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忠谋:台积电老将的传奇人生

张忠谋:台积电老将的传奇人生
张忠谋:台积电老将的传奇人生

张忠谋:台积电老将的传奇人生要是一个好的职业经理人,也要是一个好的创业者,要能开创一个行业,当然也要能轻而易举影响一个行业,要全球化,但一定要世界级的。

这句话用来形容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是再贴切不过的了。或许你并不了解张忠谋,但是说起手机、数码相机、电脑、电视机你一定不会陌生,而要制造出这些东西,有一样东西不可或缺,那就是芯片,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台积电”),正是全球最大的晶圆代工企业。在这一干全球科技产业的“幕后英雄”中,独有它享有无可动摇的地位。而它的掌门人,就是全球最佳职业经理人之一的张忠谋。

张忠谋是一个有着传奇故事的人,他的传奇也就是台积电的传奇。

高瞻远瞩开创先河

任何事情的诞生总会有一个故事,台积电也不例外,并且还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似乎在诞生之初就承载着某种使命。

一九八七年,全球第一家专业晶圆代工厂台积电在新竹诞生,当年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向岛内企业简报晶圆代工时,感觉自己犹如外星人;经过二三十年的努力,台积电早已成为世界第一,为台湾赢得专业晶圆代工王国美誉。

一九八五年,是诞生前的台积电关键的一年,也是张忠谋转换人生跑到关键的一年。时任工研院董事长的徐贤修、政务委员李国鼎等人力邀他回台接掌工研院院长,徐贤修还亲自到纽约拜访他三次。由于先前自爱美国德州仪器做到集团副总裁、通用器材总裁,负责企业经营职务前后二十一年,经济上已独立,他正好想找一个新的挑战,张忠谋说,“工研院研究成果可以技术移转给台湾很多公司以创造利润,对我是很大的吸引力。”当年台当局推动成立大型半导体公司,是李国鼎的点子。美国有三家由华人创办的IC设计公司如国善、华智、茂硅,他们没有晶圆厂,希望台湾当局能够资助设厂。李国鼎属意由张忠谋筹办一家半导体公司,已有二十多年半导体管理经验的张忠谋,几天之内提出晶圆代工模式,他向李国鼎报告,“台湾要做半导体,只有生产方面有竞争力,而晶圆代工最有成功希望。”张忠谋有着自己的独立思考,他选择方向,往往是选择最有利的,他明白世界上所有的决定都是如此,一定会有缺点,只是这个决定优点多,成功的可能性比别的选择大。所以他选择了晶圆代工。“当年台湾唯一的优势是生产,不是营销、设计、品牌。”张忠谋说。

创新一直是台积电的核心价值,“一个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维持不

断创新是内在最大的挑战。”张忠谋指出,台积电以高于底薪数十倍的红利奖励成功的创新,台积电不会惩罚失败的创新。

最早晶圆代工的业务是用IDM厂用的,IBM、东芝、三星等都曾在产能利用率低时,经营代工业务,到了旺季的时候,设计客户却拿不到产能,台积电的出现,正好补足产业的这一空档。就这样,晶圆代工在张忠谋带领的台积电手里,发扬光大。

1994年台积电在证券交易所上市,隔年台积电营收超过10亿美元,说到台积电对产业最大的意义是把晶圆代工从一个副业,变成一个行业。张忠谋在他的《前传》里这么说,“专业代工的出现,不仅大幅提升了晶圆代工的品质,也大幅增加晶圆代工的可依赖度。”

2000年元旦前后,台积电分别宣布并购德基、世大积体电路,导致不少世大主管及工程师出走上海,包括中芯半导体创始人、前CEO张汝京,意外地奠下了大陆半导体工业基础。他曾说,“这二三十年的半导体时代中,张忠谋的地位无人能及。”

2005年7月1日,张忠谋转任董事长,将台积电CEO职位传给蔡力行,这仿佛是场宁静革命,在悄悄上演。而这,也是台积电重要的分水岭,之前,张忠谋每星期数次往返新竹、台北,他曾回答关于退休的安排时所说:“我会慢慢交棒,跟每天正在发生的事情,渐行渐远。”

临危出马江山回春

这次的交棒,并不是张忠谋与台积电故事的结束。可能谁也没有想到,这位说着“交棒出去之后,我并不会有失落感或不习惯放手一些事情,因为这对于我来说是长期计划”的老将会重新回到台积电。

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台积电2009第一季度收入出现其史上最大跌幅,几近亏损。对常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的台积电的惯于将其视为“模范生”的业界而言,这样的消息令人震惊。正如AMD创始人杰瑞.桑德斯曾描述的,芯片业是“工业中的原油”,这不仅意味着台积电这样的企业是信息科技时代必不可少的基石,也说明它受相关产业和整体经济情况影响巨大。

张忠谋注定不会这么简单地和台积电说再见。在金融危机的压力下,张忠谋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重回前线。2009年6月11日,台积电宣布由董事长张忠谋兼任CEO,负责公司日常运营;被称为“小张忠谋”的原CEO蔡力行改任新事业总经理,负责开拓太阳能和LED等新业务。在上一季度与亏损擦肩而过后,台积电显然不敢再掉以轻心。张忠谋曾对台湾媒体表示,如果换其他人做CEO,至少会有半年至一年的不稳定期,“台积电承担不起”,而这次出山,“并不是我一定要当多少年的CEO,但我当CEO,也不是暂时的”,张忠谋强调。

2009年6月15日,张忠谋重回新竹上班的第一天,翻开周末的《纽约时报》便看到:“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厂商很快将开始制造连太阳能电池和发光二极管照明。这将引起既有玩家的注意,它们发现自己将与世界上最厉害的制造商之一竞争。台积电的进入会压低价格,就像它在电脑芯片上做的一样……台积电过去20年从事的根基业务现已进入成熟期,不再高速增长,它自然想寻求新的机会。”

2010年第一季度,以营论收,其已成为仅次于英特尔、三星和德仪的全球第五大半导体企业,是前10名中唯一的华人企业。

重回前线的老将更大的手笔是斥巨资扩大产能,以期与竞争对手彻底拉开距离。不久前,台积电将今年的资本支出从48亿美元上调至59亿美元,是第二晶圆代工企业台湾联华电子12亿至15亿美元的资本支出计划的4到5倍。唯一可与之相比的是在整个半导体行业中盘踞前两名的英特尔与三星电子。

事实上,扩大产能是一个赌注甚高的游戏——随便一笔投资都涉及上亿美元,订单数又紧随经济周期大幅波动。半导体产业中的佼佼者英特尔就以善于在危机中下重注、然后借经济复苏赚一大笔钱著称,在这背后都是领导者的经验、魄力与前瞻性。

张忠谋就是华人中最懂这个行业的人。“他记得的数字比我多。”前台积电CFO张孝威表示。在硅谷做了30多年的半导体产业的美国益华计算机创始人黄炎松也感慨“千兵易得,一将难求,张忠谋就是那个大将。”

