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投资后续管理研究——文献综述(风险投资)
风险投资中的项目投后管理研究

风险投资中的项目投后管理研究第一章:引言风险投资是指投资人在风险相对较高的情况下,向创业公司提供资金,并承担一定的投资风险,以期待获得高额回报的一种投资方式。
风险投资在推动经济发展和创新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风险投资过程中,项目投后管理是一个关键的环节,直接关系到投资人能否实现预期收益。
本文旨在研究风险投资中的项目投后管理,探讨其意义和关键因素。
第二章:项目投后管理的意义项目投后管理是指在投资后的整个周期中,投资机构对企业进行的管理和援助,以期使企业达到预期的财务和战略目标。
其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保护投资机构的利益:风险投资通常涉及高风险的投资行为,一旦出现问题,将会对投资机构造成极大的损失。
因此,对项目进行投后管理可以降低投资机构的风险,保护其利益。
2. 改善企业绩效:项目投后管理可以帮助企业优化业务流程和管理结构,提升企业绩效和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3. 促进企业发展:通过为企业提供战略指导和资源支持,投资机构可以促进企业快速发展,扩大市场份额,实现长期稳定的增长。
第三章:项目投后管理的关键因素项目投后管理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投资机构的定位和角色:在项目投后管理中,投资机构的定位和角色非常重要。
一方面,投资机构需要确立自己在企业中的地位和角色,明确自己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投资机构需要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2. 投资机构的资源支持:投资机构需要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包括财务、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支持。
此外,投资机构还需要指导和帮助企业优化其管理体系和业务模式,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3. 投资机构的风险控制:投资机构需要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降低投资风险。
为此,投资机构需要对企业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和分析,了解企业的风险点和薄弱环节,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防范。
第四章:项目投后管理的实践案例为了更好地理解项目投后管理的实践,我们选取了若干个案例进行分析和探讨。
我国风险投资项目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与文献综述

我国风险投资项目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与文献综述摘要:风险投资是高新科技项目的孵化器,准确的项目评估是风险投资成功的关键,风险投资项目评估方法一直都是国内经济学、管理学和金融学界的研究热点。
本文对风险投资项目评估方法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并指出其不足,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风险投资;项目评估;文献综述风险投资与其他直接投资一样,成败的关键在于项目评估的准确程度。
风险项目评估是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理论在投资决策与管理领域的具体应用,评估方法合理化和科学化是投资决策的前提条件。
国内外已有不少有关风险项目评估方法的研究成果,研究主要围绕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操作方案的设计和价值评估方法的运用展开。
1风险投资项目评估指标的研究发达国家初期的风险项目评估指标体系主要包括5类因素:市场吸引力、产品差异化、经营管理能力、风险承受能力、变现潜力(_ryebjee和Bruno,1984);随后企业家素质与经验、财政补贴情况和投资人员(MacMillan,1985),业务计划(ROSS,1987),技术创新、预期投资周期以及总体经济情况对预期收益影响(Manigart,1997),风险契约设计(chan,1990)也因其重要性被列入指标体系内。
不少学者还发现不少风险投资机构试图采用统一的标准作为评估的依据(Bruno 和Tvebiee,1985;MacMillan,1985;No,on和Roure,1993),但在实践中,不同风险投资机构难以制作出统一的评估标准,只能针对不同阶段的投资项目确定不相同的筛选标准。
