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观
简述埃里克森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理论

简述埃里克森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理论
埃里克森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是儿童心理发展最著名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
他认为,所有儿童都会遵循一定的阶段性心理发展,这些阶段是有序的,儿童在不同的阶段发展出不同的心理特点,它们影响并制约儿童的心理行为表现。
埃里克森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有五个阶段,分别是:婴儿阶段(0-2 岁)、学前儿童阶段(3-6 岁)、小学生阶段(6-11 岁)、青少年阶段(12-18 岁)以及成人阶段(从 18 岁开始)。
在婴儿阶段,儿童在各个维度都仍处于萌芽状态,这个阶段的孩子有着激情的学习能力。
学前儿童的发展重点放在思维能力、想象力、表达能力、语言能力、记忆能力和自律能力上。
小学阶段,则是孩子适龄开始上学学习,也是发展个性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关键阶段,儿童在这个阶段着重学会与社会伦理和法律相结合,也是孩子运用复杂考虑能力的阶段。
而在青少年阶段,儿童面临身心发育的变化,成熟的同时,也要正确的认识社会道德,让其发展出真正的独立精神。
最后,在成
人阶段,儿童开始独立的适应社会环境,对自身本质和家庭、社会等环境有清晰的认识,也开始积极努力改变自身发展。
总而言之,埃里克森儿童心理发展阶段性理论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一个分段的过程,他们需要逐渐向成人期发展。
每一个阶段都有它自己的发展特性,儿童的人格又是按照这些特性发展的。
因此,家长在引导与教育孩子时要以埃里克森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理论为依据,根据孩子的不同的发展阶段提供恰当的教育环境,助孩子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让孩子健康自然的成长。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八阶段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八阶段发展理论1.生理“我”的自我评价生理“我”是指我们对自己身体的认识,设计我们对身高、体重、容貌、性别、身体状况等的认识和情绪体验。
我们对自己身体的认识和满意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自信、自尊等自我体验的高低。
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可以试着完成以下自测题。
回答无对错之分,请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在空格内填入相应的答案,或圈选相应的选项。
1)我有___cm高,我(很满意,比较满意,无所谓,比较不满意)我的身高。
2)我有___kg重,我(很满意,比较满意,无所谓,比较不满意)我的体重。
3)我是(男,女)性,我(完全认同,比较认同,无所谓,比较不认同,完全不认同)我的性比属性。
4)相对于其他人,我长得(很漂亮,比较漂亮,一般,不太漂亮,根本不漂亮),我(很满意,比较满意,无所谓,比较不满意)我的容貌。
5)我最满意的身体部位是(眼睛、鼻子、耳朵、嘴、眉毛、头发、皮肤、胸部、腹部、背部、臂部、手臂、掌、腿、足),或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其他人对我外貌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的身体状况(非常好,良好,一般,有点不好,非常不好)。
8)在一天的大多数时间里,我感到精力(很充沛,比较充沛,一般,有点不充沛,非常不充沛),思维(很清晰,比较清晰,一般,有点不清晰,非常不清晰)。
9)我(曾经,现在,从未)患过大疾病。
如果有,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病对我现在的生活影响(非常大,比较大,一般,轻微,没有)。
10)我现在(患有,不患有)慢性病。
如果有,是_________________,该病对我现在的生活影响(比较大,一般,轻微,没有)。
2.社会“我”的自我评价社会“我”是我们队自己在社会关系、人际关系中的角色认识,包括与父母、同伴和老师的关系以及自己子在这些圈子里的地位。
通过以下试题,你可以增进对社会“我”的认识。
社会心理学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社会心理学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是社会心理学领域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探讨了人类在不同生命阶段中的心理和社会发展过程。
埃里克森提出了八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并强调了每个阶段的特点和相应的发展任务。
