,从小就在他无尽的溺爱中长大,但他最终却被她们遗弃,孤独地死去,像一只无家可归的野狗。
高老头的父爱是一种真情,它深沉而热烈,无私而执着。
然而,这种父爱在高老头那里却走向了极端,变得偏执而扭曲。
他将自己的全部身心都倾注在女儿们身上,不惜一切代价满足她们的欲望,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尊严和生命。
试析《高老头》作品中畸形的父爱

试析《高老头》作品中畸形的父爱徐世平[内容摘要]:高老头是巴尔扎克作品中塑造的十分成功一个文学形象,他是封建宗法思想被资产阶级金钱至上的道德原则所战胜的历史悲剧的一个缩影。
作者将高老头对女儿们特别的父爱和女儿们对高老头的遗弃进行对比,更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与人之间虚伪的本质。
高老头具有痴情般的父爱,无限溺爱女儿,以金钱为基础和手段满足女儿的欲望,把金钱和纵容看成是爱,而最终导致悲剧。
在社会中,高老头是个资产者,与时代共舞,与潮流中大多商人一样具有的追逐金钱品性。
可是,在家庭内,却是个时代的落伍者,是历史悲剧中必然毁灭的见证物。
他恪守着对亡妻和女儿的一片痴情,达到了病态的、疯狂的地步,他把血亲之爱摆到高于金钱的地位上,因而钱尽情绝,这个父性基督就像野狗一样,惨死在公寓里。
[关键词]:父爱阶级金钱父道轴心金钱轴心资本主义父爱是人类中一种普遍而又伟大的情感,但不同阶级的人,在表达父爱时有不同的方式,既出于人之常情,又出于一定的阶级观念,由一定的阶级观念决定,使得他们的父爱带有不同的阶级色彩。
当然也就是说,在阶级社会中,父爱作为一种人之常情,既拥有它的普遍性,又有它的具体性。
它的具体性就表现在父爱是同一定时代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人与人的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而不同阶级观念以及与之有联系的表达父爱的不同方式,就使得不同阶级的父爱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不同的阶级色彩和内容。
一、高里昂老头是“父爱的代表”高里昂老头是巴尔扎克作品中所塑造的一个“父爱的代表”,他的父爱既包含封建宗法观念的色彩,也有资产阶级观念的色彩。
他是一个在大革命中靠粮食投机而大发横财的面粉商人,是一个资产阶级暴发户的典型。
他十分注重人伦情感,思想意识仍停留在封建宗法制市民程度上。
他对两个女儿的爱都是出于封建宗法伦理道德观念。
他仍保留传统的封建思想,特别看重骨肉和家庭亲情,关心妻子,疼爱女儿,把自己的一切都系在家庭和女儿身上,只要女儿快乐,他就快乐。
高老头父爱悲剧浅论

高老头父爱悲剧浅论聂风云《高老头》是巴尔扎克的小说代表作,作品塑造了一位为了女儿甘愿付出一切的父亲——高老头的形象。
高老头的结局充满了悲剧色彩,伟大的父爱没有换来两个女儿的孝顺和亲情,反而遭到了无情的遗弃。
探讨其悲剧原因,既有高老头的自身因素——他对女儿毫无原则、没有底线的溺爱,也有资产阶级金钱至上的社会因素,正是这两个因素导致了高老头的悲剧结局。
《高老头》是巴尔扎克小说艺术的巅峰之作。
作品塑造了一位为了女儿奉献一切的父亲——高老头的形象,但伟大的父爱却并没有换来女儿的关爱和孝敬,反而遭到她们不断的敲诈,最后孤独而死。
关于高老头的父爱悲剧及原因,学术界历来众说纷纭,本文拟从父爱表现、个人因素、社会因素等几个方面,就高老头的父爱悲剧及其原因谈谈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一、高老头的父爱表现1.毫无原则的父爱高老头生活在法国波旁王朝和拿破仑帝政不断交替掌权的动荡时期,作为一个面条商,其身上无不体现着资产阶级的贪婪性。
但作为一个父亲,他却很爱自己的两个女儿,为了女儿,宁愿付出自己的一切,然而,他的父爱是毫无原则、没有底线的,甚至可以说是金钱的堆砌。
