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研修小故事

合集下载

校本研修个人成长故事

校本研修个人成长故事

校本研修个人成长故事《我的校本研修“进化”记》嘿,在学校的日子就像一场奇妙冒险,而校本研修就是我这场冒险中最重要的“武林秘籍”。

刚开始接触校本研修时,我就像一只无头苍蝇,到处乱撞。

看着那些陌生的名词和要求,我心里直犯嘀咕:“这都是啥呀,跟我平常上课有啥关系?”但没办法,学校要求得参加呀,咱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记得第一次参加研修活动,我紧张得手心出汗,听着其他老师滔滔不绝地发言,我脑袋一片空白。

好不容易鼓起勇气说句话,还结结巴巴的,感觉自己特别没出息。

可慢慢地,我发现大家其实都很友善,也不会笑话我这个“菜鸟”。

于是我胆子渐渐大了起来,开始多说话、多参与讨论。

就这样,我从一个校本研修的“小透明”逐渐成长起来。

我开始主动去寻找各种资源,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

有时候为了弄明白一个知识点,我在网上查资料查到半夜,那叫一个痴迷呀!同学们都说我像变了个人似的,对教学这么上心。

我笑着回答:“嘿,咱可得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能被淘汰呀!”在这个过程中,我也闹过不少笑话。

有一次,我在课上尝试新学的教学方法,结果一顿操作猛如虎,学生们却一脸懵。

下课后我反思了好久,才发现是自己太心急了,没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

哎呀,真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呀!不过这也让我更加明白,要把学到的东西真正运用好,可不容易。

通过校本研修,我的教学能力那真的是“蹭蹭”往上提。

学生们都说现在的课越来越有趣了,成绩也提高了不少。

看着他们的进步,我心里那个美呀,就像喝了蜜一样甜。

慢慢地,校本研修变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不再把它当作一项任务,而是一种乐趣。

我享受着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感觉。

就像游戏里升级打怪一样,每一次的挑战都让我变得更强。

现在的我,已经不是当初那个青涩的“小菜鸟”了,而是校本研修的“老司机”啦。

我会继续在这条道路上前行,不断探索、不断进步。

希望我的故事能给其他老师们带来一些启发和鼓励,让我们一起在校本研修的海洋中快乐“畅游”吧!。

小学语文教师研修成长的故事

小学语文教师研修成长的故事

小学语文教师研修成长的故事根植一种情怀“我希望我们教育一定要剔除功利,要回归‘人之为人’的教育,那么一定要用教育内在的规律去办学,一定要以人成长的规律去育人。

教育应当是生命对生命的尊重,人格对人格的平等,情感与情感的共鸣,此爱与彼爱的交融,智慧对智慧的点燃,文化对文化的蕴泽。

”名师之名,究竟“名”在哪儿?首先要做一个“明”师,明白之师、明辩之师、明日之师。

明教育的本质,明学科的本源,明课堂的本色,明学生的本真,明自身的本心。

无论是教授导师的专题讲授,还是省教育厅项目办的进组研讨,给予这个团队的都是一种指引,一种帮扶,一种态度,一种力量。

从他们那儿,我们看到的是河南教育者广博的教育情怀,是全体服务于这个团队培养者的殷殷嘱托,是一种对未来教育发展的的无限期待。

坚定一种方向来自于教学一线的教师们长处在于课堂教学的实践,学科领域的积累,而课题研究的规范、研究视角的合理选择甚至研究题目的科学确立却是大家共同的短缺。

我们如学困生般有了迷茫。

接下来的几天中,小组研讨围绕课题,课间休息聊聊课题,校园偶遇仍在交流课题。

用课题研究引领三年的成长成为大家不约而同的努力方向。

有导师的陪跑,伙伴们的助跑,化困难为动力,这个团队可以做到。

培育一种习惯“阅读”是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必经的学习途径。

中原名师培育项目首席专家,文学博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国龙在《名著阅读的方法与路径》中为大家解读了如何让经典名著陪伴一生的秘诀。

最诗意的陪伴是一起阅读。

为人父母,我们应该和孩子一起读,无形中将书籍带到他成长的生命长河之中;为人师者,应该和学生一起读,读文学、读艺术、读科学。

经历岁月大浪淘沙中积淀下的经典之作会让阅读者有了和各种高尚灵魂交流的无限可能。

在我们的学校,师生阅读良好习惯的培育也一直在践行中,而此次学习经历让我明晰了阅读实施的落地是要靠广大教师身体力行,律方能已律他,真正做到读有所想,读有所思,读有所获。

