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生活的艺术

合集下载

第一课生活的艺术——中国工艺美术1+号+课件++2022—2023学年苏少版初中八年级美术下册

第一课生活的艺术——中国工艺美术1+号+课件++2022—2023学年苏少版初中八年级美术下册
中国工艺美术
(一)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门类
陶器
玉器
瓷器
漆器
青铜器
丝绸
旧石器时代 打制石器 狩猎 新石器时代 磨制石器 原始农业
彩陶
中国原始社会的文化遗存最有代表性的是彩陶。 用黏土制成容器后,将表面磨光,再用红、黑色的 自然矿石颜料绘画,然后入窑烧制而成的一种陶器。
《人面鱼纹彩陶盆》陕西半坡出土
小口
并写出此件工艺品的相关特点(造型、功能、 窄颈
工艺、纹样、色彩、图案内容......)
丰肩
环纹 装饰带
铭文32行,497字内
钟鼎文(金文)


敛 腰
半球形
蹄形足(兽形足)
平底
纹饰
杂宝纹 缠枝莲花纹
人物故事纹 (萧何月下追韩信
卷草 纹莲瓣 纹 花卉仰莲花 纹
青铜器多以各种各样的纹样为装饰,下图的纹样属于______。 A.人面纹 B.饕餮纹 C.夔龙纹 D.回形纹
A.紫砂 B.白陶 C.彩陶
D.黑陶
______的制作是在烧制时用泼水熏烟的方法使碳素渗入陶器胎质而成。
A.黑陶
B.白陶
C.彩陶
D.青瓷
在中国夏、商、周,青铜器的主要作用是祭祀鬼神和祖先,以及象征国家统 治的秩序,如______。 A.《莲鹤方壶》 B.《错银青铜牛形灯》 C.《毛公鼎》 D.《曾侯乙墓编人形纹 范整齐
作品
封窑渗碳工艺 轮制


黑如漆


薄如纸

明如镜
声如磬(qìng)
山东博物馆
造型典雅的黑陶
《温酒陶盉》 三足更稳定坚实
青铜 在中国古代美术史上,夏商周的青铜艺术水平

苏少版---八年级下册美术知识点

苏少版---八年级下册美术知识点

第一课生活的艺术——中国工艺美术1.我国的工艺美术包括玉器、青铜器、漆器、陶瓷、丝绸织绣等。

一、陶器1.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作品有:彩陶漆器双耳瓶、黑陶高脚杯、温久陶盉等2.黑陶的制作工艺比较特殊,是在烧制时用泼水熏烟的方法使碳素渗入陶器胎质,在出窑以后精心打磨,使它发出黝黑的光亮。

3.黑陶是轮制而成,胎体较薄,造型别致、简洁,十分精致且充满神秘气息,是当时有地位的人才能使用的高级器皿。

二、青铜器1.青铜爵距今已有3000多年,是我国发现最早的青铜器。

2.金文,也称钟鼎文,铸造或刻在青铜器上,书法由甲骨文演变而来,是中国书法艺术发展中的一种重要书体。

3.毛公鼎是目前发现铭文最长的青铜器,为研究西周的历史提供了重要史料。

4.四鹿四龙凤错金银铜方案(战国)5.错银青铜牛形灯(汉代)6.编钟是战国时代的青铜乐器。

钟的单体非常高大,共有65件,总重达2500千克,整套编钟和梁架宏伟壮观。

这套编钟是青铜铸造和音乐艺术领域的共同奇迹。

7.经过实际的测音我们知道,战国编钟的总音域达5个八度,半音的标音位置可以靠组合而定,古今中外的曲目几乎都能演奏。

三、漆器1.漆器不怕酸碱,可以防水、防虫,防蛀,在生活中是一种使用的器物。

2.漆壶(汉代)、漆案(战国)、漆匜(汉代)、漆食案(汉代)3.云纹剔犀盒(元代——张成造)4.描金药盒(明代)5.金银平脱古琴(唐代)6.金银平脱器是唐代最华丽、最盛行的一种漆器。

