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控制程序精华范本

合集下载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范文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范文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范文标题:质量记录控制程序范文引言概述:质量记录控制程序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和记录管理,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达到标准要求,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信誉度。

本文将介绍质量记录控制程序的范文,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

一、质量记录控制程序的编制1.1 制定质量记录控制程序的目的和范围-明确质量记录控制程序的编制目的,即确保产品和服务质量符合标准要求,提高客户满意度和企业形象。

-界定质量记录控制程序的适用范围,包括哪些部门、岗位和工作内容需要遵守该程序。

1.2 确定质量记录控制程序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明确质量记录控制程序的主要内容,包括记录的种类、格式、保存期限等要求。

-确定质量记录控制程序的执行流程,包括记录的生成、审核、批准、保存和归档等步骤。

1.3 制定质量记录控制程序的编制和更新机制-明确质量记录控制程序的编制责任人和审核人,确保程序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规定质量记录控制程序的更新频率和程序变更的管理流程,及时修订程序以适应质量管理体系的变化。

二、质量记录的生成和管理2.1 确保质量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规定记录生成的具体要求和流程,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规定记录填写人员的资质和培训要求,提高记录填写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2.2 确保质量记录的及时性和可追溯性-规定记录审核和批准的流程和时间要求,确保记录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规定记录保存和归档的要求,确保记录的可追溯性和长期保存。

2.3 确保质量记录的保密性和安全性-规定记录管理的权限和访问控制,确保记录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规定记录的备份和灾难恢复措施,确保记录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质量记录的审核和批准3.1 设立质量记录审核和批准的机构和人员-明确质量记录审核和批准的机构和人员,确保审核和批准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规定审核和批准的程序和标准,确保审核和批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3.2 确保质量记录审核和批准的程序和要求-规定审核和批准的流程和时间要求,确保审核和批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范文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范文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范文一、目的和范围本程序的目的是确保质量记录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追溯性,以便对产品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和改进。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质量相关的记录。

二、定义1. 质量记录:指记录产品质量相关信息的文件、表格、报告等文档。

2. 质量记录员:负责记录质量相关信息并维护质量记录的人员。

三、程序内容1. 质量记录的标准化1.1 所有质量记录必须按照公司规定的标准格式进行填写,包括但不限于:记录编号、日期、记录内容、记录人、审核人等。

1.2 质量记录必须清晰、准确地记录产品质量相关信息,包括检验结果、不合格品处理情况、质量问题分析等。

1.3 质量记录必须及时填写,确保记录的实时性和可追溯性。

2. 质量记录的保管2.1 质量记录必须存档并妥善保管,以确保其完整性和可读性。

2.2 质量记录必须按照规定的存档期限进行保存,不得随意销毁或丢失。

2.3 质量记录必须进行分类存放,便于查阅和检索。

3. 质量记录的审查和审核3.1 质量记录必须定期进行审查,以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2 质量记录必须由专人进行审核,审核人必须具备相应的质量管理知识和经验。

3.3 审核人必须对质量记录进行逐项审核,并在记录上签字确认。

4. 质量记录的纠正和改进4.1 若发现质量记录存在错误或不完整的情况,质量记录员必须及时进行纠正,并在记录上注明更正的内容和日期。

4.2 质量记录员必须对质量记录的填写过程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以提高质量记录的准确性和效率。

四、程序执行1. 质量记录员必须按照本程序的要求进行质量记录的填写、保管、审查和审核工作。

2. 质量记录员必须严格遵守质量记录的标准化要求,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质量记录员必须及时纠正质量记录中的错误和不完整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

4. 质量记录的存档和保管工作必须由专人负责,确保记录的安全性和可读性。

5. 质量记录的审查和审核工作必须由专人负责,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记录控制工作程序

记录控制工作程序

记录控制工作程序【2000字】记录控制工作程序一、前言控制工作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对各种工作活动进行规划、组织、指挥、协调和监督,确保工作按照既定目标和计划有序进行的过程。

