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南县董堡乡罗瓦村壮族婚姻风俗(作者:陆永好)
传统婚俗---壮族

传统婚俗---壮族传统婚俗 ---壮族岑春徽壮族是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壮族有自己的习俗和文化,特别是有特色的结婚习俗,壮乡婚俗要走以下几个程序。
物色对象。
找对象一般是叫媒人帮物色人选或请旁人介绍。
这一阶段叫物色人选。
一般是男方主动出击,当男方看中哪个意中人时,就准备一些糖饼托媒婆去求婚。
媒婆介绍男方的家庭情况之后,如果女方家认可就收下那些糖饼,并挽留媒婆留下来吃餐饭,这样就说明女方家初步同意这门亲事了;如果女方家委婉地退回糖饼或不热心,那估计物色的人选十有八九谈不成。
相亲。
经过媒婆苦心推介,如果女方同意,就初步确定人选,进入相亲(壮语叫会面认识)程序。
即使双方原先已认识,也要走这个程序加深情感。
那时集市是农村姑娘小伙相亲谈恋爱的场所,因为集市时四面八方的人来集聚,也只有赶集才能碰面。
这样媒婆就约定双方在某个圩日相亲,男女方都带相等的两个或三个朋友陪伴当参谋,由媒婆带领双方到饭馆里相会。
媒婆简单介绍双方的名字后就离开,由他们自己谈。
各人找好座位后,男方主动买每人一碗米粉,端到各人面前,加之男方早先准备的一些糖果或零食,就这样一边吃一边谈。
谈的时候多是双方的陪伴人先开口,而且是女方问的多,若是遇上女方口齿伶俐的同伴,男方就被“旁敲侧击”问个不停。
散席前,男方满意的就买些小礼物送给女方,如送每人一张毛巾、手帕等。
这叫定情物,不贵重,只是表达情意。
碍于情面,男方送的小礼物,女方一般都先收下。
见过面的双方各自走开,走到小巷的僻静处翘首以待媒人的传话,急切地想知道对方的态度。
其实,不用等媒人的传话,在送小礼物时就大体觉察到了,只是等媒人的确认罢了。
比如,男方大方地送给小礼物,女方愉快地接受,说明双方合意了;如果女方推三推四,说明心里已不满意了;再如男方不主动送小礼物,也说明不合意。
“合命”,也叫定婚。
如果双方合意了,过后男方委派媒婆带一篮子糯米饭和几斤肉去女方家,索要女方的出生时辰,男方再拿回去“合命”,一般认为合适的就可定婚。
壮族婚礼仪式范文

壮族婚礼仪式范文壮族是中国民族中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
壮族的婚礼仪式是他们重要的传统习俗之一,深受人们的热爱和关注。
下面将为您介绍壮族婚礼的一些常见仪式和习俗。
壮族婚礼通常在农历正月和十二月举行,时间长短约在3-7天之间。
准备工作从正式定亲开始,持续到婚礼举行前一天。
婚礼通常由男方家族负责主持和承办。
壮族婚礼的第一个重要环节是‘定情’,也称作‘确认好’。
男方家族派遣人员到女方家族请求正式定亲。
女方家族在接受男方的请求后,或者会提出一些合理的条件,如礼金和嫁妆的确定等。
只有在双方达成一致后,才能正式进入下一步。
接下来的环节是‘婚约’。
男方家族选择一个吉日,将婚前财礼送到女方家族,并详细说明双方的亲属关系,以及彩礼的数量和种类等。
女方家族收到男方的财礼后,表示接受并安排下一步。
‘迎亲’是壮族婚礼的重要环节之一、在迎亲的这一天,男方的亲属将会去女方家族,按照特定的仪式规定,将新娘接到男方家中。
在接亲的过程中,壮族人会举办盛大的游行仪式,有舞龙、舞狮等表演,来庆祝这一喜事。
新娘到达男方家后,又会有一系列的仪式,如双方亲戚的碰杯仪式、捧花仪式等。
随后,新娘会进入新房,准备换装。
这个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壮族传统观念中,新娘的造型代表着家族的美誉和婚姻的美满。
