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我们周围的动植物》
青岛版科学三上《我们周围的动植物》教案

青岛版科学三上《我们周围的动植物》教案【课题】:我们周围的动植物【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教学目标】:1、会用感官感知动植物的外部特点,并用语言或图画等方式描述所观看的动植物的形状特点。
2、在对动植物的观看活动中体验合作的愉快。
3、明白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的名称,初步感知动植物的形状、种类是纷繁多样的。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初步形成生物和非生物的概念,了解生物的差不多特点。
教学难点:比较"我们"与其他生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具、学具】:1.学生各自预备一些常见的动植物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2.把自己喜爱的小动物或常见的植物带到学校进行研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我们学习了'形形色色的动物'和'形形色色的植物',这一课要总结前5课的学习内容,查找动物和植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活动一:观看研究动植物我们想明白动植物的某些御,应如何样观看?分组讨论:这些方法都专门好,下面就用你们的方法观看自己带的动植物。
观看时注意要采纳的方法。
不要损害它们,还要注意安全。
比一比看哪一组观看的最认真,发觉最多。
小组活动,学生汇报。
同学们观看得真认真,你们还明白哪些动植物?让我们互相交流一下。
活动二:给动植物分类1、谈话: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动植物,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这些动植物分一分类好吗?比一比,看谁的分半多。
2、学生分类活动。
(依照用途分类;生长环境分类;生活习性分类;躯体颜色……3、分类有什么好处?学生讨论。
全班交流,师总结: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分类时,第一要确定一定的标准,如分类动物能够按“天上、陆地、水中”,也能够按“两条腿、四条腿”,还能够按”哺乳,……“等,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分类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给我们生活带来方便。
4、提出问题关于动物、植物你们有什么问题?(生提问)5、自由活动。
《我们身边的动植物》教案

(青岛版五年制)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我们周围的动植物一、教材分析:本课顺应学生的天性,从学生身边常见的动植物入手,通过与常见动植物“面对面”地接触,开始正式地进行科学研究,使学生丰富有关动植物的知识,认识动植物的不同与相同,感受动植物世界的纷繁多样,培养学生热爱动植物、热爱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激起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关于生命世界,儿童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与动植物交朋友,喜欢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对有趣的动物、奇特的植物充满了好奇。
学习本课时,就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搜集资料,把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经常食用的蔬菜或常见的花带到学校里研究。
本课的学习,重要的是让学生热爱动植物、热爱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三、教学目的:1.能力目标:能用各种感官感知动物与植物的外部特征,并用语言或图画等方描述所观察的动植物的形态特征。
2.情感目标:在对动植物的观察活动中,体验合作的愉快,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3.知识目标:知道生活中常见动物、植物的名称,初步学习用不同标准对动植物进行分类。
四、重点、难点:1.能用各种感官感知动物与植物的外部特征,并用语言或图画等方描述所观察的动植物的形态特征。
2.知道生活中常见动物、植物的名称,初步学习用不同标准对动植物进行分类。
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些常见动植物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学生准备:自己喜爱小动物、经常食用的蔬菜或常见的花。
六、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课前通过观察动物,你们有什么发现?(学生踊跃发言,有的说出小猫的外形特点,有的介绍电视上《动物世界》中狮子的食性,有的发现麻雀既能在天上飞,又能在树枝上站着,还能在地上跳着走,但对麻雀有几个脚趾说不清楚)。
2.教师小结:大家说得都很好,但课前观察还不够仔细,大家想不想直接与周围常见动物面对面,研究动物的秘密?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我们周围的动植物》(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开篇点题,引出学生所熟悉的动物,再让学生明白这一节课是深入研究周围的动植物。
《我们周围的动植物导学案》

