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实际案例分析【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嫉妒】
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案例分析

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案例分析在大学校园这个小型社会中,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许多大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还可能对其身心健康产生长期的影响。
以下将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来分析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并探讨相应的解决方法。
案例一:自卑心理导致的人际交往障碍姓名是一名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差。
进入大学后,他发现周围的同学穿着时尚,消费观念也与自己大不相同。
在与同学的交往中,他总是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不敢主动与同学交流,害怕被嘲笑和拒绝。
久而久之,他变得越来越孤僻,很少参加班级活动,学习成绩也受到了影响。
分析:姓名的自卑心理主要源于对自身经济条件的不满和与他人的比较。
这种心理使他在人际交往中过度关注自己的不足,而忽视了自己的优点和潜力。
同时,他对他人的评价过于敏感,缺乏自信和勇气去展示真实的自己。
解决方法:首先,姓名需要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优势,不能仅仅以经济条件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
他可以通过发掘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如写作、绘画等,来提升自己的自信心。
其次,他可以尝试主动与同学交流,从一些简单的话题开始,逐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交流过程中,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想法,尊重他人的观点,同时也要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此外,参加一些社团活动或志愿者服务,能够让他接触到更多不同背景的人,拓展自己的社交圈子,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案例二:自负心理引发的人际冲突姓名是一名成绩优异的大学生,在班级中一直名列前茅。
由于学习成绩好,他常常看不起其他同学,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优秀。
在小组作业中,他总是独断专行,不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导致小组内部矛盾不断。
同学们都不愿意与他合作,他也感到很困惑,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不喜欢他。
分析:姓名的自负心理使他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忽视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他在人际交往中缺乏尊重和理解他人的意识,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和想法,从而引发了人际冲突。
心理治疗案例分析

5.对该求助者你认为还需了解下列哪些资料?(D) A.婚姻状况 B.情绪问题 C.家庭关系 D.既往心理测验结果 6.针对临床资料对该求助者你的初步印象是什么?(B) A.焦虑症 B.抑郁症 C.人际关系障碍 D.精神分裂症 7.针对该求助者临床资料该求助者的问题属于: (B) A.重性精神病 B.神经症 C.一般性心理问题 D.躯体障碍引起心理问题
五、针对该案例的情况,咨询师在与求助者建立良好信任关系 后,重点就男生的咳嗽行为与求助者进行了讨论,如问:‘你有什 么理由认为他咳嗽是针对你的’,‘他咳嗽是否还有别的什么原因 或理由?,“你当时是如何想的?”。并向求助者解释咳嗽本身是 一个无意识的行为,可能没有无任何意义,关键是你如何去看待它, 对此我们要加以正确认识。并要求求助者去生活中实际体验这一情 形,问对方的咳嗽行为是否针对她,每天训练2次,并做好记录。 18.针对该求助者咨询运用了下列哪些技术方法。(AB) A.认知技术 B.行为技术 C.精神分析技术 D.当事人中心技术