高老头虽然收入很高,然而对自己很吝啬,但对两个女儿却是有求必应,让她们从小就过着一种阔绰奢靡的生活,并以此为乐。
即使她们给自己造成痛苦,他也甘之若饴。
然而,这种非理性的溺爱让两个女儿把父亲给予的爱当成理所当然,也加速了她们被金钱社会所侵蚀的速度。
在出嫁两个女儿时,高老头花费了近乎自己一半的家产,给她们每人八十万法郎做陪嫁。
他本以为这样可以得到女儿对自己的孝敬和尊重,然而却事与愿违。
由于封建等级观念作祟,两位女婿认为认为高老头的卑微出身会对自己的门第造成影响,因此并不愿和岳父来往。
两个女儿更是在丈夫的逼迫下,不仅不敢留父亲在家住宿,连最起码的接待都不敢公然进行,绝望之余,高老头只得盘出铺子,搬进了脏乱颓败的伏盖公寓。
一位可怜的父亲为了女儿,竟然甘愿受两个女婿的侮辱,说起来是多么的伟大。
《高老头》中扭曲的父爱探讨

成才之路【基教与成才研究】一些评论家们认为高老头的父爱表现了“人类崇高的感情”,经过理性、客观的分析,高老头的父爱是被作者美化了的“伟大的感情”,即扭曲的、病态的。
通过高老头的悲剧,看到波旁王朝复辟时期,法国社会人们被金钱异化而失去道德真情的丑恶。
这不仅仅是高老头一个人的悲哀,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哀。
一、扭曲的父爱表现高老头的父爱是一种以满足自我精神需要为目的,以金钱为手段,以溺爱为形式的爱,这不是一个正直父亲的爱。
(1)带有情欲的父爱。
高老头的妻子死后,他把对妻子的爱移到两个女儿身上,父爱在他身上大大膨胀,达到非理性的程度。
有一次高老头和拉斯蒂涅一起来到一个女儿家,他感到幸福极了,他躺倒在女儿的脚下,吻她的脚。
高老头这种情欲的转移必然为他日后的遭遇埋下了伏笔,使他成为了情欲的牺牲品。
作为父亲,应该在子女心目中形成威严的形象,这样才能得到子女的尊敬和爱戴。
(2)被金钱异化的父爱。
在高老头的人生哲学里,金钱和父爱似乎可以画等号。
他的两个女儿会骑马,有一辆马车,生活得像一个老财主供养的情妇。
她们每人会得到八十万法郎的陪嫁。
他的女儿向他要钱,他竟然说:“除偷之外,我实在是拿不出。
不过,如果需要,我可以去偷。
”高老头作为一个资产阶级暴发户,深知金钱的魔力,在他的宠溺下,两个女儿养成了骄奢的生活习惯,互相攀比,共同争抢父亲的财产。
然而有限的金钱和有限的生命,最终并没有换来两个女儿对父亲些许的精神安慰。
(3)虚荣的父爱。
高老头就真的不求回报么?事实上,高老头对两个女儿的爱,归根结底还是自私的爱。
高老头认为女儿是“我”的东西,想通过两个女儿来满足他自己的虚荣。
女儿的美丽会让高老头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
高老头曾经也是个走红的人物,显赫之极。
七月王朝复辟后,像高老头这样暴发起来的中小资产者是很让人看轻的,虽有钱,却没有地位。
于是他便将跻身于上流社会的愿望寄予在两个女儿身上。
他的女儿凭借父亲的巨额财产,顺利踏入了上流社会,高老头的那种小资产阶级所共有的攀援名贵的虚荣心得到了一种快意的满足。
谈高老头的父爱

谈高老头的父爱摘要《高老头》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作家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中最出色的画幅之一。
小说的主人公高老头的形象格外鲜明,引人注目。
巴尔扎克对之倾注了深刻的感情,他在致韩斯卡夫人的信中写到:“我要在这部书里描写一种充满巨大力量的感情,无论是灾难、痛苦或不义,任何东西都不足以破坏这种感情。
做平的主人公是一个父亲,他无异于基督教神圣的殉道者。
”关键词:父亲父爱一.高老头的父爱对于高老头的父爱, 人们谈论得最多也争论的较大,不同时代不同人有着不同的看法。
国内一方面的研究者认为高老头的父爱是封建宗法制观念的产物,另一方面的则认为是资产阶级拜金主义的父爱;国外则有评论家将高老头的父爱与性欲联系起来。