踌躇满志续写传奇

当芯片代工发展成为成熟且严苛的产业时,能脱颖而出的少数中的少数。所有竞争都可归结为台积电与“非台积电”的战争。“在我们眼里,这个行业几乎只有台积电一家需要关注。”花旗环球证券首席分析师陆行之表示。台积电最大的对手不是排名次之的联华电子,而是韩国三星电子。“三星是每个人的竞争对手。”这是张忠谋告诫台湾大小科技企业的名言,从最上游的晶圆到最下游的消费电子,三星通吃整个行业链。在半导体产业更是动态随机存储器和内存领域的霸王。

张忠谋表示台积电只做一个行业,晶圆代工的竞争是生存问题,但对三星不是。“我们要必胜才行,三星不需要。”他加重语气强调。

现在,最为热衷大举投资芯片领域的是亚洲企业及政府,2007年兴建的40个晶圆厂有35个在亚洲,3个在美国,欧洲只有2个。

怀有这一梦想的还有中芯国际,中国大陆半导体业整体还很孱弱,张汝京创立中芯国际的愿景,就是要成为中国第一芯片制造企业。但离

这一目标尚远,他本人就因连年大幅亏损和与台积电制程专利官司告负在去年黯然下台。显然,建晶圆厂容易,填满产能、运营得好却难上加难。张忠谋强调,大陆在晶圆厂上投资不菲,但投资多少并不是最主要的制胜条件。中国大陆的半导体制造业能轻易跨过资金和政策门槛,短期内却无法在技术。人才、研发能力等需要长期积累的方面赶上台湾。

一个重要问题是,中国大陆至今没有一位像张忠谋这样能统帅整个行业,并改变全球游戏规则的领导者。那么,张忠谋本人会亲自扮演这个角色吗?

张忠谋表示,大陆芯片设计公司未到“临界规模”。5到10年前的临界点可能是10亿美元的营收,现在也许已是20亿美元。但他也带有期待说,中国芯片设计企业“终于”是能够达到临界规模的。

这意味着,张忠谋和台积电的时代,在可预见的未来还将持续下去。

在不远的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位台积电的老将将会给世界创造出另一奇迹,他在书写台积电的传奇的同时也在书写自己的传奇。

台积电公司治理的典范

◆台積電公司治理的典範 全方位的企業社會責任發展 1、台積電公司之公司治理 獨立董事 薪酬委員會、稽核委員會(隸屬於董事會) 2、環保、安全、衛生組織之重視 員工認股方式 3、社會責任型投資績優及環境會計制度 4、文教基金會 ◆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 的緣起 1、企業是人類經濟活動上的重視發明 2、人類逐漸無法駕馭企業 利害關係人的關念stakeholder v s stockholder 3、企業有責任解決本身引發的問題 ◆安隆公司事件 ◆企業自利層面 形象良好的企業更容易獲得社會大眾肯定,正面形象帶來無限商機: 1、企業形象與品牌價值的提高 品牌是企業最有價值的Asset,如可口可樂,麥當勞 2 、吸引有價值之員工 3 、消費者之認同 4、供應鏈與企業CSR 5、企業CSR與財務績效有正面關係 ◆企業家應負甚麼樣的CSR? profit ethic vs social ethic(第21頁) ◆CSR最低道德標準:「不危害」的觀點(是消極的) 1、企業的產品會勞務,或產生的過程不危害(機率上) 2、利潤與責任的衝突問題 ◆最高道德標準的觀點 「不危害」+使世界變得更美好,即創造生活價值 ◆法律無法規範完善的CSR 法律僅反應甚麼不該作的低道德標準 ◆市場機制無法規範完善的CSR 價格不見得是良好的道德溝通工具 例如高排放二氧化碳之企業 ◆社會慈善的觀點 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 善因行銷公益行銷策略性慈善

◆建立以員工為核心之社群 CSR是否是企業追求利潤過程的窗飾而已? 從員工的角度來看企業,企業本身就是壹個社群 企業中主導力從股東轉為員工,更注重永續發展與CSR ◆企業CSR之總架構 philanthropic responsibility----社會慈善的觀點 ethical responsibility---- 最高道德標準的觀點 legal responsibility---- 「不危害」的觀點 economic responsibility---- 最大利潤觀點 ◆企業之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r 企業內部員工、工會 管理者 股東、董事會 企業外部債權人、原料供應商 下游廠家、消費者 競爭者 其他政府、社區、社會大眾、生態環境、其他 ◆企業CSR建立在道德研判上 ◆不同觀點之CSR彼此互補 ◆台達電得遠見雜誌之「企業社會責任獎」 第二章道德法則 ◆窮人的銀行 孟加拉2006諾貝爾獎經濟學家尤努斯(Muhammad Yunus) 「信用是窮人打破貧窮最後的機會」 貸款給婦女。 「使用乾淨的水,小孩必須受教育,必須修建廁所,必須互相幫助。」好人,積極行善的例證 ◆道德法則Moral Principle 實然倫理:已存在的倫理實務 應然倫理:從哲學所發展出來的理想 ◆如何判斷道德 目的論(teleology) :從目的來判斷 實用主義(utilitarianism) 義務論(deontology) ◆應用倫理:基於實際需要 ◆個人的道德特質 Kohlberg 之道德層級架構 階層一服從與懲罰—守規矩以避免被處罰

台积电的面试经历

资料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https://www.360docs.net/doc/3315840742.html,/ 资料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https://www.360docs.net/doc/3315840742.html,/ 现在我发现迷茫的时候换一个角度想,我应该庆幸!因为那代表着我不只一条路能选择…不是吗?! 事情发生的就是那么的……不一样!有点措手不及…本来我是铁了心的考高复!知道文凭的重要性!~心想:再怎么苦也就一年半!不怕不怕~暑假花了好多的时间复习,可是连个高复选拔我都没进去…没办法,只能工作去了! 后来有公司来招聘了…我报了台积电和宏力,也有一些英文的资料要背,都是专业术语…很难背!高复没考到没信心了当时我都没有花时间去背…只是在台积电笔试前的一小时硬背了…后来感觉自己英语考得还不错,发现自己记性也还好,都记住了…可是,我连台积电的笔试都没有过…连个面试的机会都没有…因为试卷上不只是有英语还有逻辑数学…当时挫败感倒还好,因为和我一起报名的很多人都没进,甚至英语背的滚瓜烂熟的凌宗花也没进…呵呵!看来我们逻辑数学太烂了,有点脑瘫吧!不过彭凯丽。秦怡还有蔡丽婷进了,有了面试的机会…再后来,面试通过了蔡丽婷和彭凯丽!当时觉得她们真棒~!因为他们没有靠路子!(台积电后门走进去很多人的,其实没有招多少人)台积电和宏力是女生的首选,真心的为她们高兴~! 台积电就这么错过了…后来宏力,班级里面有几个同学去都没有去,因为没信心了,觉得肯定不进的…当时我也觉得肯定不会进的…但是还是去了,不能放弃!试试总归没损失的呀!宏力考试的时候我是压根没知道自己会进,因为宏力要背的比台积电多很多,我看都没看,所以宏力的英语做都做不出,不过宏力和台积电一样,英语只是三分之一,可能我后面的逻辑还有计算机的做的还好吧…就这样我有了面试的机会…真是没想到啊!面试的时候好紧张,虽然我知道面试绝对不能紧张…但是原本一个多班的人要面试后来他们一个一个进去,我轮到了最后第二个,hoho ~当时的心情…后来终于轮到我面试了…我只记得当时脸好热好热我很紧张~!面试的时候我知道自己有些面试问题回答很好有些问题都把我的缺点表露出来了…呵呵!现在终于相信老师说的了,面试官真的都是很有经验的!那面试官说我————固执 哈哈!就这样我通过了面试…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我想我能通过运气是有的但是也代表着我有能力!和我一起的同学有凌宗花和朱琳,以后大家就是同事了!不过不能高兴太早,听说宏力会删人的,唉,我进去了还要努力呀!不能被删了!还有宏力很辛苦的,一天要做12个小时了,恩恩!加油!努力!不要放弃~

