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老头的父爱悲剧
一个不能与时俱进者的悲哀_高老头_父爱悲剧原因浅析

变;女儿的改变是因为社会的改变,高老头同样没有意识到。 从高里奥的发家史看,他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一个靠投
机大发横财的暴发户,但是社会变了,高老头悲剧发生的年代 虽然是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然而新兴资产阶级已经成为时代 的主宰。高老头身在这样的社会,也唯利是图,但思想上还保 存着封建家庭观念,“因为他是暴发户,刚从劳动人民中分化 出来,小市民千百年来养成的温情脉脉的封建义务观念,还千 丝万缕地与他的灵魂联结着,来不及一切两断。”[3][p88]所以 我们看见高老头并没有把金钱关系带进家庭,对女儿的爱不 讲回报。但正因为如此,高老头无偿的爱,加之女儿们在社会 的“后天学习”,围绕金钱的生存法则已深深植根于她们的脑 海,这是高老头始料未及的。新时代的交替及高老头对社会 影响家庭的不察觉,“使他成为精明的商人和痴愚的父亲。”
三 那么高老头能不能做些什么来改变这一切呢?其实在与 社会争夺女儿过程中,高老头并没有尽力。在女儿们从小以 来的教育中,高老头没有教她们学会感恩。在女儿们长大嫁 后的荒唐行为,高老头没有加以制止,而愈加纵容。高老头的 自私,坚持做人孤独为伴,为世所不容。社会碰壁后,消极逃 避,不敢卷土重来。以上一系列的不尽力,又可归因于他没意 识到女儿的改变、社会的改变,他没与时俱进。 他的生意头脑是精明的,但没有帮女儿夺回财产;他恨女 婿,恨他们夺走了他的女儿们,但他终究斗不过女婿。 高老头父爱的悲剧来源于自己不能与时俱进,也来源于 社会,高老头所生活的环境,但更多高老头自身的原因,他的 悲剧对我们今天的社会有着不可忽视的警世作用,当然也为 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材料。
பைடு நூலகம்242
9 2 0 0 9 年 第 期 安徽文学
论《高老头》中的父爱悲剧及其原因

论《高老头》中的父爱悲剧及其原因一、本文概述《高老头》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笔下的经典之作,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和对人性的细腻描绘,揭示了19世纪法国社会中的种种矛盾和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高老头》中的父爱悲剧及其原因,通过分析高老头的父爱表现及其悲剧性结局,揭示金钱对亲情、伦常和人性的冲击,以及贵族妇女在金钱面前的历史性衰败。
文章将首先概述《高老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然后深入探讨父爱悲剧的具体表现及其背后的社会根源,以期对这部经典作品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和解读。
在《高老头》中,高老头是一个富有的面条商,他一生痴爱他的两个女儿,为了满足她们的欲望,不惜付出一切代价。
然而,他的父爱却最终走向了悲剧,被女儿们遗弃,最终像野狗一样死去。
这种父爱的悲剧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它反映了当时社会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对亲情的冲击和破坏。
小说中的贵族妇女鲍赛昂夫人也面临着金钱的冲击和挑战。
她表面上保持着高洁的情操和独立的人格,但在感情上却是被动的,被金钱和权力所控制。
她的命运也揭示了贵族妇女在金钱面前的历史性衰败,进一步揭示了金钱对人性、伦常和亲情的扭曲和破坏。
通过对这些人物和情节的分析,本文旨在探讨《高老头》中的父爱悲剧及其原因,揭示金钱对亲情、伦常和人性的冲击,以及贵族妇女在金钱面前的历史性衰败。