新娘换装前,会由婚姻大妈(代表女方家族)检查并确认无误后,才能入座。
新娘换装后,会有宾客向新娘祝酒,并进行包拜等仪式。
壮族婚礼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是‘祭祀’。
在这一天,男方家族会以祭祀的形式感谢祖先的保佑,并祈求夫妻的幸福和美满。
祭祀仪式一般由男方的长者主持,并邀请亲友共同参与。
‘洞房喜事’是壮族婚礼最后一个环节。
在这一天,新娘和新郎进入洞房,在新郎家族的亲友的帮助下,共同过上新的生活。
在这一天,还会有一系列的游戏和活动,旨在增进夫妻之间的默契和亲密。
总体来说,壮族婚礼仪式如此繁琐而庄严。
这些环节和习俗都是壮族人民对婚姻的看重和对家族血统的维护的体现。
壮族婚姻制度

进入20世纪中期以来壮族婚姻制度的变迁——以富宁县壮族农村地区为例08政教B班农星州【摘要】:改革开放后,壮族的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传统的本土文化与现代先进文化的冲击,随之而来的是一些现代的婚姻观念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同并逐渐取代传统的婚姻观念。
恋爱更加的自由,婚姻更加的自主,追求平等、开放、个性。
【关键词】:改革冲击壮族婚姻观念一、传统壮族婚姻的基本环节和习俗(一)、基本情况:壮族历来实行一夫一妻制,提倡恋爱自由。
过去存在父母包办的现象,但不强制,因为青年男女未订婚之前,提倡男女对歌和互赠礼物(男送钱、针线、面巾,女送鞋、衣)的习俗。
期间既是择定对象,又是自由恋爱的过程。
但择定之后需经父母、哥嫂同意,方能订婚。
(二)、壮族结婚的基本环节和习俗:1、自由恋爱。
男女青年通过日常交往,赶街、隆垌、(壮族节日)等活动,相互认识或对歌,其间有的互赠礼物。
一般都是男的送钱、毛巾、花线、手镯或银链,女方接受后回赠衣裳或布鞋。
一个青年互赠两三个,从中择优定对象,经父母同意即定亲。
2、托媒提亲。
男女双方爱情稳定后,即告诉父母。
男方父母就请一个有儿有女的能说会道的当媒,带上一只鸡或几斤猪肉、米酒,到女方家提亲。
如果女方家不同意,就不吃其礼,由媒人带回男方家;如果父母哥嫂都同意,就接受礼物,宴请媒人,将姑娘出生年月日时抄给媒人带给男方。
男方将女方生辰八字压在祖堂香炉下,三五天之内没有什么凶兆,就认为是好命,再找先生将男女双方八字相对,如八字相合就报合定亲,若不合就将女“八字”退回给女方。
3、报合订婚。
八字合命成功后,就择定吉日向女方报合成婚。
男方家准备糯米饭、酒、肉各五斤,鸡一对(一公一母各1.5公斤以上),糖2斤(富户还送金、银、玉手镯、戒指及项链),由媒人送到女方家,作为“报合订婚”礼物。
女方以衣服、鞋袜、头帕回礼,表示正式订婚。
从此男女双方互称对方的父母为爹妈,每逢重要节日或婚丧祝寿等事,男方都要主动向女方送礼,女方照例酬礼。
文山广南县壮族传统婚俗

文山广南县壮族传统婚俗作者:完颜雯洁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16期摘要:通过详细介绍广南县壮族传统婚俗的恋爱情节、订婚流程和结婚流程等,不仅让我们看到广南壮族婚俗文化的独特性,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性。
关键词:广南县;壮族;传统;婚俗作者简介:完颜雯洁(1984-),女,满族,河南周口人,红河学院国际学院教师。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16--02广南县壮族传统的婚姻制度跟多数壮族地区一样以一夫一妻制为主,也有“女娶男嫁,夫从妻居”等制度,与华夏中原人的传统婚姻制度比较,壮族婚姻制度是相对开放的。