我国初期的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在Tyebjee和Bruno的风险投资评估与决策模型基础上,在研究中不断增加了新的指标,如经营计划书、营销(刘常勇,1996),产业性质(Pandey等,1996)退出机制潜力(尹淑娅,1996),社会效益、开发单位评估(余晓岭等,1998),外部环境(宋逢明,1999),公司人员及合作者(马扬等,1999)等等。
大学论文文献综述关于创业投资

创业投资对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的文献综述摘要:现今,我国创业投资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探索中前进必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创业投资对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得到国外学者的一致认可,在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和研究者也日益认识到其正面作用,并通过对国内中小民营企业的大量研究与分析进行了详细充分的论证。
随着创业投资的日益发展与完善,其对民营企业的促进作用必将越来越大越来越广泛!关键词:创业投资中小民营企业1.引言创业投资(Venture Capital),国内也被广泛翻译为风险投资,但苏启林等人认为将Venture Capital译为创业投资更符合其内涵。
刘健钧博士(2004)对创业投资的概念界定为:所谓“创业投资”,系指向具有高增长潜力的未上市创业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并通过提供创业管理服务参与所投资企业的创业过程,以期在所投资企业发育成熟后即通过股权转让实现高资本增值收益的资本运营方式。
创业投资主要投资于“两高六新”的企业 , 即成长性高科技含量高; 新经济新服务新农业新材料新能源和新商业模式。
我国的创业投资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通过参照国外发展现状并结合我国国情对其进行研究,把握其发展规律,有助于指导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企业全方位融资渠道,发展经济!2.创业投资的历史发展创业投资起源于二战之后。
二战期间产生了大量的技术创新,主要集中在军事应用上。
战后,这些技术开始转为民用,而此时依靠这些技术应用发展起来的民用型中小企业无法获得足够的权益性资本。
一些富有远见的先行者开始进行投融资领域的创新活动。
1946年,美国研究与发展公司(ARD)成立,标志着有组织的创业投资活动的诞生。
美国创业投资经过60多年的发展,已经趋于成熟。
据统计,美国每 10 个风险企业中,大约只有 2 个至 3 个可获得成功,成功率在 20%~30%之间,尽管风险投资的风险如此之大,可仍有丰富的资金流入到风险资本市场,原因就在于其极高的回报率根据行业统计,风险投资的回报率达到30%~50%,甚至更高总体来说风险投资有着两倍于一般证券投资的收益。
风险创业股权投资管理综述

风险创业股权投资管理综述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及经济市场体制的完善,我们国家出现了很多风险投资机构、创业投资机构。
以前历过2000、2001年的发展高峰,后又走向低谷,直到2004年因为资本市场退出形势的好转以及网络潮的回暖,行业总投资额才开始大幅攀升,并累创历史新高,风险投资业进人一个全面复苏和加速发展的时期。
近年来,我国风险投资公司纷纷涌现,上市公司、券商等机构也开始看好风险投资领域,特别是以创业板市场作为主要退出渠道的风险投资正掀起一股新的热潮。
但是,在这繁荣的前景下,因管理的不善,出现了很多管理方面的问题,同时也埋下了一颗颗定时炸弹。
一、存有的问题(一)签署合同过程中对关键商业条款的复核审查风险创业投资机构一般对拟投项目的商业条款清单直接由项目投资经理提供,外部律师根据项目投资经理提供的商业条款清单草拟合同,经由项目投资经理及投资部负责人复核确认无误后定稿交付双方代表签署。
未曾将之交与投资部专项小组讨论并报请投资决策委员会审批通过。
同时未建立起独立的复核流程以合理确保律师据以草拟合同的商业条款清单与经投资决策委员会审核、表决通过的商业条款清单不存有差异。
产生的影响:关键商业条款是保护创投基金在投资企业中的权益不受侵害的重要法律条文,因此一般机构都制订了较好的投资决策委员会审批流程,不过,在最终落实层面缺乏独立的人工复核,可能会产生因人工过失而导致经投资决策委员会通过的商业条款与最终签署的投资合同的商业条款的不一致的情况出现,如果谈妥并经审批的一些关键条款,例如:对赌、业绩调整条款等未最终落实或出现偏差,将可能产生最终的投资权益无法得到法律保护而在未来产生重大的投资风险。
(二)已投资企业分级管理系统及控制风险创业投资机构一般已经针对投资项目建立了投资管理系统平台,相关的项目投资签报流程以及电子文档资料的整理与备案也初步实现了系统化管理,投前及投中的相关审核点均根据风险点的高低设定了相对应的禁止、限制或警告阀值,但对于项目的投后管理目前仅要求投资经理定期上传已投资企业的财务报表,未能对已投资企业的情况进行定期分析和更新,投后管控措施有待增强。
