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历史 第14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历史 《第14课 “蒸汽时代”的到来》教学设计

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历史 《第14课 “蒸汽时代”的到来》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步入近代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一、课程标准通过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等的出现,初步理解工业化时代来临的历史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从棉纺织部门开始(珍妮机的发明);瓦特改良蒸汽机;汽船和火车机车的问世;工业革命的影响。

2.能力的培养:①结合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和条件思考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产生,提高辩证看待和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②在掌握工业革命进程的基础上培养综合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①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是英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瓦特改良蒸汽机;工业革命的影响2. 教学难点:对工业革命的理解及其影响四、教学方法:讲述法、讲解法、问答法、讲义,多媒体课件五、板书设计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PPT投影: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图片),教师指出这是第41届世界博览会。

教师追问:你知道历史上的第一次世博会在哪里举行的吗?(展示第一届世博会水晶宫图片)教师指出:水晶宫与世博会于1851年同时诞生,它原先是第一届世博会在伦敦举行时的展示馆,这场世博会的正式名称为万国工业博览会。

教师追问:你知道这一届世博会的展示馆中有哪些东西被展示出来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今天来学习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看一看会有哪些东西出现在水晶宫里。

◆讲授新课(一)自主学习,同伴互助(小组合作)(此部分视班级学生情况而定是否要进行小组合作)1、工业革命何时在哪个国家最先开始?在这个国家何时结束?2、谁改进了什么机器,成为广泛使用的动力?3、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什么时代?4、工业革命中产生的交通工具有哪些?5、工业革命的影响是什么?(二)学习和探究(师生合作)1. 为什么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1)(过渡)教师问:工业革命发生在哪个国家?(生答:英国)。

进一步问: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看了图片,你有什么想法呢?(学生思考)(2)师问生答(需要教师引导:英国革命使资产阶级统治确立,殖民地的增多使市场不断扩大生产的商品供不应求。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教案《“蒸汽时代”的到来》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瓦特改进蒸汽机、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的基本史实。

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以及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理解工业革命的后果,培养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在教师帮助下,要求学生结合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及后果进行思考,加以认识,从而提高辩证看问题和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②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掌握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从而培养分析综合和概括的能力。

③通过蒸汽机的发明对工业革命的推动作用,让学生明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培养刻苦学习、热爱科学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瓦特改良蒸汽机;工业革命的影响【教学难点】对工业革命的理解及其影响【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4世纪工场手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的出现,手工工场阶段从14世纪就在欧洲开始了,持续了大约400多年,当历史发展到18世纪60年代时,促使工场手工业发展到大机器生产的一次革命发生了。

这次革命被恩格斯称为工业革命,它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工业革命。

二、新课学习(一)珍妮机的故事>>>多媒体课件播放《路易十六命丧断头台》的视频1.本节内容(1)18世纪中期,英国商品越来越多地销往海外,手工工场的生产供不应求。

为了提高产量,人们想方设法改进生产技术。

“工业革命”就在这种背景下悄然开始了。

(2)这是英国工业革命前欧洲普遍使用的一种旧式纺车。

这种纺车也叫萨克森纺车,发明于16世纪早期,它是通过工人脚踏踏板,带动纺轮转动来进行纺纱的。

这种纺车能够同时进行搓捻棉线和缠绕棉线两项工作。

但是生产力很低。

>>>多媒体课件展示《珍妮机》图片(3)珍妮机的发明引发了棉纺织业一系列部门的发明、制造,所以,珍妮机的发明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2.思考讨论:师:如果当时珍妮机在中国被发明出来,情况会怎样?为什么?生:......教师总结:①可能是昙花一现。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 公开课教案_1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 公开课教案_1

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教学设计
一、教学课题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
二、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世界历史》九年级上14~16世纪的欧洲处在封建社会解体并向资本主义过渡的阶段,新兴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发展,冲破封建势力的束缚,为此进行了文艺复兴运动。

欧洲新兴资产阶级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需要新的思想文化冲破教会的桎梏,于是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运动。

三、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初步掌握了一些搜集资料的方法。

而学生间的交流合作也达成了某种默契。

教师引导学生课前尽量查找资料自学。

四、教学目标
文艺复兴的核心:人文主义,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源文艺复兴的背景,培养根据史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感受文艺复兴的成果,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情趣和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文艺复兴发展的原因,理解文艺复兴核心人文主义;通过对优秀文艺作品的介绍,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情趣和态度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文艺复兴的内容及代表人物
教学难点:人文主义的理解
六、教法学法
教学方法:互助法,激励法,谈话法
学法:自主学习,师徒互助
七、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
(一)教学课时数1个课时(45分钟)。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是关于欧洲历史上一段非常重要的时期。