一夫一妻制婚姻说明我族男女地位相对平等,男女贵贱之分不明显。
“女娶男嫁,夫从妻居”更说明当时壮族女子地位比男子高,这一制度是“女权制”社会遗留下来的产物。
“女娶男嫁,夫从妻居”制度,由女方筹办婚事,将新郎接到女方家举行婚礼,婚后夫从妻居,同女方父母一同居住,从而构成女方的一个新成员,夫妻所生孩子随母姓,夫妻共同的财产由女儿继承,这一制度持续到秦汉时期依然存在[1]。
历史上,由于包办婚姻等原因,文山壮族中抢婚、逃婚等现象屡有发生,民间甚至流传着许多关于抢婚、逃婚与追求婚姻自由的动人故事和叙事歌谣。
广南县壮族择偶标准相对保守一些,虽然婚姻以一夫一妻制为主,但是择偶对象却有所限制,传统的择偶标准是族内通婚,不提倡族外通婚,甚至排斥或禁止族外通婚,在族规严厉的地方,一旦有人想与外族人结婚,就会被有身份地位的人加以阻止和惩罚,严重的甚至会被逐出家族。
当然这种情况很少会出现,只限制于极个别地方,大部分地区只是不提倡,并没有过多的反对。
一、传统的婚姻流程传统的婚姻流程主要包括定亲和结婚两大方面。
壮族选择对象一般要通过媒人介绍,男女双方同意后要经过遣媒、讨八字、提亲、定亲、过门等五项仪式。
(一)定亲遣媒、订亲、讨八字、定亲归属订婚一类,每项仪式,男方家都要给女方家送彩礼,主要以米、酒、猪肉为主。
广西壮族农村结婚风俗

广西壮族农村结婚风俗一、广西壮族农村结婚风俗壮族的结婚典礼主要分为四个大步骤:接亲、送亲、成亲、回门。
这四个步骤就类似于汉族婚俗中的“六礼”。
历史上,壮族曾普遍实行早婚,根据有关地方志书记载:“依人,多早婚”,婚姻形式基本实行自由恋爱和父母包办的双轨制。
父母包办必请媒人说婚。
媒人说婚通常要进行若干次,第一二次去女家,若女方父母亦有意,则以便饭招待。
如此往返三五次,即可议定亲事,并以“合八字”订婚。
订婚礼银很重,一般须送与女子全套银制饰物。
父母包办婚姻,在壮族中亦占有一定地位,男女通常在十三四岁、有的早在七八岁就被双方父母“合八字”定了终身。
1、送亲新娘穿着壮家的盛装,戴着银项圈、银耳环、银手镯,用大红布盖头,在众多送亲者的簇拥下,告别家人前往新郎家。
广南一带姑娘出嫁时要痛哭一场,并唱(哭嫁歌)离开家门,其他地方的新娘则不哭。
送亲的队伍多数为步行,也有骑马和乘汽车、马车和拖拉机的。
一路上要吹奏唢呐。
鸣放鞭炮,遇有桥和沟,都要给“走路线”。
送亲的队伍中,还有不少的歌手,他们一路走一路唱,更增添了婚日的喜庆气氛。
来到男方家门口,一般要等到临天黑前才让新娘跨进男方家门坎,时夺不到不能进。
届时,男方家点灯上香,庭院和堂屋灯火辉煌,新娘才款款迈进男方家门坎。
新娘进屋后,按习俗,送亲者要把新娘的嫁妆和结婚用品一一陈列展示,有的地方还一一过秤,以显示嫁妆的丰富和娘家的阔气。
之后,要举行拜堂仪式。
二、瑶族的婚礼习俗由于瑶族内部支系不同,婚姻文化也千差万别。
但一夫一妻制是各地瑶族基本的婚姻制度。
瑶族青年男女到了一定的结婚年龄他(她)们或父母就会通过恰当的方式选择伴侣。
婚前自由恋爱瑶族男女婚前有充分的'社交自由。
他们一般通过生产劳动、节假日、参加婚礼、走亲访友、赶集等活动来结交彼此心爱的人。
有的求爱方式还很有特色,如有隔窗对唱、吊楼谈情、圩日择侣或伞下相会等。
广东连南县的八排瑶盛行隔窗对唱。
当地瑶家姑娘的卧室之前或之后一般都开有一个求偶的窗口,到了三更半夜未婚的小伙子点着火把或打着手电筒前来寻找姑娘对唱。
上思瑶族婚礼散记

文史春秋2024年第1期地方档案地方档案上思瑶族婚礼散记神秘,甚至是浪漫的存在。
