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社会文化论文
英国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英国文学毕业论文范文浅析《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个人主义关键词:鲁滨逊漂流记个人主义人物思想摘要:在英国文学史上,十八世纪被认为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因为在这一时期英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变,工业革命爆发,导致了英国工业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
工业革命不仅是一场经济变革,同时也是一场社会变革,引起了英国社会的全面变革。
改变了人们的经济地位,形成了新的社会阶级关系。
社会经济的发展给人们意识形态领域无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人们开始抛弃传统,废除影响个人发展和个人独立思想形成的旧观念、旧模式和旧思维。
《鲁宾逊漂流记》中的个人主义在英国文学史上,十八世纪被认为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因为在这一时期英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变,工业革命爆发,导致了英国工业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
工业革命不仅是一场经济变革,同时也是一场社会变革,引起了英国社会的全面变革。
改变了人们的经济地位,形成了新的社会阶级关系。
社会经济的发展给人们意识形态领域无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人们开始抛弃传统,废除影响个人发展和个人独立思想形成的旧观念、旧模式和旧思维。
一个新型的经济和政治组织给其成员最大的自由来选择自己的行为,正是在这一大的社会背景下,一个新的名词“经济个人主义”诞生了。
这一思想促使了人们背离过去和社会传统规约,以自我为中心,张扬个性和挖掘能力,同时在宗教界,新教主义思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为“经济个人主义”思潮推波助澜。
政治、经济和宗教界的种种变化在英国产生了轩然大波。
丹尼尔.迪福,这个被称为英国小说之父的伟大作家,用自己独特的写作方式记录了当时时代、社会和人们思想的变迁,其哲学观与17世纪经验派有着不谋而合之处,其小说也从各方面揭示了社会的“经济个人主义”思想,《鲁宾逊漂流记》就是这一思想得以表达的典型代表。
这部小说是迪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启发而创作的。
1704年9月一名叫亚历山大.塞尔柯克的苏格兰水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南美洲大西洋中的按菲南德岛上,四年后当他被救回英国时已成了一个野人。
英美文化论文:从精神分析角度看《弗兰肯斯坦》的悲剧

从精神分析角度看《弗兰肯斯坦》的悲剧《弗兰肯斯坦》的作者玛丽•雪莱,是英国著名女作家。
英国著名诗人波西•比希•雪莱的第二任妻子。
其作品以哥特小说《弗兰肯斯坦》(又译《科学怪人》)最为知名。
小说讲述了科学家维克多•弗兰肯斯坦热衷于生命起源的研究,他试图征服死亡,创造一种新的生命。
通过多年的研究,终于发现了创造生命的秘诀。
于是,他开始了自己的生命再创造之旅。
但是,在创造出怪物的之后,弗兰肯斯坦因无法容忍其丑陋的相貌,而将自己的创造物抛弃。
怪物在人世间备受凌辱,于是开始反抗,疯狂报复人类,在制造了一系列的悲剧后,终于同其造物主弗兰肯斯坦同归于尽。
精神分析法在20世纪文学研究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它为文学著作的解读提供了新的视角,使文学研究在人类精神、心理这一视角上开拓出一片天地。
本文解读的是哥特名著《弗兰肯斯坦》。
小说是一部悲剧,“造物主”和“被创造者”最终都归于灭亡。
以往研究者对这部作品的阐释已经很多。
传记研究,女权主义分析,后殖民主义分析,生态主义批评,异化理论分析等等。
而弗洛伊德后期的“死亡本能”说,同样可以作为阐释这部小说的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死亡本能”说弗洛伊德提出了三重人格理论,即“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自我”、“超我”三者经常相互矛盾、斗争,特别是“超我”和“本我”经常处于不可调和的对抗状态。
而到了晚年,弗洛伊德将“本我”修正为两类,“性本能”和“攻击本能”,也即“生存本能”和“死亡本能”。
“生存本能”是最广义的性本能,与个体生存和种族绵延息息相关,追求自我满足,不顾社会和他人。
“死亡本能”以破坏为目的。
弗洛伊德说:“假定远在远古,生命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起源于无生物,那么据我们的假设,那时便已有一种本能要以毁灭生命而重复返于无机状态为目的。
有假定我们所称的自我破坏的冲突起源于这种本能,那么这个冲动便可被视为任何生命历程所不能缺少的一种死亡本能(death instinct)的表现。
英国文学论文提纲

