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时监测的应用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时监测的应用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时监测的应用【摘要】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时监测的临床价值。
方法采用日本尼士DS-250 24 h动态血压仪记录动态血压,同时采用GE Mars 5000型系列及Mars PC系列闪光卡Holter记录盒,3通道及12通道连续24 h记录动态心电图,GE Mars系列软件分析,经人机对话编辑确保准确。
监测236例(男156例,女80例)有临床症状但常规心电图正常的患者,找出症状与血压及心脏的关系。
结果 64例患者出现症状时心电图改变与血压波动有关联。
结论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时监测有利于分析临床症状与血压及心脏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动态心电近年来随着监测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时监测得到应用和重视,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时监测对于了解心电图改变与血压变化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现将我院2005年10月~2007年2月同时监测成功的236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36例中男156例,女80例;年龄48~79岁,平均67.4岁。
均为Ⅰ~Ⅱ级高血压病患者或血压不稳定需确诊者,常规心电图无明显异常。
1.2 动态心电图监测采用GE Mars 5000型系列及Mars PC系列闪光卡Holter记录盒,3通道及12通道连续24 h记录,GE Mars系列软件分析,经人机对话编辑确保准确。
动态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的标准是:以J点后80 ms测量ST段呈水平或下斜型下降≥0.1 mV,持续1 min以上;ST段恢复后1 min以上再次下降≥0.1 mV为再次发作[1]。
与心电图有关联的标准是:血压升降变化时间段内心电图出现ST段呈缺血型改变、心律失常发生或增多(大于每小时平均数值的30%为增多)为有关联。
1.3 动态血压监测采用日本尼士DS-250 24 h动态血压仪。
将袖带缚于左上臂,袖带下缘距肘窝2 cm,其松紧以刚能容纳2横指为适度。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联合同步监测在临床中的应用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联合同步监测在临床中的应用动态心电图(Holter)和动态血压(ABPM)是临床上常用的心血管监测工具,它们在监测心脏和血压变化方面都具有独特优势。
动态心电图是一种24小时连续记录心电图的技术,可以检测到日常生活中常常遗漏的心律失常和缺血性心脏病变。
而动态血压监测是一种24小时连续监测血压的技术,能够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血压水平和变化趋势。
将这两种监测手段联合进行同步监测,可以全面评估患者的心脏和血压状况,有助于更准确地诊断疾病、制定治疗方案和预测预后。
1. 提高诊断准确性:心律失常和缺血性心脏病变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表现之一,动态心电图是一种快速、准确诊断这些病变的方法。
动态血压监测能够连续记录患者的血压变化,可评估患者的高血压程度和变化趋势。
将这两种监测手段联合应用,能够全面评估患者的心血管健康状况,提高诊断准确性。
2. 明确疾病的类型和程度:动态心电图可以明确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ST段变化、缺血范围和程度。
动态血压监测能够评估患者的24小时平均血压、日间和夜间血压、晨起血压和运动后血压等。
将这两种监测手段联合起来,可以更为全面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疾病类型和程度。
3. 制定更为精确的治疗方案:采用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联合同步监测,可以全面评估患者的心脏和血压状况,从而制定更为个性化、精确的治疗方案。
例如,对于高血压患者,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的结果,医生可以更精准地选择降压药物种类和剂量。
对于心律失常患者,根据动态心电图的结果,医生可以更准确地选择心律调节药物种类和治疗方式。
4. 预测预后: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可以监测患者的心脏功能和血压趋势的变化,从而预测患者的预后。
例如,动态心电图可以评估冠状动脉疾病和心律失常患者的预后,而动态血压监测则可评估高血压患者的预后。
1. 监测时间较长: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需要持续24小时进行,这对有些患者可能不太方便。
