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中if函数实例制作工资表计算个人所得税

excel中if函数实例制作工资表计算个人所得税
excel中if函数实例制作工资表计算个人所得税

Excel中IF函数实例:制作工资表计算个人所得税本文我们将通过实例讲解用excel制作工资表的流程。在用Excel制作工资报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所得税的计算问题和工资表平衡问题。

第一,所得税计算问题。

按照《个人所得税法》法规相关规定,个人工资小于等于1000元时,不纳税;工资大于1000元且小于等于1500元时,税率为5%;工资大于1500元时,税率为10%。

我们应用逻辑函数IF( )对所得税额作两段处理,在“所得税”P3中输入公式“=IF(O 3>1500, (O3-1500)*+500*, (O3-1000)*”,以致个人工资小于等于1000元时无法得出税额为零。如下表所示,表中“应税工资”O8、O12分别为、,故“所得税”P8、P12中的值应为0,而现在却分别为和。为了使个人工资小于等于1000元时税额为零,只得重新核查报表并在相关单元格输入零。

第二,工资表平衡问题。

每次制作工资表总是难以平衡,误差少则几分钱,多则几角。表中Q10中的公式为“= O10-P10”,应为,可表格计算却为,原因何在

所得税的计算。用逻辑函数IF( )计算所得税时,如果利用单层IF( ) 函数,无法处理

两种以上的状态,单层函数只能按给定表达式的值或真或假,返回两种状态中的一种,以致课税工资小于等于1000元时无法得出税额为零。而利用IF( ) 函数的嵌套,则可实现对多种状态的处理。所谓函数嵌套,指函数的参数包含子级函数,Excel函数嵌套最多可含7层。鉴于此,可用嵌套函数写“所得税”P3中的公式,公式为:“=IF(O3>1500,(O3-1500)* +500* , IF(O3>1000, (O3-1000)*,0 )),并将该公式复制到“P4:P12”。这样处理,课税工资小于等于1000时的税额即可为零,如下表中P8、P12的值为0。

工资表的平衡。工资表不平衡源于对所得税小数位数的取舍。按实际意义,所得税应为两位小数,而按税率公式计算的所得税却为三位小数。上表所得税为两位小数只是一种形式,是通过格式化单元格而得到的,实际上它是三位小数。其中,P10形式为,实为,Q10中的值应为:“,由于取两位小数,于是出现了:“的误差。这种误差只出现于所得税小数第三位为5 的情况,至于其它情况则不会出现。一个单位职工人数多达数百人,所得税小数第三位为5的对象肯定不止一个,这样的对象越多,则误差越大。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利用舍入函数ROUND(),将所得税由形式上的两位小数变为实际的两位小数,即可解决这一问题,即将“所得税”P3中的公式改为:“=IF(O3>1500,ROUND((O3-1500)*+500*,2),IF(O3>1000, ROUND((O3-1000)*,2),0)),并将该公式复制到“P4:P12”。

到此,用excel就制作出了一张正确无误的工资表。

Excel中COUNTIF函数的使用方法汇总(新)

Excel中COUNTIF函数的使用方法汇总 一、求各种类型单元格的个数 (1) 求真空单元格单个数: =COUNTIF(data,"=") (2) 真空+假空单元格个数: =COUNTIF(data,"") 相当于countblank()函数 (3) 非真空单元格个数: =COUNTIF(data,"<>") 相当于counta()函数 (4) 文本型单元格个数: =COUNTIF(data,"*") 假空单元格也是文本型单元格 (5) 区域内所有单元格个数: =COUNTIF(data,"<>""") (6) 逻辑值为TRUE的单元格数量=COUNTIF(data,TRUE) 小说明: EXCEL单元格内数据主要有以下几类:数值型,文本型,逻辑型,错误值型。其中时间类型也是一种特殊的数值。文本类型的数字是文本型。 空单元格:指什么内容也没有的单元格,姑且称之为真空。 假空单元格:指0字符的空文本,一般是由网上下载来的或公式得来的,姑且称之为假空。 date指单元格区域,该参数不能是数组 二、求><=某个值的单元格个数 (1) 大于50 =COUNTIF(data,">50") (2) 等于50 =COUNTIF(data,50) (3) 小于50 =COUNTIF(data,"<50") (4) 大于或等于50 =COUNTIF(data,">=50") (5) 小于或等于50 =COUNTIF(data,"<=50") ¬