良好的控制工作程序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错误和损失,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本文将记录一个典型的控制工作程序。

二、背景介绍在某公司的研发部门,由于工作任务繁重、项目众多,需要开展日常的控制工作来保证项目的质量和进度。

为了更好地组织和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该公司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控制工作程序。

三、具体步骤1. 目标设定在每个工作阶段的开始,负责人首先要明确和设定该阶段的工作目标。

目标要明确、具体、可操作,能够指导团队成员进行工作。

同时,目标还要与公司整体的发展目标相一致,确保顺利完成。

2. 工作规划根据目标设定,负责人需要对该阶段的工作进行规划。

规划包括工作的内容、时间安排、责任分配和资源调配等。

通过规划,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3. 进度控制在工作进行中,负责人需要定期进行进度控制。

控制的对象可以是整个项目,也可以是具体的工作任务。

通过对进度的控制,可以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和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4. 资源管理控制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资源管理。

负责人需要合理分配和利用各种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财务资源等。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可以高效地完成工作,减少浪费。

5. 质量控制在工作过程中,质量控制是一个关键环节。

负责人需要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和控制措施,确保工作的质量符合要求。

同时,还要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避免质量风险。

6. 绩效评估在每个阶段结束后,负责人需要进行绩效评估。

评估的内容可以包括工作的完成情况、工作质量、资源利用效率等。

通过评估,可以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以提高工作绩效。

7. 反馈和总结在每个阶段结束后,负责人需要与团队成员进行反馈和总结。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范文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范文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范文一、目的和范围本质量记录控制程序的目的是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符合预期要求,并提供一种有效的记录和控制方式,以便对质量进行监测和改进。

该程序适用于所有涉及质量记录的部门和岗位。

二、术语和缩写1. 质量记录:指记录和存档的文件、数据和信息,用于记录和证明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2. 质量控制:指通过各种控制手段和方法,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符合预期要求。

3. 质量管理部门:指负责质量管理和控制的部门。

4. 质量记录管理员:指负责质量记录的管理、存档和维护的人员。

三、程序描述1. 质量记录的识别和分类1.1 所有质量记录应当在产生时进行识别,并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1.2 质量记录的分类应当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例如按照产品类型、工序、日期等进行分类。

1.3 质量记录的分类标准应当由质量管理部门制定,并在全员培训中进行宣传和说明。

2. 质量记录的编制和填写2.1 质量记录的编制和填写应当由具备相应技能和知识的人员进行,并按照相关的规定和要求进行操作。

2.2 质量记录应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产品名称、规格、批次号、生产日期、质检结果、质检人员、质检日期等。

2.3 质量记录的编制和填写应当及时、准确、完整,确保记录的真实性和可追溯性。

3. 质量记录的审核和批准3.1 质量记录应当经过相应的审核和批准程序,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3.2 质量记录的审核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和经验,并独立于质检人员。

3.3 质量记录的审核程序应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核对记录的完整性、正确性和合规性,确保记录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4. 质量记录的存档和管理4.1 质量记录应当按照一定的存档规则进行存档和管理,确保记录的安全性和可检索性。

4.2 质量记录的存档位置应当明确,并进行标识和保护,防止丢失、损坏或篡改。

4.3 质量记录的存档时间应当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要求确定,确保记录的合规性和可追溯性。

5. 质量记录的保密和授权5.1 质量记录应当严格保密,仅限于授权人员查阅和使用。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范文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范文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范文标题:质量记录控制程序范文引言概述:质量记录控制程序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规范的程序和流程,确保质量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下面将介绍一份质量记录控制程序范文,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

一、记录管理1.1 确定记录管理责任人:质量记录控制程序的执行需要有专门的责任人负责,负责监督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确保记录的及时更新和归档。

1.2 制定记录管理流程:建立记录管理流程,包括记录的生成、审核、批准、签发、分发、使用、存储和销毁等环节,确保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责任人和操作规范。