本课主要内容有:文艺复兴的背景、核心思想、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文艺复兴运动对欧洲文化、艺术、科学等领域产生的深远影响,以及为后来的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奠定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欧洲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文艺复兴运动涉及到的文化、艺术、科学等领域较为复杂,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容易产生兴趣,因此,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核心思想、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成就,掌握文艺复兴对欧洲文化、艺术、科学等领域产生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文艺复兴运动对于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核心思想、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2.难点:文艺复兴运动对欧洲文化、艺术、科学等领域产生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上展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以文艺复兴运动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为例,进行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素材。

2.资料:搜集相关的文章、论文、书籍等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学习。

3.设备:多媒体投影仪、音响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提问:“这些作品给你什么感受?你能说出它们的特点吗?”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 美国的独立教学设计资料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 美国的独立教学设计资料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美国的独立教学设计【课标要求】简述《独立宣言》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影响;讲述华盛顿的主要活动,评价资产阶级政治家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历史意义,知道列克星顿的枪声揭开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了解《独立宣言》的基本内容,知道7月4日是美国的独立日,概述独立战争的过程;认识独立战争的性质和华盛顿在美国历史上的作用。

2、通过对独立战争原因和性质等问题的讨论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分析《独立宣言》的内容,认识《独立宣言》阐明的资产阶级民主原则,理解《独立宣言》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伟大的历史文献;通过“我心目中的华盛顿”的探讨,培养和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与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影视片和图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通过目标导学教学模式以及讨论、谈话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教师融入学生中参与他们的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平等、积极地学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美利坚民族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史实,认识其不畏强权,敢于反抗的斗争精神和以弱胜强的坚强意志,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2、感受华盛顿为美国独立和国家建设作出的重大贡献,认识到他是美国当之无愧的国父,是世界历史上一位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从而增强学生为国家民族做出贡献的使命感。

【重点难点】一、重点:《独立宣言》的基本内容;对华盛顿的评价。

二、难点: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对华盛顿的评价【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查阅资料,了解华盛顿的主要事迹和美国的有关知识;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解法、归纳法、谈话法等。

【教具(媒体)】计算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播放《自由女神》视频,教师启导)影片中多次映入同学们眼帘的这座巨型雕塑是什么?它坐落于哪个国家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过渡)它就是矗立于美国纽约港的自由女神像。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 教学设计1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  教学设计1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的第14课,主要介绍文艺复兴运动。

教材通过讲述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过程,重点介绍其代表人物如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等,以及他们的主要作品和思想。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欧洲历史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文艺复兴运动的认识可能仅限于表面,对其深层次的影响和意义理解不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深层次去理解文艺复兴运动,启发他们思考文艺复兴运动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发展过程及其代表人物;掌握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思想、艺术成就和科学发明。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文艺复兴运动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所作的贡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发展过程、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

2.教学难点: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内涵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背景和氛围。

2.案例教学法:以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为例,分析其艺术特点和思想内涵。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文艺复兴运动的理解和看法。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相关的课件,展示文艺复兴运动的图片、作品和文献资料。

2.视频:准备与文艺复兴运动相关的视频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播放。

3.作业:设计相关的作业,以便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文艺复兴运动的图片和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文艺复兴运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主要介绍了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核心思想、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文艺复兴运动对欧洲文化、艺术、科学、哲学等领域产生的深远影响,以及其对后世发展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欧洲历史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文艺复兴运动的认知可能仅限于表面,对于其深刻内涵和影响还需进一步挖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探讨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并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感受到文艺复兴运动对后世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核心思想、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掌握文艺复兴运动对欧洲文化、艺术、科学、哲学等领域产生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文艺复兴运动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历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核心思想、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

2.教学难点:文艺复兴运动对欧洲文化、艺术、科学、哲学等领域产生的深远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艺复兴运动的时代背景。

2.案例教学法:以具体案例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熟悉教材,查阅相关资料,制作课件和教学辅助材料。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欧洲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 优质课教案_1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 优质课教案_1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理解古典文化、资本主义与文艺复兴的关系;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文艺复兴的主要文学、艺术和社会科学成就;文艺复兴与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和发展。

资本主义发展与宗教改革的相互关系;西欧国家宗教改革运动中的主要教派路德派、加尔文派、英国国教的基本史实;德意志、法国、英国宗教改革的基本史实。

2.能力方面:通过对本节教材中涉及的基本史实和基本历史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通过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前因后果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中的历史过程、历史人物、思想和作品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对文艺复兴中重要作品的了解,培养学生文艺鉴赏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对文艺复兴中的科学探索的认识和宗教在历史上的作用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理性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反对宗教迷信。

通过对人文主义的认识,使学生充分认识人的价值,培养热爱生活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通过对优秀文艺作品的介绍,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情趣和态度。

课时安排:两课时学习重点:西方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背景、性质、思想理论基础;文艺复兴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历史影响及意义。

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性质、作用;代表人物和事件,历史影响。

学习难点:西方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背景、性质、思想理论基础,代表人物及其作品;人文主义精神。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设计:1.课前准备:powerpoint课件;学生课前预习;了解一些文艺复兴时的文学美术作品的艺术特点,用作课前讨论。