(6) 大于E5单元格的值=COUNTIF(data,">"&$E$5) (7) 等于E5单元格的值=COUNTIF(data,$E$5) (8) 小于E5单元格的值=COUNTIF(data,"<"&$E$5) (9) 大于或等于E5单元格的值=COUNTIF(data,">="&$E$5) (10) 小于或等于E5单元格的值=COUNTIF(data,"<="&$E$5) 三、等于或包含某N个特定字符的单元格个数 (1) 两个字符=COUNTIF(data,"??") (2) 两个字符并且第2个是B =COUNTIF(data,"?B") (3) 包含B =COUNTIF(data,"*B*") (4) 第2个字符是B =COUNTIF(data,"?B*") (5) 等于“你好”=COUNTIF(data,"你好") (6) 包含D3单元格的内容=COUNTIF(data,"*"&D3&"*") (7) 第2字是D3单元格的内容=COUNTIF(data,"?"&D3&"*") 注:countif()函数对英文字母不区分大小写,通配符只对文本有效 四、两个条件求个数 (1) >10并且<=15 =SUM(COUNTIF(data,">"&{10,15})*{1,-1}) (2) >=10并且<15 =SUM(COUNTIF(data,">="&{10,15})*{1,-1}) (3) >=10并且<=15 =SUM(COUNTIF(data,{">=10",">15"})*{1,-1}) (4) >10并且<15 =SUM(COUNTIF(data,{">10",">=15"})*{1,-1}) 注:一般多条件计数使用SUMPRODUCT函数,以上方法较少使用,仅供参考。补充:三个区域计数:

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1.工资、薪金所得部分的个人所得税额=应税所得金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的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税所得金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个人的所得税额=应税所得金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4.劳动报酬所得(4000元以下)的个人所得税额=(每次所得收入-800元)×20% 劳动报酬所得(4000元以上)的个人所得税额=[每次所得收入×(1-20%)]×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收入不超过20000元的,税率20%,速算扣除数为0; 收入超过2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税率30%,速算扣除数为2000元; 收入超过50000元的部分,税率40%,速算扣除数为7000元. 5.稿酬的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个人所得税税额=(每次所得收入-800元)×20%×(1-30%) 稿酬的所得(每次收入超过4000元)的个人所得税税额=[每次所得收入×(1-20%)]×20%×(1-30%)" 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个人所得税税额=(每次所得收入-800)×20%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超过4000元)的个人所得税税额=[每次所得收入×(1-20%)]×20% 7.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的个人所得额=每次所得收入×20% 8.2008年10月9日起,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税率表一:工资、薪金所得适用个人所得税累进税率表 注:1、本表所列含税级距与不含税级距,均为按照税法规定减除有关费用后的所得额; 2、含税级距适用于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 税率表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 注: 1.本表所列含税级距与不含税级距,均为按照税法规定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所得额;

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及企业个人所得税业务操作手册

某公司职员在扣除三险一金后的月收入为10000元,位于上表中的第3档。 对应的税率为20%,速算扣除数为525, 则应纳税额为(10000元-个税起征点3500元)=6500元 个税=6500×20%-525元=775元。 大家的看法: 1、个税法将免征额由2000提高到3500;社会保障部说了,调整后,工薪所得纳税比例将由原来的28%下降到12%。原来中国人的工资收入有72%的人不到2000,有88%的人不到3500啊! 2、“月收入1万,要交14%个税,12%公积金,8%养老保险,4%医疗失业险=3800元,剩6200元;如果你拿出6200全部消费,需要为你消费的商品埋单17%增值税,28%各种杂税=2800元,所以,一个月赚1万的人,你相当于要拿出6600元来(缴税)。” 3、生产企业把税收计入生产成本,最后买单的还不是老百姓。 4、关于个税免征额拟调至3500,其实我认为还是低了。国家征收个税的目的在于什么?在于调节缩短贫富差距。现在的贫富差距非常大,如何更好的发挥这个杠杆的作用呢?我认为,要进一步的调高起征额,但也要提高税率。

企业个人所得税业务操作手册 【本书简介】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企业为了留住人才,提高工资福利待遇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如果对员工的工资福利未进行合理的税务安排,就会出现这样的局面:企业发得多,员工拿到手的没有增多。因此,企业要留住人才,需要对员工的工资福利进行个人所得税筹划,才能出现企业与员工个人双赢的局面。 2011年6月30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对《个人所得税法》部分内容修订如下: 1、“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从2000元提高到3500元。 2、调整工资薪金所得税率、级次、级距:由原来的9级调整为7级,取消15%和40%两档税率。 3、工资薪金所得第一级次的适用税率由原来的5%下降至3%。 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实施之后,员工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负担有升有降,以税前工资薪金(扣除免税的五险一金、补贴等)3.86万元(应纳税所得3.51万)为临界点,高于3.86万元的,个税负担上升,最大升幅1195元;

excel中if函数的用法

excel如何使用if函数? IF函数的语法为: =IF(条件,条件成立的返回的值,条件不成立时返回的值) 例 =IF(B7="","",C7/B7) 公式说明:公式的意思是如果B7等于空,则在单元格里显示空,否则显示 C7/B7的结果。 如下图所示。 二,多条件判断 在使用IF进行判断的时候,有时不只是一个条件,而是有多个条件组成的混合条件,这时候该怎么处理呢? 如下图所示。如果B列和C列有一例为空,则公式就会出错或出现不符的百分比,这时就需要对两列进行判断,看是不是有一列的内容是空值,如果是空值,则不显示,怎么同时对两列进行判断呢?我们可以这样设置公式 =IF(AND(B2<>"",C2<>""),C2/B2,"0%")