《我们周围的动植物》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进修《我们周围的动植物》,让学生了解身边的动植物,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珍爱认识。
一、导入1. 请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列举身边的动植物有哪些。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了解身边的动植物?我们应该如何珍爱它们?二、进修内容1. 动物部分:- 介绍各类动物的生活习性、特点和栖息地。
- 了解动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进修如何珍爱野生动物,避免破坏生态平衡。
2. 植物部分:- 认识各类植物的特点和用途。
- 探讨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 进修如何爱护植物,珍爱植被资源。
三、进修方法1. 观察实验:到校园或者自然环境中进行动植物观察,记录所见所闻。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动植物的重要性和珍爱方法,分享观点和想法。
3. 多媒体进修:观看相关视频、图片,了解更多关于动植物的知识。
四、教室练习1. 完成动植物知识问答,检测学生对教室内容的掌握水平。
2. 分组展示:每组选择一个动植物进行介绍,展示对其的了解和珍爱认识。
五、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动植物珍爱实践,如参与植树造林、动物珍爱志愿活动等。
2. 指挥学生走进动植物园或自然珍爱区,近距离接触和了解更多动植物知识。
六、总结反馈1. 回顾本节课的进修内容,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和体会。
2. 强调珍爱动植物的重要性,号召学生从身边做起,积极参与珍爱环境的行动。
七、课后作业1. 撰写一篇关于身边动植物的观察日记,记录所见所想。
2. 找出身边一种植物或动物,了解其生活习性和珍爱措施,撰写一份钻研报告。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学生们能够更加了解身边的动植物,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珍爱认识,为构建美丽的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愿我们周围的动植物与我们和谐共生,共同守护这片美丽的故里!。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2我们周围的动植物.doc

2我们周围的动植物【教学目标】1 .能用各种感官感知动植物的外部特征,尝试用尺子、放大镜等工具对所选择的对象进行观察,对并用语言或图画等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所观察的动植物的形态特征;根据观察提出自己的问题,尝试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假设与猜想。
2.在观察动植物活动中,体验合作与交流的愉快;珍爱生命,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3.知道生活中常见动植物的名称,初步感知动植物的形态、种类的丰富和有趣。
【本课是为学生在以后课程中全面学习动、植物相关知识打下基础,更注重的是培养学生对生命世界的兴趣,体验探究事物的过程,掌握探究的方法。
】教学过程描述: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老师让大家回家观察身边的动物或植物,大家有收获吗?谁愿意与大家分享一下?(学生由汇报观察发现)你是怎样进行观察的?(学生汇报观察方法)关于这种动(植)物的观察结果有没有可以补充的?(学生对观察结果进行补充完善)【汇报过程应该围绕你观察的什么,发现了什么,发现不同的观察方法(看、听、闻……)和角度(全面、局部、对比……),并给予积极的评价。
】谁还愿意分享一下自己的成果?(学生继续交流己的成果)每个人都进行交流时间太长,各组内交流自己一下自己的收获,其他同学可以进行补充完善。
(学生小组内交流课前观察及收获)小结:感谢每一位同学的分享,其实,有关动物和植物的知识还有很多,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会发现更多与它们有关的知识。
【学生充分的课前体验是本课成功的一半,使之在学习前对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进行总结、归纳、表达,教帅•可以根据反馈情况掌握学生的知识基础、探究方法等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培养。
】二、我们的发现1.将带到课堂的动物植物进行分组,分配到各组进行研究我们的观察活动还将继续,有的同学把研究动物和植物带到了课堂上,大家想不想发现更多与动植物有关的知识?各小组老帅•都带来了什么进行研究?交流一下,你们将怎样进行研究?研究过程要注意什么?(小组讨论、交流研究的方案和应注意的问题)老师也为每个组准备了一些工具,它们可以帮助你们发现更多。
《2 我们周围的动植物》教案2

《2 我们周围的动植物》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大胆的进行有根据的猜想与假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周围常见植物;能讨论、交流保护植物的方法。
2、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周围常见植物;能讨论、交流保护植物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2、自觉爱护动植物。
注意保护动植物,不伤害它们。
二、教学重点知道我们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学习用不同标准给植物分类。
三、教学难点知道周围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周围常见植物。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准备动植物的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出示或讲述植物角等地方的植物发生偏斜的现象和小动物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回忆生活经验、提出问题。
新课讲解:1、围绕植物角内植物为什么倾斜生长的话题,提出猜想。
对于植物角的植物为什么倾斜的问题,学生可能会做出很多猜测。
教师不要急于肯定或否定他们,而应该鼓励他们大胆猜测,必要时可以让他们说一说自己做出这些猜测的理由,以此引导他们学会科学猜想。
为了使学生能做出更深入而科学的猜想,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学习一些关于植物生存与适应环的知识。
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学生从书本上直接找到答案,但我们应引导学生以质疑的眼光看待这些书本知识,把它们只作为自己猜想的一个理由,引导他们亲自实验验证。
2、引导小朋友去观察生活中的一些小动物,比如小猫或者小狗,看他们是怎样生活的。
1)猜谜:扁扁嘴巴,叫声嘎嘎,走路摇摆,爱吃鱼虾,脚荡双桨,游泳专家。
打一小动物。
鸭子两头尖尖相貌丑,脚手耳目都没有,整天工作在地下,一到下雨才露头。
打一小动物蚯蚓2)每种动物都有其显著的特点。
威风凛凛的老虎,活蹦乱跳的猴子,文质彬彬的熊猫,狡猾的狐狸,温驯的小羊,善解人意的狗,会唱歌的小鸟,能报信的鸽子......只有抓住了动物的特点,才能逼真地栩栩如生地把动物描绘出来,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青岛版科学三上我们周围的动植物教案

