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尿的五种类型

合集下载

宠物疾病实验室诊断—尿液检查

宠物疾病实验室诊断—尿液检查
尿沉渣中红细胞呈圆形、桔黄色、有轻度折光,内部无 任何结构。在浓缩尿中常发生皱缩,在稀薄尿中(比重小于 1.008)胞浆溶解,变成影细胞(ghost cell)。在正常的犬猫尿 液中可见少量的红细胞。
在高倍视野下尿沉渣中红细胞数量达4-5个/HPF,表明泌尿 道有出血,出血可能为炎性或外伤性的。
尿沉渣中的大量红细胞(碘染色)
3.红色、葡萄酒色或褐色 常见于血尿、血红蛋白尿、肌 红蛋白尿、卟啉尿或药物尿。 4.绿色尿
见于用美蓝防腐的尿、胆绿色素尿和吖啶黄素尿。 5.乳白色尿
见于尿中含有乳糜、脓细胞、大量磷酸盐和尿酸盐时。
二、透明度
动物正常的新鲜尿液是清亮的,放置时间稍长有结晶 盐形成沉淀而变得浑浊。但正常马属动物的新鲜尿液中, 因含有大量碳酸钙结晶和黏液,故浑浊不透明。对有些犬 猫而言,云雾状尿液可能是正常的。
模块上含有酸碱指示剂(四溴酚蓝pH为3.2),缓冲剂
及表面活性剂。在一定条件下(pH为3.2)指示剂产生
阴离子,与尿中带阳离子的蛋白质(主要是白蛋白)
结合产生颜色变化,即指示剂蛋白质误差原理。
三、尿糖
✓ 尿糖是尿液中葡萄糖的含量。尿液中葡萄糖含量多少, 可直接反映患者糖尿病严重程度。一般情况下,患者血 中葡萄糖大于9.0mmol/L时,尿糖测定呈阳性,与血中葡 萄糖含量成正比。其测定原理为,干化学试纸带膜块中 含有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色源等物质。膜块内 的葡萄糖氧化酶与尿中葡萄糖反应,产生葡萄糖醛酸和 过氧化氢,后者在过氧化物酶的催化下氧化色源产生颜 色变化。
六、脂肪滴
是一种具有折光性强、大小不一的物体,由于它总浮在 表面,镜检时总不能和其它沉渣在一个焦点上同时见到。 可染成桔黄色至红色。正常猫尿中含有脂肪滴,其它动物 则否,如有发现,要么由于人工导尿所致,要么存在甲状 腺机能降低、糖尿病等。

尿蛋白

尿蛋白

尿蛋白血液中常会有定量的对人类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蛋白存在。

一部分的蛋白会在肾脏的丝球体中过滤进入尿液中,但又会在肾小管被吸收而回到血液中。

因此,若肾脏的机能正常,在尿液中出现的蛋白量只有一点点,但是当肾脏与尿管出现障碍时就会漏出多量的蛋白变成蛋白尿。

正常人尿中有微量蛋白,正常范围内定性为阴性,记为(-)。

尿中蛋白质含量多达0.15g/24h以上时,称蛋白尿,尿常规定性可出现阳性。

尿蛋白的定义尿蛋白是尿液通过酸化加热后混浊而检出的蛋白质。

正常人24小时尿蛋白的范围为≦0.15g,常规化验检测为阴性。

如检测尿蛋白﹥150毫克/日,即尿蛋白阳性时,说明人体排出的尿蛋白量明显增多,属于异常尿蛋白。

尿蛋白持续阳性,往往代表肾脏发生了病变,故临床可依据尿蛋白阳性的多少来判定肾病损伤的程度以及肾病治疗的效果。

因此,出现异常尿蛋白,一定要有效控制并消除,防止病情恶化进展。

尿蛋白的检验方法和判断定性试验是用以筛选和粗略估计尿蛋白含量的方法。

试验的方法有三种:试纸法、磺柳酸法和加热醋酸法。

磺柳酸法和加热醋酸法都是根据浊度反应将无混浊或无沉淀定为阴性(一),将出现混浊或沉淀的定为阳性(+)。

磺柳酸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可广泛用于普查,但其对白蛋白的灵敏度高于球蛋白,且影响因素较多,易造成假阴性或假阳性。