1.3 建立记录管理档案:建立记录管理档案,对各类质量记录进行分类、编号、归档和备份,确保记录的易查易取和安全保密。

二、记录生成2.1 确定记录生成标准:制定记录生成标准,包括记录的格式、内容、填写要求和审批流程等,确保记录的规范和一致性。

2.2 培训记录生成人员:对记录生成人员进行培训,包括记录填写规范、操作流程和质量标准等,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2.3 审核记录生成结果:对生成的记录进行审核,确保记录内容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避免不良记录的流入下游环节。

三、记录审核3.1 制定审核程序:建立记录审核程序,明确审核的时间节点、审核的标准和审核的程序,确保审核的公正和客观。

3.2 审核记录准确性:对记录进行审核,核实记录的完整性、准确性和一致性,确保记录符合质量管理要求和标准。

3.3 确定审核结果:根据审核结果确定记录的合格性或不合格性,并及时通知相关责任人进行整改和处理,确保不良记录不会流入下一个环节。

四、记录存储4.1 确定存储位置:确定记录的存储位置和存储方式,包括电子存储和实体存储,确保记录的安全和可靠。

4.2 建立存储档案管理:建立存储档案管理制度,对存储的记录进行分类、编号、归档和备份,确保记录的易查易取和长期保存。

4.3 定期清理和销毁记录:定期清理和销毁过期和无用的记录,避免记录的混乱和堆积,确保存储空间的有效利用和信息的安全保密。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范文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范文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范文一、背景介绍质量记录控制程序是为了确保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记录能够准确、完整地记录下来,并便于追溯和分析。

本文将介绍一个质量记录控制程序的范文,以供参考。

二、程序目的该程序的目的是确保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有的质量记录都能够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进行记录和管理,以便于质量管理人员进行质量分析和追溯。

三、程序适用范围该程序适用于所有生产过程中需要记录质量信息的环节,包括但不限于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产品检验、产品包装等。

四、程序内容1. 质量记录标准化a. 制定质量记录的标准格式,包括记录表格的布局、内容和要求。

b.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审核和批准质量记录的标准格式,并进行相应的更新和修订。

c. 各部门负责将标准格式的质量记录应用到实际生产过程中,并进行培训和指导。

2. 质量记录填写要求a. 按照标准格式填写质量记录,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b. 确保质量记录的填写人员具备相应的技术和质量知识,能够正确理解和记录相关信息。

c. 质量记录的填写人员应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进行记录,及时更新和提交。

3. 质量记录管理a.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对质量记录进行管理和归档,确保记录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b. 建立质量记录的索引和检索系统,方便质量管理人员进行查询和分析。

c. 定期对质量记录进行审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和改进。

4. 质量记录追溯a. 根据产品的批次号或其他标识,能够追溯到相应的质量记录。

b. 在质量记录中标明相关的生产信息,如生产日期、生产线号等,以便于追溯和分析。

五、程序执行1.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审核和更新质量记录控制程序,并进行培训和指导。