个人认为,高老头的父爱是复杂的,不能偏执一词,但主体上我还是把它定位为一种真挚而深刻的父女之情,高老头父爱的悲剧又是其爱之方式不当和当时资本主义社会这一时代造成的悲剧。
1.真实的父爱首先,它符合社会真实。
资产阶级社会的人性泯灭,亲情淡薄,灵魂扭曲,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使高老头这一夸张人物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更加自然地显示其真实性。
面对这一现实,高老头把他的“父爱”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上,从此渴望获得女儿对他的感情的回报。
其次,它符合性格真实。
高老头的“父爱”,我们能够感受到他发自内心的父爱,女儿们遇到麻烦了会担心并竭力地帮助解决,处处为女儿着想,不忍让女儿为难,这两个方面的揉合,就为读者展现了一个真实的人物形象,使情节顺应发展。
在高老头临终前,他发出了哀鸣和愤怒的咒骂,体现了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更具有真实性。
2.伟大深沉的父爱高老头的父爱是持久而深沉的。
他对两个女儿强烈的爱一直从她们小时候持续到自己去世:一开始,他为女儿出聘最优秀的教师进行读书、习艺、骑马等高雅的家庭教育;等到她们长大了,又给她们每人八十万法郎的陪嫁,嫁给社会上的体面人物。
高老头的父爱是伟大而无私的。
在他即将死去时,他的女儿也不来看他一眼。
他却对欧也纳说:“你是我的儿子,欧也纳。
《高老头》中体现的父爱研究

《高老头》中体现的父爱研究
“高老头”是一部著名的故事作品,讲述的是老人与两个孙子之间的父爱关系。
故事中,老人介绍自己的孙子,并说他们像小公鸡那样让他开心。
此外,老人把两个孩子封装在自己的胳膊里,表现出深沉的父爱。
《高老头》中体现的父爱很温柔,这表明老人把孙子当作自己的孩子。
他不仅给他们带来了快乐,还把孩子们关在自己怀里,像母亲一样爱护他们。
这说明老人对孩子们已经形成了特别深刻的感情。
另外,老人为孩子们创作出诗歌来充实他们的生活,这些诗歌传达着他对孙子的深厚的爱。
老人经常给孩子们讲故事,传递人文价值观。
用他深厚的爱与仁慈,让孩子们感受到父爱和温柔。
从老人的行动来看,他真正的爱他的孩子。
在普通的生活中,老人使用他的智慧,试着把孩子们的生活的充实起来,而不是去制造形式上的礼物。
在老人的心中,他的孩子是最重要的,他重视他们的成长,发挥自己的父亲精神。
总而言之,《高老头》中体现的父爱,表明老人对孙子有着深深的爱,他们用深厚的爱和仁慈去爱护孩子,而不是靠物质礼物。
老人关心孩子的成长,用自己的爱去滋养孩子的心灵,这正是有父爱的表达。
高老头父爱之我见

高老头父爱之我见在文学的长河中,高老头是一个极富争议性的人物。
他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展现了父爱的伟大和深沉。
在短暂的篇幅中,他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为了女儿可以付出一切的父亲形象。
高老头是一个穷酸书生,他为了满足女儿的虚荣心,倾尽所有。
他把自己最珍贵的东西——时间、财产和尊严,都奉献给了女儿。
这种父爱是如此的深沉和纯粹,令人感动。
高老头对女儿的爱,是那种无微不至的关怀。
他时刻牵挂着女儿,为她们的幸福而付出。
他满足女儿们的每一个需求,为她们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
这种爱是如此的伟大,它甚至让我们反思:到底什么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父爱?高老头的父爱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慈爱,它带有一种强烈的占有欲和控制欲。
