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思路结构指导
中考语文常见作文题目的解题思路与写作技巧

中考语文常见作文题目的解题思路与写作技巧中考语文作文是各地中学招生考试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对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考察。
常见的作文题目涉及生活、教育、社会等方面的话题,要求学生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并运用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将从解题思路与写作技巧两个方面介绍中考语文作文的应对方法。
一、解题思路1. 阅读题目理解要求首先,学生应仔细阅读作文题目,理解题目要求,明确文章的写作方向。
例如,如果题目要求写一篇记叙文,那么学生就需要运用记叙文的写作技巧,通过叙述事件、人物、情节等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2. 思考中心论点在理解题目要求后,学生需要思考文章的中心论点,即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或立场。
中心论点的确定对于文章的逻辑性和连贯性非常重要,是文章内容的核心。
3. 收集素材和准备提纲在确定了中心论点后,学生需要收集与论点相关的素材,并根据素材准备提纲。
提纲可以依据中心论点展开,列出要点、论证、举例等内容,有助于文章的组织和逻辑。
二、写作技巧1. 合理组织篇章结构作文的篇章结构对于内容的展开和逻辑的清晰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可以采用三段式结构,即开头、承接和结尾。
开头要引起读者的兴趣,可以运用引问、引用名言等吸引读者的注意;承接部分是文章的主体,要清晰地陈述中心论点,并通过论证和举例展开;结尾要总结全文,给读者一个深刻的印象。
2. 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作文要求学生准确使用语言,并能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学生应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词汇量和语法表达能力,并适当地使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比等,来丰富文章的表达。
3. 运用具体的事例和细节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应提供具体的事例和细节来支持论点。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论点的说服力,还可以提升文章的真实感和可信度。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观察生活和社会现象来积累相应的素材。
4. 注意段落的划分和衔接作文中的段落划分和衔接也是关键。
段落要有明确的主题句和主题思想,在表达一种观点时需注意段落的转折和过渡,使整篇文章连贯流畅。
中考语文作文备考:《____,真好》习作思路指导

初中语文备考-《____,真好》习作思路指导文题亮相请以“,真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3)不少于600字。
思路指导题目导语指出了明确的方向,所以选材难度不大,太多的事情和人让我们感觉到“好”。
这个题目的难点在于限定词“真”,强调写出“好”的程度和意义,所以怎样写出“真好”的感觉,是考生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精挑细选,撷取生活中的闪光点亲情、友情、师生情,社会实践活动,自己的兴趣、爱好……凡是生活中让我们感觉到“真好”的经历,都可作为你笔下的素材。
写作时,务必要精挑细选,仔细回顾生活,不难发现在逝去的岁月里流淌着无数温馨,精挑细选,筛取对自己触动最大的角度落笔。
二、以情动人,倾诉真情实感“真好”是心灵的体验,在叙述事件时,不要忘记加入议论和抒情,让平凡的事件具有更为深刻的意义。
三、充分描写,呈现精彩镜头在记叙事件时,要综合运用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手法,再加上适当的修辞,通过鲜活的文字再现事件发生时的场景,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写作角度1.技能正所谓“艺多不压身”,多学习一项技能,于人于己都是一件好事。
(1)读书真好。
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