公式中借用了and函数,AND函数可以表示两个条件同时成立,如果同时成立则返回TRUE(正确),有任一个条件不成立就会返回FALSE(错误). 三IF函数嵌套 IF函数嵌套就是有多个IF函数一层套一层,什么时候会用到IF嵌套呢,是有多个条件要分别判断时会用到,举个例子吧。 =IF(B2<60,"不及格",IF(B2<70,"及格",IF(B2<85,"良好","优秀"))) 上面公式中就进行了多次判断,第一次是判断是不是小于60,如果小于60则显示不及格,如果不小于60呢?下面还要进行及格,良好和优秀成绩的判断,所以还需要还再用IF函数。怎么连接呢,很简单。把下一个IF作为本次IF的第二个参数。即: =IF(第一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成立时返回的值,if(第二个条件,第二个条件成立时返回的值,if(第三个条件,第三个条件成立时返回的值...IF(。。) 注意: 1、IF函数只能嵌套七层,不但针对IF,对所有的函数都适合,也就是说函数嵌套函数,不能超过七层。 2、在设置IF公式的时候,如果前面的IF条件成立,后面的就不会再判断了,所以要合理的设置判断的条件,不能这样设置 =IF(A1<100,"ABC",IF(A1<10,"bcd")) 上面的公式中,第二个条件永远无出头之日的,因为如果小于10,必然小于100,只会判断第一个条件而第二个条件没有被判断的机会。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最简洁)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最简洁)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特点是以个人为纳税主体,按分类所得设置税率,实行自行申报和代扣代缴两种征税方法。随 着社会各阶层个人收入的提高,个人所得税的税源增长显著,在沿海开放地区,个人所得税在地方税收中已占据相当大的比重。一、工资、薪金所得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工资、薪金所得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可以由纳税人直接缴纳,也可以由扣缴义务人扣缴。从2011年9月1日起,它以纳税人每月取得的工资、薪金收入扣除费用3500元(或4800元)后的余额为应税所得,根据七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其应纳所得税额。例:某外商投资企业的中方财务经理2014年3月取得月薪收入5000元,取得2013年度一次性奖金30000元。该经理3月份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计算如下:(1 )3月份工资收入应纳个人所得税为:(5000-3500) x3% =45(元)(2) 3月份取得的2013年终奖应纳个人所得税为:3_0 + 12 = 2500(元)先确定适用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为105。30000 x 10% -105 = 2895(元)(3) 3月份应缴个人所得税合计:45 +2895 =2940(元)二、劳务报酬所得应纳所得税的计算劳务报酬所得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1) 每次收入 不足4000元的: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适用税率=(每次收入额-800) x 20%(2) 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应纳税

额=应纳税所得额x适用税率==每次收入额x (1 - 20% ) x 20%(3) 每次收入超过20000元的: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 额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每次收入额x (1 - 20% ) 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值得注意的是,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即个人一次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50000元部分,依税法规定计算应纳税额后再按照应纳税额加征五成,超过50000元的部分,加征十成。例:2013年8月歌星刘某应邀参加C公司庆典活动的演出。按照协议刘某演出四场,每场出场费为15000元。刘某演出收入应纳个人所得税为:应税所得额=1500(^4父(1-20%)=48000(元)应纳税额=48000 x30% -2000 = 12400(元)三、在中国境内无住所的个人未满一月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应纳税额=(当月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当月实际在中国天数/当月天数)如果外籍个人取得的是日工资薪金,应以日工资薪金乘以当月天数换算成月工资薪金后,按上 述公式计算应纳税额。例:—外籍个人担任我国境内一家外商投资企业财务总监,每月工资由该企业支付15000元,由外方公司支付6000美元(折合人民币40000元),该个人2013年度1月至6月在我国境内工作,其余时间在境外履行职务。根据税法规定,其2013年度在我国的纳税义务确定为:(1) 由于其系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因此,根据税法 规定,该人员于2013年1月1日起至6月30日止在华任