2. 各部门负责按照程序要求进行质量记录的填写和管理。

3. 质量管理部门定期对质量记录进行审核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和改进。

4. 所有员工应遵守质量记录控制程序,确保质量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六、程序评估1. 质量管理部门应定期对质量记录控制程序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改进。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范文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范文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范文## Quality Records Control Procedure.1. Purpose.The purpose of this procedure is to establish a system for the control of quality records to ensure theirintegrity, accuracy, and accessibility throughout their retention period.2. Scope.This procedure applies to all quality records generated, received, and maintained by the organization,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Quality manuals, procedures, and instructions.Inspection and testing records.Calibration and maintenance records.Training records.Corrective and preventive action records.Customer feedback records.3. Definitions.Quality record: A document or other record that provides evidence of the quality of a product or service.Retention period: The period of time that a quality record must be retained.4. Responsibilities.The Quality Manager is responsible for overseeing the implement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this procedure.All employees are responsible for complying with thisprocedure.5. Procedure.5.1. Cre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Quality Records.Quality records shall be created and maintain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applicable quality standards and regulations.Quality records shall be legible, complete, and accurate.Quality records shall be stored in a secure location that is accessible to authorized personnel.5.2. Retention of Quality Records.Quality records shall be retained for the duration of the retention period specified in the applicable quality standards and regulations.After the retention period has expired, quality records may be destroyed or disposed of in a manner that ensures their confidentiality.5.3. Control of Changes to Quality Records.Changes to quality records shall be made in acontrolled manner to ensure their accuracy and traceability.Changes shall be documented and approved by the Quality Manager or their designee.5.4. Access to Quality Records.Access to quality records shall be restricted to authorized personnel only.Personnel requesting access to quality records shall provide a valid reason for their request.6. Audit.The Quality Manager shall audi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procedure on a regular basis.The audit shall include a review of quality records, interviews with staff, and an assessment of the overall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cedure.##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范文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范文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范文标题:质量记录控制程序范文引言概述:质量记录控制程序是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有效地记录和控制产品质量的各个环节,确保产品的合规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一个标准的质量记录控制程序范文,包括五个部分的详细内容。

一、质量记录控制程序的目的1.1 确保质量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通过制定质量记录控制程序,确保质量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避免信息的遗漏和错误,提高质量管理的可靠性。

1.2 保证质量记录的可追溯性:质量记录控制程序应包括记录的编号、日期、内容、责任人等信息,以便追溯和查证,确保质量问题的溯源和解决。

1.3 提高沟通和协作效率:通过规范质量记录的流转和交接程序,提高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效率,减少信息传递的误差和延误。

二、质量记录控制程序的要求2.1 确定质量记录的种类和格式: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确定需要记录的质量信息种类和格式,例如产品检验记录、供应商评估记录、客户投诉记录等。

2.2 制定质量记录的编制和审核流程:明确质量记录的编制和审核责任人,制定相应的流程和要求,确保质量记录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2.3 确保质量记录的存档和保密:建立质量记录的存档和保密制度,确保质量记录的安全性和机密性,防止信息泄露和篡改。

三、质量记录控制程序的实施3.1 培训和意识提升:对相关人员进行质量记录控制程序的培训,提高其对程序的理解和操作能力,增强质量意识。

3.2 质量记录的编制和审核:按照程序要求,各部门负责人负责编制和审核质量记录,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3.3 质量记录的存档和保密:建立统一的质量记录存档系统,对质量记录进行分类、整理和存储,同时加强信息安全管理,确保质量记录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四、质量记录控制程序的监控和改进4.1 监控质量记录的执行情况:定期对质量记录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程序的有效执行。

4.2 改进质量记录控制程序:根据监控结果和实际情况,及时对质量记录控制程序进行改进和优化,提高其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责任部门流程描述备注相关部门
综合部
相关部门相关部门相关部门
相关部门相关部门相关部门
《记录归档及处理登记台帐》《借阅登记台帐》
N
1
Y
确认记录形式、备案、标识
销毁并记录
2
1
归档
借阅并记录
是否超过有效期
编目
建立记录清单
收集使用记录
1
2
1. 目的
建立并保持质量管理体系记录的控制要求,以保证能够提供产品符合规定要求和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及其追溯。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质量体系运行中产生的记录,包括来自供方和顾客指定的记录。

3. 职责
3.1 综合部是记录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制定记录的编码规则及管理体系文件记录的审定和建立。

3.2 各职能部门负责本部门记录的控制和管理。

4. 工作程序及要求
4.1记录清单建立、备案、标识
4.1.1 各部门根据质量管理过程的需要建立记录清单。

清单中要明确记录的名称、编号、保存部门、保存期限,并经部门经理审批。

4.1.2 综合部对各部门拟定的记录形式和内容进行审核,各部门经理批准,确保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规定要求。

4.1.3 各部门把经过审批的记录清单、记录和空白表格报综合部备案。

4.1.4综合部对记录空白表格给予文件编号,具体编码规则如下:
SJ/JL — ××× — ×/×
记录编号
版本/修改状态
公司及记录的拼音缩写
4.2记录的使用
4.2.1各种记录要有记录人、审核人、记录时间、地点、内容等。