创业投资的风险管理与投后管理研究

创业投资的风险管理与投后管理研究创业投资是指投资者对于那些可能会在未来取得高收益的企业进行投资的一种方式。
但是,与任何其他类型的投资一样,创业投资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因此,风险管理和投后管理成为创业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创业投资的风险。
风险管理包括对企业和行业的分析、商业计划的评估、对创业团队的考察和合同条款的制定等。
1. 对企业和行业的分析投资者需要对所涉及的企业和行业进行全面的分析。
这包括了市场和行业的趋势分析、竞争者的分析、产品或服务的市场需要以及经济环境等多个方面。
只有对企业和行业所处的具体环境进行全面的分析,才能识别出真正有前途的企业。
2. 商业计划的评估商业计划是创业投资中的重要一环。
投资者需要评估商业计划的可行性,包括市场规模、销售额、成本、盈利以及现金流等多个方面。
此外,还需要考虑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以及市场给予其的机会。
3. 对创业团队的考察创业团队的素质决定了企业的成败。
投资者需要考察团队成员的能力、经验、知识和个人品质等方面,并确保他们能够吸引其他优秀的人才加入。
4. 合同条款的制定合同是创业投资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投资者需要为自己的投资设定合适的合同条款,并确保其不仅能保护自己的利益,还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方向性指引。
这包括了股权分配、管理和决策、资本回报以及退出等方面的协议。
二、投后管理投后管理是指投资者在投资之后对企业进行的管理。
这包括了对资金、业务和组织等方面的管理。
1. 对资金的管理投资者需要对资金进行有效的管理,确保企业一直保持财务稳定性。
这包括了对预算的编制、预测现金流、寻找新的资金来源以及管理债务等多个方面。
2. 对业务的管理投资者需要对企业的业务进行管理和指导,确保企业能够一直运营下去。
这包括了对产品或服务的开发和改良、市场营销、客户关系管理以及供应链等多个方面。
3. 对组织的管理投资者需要对组织进行有效的管理,确保企业内部的运营正常。
创业管理中的风险投资研究

创业管理中的风险投资研究第一章: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创业。
创业是个风险极高的过程,对于创业者而言,投资是最主要的一个问题。
而对于投资者而言,风险也是他们最为关注的问题。
因此,风险投资在创业管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创业管理中的风险投资,探究其对于创业者和投资人的意义,同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风险投资的含义和意义风险投资是一种私人投资形式,在创业初期,投资人向初创企业提供资金和资源,以换取股份或股权。
风险投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高额回报,但同时也伴随着更高的风险。
对于创业者而言,风险投资可以提供初期资金和资源,促进公司的发展。
对于投资者而言,风险投资则可以获得高回报。
第三章:创业管理中的风险投资存在的问题尽管风险投资在创业管理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是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投资人和创业者的利益并不总是一致,这容易导致合作的矛盾和冲突。
其次,由于风险投资的风险性极高,大多数初创企业都会面临失败的可能,这使得投资人很难赚到高额的回报。
同时,许多初创企业并没有成熟的管理团队和完善的管理体系,这增加了风险投资的失败率。
因此,对于创业管理中的风险投资,需要在合作前做好风险评估,并建立起合理的风险分配机制,从而能够有效降低失误的可能性。
第四章: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发展,将为风险投资带来更多的机遇。
这些技术将为初创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同时也将降低投资风险。
因此,未来风险投资将更多地关注技术领域和高科技创新领域。
同时,风险投资的形式也会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例如,天使投资、PE投资等等。
其发展将有助于打破传统的投资模式,促进创业企业的发展和成长。
第五章:结论风险投资在创业管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其可以提供初期资金和资源,促进公司的发展,同时也可以为投资人提供高回报。
但同时也需要注意其存在的问题,例如利益冲突、风险分配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在合作前做好充分的风险评估。