班级: 2005级8班;姓名:杜江娟;学号: 200505140803One’s Sacrifice in His or Her Society--After reading The Mill on the FlossOutlineThesis statement: This paper is based on George Eliot’the Mill on the Floss. In the novel there are conflicts among individuals as well as individual and society. Then this paper reveals one’s sacrifice in face of conflicts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one’s own will and the outside’s bondage upon him or her. At last the conclusion that only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cooperation can solve the problems is drew.I. Introduction.II. The influence of society upon individuals and their responses to the outsideA.Man’s and woman’s different responsibilities in 19th century illustrated withmembers in Maggie’s large familyB.The influence of one’s social background on his or her growth1.Maggie’s sacrifice as a woman during her growth in 19th century2.Tom’s loss at different time of his growth3.Philip’s deficiency and his family background4.Lucy’s merits in Victorian EnglandC.Different characters’ response in the face of various situations1.Maggie’s fight against discrimination2.Tom’s reactions to responsibility given by family3.Philip’s compromise as a gentleman4.Lucy’s standard behavior as a ladyIII. Analysis of the conflicts showed by main characterA. The conflicts displayed by Maggie1. The conflict in Maggie’s inner world2. The conflict between Maggie and the outside worldB.The cause of the conflicts1.The traditional attitude towards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2.The lack of mutual understanding among peopleC.The solution to conflicts over the social relationⅣ. ConclusionReferencesBodenheimer, Rosemarie. The Real Life of Mary Ann Evans. Cornell: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94.2Carrol,David. George Eliot: The Critical Heritage. London: Routledge,1995.3 Henry, Nancy. George Eliot and the British Empir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4Hogan, Anne. Women of Faith in Victorian Culture: Reassessing the Angel in the House. London: Macmillan Press .1998.5George Eliot, the Mill on the Floss, Apr, 1996高晓声:《郑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ISSN : 1009-1270(2001)02-0040-03《郑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9卷第02期唐荷:《女性主义文学理论》,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版。
英国文化论文

英国文化班级12160401 学号********** 姓名徐心远英国文化摘要每个国家或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魅力,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辉煌的历史造就了英国特有的岛国文化,形成了英国人礼貌绅士的性格特征。
该文从英国的教育制度、体育和健身运动、饮食文化和风俗习惯四个方面介绍了英国的文化。
通过这四个方面的介绍,可以了解英国文化的独特之处。
关键词英国文化;教育制度;多方面文化引言笼统地说,文化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文化具有民族性的特征,一个民族的文化与该民族所处的客观环境以及由此产生的人类实践活动不可分割。
