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中国南海争端
军事理论课件: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之南海风云

中国如果在南沙问题上持强硬立场,会催生这一集 团的成型。第二和第三因素可能导致“东南亚南沙集团” 扩大至“反华南沙集团”,加入美国、日本、澳大利亚、 新加坡等国。
2019/9/9
其次,菲律宾积极拉拢美 国,希望得到美国的支持。
近日,菲政府也发表声明 寻求201外9/9/交9 解决的途径
我南沙中业岛上目前建有 菲律宾的空军基地
菲律宾:最早入侵南沙,占据9岛屿,驻军100人
2019/9/9
被菲占的美丽的我南沙中业岛(南沙第二大岛)
越南
近日越南和中国关于南 海问题的冲突不断升级, 越南高层曾称:要全党全 民全军保卫南海利益。本 周又进行军演、发布征兵 令等,其想法显而易见。
3、避免引发中国与东盟全面对抗。
4、避免因南沙群岛问题引发中美全面军事对抗。
5、软硬兼施、多种准备、灵活应对。
2019/9/9
Thanks for Everyone! Good Luck for the Final!
小组成员:
黄卿,林海彬
联合国国际法院国际司法解决
联合国国际法院是二战后根据《联合国宪章》成立 的,有15个法官,是由联合国大会、安理会选定的。从 实践来看,有不少国家都将有关争端提交国际仲裁或国 际司法解决,并接受其裁决结果,认为这是一种比较公 201平9/9/9的解决争端的方法。
在20世纪前,用战争手段解决争端被认为是合法 的手段。1928年巴黎非战公约已经禁止使用战争作为 解决争端的方法。1945年的《联合国宪章》更明确规 定在国际关系中不得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必须使用 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只有在自卫和联合国安理会 通过决议这两种情况下才可以使用武力。采取战争手 段解决南海问题是不可取的。
军事理论-中国南海争端

中国南海问题“南海问题’是指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等国围绕南沙群岛的岛屿和领海、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主权划分而引起的国家间的主权争端,包括领土和海洋划界所有权两个内容。
南海争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虽然从产生至今也就四十多年的事情,但是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及其外部势力的长期介入,使得南海问题一直处于紧张状态。
南海问题主要是指南海周边各国在南海岛礁归属与海域划分上存在分歧与争端。
在亚太地区,南海问题被公认为是最具有潜在爆发冲突的几大热点问题之一,它也是目前影响亚太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近年来,南海争端逐步国际化,南海海域被分割,资源被掠夺,我国在南海的合法权益遭到破坏,这也损害了我国的国家安全利益。
南沙岛礁的主权之争挑战我国领土安全利益;南海问题是影响我国外部安全环境的重要因素;南海问题事关我国经济安全利益;南海对我国南部军事安全利益有重要的地缘战略价值。
我国应毫不动摇的坚持对南海拥有主权的立场,以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为依据,通过双边谈判的方式和平解决争端。
南海问题也不应成为我国与东盟国家发展关系的障碍。
对于美国等区外大国有可能更加直接的介入南海事务我们应该提高警惕。
我国应该加快对南海资源的开发,同时我国还应加强在南海的存在,进一步的提升我国的海军、空军的实力为维护我国的国家安全利益提供坚实的后盾。
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最早并持续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
对此我们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国际社会也长期予以承认。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占领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包括南沙群岛。
《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及其他国际文件明确规定把被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这自然包括了南沙群岛。
1946年12月,当时的中国政府指派高级官员赴南沙群岛接收。
日本政府于1952年正式表示“放弃对台湾、澎湖列岛以及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之一切权利、权利名义与要求”,从而将南沙群岛正式交还给中国。
南海争端ppt讲

未来日本海洋战略的重点在东海和太平洋的 扩张,但出于其自身航道安全,以及牵制中 国力量、遏制中国海权发展和争夺与中国东 海谈判的主动权等多重因素考虑,日本将继 续联美拉越,在南海问题上扮演搅混水和趁 火打劫的角色。
印度态度
印度,是不会放弃这个打压中国的好机会的 ,几十年来,中国和印度的边境线一直模糊不 清,并且常常伴有大大小小的边境流血冲突, 印度也许会以南藏地区的归属权问题来对中国 进行军事和政治的双施压,也就是说,印度会 迫使中国以南藏地区为代价来换取印度对中国 的政治支持。
1、重要的航空通道
中、韩、日与东南亚,菲律宾与中南半岛来往航线, 西欧-中东-远东航线连接巴黎、伦敦、法兰克福等西欧 机场和远东新加坡、香港、北京、东京等机场,是世界 最繁忙的航空线之一,南海空域是这条航线的重要通道 ;西欧-东南亚-澳新、远东-澳新的部分航线也要经过 这里。