创业投资后续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创业投资后续管理研究——文献综述创业活动中的创新尽管有可能涉及到以上五种创新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但深入到一个企业组织的内部,对创业者而言,他面临的咨询题并不仅仅是对某一种“创新”内容的关注,他需要解决的咨询题是如何将其以合乎于企业成长的方式组织起来,或者讲关于一个“创业”活动而言,最重要的情况并不在于它是否具有技术的、市场的,或其它资源上的优势,而在于它是否有能力运用“组织和治理”这项与企业家身份和精神紧密关联的特有“技术”。
企业组织与治理变革确实是创业者依照技术的需要、行业进展的需要、企业成长的需要所建立起的一整套动态的治理支持体系。
那个体系不仅涉及到企业的内部治理制度,也包含了企业与外部环境及外部相关机构之间的关系。
因此,企业组织与治理的变革,这一点,刁‘是“创业”企业乃至于所有企业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创业过程中连续的创新行为。
因此创业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构建企业制度专门是企业组织治理动态体系。
风险投资机构通过资本参与企业的创业全过程,因而也参与了企业组织与治理变革的全过程。
因而也面临风险投资后治理的挑战。
“三分选项目,七分管项目”这句风险投资界的老行话,足以讲明项目投资后治理的重要性,以专业化、集中化、集权化”为特点的“大规模生产”的企业进展模式已专门难支持在新技术革命的第三次浪潮兴起以后企业成长中的组织治理咨询题上的要求。
技术含量高但仍采纳传统模式进行的治理的“高科技企业”常常难逃大起大落的命运。
而技术含量低,但制造性的引入组织与治理变革的低技术企业却也能够取得惊人的成功。
风险投资机构在选择项目的过程中,将面对大量的不同领域,不同时期,不同文化和不同背景的中小创业企业,往往被迫面临多领域多元化投资。
风险投资者如何讲不是产业投资者或战略投资者既缺乏产业投资者那样的产品经营体会,也无法象战略投资者那样能够通过控股权、产品销售权及原材料供应权等多种方式多所投资企业进行操纵,只能借助于提供有效的增值服务和治理提升来全面提升创业企业的价值以最终实现创投资本的增值。
风险投资方面的研究综述

风险投资方面的研究综述【摘要】本文从风险投资的运行过程、风险投资退出渠道、影响因素及新兴国家地区风险投资等方面进行综述。
并弥补了实证方面研究。
【关键词】风险投资投资回报影响因素纵观国内外风险投资研究的前沿文献,梳理出如下观点:1.国外在风险投资方面的研究风险投资系统环境对风险投资的影响研究:wonglimpiyar (2007)[1]讨论了美国联邦政府法律和证券交易委员会对风险资本市场的规制。
cumming(2010)[2]发现好的法律意味着快速交易筛选、更大的联合投资概率、有利于投资者向风险企业派出代表。
风险投资对经济的作用研究:风险投资系统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促进创新经济的发展方面。
wonglimpiyarat (2007)[3]描述和分析了泰国中小企业发展银行的风险投资管理。
coehrane(2004) [4] 研究以ipo和收购方式退出的投资项目回报,发现风险投资回报波动性很大,早期波动性大于晚期。
风险投资过程研究:ramón(2007) [5]风险投资公司可以利用本研究的信息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决策过程。
giot(2007)的研究竞争风险模型来对退出时间建模,它允许对退出时间和退出类型联合分析。
新兴国家和地区风险投资研究:naqi (2007)[6]发现亚洲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差异很小mohanan(2007)[7]认为印度风险投资达到了一个起飞阶段,各种形式的风险资本变得更加容易获得。
ahlstrom(2007)[8]回顾了中国的风险投资文献,研究了中国风险投资产业的发展历程和未来的前景。
jingu(2009)[9]研究了深圳创业板的演化。
初始投资规模方面的影响:valentin (2008)中等规模的药物开发公司诞生的更快、更集中,同时能够更早、更快的产生专利和项目。
但masson(2002)的研究认为初始投资规模对投资回报的作用不明显。
创业风险投资发展方面的分析:fritsch (2008)认为创业风险投资这种区域分布不平衡性可以用信息不对称理论来解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险投资后续管理研究——文献综述创业活动中的创新虽然有可能涉及到以上五种创新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但深入到一个企业组织的内部,对创业者而言,他面临的问题并不仅仅是对某一种“创新”内容的关注,他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其以合乎于企业成长的方式组织起来,或者说对于一个“创业”活动而言,最重要的事情并不在于它是否具有技术的、市场的,或其它资源上的优势,而在于它是否有能力运用“组织和管理”这项与企业家身份和精神紧密关联的特有“技术”。