本文将对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1. 婴儿期(0-1岁)在婴儿期,个体面临着建立信任和依赖的任务。
婴儿通过与主要照顾者的快乐和满足的互动,建立起初级的信任感。
这种信任感对于婴儿的心理和社会发展非常重要,它为后续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2. 幼儿期(1-3岁)在幼儿期,个体开始发展自我意识和探索独立性。
这一阶段的核心任务是建立自理能力,并学会表达自己的意愿和需求。
父母和其他照顾者的支持和鼓励对于幼儿形成积极的自尊心非常关键。
3. 学龄前期(3-6岁)在学龄前期,个体面临着掌握基本技能和发展想象力的任务。
儿童在这一阶段开始学会与同伴互动,并通过角色扮演和集体游戏来发展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创造力。
4. 小学期(6-12岁)在小学期,个体开始建立自我认同和努力成为社会一员。
学校和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心理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他们开始关注自己在小组和社交圈中的地位,并通过学术和体育成就来塑造自我价值感。
5. 青春期(12-18岁)在青春期,个体经历着身份探索和独立性的挑战。
青少年开始思考自己的将来和目标,并尝试建立个人身份。
他们与父母和同辈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是正常的发展现象,这时他们开始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兴趣来做出决策。
6. 早期成年期(18-29岁)在早期成年期,个体面临着个人和职业生涯的建立任务。
他们开始寻找爱情伴侣、追求事业成功,并做出独立的决策。
这个阶段的发展对于个体的成年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有着深远影响。
7. 中年期(30-64岁)在中年期,个体面临着家庭生活、职业发展和社会责任的平衡任务。
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成就和遗产,并寻找生活的意义和目标。
中年期的发展是一个平衡个人需求和社会责任之间的过程。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化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化发展理论埃里克森采纳了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说,强调社会文化背景的作用,认为人格发展受文化背景的影响和制约。
在此基础下埃里克森提出了他的发展的心理社会理论。
与皮亚杰的观点一样,埃里克森把发展看作是一个经过一系列阶段的过程,每一阶段都有其特殊的目标、任务和冲突。
埃里克森把人的心理发展分为8个阶段:第一阶段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不信任感(0-18个月):从出生到十八个月左右是婴儿期。
这是获得基本信任感而克服基本不信任感阶段。
埃里克森认为信任感是人对周围世界及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是一个人健康性格的基础。
获得信任感是这一阶段的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
第二阶段自主对羞怯与怀疑(18个月-3岁):从十八个月到三、四岁是童年期。
这是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阶段。
到了第二阶段,儿童开始有了独立自主的要求,如想要自己穿衣、吃饭、走路、拿玩具等,他们开始去探索周围的世界。
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是这一阶段的人格发展任务。
第三阶段主动感对内疚感(3-6、7岁):体在这阶段的肌肉运动与言语能力发展很快,能参加跑、跳、骑小车等运动,能说一些连贯的话,还能把自己的活动扩展到超出家庭的范围。
比如能够帮妈妈打扫房间、能帮妈妈洗碗做饭,如果父母为其行为进行夸奖那么小孩就会获得主动感,如果把这些事情搞杂了,父母对其进行批评训斥,那么小孩就会产生羞怯与怀疑自己的能力,这种内疚感与失败感还会影响下一阶段的发展。
第四阶段勤奋感对自卑感(6、7-12岁):学龄初期儿童的智力不断地得到发展,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发展迅速,他们提出的问题很广泛,而且有一定的深度。
这些方面如果能得到成人的支持、帮助与赞扬,则能进一步加强他们的勤奋感,使之进一步对这些方面发生兴趣。
如果成人把他们的勤奋行为看作为捣乱,否则孩子会形成自卑感。
第五阶段角色同一对角色混乱(12-18岁):这一阶段的核心问题是自我意识的确定和自我角色的形成。
“同一性”这一概念是埃里克森自我发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简述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简述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埃里克森是一位美国心理学家,他提出了一种心理发展理论,被称为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该理论主要围绕个体在不同阶段面临的个人和社会发展问题展开。