四、瓷器1.我国是瓷器的发明国,中国也因此被称为瓷国。

2.青瓷是我国历史上最早产生的瓷器。

——青瓷羊形烛台(六朝)3.白瓷的烧造要求很高,要在坯体本身以及釉料中去除氧化铁等杂质,这样才能烧出纯白的瓷器。

磁州窑白瓷孩儿枕(北宋)、邢窑白瓷穿带壶(唐代)、汝窑三足洗(北宋)4.宋代是中国瓷器艺术的高峰时期,有汝、哥、官、定、钧五大名窑。

5.元代开始,江西景德镇烧造成功白底蓝花的瓷器,这就是青花瓷。

它是在瓷器胎上用氧化钴绘画,然后再罩上透明釉,入窑以高温烧成的。

第一课生活的艺术——中国工艺美术第1课时-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一课生活的艺术——中国工艺美术第1课时-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一课生活的艺术——中国工艺美术教学时间:第1课时/共2课时教材分析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中国工艺美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制品精巧,在世界工艺美术中独树一帜。

那优美的彩陶、庄重的青铜器、绚丽的漆器、典雅的瓷器无不反映出历代能工巧匠卓越的创造智慧,闪烁着灿烂的艺术光彩,为世人所赞赏。

本课选取陶器、青铜器、漆器和瓷器为代表,从工艺制作、艺术特色、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欣赏和分析,通过观察和探究这些工艺品的材料、造型和装饰,了解中国工艺美术的起源、历史沿革和发展,感受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领略中国工艺美术的成就。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对外界的的知识和信息有着大量的需求,他们对艺术已经有了自己初步的了解,具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该课以器皿装饰文化为主线,以造型工艺手段为次线,以材料为辅线,紧紧抓住生活中的日常用品,让学生真正认识古代工艺美术的特征是从生活实际需要到精神审美需要,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伟大成就,为人类社会做出的巨大贡献。

考点分布 1.我国的工艺美术包括玉器、青铜器、漆器、陶瓷、丝绸织绣等。

2.远古的陶器①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一度是生活中大量使用的实用器皿,用来打水、盛放食物和烧煮。

②新石器时期的陶器代表作:彩陶旋纹双耳瓶、黑陶高脚杯、温酒陶盉。

3.青铜器①青铜是一种普通的金属,是铜锡铅的合金,世界各国的文明都经历过青铜时代。

②在中国的夏、商、周三代,青铜最主要的作用是祭祀鬼神和祖先,以及象征国家统治的秩序。

③《毛公鼎》时代:西周艺术特色:是目前发现铭文最长的青铜器,为研究西周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④《曾侯乙墓编钟》时代:战国艺术特色:编钟是战国时代的青铜乐器,是青铜铸造与音乐艺术领域的共同奇迹。

▲⑤《错银青铜牛形灯》(扬州甘泉出土)时代:汉代艺术特色:巧用铜银不同材质的色泽,工艺精湛,构思巧妙,体现了古人的“环保”意识。

4.绮丽的漆器①中国漆器制造工艺是在木胎、竹胎以及麻布、金属等胎体上涂上层层漆液,就成为了漆器。

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课 生活的艺术——中国工艺美术5-苏少版

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课 生活的艺术——中国工艺美术5-苏少版

生活的艺术——中国工艺美术教材分析中国工艺美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制作精巧,在世界工艺美术中独树一帜。

优美的彩陶、庄重的青铜器、绚丽的漆器、典雅的瓷器无不反映出历代能工巧匠卓越的创造智慧,闪烁着灿烂的艺术光彩,为世人所赞赏。

本课时选取陶器为代表,从工艺制作、艺术特色、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欣赏和分析,通过观察和探究陶器的材料、造型和装饰,了解中国工艺美术中陶器的起源、历史沿革和发展,感受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领略中国陶器的成就。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欣赏,了解陶器的历史、发展历程、造型特征、装饰风格及文化内涵。

技能目标:通过探究,学生能了解陶器的不同类型,以及造型和实用性之间的联系。

情感目标:通过赏析,学生能感受我国工艺美术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对中国工艺美术作品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培养良好的文化艺术素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中国陶器的基本特点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通过赏析,对陶器的审美特点和文化内涵有深入的认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学生预习课本1到7页,思考什么是工艺美术,自己组织语言说一说。

(以教室里的花洒为例,引导学生思考。

)启发学生发现陶器、瓷器、漆器的共同特点:实用、美观。

教师总结工艺美术的概念: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造型艺术。

二、新课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了解中国古代的工艺美术。

书上展示给大家的工艺品,它们平时被存放在什么地方?(博物馆)2、图片欣赏,介绍国内几个有代表性的博物馆。

例如:中国国家博物馆、苏州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美术课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真正走进博物馆”,去了解这些工艺品背后蕴藏着的中国历史和文化。