知识管理案例分析文档

知识管理案例分析 盛大网络知识管理 专业信息管理信息系统 帅威 学号 100497119 指导老师郭亚军 2011-6-02

1.案例 1.1盛大网络公司简介 盛大(NASDAQ: SNDA)是中国领先的互动娱乐传媒公司,致力于通过互联网为用户提供多元化的娱乐服务。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11月,公司秉承运营网络娱乐媒体的雄厚实力,通过专业化的团队及先进网络技术,最大限度为用户挖掘网络娱乐产业的乐趣。盛大的服务、技术及管理团队每时每刻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保障用户的娱乐需要。 1.2盛大遇到的问题 盛大CEO天桥最近为一个事情而头痛,史玉柱旗下的征途网络2005 年发布的同名网游《征途》与天桥此前发布的《英雄年代》极为相似,无论史如何辩解,事实就是这《征途》的研发队伍几乎全部来自盛大,而网游界后辈征途现在已成为盛大有力的竞争对手。这件事留给天桥心中多大的痛,这些员工的跳槽,带走了大量的盛大公司资料,以至于盛大处于被动的处境。这究竟是为什么?该怎么解决?怎么去防止一个员工的离开,整个计划就瘫痪的情况? 1.3盛大的解决办法 对于盛大而言,除了企业的惨痛教训之外,还有其更深远的想法。在人们的印象中,互联网企业更多的是抓住产业的发展,寻找一些机会和点子,而在管理方面难以和传统企业相比,盛大也未能免俗。2005年盛大转型做的盒子娱乐计

划市场反应不理想,同时盛大主营的网络游戏的收入持续下滑。2006年第一季度的财报显示,盛大净营收3.414亿元,同比下滑31.3%;净利润1180万元,同比下滑95%。与此同时,网易凭借网络游戏《梦幻西游》的成功,逐渐超越了盛大。天桥当时经受了来自华尔街和舆论界的多方质疑。 2006年,当媒体蜂拥报道盛大进行战略调整,天桥在盛大部狠抓管理和控制,寻求一套机制以实现“没有天桥,盛大也能运转”时,少有人注意到,信息化已纳入天桥的视野。实际上,在制造业等传统行业,ERP等信息化系统早就是企业的重要战略支撑,但是在互联网这个新兴行业,没人关心“向管理要效率”。显然,当天桥不管有多忙,每周五必到IT部门的例会上报到时,信息化已开始成为盛大的一项重要的企业策略。米丹宁告诉记者,“盛大开始把知识管理当做企业的一个战略来进行。” 而盛大在2007年脱胎换骨般的表现似乎在印证着天桥的正确。 1.31天桥的项目 盛大是在2006年5月启动知识管理项目的,当时盛大的情况并不乐观。实际上,短短几年来,盛大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几千余人,在急剧转型扩背后,各种管理问题纷至沓来。员工频繁流动是其中的问题之一,往往一名员工走后,随身带走U盘或移动硬盘,就带走了盛大的很多资料。 不会有人比天桥更能感受到这种痛了。在2006年年初IT部门的一次例会上,天桥了解到目前在实施的工作流系统具备的一部分文档管理功能后,他觉得远远不够。后来在听了米丹宁介绍的知识管理后,天桥当即决定上知识管理项目。实际上,这个信息化项目竟然与盛大的其他业务项目一起,名列盛大 2007年的十大项目。当天桥开始寻求信息化的支持时,他再一次体现了其做事的超前性和前瞻性。也许是天桥太超前了,米丹宁与其产生了一点分歧,他认为当时并不是上这个项目最合适的时间。“这个项目真的能做起来吗?”当时来自盛大其他高层的质疑声也不断,原来盛大2004年上马的ERP系统并不成功,至今只用到财务等少数模块,盛大上下由此对信息化项目不“感冒”。当时的工作流系统还没开始运行,效果好坏有待考察,紧接着就上知识管理,看上去怎么都有些冒险。 但在盛大这样一个企业中,天桥的想法是别人很难撼动的,这一次依然如此。但天桥却无法左右知识管理界。当米丹宁带着他的团队考察了包括IBM、微软等国外七八家企业的产品后,心里凉了半截。原来,知识管理系统供应商本来就没有几家,而且提供的产品并不成熟,各家产品多数倾向于某一方面而非一个全面的平台,有的公司冠名的知识管理系统实际上只是在OA软件上加了一些功能。 而对互联网行业信息化水平的调查同样不容乐观。按常理,互联网企业的员工本身就在IT圈里,企业的信息化基础应该不差。但互联网企业没有像传统企业那样,把信息化单独提出来做,更多的是在做业务系统时顺带做的,而知识管理系统更是鲜有企业在做。最终,盛大选择了微软的平台,出动了部最优秀的员工和微软部分资深的技术员一起,一共耗费100多人/月合作开发了盛大的知识管理系统。对于自己开发这一事实,米丹宁有几分无奈:“这条路是很艰难的一条路,其实是没有办法才选择自己开发。” 实际上,一切似乎有些机缘巧合。10年前的方正基本上是一年员工数量翻一番,半年业务模式可能发生变化,信息化建设追不上企业发展的脚步,市场上“没有几个像样的系统”。而在10年后,盛大面临了同样的问题,米丹宁的选择

企业如何进行全面有效的知识管理

1企业面临的知识管理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竞争的加剧,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主要的经济资源和占支配地位的---甚至可能是唯一的---竞争优势之源泉(彼得·德鲁克,《大变革时代的管理》)。 当知识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的时候,最大限度地掌握和利用知识已经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知识管理也已成为当今企业管理者最为关注的话题。随着人员的流动日趋频繁,知识管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那么如何进行知识管理?具体而言,我们会遇到以下种种问题: (1)如何将分散在不同的分支机构、不同人的办公室、文件柜、计算机和大脑中的知识管理起来,实现知识的积累、共享、重用、进化和创新? 企业机构多地区化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常态,资料档案分散、人员分散,如何能让分布在不同地区、不同岗位的人员及时地、全面地了解相关知识经验而少走弯路? (2)如何将工作过程中的知识进行管理?让知识管理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技术资料、图纸、规范、体系文件、生产数据、计划总结、经营报表、客户信息等等的管理倒不是难题,只要严格要求也可以收集得到,但如果将收集管理的工作都压给知识管理部门,那可是既吃力而效果又不好的工作,那么如何做到知识管理自然而然,不增加业务部门额外的工作量? 如果说技术资料等以上的知识文档收集起来并不是一个难题,那么一个决策过程中的讨论交流、头脑风暴、各抒己见也都是一种知识的体现,又该如何完成这些知识的积累?其他的,例如与客户交往过程信息、记录以及信件、文档报告这些也是一种知识,如何进行管理? (3)如何帮助新员工更快地熟悉工作?如何更好地帮助老员工学习新的知识? 如何让有限的经验交流,发挥最大化的效果? 一个优秀的师傅如何才能多带几个徒弟,让人才培养的速度跟上企业的快速发展? (4)如何解决规章制度(例如ISO9000体系文件等)和行为相分离的问题? 如何避免数据上报不及时、资料归档不统一的问题? 学习就是为了使用,培训员工花了很多精力,可是在做的时侯总是有人不按规则办事,如何规避? (5)如何更好地营造一个沟通、交流、创新、信任的文化氛围?更好地激励每一位员工尤其是激励知识工作者?