企业组织与管理变革就是创业者根据技术的需要、行业发展的需要、企业成长的需要所建立起的一整套动态的管理支持体系。
这个体系不仅涉及到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也包含了企业与外部环境及外部相关机构之间的关系。
因此,企业组织与管理的变革,这一点,刁‘是“创业”企业乃至于所有企业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创业过程中连续的创新行为。
所以创业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构建企业制度尤其是企业组织管理动态体系。
风险投资机构通过资本参与企业的创业全过程,因而也参与了企业组织与管理变革的全过程。
因而也面临风险投资后管理的挑战。
“三分选项目,七分管项目”这句风险投资界的老行话,足以说明项目投资后管理的重要性,以专业化、集中化、集权化”为特征的“大规模生产”的企业发展模式已很难支持在新技术革命的第三次浪潮兴起以后企业成长中的组织管理问题上的要求。
技术含量高但仍采用传统模式进行的管理的“高科技企业”常常难逃大起大落的命运。
而技术含量低,但创造性的引入组织与管理变革的低技术企业却也可以取得惊人的成功。
风险投资机构在筛选项目的过程中,将面对大量的不同领域,不同阶段,不同文化和不同背景的中小创业企业,往往被迫面临多领域多元化投资。
风险投资者毕竟不是产业投资者或战略投资者既缺乏产业投资者那样的产品经营经验,也无法象战略投资者那样可以通过控股权、产品销售权及原材料供应权等多种方式多所投资企业进行控制,只能借助于提供有效的增值服务和管理提升来全面提升创业企业的价值以最终实现创投资本的增值。
一般的风险投资机构很难具备强大的产业背景,也很难在多个领域内储备大量的管理专家,同时创投机构往往人员精干,对外投资项目多时往往一个投资家要管理3一5个项目,投资后管理存在多个限制瓶颈。
以上五点内容是本论文研究的基本背景。
风险投资诸如融资功能、促进技术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诸多功能之中,专业的风险投资机构向创业企业提供的后续管理及增值服务功能是一项非常独特而关键的功能。
成长中创业企业往往在治理能力存在阶段性的能力缺失,这种治理能力的缺失或不足是基于创新活动融入企业公司治理的动态过程。
专业的风险投资机构的独特性在于它们除了资本之外能够为创业企业的公司治理提供强管理上的支持,帮助它们快速成长,从而实现资本的迅速增值。
风险投资流程中资本实现增值的物质来源正是基于这种“管理增值”活动。
风险投资活动中的管理增值功能一直以来都是被研究和实践者所认可的。
本文的目的,正是试图以管理增值功能为中心,对风险投资后的管理进行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探讨。
1.2国内外研究现状从己有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看,至今为止,风险投资在国内尚未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其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而关于风险投资后续管理的研究更是滞后于风险投资其他领域,迫切需要专家学者对其进行更深入、系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1.2.1国外风险投资后续管理研究现状关于风险投资后续管理的研究,国外的学者主要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以委托代理及不完全合同理论作为理论分析工具进行了探讨,这为我们正确理解风险投资中投资后续管理提供了重要思路和研究方向。
美国学者詹姆斯菲特(Jmaes.oFiet,1996)对风险投资的市场风险和代理风险进行了研究,认为市场风险主要是由不确定性的竞争环境引起的,代理风险主要是由于信息不对称性和利益驱动不一致引起的。
Yukhseechna(1990)提出了一个风险投资机构和创业企业家之间的两期代理模型。
他认为合约双方均有能力控制企业,但其中一方(企业家)的能力在缔约时双方并不明确,即一开始就存在着不对称信息,随着项目的进展和中间信息的产生,企业家能力逐步被揭示出来,从而决定了第二阶段谁控制企业,两者之间学习过程的存在使得契约具有明确的条款保证风险投资机构具有控制权的让渡能力(适用于企业家表现不佳时能对不胜任者及时更换)。
stevenKaplan&perstrombe嗯(2000)建立的投资人控制权与创业公司业绩关系的模型指出,当创业企业业绩极度恶劣时,风险投资机构将行使清算权当公司业绩常时风险投资机构与创业者分享公司投票权和董事会席位并当公司业绩上升或达到投资人设定的目标时,控制权向创业者转移;当创业企业真正获得好的业绩时,风险投资机构甚至可能放弃所有具体的控制权。
还有许多国外学者以实证方式对风险投资后续管理的各方面课题进行了研究。
Inae.Macmilna,DvaidM.枷low&Roubina灿oylina(1985)根据风险投资机构介入创业企业的程度不同,把创业企业划分为紧密追随型、适度参与型和放任自由型,并对不同类型企业中,具体投资后续管理内容与企业业绩的关系利用回归工具进行了相关关系研究。