3、欣赏并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门类。

欣赏陶器、青铜器、玉器、瓷器、漆器、丝绸等图片,提问:其中哪一类工艺品距离我们最为遥远?(陶器)陶器就是这节课我们作为重点来了解和学习的一种工艺品。

4、通过具体作品的欣赏,了解陶器的历史、造型特点、文化内涵,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

初中美术苏少版八年级下册第1课《生活的艺术—中国工艺美术》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美术苏少版八年级下册第1课《生活的艺术—中国工艺美术》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美术苏少版八年级下册第1课《生活的艺术—中国工艺美术》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认知目标:欣赏苏扇,了解苏扇的种类及艺术特色,了解苏扇的制作工艺情感目标:触摸苏扇,品味苏扇的艺术魅力,感受苏扇的历史文化技能目标:尝试制作苏扇,局部体验的制作工艺2学情分析本课题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延伸的地方工艺美术内容,结合新课程标准,充分利用地方美术资源,拓展学生的艺术知识面,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同时起到传播、传承地方艺术文化的效应。

扇子为常物,学生熟悉它的用途却不了解它的文化,苏扇的传统文化特色和蕴含的人文精神是苏扇的主要艺术特色,有效的利用苏博现有的宝贵资源给学生打开一扇认识这一工艺的大门,将艺术与生活联系起来。

3重点难点重点:欣赏苏扇,了解苏扇的种类和特色,了解苏扇的制作工艺难点:感受苏扇蕴涵的历史文化4教学过程教学活动1【讲授】话扇——扇的历史和种类二、话扇引言:中国扇文化起源于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烈日炎炎的夏季,随手猎取植物叶或禽羽,进行简单加工,用来挡住太阳产生风,故扇子有障日之称,发展至后来,扇子在不同时期不同人手中又有了新的变化和含义。

我们苏州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出了许许多多才子佳人,苏州的扇子也精彩纷呈。

——PPT展示中国古代与扇子有关的绘画、文学作品和人物1、苏扇的种类(PPT+馆藏实物)折扇: 文人雅物檀香扇: 工艺扇绢宫扇:古代宫廷女子使用纸团扇:大众化2【讲授】话扇——美在扇骨——以苏式折扇为例,欣赏扇子精品,发现其美(实物欣赏+PPT)1、材质美:苏式折扇以竹制见长,尤以棕竹、毛竹为之称怀袖雅物。

大骨,有素式和花式两大类。

素式是平直型,扇骨不加任何装饰和雕刻,欣赏的是优美的造型和竹子的肌理,呈现一种自然美,其中最关键的加工工艺是磨工。

小骨,多则密不通风,少则隙可走马。

其中水磨骨竹折扇更称之为上品。

2、工艺美:苏州的水磨扇骨重在打磨,打磨不用砂皮,而是一种有细直楞的木贼草,在浸水后用它不断反复打磨,待晾干后,继用榆树叶子磨光,显出细净和光洁来。

第1课 生活的艺术——中国工艺美术-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1课 生活的艺术——中国工艺美术-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1课生活的艺术——中国工艺美术-苏少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工艺美术的历史和特点。

2.掌握工艺美术相关词汇,如“毛笔、宣纸、瓷器”等。

3.能够欣赏工艺美术作品,分析其造型特点。

4.培养学生对生活美学的认识和实践。

二、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工艺美术的历史和特点。

2.掌握工艺美术相关词汇。

3.能够欣赏工艺美术作品,分析其造型特点。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对生活美学的认识和实践。

四、教学内容与方法1. 内容1.中国工艺美术的历史和特点。

2.工艺美术相关词汇。

3.工艺美术作品欣赏及分析。

2. 方法1.利用多媒体教学,配合图片、视频等形式,生动直观地介绍工艺美术。

2.让学生实际操作毛笔、宣纸等工具,让他们体验“工艺美术”。

3.邀请本地的手工艺人或文化专家来讲解工艺美术,丰富学生的知识和体验。

五、教学流程1.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PPT。

2.准备相关的文物或书籍,用于展示和介绍。

3.准备毛笔、宣纸、瓷器等工具和材料。

2.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一幅中国工艺美术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欣赏。