2、海上交通“咽喉”要地
犯
正
行
交
南 南 海 中 部 附 近 实 弹 演 习
美 菲 南 沙 两 栖 登 陆 演 习
径
涉
美国在南海巡逻及进行军事演练
黄岩岛事件发生后,美国国务院呼吁对峙双方“冷 静克制、避免动武”,便再无下文。海军陆战队太平洋 司令蒂森的一番话,被外界认为是美国迄今在黄岩岛问 题上“最强硬”的表态。但这并没有让菲律宾觉得美国 有军事介入的可能。就当前来说,维持南海的局势稳定, 符合美国的最大利益。
历史和法理上,南海是中国主权的一部分
1、大量事实证明南沙群岛是中国最早发现经营的 东汉杨孚的《异物志》记录南海“涨海崎头,水浅而 多磁石”。三国东吴将领康泰在《扶南传》提到南沙 群岛,并对南沙群岛的形态做了各种描述。宋元明清 把南沙、南海称为千里石塘、万里长沙。汪大渊还著 了《岛夷志略》。
解读南海争端问题

解读南海争端问题重点:一、中国南海及南海诸岛的基本现状及问题二、中国南海诸岛问题的成因一、中国南海及南海诸岛的基本现状及问题;(一)南海诸岛受控制现状1、东沙群岛完全被台湾军队控制;2、西沙群岛完全由我军管辖;3、除黄岩岛由菲律宾侵占外,中沙群岛其余岛礁也由我军管辖。
4、南沙群岛情况复杂(二)南沙军事活动现状1、2003年以来,越军、菲军、马军加强了对占领核心岛礁的维修和建设。
2、越、菲、马继续频繁出动舰机赴南沙活动,加紧进行海区测量,并重点监视无人礁滩,以防止他方占据。
3、举行以南沙为背景的演习。
(三)南海资源被掠现状1、油气资源被盗采2、水产资源被掠夺3、旅游资源被开发(四)我国渔民被武装劫掠仅2002年,北海市就有37艘渔船、306个渔民被越南方面抓扣。
1996年以来,北海市共发生渔船被越南抓扣事件92起,被抓扣渔船205艘。
二、南海及南海诸岛问题的成因;(一)我国拥有南海及南海诸岛的主权不容质疑1、我国拥有南海及南海诸岛主权的历史证据,拥有南海及南海诸岛主权的法理依据,拥有南海及南海诸岛的主权得到国际社会承认二)我国海军远洋控制与作战能力限制:我国与发达国家海军在体现远洋能力核心的指标上存在明显差距。
海军主战舰艇的比例尚不合理。
海军作战舰艇与保障舰艇的比例严重偏低,严重制约海上作战的范围和持续时间三)东南亚结盟因素影响我国面对以一敌十的不利情况,也是南海问题久拖不决的重要因素。
(四)美日因素的介入:美日为继续保持在亚太地区有利的战略态势,遏制和牵制中国的崛起,积极插手南海问题,拉拢东盟国家。
东盟因情就势,实行“以大制大”的平衡政策,在美日的介入与推动下,南海问题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
(五)台湾因素的制肘:台湾为了争取和扩展“生存空间”,企图与东南亚国家联手,达到利用东盟控制中国的目的。
东盟却把台湾作为牵制中国在南海主权要求的条件,并利用大陆与台湾的矛盾在南海问题上渔利。
中国南海问题的根本:能源问题,期中包括两个层面:第一、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
南海争端思想汇报

南海争端思想汇报一、背景介绍南海争端是指在南海地区涉及中国、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文莱和台湾等国家的领土、海域和资源争议。
各方在南海的争端主要集中在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黄沙岛等地区。
这些争端牵涉到领土主权、海洋权益、自然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复杂问题。
二、主要观点1. 中国的立场中国主张,南海诸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有权在这些岛屿上行使主权,同时在领海、毗邻区和专属经济区内拥有各项权利。
中国主张通过双边谈判解决领土争议,反对国际化和多边化处理南海问题。
2. 菲律宾的立场菲律宾主张,南海诸岛中的斯卡伯勒岛等岛屿是菲律宾的领土,菲律宾应该在其领海和专属经济区内享有全部权利。
菲律宾通过向国际法院提起诉讼等手段,试图维护自己在南海的主权和利益。
3. 越南和马来西亚等国家的立场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也对南海的部分岛礁声称拥有主权,他们主张通过谈判和对话解决南海争端,同时强调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三、思考与建议1. 寻求共识南海争端涉及多个国家的利益和主张,只有通过平等对话和协商,寻求各方共同利益,才能找到解决南海问题的出路,建立永久和平稳定的秩序。
2. 尊重国际法各方应该遵守国际法,尊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根据国际法原则解决南海争端,避免使用武力或单方面行动。
3. 推动合作发展南海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的海上通道,各国可以通过合作开展开发利用,实现互利共赢,推动地区繁荣发展。
四、总结南海争端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问题,需要各个相关国家理性和平衡地处理。
只有通过合作、对话和尊重彼此权益,才能促进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希望各方在南海问题上保持克制,共同努力,寻求解决南海争端的途径与方法。
以上是关于南海争端的简要汇报与思考,希望各方能够共同努力,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军事理论考试_南海问题专题复习

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最早并持续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