EXCEL中IF函数的几个应用实例

EXCEL中IF函数的几个应用实例 摘要:EXCEL中有很多非常适用的函数,其中IF函数是经常使用的函数之一,在实际工作中经常用到IF函数,本文通过几个实例介绍了IF函数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关键词:函数;IF函数;表达式 中图分类号:C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10-0000-02 Several Application Examples of IF Function in EXCEL Wang Jinfeng1,Zhu Yongchao2 (1.Wuhan Engineering Institute,Wuhan430415,China;2.Xiaogan Municipal Office,Xiaogan432000,China) Abstract:EXCEL applicable in many functions,including IF function is one of frequently used functions,frequently used in practical work,IF function,the paper describes several examples of IF function application in practical work. Keywords:Function;IF function;Expression Excel提供了丰富的函数用于数据处理。除一些常用函数外,IF函数也是一个比较实用的函数。本文介绍几个IF函数的应用实例。 一、IF函数的格式及功能说明

(一)函数格式 IF(logical_test,value_if_true,value_if_false) (二)说明 logical_test:要选取的条件;“逻辑表达式”,是用比较运算符(=,>,=,)连接起来的式子。 value_if_true:条件为真时返回的值。 value_if_false:条件为假时返回的值。 (三)功能 根据条件表达式所给出的条件来判断,满足条件就返回value_if_true,不满足条件就返回value_if_false。 由此可见,根据条件满足与否,在某些单元格填写不同的结果的操作,可以使用IF函数。 二、应用实例 (一)实例一:根据成绩确定是否补考 1.实例: 根据“高等数学”成绩,在“是否补考”一栏填写“补考”或“不补考”字样。 2.操作方法。 选中D2单元格,在编辑栏中直接输入 =IF(C2=60,“不补考”,“补考”),效果相同。 或者及格的不填充而不及格的填充“补 考”:=IF(C22000,1000,IF(C2>1500,700,IF(C2>1200,400,IF(C

2016年个人所得税9种特殊计算方法

2016年个人所得税税率表,9种特殊计算方法及案例 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工资收入金额-各项社会保险费-起征点(3500元)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x税率-速算扣除数 说明:如果计算的是外籍人士(包括港、澳、台),则个税起征点应设为4800元。 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个税起征点是3500,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如下: 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四金-缴税。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四金)-3500 【举例】扣除标准:个税按3500元/月的起征标准算 如果某人的工资收入为5000元,他应纳个人所得税为:(5000—3500)×3%—0=45(元) 2016年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税率表一:工资、薪金所得适用个人所得税累进税率表 注: 1、本表所列含税级距与不含税级距,均为按照税法规定减除有关费用后的所得额; 2、含税级距适用于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 税率表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 租经营所得适用 注: 1、本表所列含税级距与不含税级距,均为按照税法规定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所得额; 2、含税级距适用于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税率表三:(劳务报酬所得适用) 注: 1、表中含税级距为按照税法规定减除有关费用后的所得额。 2、含税级距适用于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劳务报酬所得;不含税劳务报酬收入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劳务报酬所得。 普通案例分享 小明在2016年一月份税前工资10000元,他需要缴纳各项社会保险金1100元,那么他的税后工资是多少呢? 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社保金)-3500 =10000 - 1100 - 3500 = 5400元,参照上面的工资税率表不含税部分,超过4,155元至7,755元的部分,则适用税率20%,速算扣除数为555。 缴费= 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速算扣除数= 5400*20% -555= 525元。 实发工资=应发工资-社保金-缴税= 10000 -1100-525 = 8375元 9种特殊计算方法及案例 1.全年一次性奖金 (1)全年一次性奖金的界定。全年一次性奖金是指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扣缴义务人根据全年经济效益和对职工全年工作业绩的综合考核情况,向职工个人发放的一次性奖金。该项奖励也包括年终加薪、实行年薪制和绩效工资办法的单位根据考核情况兑现的年薪和绩效工资。

Excel if函数用法及实例

Excel if函数用法及实例 Excel中IF函数是根据指定的条件来判断其“真”(TRUE)、“假”(FALSE),从而返回相应的内容。 我们下面给出一个实例——“快速判断给定值是否在指定区间”来讲解IF函数的用法。 在本例数据表的B列(上限)与C列(下限)中显示了一个数据区间。通过IF函数可以判断D列的值是否在B列与C列的数据之间。具体如下图: 选中E2单元格,在编辑栏输入公式:=IF(D2C2,"在","不在"),"不在") 按下回车键,即可判断D2单元格的值是否在C2与B2之间,并返回相应值。 选中E2单元格,双击右下角的自动填充柄,即可实现下面单元格的自动填充。 附:Excel if函数用法 1.IF函数的语法结构 IF函数的语法结构:IF(条件,结果1,结果2)。 2.IF函数的功能 对满足条件的数据进行处理,条件满足则输出结果1,不满足则输出结果2。可以省略结果1或结果2,但不能同时省略。 3.条件表达式