2. 监测过程中可能有误差: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的监测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很多干扰因素的影响,如体位变换、运动、情绪变化等,从而导致测量结果有一定误差。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与动态心电图相关性的探讨

2 1 2组 患 者 疗 效 比较 阿 司 匹林 联 合 氯 吡 格 雷 治 疗 组 3 . 3 例 TA发作完全控制 3 1 2例 , 效 率 9 . 7 ( 2 3 ) 无 效 1 有 6 9 3 / 3 ,
2 2 血 小 板 的 变 化 阿 司 匹 林 联 合 氯 吡 格 雷 组 P T 治 疗 . L
的 不 良反 应 小 , 全 可 靠 。 故 而 笔 者 认 为 , 短 期 内 反 复 发 安 对 作 的 T A, 作 为 神 经 科 急 症 进 行 积 极 处 理 , 常 规 治 疗 基 1 应 在 础 上 采 用 阿 司 匹林 联 合 氯 毗 格 雷 治 疗 , 效 显 著 , 良反 应 疗 不 小 , 考 虑 临床 推 广 应 用 。 可
例 ( / 3 , 1例 恶 化 为 脑 梗 死 。对 照 组 3 13)无 2例 T A 发 作 完 I 全控 制 1 8例 , 效 率 5 . 5 ( 8 3 ) 无 效 1 有 62 1 / 2 , 4例 ( 4 3 ) 1/2 ,
发 展 为脑 梗 死 9例 ( / 2 。 9 3 )
中 国 实 用神 经 疾 病 杂 志 2 1 0 0年 1 第 1 月 3卷 第 1 期
C ie e o r a o r ci l ro sD s a e a .2 1 , 1 1 . h n s u n l f a t a v u ie s s n 0 0 Vo. 3 No 1 J P c Ne J
参 考 文 献
[] Hi D, an k uisN Jea ahl 1 lM Yi ao l erk ti l n a .Th ihr ko t k ehg i f r e s so
动态心电动态血压的应用

动态心电与动态血压的应用一、动态心电图的回顾与发展1、心电图先驱 A. WallerWaller是英国杰出的生理学家,1856年6月12日, 出生于法国巴黎,先后在法国、德国、英国就学,主攻生理学,在圣马丽医院教授生理学16年。
1902年任伦敦大学生理实验室主任。
1922年3月11日逝世于伦敦。
1887年, Waller应用毛细管电流计,在体表记录出首例心电图。
2、心电图之父 Willem EinthovenEinthoven1860年5月21日出生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
10年后返回荷兰。
1885年任Leiden大学生理学教授,直到1927年9月28日逝世。
1913年,提出著名的“Einthoven三角”理论。
同年创造并确定心电图标准双极肢体导联记录系统。
1924年荣获诺贝尔医学奖。
鉴于他对心电图理论和记录技术的开创性功绩,Einthoven 被誉为心电图之父。
3、动态心电图发明的漫长历程Holter技术问世三步曲(1933-1961年):动态远距离刺激及生物磁学;无线电心电图(远距离接收);动态心电图。
1933-1961年,历时28年的研究,动态心电图技术最终问世,Holter 给全人类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遗产,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Norman Jefferis Holter(1914-02-01—1983-07-21)。
1914年,N.J.Holter出生于美国西部Montana(蒙大拿州)的一个叫做Helena(海伦纳)的小镇,在当地从小学读到高中,1931年,Holter进入洛杉矶初级大学(Los Angeles Junior College)化学系学习,1934年毕业,获得化学AA学位,而后进入洛杉矶加州大学卡罗尔学院(Carroll College,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n Los Angeles),1937年获得文学学士学问(Bachelor of Arts)。
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运动平板的临床应用

动态血压监测
14
动态血压的相关介绍
➢ 血压:指血管内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 压强。由于血管分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所以,也 就有动脉血压、毛细血管压和静脉血压。通常所说的 血压是指动脉血压。当血管扩张时,血压下降;血管 收缩时,血压升高。
➢ 血压是反映心血管功能的重要参数,是诊断疾病、观 察治疗效果、进行预后判断的重要依据。但是,血压 受诸多因素影响,如:身体状况、精神因素、环境条 件、生理韵律等,所以,单次测量血压存在较大差别, 同时当心律不齐时,采用断续的测量方法测量血压比 较困难,连续的动态血压监测可在每个心动周期测量 血压,在临床及医学研究中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24小时、白天、夜间血压的平均值反映不同时段患者血压的 总体水平,是目前采用动态血压诊断高血压的主要依据。
17
动态血压的诊断标准