张忠谋:台积电老将的传奇人生

张忠谋:台积电老将的传奇人生要是一个好的职业经理人,也要是一个好的创业者,要能开创一个行业,当然也要能轻而易举影响一个行业,要全球化,但一定要世界级的。 这句话用来形容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是再贴切不过的了。或许你并不了解张忠谋,但是说起手机、数码相机、电脑、电视机你一定不会陌生,而要制造出这些东西,有一样东西不可或缺,那就是芯片,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台积电”),正是全球最大的晶圆代工企业。在这一干全球科技产业的“幕后英雄”中,独有它享有无可动摇的地位。而它的掌门人,就是全球最佳职业经理人之一的张忠谋。 张忠谋是一个有着传奇故事的人,他的传奇也就是台积电的传奇。 高瞻远瞩开创先河 任何事情的诞生总会有一个故事,台积电也不例外,并且还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似乎在诞生之初就承载着某种使命。 一九八七年,全球第一家专业晶圆代工厂台积电在新竹诞生,当年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向岛内企业简报晶圆代工时,感觉自己犹如外星人;经过二三十年的努力,台积电早已成为世界第一,为台湾赢得专业晶圆代工王国美誉。 一九八五年,是诞生前的台积电关键的一年,也是张忠谋转换人生跑到关键的一年。时任工研院董事长的徐贤修、政务委员李国鼎等人力邀他回台接掌工研院院长,徐贤修还亲自到纽约拜访他三次。由于先前自爱美国德州仪器做到集团副总裁、通用器材总裁,负责企业经营职务前后二十一年,经济上已独立,他正好想找一个新的挑战,张忠谋说,“工研院研究成果可以技术移转给台湾很多公司以创造利润,对我是很大的吸引力。”当年台当局推动成立大型半导体公司,是李国鼎的点子。美国有三家由华人创办的IC设计公司如国善、华智、茂硅,他们没有晶圆厂,希望台湾当局能够资助设厂。李国鼎属意由张忠谋筹办一家半导体公司,已有二十多年半导体管理经验的张忠谋,几天之内提出晶圆代工模式,他向李国鼎报告,“台湾要做半导体,只有生产方面有竞争力,而晶圆代工最有成功希望。”张忠谋有着自己的独立思考,他选择方向,往往是选择最有利的,他明白世界上所有的决定都是如此,一定会有缺点,只是这个决定优点多,成功的可能性比别的选择大。所以他选择了晶圆代工。“当年台湾唯一的优势是生产,不是营销、设计、品牌。”张忠谋说。 创新一直是台积电的核心价值,“一个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维持不

极重要:台积电的知识管理

台积电的知识管理 台积电流传着一个神奇故事。 有一年,英特尔来台湾准备找工厂代工生产晶圆。到台积发现台积有两百六十六个缺点,就说台积电不能当英特尔的代工厂。 半年后,台积努力将缺点降为六十六个,再半年后,只剩下六个。「这是非常大的improvement(改进)。」交通大学管理科学研究所教授朱博涌说。台积电藉由持续的制程改善与制程创新,不断累积精进的代工专业知识。此外,九七%的良率也是个「不可能却达成的任务,」朱博涌说。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致胜关键是速度。台积内部也不断在加强各种加速度的战争。台积信息科技资深副总经理林坤喜说,当别人由订货到交货时间要八到十个星期,台积只要四到六个星期。 这些令人惊奇的数字背后,正显示出台积电最令人值得挖掘的不是一股可分配多少盈余,股价会涨到多少,而是在张忠谋光环的覆盖之下,旁人看不到的台积核心优势─优异的知识管理能力。 组织的知识管理是组织内的经验、知识可以有效记录、分类、储存、扩散以及更新的过程。未来的企业一定要有效管理组织内各种专业知识,不能像过去只将经营的目光放在有效管理资金、设备、产品、人员等。藉由有效果的知识管理,台积在短短十二年内,迅速扩建了五个工厂、一个还在南科进行的新厂,以及新加坡、波士顿等筹建中的厂。五月中,台积总经理曾繁城还在美国硅谷宣布台积要建台湾第一座十二吋晶圆厂。 台湾大学国际企业系所教授汤明哲也指出,台积是台湾唯一做好知识管理的企业。交通大学管理科学研究所教授朱博涌说,台积内部一定有一套非常严密的制程不断更新的流程。而这正是台积知识管理的一个良好典范。 晚春的新竹科学园区,经历过去年一整年的不景气,仍然阳光普照,翠绿点点。走进园区三路,台积二厂入门大厅,迎面而来的大厅墙上,诚信与创新两句毛笔大字,紧贴在一幅山水瀑布风景图两边。由强势领导者张忠谋所领军的台积,给外人的感觉总是气氛森严、大气、堂堂正正、一丝不苟。 朱博涌曾在一九九五年问张忠谋:「台积的获利有四○%,一定会吸引竞争者投入,你如何应付?」张忠谋回答:「市场是大家的,你不能限制别人不能做,你要反过来自己要求自己。」张忠谋也认为,像联电常常挑战台积,他却不回应,因为他看的都是世界最好的企业,不断地标竿学习,不断要激荡出最好的知识。 不断在激荡出最好的知识台积电人随时非常积极在标竿学习(bench marking)相

台积电如何做知识管理

台积电如何做知识管理 台积电流传着一个神奇故事。 有一年﹐英特尔来台湾准备找工厂代工生产晶圆。到台积发现台积有两百六十六个缺点﹐就说台积不能当英特尔的代工厂。半年后﹐台积努力将缺点降为六十六个﹐再半年后﹐只剩下六个。这是非常大的improvement(改进)﹐交通大学管理科学研究所教授朱博涌说。 台积由持续的制程改善与制程创新﹐不断累积精进的代工专业知识。此外﹐九七%的良率也是个不可能却达成的任务﹐朱博涌说。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致胜关键是速度。台积内部也不断在加强各种加速度的战争。台积信息科技资深副总经理林坤喜说﹐当别人由订货到交货时间要八到十个星期﹐台积只要四到六个星期。 这些令人惊奇的数字背后﹐正显示出台积最令人值得挖掘的不是一股可分配多少盈余﹐股价会涨到多少﹐而是在张忠谋光环的覆盖之下﹐旁人看不到的台积核心优势──优异的知识管理能力。组织的知识管理是组织内的经验﹑知识可以有效记录﹑分类﹑储存﹑扩散以及更新的过程。 未来的企业一定要有效管理组织内各种专业知识﹐不能像过去只将经营的目光放在有效管理资金﹑设备﹑产品﹑人员等。藉由有效果的知识管理﹐台积在短短十二年内﹐迅速扩建了五个工厂、一个还在南科进行的新厂,以及新加坡﹑波士顿等筹建中的厂。五月中﹐台积总经理曾繁城还在美国硅谷宣布台积要建台湾第一座十二寸晶圆厂。组织。两年前﹐台积美籍总经理布鲁克离职﹐在董事长张忠谋亲自担任总经理的期间﹐全力带领台积由过去的制造导向转型为顾客导向的企业。林坤喜指出﹐张忠谋花了一年的时间﹐就彻底将台积转型成功。