2.引出新课,“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什么?”3.对学生发问,“你们平时接触过哪些工艺美术的作品?”第二步:详细讲解中国工艺美术的历史和特点1.利用多媒体教学PPT,进行讲解。

2.带领学生了解中国工艺美术的历史和特点,如唐三彩、青花瓷等。

第三步:学习工艺美术相关词汇1.教师展示工艺美术相关物品,如毛笔、宣纸、瓷器等,并让学生认真观察。

2.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词汇,让他们掌握和理解相关单词。

第四步:作品欣赏及分析1.教师展示多幅工艺美术作品,并让学生进行欣赏。

2.引导学生通过形态、结构、装饰等角度分析工艺美术作品。

第五步:实践操作1.为学生发放毛笔、宣纸和瓷器等工具和材料。

2.让学生实际操作毛笔、宣纸等工具,让他们体验“工艺美术”。

第六步:拓展延伸1.邀请本地的手工艺人或文化专家来讲解工艺美术,丰富学生的知识和体验。

第1课 生活的艺术

第1课 生活的艺术

第1课生活的艺术——中国工艺美术教材分析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中国工艺美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制品精巧,在世界工艺美术中独树一帜。

那优美的彩陶、庄重的青铜器、绚丽的漆器、典雅的瓷器无不反映出历代能工巧匠卓越的创造智慧,闪烁着灿烂的艺术光彩,为世人所赞赏。

本课选取陶器、青铜器、漆器和瓷器为代表,从工艺制作、艺术特色、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欣赏和分析,通过观察和探究这些工艺品的材料、造型和装饰,了解中国工艺美术的起源、历史沿革和发展,感受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领略中国工艺美术的成就。

课时建议本课建议为1~2课时。

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欣赏,学生能掌握中国工艺美术的基本知识;了解不同时期中国工艺的发展和审美演变;了解陶器、青铜器、漆器和瓷器的发展历程、造型特征、装饰风格及文化内涵。

技能目标:通过探究,学生能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艺术风格。

情感目标:通过赏析,学生能感受我国工艺美术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对中国工艺美术作品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培养良好的文化艺术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中国陶器、青铜器、漆器、瓷器的基本特点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通过赏析,对中国工艺美术的审美特点和文化内涵有深入的认识。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材,教学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教材,通过美术馆、博物馆、网络、书刊等多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

教学过程与方法■古老的陶器示例作品一:彩陶旋纹双耳瓶(新石器时期)1. 基本信息:马家窑文化中的彩陶珍品。

高25.5 厘米,口径7 厘米。

甘肃省陇西县吕家坪出土,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2. 造型特点:形制与砂质绳纹尖底瓶相似。

小口,宽沿外移,细长颈,圆肩,上粗下细长腹,尖底, 腹侧有对称环耳。

3. 装饰特色:通体磨光,用黑彩在颈与下腹部绘平行线纹,肩与上腹部绘优美流畅的漩涡纹与黑白点纹。

表现很强的运动感,有浓厚的装饰性。

示例作品二:黑陶高脚杯(新石器时期)1. 造型特点:色调乌黑,器表光亮如施釉。

《生活的艺术》教学实录(一)

《生活的艺术》教学实录(一)

生活的艺术教学实录(一)前言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与方式。

而在这样的方式中,往往蕴含着许多有意思的东西,可以称之为“生活的艺术”。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生活的艺术”应该如何教学以及如何理解。

正文一、要有一种审美情感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要教学生“生活的艺术”,需要传达的不仅仅是如何过日子的方法,还有就是对事物的认识与感受。

这就是所谓的“审美情感”。

所谓“审美情感”,就是在审美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美学意识和感情态度。

这种情感需要在生活中不断的培养和提升。

比如欣赏一幅画,多观察画中的细节,细细品味图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看一场电影,不仅要关注剧情发展,更要关注影片所想要传达的思想与感情。

二、需要爱与热情生活的艺术,需要一种热情与爱好的驱动力。

只有当人们真正的热爱生活,才能在生活中感受到美好。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到的兴趣爱好,对于学生来说,需要将这些兴趣爱好与生活相结合,体现出生活的艺术。