希望通过这样的探讨,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部经典作品,更深刻地认识到金钱对人性和社会的双重影响。
二、《高老头》中的父爱悲剧在巴尔扎克的《高老头》中,父爱被描绘为一种深刻而复杂的情感。
高老头,这位有钱的面条商,以他一生的痴爱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父爱悲剧的典范。
他的两个女儿,从小就在他无尽的溺爱中长大,但他最终却被她们遗弃,孤独地死去,像一只无家可归的野狗。
高老头的父爱是一种真情,它深沉而热烈,无私而执着。
然而,这种父爱在高老头那里却走向了极端,变得偏执而扭曲。
他将自己的全部身心都倾注在女儿们身上,不惜一切代价满足她们的欲望,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尊严和生命。
试析《高老头》作品中畸形的父爱

试析《高老头》作品中畸形的父爱徐世平[内容摘要]:高老头是巴尔扎克作品中塑造的十分成功一个文学形象,他是封建宗法思想被资产阶级金钱至上的道德原则所战胜的历史悲剧的一个缩影。
作者将高老头对女儿们特别的父爱和女儿们对高老头的遗弃进行对比,更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与人之间虚伪的本质。
高老头具有痴情般的父爱,无限溺爱女儿,以金钱为基础和手段满足女儿的欲望,把金钱和纵容看成是爱,而最终导致悲剧。
在社会中,高老头是个资产者,与时代共舞,与潮流中大多商人一样具有的追逐金钱品性。
可是,在家庭内,却是个时代的落伍者,是历史悲剧中必然毁灭的见证物。
他恪守着对亡妻和女儿的一片痴情,达到了病态的、疯狂的地步,他把血亲之爱摆到高于金钱的地位上,因而钱尽情绝,这个父性基督就像野狗一样,惨死在公寓里。
[关键词]:父爱阶级金钱父道轴心金钱轴心资本主义父爱是人类中一种普遍而又伟大的情感,但不同阶级的人,在表达父爱时有不同的方式,既出于人之常情,又出于一定的阶级观念,由一定的阶级观念决定,使得他们的父爱带有不同的阶级色彩。
当然也就是说,在阶级社会中,父爱作为一种人之常情,既拥有它的普遍性,又有它的具体性。
它的具体性就表现在父爱是同一定时代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人与人的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而不同阶级观念以及与之有联系的表达父爱的不同方式,就使得不同阶级的父爱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不同的阶级色彩和内容。
一、高里昂老头是“父爱的代表”高里昂老头是巴尔扎克作品中所塑造的一个“父爱的代表”,他的父爱既包含封建宗法观念的色彩,也有资产阶级观念的色彩。
他是一个在大革命中靠粮食投机而大发横财的面粉商人,是一个资产阶级暴发户的典型。
他十分注重人伦情感,思想意识仍停留在封建宗法制市民程度上。
他对两个女儿的爱都是出于封建宗法伦理道德观念。
他仍保留传统的封建思想,特别看重骨肉和家庭亲情,关心妻子,疼爱女儿,把自己的一切都系在家庭和女儿身上,只要女儿快乐,他就快乐。
高老头父爱悲剧浅论

高老头父爱悲剧浅论聂风云《高老头》是巴尔扎克的小说代表作,作品塑造了一位为了女儿甘愿付出一切的父亲——高老头的形象。
高老头的结局充满了悲剧色彩,伟大的父爱没有换来两个女儿的孝顺和亲情,反而遭到了无情的遗弃。
探讨其悲剧原因,既有高老头的自身因素——他对女儿毫无原则、没有底线的溺爱,也有资产阶级金钱至上的社会因素,正是这两个因素导致了高老头的悲剧结局。
《高老头》是巴尔扎克小说艺术的巅峰之作。
作品塑造了一位为了女儿奉献一切的父亲——高老头的形象,但伟大的父爱却并没有换来女儿的关爱和孝敬,反而遭到她们不断的敲诈,最后孤独而死。
关于高老头的父爱悲剧及原因,学术界历来众说纷纭,本文拟从父爱表现、个人因素、社会因素等几个方面,就高老头的父爱悲剧及其原因谈谈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一、高老头的父爱表现1.毫无原则的父爱高老头生活在法国波旁王朝和拿破仑帝政不断交替掌权的动荡时期,作为一个面条商,其身上无不体现着资产阶级的贪婪性。