所谓的客户导向是客户要什么﹐全公司都当一回事﹐想尽办法去满足客户的需求﹐林坤喜说。也就是客户要什么,不管是工厂或业务人员都会集体动起来。 张忠谋一接总经理﹐就说要转型成客户导向。他以身作则﹐不断拜访客户﹐与客户讨论﹐并随时随地告诉台积人:顾客的价值最大。林坤喜说:一个主管重视什么东西﹐可以由他的谈话、要求中﹐体会出来。杨东疆也指出:这里最大的特点是主管会不断给你挑战﹐你要不断走得很快﹐现在有很多竞争者想进来。强势﹑冷静﹑严谨﹑热爱学习的张忠谋塑造台积热爱学习的文化﹐因为,不学习﹑一成不变﹑没有进步就会被组织淘汰。曾主管过台积人事行政好长一段时间的黄彦群指出﹐台积要用的一定是比较活泼﹑乐观﹑愿意学习的人。你来﹐先上计算机测试你的性向是否外向﹐是否爱交朋友﹐黄彦群说。同时也要看英文能力﹑谈吐﹑回答问题时能不能抓到重点。一个人很愿意跟人接触﹐就表示他很愿意学习﹐如果他不愿意学习﹐就表示他跟不上别人﹐可能会被进步中的组织淘汰。 台湾大学国际企业系所教授汤明哲也指出﹐台积是台湾唯一做好知识管理的企业。交通大学管理科学研究所教授朱博涌说﹐台积内部一定有一套非常严密的制程不断更新的流程。而这正是台积知识管理的一个良好典范。 晚春的新竹科学园区﹐经历过去年一整年的不景气﹐仍然阳光普照﹐翠绿点点。走进园区三路﹐台积二厂入门大厅﹐迎面而来的大厅墙上﹐诚信与创新两句毛笔大字﹐紧贴在一幅山水瀑布风景图两边。由强势领导者张忠谋所领军的台积﹐给外人的感觉总是气氛森严﹑大气﹑堂堂正正﹑一丝不苟。 朱博涌曾在一九九五年问张忠谋:台积的获利有四○%﹐一定会吸引竞争者投入﹐你如何应付?张忠谋回答:市场是大家的﹐你不能限制别人不能做﹐你要反过来自己要求自己。张忠谋也认为﹐像联电常常挑战台积﹐他却不回应﹐因为他看的都是世界最好的企业﹐不断地标竿学习﹐不断要激荡出最好的知识。 不断在激荡出最好的知识台积人随时非常积极在标竿学习(bench marking)相关

知识管理核心流程工作模式及其策略

知识管理核心流程工作模式及其策略 在知识管理工具的运用中,企业管理者需要把重点放在企业成功的核心流程和活动上。要想对其有更好的把握,经理人需要对核心流程所涉及到的每个工作进行细致的评估与分类。 对于员工从事的工作,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评估:其一是“依赖性”,指个人和组织需要与其他单位互相合作及互动的程度:另一个是“工作的复杂性”,指员工需要运用其判断力和需要对多元化信息做诠释的程度。 由这两个角度,可以将核心流程分为四个“工作模式”: 1、交易工作模式: 此工作模式的依赖性与复杂性都较低,大多属于例行性的工作,工作特色一般具有既定的工作规则、步骤与训练。从事此工作型态的人员,大都无须运用个人的判断能力。其工作重心为制定标准化的工作知识,以确保工作绩效的统一,所以经理人需要将知识纳入特定系统的“自动化模式”或“例行化模式”,将知识纳入特定的政策或步骤,对员工进行一定的教育训练,以实现工作行为的标准化。 2、整合工作模式: 此类模式的依赖性较高,属于一种有系统的重复性动作,依赖于一定的流程、方法与标准,需要相关部门功能的紧密整合。其主要目标是促成组织各单位间的协调沟通,策略为使用具有整合各功能使之标准化的流程或方法;或采用较柔性的做法来达成目标,如成立跨功能团队、建立回馈系统或达成各单位充分了解其它单位的工作目标等。 3、专家工作模式: 此类模式依赖性较低,工作性质复杂性高,尤其依赖个人经常运用其判断力,需要具备专业判断力的员工,通常情况下多由组织内部明星级员工来负责。由于个别知识工作者是知识管理工作成败的关键,所以大多公司采取的策略是用高薪在同行业内挖角或在企业内长远培养专业人才。 4、合作工作模式:

如何做知识管理

如何做知识管理

台积电如何做知识管理 台积电流传着一个神奇故事 有一年,英特尔来台湾准备找工厂代生产晶圆.到台积发现台积有两百六十六个 缺点,就说台积不能当英特尔的代工厂﹒半年后﹐台积努力将缺点降为六十六个﹐再半年后﹐只剩下六个﹒ 「这是非常大的improvement(改进)﹐」交通大学管理科学研究所教授朱博涌说。 台积藉由持续的制程改善与制程创新﹐不断精进的代工专业知识﹒此外﹐九七%的良率也是个「不可能却达成的任务﹐」朱博涌说﹒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致胜关键是速度﹒台积内部也不断在加强各种加速度的战争﹒台积信息科技资深副总经理林坤喜悦﹐当别人由订货到交货时间要八到十个星期﹐台积只要四到六个星期﹒ 这些令人惊奇的数字背后﹐正显示出台积最令人值得挖掘的不是一股可分配多少盈余﹐股价会涨到多少﹐而是在张忠谋的覆盖之下﹐旁人看不到的台积核心优势----优异的知识管理能力﹒组织的知识管理是组织的经验、知识可以有效的纪录、分类、储存、扩散以及更新的过程。 未来的企业一定要有效管理组织内各种专业知识,不能像过去只将经营的目光放在有效管理资金、设备、产品、人员等。藉由有效果的知识管理,台积在短短的十二年内,迅速扩建了五个工厂、一个还在南科进行的新厂,以及新加坡、波士顿等筹建中的厂。五月中,台积总经理曾繁城还在美国硅谷宣布台积要建台湾第一座十二晶圆厂。 台湾大学国际企业系所教授汤哲明也指出,台积是台湾唯一做好知识管理的企业。交通大学管理科学研究所教授朱博涌说,台积内部一定有一套非常严密的制程不断更新的流程。而这正是台积知识管理的一个良好典范。 晚春的新竹科学园区,经历去年一整年的不景气,仍然阳光普照,翠绿点点。走进园区三路,台积二厂入门大厅,迎面而来的大厅墙上,诚信与创新两句毛笔大字,紧贴在一幅山水瀑布风景图两边。由强势领导者张忠谋所领导的台积,给外人的感觉是气氛森严、大气、堂堂正正、一丝不苟。