每个人都必须要学会读书,并且要深刻认识到读书的好处: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利于将来的工作与生活……(2)书法真好。
是否会写书法,是一个人的加分项。
不仅如此,写书法能够修身养性,静心,沉淀。
2.人物在我们身边,总会有那么几个人,让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在我们的记忆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令我们觉得,拥有这样的人真好!(1)有父母真好。
父母生我养我,小的时候父母背我,大的时候我背父母。
有时候父母在的时候,我们没有深刻感受到父母真好,但等到离开的时候,却更加体会到父母的好。
(2)有朋友真好。
人生在世,谁不会有那几个知心好友?携一壶好酒,邀三两好友,赏花赏雨赏风月,这是多少人所向往的啊。
中考作文结构安排

中考作文结构安排中考作文在语文考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很多同学在写作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结构安排不合理。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中考作文结构安排,帮助大家提高写作水平。
总-分-总结构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作文结构安排。
这种结构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开头、主体和结尾。
开头:在开头部分,考生需要用简洁的语言引入主题,同时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可以采用开门见山、引经据典、故事引入等方法。
主体:主体部分是作文的核心,需要围绕主题展开论述。
可以采用并列式、递进式、对比式等结构,使内容有层次感。
结尾:结尾部分是作文的收束,需要总结全文,点明主旨。
可以引用名言、排比句等手法,使结尾更有力度。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结构是一种针对性较强的作文结构安排。
这种结构通常由三部分组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在开头部分,考生需要明确提出文章要探讨的问题,并简要说明问题的背景和现状。
分析问题:在主体部分,考生需要分析问题的原因、影响等,为解决问题做好铺垫。
可以采用因果分析、分类分析等方法。
解决问题:在结尾部分,考生需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建议,使文章更有现实意义。
可以提出措施、建议等。
并列式结构是一种较为简单的作文结构安排。
这种结构通常由若干个并列的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是独立的,但又与主题紧密相连。
列出分论点:根据主题或论点,列出若干个分论点。
每个分论点都是独立的,但又与主题或论点紧密相连。
展开论述:对每个分论点进行展开论述,可以采用因果分析、分类分析等方法。
以上三种结构安排都是中考作文中比较常见的形式,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结构形式。
无论采用哪种结构安排,都需要做到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论述严谨、语言流畅。
古人曾有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对于善于读书的我来说,书籍就是我的精神食粮,是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自幼就酷爱读书。
小时候,我喜欢翻阅父母的书架,从那些各式各样的书籍中汲取知识。
中考作文指导4——构思及例文解析

中考作文指导4——构思及例文解析构思就是根据文题或材料,结合要求,对本次作文进行全面的考虑。
一篇优秀的作文,离不开精巧的构思。
构思犹如盖房子的蓝图,是作文的关键,构思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文章的成败。
一、主题构思要深作文的中心思想深刻的不多,作文就不能让人耳目一新。
如满分作文《生活中的发现》,作者叙述的是自己和归国表妹逛街,满眼都是外国商品,表妹没有可带的中国商品作为纪念品这一小事。
作者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了一个值得深思的大问题:改革开放“有利也有弊”。