但作为一个父亲,他却很爱自己的两个女儿,为了女儿,宁愿付出自己的一切,然而,他的父爱是毫无原则、没有底线的,甚至可以说是金钱的堆砌。
高老头虽然收入很高,然而对自己很吝啬,但对两个女儿却是有求必应,让她们从小就过着一种阔绰奢靡的生活,并以此为乐。
即使她们给自己造成痛苦,他也甘之若饴。
然而,这种非理性的溺爱让两个女儿把父亲给予的爱当成理所当然,也加速了她们被金钱社会所侵蚀的速度。
在出嫁两个女儿时,高老头花费了近乎自己一半的家产,给她们每人八十万法郎做陪嫁。
他本以为这样可以得到女儿对自己的孝敬和尊重,然而却事与愿违。
由于封建等级观念作祟,两位女婿认为认为高老头的卑微出身会对自己的门第造成影响,因此并不愿和岳父来往。
两个女儿更是在丈夫的逼迫下,不仅不敢留父亲在家住宿,连最起码的接待都不敢公然进行,绝望之余,高老头只得盘出铺子,搬进了脏乱颓败的伏盖公寓。
一位可怜的父亲为了女儿,竟然甘愿受两个女婿的侮辱,说起来是多么的伟大。
父爱留痕_浅析_高老头_中所表现的父爱_谢玫玫

1834年巴尔扎克写下了《人间喜剧》文学大厦的基石———《高老头》,这是一幕社会悲剧,以一八一九年到一八二0年初为时代背景,以伏盖公寓和鲍赛昂子爵夫人的沙龙为舞台,分两条主线并行展开,其中一条便是关于高老头的故事:高老头本为巴黎的一个面粉商,靠投机倒把、囤积居奇而成了一个殷实富户,膝下有两个女儿。
他用一生积攒的财产大部分当作嫁妆把大女儿嫁给了雷斯多伯爵,把小女儿嫁给纽沁根银行家,自己留下一点生活费。
本以为从此可安享天年,谁料两个女儿挥霍放荡,嫁入豪门后以父亲为耻;可手紧的时候,她们都跑来找父亲要钱,高老头的钱袋日渐见瘪,但总竭力满足女儿的过分要求,最后他把衣物都典卖光了,一无所存,孤苦伶仃地死在公寓阁楼小屋里。
下葬时,女儿、女婿一个也没露面。
年岁变迁,一个多世纪后高里奥的父爱依然留给我们许多的思考,爱的形式有多种,而高老头极端的父爱到底根源何处。
其一,他畸形的父爱一定程度上来自于妻子死后他对妻子爱的转移。
他的妻子是拉·勃里地方一个富农的独养女儿,对他正是崇拜赞美、敬爱无边的对象,书中写道:“高里奥赞美的是她生得又娇又嫩又结实,又灵巧又美丽,跟他恰好是极端的对比。
男人要有什么天真的情感,不就是因为能随时随地地保护弱者而感到骄傲吗,骄傲之外再加上爱,你便可了解许多怪僻的性情了。
”妻子死后,高里奥没有续娶,他的感情便从此寄托在了女儿的身上。
作者写道:“在她早死的情形下,疼爱女儿的感情便在高里奥心中发展到荒谬的程度。
死神夺去了他所爱的对象,他反把爱情转移到了两个女儿身上,高里奥对妻子高尚而痴情,他发过誓:永远不做对不起妻子的事,哪怕在她死后。
”法国十九世纪初正是革命后的动荡年代,高里奥的父爱表现为满足她们物质上的欲望,他倾其所能使女儿过着最奢侈的生活,小姑娘想入非非的欲望,都给她们满足,要什么有什么。
一来是对过世的妻子感情的转移使他的宠爱无度,二来便是父性使然。
不管时间流逝,物非人非,他总有着与女儿在一起的强烈的欲望。
浅析李尔王和高老头的父爱

浅析李尔王和高老头的父爱在文学作品中,父爱是一个经久不衰的主题。
许多经典角色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现了伟大而深厚的父爱。
本文将以《李尔王》中的李尔王和高老头为例,深入探讨文学作品中如何通过角色塑造和情感表达来传达父爱主题。
《李尔王》是莎士比亚的经典悲剧之一。
李尔王这个角色在失去权势之后,展现出了他对三个女儿的父爱。
在故事中,李尔王虽然被两个女儿背叛,但他的爱却是无条件的。
他对女儿们的爱,并不是因为她们的身份或者地位,而是因为她们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亲人。
这种无条件的父爱,正是文学作品中所要传达的。
高老头是巴尔扎克的小说《高老头》中的主人公,是一个为了女儿而付出一切的父亲。
他有两个女儿,为了她们的教育和未来,高老头不惜牺牲自己的尊严和生命。
在女儿们长大成人后,高老头却遭到她们的背叛和遗弃。
然而,即使在最绝望的时候,高老头都从未抱怨过,也从未放弃过对女儿们的爱和。
在《李尔王》中,莎士比亚通过李尔王的悲惨命运,展现了父爱的伟大和深沉。