如何运用知识管理来打造有记性的企业

如何运用知识管理来打造有"记性"的企业 我们看到中国很多知识管理的项目,或者实践,经常看到一种情况,我上了一个知识管理系统,或者上了一个文档管理系统,大家一开始非常热情,过了一个月之后,热情慢慢淡掉了,两个月这个系统就没人了。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我今天讲的内容想探讨几个事情: 1、企业为什么需要知识管理。 2、为什么众多的知识管理项目以失败而告终。 3、知识管理推进的策略与关键因素。 4、案例分享。 03年的时候,跟一个知名企业做知识管理的咨询交流,他的原因非常简单,就是几年前请了IBM做了战略咨询,现在发现当时IBM 做的文件,没有人找得到了,几百万的东西打水漂了。其实这个需求很简单,就是把以前显性的文档保留下来。 后来去年我们接触一个企业,也是一个很类似的,一个大型的集团,集团企业每天分公司上来的东西非常多的,我也有档案室,但是找起来不方便,领导一出差,我可能打电话找一圈人才能找到东西。怎么样能够提高现有的一些信息利用的效率,这是很多企业考虑的第二个问题。第一个就是管起来,第二个利用起来。第三个,张益波先生刚才讲了万科的情况,地产公司是项目的企业,项目企业对知识管理是非常现实的,我在A项目里面得到的经验教训,怎么样在B项目里面得到应用。上海万科的刘总就说过,万科在停车位旁边种了榕

树,榕树叶子掉在车上,很脏,很难擦。停车位旁不能种榕树,这个怎么让所有万科人都知道,就是写在标书里面去,这就是他考虑的时候项目之中的经验。 我们有些公司A品牌可能运作的非常好,同时运作B品牌的时候,以为是很简单的,现实往往离梦想差距很远。所以就考虑到底这是什么问题。当然这个问题并不完全是知识管理的问题,但是A品牌运作里面的经验积累沉淀,以及整理的事情,无疑对解决这个问题是有帮助的。 另外非常长远的问题,北京很多高科技企业现在人员流畅非常平常,一个销售人员可能走的时候,手里的客户资源都带走了,一个研发骨干走的时候,手里研发资料也带走了,这些东西怎么能够变成公司的资产,而不是一个个人的资产。我花了钱请你做事,这个资源并不是你个人的资源,而是整个社会的资源。知识管理就是解决很多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显性的东西怎么管,怎么利用起来,核心的经验怎么能积累下去,这是企业做知识管理要解决的问题。 但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需要做知识管理的,其实知识管理,是当你一个企业的规模,就是刚开始初创期的时候,几个人,几十个人的时候,这个东西离你核心业务很远的。企业做知识管理,往往面临的是说管理者,我的创业者,企业家的个人能力已经不能够覆盖到整个企业快速成长的时候,面临核心的问题怎么让一些东西标准化,提升整个企业的运作能力,这是最核心的,企业需要知识管理的一个核心点。企业生命周期是国际上一个管理大师提出的概念,和人一样,

KM 台积电如何做知识管理

台積電如何做知識管理 (Knowledge Management) 有一年﹐英特爾來台灣準備找工廠代工生產晶圓。到台積發現台積有兩百六十六個缺點﹐就說台積不能當英特爾的代工廠。半年後﹐台積努力將缺點降為六十六個﹐再半年後﹐只剩下六個。「這是非常大的improvement(改進)﹐」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教授朱博湧說。台積藉由持續的製程改善與製程創新﹐不斷累積精進的代工專業知識。此外﹐九七%的良率也是個「不可能卻達成的任務﹐」朱博湧說。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致勝關鍵是速度。台積內部也不斷在加強各種加速度的戰爭。台積資訊科技資深副總經理林坤喜說﹐當別人由訂貨到交貨時間要八到十個星期﹐台積只要四到六個星期。這些令人驚奇的數字背後﹐正顯示出台積最令人值得挖掘的不是一股可分配多少盈餘﹐股價會漲到多少﹐而是在張忠謀光環的覆蓋之下﹐旁人看不到的台積核心優勢──優異的知識管理能力。組織的知識管理是組織內的經驗﹑知識可以有效記錄﹑分類﹑儲存﹑擴散以及更新的過程。未來的企業一定要有效管理組織內各種專業知識﹐不能像過去只將經營的目光放在有效管理資金﹑設備﹑產品﹑人員等。藉由有效果的知識管理﹐台積在短短十二年內﹐迅速擴建了五個工廠、一個還在南科進行的新廠,以及新加坡﹑波士頓等籌建中的廠。五月中﹐台積總經理曾繁城還在美國矽谷宣布台積要建台灣第一座十二寸晶圓廠。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系所教授湯明哲也指出﹐台積是台灣唯一做好知識管理的企業。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教授朱博湧說﹐台積內部一定有一套非常嚴密的製程不斷更新的流程。而這正是台積知識管理的一個良好典範。 晚春的新竹科學園區﹐經歷過去年一整年的不景氣﹐仍然陽光普照﹐翠綠點點。走進園區三路﹐台積二廠入門大廳﹐迎面而來的大廳牆上﹐誠信與創新兩句毛筆大字﹐緊貼在一幅山水瀑布風景圖兩邊。由強勢領導者張忠謀所領軍的台積﹐給外人的感覺總是氣氛森嚴﹑大氣﹑堂堂正正﹑一絲不苟。曾在一九九五年問張忠謀:「台積的獲利有四○%﹐一定會吸引競爭者投入﹐你如何應付?」張忠謀回答:「市場是大家的﹐你不能限制別人不能做﹐你要反過來自己要求自己。」張忠謀也認為﹐像聯電常常挑戰台積﹐他卻不回應﹐因為他看的都是世界最好的企業﹐不斷地標竿學習﹐不斷要激盪出最好的知識。不斷在激盪出最好的知識台積人隨時非常積極在標

知识管理演讲稿

知识管理演讲稿 篇一:知识管理实践演讲稿 讲主题:百年青啤的知识管理实践 演讲人:青岛啤酒副总裁姜宏: 青岛啤酒是XX、XX年开始做知识管理,也经历了几个阶段,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一些实践,今天我与大家分享的就是青岛啤酒知识实践的应用。一、青岛啤酒为什么要做知识管理二、三力合一推进知识管理的方法的道、法、术。三、知识实践的价值体现。 百年青啤的知识管理实践——第七届知识管理高峰论坛演讲:一、青岛啤酒为什么要做知识管理青岛啤酒为什么要用知识管理基于三个主要的原因:一是百年老店知识资产的传承;百年老店业务管理需求;百年老店是不是企业常青。青岛啤酒具有百年的沉淀,有大量的知识资产,但缺少共享平台。第二青岛啤酒学习型文化和组织已经创建,但是缺少相应的管理机制支持其落地。第三,知识管理活动开展也是比较分散,未形成连续的管理过程。我们做知识资产就是把百年沉淀的知识资产管理并经营出去,这是青岛啤酒做知识管理的主要动力。 业务和管理的需求,一是战略发展的需求;二是商业模式转型的需求;第三,价值链的延伸和快速反应。基于管理的要求,也就是员工由个人学习转向学习型组织的创建。第