研修故事 触动心灵的磨课

研修故事 触动心灵的磨课

触动心灵的磨课——李凤荣老师初印象在课的前面加一个“磨”字,其中的往复和历练可见一斑。

我也只是有所耳闻,从未见识过。

李凤荣老师,大连教育学院小学教师教育中心主任,评课语言犀利,直冲要害,是一个让人既敬又怕的人。

第一次接触,就被她率真的性格镇住了。

时间回溯到四个半月前......镜头一:西岗区长春路小学五年二班教室李主任正在听王晓阳老师(也是我的“师傅”)的课《学会看病》,没上几分钟,李主任脸上就显出不悦的神色,进而和宋校长在下面议论起来,而且全然不顾还有不少的听课老师在场,离下课还有几分钟,就提前走出了教室……我,愕然……???!!!环顾我们一起研修的几位老师,也都是怯怯的眼神。

镜头二:校长办公室(评课,我们也列席聆听)“晓阳,这篇课文你读了几遍?”“七、八遍吧。

”“不读十遍你没资格教。

”“这篇课文按行文结构分几部分?”“两部分。

”“哪两部分”“孩子独自看病前和看病回来后”“按情感变化分几部分?”“……?!”“你是抓住那条线来展开教学的?”“结构线。

”“你让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了吗”“没有。

”“文章思有路,沿路求其真。

你把脉络理清了,学生还会一会儿第4段,一会儿第8段地东一头,西一头的吗?”“嗯…(笑而不语)“你回去把心沉下来,从新备课,好了我再来看。

”凭心而论,这节课王老师已经准备的够充分的啦,用我们的凡目俗耳来看,甚至可用精彩来形容,但却难入真佛的“法眼”。

再说,有这么说话不客气的主吗?怎么着也得留点面子嘛。

审问似的点评,谁受得了?!连我们这些旁观者都感觉脸上热辣辣的,更何况是当事者。

第二天,与王晓阳老师谈起昨天的事,不料王老师却笑着说:“她就那样,我已经习惯了。

”习惯了?习惯了什么?我将信将疑……该不是自我解嘲吧。

镜头三:长春路小学四年一教室孙万英老师正在上《搭石》一课。

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语,孙老师指名让学生领读词语,刚读了一个词……忽然听见李主任一声“不要领读!”我被惊呆了。

“你让学生领读也是教。

2011.12.6研修故事:和研修抢妈妈

2011.12.6研修故事:和研修抢妈妈

和研修抢妈妈
以前都是爸爸回家就趴在微机前看小说,这段时间妈妈回家还没陪我吃完晚饭就忙着去上网,说是什么研修,女儿都不顾了,岂有此理!
妈妈,那是我们的约定,我去上幼儿园,一天见不着你,晚上你要陪我玩,给我讲故事的。

可这段时间你总是让我自己搭积木、玩拼图,一边去画画,我心里好委屈:“你是后妈?不陪我玩?”
有一天晚上,10点多了,你恋恋不舍离开你的研修哄我睡觉,我缠着你讲大灰狼的故事,讲第二遍时你的眼皮就打起架来,可笑的事发生了:大灰狼没骗着小白兔,兔妈妈也回来了,叫宝宝开门,“小兔儿乖乖,把门儿开开……”你还以为才到大灰狼那段,又用大灰狼的腔调读了起来。