李尔王的父爱是无私的,他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女儿们。
当两个女儿背叛他时,李尔王的内心是痛苦和绝望的,但即使这样,他仍然保持了对第三个女儿的关爱和支持。
这种坚定的父爱,使得读者为之动容。
巴尔扎克在《高老头》中则通过高老头的命运,传达了父爱的执着和无私。
高老头为了女儿们的未来不断付出,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即使在女儿们背叛他之后,高老头仍然没有停止对她们的和关爱。
这种无怨无悔的父爱,使得读者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和深沉。
在文学作品中使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可以更加形象地描绘出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加强感染力和艺术性。
在《李尔王》中,莎士比亚就运用了多种文学手法来展现李尔王的父爱。
例如,当李尔王被两个女儿背叛时,他痛苦地呼唤着:“给我眼睛,我要看见你们!”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绘出李尔王内心的痛苦和绝望。
在《高老头》中,巴尔扎克也运用了类似的文学手法来描绘高老头的父爱。
例如,当高老头在病重时听到女儿们的消息时,他挣扎着起来,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说道:“她们来了!她们来了!”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绘出高老头对女儿们的思念和关爱。
“爱”的误区--浅析《高老头》中“父爱”的悲剧

提供 了一面镜子 ,一面 “ 爱 ”的镜子 。 背景介绍 巴尔 扎克出生在法 国一个 由农 民上升为 资产者的家庭里 ,他 的父亲对他抱有很 大的 期 望 ,希望他能学 业有成 ,长大后成 为一 个 大律 师 ,可是 ,事与愿 违,巴尔扎克从 小就
构成 了相对完善 的法 国社会 ,特别是 巴黎 上 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 小说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小说 中的每 个 故事情节 ,人物的每一段对话 ,都反映了 人 的思 维 活 动 ,都 反 映 了人 与人 之 间 的某种 社 会 关 系 ,这 些思 维 活 动 、社会 关 系 或多 或少 地 反映出了某种道德现象 。而巴尔扎克 的 《 人 间 喜剧 》却让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 廉人的社会 , 即 :封建贵族社会已经 日薄西 山,气息奄奄 ,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新兴的资产者 占 据统治地位 的社会 ,金钱成了人们的上帝 ,而世间最美 的 “ 爱 ”却成为了人们交换金钱的 “ 商 品”。 二、 “ 父 爱 ” 的悲 剧 性 《高老头 》,这个故 事发生在 巴黎 日内 维新街一个 叫伏盖公寓 的小旅 店里 ,它作为 巴 尔 扎 克 写 私 人 生 活 场 景 的一 部 成 功 著 作 , 成 功的塑造 了一个可怜 的父亲形象。 “ 他为 女J L f f ] 奉献 了一 切 ,但 临终前却没有 一个女 儿 肯去看他 ,死后 也没有一个女儿前 去为他 送 葬。”他 曾经答应他 的岳父他会一 辈子好 好 待他的妻 子,他 也做到 了这一 点,而且在 他 的妻子去世 以后 ,他 就将所有 的爱都 寄托 在两 个女儿 身上 ,认 为妻子 已经离 去 ,他必 须背起 父亲 、母亲 的双 重责任 ,他关注 的只 有他 的两个女儿 ,他诚心 的希望两个女儿能 得到 幸福 ,可是 ,事与愿 违 ,他得到 的,却 是两个女儿 的漠不关心 ,是一种 只有付 出没 有 回报 的爱 。 金 钱至上 的观 念,是 直接导致 高老头悲 剧命 运 的重要 因素之一 。在那样 一个 人性被 金钱 异化 的时代 里 ,高老头违 背 了 他 父 亲 的心 愿 ,过 着 形 式 单 调 ,内心 生 活却 非 常 之 丰 富 的生 活 。 作为 享有. “ 法 国现实 主义文学之 父”美 誉 的 巴 尔 扎 克 ,他 的风 俗 研 究 作 品 分 为 巴 黎 生活 场景 、外省 生活场景 、私人生活 场景、 政治 生活场景 、乡村生 活场景这六个 部分 ,