1、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 24小时≦ 130/80mmHg 白天≦135/85mmHg 夜间≦ 120/70mmHg
18
动态血压的诊断标准
2、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 10-20%:杓型 <10%:非杓型 >20%:超杓型 为负数:反杓型 超杓型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过低,见于老年收缩期高血压,它可导
15
动态血压的相关介绍
动态血压的相关介绍
动态血压的常用指标:
1、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 24小时 白天(清醒活动,早6点~晚10点) 夜间(睡眠,晚10~早6点)
2、阈值(血压负荷) >白天140/90mmHg夜间120/80mmHg的次数百分率
3、24h血压趋势图 4、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 5、清晨时段血压的升高幅度(血压晨峰)
(126+110)/2=118 (168+144+158+141+141+141)/6=149
动态心电血压二合一分析记录系统参数

动态心电血压二合一分析记录系统参数一.仪器要求:1、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两种检查可以一次完成。
二.系统要求:1、可以同步记录和显示心电和血压数据。
2、可以分别进行报告分析并合成为一份报告。
3、具有报告自动分析诊断功能。
4、该系统可以进行医疗数据网络传输和分析管理。
5、该系统报告可免费接入将来的心电网络和医院的HIS系统。
三.动态血压功能参数要求:1、可以记录24小时以上的血压测量数据。
2、多种记录时间间隔可供选择:10,20,30,60,90,120min。
3、测量模式:自动测量和手动测量。
4、测量方法:升压测量示波法,自动加压,自动排气。
5、压力范围:0-290mmgh。
6、有过压保护功能,当袖带内压力大于290mmgh 时,袖带可以自动释压。
7、有掉电数据保护功能,电池突然断电数据不会丢失。
8、血压测量误差≤3mmgh。
9、有自动重测功能,对于误差干扰未测出数据和错误数据可以自动重新测量。
四. 动态心电图软件功能要求:1、可记录24小时以上十二导联同步心电图,并自动识别和归类各种心搏的类型。
2、快速、准确的识别心房颤动和阵发心房颤动,明确标记阵发房颤的发生时间。
3、可自动识别起搏心律并智能分析起搏器类型和起搏模式。
4、可自动分析归类心律失常,可准确识别干扰和心搏并放入相应模板,便于快速分析诊断。
5、具有动态心电图的扩展分析功能:心率变异性分析、ST段分析、心率震荡分析、Q-T间期分析、T波趋势分析、睡眠呼吸分析等功能。
6、提供趋势图、散点图和直方图等快速分析方式。
7、分析模板涵盖所有心电内容,重点内容在报告首页突出显示。
8、人机对话功能设置合理明确,以方便快捷的进行报告诊断。
五.设备配置要求:1、每台检测仪配备袖带2套,导联线2套。
2、另外赠送加宽袖带2条。
3、包含电脑工作站一台和打印机一台(其配置需满足系统分析工作要求)。
心血管功能检测仪

心血管功能检测仪心血管功能检测仪是一种用来评估人体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医疗设备。
它能够检测人体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心血管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下面是关于心血管功能检测仪的一些介绍。
心血管功能检测仪主要包含了心电图监护、动态血压测量、血氧饱和度监测等功能模块。
通过脉搏波传感器和心电图监护电极,它可以实时监测心率、心电图波形和心律失常等指标。
同时,它也能够测量动态血压,了解血压的变化情况,帮助医生分析患者的血压状态。
另外,心血管功能检测仪还能够监测血氧饱和度,了解血氧水平的变化,用于早期发现低氧血症的病情。
心血管功能检测仪具有非侵入性、操作简单、结果可靠等优点。
患者只需将手指放置在传感器上,仪器即可自动测量出相关指标,并将结果显示在屏幕上。
医生可以通过观察波形、数值等来评估患者的心血管功能。
此外,心血管功能检测仪还可以记录患者的数据,帮助医生进行长期监护和评估。
心血管功能检测仪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早期筛查。
通过测量血压、心率等指标,医生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高血压、心律失常等疾病的风险,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其次,心血管功能检测仪还可以用于患者的康复监护。
例如在心脏手术后,通过监测心电图波形变化,医生可以判断患者的康复状况,指导康复治疗。
此外,心血管功能检测仪还可以用于健康体检,对健康人群进行心血管功能评估,早期发现潜在的心血管疾病风险。
综上所述,心血管功能检测仪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医疗设备,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心血管健康状况,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它在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康复监护和健康体检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联合同步监测在临床中的应用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联合同步监测在临床中的应用动态心电图是一种记录心脏电活动以及分析心脏状况的方法。