一1988年深秋的一天,在上思县文联工作的我,陪同广西摄影家协会的多名摄影家到叫安乡那荡村的一户过山瑶人家拍摄婚礼习俗。
天还没亮,我们从上思县城乘吉普车沿(伴娘)、鸳姑的助手堂婆(老伴娘)。
堂婆正在为新娘梳妆打扮。
瑶族新娘着装和梳头充满了仪式感,仅梳头戴头饰就要两个多小时。
我们到达时,堂婆和鸳姑已帮新娘梳妆打扮完毕,身穿瑶族传统服饰的新娘含羞带笑,由堂婆帮其在头上盖上红色的绣花巾,在腰间系上12条绣花巾,表示月月平安,年年幸福。
摄影师们一阵“咔嚓”,“咔嚓”,猛按相602024年第1期文史春秋地方档案观人群发喜糖,差人和拦门人对歌、发“税钱”,娘家人这才撤“关”。
二新娘出门迎接新郎,但不是迎面相接,而是背朝新郎站立着等新郎进屋。
在新娘家客厅,要举行鸳鸯仪式和上茶歌声,双方用舞蹈形式向对方做自我介绍,舞蹈的动作非常特别,双方相向扭动身体,甩毛巾,然后相互拥抱。
身体扭动幅度大,表示很热情。
甩毛巾是礼节,毛巾往上推为请上坐,往下推为谦让下坐。
双方互相谦让着,毛巾也就不停地甩着。
待大家都坐下后,送亲宴席开始,新郎与伴郎、挑郎等同一桌,新娘与鸳姑等一桌,其余的人自由组合,坐61文史春秋2024年第1期也是瑶族。
崇左有通到十万山深处的公路,新娘不用徒步翻山越岭,乘车经高速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3个多小时就到离新郎家不远的村屯路口一处有溪水的地方。
过去,过山瑶总是选择在崇山峻岭中有水的地方居住,于是新娘依旧俗把这处有溪水的地方当成自己的娘家,在此等候新郎迎亲队伍的到来。
婚礼按当地瑶族的传统婚礼习俗举行,礼习俗进行完毕。
这样隆重而热烈多彩的婚礼,是男女双方美好而长久的记忆。
当日的六细屯人声鼎沸,全村男女老少穿着瑶族节日盛装,络绎不绝地前来参加婚宴,全村人其乐融融,一派祥和。
独具民族特色的上思县过山瑶婚礼,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遗产组成部分,一直在传承、传播。
壮族婚礼仪式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壮族婚礼仪式篇一:壮族婚嫁习俗壮族婚嫁习俗广西,一个有着多个少数名族聚居的地方,境内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
先秦时期,广西为骆越国,居住着百越中的"骆越"、"西瓯"、"苍梧"人。
壮族在宋代史籍中称为“撞”、“僮”、“(彳+童)”。
解放后称“僮”。
1965年10月12日,经广西僮族自治区人民委员会报请国务院批准,改族名为“壮族”。
因为广西壮族人口众多,因此,广西全称为:广西壮族自治区。
壮族,地处中原与东南亚、华南与西南各省文化交流的交汇处,其文化具有相对开放和融合的特征。
因此,其民族特色,也具有不同的味道。
特别是其风俗礼仪,更是种类繁多。
如,壮族人忌讳农历正月初一这天杀牲;有的地区的青年妇女忌食牛肉和狗肉;妇女生孩子的头三天(有的是头七天)忌讳外人入内;忌讳生孩子尚未满月的妇女到家里串门。
壮族的风俗。
又以婚嫁最为有特色。
其实,在婚嫁之前,男女青年,通过各种形式自由恋爱,其中,抛绣球是最盛行,最普遍你的一种。
“抛绣球”,壮语叫“飞沱”。
这种互抛绣球择偶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
柳宗元曾有“男女分行戏打球”的诗句。
在歌场上,壮族小伙与姑娘们自然分成一群一伍,彼此先对唱一阵山歌,然后拉开适当距离。
姑娘们便将各自用花布精心做成的绣球,抛向自己心爱的小伙子。
小伙子眼疾手快,一手抓住朝自己抛来的绣球的飘带,又抛回给对方的姑娘。