高老头的悲剧原因及现代启示

目录摘要 (1)Abstract (1)一、高老头悲剧的客观原因 (2)二、高老头悲剧的主观原因 (3)(一)真挚的父爱 (4)(二)盲目的父爱 (4)(三)偏执的父爱 (5)三、高老头悲剧的现代启示 (5)(一)选择良好的教育环境 (6)(二)选择合理的教育方式 (7)(三)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9)注释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 (11)致谢 (12)摘要法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高老头》中高老头为女儿们付出一切,却惨遭抛弃,最后凄凉死于伏盖公寓的父爱悲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主要从主观与客观的角度即当时“金钱至上”的社会环境和高老头矛盾、偏执的性格特征来探究高老头悲剧的原因,同时结合当下的时代背景,社会现实,解读这悲剧的现实意义,通过社会多方的共同努力,让更多孩子远离溺爱的环境,接受正确的教育,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让高老头的悲剧不再重演。
关键词:巴尔扎克;《高老头》;悲剧;启示AbstractLe Pere Goriot is a masterpiece written by the famous French realistic author Balzac. In this novel, Old Goriot devotes everything to his daughters but is abandoned and finally dies miserably in vauquer's boarding house. Such a tragedy of paternal love is overwhelming and impressive.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causes of Old Goriot’s tragedy from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persp ectives, that is to say,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Old Goriot’s contradictory and paranoid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money-first” social environment at that time. Meanwhile, this paper tries to interpret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is tragedy combined with the social reality in the contemporary era. The thesis also aims to help children grow up healthily without excessive indulgence and receive proper education to form a healthy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under the common efforts. Thus the