综观世界历史,可以发现一个国家的地理和经济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而这种关系对于该民族的性格形成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参考文献[1] 戴维洛奇小说的艺术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2] 高奋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源与流宁波:宁波出版社,2000[3] 侯维瑞现代英国小说史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6[4] 胡经之,王岳川主编文艺学美学法论北京:北京出版社,1994[5] 黄晋凯主编荒诞派戏剧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6] 霍夫曼佛洛伊德主义与文学思想王宁译北京:三联书店,1987[7] 拉曼塞尔顿编文学批评理论刘象愚,陈永国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8] 霍纳韦勒克近代文学批评史(第4卷)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9] 李维屏英美现代主义文学概观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10] 吕同六主编 20世纪世界小说理论经典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11] 罗伯特斯皮勒美国文学的周期——历史评论专集王长荣译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1990[12] 罗德霍顿美国文学思想背景房炜等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 梅佛里德曼意识流,文学手法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14] 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孟湄译北京:三联书店,1995[15] 史志康主编美国文学背景概观上海: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1998虽然英国的发展历史并没有很悠久,但其发展却极其迅速,下面是关于英国的地理、历史、君主立宪体制、政治、文学、媒体、经济、宗教和教育的概述。
英美文化论文:分析宗教改革语境下英国戏剧中的宗教论战

分析宗教改革语境下英国戏剧中的宗教论战16、17 世纪,罗马教廷为阻扰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 1558 -1603)的宗教改革,在欧洲大陆发动了反宗教改革运动。
除组织宗教战争外,教皇重用耶稣会发动宗教论战。
在这种宗教改革的大语境下,戏剧渲染新教与罗马教廷的对峙,介入到宗教改革运动之中。
①当时的英国剧作家们已经内化了新教改革者的圣礼理论,指责偶像崇拜混淆字面意义和隐喻意义,暗示天主教神秘仪式是一种无知的迷信仪式。
他们经常使用“戏中戏”来隐喻和指涉相似的历史事件,借助符号或意象再现真理。
②观众通过“见证”以感受新教殉教者的壮举,通过移情使内心产生强大的信仰理想。
戏剧甚至成了揭示天主教灭亡命运的圣经启示录,在凸显新教正义中建设民族身份。
③除《戈波德克王》( Gorbo-duc,1561)讨论宗教战争外,戏剧《哈姆雷特》( Hamlet,1601)、《西班牙悲剧》( The SpanishTragedy,1587)、《马尔菲公爵夫人》( The Dut-chess of Malfi,1613)、《亨利五世》( Henry V,1600)等参与宗教论战。
基于此,本文运用新历史主义研究方法,在宗教改革语境下重点研究英国戏剧中的宗教论战。
一英国早期现代戏剧积极参与到英国新教改革运动之中。
例如,1561 年末至 1562 年初的圣诞节期间,托马斯·诺顿( Thomas Norton)( 1532 - 1584)和托马斯·萨克维尔( ThomasSackville)( 1536 - 1608)合着的《戈波德克王》在伦敦的内殿法律学院上演,作为律师学院季节性狂欢的一部分。
它从新教立场探讨王位继承人问题,讨论英国与西班牙、意大利等天主教国家之间的宗教战争。
此时,伊丽莎白女王的个人婚姻问题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
不少天主教势力试图通过与都铎家族的血统关系而获得王位继承资格,或试图与女王联姻而获得王位继承权,或通过武力铲除被罗马驱除出教的女王以征服英国。
有关大学英美文学方面毕业论文范文

有关大学英美文学方面毕业论文范文在英国的文化开展史上,文学创作者们借助于岛国的地理环境拟定文学思路,从而成为了文学家的想象根底,对于推动海洋文化开展具有显著影响。
英美文学作为大学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浅析英美海洋文学中的浪漫情怀一、英美海洋文学的形成概述海洋文学是英美历史文化开展的必然产物,也是无数劳动者、探究者、文学者共同研究后积累而成的新文学形式。
早期英美两国为了满足殖民扩张的需要在世界各地大范围探究地理,经过很长时间的理论之后才发现了海洋,后人延续了前人的海洋探究道路,逐渐深入地认识并开拓了海洋文化。
可以说,海洋文化是海洋文学的基石,海洋文学是海洋文化的必然趋势,两者是互相共存的。
(一)海洋文化与海洋文学海洋是茫茫无际的水源,海洋是生物生命的开场,海洋是辽阔天空的蓝色,这些都使人类的大脑思维中对海洋产生了敬畏之心。
在推动人类历史文明开展时期,海洋文化一直都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跟随着人类的开展而开展。
人类对于海洋文化的最早认知是将其定义为人类认知、开发、利用海洋的过程中,协调人与海洋之间的关系而形成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人类通过挖掘利用海洋资源获得了生命,维持了正常的生活条件,对海洋也开场产生依赖之心。
由于人类大脑机能的进步,对于海洋的界定不再仅仅是自然的景物,而是人类文化的最早起源,是后期文化崛起的根本推动力。
因此,海洋文化具有开放、流动、浪漫、梦想的特征,极其崇尚奋斗、开拓和机遇,犹如海洋波涛汹涌般气势磅礴,这些都是导致海洋文学形成的主要因素。
20世纪90年代,学术界正式将海洋文化确立为一门学科,其内涵和外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以海洋为施展的平台,从而尽情展现人类精神活动和物质消费的所有作品均可以称为海洋文学作品;其二,以海洋为陪衬背景或表达对象,进而反映海洋与人类自身以及两者之间关系的作品:其三,具有鲜明海洋意识和特色,可以展示海洋精神的文学作品。