SPaeinza(1992)通过对风险投资机构及创业家的问卷调查,对何种情况下风险投资机构参与管理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还研究了风险投资机构以及创业企业家对风险投资参与创业企业管理的看法和态度,并指出当风险投资机构与首席执行官之间的交流越频繁、越开放,他们之间产生冲突的可能性越小,风险投资机构参与管理越有效。
美国学者Mac.Mllna重点研究了风险投资行为与价值增值的关系,指出风险投资机构要花费60%甚至更多的时间来从事投后的管理活动,通过这些投资后续管理活动为创业企业的价值增值做出贡献,但创业者对于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后续管理毁誉各半。
国外对风险投资后续管理的研究,相对于风险投资其他环节的研究而言,仍然存在认识不足和研究深度、广度不够的问题,鲜有文献专门对风险投资中投资后续管理进行系统研究。
1.2.2国内风险投资后续管理研究现状国内对风险投资的理论探讨始于20世纪90年代,滞后于风险投资在我国的实践。
国内对于风险投资后续管理的理论研究,借鉴了美国学者的研究思路,也是主要从企业制度安排、委托代理、产权理论和不完全合同理论的推演应用方面,进行了阐述和研究。
张景安主编的《风险投资与操作实务》(2000)一书部分内容通过对美国风险投资经验的研究得出结论:风险投资机构不是消极的投资者而是积极投资者。
王晓龙主编的《风险投资的公司治理》(2003),在关于风险投资后续管理方面,主要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探讨了风险投资后续管理中的各种风险,并对完善创业企业公司治理提出了制度安排上的建议。
西南财经大学邓乐平主编的《中国风险投资理论探索》(2002)一书中,严震《风险投资:所有者介入经营权的集权行为》一文从产权理论角度解释了创业企业的特殊性,强调风险投资有别于传统投资方式,不仅仅是资金的投入,还要求风险投资机构参与创业企业的经营管理,为创业企业快速发展提供辅导,对日常经营活动进行监督。
范柏乃在《现代风险投资运行与管理》(2002)一书中用一定篇幅比较系统地研究了风险投资后续管理中的委托代理及不完全合同理论,并对中美两国风险投资机构投资后参与管理的方式进行了比较研究。
还有一些期刊文章各自从不同角度探讨了风险投资机构与创业者之间委托代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和相应的解决方法。
还有一些专家学者则主要从实证角度,对风险投资后续管理中的一些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和阐述。
姜树梅在《风险投资运作》(2001)一书中,从管理体系的角度入手,从经营管理、风险管理、管理服务、管理冲突四个方面对风险投资后续管理进行了研究。
孙继伟《企业管理视野中的风险投资:模式与案例》(2002)一书,则从实证角度研究了风险投资者对被投资企业的管理、风险投资者与被投资企业经营者之间的斗争和冲突。
提出要针对创新的特点和需要以及不同的企业成长阶段,实施行之有效的创新管理。
同时,该书提出,道德风险是投资方与被投资方斗争的根源,并对风险投资和创业企业的内部冲突、监管与反监管的斗争,从实证角度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司春林等著的《风险投资》(2003)一书则对风险投资的风险来源、投资后的监管模式、风险投资机构对创业企业的管理监控方式进行了总结。
刘健钧在《风险投资原理与方略》(2003)中总结了项目监控的内容和方法,并对风险投资后为创业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的内容和有效提供增值服务的方法进行了归纳。
李延喜《风险投资的后续管理对创业企业价值增值的影响》(2002)一文认为风险投资后续管理可以为创业者提供增值服务,沟通是后续管理的主要手段。
一些风险投资业者也从实务角度对风险投资后续管理中的一些管理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讨。
广东省风险投资集团董事长何国杰《风险投资项目管理中的团队功能探讨》(2002)一文对风险投资机构中项日管理团队的设立、功能、作用、考核等进行了探讨和研究,该文认为风险投资项目运作的成功,离不开风险投资机构对已投资创业企业的动态跟踪管理,组织和授权项目管理团队参与创业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是保证风险资金的安全性、实现风险资本投资价值的有效措施。
北京科技风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主编的(风险投资与新经济》(2001)则研讨了风险投资后续管理特点、影响因素、方式、内容及我国风险投资后续管理的特殊性。
风险投资后续管理中对被投资者的激励和监督问题,也是目前国内风险投资实践中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
唐翰帕《风险投资决策》(2002)对当前美国风险投资公司对创业企业家实施的激励机制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数量模型论证说明连续支付激励机制优于集中支付激励机制。