把两个表达式用关系运算符(主要有=,<>,>,<,>=,<=等6个关系运算符)连接起来就构成条件表达式。 4.IF函数嵌套的执行过程 如果按等级来判断某个变量,IF函数的格式如下: IF(E2>=85,"优",IF(E2>=75,"良",IF(E2>=60,"及格","不及格"))) 函数从左向右执行。首先计算E2>=85,如果该表达式成立,则显示“优”,如果不成立就继续计算E2>=75,如果该表达式成立,则显示“良”,否则继续计算E2>=60,如果该表达式成立,则显示“及格”,否则显示“不及格”。 下面表格中统计了两个卖场的销售金额。本文利用excel中ABS函数来比较两个卖场的销售金额,并相应的加上“多”或“少”字样。 如下图: 第一,选中F2单元格,在编辑栏输入公式:=IF(E2>C2,"多","少")&ABS(E2-C2),确定,即可比较出两个卖场的女式连衣裙的销售情况。 第二,选中F2单元格,并向下复制公式,就可以快速比较出两个卖场的产品销售情况。 我们在使用Excel制作表格整理数据的时候,常常要用到它的函数功能来统计处理表格中的数据。今天我们介绍下面七个常用函数:

2020年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2017年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发布时间:2017-03-10编辑:健聪手机版 奖金包括:稿酬的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个人的所得税额=应税所得金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17年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应纳税所得额= 工资收入金额- 各项社会保险费- 起征点(3500元) 应纳税额= 应纳税所得额x 税率- 速算扣除数 说明:如果计算的是外籍人士(包括港、澳、台),则个税起征点应设为4800元。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计算方法 征缴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从2000元提高至3500元的规定,同时将个人所得税第1级税率由5%修改为3%。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如下: 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四金)-3500 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四金-缴税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2017年最新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个税税率表,3500元起征点,包括工资税率表、年终奖税率表、劳务税率表,个体户税率表等等,简单实用的表格,让您更容易看懂税率表。 一、工资、薪金所得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七级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三(3%)至百分之四

说明:1、本表含税级距中应纳税所得额,是指每月收入金额- 各项社会保险金(五险一金) - 起征点3500元(外籍4800元)的余额。 2、含税级距适用于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 说明:1、本表平均每月收入为年终奖所得金额除以12个月后的平均值。 2、税率表与工资、薪金所得税率表相同。 说明:1、表中的含税级距、不含税级距,均为按照税法规定减除有关费用后的所得额。 2、含税级距适用于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劳务报酬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劳务报酬所得。

在Excel中If函数的使用方法

在Excel中If函数的使用方法 电脑资讯2007-10-15 16:58:46 阅读3614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在“成绩表”工作表中,在“等级”字段下用粘贴函数的if函数将“英语”成绩小于60分的用“不及格”表示;60~89分的用“合格”表示;大于等于90分的用“优秀”表示。 ▼=IF(E7>=90,"优秀",IF(AND(E7>=60,E7<90),"合格",IF(E7<60,"不及格"))) ■高中同学遇到了一个在excel中的函数问题,我们探讨了一下,感觉还可以,基本上可以实现目前想要的结果,就是在excel中把两列的数值进行对应,输入一个值就出来另外一个数值.这样的问题可以用if函数来解决的,通过if函数自然就可以看到结果.不过这样的if最多就7个,不能满足需要,我觉得通过计算机其他语言的学习,我完全可以用case语句,如果case语句用不了,不知道还能用什么语句了. D2小于等于50,D3小于等于1800便为"合格"反之为:"不合格",公式应该是输入? =if(and(d2<=50,d3<=1800),"合格","不合格") 在B1单元格编辑公式 =IF(A1>=500,"一级",IF(AND(A1>=450,A1<500),"二级","三级")) 回车确认即可。 可以用填充柄把B1中的公式向下复制到相应的单元格。 就这些语句就足够了. 只要掌握了他的语句格式,和他的语法,基本上就可以解决的.不过excel中应该还有很多其他的功能和 算法需要研究. □在Excel中If函数的使用方法https://www.360docs.net/doc/3312290265.html,/question/15517131.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3312290265.html,/qdike/blog/item/6f639f58c48be7de9c8204cb.html 回答眼镜小熊的问题:我在学校里做成绩单,老班要求每一个人列出自己的追赶目标是谁,为了在成绩单里体现每个同学的追赶成功与否,要把同学本人的成绩与被追赶同学的成绩加以比较,再返回Yes 或No。可是用手工一个个向单元格里制造函数太累了,谁能帮我想个一劳永逸的办法? 增加K列,显示追赶成功与否的结果(如上图所示),在K4中输入公式: =IF(ISNA(MATCH(J4,$B$4:$B$9,0)),"",IF(H4

