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名言100句

合集下载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名言 句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名言 句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名言100句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刘备语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

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

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论语》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

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

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论语》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

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我国古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20篇座右铭

我国古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20篇座右铭

我国古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20篇座右铭一、金人铭作者:黄帝【原文】我古之慎言人也。

戒之哉!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

无多事,多事多患。

安乐必戒,无行所悔。

勿谓何伤,其祸将长。

勿谓何害,其祸将大。

勿谓无残,其祸将然。

勿谓莫闻,天妖伺人。

荧荧不灭,炎炎奈何?涓涓不壅,将成江河。

绵绵不绝,将成网罗。

青青不伐?将寻斧柯。

诚不能慎之,祸之根也。

曰是何伤,祸之门也。

强梁者不得其死,好胜者必遇其敌。

盗怨主人,民害其贵。

君子知天下之不可盖也,故后之下之,使人慕之。

执雌持下,莫能与之争者。

人皆趋彼,我独守此。

众人惑惑,我独不从。

内藏我知,不与人论技。

我虽尊贵,人莫害我。

夫江河长百谷者,以其卑下也。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戒之哉!戒之哉!【译文】我是古代的慎言人。

要警戒!要警戒!不要多说话,多说多败。

不要多事,多事多难。

对于安乐,必须警戒。

不要做后悔的事。

不要说没关系,它的祸患将会很长。

不要说没害处,它的祸患将会很大。

不要说没有伤害,它的祸患即将产生。

不要说没听到,上天在窥视着你。

荧荧如豆的小火不熄灭,变成烈火将怎么办?涓涓的细流不堵住,将积成江河。

细小的丝线绵绵不绝,将会变成网罗。

青青的小苗不砍掉,将会变成大树。

如果真的不谨慎对待它,那是祸根。

说这有什么关系,是祸门啊!强横的人不得好死,好胜的必定遇到他的敌手。

强盗怨恨主人,人们嫉妒他的尊贵。

君子知道天下是盖不住的,故处于天的后面、下面,使人羡慕。

保持柔弱,保持低下,没有人能跟他争。

人们都往那里去,我独守在这里。

众人迷惑盲从,我独不从。

我的内在的才能,我是知道的,不跟别人比较技艺的高低。

我虽尊贵,人们不嫉妒我。

那江河之所以能成为百谷的尊长,是因为它低下。

天道没有亲疏,常常施福给善人。

要警戒!要警戒!二、诫伯禽作者:周公(周)【原文】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

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走如马,不与马争走;智如士,不与士争智。

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土地博裕而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而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而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博文多记而守以浅者,广。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相关的名言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相关的名言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相关的名言1、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

典出:《管子·禁藏》。

释义:不去立没有好处的功劳,也不去做没有益处的事情。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典出: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释义:不学习就难以增长才干,不立志就难以学有所成。

3、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典出:汉·刘向《说苑·政理》。

释义:从别人那里听来的事情,没有亲眼所见的可靠;亲眼所见,不如亲自尝试去做。

4、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以领之,方能中鹄。

典出:清·袁枚《续诗品·尚识》。

释义:学习就像拉开的弓弩,才能就像箭头,还要用见识来引导,射出的箭才能击中目标。

5、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典出:《国语·周语下》。

释义:顺从良善如登山一样艰难,屈从邪恶如山崩一般迅速。

6、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典出:《尚书·五子之歌》。

释义:人民才是国家的根基,根基牢固,国家才能安定。

7、君子检身,常若有过。

典出:《亢仓子·训道篇》。

释义:君子要检点自身,随时反省,就像常有过失一样。

8、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

典出:清·万斯大《周官辨非》。

释义:但凡是于民有利的事情,哪怕是一丝一毫也要推行;于民有害的事,哪怕是一丝一毫都必须革除。

9、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

典出:明·张居正《答福建巡抚耿楚侗》。

释义:治国理政的要害,莫过于安定百姓;使民安定的关键,莫过于体察他们的疾苦。

10、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

典出: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

释义:如果想安定天下,必须先端正自身。

曾国藩经典名言100句

曾国藩经典名言100句

曾国藩经典名言100句1. 志存高远,乘风破浪。

2.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3.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4. 知行合一,坚持不懈。