加热醋酸法对白蛋白和球蛋白的灵敏度基本一致,影响因素少,准确性较高。

根据浊度反应估算尿蛋白的含量如下:尿蛋白<0.1g/L:一;尿蛋白为0.1—0.2g/L:±;尿蛋白为0.2—1.0g/L:+;尿蛋白为1.0~2.0g/L:++;尿蛋白为2.0—4.0g/L:+++;尿蛋白>4.0g/L:++++。

正常尿液中含有微量蛋白质(24小时尿蛋白定量<150mg),普通检测方法不能发现,检查结果为阴性。

超出此范围则可检出,称为蛋白尿。

但由于尿蛋白试验只是测定一次尿的结果,易受尿液浓缩及稀释程度的影响,常常不能准确反映蛋白尿的程度。

实验诊断学试题库学校答案

实验诊断学试题库学校答案

:1.下列临床常用标本中,不正确的是: DA. 血常规实验中,最常用的抗凝剂为EDTA · K 。

2B. 严重溶血的标本不能用于血 K+ 的测定。

C. 对于尿液普通常规检查,可用随机尿标本。

D. 采集脑脊液标本时,常采用第一管作细胞计数。

2.下列关于临床检验标本描述中,错误的是: AA. 血常规检查的标本普通用 EDTA-Na 抗凝的标本。

2B. 尿液常规检查普通可留取随机尿标本。

C. PT 、APTT 试验需采用枸橼酸盐抗凝。

D. 严重溶血的标本不能用于血 K+ 的测定。

3.在急性化脓性感染时,以下检验结果哪一项是错误的: DA. WBC 总数升高B. 外周血中浮现晚幼粒细胞C. 中性粒细胞空泡变性D. NAP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活性降低4.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CA. 在急性化脓性感染中,外周血中常易浮现晚幼粒细胞。

B. 在病毒性感染中,常可见淋巴细胞分类增多。

C. 嗜酸性粒细胞生理功能中突出的特点是参预超敏反应。

D. 缺铁性贫血经铁剂治疗后,在红细胞分布直方图上可浮现“双峰”改变。

5.关于非选择性蛋白尿,下述描述中错误的是: DA. 非选择性蛋白尿常浮现于较严重肾小球病变中。

B. 中份子量白蛋白与小份子量β -微球蛋白同时增多。

2C. 大份子量蛋白质如 IgG 、IgA 甚至 IgM 也大量滤出。

D. 非选择性蛋白尿治疗反应往往十分有效,因此预示预后良好。

6.关于正常骨髓象的描述,下列中错误的是: CA. 骨髓增生活跃B. 粒红比值约为 5-7: 1C. 粒系中杆状核粒细胞高于分叶核粒细胞,在粒细胞系中所占的比例为最高D. 可见到极少量网状细胞、内皮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等非造血细胞7.依赖维生素 K 的凝血因子(依 K 因子)包括有: BA. F Ⅱ、Ⅳ、Ⅸ、ⅩB. F Ⅱ、Ⅶ、Ⅸ、ⅩC. F Ⅱ、Ⅴ、Ⅷ、ⅩD. FⅤ、Ⅶ、Ⅷ、Ⅹ8.尿蛋白定性检查为+~ ++,尿圆盘电泳图形以小份子量蛋白为主,最可能为哪一种蛋白尿的特征: BA. 肾小球性蛋白尿B. 肾小管性蛋白尿C. 混合性蛋白尿D. 功能性蛋白尿9.血清白蛋白减少,球蛋白增加最主要见于哪种疾病: DA. 急性肝炎B. 肾病综合征C. 急性肾小球肾炎D. 肝硬化10.阻塞性黄疸时,下列实验室检查结果哪项不正确: CA. 血清总胆红素增高B. 血清结合胆红素增高C. 尿中尿胆原增高D. 尿胆红素阳性11.关于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及血细胞的细胞化学染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正常人骨髓增生程度为增生活跃,粒红比值约为 2 ~ 4: 1。

蛋白尿的中医药治疗ppt课件

蛋白尿的中医药治疗ppt课件

遗传性肾病



Alport综合征 薄基底膜综合征(良性反复发作性血尿) 甲-髌综合征(骨甲发育不良) 先天性肾病综合征 婴儿肾病综合征 Fabry病及其他脂类沉积病
其他原因的肾小球疾病