2017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含计算公式)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一、工资、薪金个人所得,7级超额累进税率表,税率为3%--45%(专职)(个税免征额3500元) ●应纳税额T=(工资薪金所得-“五险一金”-免征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半年奖金法T=(工资薪金所得+半年奖金-“五险一金”-免征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 数 ●一年奖金法T=(工资薪金所得-“五险一金”-免征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12个月 奖金(年终奖摊每月=年终奖金额÷12月×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当工资低于3500时,应从奖金里抵足免征额后再计算) 二、个体(生产经营)、企事业单位(承包经营)所得,适用5%---35%的超额累进税率表。 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A=全年收入总额–成本、费用以及损失 ●应纳税额T=应纳税所得额A×税率-速算扣除数 三、劳动报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税率为20%--40%(兼职) ●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A=全年收入总额–800费用

应纳税额T=应纳税所得额A×税率-速算扣除数 ●每次收入超过4000元的,减除20%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A=全年收入总额–(1-20%)费用 应纳税额T=应纳税所得额A×税率-速算扣除数 四、稿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税率为20%,并按应纳税额减征30% ●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A=全年收入总额–800费用 应纳税额T=应纳税所得额A×税率-(1-30%)减征额 ●每次收入超过4000元的,减除20%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A=全年收入总额*(1-20%)费用 应纳税额T=应纳税所得额A×税率*(1-30%)减征额 五、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适用比例税,税率为20% ●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额T=应纳税所得额A(全年收入总额–800费用)×税率 ●每次收入超过4000元的,减除20%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额T=应纳税所得额A〈全年收入总额*(1-20%)费用〉×税率

excel if函数 if函数嵌套用法

excel函数中 if函数的使用非常广泛,特别是在单条件判断的时候,用好if函数可以帮我们完成很多功能。 最简单的 excel if函数应用 例子:下图数据在d列显示如下结果:如果数据1大于60则显示合格,否则显示不合格。 那么在d2单元格输入以下公式: =if(a2>60,"合格","不合格") 然后向下拖拽,自动生成数据,如下图D列效果。 if函数必须的条件: 每一个 if函数必须使用英文的括号括起来; 括号内为三个数据,第一个数据是条件(如上例中的a2>60),第二数据为满足第一个数据后返回的结果,通常使用英文的引号括起来,第三个数据是不满足第一个数据时需要返回的结果;(如果不输入第三个数据可以吗,当然可以,返回什么结果自己试试吧) 经常出现的错误: 其中的符号如逗号和引号皆为英文(也就是所谓的半角); if的右括号放在了条件的后面;(这是在多个条件使用if函数进行嵌套时非常容易犯的错误) if函数嵌套用法

例子:下图数据,在e列显示如下结果:如果数据1小于60则显示不合格,如果大于等于60而小于80则显示合格,如果大于等于80而小于90显示良好,如果大于等于90则显示优秀。 这是经典的if嵌套应用例子,需要我们使用 if函数的嵌套。 if嵌套书写前,首先你要理解要求,并将要求数学化,也就是使用数学的模式表达出来,if函数多重嵌套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将它看做分段函数,那么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例子可以在E2单元格使用如下代码: =if(a2<60,"不合格",if(a2<80,"合格",if(a2<90,"良好","优秀"))) 当数据1小于60时,显示不合格,这时在“不合格”逗号的右侧默认就是>=60的情况,那么根据题意,只需再满足<80即可显示合格,于是我们将最简单的 if 函数的第三个数据变成了一个if函数,依次类推,每一次可以将一个if函数作为每一个基本函数的第三个数据,从而形成多种嵌套。 (图例中多余在最后一个 if前后加了一个括号,当然这种方法也正确,但不是最简单的。) 其实还有另一种写法,也就是将嵌套的if写在基本if函数的第二个数据的位置,如下图,不过这种写法不常用,也比较不好理解,并且容易写错,不推荐大家使用。

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及公式

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及公式 一、工资、薪金所得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工资、薪金所得税起征额为2000元,即小于2000元时不需要纳税,超过2000元部分为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及速算扣除数如下表1: 二、全年一次性奖金 全年一次性奖金包括年终加薪、实行年薪制和绩效工资办法的单位根据考核情况兑现的年薪和绩效工资。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计算适用5%至

