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古城建筑文案名称

合集下载

山西平遥古城地区名胜古迹、简介,都在这里,建议收藏

山西平遥古城地区名胜古迹、简介,都在这里,建议收藏

山西平遥古城地区名胜古迹、简介,都在这里,建议收藏平遥古城平遥位于山西晋中盆地的汾水河畔,始建于周宣王时期,为有27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是我国现存的四座完好古城之一,史称“古陶”。

相传在远古时是尧帝的封地。

秦汉时置京陵、中都二县,有中都之别称。

北魏时改称平遥。

明清两代属汾州府,据朱元璋“高筑墙”的政策,重筑平遥古城,将夯土城垣扩建改筑为砖石城墙,呈方形,周长6.2千米,高约12米。

平遥是遗存丰富的文物大县,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0处,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1997年12月被联合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平遥古城墙●平遥城外观呈四方形,城高12米,周长6.4千米,墙体由青砖裹实土砌成。

古城四角有角楼一座,城墙四周各有垛口3000个、敌楼72座,传说这是孔子3000弟子、72贤人的象征。

环城有护城河,深宽各3米余,城门外设有吊桥,以利通行和防御。

平遥古城又称“乌龟城”,由整个城墙形制而得名。

平遥城共有城门六道,南北各一,东西各二。

南门如龟头伸出,门外有二井,喻为龟眼;北门外形向东弯曲,好似龟尾东甩;东西四门分别向头的方向弯曲,犹如龟脚。

●2.古市楼●平遥古城南街建有市楼,跨街而立,位于全城中心,高楼耸立,与城东清虚观、大成殿等高大建筑遥相呼应。

市楼屋顶为重檐歇山,黄绿彩色琉璃瓦铺盖,花纹南成双喜字,北成寿字,底层成方形,纵横各为三间,逐层收进,中层夹以平座,使楼身更显挺秀高耸。

市楼三层,高18.5米,木构为清式常例,横跨南大街,下为通道,东西连接民宅。

在楼东南侧,砖阶木梯可登上第二层楼面,中有菩萨像,两墙有彩画,绘有关公故事。

●3.日升昌票号●古城内街肆林立,票号云集,车水马龙,一派繁华景象。

清代中叶之后,平遥诞生了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而平遥古城票号总数占到同期全国票号总数一半以上,其分支机构遍布全国,并打入日本、东南亚、俄罗斯等国。

平遥古城: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城

平遥古城: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城

平遥古城: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城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是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这座古城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历经千年风雨,却依然保留着古城的原貌和风貌。

平遥古城的建筑风格独特,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华。

古城内的街道和民居都是按照传统的建筑理念建造,青石板路、木制门窗、砖砌的城墙,每一处都充满了古朴的气息。

走在古城内,仿佛穿越回了明清时期,让人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风土人情。

平遥古城的景点众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古市楼和古县衙。

古市楼是古城内的一座标志性建筑,也是平遥古城的一大特色。

这座建筑高达7层之高,外观华丽,内部精巧,是明清时期商业繁荣的象征。

而古县衙则是中国封建社会县级官署的典型代表,衙内的各个建筑都有着严格的空间布局和装饰讲究,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官府的威严和庄重。

除此之外,平遥古城还有许多其他值得一游的景点,如文庙、清虚观、日升昌票号等等。

这些景点不仅展示了平遥古城的传统文化和历史,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和变迁。

除了建筑和景点,平遥古城还有许多美食和特产值得品尝和购买。

古城内的餐馆和小吃摊位琳琅满目,可以品尝到山西特色的面食、小吃和美食。

而古城内的商铺和集市则出售各种手工艺品、纪念品和特产,如剪纸、皮影、陶器、漆器等等。

这些商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也是非常有特色的礼物和纪念品。

平遥古城的交通和住宿也非常便利。

游客可以通过各种交通方式到达古城,如飞机、火车、汽车等。

在古城内,也有许多酒店和客栈供游客选择,价格合理,设施齐全,可以让游客在旅途中享受到舒适的住宿环境。

总的来说,平遥古城是一座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城,充满了历史和文化的韵味。

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的建筑风格、风土人情、传统文化和商业发展,也可以品尝到美味的食物、购买到特色的商品。

无论是历史爱好者、文化探索者还是美食旅行者,平遥古城都是一个不容错过的目的地。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平遥古城不仅是一座历史文化遗产,也是当地人民生活的一部分。