老百姓的物质生活在不断提高,可洋货却充斥市场,作者感到“国家振兴,必须有强大的民族工业,决不能让外国人强占中国市场”;更发现“我们的社会充满了机遇,同时也充满了挑战”,进而写道“我们要迎接挑战,我们要赶超世界先进”。
文章表达了一个深刻而有意义的主题。
二、选材构思要新“新颖”并不是离奇,“新颖”来自生活。
丰富的日常生活有很多事情可以出新,这就需要我们同学,多积累课外知识,用独特的视觉去发现生活的真谛。
如作文《我要说声谢谢你》,作者出人意料地与“书”道谢,不落俗套,令人耳目一新。
开篇先解读“三味书屋”中“三味”的含义,后笔锋一转,开始按时间顺序写自己十几年的读书生涯,写出了书籍给予自己的帮助,为后文的道谢做了铺垫。
此文可谓构思新颖独特,思路清晰。
三、结构构思巧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过渡,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都有—个通盘的考虑。
如作文《笑声》,作者写自己一家三口起初像—架三弦琴每天和谐地奏着欢乐快活的圆舞曲,自打奶奶搬进“我”家后“笑声”消失,在“我”的努力下,追回了“笑声”。
这篇文章构思巧妙至极,独具匠心,一是情节处理上尺水兴波,从“笑声”的“有”到“无”再到“有”,—波三折,读来引人入胜;二是结构安排上做到了双线串珠,以“笑声”为明线,以“我”的活动为暗线,两线交叉进行,推动文章情节发展;三是材料剪辑上做到了详略得当,详写“我”追回“笑声”的过程,略写家中失去“笑声”的情景;四是文章结尾不仅能巧妙地点题、扣题,还能与开头遥相呼应,首段写全家三人是一架三弦琴,结尾写全家四人似乎都成了琴师。
中考作文中间骨架技巧

教你安排中考满分作文中间骨架技巧一、条块式结构仔细研读上面的中考作文评分标准,我们不难发现:最基本的三条就是“结构、内容、语言”,此外,还需留意关注“立意、书写”。
其中,对一类文的具体要求是:立意深刻,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语言通畅、生动。
要在一篇文章中实现这几项同学们会觉得很难,可是,只要采用了“条块组合式结构”,这一切都会变得非常简单。
条块式结构:分为并列式结构、递进式结构并列式结构:是指围绕文章中心主题,在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写作几个(一般三个)并列的段落层次,或递进的几个层次,各段落层次平行排列,或呈递进形式,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表述诠释或验证中心主题,使文章呈现出一种多管齐下、齐头并进的格局。
递进式结构:指围绕文章中心主题,在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写作几个(一般三个)递进的层次,各段落层次呈递进形式,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表述诠释或验证中心主题,使文章呈现出一种多管齐下、意思主题不断升华的格局。
盖房子时,先要设计图纸,把房子的结构画出来,写作文也应该先把文章的结构确定好。
现在有许多学生写作文往往不注意这方面,总是一拿到作文题目就写,结果洋洋洒洒,详略不分,思路不明,结构混乱,导致得分很低。
所以有了好的内容,没有好的文章结构也是不行的。
好的结构有助于把内容表达得更清晰,更生动,更深刻。
条块式结构就是一种很好的作文结构。
下面,老师向你介绍这种结构的特点和写法。
二、并列式结构作文特点开头:表达中心主题或引出话题主体:并列标志句1+事例分析(或情节片段)并列标志句2+事例分析(或情节片段)并列标志句3+事例分析(或情节片段)结尾:总结三、作文主干部分(结构安排)技巧:并列式结构(丰富生动美)。
把几个事例并列成段,用形象的语言进行简笔描述。
1、排比式:“有个好心情”话题美丽心情四季版,在每个小节的开头,分别是以下四句:春天——纸鸢初飞,春暖花开;夏天——小荷初露,蜻蜓点水;秋天——稻谷飘香,硕果累累;冬天——雪落无声,瑞雪丰年。
中考作文指导 半命题作文及方法指导

1.补后半题
如中考作文题目“原来, 我也很
果
”, “偏偏是
来,
”, “一路书香一路
去
”。
”, “那天,如 ”, “原
”, “我想
2.补前半题
如中考作文题目“
也是一种幸福”,
“
让我如此美丽”,“
是人生必修
课”,“
需要表达”。
3.补中间部分
如中考作文题目“唱给 就够了”, “那段 的旅程”, “难忘那
方法指导
(3)所补词语宜“小”不宜“大”,力求“小”中见大,“小”中见深
例如:写“窗外的 和挖掘;写“ 抒写游兴和乐趣。
”,补“风景”就不如补“那只蝴蝶”容易展开 之乐”,补“游山”就不如补“雨中游××”更易集中地
方法指导
(4)补填的文字不仅要“准”,而且要力求“新”
如“最美的
”,大多数同学在横线上填上“风景”“心灵”“一瞬”等
请以“那天,如果 字的文章。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避开真实 的人名、地名、校名;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方法指导