如果小伙子认为合意,就会在绣球上系上赠物,抛给自己倾心的姑娘。
赠物越多,表示小伙子追求姑娘的心情越迫切。
姑娘若是收下小伙子抛回绣球上的礼物。
一对青年男女,通过多次歌场对歌,相互认识,加深了解,甚至私定终身。
这样通过对歌抛绣球择定的对象,不用媒妁,也无需重聘,使壮族男女青年的恋爱婚姻更回富有诗情画意。
歌圩是广西壮族民间的一种传统的大型的歌节。
每年秋春佳节,青年们都要穿上节日的盛装,在本地传统的歌圩日子里,选择唱歌的对手,寻觅心爱的情侣。
壮族结婚风俗 壮族所谓的“欧贵”婚姻是什么样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壮族结婚风俗壮族所谓的“欧贵”婚姻是什么样的
导语:“欧贵”在壮语中是“娶女婿”的意思,即男人上门。
在桂滇边驮娘江流域的壮族群体中,至今仍流行“欧贵”的女娶男嫁婚俗。
在边远的村寨里,
“欧贵”在壮语中是“娶女婿”的意思,即男人上门。
在桂滇边驮娘江流域的壮族群体中,至今仍流行“欧贵”的女娶男嫁婚俗。
在边远的村寨里,“欧贵”婚姻比例更是高达60%。
“欧贵”婚姻中,婚事由女方操办,男从女居,家庭结构中没有婆媳、姑嫂等关系,从而创造出更为自由、和谐的家庭关系。
在悠久的句町古国,句町祖先们打破了“男娶女嫁”的习俗,采取纳婿上门的方式结成婚姻。
“欧贵”婚姻是人类婚姻史上从对偶婚向一夫一妻婚演进的一种婚姻形态,是人类历史上出现的一种婚姻文明。
欧贵婚姻中,由女方操办婚事。
女方家中亲戚与乡邻帮忙装饰新房或在厨房做饭。
女方娶亲要经过以下流程:
制作红包
女方需制作红包,红包包含双层意思:一个是图喜庆的意思,另一个则是“分别钱”的含义。
因为小伙当了上门女婿后,就很少有时间回自己父母家。
结婚时,发给男方红包,就意味着他要与儿时的伙伴、曾经的生活告别。
迎亲
新娘坐在洞房里等待新郎的到来,迎亲事宜由伴娘与媒人主要负责。
虽然现在许多地方可以坐车过去,可是壮乡人娶亲还是沿用老祖宗留下的规矩,无论多远一般都走着去迎亲。
娶女婿过“三关”
迎亲队伍到达男方家后,男方家人用长竹竿横着不让进去。
娶女婿得过“三关”,要经过一番考验。
第一关是“喝酒”,酒由媒人喝;第二关
生活常识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南县董堡乡罗瓦村壮族婚姻风俗
作者~陆永好
在拥有壮、苗、瑶、彝四种少数民族的文山州广南县中,壮族占多数,而且在这众多壮族同胞中还分为三个系别,分别为沙系、侬系、。
而我们罗瓦村的壮族村归类为侬系,壮家的婚姻风俗文化那可是独具一格,复杂而不缺精彩隆重,身为一个壮族同胞并且从小生活在装乡的我就深有感受及熏陶,但每个地方每个村落多少都会有些一些差别,下来就让我来为大家大概介绍一下我们罗瓦壮族村的婚姻风俗及文化特色。
在我们村谈婚姻整体来说就分为三个流程,即男女双方自由恋爱了让父母去说媒或者不经过恋爱直接父母说媒,再到定亲,最后自然就是结果,下面让我一一介绍。
一、说媒
壮家说媒分两种情况,一种就是当壮家的青年男女到了谈婚论嫁年龄的时候,家中的长辈会选择一个门当户对的门户上门说媒,而这说媒人主要就是家中的女性长辈,当长辈们上门说媒成功即双方父母都同意后,紧接着就是男方家会选择一个好日子让男主角买上各类糖果烟酒用背篮背着约同亲戚家的同辈在晚上一同背着东西到女方家里,主要就是要男主角向女方的父母长辈表示自己想要取人家女儿的诚意和承诺。
如果这天晚上女方长辈谈的很高兴也收下了东西的话表示说媒就成功了。
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壮家的青年男女到一定年龄时通过壮家特有的“三月花街节”对山歌等活动追求到自己所喜欢的对