比如,学生可以尝试利用手工制作自己心中所想的物品,或者在生活中发现有趣的事物,用文学的语言去描述,感受到生活的乐趣。

三、丰富的文化背景生活的艺术,需要丰富的文化背景作为支撑。

文化是人类的精神遗产,它植根于生活之中,孕育了无数的生命智慧。

因此,学生需要对人类的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与了解。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访谈等方式来丰富自己的文化背景。

比如阅读名著、了解古代文化,也可以去参观博物馆、画廊以及各种展览,这将有助于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与文化背景深深的融合在一起。

四、实践与参与想要真正的掌握“生活的艺术”,需要实践与参与。

只有当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生活经验,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才能真正意义上的掌握“生活的艺术”。

在实践方面,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学生展开。

比如通过户外拓展活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组织文艺汇演,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艺和创意;安排社区服务等等,让学生投入到实际生活中,将所学应用到实践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生活的艺术——中国工艺美术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成就有所了解,领会彩陶、青铜、漆器、瓷器等工艺美术作品独特的审美意蕴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对世界人类的物质文化与社会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提高审美趣味。

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产生的原因,了解工艺美术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理解工艺美术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

2. 方法与过程:围绕问题触发学生去思考,对器物由表及里地进行探究,不求答案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提高学生对工艺美术审美的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民族文化的自觉性,提升个人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了解主要工艺品种的基本特点及时代风格。

教学难点:通过对彩陶、青铜、漆器、瓷器等工艺品的功能、造型、色彩、纹样等方面的讨论,领会其审美特点及文化内涵。

三、教学准备收集各种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代表作品及相关资料,预习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相关知识、课件、课后的课堂知识检测表。

分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问题一:你们去过博物馆吗?这些是哪里的博物馆?无锡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

师:博物馆里的内容很多,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各地的博物馆去了解一下生活的艺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

2.揭题(板书:“生活的艺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师: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主要可以分成陶器、漆器、青铜器、瓷器、玉器和丝绸等等,这些工艺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这节课我们重点来欣赏陶器、漆器、青铜器和瓷器。

3.新授知识第一部分:彩陶(板书)彩陶的意义:中国原始社会的文化遗存最有代表性的是彩陶,彩陶的发明是人类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迈进的重要标志。

彩陶的定义:彩陶是在打磨光滑的陶胚上,以天然矿物为彩料描绘图案,然后入窑烧制而成的一种陶器。

烧成的器皿胎质坚硬,图案清晰美丽,呈红色图案的是用赤铁矿颜料,黑色的是用锰颜料。

赏析作品《双耳瓶》在甘肃博物馆收藏着的彩陶器皿《双耳瓶》(课件)猜猜它是干什么用的?为什么瓶底做成尖底?为什么瓶口做的那么小?两侧的耳环又有什么作用?(师生共同讨论)这是打水器皿,底尖便于入水,瓶口小不易让水泼出,两侧的双耳便于提携。

师:古人根据生活的需要创造了许多造型不同的陶器。

它们都是干什么用的呢?(课件展示:钵、瓮、盆、鬹、瓶、杯)A.器形特点:这些器型各有各的特点,腹大便于储物;口小不易外溢;口大便于盛物;三足便于烧煮,等等。

原始制陶的外形基本特征是圆形器,轮廓曲线连贯流畅,匀称优美,富有韵律,具有一种大气稳重、和谐宁静之美。

B.纹饰特点:中国彩陶最具有特色的地方体现在它的纹饰上。

师生共讨论:为什么陶器上的纹饰都在腹部以上?这与他们的生活有关,远古的人类席地而坐,视线成俯视状,自上而下,所以大口器皿的纹样大多装饰在内侧,小口器皿的纹样装饰在外面的上半部,这样不影响观赏,体现了古人尽善尽美的追求。

赏析作品《涡纹彩陶罐》赏析作品《舞蹈盆》:从陶盆的纹饰中反映了早期人类的精神追求。

师生共同讨论:为什么古人喜欢将鱼纹和蛙纹画在许多陶罐上?这是一种生殖崇拜,人们模仿它,崇拜它,希望获得与它一样的能力,把一种美好的愿望赋予其中。

这种似蛙非蛙、似人非人的怪物,被称为“蛙神”。

很多考古学者认为,中华民族的图腾“龙”就是由“蛙”演变过来的。

赏析作品《黑陶高脚杯》师:现藏于山东博物馆的《黑陶高脚杯》你们发现颜色有何变化?生:由红转黑。

黑陶的工艺介绍:这是古代的一种独特的陶器烧制工艺,采用了“封窑的技术”,当窑内达到一定温度,就灭火浇水封口,窑内会产生烟,这些烟中的碳分子渗透到陶体中,使杯身变成了黑色。