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包括了8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由一个“危机”来定义,并对个体的性格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
这些阶段是:1. 婴儿期(0-1岁):主要危机是信任与不信任的冲突。
婴儿需要建立对他人的信任,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基本生存能力。
2. 幼儿期(1-3岁):主要危机是自主与怀疑的冲突。
幼儿开始发展自我决策的能力,并学会掌控他们的行为。
3. 学龄前期(3-6岁):主要危机是主动性与罪疚的冲突。
儿童试图获得成就感和自尊心,并意识到他们的决策可能会有不良后果。
4. 小学期(6-12岁):主要危机是勤奋与自卑的冲突。
儿童努力学习和参与社交活动,以建立对自己的认同感。
5. 青春期(12-18岁):主要危机是身份与角色混淆的冲突。
青少年开始寻找自己的身份,面对外部和内部的压力。
6. 早期成年期(19-29岁):主要危机是孤独感与亲密关系的冲突。
成年人试图在人际关系中找到平衡,同时保持个人独立性。
7. 中年期(30-64岁):主要危机是繁忙与停滞的冲突。
成年人需要平衡个人和工作责任,并寻找积极有意义的参与感。
8. 老年期(65岁及以上):主要危机是完整性与失望的冲突。
老年人回顾自己的人生经历,在面临死亡的接近时,寻找生活的意义与满足感。
总体来说,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强调了个人在各个发展阶段面临的不同任务和挑战。
他认为,成功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有助于个人形成健康的身份和自我意识。
埃里克森关于心理发展阶段的论述

埃里克森关于心理发展阶段的论述
埃里克森是一位美国心理学家,提出了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他认为,人的心理发展可以分为8个阶段,每个阶段有自己的特征与任务。
以下是埃里克森关于心理发展阶段的论述:
1. 婴儿期(出生-1岁):信任与不信任的阶段。
婴儿需要建立对母亲及环境的信任感,否则会变得孤傲与猜疑。
2. 幼儿期(1-3岁):自主与羞怯的阶段。
幼儿需要掌握自己的能力和独立性,否则会变得犹豫不决与羞怯。
3. 幼儿园期(3-6岁):创造力与罪恶感的阶段。
幼儿需要学习掌握语言和社交技能,并且对社会准则形成自己的理解,否则会变得怀疑和迷惑。
4. 小学期(6-12岁):勤奋与自卑的阶段。
孩子需要开始学习,并且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并且建立与同伴的关系,否则会变得沮丧和自卑。
5. 青少年期(12-18岁):身份与角色混淆的阶段。
青少年需要开始建立自己的身份和价值观,并且自我探索,否则会变得迷失和自我怀疑。
6. 青年期(18-35岁):爱情与孤独感的阶段。
青年人需要开始寻找真正的爱情,并且选择自己的职业,否则会变得孤独和失望。
7. 中年期(35-55岁):生产力与停滞的阶段。
中年人需要通过工作和家庭来实现自己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并且开始接受自己的变老,否则会变得焦虑和无能。
8. 老年期(55岁-死亡):自我吸收与绝望的阶段。
老年人需要回顾过去,感受自己的成就,并且接受死亡的现实,否则会变得怀疑和自我吸收。
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标题: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一、引言埃里克·埃里克森(Erik Erikson)是一位美国发展心理学家,他提出了著名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即“人生八阶段理论”。
这个理论主要描述了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心理社会发展过程,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和冲突。
理解这些阶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个人成长过程中的挑战。
二、生命各阶段及其特点1. 婴儿期(0-1岁):信任对不信任婴儿在这个阶段需要建立对周围环境的信任感,如果他们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他们将学会信任他人。
2. 儿童早期(1-3岁):自主性对羞愧和怀疑儿童在这个阶段开始探索世界,并尝试独立完成一些事情。
如果父母或照顾者给予适当的支持和鼓励,儿童将会形成自我控制和自主性。
3. 学前期(3-6岁):主动对内疚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他们需要通过积极的行为来获得成就感。
如果他们的努力得到认可,他们将培养出主动性和责任感。
4. 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接受教育并开始比较自己与他人。
如果他们能成功地完成学业任务,他们将建立起勤奋和能力感;反之,则可能产生自卑感。