妊娠中毒性肾病(先兆子痫肾病)
放射性肾炎

中医如何治疗肾小球性蛋白尿
中医思维诊疗肾脏病 辨证论治 望诊、闻诊、问诊、切诊,四诊合参。
慢性肾炎蛋白尿的辨证分型(试行方案)

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的专家,为促进肾脏 病临床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从1998年起经过多次 学术会讨论研究,在大量调研和分析资料基础上,
进行了肾病方面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试行方
案)的制定工作。这是一项中医药标准化、规范化工 作的重要内容,对临床、科研及教学有重要的指导价
衣原体感染
黑热病
立克次氏体感染
圆线虫肾病 旋毛虫
丝虫病

类圆线虫病
血管性疾病所致的肾小球疾病




系统性血管炎 血栓性微血管病(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及血栓性血小板 减少性紫癜) 肾小球血栓病(血管内凝血) 良性肾硬化 恶性肾硬化 硬皮病(系统性硬化)
代谢性疾病所致的肾小球疾病



升清功能下降,水谷代谢发生障碍,导致清气不升等病症
倦怠乏力、食欲不振、身体虚弱、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手足冰冷等
进而导致运送水分能力下降,导致湿邪在体内滞留
蛋白尿、浮肿、四肢倦怠等症
治疗立法:升阳补脾、益肾化湿、利水消肿 “升”是升提的意思,“阳”是指脾的升清的功能,升阳法是用于治疗脾气虚弱不能升清的方法
益肾化湿颗粒组方功效
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 黄芪:补气升阳、益气固表、利水消肿 君药

内科学考试题库与答案

内科学考试题库与答案

内科学考试题库与答案1、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治疗间突然停药,可引起A、失眠B、精神萎糜C、失神发作D、抗癫癎用药量增加E、癫癎持续状态答案:E2、主动脉瓣中度狭窄时瓣口面积为A、<0.75cm2B、0.75~1.0cm2C、1.1~1.75cm2D、1.76~2.0cm2E、2.1~4.0cm2答案:C3、肺炎球菌肺炎可出现以下体征,除了A、口角或鼻周单纯性疱疹B、肋间带状疱疹C、皮肤和黏膜出血点D、病变部位湿哕音E、病变部位支气管呼吸音答案:B4、糖尿病最常见的神经病变是A、周围神经炎B、动眼神经麻痹C、坐骨神经痛D、自主神经病变E、腕管综合征答案:A5、鉴别肾性高血压和原发性高血压的要点是A、血压高低B、有无血尿C、有无肾功能损害D、有无左室增大E、尿改变和高血压发病的先后答案:E6、男性,35岁,发热,,胸部持续性钝痛二天,胸痛于仰卧时加剧,向左臂放射,用硝酸甘油无效,心音减低,伴舒张期附加音,Bp110/80mmHg下肢水肿,静脉压180mm水柱,ECG:ST段抬高,弓背向下,未见Q波,诊断最可能为A、急性心肌梗死B、缩窄性心包炎C、变异型心绞痛D、稳定型心绞痛E、急性渗出性心包炎答案:E7、血压骤然升高,剧烈头痛,抽搐,昏迷的患者,诊断最可能属下列哪项A、高血压病 1级B、高血压病 2级C、高血压病 3级D、恶性高血压E、高血压脑病答案:E8、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最佳服用时间是A、晨起空腹时B、餐前半小时C、与进餐同时D、餐后半小时E、任何时间答案:C9、显微镜下血尿的定义是每个高倍视野尿红细胞超过A、7个B、5个C、3个D、1个E、10个答案:C10、女性,75岁。