平遥古城,中国古建筑荟萃的宝库

平遥古城,中国古建筑荟萃的宝库

风流一代·青春60平遥古城,中国古建筑荟萃的宝库■文/王岩悦玩“出镖嘞——”五百多年前,一句带着浓重平遥口音的吆喝,抒发了山西人一往无前的豪情壮志。

这一声吆喝,道出了晋商当年背井离乡的艰辛和非凡胸怀,也成就了晋商“货通天下、汇通天下”的商业盛况。

平遥古城具有“中国古建筑荟萃的宝库”之美誉,这个盛夏,我怀着期待走近了它,在古城的方寸之间探寻着它的魅力。

平遥古城墙:保家护院的“铜墙铁壁”平遥县位于山西省中部,是中国境内保存完整的明清时期古代县城的原型,拥有2700多年的历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走进平遥,古城被高高的城墙包围着,城内没有想象中的静谧和苍凉,有的是红红火火的灯笼和小商贩们高亢嘹亮的吆喝声,引得游客不由加快脚步前行。

我没有急着进城,而是先爬上了城墙一览城中整个风景。

沿着古城迎熏门南边的入口拾级而上,每一块石头都有着数百年历史的沉淀,踏在石板路上,感觉脚上也带上了历史的厚重感。

它是中国现存最完好的四座古城墙之一,现周长6.4公里,于明朝初年防御外族而建,洪武三年(1370)在旧城垣基础上重筑扩修,并全面包砖,此后经过历代补修增建,日渐完善。

古城墙外观略呈方形,东、西、北三面俱直,唯南墙蜿蜒。

城墙东南隅有文昌阁、魁星楼,东城墙顶部有点将台。

城墙上印刻72堞楼、3000垛口,寓意孔子的72位贤人、3000位弟子,蕴含了丰富的儒家文化内涵。

与中国其他城墙相同,城墙四角上都建有角楼,古城墙西北角有霞叠楼,东北角有栖月楼,西南角有瑞霭楼,东南角有凝秀楼。

这些楼外观精美,实则用以弥补古代守城的死角,从而增强整座城墙的防御能力。

如今,城墙已失去了保家护院的功能,却以形式上的文化价值默然静立。

登上古城墙的最高点,俯瞰古城全貌,建筑层层叠叠,高大宏伟。

古城颇像一只巨大的“神龟”,六个城门分别代表神龟的头、尾和四肢。

城内的院落都呈元宝状,外墙高,内墙低,据说这样聚财聚水,风水绝佳。

世界遗产在中 国12平遥古城解说词

世界遗产在中 国12平遥古城解说词

世界遗产在中国12平遥古城解说词亲爱的朋友们,今天咱们要一起走进的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城——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的晋中市平遥县,这座古城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距今已有 2800 多年的历史。

它较为完好地保留了明清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是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

当您踏入平遥古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高大而坚固的城墙。

城墙周长约 6 公里,高约 12 米,把整个古城紧紧地环抱其中,给人一种安全感和归属感。

城墙上有 72 座敌楼,3000 个垛口,象征着孔子的三千弟子和七十二贤人,这也体现了当时建造者对于儒家文化的尊崇。

从城门走进古城,仿佛穿越了时空。

古街古巷纵横交错,明清风格的建筑鳞次栉比。

那青石板铺就的街道,被岁月打磨得光滑而又温润。

走在上面,您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岁月的沉淀。

在古城的中心,有一座标志性的建筑——市楼。

它高耸在南大街上,是古城的制高点。

市楼造型优美,结构精巧,登上市楼,整个古城的景色尽收眼底。

白天,您可以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穿梭于古街古巷;夜晚,灯火辉煌,古城别有一番韵味。

平遥古城的建筑风格独特,四合院是其主要的建筑形式。

这些四合院布局严谨,轴线明确,左右对称,主次分明。

正房高大宽敞,是长辈居住的地方;厢房则相对较小,是晚辈居住之所。

院子里通常会种上一些花草树木,为整个院落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而说到平遥古城的商业,那更是值得一提。

在明清时期,平遥是中国的金融中心之一,这里的票号业务遍布全国。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日升昌票号。