45%的超额累进税率(详见表1)。 如果在发放年终一次性奖金的当月,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起征额2000元,应将全年一次性奖金减除“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2000的差额”后的余额,按上述办法确定全年一次性奖金的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和应纳税所得额。 在一个纳税年度内该计税办法只允许采用一次。 例:某员工年终获得一次性奖金6000元,其月薪为3000元,年终一次性奖金6000元。其年终奖部分应纳多少税? 应纳税额=6000×5%-0=300(元)。 注:6000除以12后为500元,适用税率5%,速算扣除数为0。 如果该员工月薪为1600元(低于起征额2000元),则: 应纳税额=5600X5%-0=280(元) 注:应纳税所得额=6000-(2000-1600)=5600元,除以12后为466.7元,适用税率5%,速算扣除数为0。 三、偶然所得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 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20%的比例税率。 偶然所得以每次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 四、劳务报酬所得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4000元以上的,减除20%的费用,其余为应纳税所得额。

个人所得税-劳务报酬所得税率表及计算举例

个人所得税-劳务报酬所得税率表及计算举例 一、个人所得税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扣除标准)*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扣除标准1600元/月(2008年3月1日起调高为2000元) 不超过500元的,税率5%,速算扣除数为0; 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税率10%,速算扣除数为25 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税率15 %,速算扣除数为125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税率20 %,速算扣除数为375 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税率25%,速算扣除数为1375 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税率30%,速算扣除数为3375 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税率35%,速算扣除数为6375 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税率40%,速算扣除数为10375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税率45%,速算扣除数为15375 二、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及计算方法(2008年3月1日生效)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表(一) 级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1不超过500元的50

2500—2000的部分1025 32000—5000的部分15125 45000—20000的部分20375 520000—40000的部分251375 640000—60000的部分303375 760000—80000的部分356375 880000—100000的部分4010375 9超过100000的部分4515375 注:本表所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依照税法的规定,以每月 收入额减除费用 2000元后的余额或者减除附加减除费用后的余额。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表(二) 级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1不超过5000元的50 25000—10000的部分10250 310000—30000的部分201250 430000—50000的部分304250 5超过50000的部分356750 注:本表所称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对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 所得,是指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 后的余额;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是指以每一纳 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必要费用后的余额。

Excel中IF函数的嵌套用法

Excel中IF函数的嵌套用法(多条件) 函数格式: if(logical_test,value_if_true,value_if_false)。 其中:“logical_test”表示设定的条件,“value_if_true”表示当目标单元格与设定条件相符时返回的函数值,“value_if_false”表示当目标单元格与设定条件不符时返回的函数值。 一、IF函数的语法结构: IF:是执行真假值判断,根据逻辑测试的真假值返回不同的结果。语法结构:IF(条件,结果1,结果2) 二、操作方法 打开所需软件Excel,输入所需的的表格,再找到所填等级资料的第一行,然后,找到工具栏的的“fx”或者点菜单“插入”→“fx函数”→在出现的粘贴函数窗口中选择“全部”→移动滚动条选择“IF”此时出现IF函数编辑窗口,在第一个文本框内输入第一个条件,第二个文本框内输入第一个条件结果,第三个文本框内输入以后所有的条件并相应的结果。如公式: IF(B2>89,"A",IF(B2>79,"B",IF(B2>69,"C",IF(B2>59,"D","F")))) 第一条件B2>89,第一条件结果"A",第三个文本框输入:IF(B2>79,"B",IF(B2>69,"C",IF(B2>59,"D","F" 第二个方法是在编辑公式栏内直接输入以下的公式。三、示例1、在学生成绩工作表中,单元格B2中包含计算当前成绩等级的公式。如果B2 中的公式结果大于等于60,则下面的函数将显示“及格”,否则将显示“不及格”。条件结果 1 结果 2 IF(B2>=60,"及格","不及格") 2、如果要给以学生成绩为名称所引用的数字设置字母级别,请参阅下表: 学生成绩统计情况 大于89 A或优 80 到89 B或良 70 到79 C或中 60 到69 D或及格 小于60 F或差 可以使用下列嵌套IF 函数: IF(B2>89,"A",IF(B2>79,"B",IF(B2>69,"C",IF(B2>59,"D","F")))) 或 IF(B2>89,"优",IF(B2>79,"良",IF(B2>69,"中",IF(B2>59,"及格","差")))) 还有一种方法为: IF(B2<60,"F", IF(B2<=69,"D", IF(B2<=79,"C", IF(B2<=89,"B","A",)))) 或 IF(B2<60,"差",IF(B2<=69,"及格",IF(B2<=79,"中",IF(B2<=89,"良","优")))) 当在第一个空格出现结果后,下面结果如下操作:按住Ctrl 把鼠标放在格子右下角,当鼠标变成十字时间向下拖动,即可产生所有结果。注:1、B2是所要计算的值所在的列和行号,“B”为列号,数字“2”为第一个值所在的行。2、IF函数的结尾的“)”反括号的个数应为IF的个数。如:IF(B2<60,”差”IF(B2<=69,”及格”,IF(B2<=79,”中”,IF(B2<=89,”良”,”优”)))),有4个IF,所以用了4个“)”。