慢性咳喘20余年,近3年伴有双下肢水肿,5天来咳喘加重,应用抗生素、利尿剂,效果不著,1天来失眠、烦躁。

血气分析:pH7.35, PaO2 55mmHg,PaCO2 75mmHg,Cl- 80mmol/L.该患者可能的诊断为A、代谢性酸中毒失代偿B、呼吸性酸中毒失代偿C、呼吸性酸中毒伴代谢性酸中毒D、呼吸性酸中毒伴代谢性碱中毒E、呼吸性酸中毒代偿答案:D11、易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心脏瓣膜病正确的是A、二尖瓣狭窄B、主动脉瓣狭窄C、三尖瓣狭窄D、主动脉瓣关闭不全E、三尖瓣关闭不全答案:D12、诊断肺炎球菌肺炎,最有价值的是下列哪一项A、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均增高B、肺部湿性啰音C、咳铁锈痰D、肺实变体征E、痰培养肺炎球菌阳性答案:C13、治疗癫癎持续状态的首选用药是A、安定注射液静脉注射B、10%水合氯醛灌肠C、氯硝安定静脉注射D、利多卡因静脉滴注E、丙戊酸静脉滴注答案:A14、肝硬化消化道出血,伴高血压、冠心病患者,下列止血措施中最不恰当的是A、三腔二囊管压迫B、去甲肾上腺素胃管滴注C、垂体后叶素静脉推注D、6-氨基己酸静脉滴注E、冰生理盐水洗胃答案:C15、脂蛋白中以下哪种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A、TGB、TCC、HDLD、LDLE、LDL答案:C16、心肌损伤的心电图表现是A、ST段弓背型抬高B、T波深倒置C、ST段下斜型降低D、病理性Q波E、ST-T鱼钩样降低答案:A17、根据蛋白尿的发生机制,尿蛋白可分为五类,下列哪一类是错误的?A、肾小球性蛋白尿B、肾小管性蛋白尿C、溢出性蛋白尿D、分泌性蛋白尿E、假性蛋白尿答案:E18、诊断二度房室传导阻滞最主要依据是A、QRS波群脱落B、P-R间期延长C、R-R间期不规则D、心室率慢E、房室脱节答案:A19、我国高血压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A、高血压脑病,脑卒中B、高血压性肾动脉硬化C、夹层动脉瘤D、高血压性心脏病E、妊高征答案:A20、脑出血临床表现的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A、多在65岁以上发病B、均出现偏瘫C、脑脊液均为血性D、头部CT显示基底节区高密度病灶E、均有脑膜刺激征答案:D21、急性心肌梗死时,不宜溶栓治疗的情况是指同时伴有A、血压160/100mmHgB、6个月前腔隙性脑梗死C、主动脉夹层D、2周前曾行桡动脉穿刺E、萎缩性胃炎1年答案:C22、下列哪支血管闭塞最易导致偏瘫A、小脑后下动脉B、大脑中动脉C、脊髓前动脉D、小脑下前动脉E、大脑前动脉答案:B23、结核性腹膜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A、急性肠穿孔B、慢性肠穿孔C、感染中毒性休克D、肠梗阻E、腹腔脓肿答案:D24、急性胰腺炎一般在起病后几小时后血清淀粉酶开始升高A、0.5 小时B、2 小时C、6-8 小时D、24 小时E、48 小时答案:C25、女性, 19岁, 发热, 齿龈肿胀, 口腔溃疡, 皮肤出血1个月, 皮肤散在红斑丘疹, 淋巴结、肝脾肿大。

泌尿系统病情评估

泌尿系统病情评估

泌尿系统病情评估一、水肿(一)概念水肿是指过多的液体积聚在人体的组织间隙使组织肿胀,是肾小球疾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二)分类及机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肾炎性水肿,其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而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正常,从而导致“球·管失衡”,引起水、钠潴留;毛细血管静水压增高而出现水肿。

特点:水肿常为全身性,而以眼睑、头皮等组织疏松处为著。

另一类是肾病性水肿,主要是由于大量蛋白尿造成血浆蛋白过低,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导致液体从血管内进入组织间隙而产生水肿。

此外,部分病人因有效血容量减少,激活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从而进一步加重水肿。

特点:水肿一般较严重,多从下肢开始,由于增加的细胞外液量主要潴留在组织间隙,血容量常是减少的,故可无高血压及循环淤血的表现。

(三)护理评估1.病史水肿发生的诱因及原因、时间、部位;水肿的特点、程度,以及随时间的进展情况,有无出现全身性水肿;有何伴随症状,即有无出现尿量减少、头晕、乏力、呼吸困难、心跳加快、腹胀等;水肿的治疗经过尤其是病人的用药情况;详细了解所用药物的种类、剂量、用法、疗程、用药后的效果等。

对于曾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的病人,应评估其是否遵从医嘱用药、治疗效果如何;有无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的表现,其程度如何。