它开创了中国银行业的先河,其经营理念和管理制度在当时具有领先地位。

走进日升昌票号,您可以看到当年的营业场所、账房、金库等,仿佛能看到伙计们忙碌的身影,听到算盘珠子噼里啪啦的响声。

除了票号,古城里还有许多传统的商铺。

有卖特色小吃的,比如平遥牛肉、平遥碗托;有卖手工艺品的,比如推光漆器、手工布鞋。

这些店铺不仅传承了古老的技艺,也为古城增添了浓厚的生活气息。

平遥古城的唯美句子80句

平遥古城的唯美句子80句

平遥古城的唯美句子80句1、一座城就是一部历史,一座城就生出了许许多多的故事,一座城就留下了万万千千美好回忆。

2、进入古城,爬上了城楼。

从上往下看,有一个四方城,叫“瓮城”。

瓮城有两个作用:一个叫“翁中捉鳖”:在战争时期,当敌人进入城门后,我方便将前后的城门一关,便向城下放箭或是投石头,将敌人消灭。

还有一个意思:是为了不让雨水流出城外,故用来蓄水。

3、山西平遥被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市之一。

4、人在景中走,船在水中游。

慢品人间烟火,闲观小桥流水,便是好时光,感受古镇的慢生活。

5、平遥的夜色旖旎。

红灯笼挂满沿街商铺,商铺里的灯火五光十色地渲染着这座不夜城。

玲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目不暇接,从挂饰到披肩,从一双双古拙的虎头鞋到刺绣精美的手袋,从妩媚的旗袍到一面面菱花镜,让人不知不觉沉溺在时光的深处。

6、古色古香的四合院都设计成旅馆的形式,小小土炕一个,四周围了床幔,弥漫着旧式闺房的气息。

木雕、砖雕、石雕、大红的窗花,让时光回溯。

垂花门分隔开一个个小院落,饭后在院落内的石桌石凳上,看古式的花架上垂下的长长吊兰,看屋檐下泛黄泛黑的檩木,就觉得是走进了一处古典的戏剧里。

7、去平遥古城,尝尝平遥古城的牛肉,品品古城醇香的牛奶,吃几个古城的馍馍。

古城白天的灵魂在房子,夜晚的灵魂在饮食。

游玩了一天,劳累了一天,就找个小店或者客栈吧。

晚上的生活是慢节奏的,不必在意店的大小,好吃的小店和小摊比比皆是。

三五个好友,一起坐下,在夜色下吃着津津有味的美食,观赏古城夜晚的景色。

8、我想有时间,不妨去看看平遥古城,看看我们的文化遗产。

去参观历史悠久的古城,细细领略山西的文化特色,用心灵感受晋商文化的魅力。

9、其实这是一座属于男人的城市。

周宣王时北伐猃狁曾驻兵于此。

砖石城墙,城门垛台,干涸的护城河,都在散发着战争的味道。

鼓角铁骑褪隐在时光深处了。

平遥看过挥金如土的繁华,听过清角吹寒的凛冽,尝过人世间的争斗荣辱,阅尽历史的兴亡沉浮,此刻,它用一种曾经沧海的静默固守着一份厚重的历史。

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

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
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
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县城──平遥古城
从数字看平遥 建城历史可以追溯到2700年前的西周;
现今城墙修筑于600多年前的明朝; 古城墙长6000多米,保存完整; 城内保存着3000多处古代建筑; 其中400多处保存完好。
一、平遥古城墙 1、地位:国内保存最完好的古城墙之一
6~10米
规模宏大,气势雄伟
建国初北京有大小胡同7000余条,到20世纪80年代统计只剩下 3900条左右,近一两年正在以每年600条的速度消失。
历史文化名城80%以上名不副实。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委员会委员谢辰生
古城的风貌景观之独特价值是任何新建筑所不能代替的,看上去破破烂烂的危旧房,承载着城市的历 史与文化,保存着古城的“根”与“魂”,是城市的“胎记”。
——曹昌智《画说平遥古城》
晋商与关云长乃乡亲关系,将关云长尊为财神,是希望用他的信义之誉教育商业同行。 ——何川江《风雨商路——中国商人五千年》
山西商人……把农民身上的淳朴,和中国儒家文化所提倡的这种道义感,全部移到了商业文明当中来。” ——余秋雨
明清时期晋商尊儒崇经的文化取向成为一种社会时尚。……传统民居严格按照古代宗法制度与礼序规范, 追求居家之所方正、均衡,布局紧凑严谨,有明显的纵向轴线。……在起居生活上则秉持尊卑有序、男女有 别以及长幼区分的伦理观念,合族聚居,建筑配置主次分明,井然有序。
右县衙署;左文庙,右武庙;左道观,右寺院的相互对称的建筑布局。这种礼制程式很好地体现了儒家思想。 其具体的建筑布局体现了“神人共治”和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思想。
2、古城的价值 是一座大型的历史博物馆,对研究我国古代文化,特别是晚清时期的城市建筑、居住形式和历史文化具有重要
的价值。