二个层面是资产负债表所表现的都是有形资产,无形资产没有表现在资产负债表。青啤更加重视无形资产的价值。我们的愿景是创建国际化大公司,我们要走向国际化。 作为一个企业,在做大做强的过程当中如何提高企业的能力一个是我们每一个企业成立的时候体现的主要是个人,这是我们提出来的自爱。当组织走到一定的规模,就会形成一个小团队,小团队之间的相互默契和相互配合支撑和引导这个公司的发展,我们称为互爱。当公司发展到一定的规模,要形成一个组织能力,就是我们要有友爱,依靠团队的支撑和系统能力的支撑来发展。 最终我们要形成一个跨组织能力的社会责任的公民企业,就是大爱。企业不仅要为股东获取利益,为员工创造价值,同时要为社会创造税收,要帮助社会的贫困包括一些灾难要捐助,还有慈善机构等等,是跨组织的社会系统的能力组合。所以说,我们的理念是,你尊重多少人,就有多少人尊重你;你能帮助多少人成功,就有多少人帮助你成功。我们的责任是什么你能帮助多少人赚钱,就有多少人帮助你赚钱;你能为多少人负责,就有多少人为你负责。 我对知识管理的理解是这样的,我们开始的时候知识管理实际上就是简单数据的整理、收集,因为散落在企业当中100多年有很多数据,比如说生产数据、质量数据、财务数据等等。我们公司1993年上市的时候,整理了90年一共是

台积电的知识管理

台積電的知識管理 台積電流傳著一個神奇故事。 有一年,英特爾來台灣準備找工廠代工生產晶圓。到台積發現台積有兩百六十六個缺點,就說台積不能當英特爾的代工廠。 半年後,台積努力將缺點降為六十六個,再半年後,只剩下六個。「這是非常大的improvement(改進)。」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教授朱博湧說。台積藉由持續的製程改善與製程創新,不斷累積精進的代工專業知識。此外,九七%的良率也是個「不可能卻達成的任務,」朱博湧說。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致勝關鍵是速度。台積內部也不斷在加強各種加速度的戰爭。台積資訊科技資深副總經理林坤喜說,當別人由訂貨到交貨時間要八到十個星期,台積只要四到六個星期。 這些令人驚奇的數字背後,正顯示出台積最令人值得挖掘的不是一股可分配多少盈餘,股價會漲到多少,而是在張忠謀光環的覆蓋之下,旁人看不到的台積核心優勢──優異的知識管理能力。 組織的知識管理是組織內的經驗、知識可以有效記錄、分類、儲存、擴散以及更新的過程。未來的企業一定要有效管理組織內各種專業知識,不能像過去只將經營的目光放在有效管理資金、設備、產品、人員等。藉由有效果的知識管理,台積在短短十二年內,迅速擴建了五個工廠、一個還在南科進行的新廠,以及新加坡、波士頓等籌建中的廠。五月中,台積總經理曾繁城還在美國矽谷宣布台積要建台灣第一座十二寸晶圓廠。 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系所教授湯明哲也指出,台積是台灣唯一做好知識管理的企業。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教授朱博湧說,台積內部一定有一套非常嚴密的製程不斷更新的流程。而這正是台積知識管理的一個良好典範。 晚春的新竹科學園區,經歷過去年一整年的不景氣,仍然陽光普照,翠綠點點。走進園區三路,台積二廠入門大廳,迎面而來的大廳牆上,誠信與創新兩句毛筆大字,緊貼在一幅山水瀑布風景圖兩邊。由強勢領導者張忠謀所領軍的台積,給外人的感覺總是氣氛森嚴、大氣、堂堂正正、一絲不苟。 朱博湧曾在一九九五年問張忠謀:「台積的獲利有四○%,一定會吸引競爭者投入,你如何應付?」張忠謀回答:「市場是大家的,你不能限制別人不能做,你

如何管理自己的知识

如何管理自己的知识 管理自己的知识方法 三石:“目前是为自己和组织,用知识让自己成为更加卓越的管理者。” wind:“个人做知识管理。长期目标就是从将书本看来的知识很好的输入,能化为行动,要方便查找。” 伊伊:“(1)为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做知识管理;(2)长期目标:在工作中更好的调用现有知识库,结合知识管理的方法争取更好的利用知识,争取能结合自己的兴趣去创新知识,达到物尽其用。” 阿砖:“我近期有为公司也有为个人进行知识管理的目标,长期目标是建立公司及个人的知识体系。1)近期先搭框架,选出个人和公司感兴趣的主题2)然后围绕主题,进行知识的梳理,找到主题比较有名的书籍、网站、或者咨询信息。3)组织成自己的语言。” 小c的画册:“个人和组织都有。组织来讲,我负责联络大家,组织知识分享会,事后分享笔记。个人来讲,因为我现在有特别想要了解的主题,比如任务管理,时间管理,精力管理,我希望能够给自己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法,所以在这些主题上管理知识的兴趣比较浓郁。长期目标:我希望自己了解过的东西都可追溯。” 有效管理自己的知识源

一、扫描现有信息摄入源 1、日常都从哪里获取知识或信息? 微信、微博、网站、书本、朋友同事聊天、在读课程、视频、邮件推送等等。你需要全面扫描自己一天甚至一周都接触哪些信息源。你花了多少时间在每种知识源上?时间花越多该信息源对你的影响越大。 例如:通过观察发现我的主要知识源在微信订阅号,youtube 视频,几个新闻类网站,随机搜索的信息,少量在书本、课程、朋友聊天。 2、这些地方摄入的信息有用吗? 信息主要有两种用途:一为娱乐、二为成长。娱乐性信息属于看了笑了感动了就忘了,信息本身作用就是让你舒服;成长性信息是那些可以提升你事业与生活质量的信息。 我突然意识到这些现有知识源,在我人生中起到的作用多数是娱乐而非成长,而一些看似成长的知识源,其实对我事业与生活没有直接帮助,它们本身只是以信息的模式存储在大脑中,让我知道世上有这么一回事。 你是不是也常摄入此类信息? 二、筛选增减知识源 除娱乐外个人所摄入的知识最好是当下或未来所需要的知识,而信息来源地最好具备行业权威性。权威性很重要,因为错误知识的摄入会误导而非提升你。 可以通过机构与个人品牌、过往信息准确度、垂直领域专业度、对信息本身反思,来判定某个信息源是否具有权威性,是否