三、如请你对该来访者进行心理咨询,你认为该案例咨询的切入点 和咨询目标是什么? 17. 该案例咨询的切入点是:(B) A 改善情绪 B 改变认知 C 调整人际关系 D 提高生活质量 18.该案例咨询的目标是:(A) A 改善情绪 B 改变认知 C 调整人际关系 D 提高生活质量
一般资料:王××,女,24岁,售货员,初中文化。 主 诉:对事物不感兴趣,觉得自己不如人一年多。 自我叙述:一年来对生活、工作没有兴趣,不想去上班,感到另 人看不起自己,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不愿与别人交往,不愿交男朋 友,因为觉得自己长得丑,怕人家看不中而被拒绝。与同事和家人 很难相处,总感到受人歧视,受别人欺负。因觉得活着没意思,前 来咨询。 他人反映及相关资料:从小父母及乡邻说自己又黑又丑,乳名叫 黑丫头。11岁和母亲吵架,不愿让别人叫自己黑丫头。上小学时, 有几个同学当众说自己长得丑,不愿与自己玩。和同学吵嘴时,一 位同学嘲笑自己,说自己又黑又丑,在学校不愿参加集体活动,怕 受歧视。学习兴趣不浓,经常受到老师批评。中学毕业后,当售货 员,一次与顾客发生口角,顾客出口伤人,说:“看你那德性,丑 八怪!”,工作积极性差,被扣罚奖金多次。家里介绍过男朋友三 次,都说性格不和,没谈成功。平时胆小,言语不多。
大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大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分析大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分析【案例描述】小明,一名大二的大学生,今年18岁。
他来自农村,被其家庭和老师寄予厚望,希望他能通过大学教育改变自己的命运。
小明成绩一直很好,高中时就是班上的尖子生,进入大学后也顺利考取了奖学金。
然而,从入学之后,小明的成绩开始下滑,他变得越来越消沉,对学习失去了兴趣,经常感到焦虑和沮丧。
【分析】1. 成长环境:小明来自农村家庭,可能面临变量繁多的过渡困难,包括适应城市生活、适应大学的学习和人际环境等。
2. 学业压力:小明在高中时表现优异,被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这种期望可能给他带来很大的压力,对他来说,上大学是一种严肃、严格的事情,他可能感受到了压力的增加。
3. 自我价值感:小明原本是班上的尖子生,却在大学里感受到了自己成绩下滑、失去兴趣的问题。
这可能导致他的自我价值感下降,对自己的能力和未来产生怀疑,进而影响到他的学习动力和情绪。
4. 应对策略:小明可能缺乏面对困难和压力的应对策略,不知道如何处理自己的消沉、焦虑和沮丧,也不清楚应该向谁求助。
这可能使他陷入无法摆脱的困境。
【解决方案】1. 提供情绪支持:可以通过心理咨询等方式,帮助小明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并提供支持和倾听。
重要的是让他感到自己的感受被认可和理解。
2. 积极塑造自我认知:帮助小明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和期望,认识到成绩的重要性,并促使他尽可能积极地面对困难和挑战。
通过与他沟通,重建他的学习动力和信心。
3. 学习技巧指导:为小明提供学习技巧指导,帮助他建立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计划,以提高学习效果。
可以与他一起探讨如何处理学习中的困难和压力,增加他的学习乐趣。
4. 建立支持系统:帮助小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交网络,从而获得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可以鼓励他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课外兴趣班等,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总结】学生心理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理解问题背后的原因,从多个方面解决问题,是有效帮助他们克服困境的关键。
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优秀6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优秀6篇大学生心理问题案例报告篇一一、一般资料(一)、人口学资料柳某,男,15岁,汉族,系我校初三学生,个头不高,身体胖瘦适中。
父亲为乡下学区副校长,母亲为县医院护士。
(二)、个人成长史求助者系家中长子,母亲体健,足月顺产、孕育期间未服任何药物、也未有任何不良反应,婴儿时期,一切正常,一岁左右、父母离异,父亲忙于教育工作而疏于照料,求助者由爷爷奶奶抚养照顾,爷爷和奶奶对其娇惯溺爱,从小意志脆弱、性格内向,自尊心极强,3岁时,父亲把求助者接到所在单位念书,那时,父亲升任副校长,业务繁忙,并且染有赌博不良嗜好,对其要求甚为严格,但很少与其沟通交流,小学阶段学习优异,深得师生夸奖,但胆小怕事,与学生交往很少,10岁那年,父亲续弦,继母除生育一妹之外,又带来一妹,继母对其百般呵护,但求助者仍旧感觉不到温暖,两年前,求助者离开乡下父母考取县城这所初中寄宿制学校,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求助者喜欢上了这所环境怡人、书香浓郁的美丽校园,学习劲头有增无减,成绩处于班上中上游,性格比以前稍微开朗些,结交了一些要好。