(5)标题切忌大而空,要力求展示个性风采
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眉目”,它关系到一篇文章的格调、精神和色彩,
好的标题能使人产生强烈的阅读愿望。我们可以巧借熟悉的歌曲,增添
趣味。如“让
”可补为“让我们荡起友谊的双桨”“让我们奔跑
在希望的田野上”;也可以化用诗词警句,增添韵味,可补为“让上下求索的
精神永恒”“让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常在”;可借助修辞手法,力求生动,
4.那段日子,让我很“自由”。那段日子,我很自由。腼腆的孩子内心也 有对自由的渴望,比如你可以主动接近别人,可以在老师面前无拘无束地 说话,可以看你喜欢的书、电视,可以玩自己喜欢的游戏、运动等。
中考作文指导技巧——记叙文之结构技巧

中考作文技巧——记叙文之结构技巧中考考场作文题目很多适合写记叙文,记叙文的篇章结构是记叙思想和情感大厦的框架。
考生即便有好的思想和情感,如果没有适宜的篇章结构,记叙文的表达也会成为茶壶里的饺子,难以顺利地倒出来。
结构松散、思路不畅是中学生写作中最为常见的毛病,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这就要设计引人注目的结构。
常见结构如下:一、自然式结构自然式结构是文章结构的基本布局方式,遵循自然天成的原则。
1、横向结构,即按照材料的性质或事件的场面变化和空间转换来安排结构,层次间呈并列关系。
2纵向结构,即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或者事件发生、发展顺序组织材料,或以作者认知的发展为顺序安排材料。
3、横式和纵式有机结合结构,以时间推移为纵线,每个层次并列安排为横线,纵横交错地安排文章层次。
二、题记式结构题记式结构能指示或凸现文章的主旨及感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常常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巧妙拟写题记,树起一道完整亮丽的风景线,使作品锦上添花。
题记语言的要求简洁凝练、形象生动、富有哲理。
题记常见形式如下:1、点题式或摘文中只言片语、或将内容作概括性描写,开宗明义、点明中心,使读者未见其面,先睹其采。
2、抒情式文以情取胜,这种方式能从感情上引起读者的共鸣。
3、引用式大多引用诗句,因诗文所描述的情境与作者的构思非常吻合。
4、问题式作者敏锐把握,并在开篇提出问题,更能引发思考,对人起独到的警醒作用。
5、哲理式哲理是关于宇宙、人生的富有启迪性的认识。
它掩藏在五彩纷呈的生活表象之下,作者有所感悟并浓缩成文字,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令人回味,可以借用思想家、哲人说过的话,也可以是作者有感而发中升华出来的思想火花。
6、悬念式文似看山喜不平,用题记来设置悬念,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7、题记的写法还有很多,铺垫式、联想式、烘托式、议论式等,用得恰当,可使文章别具神采,增色生辉。
三、小标题式结构中考作文中,通过拟小标题来结构全文的形式被广为运用,因为利用小标题式结构有三点好处:一能快速成文,二使结构清晰,三使内容明晰。
2024年中考作文指导:开篇明义手法

2024年中考作文指导:开篇明义手法2024年中考作文指导:开篇明义手法尊敬的考生们,大家好!在现代社会中,学生们每天都要面对着大量的作文题目,而如何开篇扣住主题,并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是我们作文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部分。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种有效的开篇明义手法,在中考作文中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
一、直接陈述主题直接陈述主题是一种开篇明义的简单直接方法。
通过第一句话清晰地陈述或直接提问作文主题,能让读者在短时间内清楚地了解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在使用这种方法时,我们需要确保句子简洁明了,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例如:(1)《科技进步对我们生活的影响》科技进步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它既带来了便利,又带来了新的问题。