出窑以后再打磨、抛光,就是变成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非常漂亮。

在这之前,我们看到的陶器都是泥条盘筑而成,这个高脚杯却使用了拉胚工艺技术,这是古代陶器工艺的一大进步,直到今天我们还在延用这种方法。

现代人对此杯做出了这样的评价:黑如漆,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

此杯器型左右对称,高贵典雅,散发着一种深邃神秘的感觉。

总结:同学们,彩陶是新石器时代文化的标志,造型与装饰非常丰富,渗透着创造者对生活的理解和适应。

远古彩陶不仅以其独特的造型风格和特定的艺术内涵成为后世人类文明的开端,同时也对后来华夏民族的思维形成、审美意识及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部分:青铜(板书)随着彩陶的发展,人们又发明了新材料和新工艺——青铜工艺。

在中国古代美术史上,夏商周的青铜艺术水平是最高的,流传下来的数量也最多。

青铜文化艺术以其雄伟的造型,古朴的纹饰,丰富的铭文著称于世,是中国古代美术史上又一颗灿烂的明珠。

师:让我们走进湖北博物馆,听一段由青铜器演奏的音乐。

(课件展示)刚才我们听到的那段大气磅礴的音乐是用世界上最大的青铜乐器“编钟”演奏的《国殇》,对它的了解我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已经通过文字进行了解读。

青铜的种类和产生的意义:青铜器的造型非常丰富,除了乐器以外,还有兵器、食器、酒器、车马器等生活用具。

青铜的出现,对提高社会生产力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赏析作品《爵》师:你们看,这是在河南偃师博物馆里馆藏的中国现存最早的青铜器《爵》,它是一个盛酒器,造型很特别,整个外型像个麻雀的形状,前面是雀嘴,后面是雀尾,收腹,细腰,三足的设计使器型非常稳定,底部可以点火,加热温酒,设计非常合理。

欣赏比较《司母戊方鼎》《毛公鼎》师:这两件青铜器可能大家都非常熟悉,《司母戊方鼎》是目前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另一件是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里的《毛公鼎》,它们都是当时国家的重器,标志着使用者的等级和身份。

但最主要的作用还是用来祭祀天地鬼神和祖先。

中国的古代有严格的“列鼎制度”象征着国家统治的秩序。

不同之处:器形:一方一圆、一刚一柔。

纹饰:一繁一简、一狰狞一素雅,纹饰非常精美,饕餮纹、夔纹、人兽结合的纹饰是当时人们所崇拜的神灵,富有想象力。

铭文:一长一短。

在中国的青铜器上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要铸刻文字,也就是金文,这是与其他国家青铜器不同的地方(青铜器最早出现在公元前3 800年西亚的两河流域)。

《毛公鼎》是现在发现铭文最长的青铜器,鼎里面铸有497个字,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是研究当时社会、政治、文化艺术很宝贵的历史资料。

《毛公鼎》文字书写的完美布局,章法纵横宽松疏朗,错落有致顺乎自然而无做作,呈现出一派天真烂漫的艺术意趣。

说明西周晚期的文字书写已具有纯熟书写技巧和表现手法的形式和规律。

赏析作品《牛形灯》师:在古代,青铜器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这是藏于南京博物院的《牛形灯》。

此灯分三个部分,均可拆卸。

灯座是牛身,上面分灯盏,烟管。

点火以后所产生的烟尘通过烟管导入灯座腹腔中的清水溶解,从而保证室内空气的清新。

制作上巧用铜银纹饰,设计得非常合理、精美,体现了当时实用和艺术相结合的最高水平。

第三部分:漆器(板书)与我们早期人类息息相关的另一种工艺美术器物,那就是漆器。

漆器大多是用木胎和竹胎制作而成,也有用脱胎工艺制作的。

代表作品《漆器碗》藏于浙江省博物馆《漆器碗》是在浙江余姚发现的河姆渡文化时期的漆碗。

它的发现证明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漆器的国家,至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了。