在这方面比较系统的研究要算柯迪的《风险投资与中国实践研究》(2002)该文在部分内容中探讨了多种企业理论在风险投资中的解释,并对被投资创业企业的成长阶段、人力资本产权特征、技术创新特征、政府扶持等做了研究和阐述。
纵观国内风险投资后续管理研究现状,总体滞后于实践的需要,相对于风险投资其他方面的研究而言,研究力度不足。
理论与中国特有国情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的研究存在不够深入、不够系统、欠缺现实指导性的问题,而对实践经验的验证和总结,则存在浮于表面、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这不能不说是目前国内风险投资后续管理研究中的缺憾。
.【1】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中国风险投资调查分析报告.200.5【2】刘健钧.创业投资原理与方略.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3】王国良等.投资管理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4】梁桂.中小企业投融资的国际经验与启示.科技金融快讯.第24期.【5】程惠芳等.民营企业投融资与风险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6】唐翰帕.风险投资决策.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7】张炜等.风险投资中的代理问题.科技管理.第23期.【8】张丽华.激励股票的理论及在我国高科技企业的应用.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 【9】南立新,倪正东.中国风险投资家与创业者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及解决方法,中国风险投资.2002年第一卷三期.【10】杨华初.创业投资理论与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年.【11】王雨青.中国风险投资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中国风险投资.2004.12. 【12】张延喜.风险投资的后续管理对创业企业价值增值的影响.科学学与科学理.2002.4.【13】王亚民朱荣林.非对称信息下创业投资PIO退出激励机制研究.学.2003.2.【14】李金泳,石伟.创业投资过程中的代理冲突.中国风险投资2003.12.【15】罗伯特.蒙克斯,尼尔.米诺.李维安,周建译.公司治理(第二版).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16】MartinHaemming.增值一初创公司对风险投资的真实期待.中国风2004.12.【17】靳敏,吴耀宇.风险投资与企业增值服务.河南科技.2002.9.【18】Smith D. Gordon (2003)Control OverExit In Venture Ca pital Relationships. EFMA200l Lugano Meetings.【19】WilliamA. SahlmanandHoward H.Stevenson. The Enterpren eurial Venture (Second Edition)Copyright 2005【20】Paul A.Gompers and JoshLener: TheVenture Capital Cycle. ThePress,1999.【21】杨华初.我国风险投资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研究.科学管理.2004.4.【22】何国杰刘曼红.退出策略:中外合资风险投资模式的探讨.中国风2004.12.【23」刘兵著.企业经营者激励制约理论与务实.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24】托马斯.J.伯格曼,维达.古尔比纳斯.薪酬决策.中信出版社.2004.【25】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26】朱忠福,李自如.风险投资中动态激励机制研究.系统工程专辑.200.3【27】陈仕亮.风险管理.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4【28】李连兴.如何规避风险投资的风险.科技成果纵横.1998.2.【29】王俊娜.风险投资公司的风险规避行为初探.科研管理.2000.1.【30】李后德,张玉臣.信息不对称理论在风险投资领域的应用综述.国外经济2002.1.【31】盛军峰.风险投资中的双重委托代理的治理.投资论坛.2002.1.【32】王建清.论我国创业投资的退出通道.财经科学.2001.3【33】刘曼红.创业投资出口问题研究.天则网.【34】张景安.创业投资与操作实务.科技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