5. 以身作则,言行一致。

6. 修德立身,端正品行。

7. 不求闻达,但求有用。

8. 熟能生巧,勤奋刻苦。

9. 失败乃成功之母。

10. 精益求精,不断提高。

11. 忍辱负重,不屈不挠。

12. 心态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人生。

13.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14. 以诚待人,以信立身。

15. 三思而行,不冒冒失失。

16. 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前行。

17. 勇往直前,不断进取。

18. 自强不息,自立自强。

19. 革故鼎新,不断创新。

20.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1. 忠诚是立场,敬业是态度。

22. 为人民服务是天职。

23. 落实到位,才能得心应手。

24. 以结果为导向,不断努力。

25.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26. 投桃报李,以德报怨。

27. 做事要有始有终,不半途而废。

28. 和谐合作,共创未来。

29. 博采众长,取长补短。

30. 遇事沉着冷静,不慌不忙。

31. 良心是成胜败的关键。

32. 交流沟通,搭建桥梁。

33. 知易行难,不断学习。

34. 知识改变命运,勤学有重点。

35. 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36. 动而不失时机,静而思考方案。

37. 决战到底,不言放弃。

38. 切勿忘本,保持初心。

39. 知足常乐,心态平和。

40. 摒弃浮躁,追求真实。

41. 沟通合作,共同发展。

42. 不断创新,引领时代。

43. 勤勤恳恳,日积月累。

44. 笃定坚决,果决行动。

45. 沉淀自己,磨炼性格。

46. 思想开阔,胸怀坦荡。

47. 虚心学习,不断进取。

48. 勇于担当,不逃避责任。

49. 从小事做起,小步快跑。

50. 适应变化,善于应变。

51. 以人为本,注重人才。

52. 常态不变,追求稳定。

53.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54. 德才兼备,仁爱之师。

55. 知行合一,实事求是。

56. 不退缩,不退让,勇往直前。

四书五经名句50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四书五经名句50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1、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2、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译文:有钱的人房间装饰得很华丽,有仁德的人心里宽畅,身体自然也安舒了。

3、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译文:君子有个大原则,就是必须用忠诚信义来争取民心,骄横奢侈就会失去民心。

4、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译文:创造财富有个大原则: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创造得迅速,使用得舒缓,这样国家财富就可以经常保持充足。

5,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译文:喜好人们所厌恶的,厌恶人们所喜好的,这就叫做违背人的本性,灾害必定会落到他的身上。

《中庸》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译文:天赋予人的品德叫做“性”,遵循事物本性就叫做“道”,使人修养遵循道就叫做“教”。

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译文:广泛地学习知识,详细地询问事物发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确地辨别是非,踏实地去实践。

3、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

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译文:由于诚恳而明白事理,这叫做天性;由于明白事理而做到诚恳,这是教育的结果。

真诚就会明白事理,能够明白事理也就能够做到真诚了。

4、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译文:“中”是天下的大本源,“和”是天下的普遍规律。

5、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

译文:君子依据中庸之道行事,有的人却半途而废,可是我却不能中途中止。

《论语》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译文:学习知识而又能经常去复习、练习,不也是很令人高兴的事么?有朋友远道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么?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知道的就承认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惘,无所收获;只是思考而不读书,有时就会空想,疑惑不解。

曾国藩100句名言警句

曾国藩100句名言警句

曾国藩100句名言警句
曾国藩是中国清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他留下了许多有深刻思想和启示意义的名言警句。

以下是曾国藩100句名言警句的一部分:
1. 必先利其器,然后用之。

2.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3. 人生志在四方。

4. 国事忧民事。

5. 吾以国家为念,念及贫困百姓。

6. 修身者,独有信心胆略。

7. 事理分明,不可假借。

8. 世之没有的东西,全在于不忍舍弃。

9. 无功不受禄,无过不受罚。

10. 菜单上全是饭粒,往外跑一个。

11. 饭已捞完,菜未沾饭。

12. 朋友之间不论贵贱,最好别借钱往来。

13. 难得糊涂。

14. 知耻近乎勇。

15. 四海之内皆兄弟。

16. 真心待人,有苦说不出,有难肯相助。

17.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18. 名实不合则疏,善意不结则孤。

19. 举贤任能,责成其事。

20. 必有方而后可测。

21.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2. 尽心体国,全力竭忠。

23. 指挥若定即专,权衡轻重即白。

请注意,这些名言警句可能存在不同版本或译文的差异,以上列举的内容仅供参考。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名言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名言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名言古代修齐治平“四不”名言)1——2——3——4;涓涓不壅,终为江河;绵绵不绝,或成网罗;毫末不札,将寻斧柯。

——5——6;学而慢其身,虽学不尊矣;不以诚立,虽立不久矣;诚未著而好言,虽言不信矣。

——7——8。

——9;不能有其身,不能安土;不能安土,不能乐天;不能乐天,不能成其身。

——10;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11——12;残贼加累之谮,君子不用;隐忌雍蔽之人,君子不近;货财禽犊之请,君子不许。

——战国·13——14;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诛而不赏,则勤厉之民不劝;诛赏而不类,则下疑俗俭百姓不一。

——15敢不以伤人。

——16之辞。

——17;水火不积,则晖润不博;珠玉不睹乎外,则王公不以为宝;礼义不加于国家,则功名不白。

——18政而化。

——19权。

——20——21——22;福不择家,祸不索人。

——23;闻善而不索,殆;见能而不使,殆;亲人而不固,殆。

——24——25事不生。

——26——27不可以出军;不和于军,不可以出陈;不和于陈,不可以进战;不和于战,不可以决胜。

——28;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29;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30;使其目可以见,不学,其见不若盲;使其口可以言,不学,其言不若爽;使其心可以知,不学,其知不若狂。

——31;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32;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33——34——西汉35少。