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介绍

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介绍 个人所得税=(工资-三险一金-个税起征点)x税率-速算扣除数 其中小括号里的“工资-三险一金-个税起征点”通常被称为“应纳税所得额”或“应纳税额” 工资:即初始收入(合同上所写的收入) 起征点:自2011年起,起征点由2000元上调至3500元 税率:由3%上涨到45%,有7个等级,分别与7个不同区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对应 速算扣除数:由0上涨到13505,也有7个等级,与不同税率相 对应: 注:①表中所列含税级距、不含税级距,均为按照税法规定减除有关费用后的所得额。 ②含税级距适用于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不含税 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 举例说明:假设月工资为6000元,工作地点是广州(养老保险8%、医疗保险2%、失业保险1%、住房公积金8%),那么“应纳税 额”=6000-6000x(8%+2%+1%+8%)-3500=1360元。查上表可知,与1360元对应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分别为3%和0,因此个税 =1360x3%-0=40.8元。也就是说,在广州月工资6000元需要缴纳个 人所得税40.8元。虽然最后实际到手只有4000多元,但至少知道了,“少了的钱”几乎都用来缴纳五险一金了,只有极少一部分用 来缴纳个税而已。 个人所得税分为境内所得和境外所得。主要包括以下11项内容:

1、工资、薪金所得 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受雇有关的 其他所得。这就是说,个人取得的所得,只要是与任职、受雇有关,不管其单位的资金开支渠道或以现金、实物、有价证券等形式支付的,都是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的课税对象。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包括四个方面: (二)个人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取得营业执照,从事办学、医疗、咨询以及其他有偿服务活动取得的所得。 (三)其他个人从事个体工商业生产、经营取得的所得,既个人临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所得。 (四)上述个体工商户和个人取得的生产、经营有关的各项应税所得。 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是指个人承包经营、承租经营以及转包、转租取得的所得,包括个人按月或者按次取得 的工资、薪金性质的所得。 4、劳务报酬所得 5、稿酬所得 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是指个人提供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非专利技术以及其他特许权的使用权取得的所得。提供著作权的使用 权取得的所得,不包括稿酬所得。作者将自己文字作品手稿原件或 复印件公开拍卖(竞价)取得的所得,应按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项目计税。 7、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8、财产租赁所得

2016年最新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及计算公式

2016年最新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及计算公式 2015-08-16 19:41 来源:个税计算器浏览:4644次 l 应纳税额T=(工资薪金所得-“五险一金”-免征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l 半年奖金法T=(工资薪金所得+半年奖金-“五险一金”-免征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l 一年奖金法T=(工资薪金所得-“五险一金”-免征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12个月奖金(年终奖摊每月=年终奖金额÷12月×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当工资低于3500时,应从奖金里抵足免征额后再计算)

二、个体(生产经营)、企事业单位(承包经营)所得,适用的5%---35%的超额累进税率表。 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l 应纳税所得额A=全年收入总额–成本、费用以及损失 l 应纳税额T=应纳税所得额A×税率-速算扣除数

l 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A=全年收入总额–800费用 应纳税额T=应纳税所得额A×税率-速算扣除数 每次收入超过4000元的,减除20%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A=全年收入总额–800费用 应纳税额T=应纳税所得额A×税率-(1-30%)减征额 每次收入超过4000元的,减除 20%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l 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额T=应纳税所得额A(全年收入总额–800费用)×税率 每次收入超过4000元的,减除20%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额T=应纳税所得额A〈全年收入总额*(1-20%)费用〉×税率

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一、实验项目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二、实验目的 进一步掌握Matlab,学习数学建模思想 三、实验内容 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35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为超额累进税,即超过一定的额度后按不同的税率计算。税率表如下: 级数含税级距税率速算扣除数上下限差 1 不超过1500元的3% 0 1500 2 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10% 105 3000 3 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20% 555 4500 4 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25% 100 5 26000 5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30% 2755 20000 6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35% 5505 25000 7 超过80,000元的部分45% 13505 用Matlab解决个人所得税问题 四、程序及实验结果 a=input('请输入个人工资') p=a-3500 %超出3500的部分 if p>=80000 disp((p-80000)*0.45+25000*0.35+20000*0.3+26000*0.25+4500*0.2+3000*0.1+1500* 0.03); elseif p>=55000 disp((p-55000)*0.35+20000*0.3+26000*0.25+4500*0.2+3000*0.1+1500*0.03); elseif p>=35000 disp((p-35000)*0.3+26000*0.25+4500*0.2+3000*0.1+1500*0.03); elseif p>=9000 disp((p-9000)*0.25+4500*0.2+3000*0.1+1500*0.03); elseif p>=4500 disp((p-4500)*0.2+3000*0.1+1500*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