如何做好个人知识管理

个人知识管理 一、为什么要进行知识管理? 1、10年后见高低 大学毕业10年后同学聚会,当初在同一起跑线的人,往往各自境遇相差很大。很多人说是机遇。不排除这种机遇对人巨大的改变,但是,一定要正视一点:低概率事件,不能作为判断事情的因素。 那么,常规来说,我们又分为努力、勤奋、执着、思考……。 我看了成千上万的失败者、成功者,导致成功失败的常规因素,我归结为一个缩写,叫做“PKM”。 中文的意思是:个人知识管理。我本人,自从关注这个领域之后,愈发的感觉到对于人生的长远影响如此深刻。 2、个人知识管理(以下简称PKM)的难与易 难,在于长久的坚持。易,在于法门极其简单。 麦肯锡之所以在管理咨询领域的强大,在于其核心竞争力为有效的知识管理与卓越的学习机制。如果我们把麦肯锡看到是一个人,像我们一样的人,那么,这就是个人知识管理的重要性,这是作为一个职场人,核心竞争力到底在哪里的最佳解释。 PKM有5个核心的环节:学习-保存-共享-使用-创新。 学习。越来越多的人追求高效的学习以及苦恼于该学什么。其实,即便你解决了这个疑问,也仅仅是走出了PKM的第一步,这在人生中的影响,看起来很重要,实质很有限。譬如爱读书者众多,就算你一年读了50本书,就算你学习了各种领域,那么,很多人或许感觉到,自己的知识杂乱无章毫无系统,仅仅是聊天谈话的时候,彷佛无所不知,是个健谈者,但对于工作、公司而言,有多大的用处呢?所以,我们需要—— 保存。很幸福,我们处在电脑普及的时代。那么,无论是思维导图爱好者,还是用纸质笔记本记录者,还是用电子文档记录者,我们都意识到了我们的知识需要保存,需要我们随时调用。那么,起到随时调动的目的,才是我们保存的目的。为了复习而保存?别逗了,信息爆炸的时代,有几个人真的可以去复习?这不是简单的毅力的问题,而是如何对待知识的问题。大家都下载过很多资料,我相信,95%的人下载的资料,大多没看。换个角度去看,假如这个下载的成果,成为你的知识库的一个索引呢? 共享。名角们,尤其是专业类型的,你们为什么写原创写专栏写博客?很简单,写出来的原创东西,我们需要有人看,这个精神叫做共享精神,对他人很

张忠谋:台积电老将的传奇人生

张忠谋:台积电老将的传奇人生 要是一个好的职业经理人,也要是一个好的创业者,要能开创一个行业,当然也要能轻而易举影响一个行业,要全球化,但一定要世界级的。 这句话用来形容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是再贴切不过的了。或许你并不了解张忠谋,但是说起手机、数码相机、电脑、电视机你一定不会陌生,而要制造出这些东西,有一样东西不可或缺,那就是芯片,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台积电”),正是全球最大的晶圆代工企业。在这一干全球科技产业的“幕后英雄”中,独有它享有无可动摇的地位。而它的掌门人,就是全球最佳职业经理人之一的张忠谋。 张忠谋是一个有着传奇故事的人,他的传奇也就是台积电的传奇。 高瞻远瞩开创先河 任何事情的诞生总会有一个故事,台积电也不例外,并且还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似乎在诞生之初就承载着某种使命。 一九八七年,全球第一家专业晶圆代工厂台积电在新竹诞生,当年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向岛内企业简报晶圆代工时,感觉自己犹如外星人;经过二三十年的努力,台积电早已成为世界第一,为台湾赢得专业晶圆代工王国美誉。 一九八五年,是诞生前的台积电关键的一年,也是张忠谋转换人生跑到关键的一年。时任工研院董事长的徐贤修、政务委员李国鼎等人力邀他回台接掌工研院院长,徐贤修还亲自到纽约拜访他三次。由于先前自爱美国德州仪器做到集团副总裁、通用器材总裁,负责企业经营职务前后二十一年,经济上已独立,他正好想找一个新的挑战,张忠谋说,“工研院研究成果可以技术移转给台湾很多公司以创造利润,对我是很大的吸引力。”当年台当局推动成立大型半导体公司,是李国鼎的点子。美国有三家由华人创办的IC设计公司如国善、华智、茂硅,他们没有晶圆厂,希望台湾当局能够资助设厂。李国鼎属意由张忠谋筹办一家半导体公司,已有二十多年半导体管理经验的张忠谋,几天之内提出晶圆代工模式,他向李国鼎报告,“台湾要做半导体,只有生产方面有竞争力,而晶圆代工最有成功希望。”张忠谋有着自己的独立思考,他选择方向,往往是选择最有利的,他明白世界上所有的决定都是如此,一定会有缺点,只是这个决定优点多,成功的可能性比别的选择大。所以他选择了晶圆代工。“当年台湾唯一的优势是生产,不是营销、设计、品牌。”张忠谋说。 创新一直是台积电的核心价值,“一个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维持不断创新是内在最大的挑战。”张忠谋指出,台积电以高于底薪数十倍的红利奖励成功的创新,台积电不会惩罚失败的创新。 最早晶圆代工的业务是用IDM厂用的,IBM、东芝、三星等都曾在产能利用率低时,经营代工业务,到了旺季的时候,设计客户却拿不到产能,台积电的出现,正好补足产业的这一空档。就这样,晶圆代工在张忠谋带领的台积电手里,发扬光大。 1994年台积电在证券交易所上市,隔年台积电营收超过10亿美元,说到台积电对产业最大的意义是把晶圆代工从一个副业,变成一个行业。张忠谋在他的《前传》里这么说,“专业代工的出现,不仅大幅提升了晶圆代工的品质,也大幅增加晶圆代工的可依赖度。” 2000年元旦前后,台积电分别宣布并购德基、世大积体电路,导致不少世大主管及工程师出走上海,包括中芯半导体创始人、前CEO张汝京,意外地奠下了大陆半导体工业基础。他曾说,“这二三十年的半导体时代中,张忠谋的地位无人能及。” 2005年7月1日,张忠谋转任董事长,将台积电CEO职位传给蔡力行,这仿佛是场宁静革命,在悄悄上演。而这,也是台积电重要的分水岭,之前,张忠谋每星期数次往返新竹、

作为一名领导者如何做好知识管理

作为一名领导者如何做好知识管理 据权威的调查证实了一个令人不安的趋势:通过对108家公司的研究,他们发现那些主动进行知识管理的公司与其财务回报之间并没有任何联系。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作为一名领导者如何做好知识管理,希望能帮到你。 如何使知识管理产生切实的成果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知识有各种形态,它可以嵌入到设备、工具、流程以及聪明人的头脑中,并使他们都做得更好。知识的外在形态并不重要,从知识运用中所学到的经验是相同的,与知识的外在形态并没有联系。 不管是什么知识形态,要获得成功的规则都是类似的,你必须做好两件事情: 第一,尽力共享最佳想法、促进同事之间的对话与交流以及给公司的每一位员工都提供他们工作所需的知识。这是人们常说的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它很容易说到,但要真正做到却很难。

第二,要主动地去寻找和运用这样一些知识,它们能够极大地而且不断地增进公司为客户服务的能力。知识管理的范围可以大到像通用电气所使用的一些方法和理论,如根据需求来生产、六西格玛质量管理,也可以小到像英国石油与schlumberger合作开发新的水平孔钻探技术。 千万不要以为你能够通过上面两项工作的任何一项就能获得成功,如果你跳过其中任何一项工作,你就会坠入无法真正改善财务底线或者无法改变公司文化的境地。传统的知识管理可以帮助促进公司文化的变革,而你也更需要注重产生成果的驱动力,这种成果将确保最终的变革。 知识管理的理论基础其实很简单:如果你让每一位员工都能够得到另外的人所掌握的知识,并且得到他们完成其工作时所需要的核心内容和信息,那么每一个人的决策都会更优,公司运转将更为健康更有效率,而每一位员工也会更快乐。 当然,真正要做到并不简单。因为知识管理要求人们做他们并不熟悉的事情:首先,它要求人们将其最好的创意无私地与他人共享,放弃一定的个人竞争优势,并且往往得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