4.2.2记录应做到字迹清晰,记录的事实或数据准确、完整,不得随
意涂改。

如需要更改时采用划改,划去原文后写上更改内容,更改人签名。

4.2.3记录表单要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填写,不必填写处要用“/”划去,不能留有空白。

4.3记录收集的内容
各部门根据其职能,确定、准备和收集以下记录(记录可以是任何媒体形式,如拷贝或电子媒体):
a. 管理评审、合同评审、产品审核、工艺审核的有关记录;
b. 过程设计的输入、输出、评审、验证、确认、更改的有关记
录;
c. 供方评价记录及合格供方的质量记录;
d. 有可追溯性要求时,产品唯一性标识的记录;
e. 设备、设施、工装、环境、安全、过程控制的有关记录;
f. 对过程、设备、人员的鉴定记录;
g. 进货、过程、最终检验和试验的记录(包括让步放行记录)
h. 检验、测量、试验设备的校准检定记录;
i. 不合格品控制的有关记录
j. 持续改进、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有关记录
k. 内部质量体系审核结果及纠正措施验证记录;
l. 各种培训记录;
m. 与服务有关的记录;
n. 与统计分析有关的记录;
o. 搬运、贮存、包装、防护、交付有关的记录;
p. 来自供方的质量记录和顾客工程规范的质量记录;
q. 可靠性分析、验证记录;
r. 其它质量活动完成后的记录或所达到的结果的记录;
s. 对顾客或供方的PPAP相关记录;
t. 满足法律法规和顾客要求的记录;
u. 效益、效率、成本相关记录。

4.4 记录的编目、归档、贮存
4.4.1 各部门对记录进行分类并按顺序编好目录。

4.4.2 各部门所产生的记录自行归档,对要归档的记录应按记录的时间顺序或编号序进行分类装订,对已归档的记录,记录管理人员要填写《记录归档及处理登记台帐》,且归档记录要标准明确、分类清楚、易于存取、追溯、查阅。

4.4.3贮存
4.4.3.1 各部门自行贮存本部门所产生的质量记录。

贮存环境要适宜,防止损坏或丢失。

4.4.3.2记录的保管要做到台帐清晰,便于识别、查阅、存取。

4.4.3.3记录保存期限如下:
a. 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和管理评审记录保留3年。

产品风险分析、
措施记录保留15年;
b. 生产件批准文件、工装记录、采购单和修改单的保存时间必须为零件(或零件系列)在现行生产和服务中规定的有效期再加上一个日历年(当顾客有特殊要求时,按顾客要求执行);
c. 质量运行状态记录(控制图、检验和试验结果)必须在其生产的当年和下一个日历年予以保留;
d. 以上规定的保留时间必须理解为“最短的”保存时间,本要求不替代任何政府规定的要求;
e. 所有质量记录的具体保存期限按质量记录目录清单规定的期限保存。

4.5记录的查阅、作废处置、监督检查
4.5.1查阅
4.5.1.1记录借阅要履行借阅手续,借阅人要在《借阅登记台帐》上登记,签名,标明借阅份数和返还日期等。

4.5.1.2归档的记录,原则上只能查阅,不能带出,以防损坏,丢失。

4.5.1.3合同要求时,在商定期限内,记录可提供给顾客或其代表进行评价时查阅。

4.5.2作废处置
4.5.2.1超出保存期限的记录,如无继续保存的价值,各部门应进行作废处理。

4.5.2.2记录需作废处理应列出处理清单,经部门经理批准、综合管理部备案后方能进行处理,作废的处理方式一般采取无痕销毁。

4.5.3综合管理部不定期对各部门的记录的控制过程进行监督检查。

5. 相关文件目录
5.1《文件控制程序》
6. 相关记录及保存期
6.1《记录归档及处理登记台帐》长期保存
6.2《表格管理样册》长期保存
6.3《借阅登记台帐》长期保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