约翰·B·汤普森文化理论国内研究现状综述及评析

文化纵横约翰·B·汤普森文化理论国内研究现状综述及评析张英洁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约翰·B·汤普森是英国社会学家和媒体文化专家。
现任剑桥大学的社会学教授、耶稣学院的研究员。
汤普森的文化研究内容广泛而深刻,对文化哲学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他关注大众传媒在现代社会形成中的影响力,将意识形态的研究围绕现代文化传媒化的中心进行研究,这是多数社会学家和哲学家尚未引起重视的话题之一。
其次,他还关注媒体在社会生活中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的转变以及在时空框架之外创造新的行动和互动方式。
另外,他受解释学的影响,尤其是利科的深度解释学影响,研究象征形式的交流及其使用,并将其与社会背景密切联系起来。
主要作品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1990)、《意识形态与现代文化》(1990)、《传媒与现代性》(1995)等等。
从21世纪初开始,汤普森的研究发生了转向,着重研究现代西方社会政治丑闻和数字时代的书籍等等。
他前期的著作理论性强,包含了对意识形态、大众文化许多很有见解的论述,国内对汤普森的研究还有待深化。
一、对意识形态研究单方面的集中国内对汤普森的研究大致从2008年《意识形态与现代文化》的英文版权售出开始的,至今已持续十年,所以汤普森对于国内学者来说,还是属于较新的领域。
从文献检索状况来看,国内对汤普森的研究分布在三个方面:意识形态理论研究、大众传播理论的分析、深度解释学实际理论的研究。
尤其集中在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
在对汤普森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在所有关于汤普森的研究中占三分之二,主要的研究切入点是对汤普森的意识形态理论进行不同角度的分析、评论。
汤普森认为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在意识形态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对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作了系统的梳理。
尽管汤普森肯定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的基本立场,却仍然存在一定偏差。
汤普森将意识形态的分析围绕着现代文化传媒化的中心维度,解析现代社会中大众文化的意识形态性质。
英国文化研究相关论文范文(2)

英国文化研究相关论文范文(2)英国文化论文篇3浅析英国茶文化与英国文学1848年,东印度公司皇家植物园温室部主管罗伯特·福琼来到中国,他将茶树种子放入一个用特殊玻璃制成的便携式保温箱中,偷偷地带上了从中国开往印度的轮船,由此千万株以上的茶树苗在印度生根发芽,继而形成了大规模的茶园。
茶叶传入欧洲后,并没有像咖啡和可可那样受到过多的欢迎,直到它进入远离欧洲大陆的英伦三岛,竟然奇迹地掀起了饮茶的风尚,并由此产生了世界茶文化的一枝奇葩——英国的茶文化[1]。
一、英国茶文化的主要内容英语中有Teatime一词,指的就是占据英国人l/3生命的饮茶时间。
英式红茶更是以名目繁多、内容丰富闻名于世,其主要的内容包括:1.英式早茶英国人在晨起时要饮“早茶”,又名“开眼茶”,即Earlymorning Tea,有时在早茶之前还会有“床头茶”,即清晨一睁眼靠在床头就能享受的茶。
而早茶主要是以红茶为主要饮料,是英国当家招牌茶的重要内容之一,它集浓郁和清新于一体,色泽和口感都相当出色。
正统的早茶要精选阿萨姆、锡兰、肯尼亚等地红茶调制而成,因此早餐茶的口感来自锡兰、浓度来自阿萨姆、色泽来自肯尼亚[2],可见英国人的早茶还是相当讲究的,最适合早上起床后饮用。
2.英式上午茶这是最不为外人所知的英国饮茶习惯,又称为“公休茶”,大约持续20分钟。
英国人在上午1l点(亚洲时间上午10点左右),无论是空暇在家享受生活的贵族还是忙碌奔波的上班一族,都要在这一时间休息一会儿,喝一杯茶,他们称之为elevens,即早上十一点时的便餐,所以上午茶可以看成是英国人工作间隙的一种很好的调剂方式[3]。
总体说来,上午茶由于客观条件的约束,不可能很繁杂,所以成为英国茶中最简单的部分。
3.英式下午茶英文名称Afternoon Tea,这其实才是真正意义英国茶文化载体,英国茶正是凭借其内涵丰富、形式优雅的“英式下午茶”——红茶文化享誉世界,“英式下午茶”更是成为英国人典雅生活的象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姝彦(29)
Class 4
Comments on the Reservedness
The characteristic English pose involves keeping the head held high, the upper lip stiff and the best foot forward. In this position, conversation is difficult and intimacy of any kind of almost impossible. This in itself is a clue to the English character.