描写平遥古城的短句子唯美(精选2篇)

描写平遥古城的短句子唯美(精选2篇)

描写平遥古城的短句子唯美(篇一)平遥古城,历史璀璨,古韵犹存。

1. 时光在平遥古城凝固,古老与现代交织成美丽的画卷。

2. 石街弯弯曲曲,宛如漫步于古代的氛围中。

3. 红墙黛瓦,古朴又精致,展现了传统的浓淡历史。

4. 石板路上,脚步回荡,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呼唤。

5. 四合院里,清风徐徐,幽香缭绕。

6. 古城飘过的古典音乐,让人沉醉在无尽的艺术氛围中。

7. 鸽子在古城的天空飞翔,流淌着宁静与安宁。

8. 古城的门楼高耸入云,守护着古老的秘密。

9. 街头巷尾,蓝天下,古民居静观世事。

10. 春天的古城,樱花盛开,漫天粉红唯美如画。

11. 夏日的古城,夕阳西下,金黄的色彩洒满大街小巷。

12. 秋天的古城,枫叶纷飞,落红满地浪漫又温馨。

13. 冬天的古城,雪花飞舞,宛如童话王国无比美丽。

14. 古城的夜晚,灯火辉煌,星光点点犹如仙境。

15. 散步于古城的古井边,倒影着岁月的秘密。

16. 古驿道上,马蹄声响起,仿佛能穿越时空。

17. 古城的街角,小吃的香气扑鼻,挑逗着味蕾的享受。

18. 古城中的寺庙,香烟缭绕,神圣与庄严共存。

19. 古城的围墙,石砌而成,守护着历史与文化。

20. 古城的夜市,灯火辉煌,热闹非凡的气氛。

21. 古城的小巷,布满神秘,拐过一道弯,或许会遇见爱情。

22. 平遥古城的屋檐下,门楼下,心头涌上一阵亲切。

23. 古城的城墙,巍峨壮丽,回望千年繁华。

24. 在古城的小店中,找寻一份温暖的宁静。

25. 古城的人们,悠然自得,享受着岁月的美好。

26. 古城的夜晚,漫天繁星,静默观赏宇宙奥秘。

27. 古城的巷口,花红柳绿,浪漫无边。

28. 游走在古城石巷,时光仿佛回到了古代的年轮中。

29. 古城的猫咪,悠然自得,与古韵共存。

30. 古城的樱花,飘落一地,如梦似幻的美丽。

31. 平遥古城,静静地躺在历史的怀抱中。

32. 古城春天的微风,轻拂着脸庞,温暖如昔。

33. 在古城的街头,发现岁月的痕迹是如此美丽。

平遥古城宣传片文案

平遥古城宣传片文案

平遥古城宣传片公元一九一五年,在中国被称为四大家族中的宋氏三姐妹之一的大姐宋霭龄跟随丈夫孔祥熙回山西故乡省亲。

在去之前,宋霭龄有些惶恐不安,这在美国传记作家罗比.尤恩森的宋氏三姐妹一书中,曾用这样的语言描述了宋霭龄当时内心的感受,“据她所知,那里的生活是艰苦的、原始的。

”但以后发生的事实证明,宋霭龄完全想错,当他进入孔祥熙的故乡山西省太谷县时,宋霭龄惊异地发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奢侈生活,让宋霭龄更想不到的是,距太谷不远的一座小城平遥,比她丈夫的老家还要富有,这就是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位于中国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古城内现存明清时期的传统四合院近四百处,且大部分都在使用中。

因为,古城完整保存了明清时期汉民族城市的整体布局,从而成为了中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

平遥古城的城墙是世界遗产平遥古城的核心组成部分,这是中国规模最大的一座古县城城墙,周长六点二公里,在它的东侧有一面墙体是用黄土夯成,这至少得出一种结论,古城的历史应该可以被追溯到两千七百多年前的周朝。