象,也就是自由恋爱,当恋爱到一定时间要到谈婚论嫁的时间双方都会向父母说明情况以求的父母的同意,等父母同意之后之后的说媒工作就同前一种一样进行。
二、定亲
说媒成功之后接着自然就是定亲了,定亲这过程总得来说还是有些繁琐,但也体现出我们壮家对婚姻大事的重视成度。
我把定亲过程概括为三个小流程。
1、说媒成功之后男女双方的父母会集在一起,拿着男女主角的生辰八字给先生看然后选出一个好日子作为定亲的日子,等选定这个日子之后会在那一天在男方家办一个小酒席,然后叫上双方的重要亲戚长辈在一起吃顿饭,饭后男长辈们会大声划拳以表喜庆暖家,等酒席要结束之时男方父母会拿出定亲的彩礼包在红包里递给女方的父母。
2、等定亲送彩礼过后,男女双方再拿出女主角的生辰八字给先生看然后挑选出一个女方进男方家门的好日子,而女方进男方家也是有所规定的,规定就是在选定的那个好日子那天晚上男主角会出去亲自带着女主角进家门,而在此之前会提前和家里的亲戚同辈人或者朋友说好情况然后这些人准备好炮竹,等男主角带着女主角进门那刻把这些炮竹放响,以表欢迎女主角和祝福双方以后幸福美满。
等进门之后这天晚上男方的父母不能出来主事和同男女主角和放炮竹的青年吃饭,要放炮竹的这些人杀一只鸡煮饭给女主角吃,这之后进门之事全是完成了,还有就是女方进男方门的时间规定是三天,三天过后就
要返回自己家中。
3、进门之事完结后还有一项流程就是在进门之后的日子男女双在农忙时节方轮流到对方家中帮忙干活,以表自己对对方家庭的热爱和对这门亲事尽快到来的期待,同时也是双方父母对这对新人的考察,等这些流程都完成之后女主角就有的忙的了,就是女主角要在他们结婚之前亲手给男方家里的长辈们绣好壮家独有的绣花鞋,等结婚那天亲手送给男方的长辈们以表自己的诚意和才艺来得到长辈们的肯定和夸赞。
三、结婚
在定亲所有事务完成以后双方父母再一次集一起拿着双方的生辰八字给先生看,挑选出一个好日子来作为结婚的日子,结婚这项最重要的事务分两天完成,同汉族一样,头一天是女方家杀猪办酒席接礼,这一天女家家里会非常热闹,这一天女方的亲戚长辈们会一一的送出给新娘准备的嫁妆,有壮家自己织的布裹成的棉被,有壮家女人带的头巾,有锑盆,等各式各样的生活用品再加上自己家里父母亲手置办的各类嫁妆在第二天一同交给送亲队送到男方家里,这一天男方家里也在准备着第二天的所有事务,而这一天新郎要到新娘家帮忙的,还有一项习俗就是在女方家办酒席接礼的这一天不放炮竹,放炮竹是要到第二天到男方家才放。
到第二天就是最热闹的了,在中午时间段左右女方家会派出两对送亲对,一队是抬嫁妆的队伍,一队是由女方的各亲戚女性长辈身着壮家重装组成接酒和敬酒对,等送到男方家门口时男方也会派出两个
队伍分别迎接相应的队伍,要互相敬完酒和由女方最亲的那个除父母外最亲的长辈找到钥匙把壮家嫁妆必备的木箱子打开拿出男方家里人在送亲对到来停在门口前开箱放进去的红包。
而之后的这些红包就拿来给送嫁妆对分以表感谢和祝福好运,接着就是一天的炮竹声男人们的划拳声热热闹闹的。
对于壮家结婚日子里必不可少的美食就是壮家独特的糯米巴巴,还有自己做的甜米酒等。
等新娘迎进门后的第二天早晨新娘得早早的起来到村里的水井挑水来做自己最拿手的饭菜给家里人吃,以表新娘对新家的热爱和勤快,等吃完早点过后,新娘就拿出自己在婚前亲手准备的壮家绣花鞋亲手拿给家里的父母长辈儿童和各亲戚长辈,然后接到礼物的长辈们都会拿出提前准备好的红包递给新娘,最后就是家里的祖奶奶或母亲就拿出家传的首饰各壮家女人必备头饰衣服等。
就这样,一场从说媒到定亲到最后的结婚正式结束了,过程真可谓是隆重独特,堪称壮家的一鼓魅力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