tragedy of Old Goriot won’t recur. Keywords:Balzac, Le Pere Goriot, tragedy, revelation高老头悲剧探析及其现代启示巴尔扎克是19世纪著名的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家,也是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老头的父爱悲剧刘丽霞内容摘要:《高老头》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之一,巴尔扎克对高老头的描写全部集中在父爱的欲念上。
通过高老头爱女儿,最终却被女儿抛弃的悲剧性遭遇,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冷酷的金钱关系。
造成高老头悲剧的除了当时在金钱势力支配下资产阶级的道德沦丧和人与人之间的冷酷无情的因素之外,高老头对两个女儿没有分寸地过分宠爱和纵容也是造成这种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
现在很多家长像高老头那样过分宠爱孩子,宁可自己受苦,甚至是付出生命也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而没有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使得孩子不知道“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1]而重蹈高老头的父爱悲剧之覆辙。
关键词:父爱纵容悲剧金钱遭遇《高老头》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之一,巴尔扎克对高老头的描写全部集中在父爱的欲念上。
通过高老头爱女儿,最终却被女儿抛弃的悲剧性遭遇,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冷酷的金钱关系。
在高老头身上发生这样的父爱悲剧,既是时代的悲剧,又是他们阶级自身的悲剧。
一、高老头的遭遇小说《高老头》中除了描写下层社会和上流社会的种种丑行外,还向读者展示了一份特别的父爱以及这种父爱在当时资本主义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中的悲惨遭遇。
书中的高老头(高里奥)把毕生的心血倾注在了两个女儿身上,但最终却病死在黑暗破陋的公寓里,直到临死两个女儿谁也不愿来看自己的父亲。
在父亲下葬那天,就连墓碑也是两个大学生当了手表捐赠的。
他以前是那么富有,可结局却如此的悲惨。
高老头是个面粉商,他爱女如命,在两个女儿出嫁时每人给了六、七十万的家产,自己只留了五六万作养老金,后来又因为两个女儿而卖掉了仅供他生活的养老金。
他把两个女儿看做他的心肝宝贝,他给她们还债,用他仅剩的养老金为女儿制作参加舞会的礼服,女儿们的漂亮和高兴是公寓里这个木讷的老头唯一感兴趣的事情。
他满足女儿的一切需求,包括不合理的,他以为这样就拴住了女儿,以为日后能得到她们的尊重与孝敬。
但是当他的女婿得知他一无所有的时候,他们开始讨厌他、奚落他、遗弃他。
因为他已经没有了利用的价值,再也没有什么能付出的了,只会给他们丢脸,两个女儿也力求自保,顺从丈夫的意见,不愿搭理父亲,两个女儿以父亲为耻,盼着父亲早一点死去,但表面上却说出种种托词来假意的安慰他,最后高老头寂寞地死去。
她们就像是一个榨汁机,榨干了父亲,把剩下的残品急于扔掉。
儿女都是父母养大的,女儿的所作所为,高老头都看在了眼里。
但无论女儿怎样做,怎样一次又一次地令他失望,他的父爱却是永恒的。
当他听说他的女儿在外面欠了大笔债务的时候,他宁愿把自己最珍惜的银饰(那银饰可是他最值钱的东西了)卖掉为女儿还债,也不愿让女儿为此伤半点脑筋。
卖了之后,他哭了,但他这样做并没有换取女儿的心。
书上曾写过这样一段:拉斯蒂涅克因为与鲍赛昂夫人有所谓的姐弟关系,从而有幸被公爵夫人邀请参加一个舞会。
他在舞会上认识了长得高雅、漂亮的纽沁根夫人,也就是高老头的二女儿——但斐纳。