If you ask me which aspect of the English character impress me most, I will say "reserved" without hesitation. British people will not show their passion and feelings casually like the French.To other Europeans, the best known quality of the British,and in particular of the English, is"reserved". A reserved person is one who does not talk very much to strangers,does not show much emotion, and seldom gets excited. The English seem to be quiet most of the time. When making a journey, they may try their best to find an empty seat or compartment. If they have to share the compartment with a stranger, they may travel many miles without starting a conversation.
Sherlock Holmes, in the BBC's TV miniseries Sherlock, is a typical English person who is reserved.Sherlock is a British television series that presents a contemporary update of Sir Arthur Conan Doyle's Sherlock Holmes detective stories. He is presented as lacking sympathy, and it is implied that he has been diagnosed with a personality disorder.Without doubt, he is reserved and calm which gives people an impression that he is cold-hearted. However, at the end of the serious,he gives his life for his friend, Doctor John Watson.
We can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being reserved does not mean being cold-hearted, it just because people can not demonstrate their love casually and audaciously. They just do not show their feelings and cherish their love in their heart, which reminds me of a person, Severus Snape.
Professor Severus Snape is a fictional character in Harry Potter written by J.K. Rowling. In the novel, he is hostile toward Harry. Snape is generally depicted as being cold, calculating, precise, sarcastic, and bitter. He strongly dislikes Harry and often
insults him by insulting his father, James Potter. As the series progresses, it is revealed that his treatment of Harry stems from Snape's bitter rivalry with James when they were in school together. In particular, James and Sirius bullied Snape.However Snape loves Harry's mother, Lily Evans.He met Lily when he was nine, and fell deeply in love with Lily, becoming a close friend of hers.However, Lily married James Potter, his deadly foe.After leaving school he joined the Death Eaters. Shortly before Lily Evans was killed by Lord V oldemort, Snape changed sides. He was killed by Lord V oldemort as he wanted to protected Harry. Upon his death, it was revealed that his deep, strong, romantic love for Lily Evans.
I was moved to tears every time I read the section that Snape was died. Without doubt, he was reserved as he hid his love for Lily so deeply that he insisted on protecting her son secretly, which was known by nobody.I was amazed by this reserved man. The reservedness is the symbol of the British, which leaves people an impression that the British is ruthless and heartless.What I want to say is that the British is just reserved.They just show their love in a low-key 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