但做事仍显自信心不足。
(三)、精神状态求助者穿着干净整洁,说话思维清晰、完整,说话过程中流露出紧张焦虑情绪。
(四)、身体状态求助者自幼身体健康,家族中无精神遗传史,家人身体健康,最近失眠多梦,委屈烦躁、焦虑,情绪低落。
(五)、社会功能惧怕数学老师批评、害怕与数学老师交流,数学课注意力无法集中,数学成绩有所下降。
(六)、心理测验结果SCL-90:总分为170,其中焦虑为3分、抑郁为2分、个人关系为2分。
其他因子均低于2分。
二、主诉及个人陈述主诉:最近一个月以来,求助者心神不宁、委屈郁闷、紧张焦虑睡眠不佳,数学课上,注意力无法集中、心情难以平静,学习效率下降。
个人陈述:一个月前,在一次数学测试中,正当求助者伏案疾书认真答卷时,“嗖”一声一个圆纸球不偏不倚落在求助者桌上,原来前桌想试图与求助者侧面的好友核对试卷答案。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03-我们的情绪我们的朋友拓展案例_24

案例一:在工作中特别害怕被拒绝我在工作中如果向别人提出请求时,如被拒绝就会特别生气,在下一次需要 提出请求时会想很久,大部分就被自己直接否定了。
跟男朋友也是,主动给他打 电话也害怕。
我还嫉妒, 猜疑, 不能接受别人的批评, 不允许别人反驳我的想法, 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觉得这样下去大家都不会开心。
(南京 翔君) 李子勋回复:怕自己会影响别人本身是一种修养所致, 但如果这样让自己烦恼异常就有些 过了。
心理学的确描述过一类人害怕对别人提要求,一旦被人拒绝很久都缓不过 劲来。
如果别人向他/她提要求,也不敢拒绝,结果非常难受,慢慢变得很害怕 与人交往。
心理学把这种心理称为被拒敏感。
“觉得大家都不开心……”,其实 是自己不开心投射在别人身上,别人可能完全没有觉察到。
知道这点你会好受一 些,也会有一种心理的放松。
你对自己可能多少有些敏感,也很苛求自己。
解决被拒敏感需要有一些自恋 的情绪,相信自己非常好,人人也都喜欢自己,在人际中主动地感觉快乐,结果 会觉得别人与你相处时也很开心。
中国文化不鼓励自恋,鼓励谦虚和自律,所以 自恋从来不是人心理发展的动力。
一般中国人有一种后自恋,到了四五十岁,突 然很自恋了,很自以为是,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所以,年纪大的人就没有被拒敏 感的感受。
快乐是从自己内心开始流淌出来滋养自己也滋养别人,建议你学习爱自己, 珍惜自己,把自己当作冬日的阳光,你在哪儿,温暖就在哪儿,这样你就会摆脱 被拒敏感的情绪体验了。
案例二心理咨询中,最常见的由情绪引发的问题包括:不能接受自己的情绪,不会 表达情绪以及不会调节情绪。
以来访者甲为例,他是位高高大大的男生,近来他的一个朋友去世,他十分 悲痛。
但他认为,男的若当着别人的面表现出悲伤是缺乏男子气。
因此,他白天 在同学面前总表现出有说有笑的样子,可到了晚上,他总是一边想念朋友,一边 无数次自责:“我怎么这样残酷,这样没有良心!朋友走了,我居然还能笑得出 来?!”甲的症结在于不能接受自己的柔情。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2)

例5
郑×,男,18岁,高中学生。母亲报告病史:独子,自幼 任性,初中时学习成绩尚好,入高中后生活开始懒散,作 业完不成,不督促不起床,上学也要督促。原住地区与邻 居的一位男同学经常来往,后迁居另外地区居住,从此再 没找到朋友,转学后和老师的关系紧张,与同学不来往, 整天呆在家里,与母亲经常吵闹,埋怨母亲搬了家,使自 己无法念书。要求搬回原住处,在他的执意要求之下,不 得不迁回原住处。答应了他的这一条件后,他的情况并未 改变。仍然吵闹不休,开始躁动毁物,打碎电话机等。
例11
朱× 女, 8岁,小学生,母亲携其就诊。 患儿母亲报告,患儿近来胆子特别小,睡觉时一定要妈妈拉住她的手,
不然就不能入睡,有时夜里大叫一声醒来后,说有一只黑手抓她的脚, 在学校上课没精神,天一黑就不能离开妈妈。 医生:孩子小时候是否害过重病或有无头部外伤史? 患儿母亲:没有 医生: 目前这种现象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当时有无精神刺激? 患儿母亲:四个月以前开始的,我记得有一天晚上看电视,片名记不 太清楚了。因为是周末,孩子睡得也晚,大概在十一点多钟,电视里 有一个很可怕的镜头,一个魔鬼把一个人的脚咬掉,叫声也很惨。当 时,孩子扑到我的怀里,紧闭眼睛,只喊害怕。我当时关了电视,对 她解释了很久,但她还是说怕,只好抱着她睡着了,当晚就惊叫和醒 来过一次。第二天开始就要我守在旁边才肯睡觉。原来自己睡小床, 现在要和我在一起睡。 医生:除了前面说过的情况,孩子还有其它表现吗? 患儿母亲:晚上不开灯她怕黑,开了灯怕墙上的人影
课堂上刺激我,不让我学好功课。
例3