因为根据中国古建筑史记载,砖瓦等建筑材料出现在西周、战国时期,大量使用则开始于秦朝,秦始皇动用大量劳动力修建的万里长城就是砖石所造,所以土墙的存在是平遥古城历史悠久最直接的证明。

按时间排序,它位居中国现存四大古城之首。

公元前二百二十一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开始推行郡县制,从那时起平遥城就一直是县治所在地。

知县官位不高,正七品俗称七品芝麻官,但却是一线的最高行政长官。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这些蕴含着民本思想,贯穿着清官情结的对联匾额在平遥县衙随处可见。

这个始建于北魏,定型于元明清的县衙,也是中国国内现有保存最完整的四大古衙之一,是古代基层政权的活标本。

现在看到的平遥古城墙是明代朱元璋统治时期,为防止外族侵扰,在旧的土墙原基础上重筑扩修,不仅完善了军事防御设施,修建了门楼、角楼、敌楼,而且把夯土城墙外全部包成青砖,成为砖石城墙,墙高十二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平遥古城建筑文案名称篇一:平遥古城的建筑1.11.1机构设置及职责项目区管理机构名称为:山西省平遥县林业局,科级建制。

内设机构有:资源保护室,科研技术室、办公室,计划财务室和三个保护站。

(1)资源保护室:负责项目区内湿地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湿地防火、远程监控、野生动物救护、行政执法和案件查处等工作,业务上对各管理站实行指导。

(2)科研技术室:负责项目区内科研项目研究、档案管理、调查监测、科技交流合作、标本室的管理、参与保护措施的制定等工作,对各管理所、培训基地、给饲点实行业务指导。

(3)办公室:负责机关事务、后勤、文书收发、车辆管理、并组织资源管理室、科研技术室进行宣传教育、信息发布、信访接待等工作。

(4)计划财务室:负责全站财务计划制定实施和日常财务管理工作。

(5)基层保护站:负责各自管理区域内的保护管理工作,积极与保护管理局密切联系,针对性制定管理区域内的保护、宣传措施。

山西省平遥县林业局人员编制一览表1.11.2人员设置林业局实行局长负责制,下设8个管理所,实行所长负责制,人员分配和管理方式如下:图1山西省平遥县湿地组织机构和管理示意图1.11.3项目年总运营费用项目年总运营费用230.51万元,其中:(1)人员工资88.32万元。

(2)福利13.25万元。

(3)办公费用26.5万元。

(4)科研经费17.66万元。

(5)图书资料费1.77万元。

(6)宣传教育费4.42万元。

(7)固定资产维修费13.25万元,其中对站、所、点的维修费8.83万元,野外保护防护设施的维修费4.42万元。

1.12项目总指标(1)管理局人员编制:10人(2)8个管理站人员编制:共36人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温度-7℃全年平均相对湿度:62最大集雪深度:10cm篇二:山西平遥古城导游词山西平遥古城导游词山西平遥古城,不仅以古老完好的城墙闻名于世,而且古寺庙、古市楼、古街道、古店铺、古民宅,荟集一城,构成了一个宏伟壮观的古文物建筑群。

下面是山西平遥古城的导游词,仅供参考。

山西平遥古城导游词一:山西平遥古城导游词诸位游客,大家好。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平遥就要到了,右前方那高耸的砖墙就是我国现存较为完整的四座古城池之一平遏城。

1997年12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通过决议,将我国云南省丽江古城、山西省平迢古城和江苏省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现在大家可以观赏一下古城的远景和比较完整的外观。

平遥古城,历史悠久。

据载:西周时期周宣工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曾派兵北伐萨犹,并修建了京陵城。

京陵城就建在今平远县城东北约7公里的京陵衬,京陵二字作为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这可以说是平遥建城的开端,也是现在乎迢城的前身。

从那时起,至今已有2800年左右历史了。

现在这座平送城始建于何时,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

大约在北魏太武帝朽跋燕时,为避名讳,将原来的平陶县改为乎迢县.并把县治从别处迁到这里。

建城时间应该是这以后的事。

在湿长的历史岁月中.这里曾有过她的繁华,也曾多次道受战火的破坏。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城墙,是明代洪武三年,即1370年把原来的土城墙加高加厚加砖扩建而成的,明清以来虽曾数次维修,但风格未变。