对此我们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国际社会也长期予以承认。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占领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及其他国际文件明确规定把被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这自然包括了南沙群岛。
1946年12月,当时的中国政府指派高级官员赴南沙群岛接收,在岛上举行接收仪式,派兵驻守。
日本政府于1952年正式表示"放弃对台湾、澎湖列岛以及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之一切权利、权利名义与要求",从而将南沙群岛正式交还给中国。
中国对南海的拥有远在秦汉时代,中国已经有了大规模的远洋航海通商和渔业生产活动,南海已成为重要的中国海上航路。
从此,中国人民频繁航行于南海之上,穿越南海诸岛,最早发现了这些岛屿礁滩,并予以命名。
华南沿海一带从中国秦朝时开始已经是中国领土,从中国西汉到唐朝末期现越南中部和北部是中国领土,南海已经是中国领海。
中国元朝政府还多次派军到到越南北部平叛和越南南部(占城),中国元朝南方海军经常在南中国海巡逻到婆罗洲(加里曼丹岛)。
中国明朝海军多次通过南海下西洋,是南海的唯一正统力量,南海的东南亚国家的君主从元朝开始到清朝接受中国中央政府的册封才是合法正统的,南海周边国家从元朝开始到清朝是中国中央政府的藩属国。
海南岛在中国西汉开始已经是中国领土,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中国人民最早发现这些岛屿礁滩,长期以这些岛屿礁滩为基地进行渔业捕捞生产和居住,世代相继对这些岛屿礁滩进行辛勤的开发和经营,中国政府最早对这些岛屿礁滩实行管辖和行使主权,所谓越南等南海的东南亚国家拥有南海主权得到说法根本就是不合法不合理的战后主权战后相当长时期内,并不存在所谓的南海问题。
南海周边的地区也没有任何国家对中国在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行使主权提出过异议。
越南在1975年以前明确承认中国对南沙群岛的领土主权。
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国在70年代以前没有任何法律文件或领导人讲话提及本国领土范围包括南沙群岛。
南海问题军事理论论文(2)

南海问题军事理论论文(2)南海问题军事理论论文篇二《南海能源安全问题及其战略选择》摘要:南海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能源交通要道。
由于区域外大国的影响、周边国家对南海能源的争夺加剧、我国海军远洋控制力量和海上油气开采技术限制等诸多因素,我国南海能源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
面对复杂多变的南海局势,我国必须增强紧迫感,着力提升综合实力,加快南海能源开发,构建合理的南海能源安全体制,积极开展地缘政治斗争,提高对南海海岛的实际控制力度,全方位、多角度地制定南海能源安全的战略对策。
关键词:南海;能源安全;战略选择;综合实力;政治斗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费量急剧增长,国民经济对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依赖度日益增加。
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已成为我国经济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焦点问题。
由于我国陆上石油资源日益减少,海上石油开发成为我国发展能源的战略重点。
南海作为我国面积最大的海域,从目前已探明的油气资源储量及其能源通道的独特地理位置来看,在破解我国能源制约难题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是南海能源争议不断升级,周边国家在南海我国传统疆界内油气开采量不断高涨,已严重威胁到我国的主权和经济安全,解决我国南海能源安全问题事关国家安全大局,已刻不容缓。
一、南海在我国能源安全中的重要地位南海又称为南中国海(the South China Sea),指的是我国广东南澳岛经澎湖列岛到台湾石港一线以南的辽阔海域。
南海海区北起北纬23度27分的北卫滩,南至北纬3度40分的曾母暗沙和亚西暗沙;西起东经99度10分至112度10分广大海域,南北长约2380公里,东西宽约1380公里,面积约为350万平方公里,约占我国海洋面积的一半,是我国最大的海域。
[1]南海面积辽阔,资源丰富,地理位置重要,不仅是我国重要的海洋渔场,还蕴藏着丰富矿产和油气资源,同时也是我国海上交通的咽喉要道,在我国国家发展战略和能源安全体系中有着无法替代的重要地位。
1.南海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形势与政策南海争端

形势与政策——论南海争端问题南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但是自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来,南海周边各国对南海诸岛的归属以及海域的划分形成了冲突与争端,即所谓的“南海问题”。
一、南海战略地位南海,幅员辽阔,拥有三百多万平方公里的浩瀚海域,其间更是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岛、礁、滩、沙等。
地处低纬度热带、亚热带地区,南海不仅拥有着异常丰富的渔业资源、深海动植物资源,更为重要的是南海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
相比较于如此丰富的自然资源,南海重要的战略地位更加不容小视。
南海是联系中国与世界各地非常重要的海上通道,同时也是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海上走廊。