他时刻牵挂着女儿,不断满足她们的物质需求,但却忽略了她们的精神需求。
这种爱是如此的畸形和病态,以至于让人们感到害怕。
然而,尽管高老头的父爱带有缺陷,但我们应该看到,他身上的父爱是真诚的。
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对女儿的深爱,这种爱让他变得无私和包容。
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女儿的幸福,这种爱让他变得坚强和勇敢。
在文学的世界中,高老头是一个富有争议性的人物。
他的父爱是如此的复杂和深沉,它让我们对父爱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我们应该理解并接纳这种复杂的父爱,因为它是真实存在的。
当我们回顾高老头的父爱时,不禁让人想起了现实中的父母。
他们为我们付出的爱,也许并不完美,但却无比真挚。
他们为我们提供物质上的温暖和精神上的支持,让我们在成长过程中获得力量和勇气。
高老头的父爱之我见,父爱是复杂的情感,它有许多不同的表达方式。
高老头的父爱虽然带有缺陷,但它是真诚和无私的。
我们应该理解并接纳这种复杂的父爱,因为它是真实存在的。
我们应该珍惜父母对我们的爱,感恩他们的付出,让他们为我们感到骄傲。
[主题]:高老头的父爱今解在众多文学作品中,父爱是一个经久不衰的主题。
而“高老头”则是一部以父爱为核心的作品,它的主人公高老头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父爱的伟大和无私。
《高老头》中扭曲的父爱探讨

《高老头》中扭曲的父爱探讨在文学的世界里,父爱是一种深沉而复杂的情感。
而在巴尔扎克的《高老头》中,父爱被展现得扭曲而矛盾。
本文将通过分析这部作品中父爱的表现形式,深入探讨这种扭曲的父爱对人们的影响和价值。
在《高老头》中,高老头将自己的全部爱都倾注在了两个女儿身上。
为了满足她们的物质需求,他不惜付出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尊严和健康。
然而,他的父爱并没有得到女儿们的回报和理解,反而被她们视而不见,甚至遭到她们的嫌弃和背叛。
这种扭曲的父爱在小说中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高老头的父爱是盲目的。
他对女儿们的爱缺乏理性思考,往往不顾她们的真实需要和感受。
例如,他为女儿们准备的奢华生活和奢侈品,并不是她们真正需要的,反而让她们感到厌烦和压抑。
这种盲目的爱使高老头无法看清女儿们的内心世界,也使她们无法体会到真正的父爱。
高老头的父爱是单向的。
他只女儿们的物质需求,而忽视了她们的精神需要。
他从未真正倾听过女儿们的心声,了解她们的喜好和兴趣。
这种单向的爱使高老头与女儿们之间缺乏互动和交流,导致他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高老头的父爱是剥夺性的。
他为了满足女儿们的物质需求,不断牺牲自己的时间和健康。
然而,他的牺牲并没有得到女儿们的感激和回报。
相反,女儿们把他的付出视作理所当然,甚至嫌弃他的贫穷和衰老。
这种剥夺性的爱使高老头失去了自己的尊严和价值,也使他无法享受到亲情带来的快乐和满足。
当我们深入探讨这种扭曲的父爱时,可以发现它对人们产生了负面影响。
扭曲的父爱容易使人们忽视真正的亲情。
在高老头的例子中,他的女儿们把他的付出视作理所当然,从未真正感激和尊重他的付出。
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并不罕见,它使人们往往只物质上的满足,而忽视了亲情的真正意义。
扭曲的父爱容易使人们陷入盲目和迷失。
高老头对女儿们的爱是盲目的,他只她们的物质需求,而忽视了她们的精神需要。
这种现象使人们往往只看重表面的东西,而忽视了内心世界的探索和理解。