2.导入:探讨《最后的晚餐》,引入教材内容。

3.教学过程:(板书课题: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一、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是公元14~17世纪欧洲发生的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表面是思想文化界对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复兴;实质是欧洲新兴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的革命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英国工业革命从棉纺织部门开始;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汽船和火车机车问世;工业革命的影响。

(2)在教师帮助下,要求学生结合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及后果进行思考,加以认识,从而提高辩证看问题和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掌握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从而培养分析综合和概括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联系现实学习工业革命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2)指导学生联系中国近代史学习工业革命对整个世界的影响。

3.思想品德的培养:①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是英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要努力掌握科学技术。

4.重点: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和影响;瓦特改良蒸汽机。

5.难点:工业革命引起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

教学策略
1.教法选择:图示归纳法、直观法、分析法、讨论法、练习巩固法等。

2.学法选择:图示归纳法、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练习巩固法等。

3.课堂组织形式:分组讨论。

4.教具媒体组合应用:多媒体展示。

5.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教材中的图文史料、网上下载的资料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过世界古代史,你们能不能说出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出现的时间和地点?(14世纪工场手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的出现)手工工场阶段从14世纪就在欧洲开始了,持续了大约400多年,当历史发展到18世纪60年代时,促使工场手工业发展到大机器生产的一次革命发生了。

这次革命被恩格斯称为工业革命,它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工业革命。

这场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到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

随英国之后,法国、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也先后迸行了工业革命。

为什么工业革命开始于英国,而不是英国以外的什么别的国家?因为英国最先具备了工业革命的前提,所以,它首先在英国而不在其他国家发生。

工业革命的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工业革命的必要条件都有哪些?①雄厚的资本;②充足的劳动力;③丰富的资源和原料;
④海外贸易的迫切需求。

18世纪60年代,英国最早具备了进行工业革命的资本、劳动力、资源、市场这四个必要条件,所以,一场对人类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工业革命就在英国首先开始了。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英国工业革命的过程。

工业革命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最早产生于棉纺织工业部门。

【讲授新课】
一、珍妮机的故事
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是历史必然性所决定的,然而,必然性又总是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的。

比如说,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是从飞梭引发的。

1733年机械师凯伊发明了飞梭。

飞梭使织布速度大大加快,棉纱顿时供不应求,这就引起了纺织工业各部门各环节的连锁反应。


了1765年,经过几年心血的研究,纺织工人詹姆士·哈格里夫斯。

终于发明了手摇纺纱机。

珍妮纺纱机纺纱功效一下子提高了16~18倍,他用女儿珍妮的名字命名这台机器为“珍妮纺纱机”,它被认为是工业革命的第一台机器,工业革命以此为起点开始了。

二、瓦特与蒸汽机
以水力为动力有很大的局限性。

这就需要一种更方便而又更有效的动力来带动机器。

解决机器动力问题的人是学徒出身的瓦特。

他童年时就善于观察事物。

他经过20多年的研究,同时吸收前人成果,终于在1785年制成了改良蒸汽机。

请同学们看书中插图,它是把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的装置,把它装到纺纱机中。

就能带动机器纺纱,把它装到织布机中,它就可以带动机器织布。

后来,不仅纺织工业采用机器生产和蒸汽动力,而且在冶金、采矿等部门也都进行了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上半期,大机器生产基本上代替了工场手工业,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随即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也都进行了工业革命。

三、火车的诞生
随着工业的发展,交通运输被提到了日程。

工业革命以后,大机器生产需要运进大批原料并及时把堆积如山的产品运到各地。

人力、畜力和简陋的运输工具就无法胜任了。

于是交通运输的革新又被提到了日程。

这方面的突破首先发生在美国和英国。

哪位同学能说说在交通工具的革新上有哪些成就?(富尔敦发明了汽船,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一台蒸汽机车,这台机车在前进时不断从烟囱里冒出火来,因此被称为“火车”。

1830年,英国正式使用了火车,从此,铁路交通飞速发展。

哪位同学能简要叙述一下工业革命的过程中有哪些主要发明?从工业革命过程中的发明家身上,你们发现他们有些什么共同特点?(教师进行小结如下)英国工业革命中最具有重大意义的几项突破性发明之间是互相推动的。

英国工业革命从棉纺织业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推动了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新动力又推动了冶金、采矿等重工业部门采用新技术,工业的发展又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

工业革命的影响:1.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促进经济迅速发展。

2.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阶级。

3.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工业革命一方面促进了城市化进程,也引发了工业带来的交通、污染等问题;另一方面,一些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工业强国后,它们以世界为市场,密切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同时,对外掠夺和倾销造成了亚、非、拉美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落后。

以印度为例,英国对印度的棉纱输出造成印度棉织工业急剧衰败。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于18世纪首先发生在英国不是偶然的,1689年英国确立的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工业革命为资本主义制度提供了物质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壮大,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课堂小结】
展示本题知识结构图,通过问答的形式小结。

【练习巩固】
展示课堂练习让学生训练,然后讲解。

【布置作业】
各地区指定配套教辅材料中的相关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