5. 青少年期(12-18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青少年在这个阶段面临身份认同的问题,他们需要找到自己的定位和价值。
如果他们能够成功地确立自己的身份,他们将形成稳定的自我认知;反之,则可能出现角色混乱。
6. 成年早期(18-40岁):亲密对孤独成年早期的人们开始寻找深度的人际关系,如友情、爱情等。
如果他们能够成功地建立稳定的关系,他们将体验到亲密感;反之,则可能会感到孤独。
7. 中年期(40-65岁):繁衍对停滞中年人在这个阶段需要关心下一代的成长和发展,同时也需要关注自身的贡献和成就。
如果他们能够看到自己的影响和价值,他们将感受到繁衍的力量;反之,则可能会感到停滞和空虚。
8. 老年期(65岁以上):完善对绝望老年人需要回顾自己的生活,并接受即将来临的死亡。
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埃里克森是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人的发展经历了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需要解决的任务,假如此阶段的任务不能得到解决,将会影响人一生的发展。
这八个阶段分别罗列如下:⑴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此时不要认为婴儿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动物,只要吃饱不哭就行,这就大错特错了。
此时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期,因为这期间孩子开始认识人了,当孩子哭或饿时,父母是否出现则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问题。
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这一品质,它起着增强自我的力量。
具有信任感的儿童敢于希望,富于理想,具有强烈的未来定向。
反之则不敢希望,时时担忧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埃里克森把希望定义为:"对自己愿望的可实现性的持久信念,反抗黑暗势力、标志生命诞生的怒吼。
"⑵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这一时期,儿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说话等。
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也就是说儿童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
这时候父母与子女的冲突很激烈,也就是第一个反抗期的出现,一方面父母必须承担起控制儿童行为使之符合社会规范的任务,即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训练儿童大小便,使他们对肮脏的随地大小便感到羞耻,训练他们按时吃饭,节约粮食等;另一方面儿童开始了自主感,他们坚持自己的进食、排泄方式,所以训练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时孩子会反复应用"我"、"我们"、"不"来反抗外界控制,而父母决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这将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化。
反之,若过分严厉,又会伤害儿童自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
如果父母对儿童的保护或惩罚不当,儿童就会产生怀疑,并感到害羞。
因此,把握住"度"的问题,才有利于在儿童人格内部形成意志品质。
埃里克森把意志定义为:"不顾不可避免的害羞和怀疑心理而坚定地自由选择或自我抑制的决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观:埃里克森认为,一个从出生到死亡,人格的发展经历了相互连续的八个阶段。
每一阶段都有一种确定的危机为其特征。
一个阶段危机的积极解决会增大下一阶段危机解决的可能性,而如果危机不能解决就会产生心理-社会危机或情绪障碍。
1、基本信任对基本怀疑(0-2岁)
2、自主对羞怯(2-4岁)
3、主动创造对内疚(4-6、7岁)
4、勤奋对自卑(6、7-11、12岁)
5、自我同一对角色混乱(12-18岁)
自我同一性(self-identification):个体关于自已是谁,在社会上应占什么样的地位,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一系列的感觉和感情。
6、亲密对孤独(18-25岁)
7、创生对停滞(25-60岁)
8、自我整合对绝望(60岁之后)
1、基本信任对基本怀疑(0-2岁)
不信任:婴儿特质,爱情不安全,依恋人格
反社会人格
满足婴儿生理上的需要,如果此时缺乏来自护理者的爱抚,或照料无规律
成年后性格倾向于乐观、开朗、信任、活泼,相信自己,敢于冒险,不怕挫折和失败。
如果危机不能成功解决,儿童的人格中便形成了恐惧的特质,成年后性格倾向于悲观、多疑、抑郁、烦躁、缺乏安全感,非常害怕被抛弃胆小懦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