最终,这种盲目和迷失会导致人们在亲情关系中无法获得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高老头的父爱形象摘要:高老头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期,靠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他成了资产阶级暴发户,他非常疼爱两个女儿,甚至已经超出了寻常人所能理解的范围,但是他对女儿的爱却并没有换来应得的回报,最终孤伶伶地死在了公寓。
他的形象是一个悲剧,一个父爱的悲剧,而早成这个悲剧的原因则是他那畸形的父爱、不单纯的动机和社会所流行的资产阶级金钱原则,这样他的形象就成了一个被金钱毁了的父爱的典型形象,而巴尔扎克也正是通过对他这种典型形象的描写来揭露资产阶级的罪恶,有力的抨击了资产阶级的金钱原则。
关键词:金钱父爱形象畸形典型悲剧高老头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它一向被认为是《人间喜剧》的序幕,曾被选为世界十大小说之一。
文章主要写了高老头为了对女儿的爱付出了所有到最后却没有得到丝毫回报,最终孤伶伶死去的悲剧一生,通过对高老头悲剧形象的描写,作者批判了建筑在金钱基础上的父爱和亲情,对金钱至上、人欲横流、道德沦丧的社会给予了有力抨击。
高老头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他出身微寒,年轻的时候以贩卖挂面为生,后来当上供应军队粮食的承包商而发了大财,他非常疼爱他的两个女儿,为她们聘了最优秀的教师对她们进行读书、习艺、骑马等高雅的家庭教育,又让她们打扮的珠光宝气、花枝招展,后来为了讨好她们有给了她们每人八十万法郎的陪嫁将她们嫁给了社会上体面人物,大女儿阿娜斯大齐嫁给了雷斯多伯爵,作了贵族夫人,而小女儿但裴娜就嫁给了银行家纽沁根,当了资本家太太,从而也踏进了达官贵人家的门槛,而高老头为了不失女儿们的体面,又卖掉了自己的店铺,住进了人们称之为“私人救济院”的伏盖公寓,但是他的两个女儿却并不因此就停止对她们父亲的压榨,仍然在挥金如土之后不停的向高老头伸手要钱,可怜的高老头节衣缩食,由最好的房间换到了最低等的房间,甚至变卖了最后一点财物来满足女儿们的要求,但他的女儿们却在榨干父亲的所有钱财让老人变的一贫如洗的时候再不让父亲登门,到最后高老头得了中风症弥留死亡之际想见他两个女儿最后一面都被推辞掉了,而高老头也就这样带着满腹的遗憾孤苦伶仃地离开了人世。
高老头生活的时代背景极其复杂,他生活在大革命时期、拿破仑帝政和波旁王朝这三个朝代新旧交替、积聚动荡的时期,同时这也是资本主义的一个新的时代,而金钱又恰恰是这个时代的时代标记,但父爱作为过了时的宗教法制残留感情也是存在于大多数人的心中的,而这两个存在在时代发展的同时又构成了一种新的矛盾,导致社会上存在了一种畸形的心态,而我们的高老头就是这种心态的受害者,在这种社会心态的影响下,就产生了他超阶级的父爱。
高老头的父爱形象,我们可以归纳为两点:一、作为小市民出身,他的宗法观念是浓厚的,他对女儿的爱无疑是希望维系小市民的那种天伦之乐的生活情趣;二、高老头又是一个新派人物,他对上流社会的生活仍然垂涎三尺,但他也深知自己年老体衰,无力参与抗争,而他身边则有两个既年轻又美貌的女儿于是他寄希望于两个女儿,希望通过她们,实现再度跻身上流社会的宏愿。
他的父爱,对女儿的宠爱,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基于此的。
高老头非常疼爱他的两个女儿,甚至可以将满足两个女儿的各种幻想作为自己人生的一大乐事,他请了优秀的教师培养女儿高等教育应有的才艺,面对女儿的各种要求他也是全力的去满足她们,给她们请做伴的小姐,甚至在女儿们十五岁的时候就给了她们自备马车,极尽全力地去让她们过奢华的生活。
在这个时候,高老头对女儿的爱也是一种安慰,一种未来的希望,在这里他种下了自己的希望之树,期望他的女儿们能在以后帮助自己过上想要的生活。