赵××,男,19岁,高中学生。家长介绍,该生自幼喜欢图面,又想 成为作家,曾想写电影剧本,自己觉得能干一番大事业,89年暑期, 为锻炼身体学习气功。一月后,在浴室看到魔鬼向他走来,立即以 “外气”将其制服。之后,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学习成绩下降。有 一日突然对其父说,昨晚有天外来客落在附近操场上,并要求其父与 他一起验证他的超感觉的真实性。
大学生嫉妒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促进积极向上 的人生…
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人 生观和价值观,明确自 己的目标和追求,积极 向上地面对生活中的挑 战和困难,不因一时得 失而产生嫉妒心理。
培养良好的人 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缓解 嫉妒心理的重要途径之 一。大学生应积极拓展 社交圈子,建立良好的 人际关系网络,通过真 诚的沟通和互助来化解 嫉妒心理问题。
家庭心理辅导
针对有嫉妒心理问题的孩子,家 长可寻求专业心理辅导帮助,了 解孩子的心理状况并采取相应措 施。
社会层面的干预措施
01
社会宣传
通过媒体、宣传栏等途径,宣传正确的价值观和心理健康知识,引导
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避免嫉妒心理的产生。
02
社会支持
社会应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如提供奖学金、助学金等,减轻学生
的经济压力,减少因经济条件而产生的嫉妒心理。
03
社会竞争意识培养
通过各种渠道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其在竞争中保持平和的心态,
避免因盲目攀比而产生嫉妒心理。
05
研究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01
嫉妒心理在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且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总体上表现 出更多的嫉妒心理。
02
大学生嫉妒心理的主要诱发因素包括学业、爱情、友情、才能和社会关系等方 面,其中学业和爱情因素对大学生的嫉妒心理影响最为显著。
提供专业的心 理咨询…
高校应建立心理咨询中 心,配备专业的心理咨 询师,为大学生提供专 业的心理咨询和支持, 帮助有嫉妒心理问题的 大学生得到及时有效的 帮助和支持。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建立合理的自我评价标准
大学生应该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不仅仅取决于成绩、外表、社 交能力等方面,而是多方面的,要建立合理的自我评价标准 ,避免单一的自我价值判断。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范文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范文摘要:心理咨询是一种通过专业技术和方法来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的一种治疗方式。
本文通过分析一个心理咨询案例,探讨了心理咨询的过程和效果,对于心理咨询师和患者群体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心理咨询,案例分析,心理问题,治疗方式,指导意义1. 引言心理问题是人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不同的人对待心理问题的态度和处理方式也各不相同。
心理咨询作为一种专业的治疗方式,能够帮助那些有心理问题的患者进行有效的辅导和治疗。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来分析心理咨询的过程和效果,以期提供一些指导意义。
2. 案例描述小玲,女,24岁,大学生,因为在学校和家庭中遇到了一些烦恼和困扰,主动寻求了心理咨询的帮助。
根据初步的面谈和测试结果分析,小玲显示出焦虑、自卑、自闭等心理问题。
3. 心理咨询的过程3.1 问题澄清在第一次与小玲见面时,心理咨询师首先尝试了解小玲的问题,并帮助她澄清了她的困扰。
通过与小玲的面谈,了解到她主要的困扰是在学校和家庭中感到压力很大,并且没有找到有效的应对方式。
3.2 心理评估和分析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小玲的心理问题,咨询师进行了一系列心理测试,并结合面谈和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通过评估,得出了小玲焦虑、自卑、自闭等问题的原因和可能的影响因素。
3.3 制定治疗计划基于对小玲的问题的分析,咨询师制定了一个完整的治疗计划。
该计划包括了每周一次的面谈,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情绪管理和亲密关系建立等多种方法来帮助小玲解决她的心理问题。