它通过在患者胸部、背部或手臂等位置贴上导电电极,并利用传感器将信号传输到记录仪上进行记录。
动态血压监测是一种测量患者血压变化的方法,通常通过戴上血压计记录仪在一段时间内进行测量。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的联合应用可以更全面地监测患者的心脏和血压状况,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
1. 心律失常的监测和诊断:动态心电图可以记录心脏的电活动,帮助医生诊断各种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室上性心动过速等。
结合动态血压监测,可以了解心律失常对血压的影响,进一步评估患者的整体心血管状况。
2. 血压波动的评估:动态血压监测可以记录患者在一段时间内的血压变化情况,包括白天、夜间和活动状态等。
结合动态心电图,可以进一步了解血压波动与心脏电活动的关系,准确评估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
3. 评估药物治疗效果: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可以帮助医生评估不同药物治疗对心脏和血压的影响。
通过定期记录和分析数据,可以确定是否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其他治疗方案。
4. 晕厥症状的分析: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晕厥发作时的心脏和血压情况。
结合其他检查,如头部录像脑电图(EEG)等,可以综合分析晕厥症状的原因和机制,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5. 运动、应激状态下的心脏和血压监测: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可以记录患者在运动、应激状态下的心脏和血压变化。
这对于评估患者在运动或应激状态下对心血管系统的适应能力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适合进行某些高强度运动或心脏手术。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的联合应用可以提供全面的心脏和血压监测数据,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这种联合监测方法能更好地评估患者的心血管状况,指导药物治疗和手术决策,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的应用将会进一步扩展,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准确、便捷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时监测的应用
【摘要】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时监测的临床价值。
方法采用日本尼士DS-250 24 h动态血压仪记录动态血压,同时采用GE Mars 5000型系列及Mars PC系列闪光卡Holter记录盒,3通道及12通道连续24 h记录动态心电图,GE Mars系列软件分析,经人机对话编辑确保准确。
监测236例(男156例,女80例)有临床症状但常规心电图正常的患者,找出症状与血压及心脏的关系。
结果64例患者出现症状时心电图改变与血压波动有关联。
结论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时监测有利于分析临床症状与血压及心脏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监测;动态血压监测;临床价值
近年来随着监测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时监测得到应用和重视,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时监测对于了解心电图改变与血压变化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现将我院2005年10月~2007年2月同时监测成功的236例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36例中男156例,女80例;年龄48~79岁,平均67.4岁。
均为Ⅰ~Ⅱ级高血压病患者或血压不稳定需确诊者,常规心电图无明显异常。
1.2动态心电图监测采用GE Mars 5000型系列及Mars PC系列闪光卡Holter 记录盒,3通道及12通道连续24 h记录,GE Mars系列软件分析,经人机对话编辑确保准确。
动态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的标准是:以J点后80 ms测量ST段呈水平或下斜型下降≥0.1 mV,持续1 min以上;ST段恢复后1 min以上再次下降≥0.1 mV为再次发作[1]。
与心电图有关联的标准是:血压升降变化时间段内心电图出现ST段呈缺血型改变、心律失常发生或增多(大于每小时平均数值的30%为增多)为有关联。