2.身体评估病人的精神状况、生命体征、尿量、体重的改变。

全身皮肤的检查包括皮肤水肿的范围、程度、特点,如有无眼睑和面部浮肿、下肢水肿、外阴水肿等;心肺检查有无罗音、胸腔积液征、心包摩擦音;腹部有无膨隆、叩诊有无移动性浊音等。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定性和定量;血清电解质有无异常;肾功能的指标,如Ccr、血BUN、血肌酐、浓缩与稀释试验的结果有无异常。

此外,病人有无做过静脉肾盂造影、B超、尿路平片等检查,其结果如何。

(四)常用护理诊断1.体液过多与水、钠潴留,大量蛋白尿致血浆清蛋白浓度下降等因素有关。

肾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及临床应用

肾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及临床应用

6
血尿诊断
三、尿液检查 镜下血尿伴尿蛋白超过 0.5g/24h或 肉眼血尿伴尿蛋白超过1g/24h,提示肾 性血尿可能。
7
血尿诊断
尿红细胞形态检查-血尿来源的鉴别
目的:鉴别肾小球源性与非肾小球源性血尿。 原理:红细胞在经过肾小球基膜时受到挤压 以及在肾小管中受到管腔内渗透压、pH值及 其他代谢物的作用,在形态上可发生多种变化, 形成畸形红细胞;而尿路血管破裂出血则红细 胞多为正常均一形态。
19
血尿鉴别诊断思路
尿红细胞形态呈多形性者 考虑为肾小球性血尿,应进行常规肾功能、B 超及免疫学检查,对于轻度血尿可进行随访, 对大量血尿、反复发作及伴有大量蛋白尿者应 进行肾活检。 经过上述检查仍有部分患者不能明确诊断,可 能的原因很多,包括微小结石、小血管破裂、 畸形、隐匿性肾炎、特发性血尿,部分可能是 严重疾病的早期表现,应密切随访。
28
蛋白尿
尿蛋白电泳尿蛋白SDS盘状电泳
3
1 2
29
蛋白尿
尿蛋白SDS盘状电泳
【原理】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酸胺凝胶,区分不同 分子量的蛋白质.亦称尿蛋白SDS盘状电泳。分子量 越大,泳动越慢,反之越快。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的 尿液进行SDS盘状电泳,并与己知分子量的标准蛋白 质一起电泳,通过对照比较,可以判断蛋白尿组分的 性质与分子量范围。 【临床意义】判断蛋白尿组分的性质与分子量范围, 可以进行蛋白尿选择性和非选择性分析。
23
蛋白尿
尿蛋白定义 :
尿蛋白大于150mg/24尿,定性试验:阳性。
蛋白尿的分类及临床意义
肾小球性蛋白尿; 按发生机制分类 肾小管性蛋白尿; 溢出性蛋白尿; 组织性蛋白尿。
24
蛋白尿

蛋白尿(Proteinuria)

蛋白尿(Proteinuria)

7,微量白蛋白尿
定义:20~200g/min;30~300mg/24h 白蛋白/肌酐2.5-25mg/mmol(男),3.5-35(女) 方法:放射免疫弥散,放射免疫测定,酶联免疫吸附 (ELISA) 意义:早期糖尿病肾病 心脑血管病 全身内皮功能紊乱
注意事项:晨尿,血糖、血压控制,勿过度运动,留尿容器清洁
40% 15% 5% 40%
健康成人150mg/24h 儿童,青春期300mg/24h(上限)
暂时增加
发热、剧烈运动、心衰、急输高渗白蛋白 加压药物(AngII)
四、蛋白尿分类
(一)病理生理
类型 发生机理 蛋白性质 特点
肾小球
选择通透性破 坏
白蛋白和球蛋白
白蛋白为主, 量大 20mg~20g/day
4g
4g
0.90 0.37
1年透析
78.5%
蛋白尿引起小管间质损伤的机制
溶酶体 降解 肾小球 细胞增殖 血管活性物质(内皮素) 促炎症物质(RANTES, MCP-1,OPN)
白蛋白 白蛋白受体 转铁蛋白 蛋白 (megalin,cubilin) 脂蛋白 TIMP-1 TC,单核/M间质浸润 补体 PAI-1 (正常小管液Alb 10~30g/ml) ( 血管活性物质 ) 促纤维化生长因子 2~3mg/ml (+)ECM 生长因子 TGF- Fibrosis 成纤维细胞成肌纤维细胞
3.半酸,硫柳酸,三氯醋酸 硫柳酸更敏感,3~5mg/dl 假阳性:浓缩尿,造影剂,高浓度青霉 素或先锋霉素 假阴性:稀释尿,过碱性尿 优点:除白蛋白还可测球蛋白,糖蛋白 缺点:过于敏感,易假阳性
4.定量测定 好的方法应具备: 操作简单、快速、测量范围宽、灵敏度高 (1)丽春红-S法 三氯醋酸 蛋白质+丽春红-S染料 沉淀+碱性溶液紫色 分光光度计比色,计算蛋白量 参考范围46.518.1mg/L (2)考马斯亮蓝法 酸性考马斯亮蓝为红色+尿液蛋白质蓝色 与蛋白标准液比色,算出尿液蛋白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蛋白尿的五种类型
蛋白质检查是尿液化学成分检验中最重要的项目之一。