从军事战略上而言,控制了南海岛礁,就意味着直接或间接的控制了从马六甲海峡到日本、从新加坡到香港、从我国广东到菲律宾马尼拉,甚至从东亚到西亚、非洲和欧洲的多数海上通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二、南海的历史据史籍记载,中国早在公元前两世纪的汉武帝时代,通过航海实践发现了南沙群岛。
唐、宋以来,中国人民已在南沙群岛生活和从事捕捞等生产活动。
宋代,中国将南沙群岛命名为万里石塘;在此之前的汉代,泛称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为崎头;在此之后至清代,又有万里长沙、千里石塘、石塘等名称。
明、清时代,中国政府明确将南沙群岛划归广东琼州府(今海南省)管辖。
三、南海的现状70年代以来,南海周边一些国家,不顾我国政府的一再声明,陆续侵占吞食了其中的一些岛屿,形成以武力非法侵占我国南沙岛屿的局面,严重侵犯了我国的领海和领土主权。
截止目前为止,在南沙群岛中,我海军仅守卫着永暑礁等7个岛礁,国民党海军则驻扎在最大的岛屿--太平岛上;越南已占据了我29个岛礁,菲律宾占据了9个岛礁,马来西亚也占据了5个岛礁,南沙海域的32个主要岛礁,有31个完全在他国的控制之下,南沙海域划界纠纷十分严重!四、南海问题的实质南海海域牵涉到许多国家的利益,南海的利益包括资源利益和战略利益,南沙之争,其本质是围绕着石油资源而展开的争端,是名副其实的“石油政治”问题,南沙问题背后是扑朔迷离的大国角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南海问题
“南海问题’是指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等国围绕南沙群岛的岛屿和领海、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主权划分而引起的国家间的主权争端,包括领土和海洋划界所有权两个内容。
南海争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虽然从产生至今也就四十多年的事情,但是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及其外部势力的长期介入,使得南海问题一直处于紧张状态。
南海问题主要是指南海周边各国在南海岛礁归属与海域划分上存在分歧与争端。
在亚太地区,南海问题被公认为是最具有潜在爆发冲突的几大热点问题之一,它也是目前影响亚太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近年来,南海争端逐步国际化,南海海域被分割,资源被掠夺,我国在南海的合法权益遭到破坏,这也损害了我国的国家安全利益。
南沙岛礁的主权之争挑战我国领土安全利益;南海问题是影响我国外部安全环境的重要因素;南海问题事关我国经济安全利益;南海对我国南部军事安全利益有重要的地缘战略价值。
我国应毫不动摇的坚持对南海拥有主权的立场,以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为依据,通过双边谈判的方式和平解决争端。
南海问题也不应成为我国与东盟国家发展关系的障碍。
对于美国等区外大国有可能更加直接的介入南海事务我们应该提高警惕。
我国应该加快对南海资源的开发,同时我国还应加强在南海的存在,进一步的提升我国的海军、空军的实力为维护我国的国家安全利益提供坚实的后盾。
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最早并持续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
对此我们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国际社会也长期予以承认。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占领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包括南沙群岛。
《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及其他国际文件明确规定把被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这自然包括了南沙群岛。
1946年12月,当时的中国政府指派高级官员赴南沙群岛接收。
日本政府于1952年正式表示“放弃对台湾、澎湖列岛以及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之一切权利、权利名义与要求”,从而将南沙群岛正式交还给中国。
战后相当长时期内,并不存在所谓的南海问题。
南海周边的地区也没有任何国家对中国在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行使主权提出过异议。
70年代开始,越、菲、马等国以军事手段占领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在南沙群岛附近海域进行大规模的资源开发活动并提出主权要求。
对此中国政府一再严正声明,这些行为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是非法的、无效的。
这些国家的所谓法律依据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中方一贯主张并致力于通过双边友好磋商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南海争议。
中国愿同有关国家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和现代海洋法,包括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和法律制度,通过和平谈判妥善解决有关南海争议。