山西平遥古城平遥古城内古建筑保存很多,像文庙大成殿、清虚观、市楼、城隆庙、武庙戏台等。

就是街道民居.也基本保存明清时代风貌。

漫步街头,还会看到各种古色古香的院门、院埔、秸雕细刻的古建筑装饰,甚至还能看到门前的接马石桩、下马石等,一派古城风貌。

平遏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名人辈出。

是敢于不顾"满门抄斩"的恐吓、秉笔直书的若名晋代史学家孙盛、以"映雪读书"流传千古的孙康等古代名人,当代已故中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侯外庐、已故语言研究所副所长侯秸一、已歇中国文学研究会会长王瑶、着名画家李苟、着名歌唱家郎兰英等都出生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平适古城不愧为历史文化名城。

山西平遥古城导游词二:地处三晋腹地的平遥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我国现仅存的四大古城之一。

1986年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994年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研讨会在平遥召开,会议首推平遥作为申报联合国"人类遗产"项目的第一个古城,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考查后把平遥古城正式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从此,这座小城名声远扬,慕名而来的海内外游客络绎不绝。

利用行车间隙我把平遥城的历史沿革作个简要介绍。

平遥古城,历史悠久,据出土文物考证,远在新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

有史以来,建置沿革屡经变迁。

最早称为古陶,是尧帝的封地;西周时名为京陵城,京陵二字作为地名一直沿用至今,是平遥城的前身;北魏时改名为平遥县,并把县治迁到这里。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这里曾有过它的繁华,也曾多次遭受战火的破坏。

现存的城墙是明代洪武年间,即1370年修建的。

明清以来经多次维修,使古城墙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

作为世界级文化遗产的平遥古城,她留给我们的主要遗产有:古朴典雅、胜景迷人的镇国寺;东方彩塑艺术宝库双林寺;雄伟壮观的古城墙;闻名全国的中国第一票号"日昇昌"旧址;以及明清一条街上的古寺庙、古市楼、古店铺和古代民宅。

首先我们要参观的是镇国寺。

镇园寺:位于平遥县城东北郝洞村的镇国寺,创建于五代北汉时期,原名京城寺。

明朝时改称镇国寺。

1988年被国务院批难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如大家所看到的,整座寺院坐北朝南,两进院落,中轴线上有天王殿、万佛殿、三佛楼,天王殿两侧配有钟楼和鼓楼。

一进院东西廊有碑亭、三灵侯、二郎殿、财福神和土地各殿。

二进院东西有观音殿、地藏殿等。

处于寺庙最前端的天王殿,是元代建筑。

进入殿内,可参谒佛国护法神将——四大天王:南方增长天王,手执清风剑,气势磅礴;东方持国天王,眉清目秀,慈善温和,怀抱琵琶;西方广目天王,臂缠长蛇,泰然自若;北方多闻天王,手执宝伞,气贯长虹。

四大天王很受民间"欢迎",因为它们代表"风、调、雨、顺",象征着"五谷丰登,天下太平"。

出了天王殿,钟楼鼓楼相互对峙,钟楼上有金代皇统五年铸造的铁钟一口,形制古雅,工艺别致,而且钟声洪亮。

据说在当年没有汽车火车的时候,镇国寺的钟声能传到30里外的平遥城内,算得上是一件珍稀之物了。

朋友们,接下来要参观的是居于前院中央的万佛殿,它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之一,堪称"千年瑰宝"。

这座殿宇造型独特,平面近似正方形,屋顶庞大,出据深远,但由于屋角反翘,使沉重庞大的屋顶呈现出轻巧活泼的建筑艺术形象,整个外观给人一种雄伟壮观、气势非凡的感觉,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建筑家在建筑科学方面的非凡技能。

在殿内,共有彩塑11尊。

中央是佛坛,主保释迎牟尼形体高大,坐在须弥座上,表现出安逸慈祥、和颜悦目的神态。

旁边站立的是迦叶和阿南二****,阿南身着僧衣,一副出家人打扮,他显得聪明、慈善,是一位才气横溢的青壮年形象;另一侧的迦叶看上去是一位饱经风霜、含辛茹苦的老人,因为他从小出家、一生勤勉求进,苦修一世,历尽艰辛。