1.3动态血压监测采用日本尼士DS-250 24 h动态血压仪。
将袖带缚于左上臂,袖带下缘距肘窝2 cm,其松紧以刚能容纳2横指为适度。
监测时间为24 h,每次监测间隔时间为30 min,白天与夜间一致。
7:00~19:59为白天,20:00~6:59为夜间。
24 h应获得48个血压监测值,大于80%即获得39个血压监测值为有效监测。
血压波动>其时间(白天或夜间)平均值15%时,观察同时间段的心电图变化。
1.4其他要求患者详细记录监测时间内的生活日记,以便分析症状、心电图和血压之间的联系。
2结果
1)动态血压监测成功率为89.58%~100%,平均为90.63%,大于80%均为
有效监测(表1)。
2)动态心电图观察到与血压升降有关联的心肌缺血和/或心律失常64例,其中与血压升高有关联的58例,与血压下降有关联的6例。
动态心电图监测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分布情况(表2)。
3讨论
1)动态心电图的监测可以捕捉到常规心电图检测不到的异常,与动态血压同时应用可以发现心电图异常与血压之间的联系。
资料已充分显示心、脑血管病发生存在时辰规律。
心脏性猝死、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和出血性、缺血性脑卒中特别容易发生在清晨和上午时段,现在认为血压晨峰程度的加剧与心、脑血管病高发有密切关系[2]。
血压晨峰是指正常人的血压呈现明显昼高夜低的节律性变化,血压夜间睡眠期间最低,清晨迅速上升,持续4~6 h。
一般认为是健康人由于觉醒并开始活动时,交感神经系统即刻激活,心搏量和心输出量增加所
致。
但在高血压患者中,交感神经系统的即刻激活引起周围血管阻力迅速升高,因此出现血压晨峰高反应发生。
本组58例与血压升高有关联心电图改变中的39例是发生在清晨或上午,ST段下移或异位节律增多对应时段的血压均有升高或明显升高。
说明发生在6:00~10:00时的心肌缺血与血压变化有密切关系。
动态心电图一般不将T波改变作为心肌缺血的标准,本文中6例患者出现头晕、胸闷等症状时,心电图记录T波由直立或低平变为倒置,深度大于2.5 mV,其时间段血压升高,因此视为与血压有关联的心肌缺血改变。
从表2心电图异常分布可以看出,64例患者大多数均有两项以上心电图异常。
当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波动时,心电图除发生ST-T呈缺血型改变外,还伴有心律失常的发生和增多。
因此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不稳定是导致急性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因素。
2)高血压治疗中药物剂量使用不当常会导致降压过度,而老年人由于功能减退特别容易出现不良反应。
本组有6例在血压降低时段心电图发生改变,均为老年人,平均年龄73.6岁。
发生在夜间血压降低大于其平均血压的15%。
当血压降低时,ST段出现明显下移,异位搏动增多,大于每小时平均数值40%,可见老年高血压病人降压不当极易导致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同时监测有利于指导降压治疗。
3)同时监测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可以及时找到患者出现症状的原因。
一般单独监测动态心电图或动态血压时,患者的症状常与监测记录不相符。
有时患者头晕、胸闷反复发作,但监测记录无明显异常。
本组有1例冠心病患者因发作性低血压而同时监测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该患者低血压发作时头晕、胸闷、出冷汗,酷似心绞痛症状,但常规心电图、心电图运动试验均正常。
监测时发作1次,即刻血压记录为9.3/6.6 kPa,而同时段的心电图仅有心率增快137次/min,余未见异常。
考虑到发作时间在上午且血压极低,为排除右室壁心肌缺血,将动态心电图电极安放在右胸壁再次监测。
监测中增加运动量后患者出现胸闷,血压下降为12.0/8.0 kPa,同时段心电图右胸导联记录到ST段抬高0.15 mV。
行冠脉造影示:右冠状动脉主干狭窄75%。
该患者为以低血压为主要表现的变异型心绞痛,因采用了同时监测得以及时诊断和治疗。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时监测能够观察到血压变化与心肌缺血、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和治疗依据,尤其是对高血压患者及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近年来血压晨峰现象倍受关注,血压晨峰现象亦需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同时监测观察。
但由于现在血压晨峰的标准不一,所以我们仅仅观察了患者有症状时间段心电图改变与血压变化的相关性,而无症状的血压晨峰现象对心脏的影响有待于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郭继鸿,张海澄.动态心电图最新进展.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120-154
2张维忠.血压变异和晨峰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3):287-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