“妈妈!不对,这是兔妈妈!”我又生气又好笑。

都是研修惹的祸,妈妈白天在学校忙:上课、批作业、看学生,没时间坐下来,晚上糊弄着吃过晚饭,来不及收拾,把我支开,赶紧打开电脑,研修学习。

有几次,即便这样给我念故事睡着了,等我睡下,你还又悄悄起来,把没看完的简报看完。

妈妈,“你不要你的眼睛了?!”多少次,你这样道爸爸,今天,为了让你陪我看《小小智慧树》,我便以这个要挟你坐到沙发上。

可当红果果和小朋友跳起了舞,我准备去拉你的手时,却拉了个空,你乘我入迷之际又去忙你的研修了。

不行!我得和研修抢妈妈!我想起了昨晚的故事《虫虫王国历险记》里小猫糖球儿问正在滚粪球的的屎壳郎的一句话。

蹑手蹑脚到你跟前,捏着鼻子大声说:“玩便便的,
你知道怎么能找到蚂蚁女王吗?”你扑哧一声笑了,亲亲我的额头,我拉起你的手就走……。

经典研修故事

经典研修故事

经典研修故事从五月份就已经开始进行远程培训了,其实,从刚刚开始进行远程培训的时候我并没有太多的兴奋,因为工作太忙。

所以每天的网络学习就是打开网页挂机学习。

自己在旁边做自己的事情:写教案、备课、批改试卷等等。

周末的时候才能安下心来学习一个案例、写一写作业。

至于在班级里上传资源、发起话题、留言、参与在线研讨、写研修日志这些内容根本就无从下手,也根本就不会。

就这样近两个星期时间过去了。

学校专门召开了网络学习阶段总结大会,在会议中学校领导强调了网络学习的重要性。

要求网络学习要有实效,要真正的学有所得。

最后通报了近阶段的教师学习情况。

看着自己手中的学习通报表,再看看各位校领导那溢于言表的殷殷期盼,我觉得很是惭愧。

通报表格上自己那一栏可怜的数据仿佛正向自己说着什么。

很多老师的学习成果都比我好,尤其是其中两位老教师刚开始连怎样登陆学习网页都不会,还是我帮忙登陆,教会她们的呢!现在的自己已经被远远的落在了后面。

在这之前的两个星期里,她们也会经常问我一些网络学习中一些操作的问题。

有一些操作我自己根本也不会,但是却没有放在心上,而两位前辈却学会了。

会议结束后我黯然的走出会议室,一抬头便迎上了王老师含笑的目光,她说:“别着急,你们年轻人学什么都快,加油!”我连忙感激的点点头,快步走回了教室。

“学而不厌,多思善问”这八个大字醒目的张贴在黑板的上方,这是我对自己学生的要求,同时也是班级的学风。

现在连自己都没有做到还怎么去要求孩子们呢?想想领导们殷切的话语、老师那鼓励的目光,我下定决心正视自己身上的不足,端正那种得过且过的不良态度,虚心的去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那天之后我便真正的开始了自己的网络学习之旅。

专心的聆听每一个教学案例,感悟其中的教育魅力。

用心的书写作业和研修日志,表达自己真实的学习心得。

学习着去上传资源、发起话题、参与研讨、建立自己的网络班级……就这样每一次的学习都会让我有着不一样的收获。

所以我慢慢的喜欢上了网络培训学习,因为在这里我不仅能够欣赏到诸多经典案例的评析,更能读到诸位前辈们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精彩论述。

我的小课题研究历程

我的小课题研究历程

从麻雀课例开始研起——我的小课题研究历程各位老师下午好。

上周三接到朱老师的电话,要和大家讲一讲如何进行小课题的研究,因为参加督导就时间问题,稍稍犹豫一下就答应了。

这一答应是容易,但真的要就这个命题和大家讲些什么,也真难倒了我,为什么,因为对于小课题研究,我的方法完全是一种草根,没有官方或者是专业的所谓的什么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等等严谨的系统的研究方法,所以就这种草根的小课题研究方法真要进行总结和提炼,在网络上没有资料可以查,更别提什么复制和黏贴了,这种研究方式完全出于一种本真,一种原生态,进行总结交流也真难。

但已经答应,再难也得提炼,所以趁着双休,老老实实坐在电脑前,回忆一年来自己小课题的研究历程,也好,因为是真的和我的伙伴们在搞研究,大家经历了这样一段朴实和辛苦的研究历程出了一篇文章,还获了奖,所以感到还是有话可写,有话可说,一气呵成,写好了这篇经验介绍。

下面,就和大家说说我的小课题研究历程吧!多多指教。

一、嫁接——这样的“研究”才能“落地生根”或许自己从事一些管理工作,通常会把很多工作进行整合。

所以,在进行小课题研究时,就把自己的课题嫁接到学校语文学科大组的课题上我校语文组的研究主题是“小学语文“言语表达”与“言语生成”有效嫁接的研究”,我的研究课题是“小学中高年级“样本”类写景状物课文教学策略研究”。