前面分别是两尊菩萨和供养菩萨。

两菩萨衣冠紧扣、面额丰满,显得非常文雅娴静,俨然一副贵妇人形象。

两供养菩萨体形丰满,线条优美,体现出少女特有的娇柔之美。

在菩萨的前面是两天王和两供养童子。

两天王手执兵器,头载盔甲,是典型的唐代武士形象风采;两供养童子身体瘦弱、衣着俭朴,一副天真善良的农家少女形象。

这11尊塑像虽是宗教神化的偶像,但却是按照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加以形象塑造的。

这些塑像是我国寺庙中现存的五代时期的惟一作品,堪称"稀世珍品",在我国雕塑史上占有重要一页。

朋友们,寺内还有更为精彩的去处,那就是三佛楼、地藏殿、土地殿。

各位请随我一一参观。

这座三佛楼创建于明代,主像有三尊,分别是"法自佛、报自佛、应自佛"。

这些佛像自然大方、造型优美。

大家再请看两墙上的壁画,画的是释迎牟尼的生平八相图,集山水花鸟、人物于一体,描绘了释迦牟尼的一生。

位于后院西侧的地藏殿,俗称阎王殿,建于明代,主像为地藏王菩萨,四周为十殿阎王,六位判官、牛头、马面立于地上,这些塑像有的怒不可遏,有的文质彬彬,有的慈祥和蔼。

再看这墙上的14幅壁画,集绘画、书法于一体,描述了不善之徒被受刑制裁的场面,其惨状目不忍睹。

这些情节表现的是惩恶扬善的哲理,但在封建社会里,劳动人民处在社会的最下层,有冤无处申,有苦无处诉,只有把希望寄托在来世,正如这幅对联所写:"阳世奸雄欺天害理由直汝,阴司报应古往今来放过谁。

"强烈地表现着惩恶扬善的愿望和人生哲理。

各位朋友请看土地殿正中的这一坐像,不用说大家也能猜得出他是土地爷了,他看上去和蔼慈祥,佛经中说它是山川郊社之神,他的两侧分别侍立着金童和玉女,手中各自拿着印玺和印盒,一副叫顺服侍土地的形象。

观赏完这几座主要的殿宇后,我们要返回前院,再去看看前院两侧的碑廊。

这里共保存着历代石碑20余通,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半截碑"。

由于该碑上下左右都有残缺,所以名为半截碑,以残碑的宽厚度估量,原碑非常高大。

此碑内容与镇国寺无关,原来在镇国寺竣工时,在寺的附近捡回这块碑,想做碑座,结果发现书法甚佳,秀润苍劲,当时没舍得毁掉,才得以幸存下来。

经考证,这块碑是北汉主刘崇之孙刘继钦的墓志铭碑,文物价值相当高。

朋友们是否注意到这棵古老的槐树,大家猜猜它的树龄是多少呢?这棵名为龙槐的树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据嘉庆《龙槐记》碑中记载,有了这座寺庙就有了这棵树,它长得高不盈丈,树身已满是裂缝,弯弯曲曲,枝干错综盘结,无头无尾,看上去张牙舞爪,腾云驾雾,也是寺内的一大奇观。

从寺门向寺内远望,杂树交荫,绿叶蓬松,环境优美,饶有古趣。

平遥城墙:从镇国寺出发,约半个小时,我们便来到了历史文化名城——平遥古城。

女士们、先生们,前方那高耸的砖墙就是平遥城墙。

据史书记载,西周宣王时,平遥旧城狭小低矮,大将尹吉甫驻兵于此,出于军事防御的需要,筑西北两面城墙;明代洪武三年即1370年,扩建为砖石城墙。

以后历代多次修补,基本上建成为现存规模。

但在日伪统治时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1980年国家拨出大量经费动工复修,使平遥城墙重现昔日光彩。

平遥古城素有龟城之称,寓意为吉祥、长寿、青春永驻、金汤永固。

据传说,城池南门为****,门外的两眼水井象征着龟的双眼;北城门为龟尾,是全城的最低处。

城池东西有四座瓮城,两两相对,上西门,下西门、上东门和下东门,前三门的外城门均向南开,形似龟的三条腿,惟有下东门瓮城的外城门,向东而开,据说是古人建城时惟恐"乌龟"爬走,于是将其左腿使劲拉直,井用绳索紧捆在麓台塔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