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ppt课件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 “休养生息”和“文

“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一、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目标1.理解“楚汉之争”,把握西汉建立的史实。
2.把握休养生息、文景之治的基本知识。
3.分析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
4.认识文帝、景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为西汉强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重难点重点:刘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以及文景之治。
难点:刘邦和项羽在灭秦时是反秦起义军的领袖,到楚汉战争时又为争夺帝位而厮杀,如何理解这一变化。
二、知识概览图三、新课导引2009年7月,在徐闻三墩开发工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时,挖掘出一批汉代文物,其中一些属于珍贵文物。
西汉初年,经过70余年休养生息,国力得到逐渐恢复,经济文化有了新的发展,建筑方面也取得了很多重要进展。
西汉时期的宫室台榭之类的建筑,在继承秦代基础上,规模更为壮丽宏大。
2000多年过去,至今三墩一带还随处可见汉代砖瓦,可以想象当时三墩一带的繁荣程度。
从材料看出,汉代的繁荣是休养生息的结果。
休养生息政策为何能促进汉代的繁荣?汉代的繁荣是哪些皇帝努力的结果?四、教材精华(一)知识链接1.楚汉战争发生在公元前206年到公元前202年。
战争进行了四年,最后刘邦战胜了项羽。
楚汉战争发生在秦末农民战争之后,但性质却发生变化,它不再属于农民战争,而成为统治阶级之间的争夺帝位的战争。
2.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休养生息政策是指大动荡或长期战乱以后,统治者不搞劳民伤财、严刑酷法的统治,改以宽刑薄赋的政策,保养民力,增殖人口,以达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的目的。
3.文帝、景帝在位期间,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奉行以安民为本的方针,创造安定的局面,进—步发展社会生产,形成了一个“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的社会环境,史称“文景之治”。
(二)互动探究1.P53“思考与讨论”提示:陆贾这句话的大意是:夺取政权、建立国家可以采用战争的手段,而治理国家、维持统治难道能用战争的方法吗?陆贾认为打江山与坐江山不能采用同样的方法,因此主张行仁义、重教化,休养生息,力求给老百姓一个安静稳定的环境,使社会经济尽快恢复和发展。
第10课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课件.ppt

项羽的说法明显在推卸自己的责任。
刘邦:善于收揽人心,注意择善而从,又以进能攻, 民心
退可守的关中为根据地,逐渐由弱而强。
人才
项羽:骄傲自大,听不进意见。在汉军“四面楚歌”
声中,项羽只得突围,至乌江自刎。
……
一、刘邦建国
3、何为“布衣将相” ?
布衣原指麻布衣服,古时老 百姓只能穿麻布衣服,因此代指 平民百姓。
三、文景之治
1、文帝、景帝在位时,继续推行“休 奉行“安民为本”的方针 养生息”政策,奉行的方针是什么? 2、文帝、景帝实行的措施可以概括为哪两点?
①轻徭薄赋:改税率为三十税一,减服役为三年一次。 ②减轻刑罚:文帝时废除了连坐法和残损肢体的肉刑。
景帝时又减轻了笞刑。
3、什么是文景之治?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概念:经过文帝、景帝近40余年的整治,统治者“躬修俭节, 思安百姓”,形成一个“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的社会环境, 史称“文景之治”。
发展生产
②陆贾的“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为休养生息提供
了理论依据
③统治者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
④作为统治者,刘邦的优点是善于听取有益的建议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4.《三字经》中“赢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
汉业建”所包含的朝代顺序是(
A.秦 —— 西汉
B.西汉——东汉
刘邦在打天下的过程中,网 罗各方面的人才,包括许多社会 下层人士。
刘邦手下大臣曾经是: • 萧何:县政府小吏 • 陈平:游士 • 樊哙:屠夫(杀狗) • 周勃:吹鼓手 • 灌婴:布贩 • 娄敬:车夫
刘邦称帝后对其下属论功定 • 韩信:形同乞丐
封,形成了“布衣将相”的局面。 • 英布、彭越:盗贼
“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PPT优秀课件1 华东师大版