这两个课题的关系是从属关系。

为什么这么说呢?先来解释一下什么是样本——在我们小学语文教材当中,有很多文本是属于样本类的,也就是说可以作为范文、作为例文供学生学习的。

这一类文本主要的教学功能在于培养学生的聚焦思维,能从文章的章法理解文本,然后用这种章法去进行日常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训练。

这和我们教研组“言语表达”与“言语生成”有效嫁接这个主题研究方向是大体一致的,只不过,我这个研究课题范围再小一些,重点研究写景文章。

有了这两个课题的嫁接,我的这个小课题研究不在“孤单”。

扎根于教研活动中,使研究有沃土,课题研究的时间、内容充分保证,在群体智慧下进一步放大校本教研对于个人研修的效益,让我的小课题研究能够落地生根。

个人研修笔记

个人研修笔记

个人研修笔记哎呀,研修这事儿啊,就像一场奇妙的旅行,我一头扎进去,就有了好多故事想和你们唠唠。

在研修的初期,我那心情就像在迷雾里摸索的小蚂蚁,迷茫得很。

我坐在书桌前,看着那一堆资料,心里直发怵。

我就想啊,这研修到底该从哪儿下手呢?这时候,我就去找我的好朋友小李。

我对他说:“小李啊,这研修就像个大迷宫,我都不知道门儿在哪呢!”小李拍着我的肩膀说:“嘿,你可别愁眉苦脸的。

这研修就跟爬山似的,你得一步一步来,先找个小目标。

”我一听,觉得有点道理。

于是,我就开始从最基础的知识看起。

这就好比盖房子打地基一样,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嘛。

我看那些理论知识的时候,真的是两眼发昏。

什么概念、原理的,就像一群调皮的小精灵,在我脑袋里跳来跳去,就是不肯听话。

有时候我就忍不住嘟囔:“这都啥玩意儿啊,咋这么难理解呢?”可是我又不甘心就这么放弃啊。

有一回,我参加了一个研修小组的讨论。

哇,那场面可真是热闹。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就像一群叽叽喳喳的小鸟。

有个大哥特别厉害,说起研修的内容来那是滔滔不绝。

我就像个好奇的小娃娃,眼睛睁得大大的,竖着耳朵听他讲。

我心里想:“人家咋就这么厉害呢?我啥时候能到这个水平呢?”等他讲完了,我就赶紧凑上去问:“大哥,你是咋把这些东西弄得这么透彻的呀?”大哥笑了笑说:“这有啥诀窍呢?就是多读、多想、多做呗。

就像做饭一样,你得不断尝试各种调料的搭配,才能做出美味的菜肴啊。

”我听了大哥的话,就像得到了一把神奇的钥匙。

我开始更加努力地去钻研那些资料。

我不再是机械地看,而是像探险家寻找宝藏一样,去挖掘里面的精髓。

我会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有时候写着写着就发现新的问题。

这时候我就会去找我的导师。

导师啊,那可是个智慧的长者。

我到了导师的办公室,有点忐忑地说:“导师,我在研修的时候遇到个难题,就像在森林里迷路了一样,不知道该咋走了。

”导师看了看我写的东西,然后耐心地给我解释。

导师的话就像一束光,一下子就把我心里的黑暗驱散了。

我的研修故事 (9)

我的研修故事 (9)

我的研修故事温水镇中心小学苏鹏辉名师是教师群体中的精英,是一种高级的人才资源,是一个具有魅力的品牌。

他们往往获得较高层次的荣誉称号,如先进工作者、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特级教师、劳动模范,甚至教育专家等。

一个教师是否是名师,判断的标准主要是:(1)一套有学术地位的教育理论系统;(2)一套与教育理论系统相适应的教育专业技术;(3)教育理论与技术的效能获得证实与认可;(4)教育专业知识具有不可或缺的社会功能;(5)具备忘我主义;(6)具备客观的服务态度,服务公正不偏。

在我从教的一年中,我经常会听到这样一些名师及他们的相关事迹。

我总是对他们充满了崇敬。

可要自己也成为名师,我从来没想过,因为虽然名师头上有着耀眼的光环,受着世人的景仰,但是一想到他们为此付出的辛劳,我就退缩了。

我一直认为,作为一个女人,不要给自己太多的压力,只要自己的工作对得起学生,对得起家长,对得起自己这份工资就可以了。

然而,参加了这次网上培训活动,听到专家们的精彩讲解,我心中的热情仿佛又重新被激活,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