中国政府还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愿意在争议解决前,同有关国家暂时搁置争议,开展合作。
2002年,中国同东盟国家发表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表达了有关各方促进和深化中国与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和共同维护南海地区和平与稳定的意愿。
中国主张有关各方在南沙问题上采取克制、冷静和建设性的态度。
近些年来,越南、菲律宾等出兵强占南海一些无人岛礁,摧毁中国在南沙无人岛礁所设主权标志,抓扣或以武力驱赶我在南海作业的渔民,对此,中方始终坚持通过外交渠道,以和平方式与有关国家商讨解决有关问题。
中国高度重视南海国际航道的安全畅通,愿同南海沿岸国家一道,共同维护南海地区国际航道安全。
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分布在辽阔浩瀚的南海海洋上,是我国南海诸岛的主要组成部分,习惯上合并称为西南中沙群岛。
我国政府一贯主张,争端各方都应遵守国际法有关国与国关系的准则和有关和平解决争端的原则,不使问题复杂化、扩大化。
在争端未解决之前,我国政府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
南海其本身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南海位居太平洋和印度洋、亚洲和澳洲来往的“十字路口”,自古就是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陶瓷之路”。
南海北部的台湾海峡和西南端的马六甲海峡十极具有战略价值的海上要道,国际上一直有观点认为,谁控制了南海,谁就控制了东南亚,从而控制了西北太平洋和澳洲大陆。
就南沙群岛来说,通过它的航道是一条“宝路”。
它位于整个东南亚地区的腹地,周边国家都力图以南沙群岛为依托来扩大战略纵深。
此外,南沙群岛海域还有许多“宝物”。
专家保守估计,南沙油气储量超过200亿吨,占南海油气资源的一半以上,有“第二波斯湾”之称。
南海石油不仅含硫量低,而且基本位于200—1000米之间的易开采层。
科学家又在南海发现大量的俗称“可燃冰”的天然气水合物,
并有望在2015年进行试开采。
介入南沙争端的几个国家对油气依赖度都很大,因此,几个国家纷纷对南海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
另外南海问题与国际法存在的缺陷有关。
1982年制定的《联合国海洋公约》在一定程度的公平意义上确立了海洋秩序,但它引入“专属经济区”的新概念时,却对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没有给予明确的界定。
它允许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存在多条分界线,其结果是,由于各方对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界定不同,就为冲突埋下了隐患。
《公约》还规定,一个岛屿(涨潮时露在海面的岛屿)可以为一国提供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
这样,有关国家就有了“理由”并不属于他的岛屿。
在这个政策的指导下,结合现存的南海各国争端以及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在上述政策的指导下,南海争端的解决可以围绕南海的保护和南海的开发两个方面展开,促成一些实质性的进展。
其次要构建全民海洋意识。
重陆轻海,是造成我国南海尴尬现状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可利用南沙西沙群岛巨大的礁盘建筑人工岛
南海之争其实就是资源之争,中国加快南海油气开发已经刻不容缓。
从国家经济、能源安全考虑,南海是中国未来能源的潜在基地,目前南海尚未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南海油气可以作为稳定的国内油气供给,成为战略油气储备的一个重要部分。
中国应重视南海石油开发对中国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巨大影响,本着“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积极开展能源外交,建立真正有效的能源利用机制。
加强与东南亚相关国家在南中国海石油开发上的合作,充分利用上海合作组织,加强和中亚国家以及俄罗斯的能源合作,
建立石油安全战略联盟,加快南海油气资源的合作与共同开发,解决中国能源短缺问题,维护中国在南海的权益和主张。
对于我国与周边一些国家围绕南沙问题的争端,我国政府从维护地区稳定的愿望出发,奉行“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政策,主张通过双边途径以和平协商的方式寻求问题的解决。
目前看来,中国政府的一贯主张和对策没有错,没有失效,没有走到死胡同,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南海争端符合中国最大的国家利益、符合东南亚国家最大区域利益、符合亚太地区和平发展的最大国际利益。
对此我们有理由认为东南亚国家都不可能摒弃和平方式而一直选择武力方式。
但是,我们在支持中国政府继续采取和平方式处理南海争端的同时,也要呼吁,中国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南海争端日趋复杂化、国际化。
美国染指南海、挑唆事端的决心不会改变。
对此。
中国应该勇敢地下定决心。
发展和壮大我海军实力,加快做到能过全面应对美国的军事压力,不战则已,战则必赢。
有这样过硬的军事实力作支撑,才能更好地解决南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