我们周围的动植物【课题】:我们周围的动植物【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教学目标】:1、会用感官感知动植物的外部特征,并用语言或图画等方式描述所观察的动植物的形态特征。
2、在对动植物的观察活动中体验合作的愉快。
3、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的名称,初步感知动植物的形态、种类是纷繁多样的。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初步形成生物和非生物的概念,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我们"与其他生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具、学具】:1.学生各自准备一些常见的动植物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2.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或常见的植物带到学校进行研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我们学习了'形形色色的动物'和'形形色色的植物',这一课要总结前5课的学习内容,寻找动物和植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活动一:观察研究动植物我们想知道动植物的某些御,应怎样观察?分组讨论:这些方法都很好,下面就用你们的方法观察自己带的动植物。
观察时注意要采用的方法。
不要损伤它们,还要注意安全。
比一比看哪一组观察的最仔细,发现最多。
小组活动,学生汇报。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还知道哪些动植物?让我们互相交流一下。
活动二:给动植物分类1、谈话: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动植物,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这些动植物分一分类好吗?比一比,看谁的分半多。
2、学生分类活动。
(根据用途分类;生长环境分类;生活习性分类;身体颜色……3、分类有什么好处?学生讨论。
全班交流,师总结: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分类时,首先要确定一定的标准,如分类动物可以按“天上、陆地、水中”,也可以按“两条腿、四条腿”,还可以按”哺乳,……“等,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分类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给我们生活带来方便。
4、提出问题关于动物、植物你们有什么问题?(生提问)5、自由活动。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我们周围的动植物教案

2.我们周围的动植物【教材分析】:本课顺应学生的天性,从学生身边常见的动植物入手,通过与常见动植物"面对面"地接触,开始正式地进行科学研究,使学生丰富有关动植物的知识,认识动植物的不同与相同,感受动植物世界的纷繁多样,培养学生热爱动植物、热爱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激起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目标:知道生活中常见动物、植物的名称,初步学习用不同标准对动植物进行分类。
2.科学探究目标:能用各种感官感知动物与植物的外部特征,并用语言或图画等方描述所观察的动植物的形态特征。
3.科学态度目标:在对动植物的观察活动中,体验合作的愉快,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能用各种感官感知动植物的外部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1.能用各种感官感知动物与植物的外部特征,并用语言或图画等方描述所观察的动植物的形态特征。
2.知道生活中常见动物、植物的名称,初步学习用不同标准对动植物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些常见动植物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学生准备:自己喜爱小动物、经常食用的蔬菜或常见的花。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1.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课前通过观察动物,你们有什么发现?(学生踊跃发言,有的说出小猫的外形特点,有的介绍电视上《动物世界》中狮子的食性,有的发现麻雀既能在天上飞,又能在树枝上站着,还能在地上跳着走,但对麻雀有几个脚趾说不清楚)。
2.教师小结:大家说得都很好,但课前观察还不够仔细,大家想不想直接与周围常见动物面对面,研究动物的秘密?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我们周围的动植物》(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开篇点题,引出学生所熟悉的动物,再让学生明白这一节课是深入研究周围的动植物。
从而把学生引入了本课的学习。
】二、猜想假设学生提出问题并猜想三、制定方案分组探讨,根据个小组要研究的问题,制定出方案或计划四、实施探究活动一:我们周围有哪些动植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1.观察动物(1)教师谈话:作为一名小科学家,我们观察动物时应注意什么?(2)学生讨论并进行观察学生带的动物(此处板书我们周围的动物)(3)教师谈话: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真了不起,想不想知道更多的动物?下面让我们交流课前搜集的动物图片.文字资料以及观察记录吧!(课件出示)(4)继续交流:通过看这些资料你们了解了什么?学生回答。
《我们周围的动植物导学案》