所以我觉得名师的成长首先需要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悉心培养、辛勤浇灌。

其次我觉得我们自身要确立自主成长的愿望和需要。

就人的一般发展来说,自主意识起着重要作用。

教师自主成长的愿望和需要对教师成长也是如此。

“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是因为其立志要成为名师”。

名师成长的“内动力”是教师加速成长的关键,它可增强教师对自己专业发展的责任感,使得教师“理智地复现自己、筹划未来的自我、控制今日的行为”,调节和监控好自己的行为方式和活动安排,使之朝着积极的方向不断发展,最终达至理想的专业发展,真正成为名师。

有了自主发展的需求,就要在不断地学习、实践、研究中提升专业素质。

名师成长的途径是“学习——实践——研究”,循环反复,相辅相成,不断提升。

在这个过程中,只要我们能始终保持教育恒久不变的热情,不断学习,让新的思想源源不断地注入我们的教育生命,让自己思维的火花时常在名师之路上闪现,那么我们就会始终行进在通往名师的道路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研修小故事
学习校本研修已有一段时间了,在此期间,通过自己的学习摸索及向他人的借鉴,我总结了自己的一些教学形式。

效果不错。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在英语课堂中我采用多样化活动教学,效果很好。

所谓多样化活动教学就是把音乐、简单的舞蹈动作、游戏、画画、比赛等融入到课堂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使每堂英语课真正地“活”起来。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个点在英语教学中尤为重要。

首先在课前,我是以歌曲导入。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歌曲是必不可少的。

针对孩子们天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用英语歌曲导入,组织课堂教学,效果很好。

对于低年级的同学来说,他们爱表演,所以我给每首歌都编了简单的动作,即使有些动作很简单,但是学生却很乐于参与。

我也曾让他们根据歌曲的意思自己编动作,孩子们更是喜欢,甚至有些孩子编的动作比我编的还要好。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活泼好动,利用英文歌曲,加上简单的动作就能够形成较好的课堂组织教学形式了。

对于游戏,孩子们也是乐此不疲的,我在平常的英语教学中,“猜一猜”、“传话筒”、“模仿秀”、“吊小人”等游戏都是常做的。

我在设计游戏时还要考虑到游戏的难度及适用度,尤其是一些具有挑战性、竞赛性的游戏,孩子们更是喜欢。

利用游戏教学,能够真正地实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书本是死的,人是活的”,所以我在教授内容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材实行适当地删除添补,把一些内容提前或者推后。

比如说,在第一堂英语课上,我们不要急着要学生记单词、学句子,能够把一些有趣的活动提前。

如把“Stand up,sit down.”这个环节提前,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让他们觉得学英语原来是如此地有趣。

再比如说添补,例如我在教学生学习动物词时,添加了一些书本上没有的但是学生较感兴趣的动物单词。

如“lion,ox,wolf”等等。

还能够要求学生根据学过的单词,自己编一个小故事,主题为“森林里的故事”。

例如:“以前,在大森林里面,有一只调皮的monkey....”,鼓励他们利用学过的表示动物的单词,自己编故事。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为了保持小学生们学习英语的持久兴趣,在英语课上,我把他们所学的其它学科的相关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音乐,画画,甚至还能够结合比赛、游戏等等。

总来说之,要设计好一堂课,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比如说编儿歌、做动作、演小品,这些学生都是很喜欢的。

英语教学就是寓教于乐于课堂之中。

另外,要保证我在进入课堂之前有一个好的心态,要想一想这节课我要教给学生什么。

每堂课后,我要扪自问“这堂课,孩子们学到了什么?”对于老师来说,“每堂课起码要对得起天真可爱的孩子”。

而不能说你今天心情不好,就随随便便地上课。

有时很多小孩确实很调皮,怎么办呢?学着自己去开导自己,“何必跟自己过不去呢?”有这么一句话,“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所以课堂中保持一个好心态是很重要的。

“学着爱上你的行业,爱上你的学生,学会去享受每一堂课。

”只要摆好心态,就会发现原来学生们都是那么地可爱,上英语课不再有那么多的烦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