当尿蛋白超过150mg/24h或超过100mg/L时,蛋白定性试验呈阳性,称为蛋白尿。

蛋白尿持续超过0.15g/d,常为病理性,是肾脏疾病的可靠指标。

根据发生机理及原发病的部位,蛋白尿分为五种。

下面对此进行详细介绍。

1.肾小球性蛋白尿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蛋白尿。

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因炎症、免疫、代谢等因素损伤后滤过膜孔径增大、断裂和(或)静电屏障作用减弱,血浆蛋白质特别是清蛋白滤出,超出近端肾小管重吸收能力而形成的蛋白尿。

若肾小球损害较重,球蛋白及其他大相对分子质量蛋白滤出也可增加。

根据滤过膜损伤程度及尿蛋白的组分,尿蛋白分为2类:(1)选择性蛋白尿:以4~9万相对分子质量中等的清蛋白为主,可伴相对分子质量近似的蛋白如抗凝血酶、转铁蛋白、糖蛋白等和少量小相对分子质量β2-M、Fc片段等。

无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IgG、IgA、IgM、C3等)。

免疫球蛋白/清蛋白清除率小于0.1,尿蛋白定性3+~4+,定量超过3.5g/24h,常见于肾病综合征。

(2)非选择性蛋白尿:反映肾小球毛细管壁有严重断裂和损伤。

尿蛋白以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和中等的蛋白质同时存在为主,如IgM、IgG和补体C3、清蛋白、糖蛋白(T-H糖蛋白)、分泌型IgA(SIgA)和下尿路分泌的少量黏液蛋白等。

免疫球蛋白/清蛋白清除率大于0.5,
尿蛋白定性1+~4+,定量0.5~3.0g/24h。

非选择性蛋白尿是一种持续性蛋白尿,有发展为肾衰的危险,常提示预后较差。

常见于原发或继发肾小球疾病。

2.肾小管性蛋白尿
它指肾小管在受到感染、中毒损伤或继发于肾小球疾病时,因重吸收能力降低或抑制,而出现的以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蛋白为主的蛋白尿。

尿β2-M、溶菌酶增高,尿液清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多;尿蛋白定性1+~2+,定量1~2g/24h.常见于肾小管损害疾病。

3.混合性蛋白尿
肾脏病变同时或相继累及肾小球和肾小管时而产生的蛋白尿。

兼具两种蛋白尿特点,但各组分所占比例因病变损害部位不同而不一致,也可因肾小球或肾小管受损害程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4.溢出性蛋白尿
是指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均正常,因血浆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或阳性电荷蛋白异常增多,经肾小球滤过,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所形成的蛋白尿。

异常增多的蛋白有游离血红蛋白、肌红蛋白、溶菌酶、本周蛋白等,尿蛋白定性多为1+~2+。

常见于多发性骨髓瘤等。

5.组织性蛋白尿:这种指来源于肾小管代谢产生的、组织破坏分解的、炎症或药物刺激泌尿系统分泌的蛋白质,进入尿液而形成的蛋白尿。

以T-H糖蛋白为主,生理性约为20mg/d,尿蛋白定性±~1+,定量0.5~1.0g/24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