拉斯蒂涅在舞会上才真正看到,什么才是名门显赫、什么才是华丽、富有……他与纽沁根夫人交谈了两个多小时,似乎感到已攀上了通往上流社会的阶梯,他感到飘飘然了。
正当他得意之时敲开了高老头的房门,在看到房间的那凄凉的景色,一股寒气让他清醒了:房间内简陋不堪,窗上没有窗帘,床上只有薄薄的棉毯,那还是用伏盖太太的旧长裙改做的,柜子已经掉漆了,没有柜门,一张不成样的写字台上放着旧草帽。
这冷冰冰的房间看着让人揪心,酷似监狱里的一间凄惨的牢房。
让你无法想象的是这样的“家”是两位贵族小姐父亲的住所,它与王公贵族们奢侈、华丽、体面的生活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比呀!高老头看到拉斯蒂涅,急忙问他两个女儿的情况,还问两个女儿对自己有什么看法。
拉斯蒂涅望着这个老头儿,真觉得他可笑、可怜!他的女儿过惯了体面、奢侈的生活早已忘记了这个整日思念自己的老父亲。
此时的他能说出真相吗?能让这个可怜的老人再次心碎吗?他的鼻子一酸,强忍着泪水编造出一些安慰他的话。
他的语调很低,当他抬头看看高老头时,发现他容光焕发,很激动。
他能说什么呢?这个好老头平时就受别人玩弄、嘲笑,难道让他知道,他在女儿眼里是那么渺小,一文不值,成了她们的眼中钉,让他那仅有的一些希望与宽慰也要随之而去吗?让他在女儿面前的一点点尊严感也要化为耻辱吗?就是一个铁石看到他伟大的父爱也会流泪呀!他觉得,这是在欺骗他,但这是一个美丽的谎言,是一个大学生对这位老人的理解与尊敬。
高老头一辈子过得屈辱,逆来顺受,与世无争,最大心愿就是能得到女儿的认可,可这些都因为没有了钱他后来一样都没能实现。
他痛恨自己不能永远有钱,这样就不能拉紧拴住女儿的缚绳。
他为了两个女儿宁愿去偷去抢,甚至付出自己的生命,世界上还有比这更伟大的父爱吗?在当时那种社会风气下它显得多么伟大、让人崇敬。
弥留之际,他感叹道:“我对她们的爱,她们都以怨报德,像刽子手似的对我施以酷刑。
”[2]很可惜,高老头是个资产阶级暴发户,爱女成癖,并为她们花光了所有家财,自己却省吃俭用,成了个吝啬鬼,最终因为贫穷而被女儿抛弃,成为金钱关系的牺牲品,凄然死去。
高老头的父爱,让两个女儿踏入上流社会,却也正是由于他的溺爱,使两个女儿抛弃了他。
正如一切无休止的放纵都源于没有分寸的宠爱,一切没有分寸的宠爱下都裹着一颗自私而又惭愧的心。
可怜的高老头,还有他那可怜的父爱,在灿烂夺目的金钱面前,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最终也只能折服在金钱脚下。
最后,高老头因为操心两个女儿病倒了,可怜的他发出最后一声呻吟竟是“求求你们,让我见见我的女儿吧!我只要看见她们,我的病就会好的,求求你们了……”[3]这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虽是这么朴实,但却饱含了对女儿的爱与期待。
病痛折磨得他浑身发抖、昏迷了。
但昏迷时还亲切地叫着:阿纳斯塔西,但斐娜(两个女儿的名字)!他对女儿的爱已经感染了周围的人,却不能融化两个女儿那冰冷的心。
直到他死了,两个女儿才来到父亲身旁,同他“告别”。
但对父亲的后事却不闻不问,扬长而去。
高老头的归天仪式是最简单、最贫困、最单调的,只有最穷的人才是这种仪式:可怜得只有哀乐在号响,可他却是两个贵族家庭的父亲!二、造成父爱悲剧的原因(一)、客观原因高老头的父爱是以父道为横轴、以孝道为纵轴的封建宗法伦理道德观念,所看重的是血缘关系,天伦之乐。
作为一个资产阶级的暴发户,他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落后于他的阶级地位。
巴尔扎克称他在生意上“有国务大臣的才器”、“计划出策如外交家”、“勇往直前如军人”,然而,一离开他闲下来背靠墙壁站在阶梯上的时候,他仍不过是一个又蠢又粗野的工人,感觉不到任何精神上的乐趣。
餐桌上不跟其他人交流、坐在戏院里听戏时会打盹……只有在家庭中,在他敬爱的妻子面前,才为自己是个堂堂男子汉,能随时保护弱者而感到骄傲,为有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而感到高兴。
可见,高老头由普通工人变成一资产者,他的伦理道德却没有随他地位的改变而改变,仍然停留在他封建宗法市民的水平上,不懂得资本主义的世道人情。