——36——37——38——39捷不以欺诬人。

——40;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

——41——42;种树畜长,不见其益,有时而大;积德修行,不知其善,有时而用;弃义悖理,不知其恶,有时而亡。

礼记名言名句

礼记名言名句

礼记名言名句《礼记》是我国古代经典之一,记载了丰富的礼仪文化和名句。

下面是一些《礼记》中的名言名句,共计2000字。

1. 君子之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礼记·大学》)2.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曲礼上》)3. 事必死方休,政必诛方宁。

(《礼记·曲礼上》)4. 知其不可而为之,则行而无悔矣。

(《礼记·修身》)5. 举一事,推而广之,其身正则天下正。

(《礼记·修身》)6.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礼记·乐记》)7. 礼以行之,义以求之。

(《礼记·乐记》)8. 敬而听之,明而识之,慎而相之,皆可行也。

(《礼记·玉藻》)9. 规之者,成之也;不规者,灭之也。

(《礼记·玉藻》)10. 德者,本也;礼者,末也。

(《礼记·大同》)11.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礼记·表记》)12. 凡事可作而后言,所以齐明。

(《礼记·孝经》)13.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礼记·小仪》)以上是《礼记》中的一些名言名句,这些经典文化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也对我们现代社会仍然有启示意义。

希望能够通过这些名言名句,让更多的人重新认识和理解《礼记》的价值和意义。

14.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礼记》中最为核心的思想,它强调了个人修养和家庭责任与国家发展的紧密联系。

只有个人身心全面发展,家庭和睦和谐,国家才能够繁荣稳定,天下才能够和平安宁。

15. “事必死方休,政必诛方宁”,这句话告诉我们,在治理国家和处理事务的过程中,遵循道义原则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不正视错误和制止恶劣行为,国家和社会将无法得到真正的安宁和发展。

16. “知其不可而为之,则行而无悔矣”,这句名言是对于坚持自己信念和追求正确行为的重要指导。

当我们知道某事是正确的,即使环境或者困难不利,我们也应该毫不犹豫地去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名言100句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刘备语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

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

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论语》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

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

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论语》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

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

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

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14.言必信,行必果--《论语》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

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

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

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19.不怨天,不尤人--《论语》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20.不迁怒,不贰过--《论语》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21.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

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22.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2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2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2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26.三思而后行--《论语》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27.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2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29.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3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

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31.知耻近乎勇--《中庸》译: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现。

32.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译:以为自己的错误比别人的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

33.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译: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34.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35.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36.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序》译: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

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37.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38.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明代谚语译: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39.千经万典,孝悌为先--《增广贤文》译: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40.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译: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4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译: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不会感到迷茫,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疲倦而没有收获。

4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应当说不知道,不弄虚作假,这才是明智的行为。

4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译: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

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

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44.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明·朱熹译: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4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译:努力学习却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厌倦。

4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译:不把半步、一步积累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4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颧雀楼》译:想看到更远更广阔的景物,你就要再上一层楼。

想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你就要比原来更努力。

48.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译:尽管你是一个强者,可是一定还有比你更强的人,所以不要在别人面前骄傲自满,自己夸耀自己。

4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译: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5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到老了想读书却为时已晚。

51.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林逋《省心录》译: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学习就是聪明的人,不好问又骄傲自满的人是可耻的。

52.学不可以已--《荀子》译: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53.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译:学过的知识,在适当的时候去复习它,使自己对知识又有了新的认识,这不是令人感到快乐的事吗?5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译:学了新的知识又常常温习已学过的知识,不断地学习,温习,学问和修养一定会很快得到提高,这样的人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5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译:读书读得多,写起文章来就会笔下生花,像有神助一样。

5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译: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老了只能后悔、叹息。

5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译:读书必须反复多次地读,这样才能明白书中所讲的意思。

58.学而不化,非学也--宋·杨万里译:学习知识但不能灵活运用,不能称为学习。

59.好学而不贰--《左传》译:爱好学习但不三心二意。

60.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论语秦伯》译:学习知识时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害怕再失去。

61.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尚书》译:人如果不学习,就像面对墙壁站着,什么东西也看不见。

62、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译:聪明的人还一定得勤学好问才能成才。

63、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晋·葛洪译:学问的渊博在于学习时不知道厌倦,而学习不知厌倦在于有坚定的目标。

64.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睎译:学习知识不能从中明白一些道理,这和不学习没什么区别;学到了道理却不能运用,这仍等于没有学到道理。

65.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宋·苏轼译:广泛阅读,多了解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把其中好的部分牢牢记住;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材料,到需要用时便可以很自如恰当地选择运用。

66.差之毫厘,缪以千里--宋·陆九渊译:做任何事情,开始一定要认真地做好,如果做差了一丝一毫,结果会发现相差很远。

6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晋·陶渊明译:美好的青春年华过去了就不会再来,一天不可能有两个早晨,要珍惜时光啊!68、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译:文章讲的内容或题材都很好,可表达不适当,那么欣赏的人就不会很多,难以传播千古。

69.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顾炎武译:学习时不要在渊博浩翰的知识面前感到自卑,也不能因为学到一点点知识而骄傲自满。

70.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译:勤奋好学就接近智,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接近仁,懂得了是非善恶就是勇的一种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