5、认识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实行休养生 息政策,有利于恢复社会秩序,促进生产的恢复和发 展。
学习要点
学习重点:
刘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
学习难点:
刘邦和项羽在灭秦时是反秦起义的领袖,到楚 汉战争时又为争夺政权而厮杀,战争性质发生 了蜕变。
在秦灭亡前后,刘邦、项羽领导的农 民战争的性质是否相同?
前:农民起义。 后: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楚汉战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1、性质:
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帝位的斗争
2、结果: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 称西汉。
读图说史
1、这幅图中隐藏 着一个故事,想 一想,这个故事 的名称是什么? 里面含有一个什 么成语? 2、谁能讲一讲这 个故事?
你知道中国古代史中有哪 几个盛世吗?你想象中的 盛世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呢?
以下两段文字分别反映了什么时候的什 么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
(
(1)……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 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
—《汉书· 食货志》
(2)至武帝之初……京师之钱累百钜万,贯 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 于外,腐败不可食 。
为什么要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经济萧条对巩固统治不利,必须恢复 和发展生产。 汉初的布衣将相们注重吸取秦朝灭亡 的教训,实行轻徭薄赋的宽舒政策。
农业,是天下的根本。黄金珠玉,饥不 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
87年
53 16 23
惠帝 前202年高祖 武帝
12
7
9年
休养生息的政策:
1.解甲归田 2.劝民还乡 3.释奴为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10课“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

庙子一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疑探展练评》立体学案班级:姓名:第10课“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编制:牛可老师时间:2011-9-14 审核:【自学提纲】1、刘邦建国:(1)刘邦和项羽为了争夺帝位,进行了长达4年的战争,史称“”。
最后战胜了。
(2)公元年,建立汉朝,设都城于,史称西汉。
(3)汉高祖刘邦,善于,包括、等社会下层人士。
刘邦称帝后对其下属论功定封,形成之局。
文帝、景帝的时候,西汉出现了繁荣安定的局面,史称。
2、问答:汉初为什么要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答:原因:①经过长期战乱,西汉初期呈现一派残破的景象,人口减少,经济萧条,粮食奇缺;②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
3、“休养生息”政策的措施是什么?措施:(1)汉高祖①解甲归田(凡退役归农的军吏卒按军功大小,分配田宅或免除若干年徭役);②劝民还乡(因战乱逃亡山泽的民众,归还故里领取原有的田宅);③释奴为民(因饥饿而卖身为奴婢的释放为平民);④十五税一(减轻田租,定税率为十五税一)。
(2)汉文帝、汉景帝:轻徭薄赋;减轻刑罚。
4、问答:“休养生息”政策起了怎样的作用?答:作用:①巩固西汉统治;②推动经济发展;③奠定强盛基础。
(经过文帝、景帝将近40余年的整治,西汉统治者“躬修俭节,思安百姓”,西汉形成了一个“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的社会环境。
)5、问答:陆贾对刘邦说:“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陆贾的思想给汉初的政治和社会带来哪些积极的影响?答:意思:夺取政权、建立国家可以采用战争的手段,而治理国家、维持统治难道能用战争的方法吗?陆贾认为打江山与坐江山不能采用同样的方法,因此主张行仁义、重教化,休养生息,力求给百姓一个安静稳定的环境,使社会经济尽快恢复和发展。
影响:陆贾的主张成为汉初施政的重要依据,对西汉的逐渐强盛起了很大作用。
【课堂测试】1、文景之治是指()A文帝景帝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B文帝景帝时期的社会安定局面C文帝景帝时期的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局面D西汉初年的政治清明的统治局面2、汉初统治者轻徭薄赋,注意发展农业生产的原因是()①汉初经济非常萧条②吸取秦亡教训③为了巩固统治,保证剥削来源④统治者同情关心农民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制定是由于刘邦()A汲取秦亡教训B实行“马上治天下”C采取高度集权措施D巩固封建统治秩序5、秦汉时期,活跃在我国北方,并对我国古代历史发展有深远影响的少数民族主要是()A匈奴族B党项族C鲜卑族D羌族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农业是天下的根本。
第10课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1