根据作品的描写,可以看到,高老头以干练的魄力,获取高额的利润,是为了自己的家庭,为了自己的女儿。
高老头认为自己是家庭的一个组成部分,不是他占有家庭,而是家庭观念占有了他。
因此,妻子生前,他和她共同维持了充满温情的家;妻子死后,他便一个人担负起了维持家庭的责任。
他决定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家庭和女儿的身上,特别看重骨肉之爱和天伦之乐,疼爱女儿的感情在他的心中发展到荒谬程度。
他在对拉斯蒂涅谈到为父的感受时说:“您将来做了父亲,听见小孩子牙牙学语,您心里就会想:‘这是从我身上出来的!’您会觉得这些小家伙的每一滴血都是您的血,是您的精华……您会为了他们的快乐而快乐,比你自己的快乐更快乐。
”[4]他把女儿当做天使一般,喜欢她们,爱他们。
女儿女婿看不起父亲做面粉生意,高老头就停了面粉厂,搬到女儿家。
他有钱时,在女儿家吃饭还摆有刀叉,后来钱不多了,刀叉就没有了,并且还拒绝在公开的场合接见他,他只好搬到伏盖公寓,以免女儿难堪,实际上是女儿女婿变相的赶走了他。
这他并不伤心,但为了见到女儿,他只好趁女婿不在家的时候,偷偷跑去看女儿,或者当知道女儿参加舞会,就事先躲在女儿将要路过的路上,偷偷地看她们一眼。
当女儿穿着华丽的服装,在飞驰的马车里顺便对他笑一笑时,他的心就快活得跳起来,就像天上照下的一道美丽的阳光。
高老头觉得只要在女儿身边,黄莲也会变成甘草的。
正是由于这种封建宗法制观念,女儿们把他赶出家门之后,他仍然抱着原来的家庭观念不放,千方百计的要维持宗法制父女关系,对和谐的家庭生活留恋万分。
临终前,他对拉斯蒂涅讲述女儿小时的家庭生活时,对那时的家庭生活充满着留恋。
总的来看,高老头表达父爱的具体方式是矛盾的,他用金钱和纵容来表达父爱,这是高老头身上具有的显著特征。
二)、主观原因高老头对小女儿但斐纳谈到父亲的责任时说:“你的生命是我给的,你的快乐还是我给的,这才是父亲所以成其为父亲。
”[5]高老头所谓的给是给爱、给金钱,爱通过给金钱来表达,这可以说是高老头父爱中复杂的阶级性的集中表现。
在《高老头》中,高老头表达父爱的资产阶级方式是随处可见的。
他使女儿生活的奢华象一个有钱的贵族爵爷养的情妇。
他的乐事只在于满足女儿的任何要求,而只要求女儿跟她亲热一下作为回敬。
很明显高老头是在用金钱和纵容收买女儿的感情,而且是高价收买,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从感情上讲,高老头的爱本是出于封建宗法制的观念,这一家庭观念是以血缘关系、骨肉之情为内容的。
由于高老头是用金钱和纵容表达自己的父爱,换取女儿的感情的,所以自己的行动给女儿造成的影响是:父女之情不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女儿对父亲的感情不是出于自然,而是以金钱和纵容作为交换条件,家庭关系和感情是以金钱的多少为转移的。
这样,女儿们心中的家不是以家庭为轴心,而被金钱所代替,父亲只有和金钱联系起来才成其为父亲,女儿只有和金钱联系起来才成其为女儿。
所以高老头表达父爱的资产阶级方式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养成女儿的利己主义和拜金主义思想,爱女儿本是要维持自己的家庭,但在它的作用下,他的家庭正慢慢走向危险的边缘。
由此看来,在封建宗法制家庭大厦的基地上,高老头既是一个建筑者,又是一个破坏者。
女儿们结婚前,家里表面上充满了脉脉温情,但家庭破裂的悲剧已在酝酿之中。
高老头维护封建宗法制观念,又破坏这种观念,在女儿们出嫁后表现的尤为突出和明显。
大女儿阿娜斯塔西和小女儿但斐纳都是生活放荡的妇女,大量的金钱扔进巴黎这个巨大的销金库,她们以各种方式榨取高老头。
每当这个时候,两个早已踢开父亲的女儿,会来到高老头的身边,装出亲切的笑容,甜蜜的喊着:“爸爸呐,亲爱的爸爸。
”在高老头的父女关系中,以前是高老头用金钱换取女儿们的亲热,现在又变成了女儿们用亲热换取父亲的金钱。
女儿们的无情无义,高老头有所察觉,但他不甘心自己的家庭就这样毁掉,然而要维持这种关系,必须用金钱来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