等到他的女儿出嫁的时候,高老头就给了女儿们“随心所欲挑选丈夫”的权利,就这样他的大女儿阿娜斯塔齐为了做贵族太太选择了嫁给一位伯爵,小女儿但裴娜则因为喜欢金钱而嫁给了一位银行家,高老头在这个时候又展现出了他对女儿们超乎寻常的父爱,他用自己一般的财产给了女儿们做陪嫁,给了每个女儿八十万法郎,这都是令我们震惊的,但是更令我们震惊的是由于地位显赫的女婿认为他的面粉生意有失体面,加上他自己也觉得自己的身份有辱女儿的门面,为了女儿,他竟然盘出了铺子,搬进了肮脏、颓败的伏盖公寓,这不能不说他对女儿的爱是疯狂的,而他的女儿们在结婚后生活依然是骄奢淫逸,头脑又十分简单,导致财产都被无耻的丈夫牢牢控制,就在她们因为追求享乐欠下许多债的时候,高老头又一次体现了他的父爱,尽管这个时候他已经被女儿逼的日益穷困潦倒落魄,但他还是倾尽自己的所有去满足女儿的要求,甚至还可以为女儿找情夫当中介人。
在高老头的生活中,对女儿的爱成了他唯一的乐趣和安慰,他把女儿视为“天使一般”甚至是崇拜的偶像,只要谈到女儿,他原本毫无生气的脸也会容光焕发,“女儿随便丢给我一个微笑,世界就给镀上一层金光……,仿佛天上掉下一道美丽的阳光似的。
”“你觉得这些小生命的每滴血都是你的血,是你的精华……她们眼神有点不快乐,我的血就冻了,你终有一天知道,为了她们的快乐而快乐,比你自己快乐更快乐”“我爱我的女儿,还胜过上帝爱人类”。
高老头对女儿的爱无疑是疯狂的,但在他耗尽最后一点积蓄,也即将耗尽生命之际,女儿们却忙着争权夺势,寻欢作乐,再也不肯来看他一眼,即便这样,他对女儿的爱还是不曾减少,他还是忍着疼痛思念女儿,倾诉他对女儿的爱:“她们还少不了我呢,……她们需要钱,我可知道去哪里挣”在眼看着女儿的确不来时,他哀叹着:“倘若我有钱,倘若我留着家私,没有把财产给她们,她们就会来了,会用她们的亲吻来舔我的脸!”“所有的爱都被我对她们用尽了,他们对我不能再有爱了,做父亲的应该永远有钱,应该笼络儿女,就像对付狡猾的马一样。
”他甚至还埋怨自己“一切都是我的错,是我纵容她们把我踩才脚下的。
”他还呼吁社会“为了父亲的死,应该订一条法律”,虽然他也曾几次“恶狠狠”地咒骂女儿“简直是些下流东西,流氓婆”“把她们抓来!叫警卫队,叫军队!”“将来他们的孩子会替我报仇的。
”这些咒骂不能说不狠,但恰恰反衬了高老头对两个女儿的深深的爱,每次咒骂之后,高老头马上就会否认自己咒骂过她们:“谁说的?你知道我是疼爱她们的!”骂过之后想到的是去为女儿挣钱,把女儿的不孝怪罪到女婿身上“是我女婿不准她们来的呀,杀死他们!杀死雷斯多!杀死纽沁根!他们是凶手!”从这些语言之中,都透露出高老头对女儿的浓浓爱意,这是高老头从内心深处发出的,也正由于这些存在于他内心深处的爱我们才能看到高老头对女儿的深厚感情。
此外,高老头岁女儿超乎寻常的热烈父爱还有许多动作、行为表现如:高老头偷偷跑到街角去等女儿们的马车出现,嗅女儿的信纸,吻女儿的脚,用头蹭她的裙裾,他把自己完全沉浸在只爱女儿的的狭小世界里,别人只有在提及和他女儿有关的事情,他的眼睛才会发亮,才会精神百倍,否则他就对周围的人和事表现出漠不关心,迷迷糊糊,本人也显得老态龙钟,这种种的现象,都战线出高老头对女儿超常的感情,也正好体现了巴尔扎克所说的“无比巨大力量的感情”高老头的父爱形象是一个被金钱毁灭了的父爱的典型形象,而我们可以知道一个人在意识行为上的表现是由这个人的内在心理与性格决定的,所以高老头所表现出来的畸形父爱也是与他心理与性格上的畸态有密切联系的。
高老头在内心深处有一股极高的情感,他娶的老婆是他崇拜赞美、敬爱无边的对象,他为拥有她而骄傲,他们过了七年圆满幸福的生活,后来他的妻子不幸早逝,他的高尚情感首次受到了重大挫折,于是他就将所有的爱都转移到了他的两个女儿身上,在他们身上实现自己情爱的目标。