该碗是中国现知最早的一件漆器,是追溯中国漆器最重要的实物资料。

战国时期,是我国漆器工艺的第一个繁荣期,到了秦汉时期到达顶峰。

课件展示“各种漆器图片”师:从战国时期到汉代,人们在漆器上主要用了什么颜色?生:红和黑。

红色和黑色对比强烈,在红与黑交织的画面上形成流动飞扬、变幻神奇的神话般的世界。

同时也显得沉稳大气古朴,这样的颜色一直沿用至今,“中国红”一直是我们最常用的民族象征的色彩,上海世博会上中国馆的颜色就是用了这样的红。

(课件展示)师:能工巧匠们在漆器的过程中还创造了彩绘、磨光、镶嵌等工艺表现手法,提高了审美趣味。

赏析作品《金银平脱工艺古琴》师:这是一件什么乐器?你在上面看到了用什么制作的花纹。

(课件展示)古琴上的花纹使用的是一种金银平脱工艺,也是唐代最华丽、最盛行的一种漆器。

从图片上看,充分反映了中国漆器工艺和乐器制造工艺已经达到非常高的水准。

师:古琴是用梧桐木和杉木制造的,这种材质不容易变形,音色也非常好听。

师:古琴为什么要上漆?生:防水,防蛀,防虫,抗酸碱。

师:琴漆的工艺非常讲究,先涂上漆,把贝壳或金银片裁成各种形状,贴在琴的表面,再涂上生漆,使漆的高度和图案一样平,再经过打磨,直到纹样和琴面一致,这就是金银平脱工艺。

我们现在听到的背景音乐就是古琴演奏的《高山流水》知道这个典故吗?生:……第四部分:瓷器(板书)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最具有文化艺术特质的是瓷器。

定义:瓷器是土与火的艺术,是中国人民生活中的智慧结晶。

我国是瓷器的发明国,中国的瓷器很早就流传到国外,因此也被称为“瓷国”。

瓷器是由陶器发展而来。

欣赏作品《羊形烛台》这是一件六朝时期的《羊形烛台》羊的表情温顺可爱,造型十分完整,它的顶部是用来插蜡烛的,既实用又美观。

赏析作品《邢窑白瓷穿带壶》在上海博物馆馆藏的《邢窑白瓷穿带壶》,是在青瓷的基础上产生的白瓷,制作工艺进一步提高。

白瓷的烧造成功为以后的彩绘打下了基础,在白瓷的基础上可以彩绘。

青花、斗彩、粉彩、五彩的出现,大大丰富了瓷器的表现形式和手段,使瓷器更加美观。

宋代的五大名窑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每个窑都各有特色……赏析作品《孩儿枕》师:故宫博物院的藏品《孩儿枕》,你知道他是干什么用的?此枕以儿童俯卧形成的弯曲下凹的背部为枕面,构思巧妙,既可作实用品,又是一件完美的雕塑艺术品。

儿童形象刻画细腻传神,脸部饱满,宽额大耳,眉毛高挑,双目圆睁,鼻子小巧挺直,小嘴鼓凸,把稚气未脱的童子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惹人爱怜。

此枕通体施釉,质地乳白,釉面均匀,益发显示出造型的清纯可爱。

这件富有情趣的艺术珍品神形兼备,不但反映出宋代定窑工匠高超的制瓷技能,而且也体现宋代社会对儿童非常重视,人们认为儿童象征着吉祥幸福,能降福驱灾。

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是件吉祥之物。

在瓷器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青花瓷了,青花瓷的出现,突破了我国瓷器以单色釉为主的框框,把瓷器装饰推进到釉下彩绘的新时代,形成了鲜明的景德镇瓷器风格。

洁白的胎质,青色的图像,具有素洁高贵而又绚丽的艺术效果,其绘画性非常强。

赏析作品《元代青花梅瓶》基本造型:小口,短颈、丰肩,圆腹,敛腰、平底,线条流畅,非常柔美,各部分比例恰当好处。

因为瓶口特别小,与梅之瘦骨相称,因此被称为“梅瓶”。

目前元青花梅瓶世界上仅存三个,两个还在国外,这个现藏于南京市博物馆,为镇馆之宝。

装饰特点:从瓶口至底部共分六层,有五层都是运用了杂宝纹、缠枝牡丹纹、莲花纹进行了二方连续图案的装饰,主体部分描绘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