一、刘邦建国
二、休养生息
看书P53,看谁最先找 到答案: 1、为了争夺帝 刘邦 和 项羽 进行 位, 了长达4年的战争, 楚汉战争 ”。 史称“ 公元前202 年, 2、 刘邦 建立 汉 朝, 定都 长安(今陕西 西安 西北),史称 西汉
的是“楚汉战争”中 的 哪一故事吗?你能否
讲述一下这个故事?
你还知道哪些相关故
事? 四面楚歌、约法三章、明修 栈道、暗渡陈仓„„
——鸿门宴
阅读P53—54,
讨论回答:
乌江自刎前,项羽悲 叹道:“此乃天亡我也。” 你认为项羽说得对吗?请 说出你的理由。
民心、人才、……
经过长期战乱,西汉初期呈现一派残破 景象,人口减少,经济萧条,粮食奇缺。皇 帝出巡,找不到四匹毛色一样的马驾车;有 些将相就只能乘牛车出行。
假如你是汉高祖,你首先要做的事应该 ——发展农业生产 是什么?
阅读、讨论与思考:
阅读P54—55,讨论、思考下列问题
“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
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汉高祖刘邦为什么会接受陆贾的建议?
3、刘邦接受陆贾的建议后,采取了哪些措施?
4、汉高祖之后又有谁采取了类似的措施?具体 措施有哪些? 5、你知道休养生息的含义了吗?
文帝 、景帝在位 期间,“吏安其官, 民乐其业”,史称什 么? 你能否讲述有关 他们的一个故事?
你能否将下列古文译成现代文?反映了“文 景之治”什么样的历史局面? 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臾皆 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PPT优秀课件

严刑峻法, 死刑有十多 种,还有族 丶连坐等
废除一些严 峻刑罚
二世而亡 文景之治
启示:实施暴政,不恤民情,则国家衰亡 实施仁政,关注民生,则国家强盛
课堂小结
秦末暴政+秦末战乱 西汉建立,高祖吸取教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文帝、景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政治清明,经济发展 “文景之治”
随堂训练
1.西汉初年,汉高祖为了增加农业劳动力,采取的
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局面。
列表比较“秦王与汉兴”
朝代 赋税
徭役
刑罚 结果
秦朝 西汉
成人在17岁开始服
赋税严重,农民 役,一年数次,每
要将三分之二的 年服役的成年男子
收获物上缴
不下300万人
让士兵还乡务农,减 减轻赋税,文 轻徭役和兵役,成人 帝、景帝把田赋 在20岁开始,三年一 降到三十税一 次
缇萦救父
③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文帝曾经想建一露台,召工匠计之,需百金, 便放弃了这个念头,说:“百金中民十家之产, 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
——白寿彝《中国通史》
影响: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 国库充盈,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与发展。
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 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 腐败不可食。 ——《史记·平准书》
建立者:汉高祖刘邦
都城: 长安
汉兴……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 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自天子不能具醇驷, 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社会状况: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人 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的田地荒芜。
原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休养生息

“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张涛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①了解楚汉战争、刘邦开国的基本情况。
②知道休养生息、文景之治等基础知识。
2.能力培养①讨论楚汉战争中项羽失败与刘邦取胜的原因在。
②分析汉初刘邦实行休养生息的原因。
③通过观察汉纺车图,描述纺车结构以及纺织动作。
④通过阅读《史记》中有关“文景之治”繁荣景象的描写,将设想的当时情景与汉初呈现的残破景象作一番比较。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①明确楚汉战争是刘邦和项羽争做皇帝而进行的战争,是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权战争。
刘邦取胜的根本原因是注意收揽民心,善于用人。
②认识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实行轻徭、薄赋、宽刑的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恢复社会秩序,促进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③认识文帝、景帝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其繁荣局面为西汉的强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要点1.重点刘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
通过对休养生息原因的分析和内容的了解,使学生对“休养生息”政策有个完整的概念。
通过对“文景之治”成效的描述,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西汉初期的政策为经济恢复和发展,为统一国家的巩固所起的决定性的作用。
2.难点刘邦和项羽在灭秦时是反秦起义的领袖,到楚汉战争时又为争夺政权而厮杀,这一蜕变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不易理解,这是本课教学中的难点。
教师应从农民战争推翻秦王朝与争夺皇位战争的不同性质上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教材分析1.刘邦建国①“楚汉战争”一是要讲清刘邦与项羽已从起义领袖转变为皇权的争夺者;二是通过鸿门宴、四面楚歌等成语故事的比较,思考项羽由强变弱最后兵败乌江,是否“引乃开亡我也”?分析刘邦由弱变强最终建立西汉的原因,从中获得教益。
②刘邦建立汉朝的时间、都城地点和“汉高祖”的称谓、史称“西汉”等均应交代清楚。
讲解“布衣将相之局”,介绍刘邦统治阶级的特色,从而为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埋下伏笔。
2.休养生息①启发学生思考汉初为什么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首先指出汉初呈现一派残破的景象:人口减少、经济萧条、粮食奇缺。
第10课西汉的“”休养生息“”