《我们周围的动植物》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我们周围的动植物种类及特点。
2. 掌握动植物的基本生态知识。
3. 培养对动植物的珍爱认识和环保认识。
导学内容:一、我们周围的动物1. 动物的分类: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节肢动物等。
2. 动物的特点:不同种类的动物有不同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二、我们周围的植物1. 植物的分类:木本植物、草本植物、藻类、苔藓植物等。
2. 植物的特点:不同种类的植物有不同的外形、发展习性和用途。
三、动植物的生态干系1. 动植物之间的互相依存干系。
2. 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四、珍爱动植物的重要性1. 动植物对环境的重要性。
2. 珍爱动植物的方法和途径。
导学活动:一、观察动植物1. 到周围的公园、花园或者动物园进行动植物观察。
2. 记录所见到的动植物种类和特点。
二、动植物分类游戏1. 制作动植物分类卡片,让学生进行分类游戏。
2. 加深对动植物分类的理解。
三、生态拼图1. 将动植物的生态干系制作成拼图,让学生拼出正确的生态干系。
2. 讨论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四、环保宣传活动1. 学生自行设计并进行环保宣传活动,呼吁大家珍爱动植物。
2. 培养学生珍爱环境的认识和行动能力。
导学评判:1. 学生能够准确地分类动植物,并了解它们的特点。
2. 学生能够理解动植物之间的生态干系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3. 学生能够提出珍爱动植物的方法和途径,并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通过本次导学案的进修,置信学生们会对我们周围的动植物有更深入的了解,更加珍惜和珍爱身边的自然资源。
希望他们能够成为未来的环保使者,为我们的地球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我们周围的动植物
一、教学目标:
1、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周围常见植物;能讨论、交流保护植物的方法。
2、想知道、爱提问与植物有关的问题;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3、知道我们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学习用不同标准给植物分类;知道周
围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二、重点难点:知道我们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学习用不同标准给植物分
类;知道周围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周围常见植物;
能讨论、交流保护植物的方法。
三、课前准备:植物的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内容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周围有很多植物,谁能说一说通过课前
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这节课我们来仔细观察、研究一下我们周围的
植物,好吗?
(二)学习新课:
1、观察研究植物。
我们要想知道植物的某些特点,应怎样观察?请同学
们来讨论一下。
这些方法都很好,下面就用你们的方法观察自己带来的植
物。
观察时,不同的植物要采用不同的观察方法,不要损坏它们,还要防
止被植物扎伤。
本组观察完可到其他小组观察。
我们比一比,看哪一组观
察得最仔细,发现最多。
小组活动。
学生汇报。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还知道哪些植物?让我们互相交流一下。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2、给植物分类。
谈话: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植物,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这些植物分一
分类好吗?比一比,看谁的分发多。
学生分类。
根据用途分类;生长环境分类;生活习性分类;颜色分类等等。
大家讨论一下,分类有什么好处?
教师讲解: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分类时,首先要确定一定
的标准,如给玩具分类,可以按“用电与不用电”为标准分,也可
以按“制作玩具的材料”为标准分。
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分类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
如给服装分类,给食品分类,
给交通工具分类等。
这些分类都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3、提出问题:
教师提问:
关于植物你有什么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
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同学们提出了这些问题,有的老师也不知道问题的答案,你们想用
什么方法解决这些难题?
4、自由活动:
有的植物可以供人类使用,有的植物可以供人类观赏,有的还能治
病,植物对我们如此重要,有的人却在故意伤害植物。
你
见过哪些
伤害植物的行为?
5、课堂评价:
同学们,说一说,你这节课表现得如何?对自己满意吗?
6、拓展活动:
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都很好,讨论热烈,观察细心,初步学会了
按一定的标准给植物分类的方法,课下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
了分类,并想一想是怎样分类的。
五、板书设计:
3、我们周围的植物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