虽然高老头在社会上是个资产者,顺应时代,追逐金钱,但是到了家庭中他却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时代落伍者,他一直保持着对逝去妻子的一片痴情,后来又转移到了女儿身上,满足她们物质和金钱的需求,却只要求她们跟自己亲热一下来作为回报,后来就只是希望和她们在一起,想方设法去接近女儿,他这变了异的父爱已经达到了病态的、疯狂的地步,无法自控,“好象赌棍离不开赌场”,这个时候高老头对女儿异乎寻常的爱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爱的激情,这时候他的父爱不再是纯粹的父爱,已经成了父爱情爱的混合,但是他却丝毫不觉,完全失去了自我,他的存在只是为了爱女儿,否则就会质疑活着的意义,逐渐地将自己对女儿的爱异化成一种病态心理,而他的性格更是进一步扭曲了他的这种爱,作为一个具有浓厚封建宗法观念的商业资产者,一个资产阶级暴发户,一个凶狠的掠夺者,高老头是通晓生意经的,但是他的生意经却不能应用于家庭生活中,他是不通晓资产阶级的人生哲学的,因此,他所犯的最大错误就是将血亲之爱与金钱挂上了直接关系,他将金钱看得十分重要,认为没有金钱世界末日就要到了,对金钱的盲目崇拜让他认为金钱可以买到一切,甚至可以买到对女儿的爱,所以他对女儿的爱大部分也都是用金钱堆砌出来的,他用金钱去维系父女之间的感情,让他这种父爱的内容边成了满足女儿的物质生活,用金钱来满足女儿的一切欲望,在这里,他没有真正尽到作父亲的责任,他,没有用良好的心态和正确的方法去教育女儿,使她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他自己节俭,却纵容地给予女儿奢侈的享受,给女儿养成挥霍和向她们的父亲索取的习惯,只教给女儿怎么样被人爱,却没有教导女儿怎样去爱别人,为了该女儿找钱,他愿意杀人放火,当他无力替女儿还债时,他觉得惭愧死了,手头没钱给女儿时,他说:“不中用了,再不能说是父亲了!”在他的人生哲学中,金钱和父爱是可以直接划等号的,而就在他行将就木时,他想到的还是赚上几百万,继续买女儿的爱,高老头的这中畸形心理和性格最后也导致了他的女儿们变成了自私自利的拜金主义者,变成了无情、无耻、丧失道德伦理只崇尚金钱的资产阶级贵妇,而他最后也钱尽情绝,成了拜金主义的牺牲者,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因其用金钱换取父爱的畸形心理和性格所造成的。
高老头为了自己对女儿的爱是疯狂的、变态的,他甘愿舍弃自己的一切,只是为了求得女儿的幸福,但是他却成了一个悲剧,成了一个通晓资产阶级生意经却不通晓资产阶级人生哲学的资产者的悲剧,因为最后他没有得到女儿的一点点感动、温情的回报,我们只是看到了他那两个过惯了骄奢淫逸生活的女儿永无止尽的搜刮他的钱财,当他被榨干后便被她们无情的拒之门外,他的女儿过着奢华的生活,而他自己却在肮脏、阴冷、寒酸的伏盖公寓中节衣缩食,直至最后孤伶伶地死去。
高老头的一生是一部时代的悲剧,也是封建宗法制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这一新旧交替时期社会现象的反映,他沉溺于父爱,为了女儿倾尽所有,但在这个无情无义的金钱社会却没有得到一丝一毫的回报,正式他的父爱反衬出女儿的无情无义,反衬出这个社会的残忍冷酷。
他的悲剧形成并不是偶然的,相反这是由许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首先,他对女儿的爱是不明是非的疯狂溺爱,已经发展成了一种超乎寻常的畸爱,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高老头令热人惊心动魄的伟大感情,但是他的这种努力付出却并没有得到丝毫回报,甚至还得到了种种无情的对待,这些悲剧的产生无疑是由于高老头自身的原因形成的,他将自己父爱的内容更多的变成了满足女儿的物质生活,他自己节俭,却纵容地给予了女儿奢侈的享受,这种在金钱上的给予和宠爱,从女儿小的时候就已经存在“我一向对她们百依百顺,小姑娘想入非非的欲望都给她们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