4. 心理咨询的效果在与咨询师的面谈和治疗过程中,小玲逐渐找到了解决她心理问题的方法,她学会了面对焦虑和自卑,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并建立了更健康的亲密关系。
经过几个月的治疗,小玲的心理问题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5. 心理咨询的指导意义本案例的分析显示,心理咨询对于解决心理问题具有显著的效果。
治疗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是成功治疗的关键,咨询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咨询实际案例分析【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嫉妒】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案例简介:
小A与小B是某艺术院校大三的学生,同在一个宿舍生活。
入学不久,两个人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A活泼开朗,小B性格内项,沉默寡言,小B逐渐觉得自己象一只丑小鸭,而小A却象一位美丽的公主,心理很不是滋味,她认为A处处都比自己强,把风头占尽,时常以冷眼对小A。
大学三年级,小A参加了学院组织的服装设计大赛,并得了一等奖,小B得知这一消息先是痛不欲生,而后妒火中烧,趁小A不在宿舍之机将A的参赛作品撕成碎片,扔在小A的床上。
小A 发现后,不知道怎样对待小B,更想不通为什么她要遭受这样的对待?
[原因分析]
小A与小B从形影不离到反目为仇的变化令人十分惋惜。
引起这场悲剧的根源,关键是个字——嫉妒。
[解决方法]
既然嫉妒心理是一种损人损己的病态心理,严重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那么如何克服呢?
1.认清嫉妒的危害
如前所述,嫉妒的危害一是打击了别人,二也伤害了自己、贻误自己。
遭到别人嫉妒的人自然是痛苦的,嫉妒别人的人一方面影响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由于整日沉溺与对别人的嫉妒之中,没有充沛的精力去思考如何提高自己,恰恰有继续延误了自己的前途,一举多害。
认清这些是走出嫉妒误区的第一步。
2.克服自私心理
嫉妒是个人心理结构中“我”的位置过于膨胀的具体表现。
总怕别人比自己强,对自己不利。
因此,要根除嫉妒心理,首先根除这种心态的“营养基”——自私。
只有驱除私心杂念拓宽自己的心胸,才能正确地看待别人,悦纳自己,机常说的“心底无私天地宽”。
3.正确认知
客观公正地评价别人,也要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
别人取得了成绩并不等于自己的失败。
“人贵有自知之明”。
强烈的进取心是人们
成功的巨大动力,但冠军只有一个,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个人不可能事事都走在人前,争强好胜就一定能超越别人。
一个人只要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现实地衡量自己的才能,为自己找到一个恰当的位置,就可以避免嫉妒心理的产生。
4.将心比心
将心比心是老百姓常说的一句俗语,在心理学上叫“感情移入”。
当嫉妒之火燃烧时不妨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扪心自问,“假如我是对方又该如何呢?”运用心理移位法,可以让自己体验对方的情感,有利于理解别人,有利于以致不良的心理状态的蔓延,这是避免嫉妒心理行为之有效的办法之一。
5.提高自己
嫉妒的起因就是看不惯别人比自己强。
如果能集中精力,不断地学习、探索,使自己的、技能、身心素质不断得到提高,那么,也可以减少嫉妒的诱因。
而且,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将自己的闲暇时间填得慢慢的,自然也就减少了“无事生非”的机会,这是克服嫉妒最根本的方法之一。
6.完善个性因素
大凡嫉妒心理级强的人,都是心胸狭窄、多疑多虑、自卑、内向、心理失衡、个性心理素质不良的人。
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因素,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一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
7.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
一公平、合理伟基础的竞争是向上的动力,对手之间可以互相取之所长,共同进步;还必须建立正确的竞争意识。
嫉妒是人类心灵的一大误区,祝愿所有的生朋友自觉克服嫉妒心理,走出心灵误区,成为身心健康的栋梁之才.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