看书P53,看谁最先找到答案:
1、为了争夺帝位,
4年的战争,史称 “
刘邦 刘邦 和 项羽 进行了长达 楚汉战争 ”。 公元前202 2、 年,
汉 刘 高 祖 邦 ( 刘 邦 )
建立
汉
朝,定都 ”。
长安
北),史称“
西安 (今陕西 西 西 汉
你知道右图反映
的是“楚汉战争”中的
哪一故事吗?你能否
讲述一下这个故事? 你还知道哪些相关故 事?——鸿门宴
四面楚歌、约法三章、明 修栈道、暗渡陈仓„„
不 肯 过 江 东 。
李 清 照
至 今 思 项 羽 ,
高祖曾为亭长 萧何为县政府小吏 陈平是游士 樊哙是屠夫 周勃为吹鼓手 灌婴为小贩 娄敬是拉车的 韩信曾为乞丐 英布、彭越曾为盗贼
经过长期战乱,西汉初期呈现一派残破景 象,人口减少,经济萧条,粮食奇缺。皇帝出 巡,找不到四匹毛色一样的马驾车;有些将相 就只能乘牛车出行。 假如你是汉高祖,你首先要做的事应该是 什么?
2、减轻刑罚。文帝废除连坐法和 肉刑,景帝减轻笞刑。
什么是文景之治?
经过文帝和景帝近40年的整治,统治 者“躬修俭节,思安百姓”形成一个 “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的社会环境 ,史称“文景之治”
你能否将下列古文译成现代文?反映了 “文景之治”什么样的历史局面? 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臾 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 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 至腐败不可食。——《史记·平准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与讨论
• 乌江自刎前,项羽悲叹道: “此乃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 你认为他说的对吗找出理由!
各路诸侯起兵反抗项羽 4:结果:刘胜项败
一、注意收揽民心,废除 3:分析原因: 秦朝苛政,约法三章,稳 定社会秩序,赢得民心 得 进 刘邦: 二、自知不敌,听从谋士 民 入 劝说,退守关中,养民招 心 咸 者 贤,积聚实力 阳 得 骄傲自大,纵兵烧杀抢掠, 城 天 后 项羽:尽失人心,激起部下不满,下
1:背景:
一:楚 汉 之 争
公元前209年秦末农民大起义爆发, 全国各地纷纷响应起义。其中以刘邦和 项羽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最为强大。公 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打败秦军主力,加 速了秦王朝的覆灭,公元前206年刘邦攻 破咸阳推翻秦的统治。
“谁来执掌政权成为斗争焦点!”
2:楚汉战争爆发
时间:公元前206年-----公元前 202年 ,长达四年时间 交战双方: 刘邦 项羽 结果: 刘胜项败
二:刘邦建国和“布衣将相之局面”
1:建国时间:公元前202 年 史称“西汉 2:建国者:汉高祖 刘邦 3:都城: 长安 4:称帝后,论功定封,和他一起打江山 的许多农民成为了将相,形成了“布衣 将相”的局面。
三:休养生息政策的提出
汉初为什么要实行修养生息政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请大家讨论!
1: 原因:
• (1)、秦始皇的残暴统治,加之连年 的战争,社会生产遭到破坏。西汉初期 出现了社会经济凋敝、人口减少粮食奇 缺的残破景象。 • (2)、汉朝统治者出身于社会底层, 能够切身感受百姓疾苦,注意吸取秦亡
四:文 景 之 治
为什么会出现 文景之治?
1: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
• 文帝景帝时期,继续推行 修养生息政策,奉行安民 为本的方针,创造安定局 面,进一步发展生产。
2:文景之治的内容:
1、轻徭薄赋。首先,十五税一改三 十税一,其次慎用民力,服役一年一 次改为三年一次;
2、减轻刑罚。文帝废除连做法和肉 刑,景帝减轻笞刑。
3:什么是文景之治?
经过文帝和景帝近40年的整治, 统治者“躬修俭节,思安百姓”形成 一个“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的”社会 环境,史称“文景之治”
2:具体措施:
1、卸甲归田:宣布凡退役归农的军吏卒 按军功大小分配田宅活免除徭役;
2、劝民还乡:因战乱逃亡山泽的民众,归还 故里;领取原有田宅; 3、释奴为民:因饥饿而卖身为奴婢的释放为 平民;
4、十五税一:减轻田租,定税率为十五
3:休养生息政策产生的影响 西汉实行修养生息政策, 有利于西汉农业的发展和恢复; 有利于巩固西汉初期的统治; 为西汉的后期强盛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