(2)《保护环境共同责任》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共同责任,我们不能再对环境问题掉以轻心。
二、引用名言警句引用名言警句是一种开篇明义的常用手法,通过引用著名人物的名言或有足够权威的观点,可以迅速为文章建立信任和说服力。
考生们在使用这种方法时,要适度运用,避免只堆砌名言而显得生硬。
例如:(1)《时间的珍贵》"时间就是金钱",如今这句话变得更加真实,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时间,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2)《友谊的力量》"一个人可以攀登无数的高山,征服无尽的河流,却无法战胜一个真正的朋友"。
友谊的力量是伟大的,真正的友谊值得我们去珍惜和守护。
三、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是另一种引人入胜的开篇明义手法。
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读者的思考和欲望,使文章既引人入胜,又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例如:(1)《幸福的定义》我们每个人对于幸福都有不同的理解,你认为幸福是什么?如何追求真正的幸福?(2)《成功之路》成功是否只与天赋有关?在你的看法中,成功的关键在于什么?四、生动描写通过生动描写的方式,逼真地描述一个场景、一种情感或一件事物,从而使文章更有感染力。
这样的开篇手法,能够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读者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的构思方法
一、镜头剪辑法 审题立意以后,根据表达主题 的需要,选择几个典型生动的人 物、事件或景物片段组合成文, 这就是 “镜头剪辑法”。
例2:《笑》——冰心
《笑》里展现了三幅笑影:从图画里 的安琪儿的微笑,联想起五年前的田野 道旁看见的一个孩子的微笑,又联想起 十年前在海边茅屋前看见的一个老妇人 的微笑。三幅笑影都有花相伴,美丽而 温柔,亲切而和善。作者通过这三幅笑 影,体会了世间的美好。
❖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 头,母亲在里头。
❖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 头,大陆在那头。
列详细提纲
写作提纲应包括什么内容呢? A要写出中心。这是检验文章材料的标尺。 B要标明写作的顺序。包括开头、结尾、中间、过渡、照应等。 C要注明详略。 D要注明表达方式和表现方法(写作方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一线串珠法
在作文的谋篇布局阶段,如能找 到一个贯穿全文的线索(线),那 么众多的材料(珠)就能很快串连 成章。
这根线是闪闪发亮的金线。
《笑》——冰心
❖ “笑”是串连全文的主要线索。三次写笑, 前一次是神的笑,后两次是人的笑,神与人 的笑的内容、意义自然有所不同,但三个笑 统一在一篇文章中,
❖ 三个场景,都出现了“向着我微微的笑”这 句话,成为三个场景的粘连标志。两次说 “默默的想”,也成为粘连标志。
3、坚持长跑(也可说是付出艰苦劳动),取得了好成绩
三、总结(略)(抒情、议论)
如何选取线索
线索,可以是一个凝练精辟的句子 (诗歌警句、人物话语、概括主旨的句 子等),可以是一个富有个性或意义特 殊的行为、动作,可以是一个事物(如 物品、植物、动物等)
《乡愁》——余光中
❖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 头,母亲在那头。
❖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 头,新娘在那头。
提纲一:
❖ 中心:通过写几件事,我懂得了只有付出艰苦劳动,才能 获得丰硕成果的道理。
一、我从实践中懂得了只有付出艰苦劳动,才能获得丰硕成果 的道理。(略)议论
二、我从学习中懂得了这个道理(详)记叙为主:论文、期末 考试、长跑。
1、通过读书,我写的论文受到表扬,这是通过艰苦劳动得 到的。
2、期末考试未认真读书复习,没付出劳动,结果考砸了。 (与前面这件事对比)
中考作文指导
写作思路与结构
2012年2月
什么是构思
广义的构思是指作者在动笔之前的 一系列思维活动,也指作者孕育作品的
过程,它包括选择题材,提炼主题,确 定表现形式,谋篇布局等诸多方面的内 容。狭义的构思是指对文章结构的安排, 即写作中打腹稿、编提纲的过程
例1:《冬天》——朱自清
《冬天》运用蒙太奇的方法,将 长焦、广角、短镜头揉在一起对准 一幅幅不同的冬景,营造出“冬天 里的春天”的意境和氛围,展现了 人间亲情、友情、爱情永恒这一主 题,是文与画合一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