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方言语法专题研究

合集下载

韩世泳 海州方言在研究海州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韩世泳  海州方言在研究海州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海州方言在研究海州传统文化中的作用韩世泳海州方言对研究海州传统文化有一定作用,是个大课题。

本文是作者在搜集整理海州方言过程中的一些感和想法,仅作方言研究中的引玉之砖,一抛而已。

方言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传统文化,顾名思义,是指历代传承下来的人类文化,即人类在漫长的生产、生活、社会活动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人类文化特别是作为意识形态方面的文化,在数千年的创造、积累和传承过程中逐渐成为传统的东西,成了一种社会习惯力量。

这种无形的社会力量,又反过来对人们的生产、生活、行为、信仰、思维等各个方面,起着规范和约束的作用。

最明显的就是反映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的俗规,即民俗。

这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位部分,民俗源于人类生产、生活实践。

由于各地自然环境不同,生产发展水平不同,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不同,使得各地的风俗习惯有着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由于人类社会在发展,各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水平也不断发展和变化,风俗习惯也不断地发展和丰富。

因此,民俗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连续性。

各地民俗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但总体上内涵基本相同,现代民俗学将其归纳为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语言民俗四大类。

语言民俗,就是指各地的方言情况。

从中不难看出,方言是属于地方传统文化范畴的。

并且,和地方传统文化一样,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连续性。

海州方言是海州传统文化的重要成分海州传统文化,是我们海州的先民们在海州这块山海相依、几经沧桑的土地上,在几千年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是一代又一代海州人的集体智慧的结晶。

在这集体智慧结晶中,有一颗闪耀着海州特色的晶体??海州方言。

海州方言,容纳并折射着各个历史时期海州人的社会生活、生产经验和对各种现象的认识。

从语音到词汇都体现了海州的地域特色。

海州方言的语音,既不同于北方的“侉”音、南边“mao”音,又侉音、mao音兼而有之。

故南边淮扬一带人说我们是侉子,北边山东一带人又说我们是mao子。

海门方言动词的体

海门方言动词的体
实现体
海 门方言 实现 体意 义 的主 要表 达 手段 是 在谓 词后 加 “ [ d ] , 致 与 普 通 话 的 “ ” 对 特 ・a ” 大 了。 相 应, 我们称 之 为实 现体 标记 “ ” 特 ” 特 。“ 在海 门话
里 也可 以说 成 “ [a ”, 派 海 门话 还 可 以用 助 勒 1] 老


“ 实现体” 汉语学界 一般也称为 “ , 完成 体” ,
表示 动作 行 为 的 完 成 , 常认 为 普 通话 用 在 动词 通 后 的 “ ” 是“ 成体 ” 了 就 完 助词 。刘 勋 宁 (98 运 18 )
用大 量 的事 例 证 明 “ +了. 表 示 完 成 仅 仅 是 某 V ”
( 我今 天 向老张借 了两千块钱 。 )
( ) 底 下 坐特 五 六 个 做 生 活 人 。 ( 7树 树
底 下 坐着五 六个 干活 的人 。 )
( ) 李今 朝 戴 特 一 只鸭 舌 帽 。 ( 李 8老 老
今 朝戴 了一 只鸭舌帽 。 )
( ) 早 日头 买特 几 只馒 头 呀? ( 早 2你 你
完全对 应 。
关键词:海 门方言 ; 动词 ; 体
中图分类 号 :I0 . 192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分类号 :17 - 8 (0 9 0 -160 647 9 20 )20 2 - 0 7
海 门位 于 长 江 口北 岸 , 门市 及 其 相 邻 地 区 海
是长 江 以北 最 大 的吴 语 人 口聚 居 地 , 门方 言 属 海
上 买 了几 只馒 头 呀 ? )
例 ( ) () 句中的 “ ” 普通话 里既 可 以 7例 8两 特 在 用 “ , 以用“ ”说 明持续 意 义并 不是体 标 了”也可 着 ,

海门方言动词的体

海门方言动词的体

海门方言动词的体
王洪钟
【期刊名称】《阅江学刊》
【年(卷),期】2009(001)002
【摘要】海门方言实现体的动趋式"V+来/去"以"动+体"为优先组合,普通话则以"动+趋"为优先组合;海门方言将行体多用"VP+快"格式,普通话则多用"快要+VP";海门方言起始体用"V+出来"表示,对应于普通话的"V+起来",但"出来"另兼有时间状语从句标记的用法;海门方言进行体用"勒憾+V"表示,持续体则用"V+勒憾"表示;海门方言已然体用句末复合语气词"个特"表示,"个特"常弱化脱落为"特",从而逐渐与普通话的句末语气词"了"形成完全对应.
【总页数】7页(P126-132)
【作者】王洪钟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浙江金华,321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9.2
【相关文献】
1.闽东古田方言动词的体和貌 [J], 李滨
2.修水赣方言动词的体 [J], 罗芬芳
3.曲靖方言动词的体 [J], 山娅兰
4.临夏方言动词的“体” [J], 尹雯
5.河南光山方言动词的几种体 [J], 彭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江苏省南通市新开方言研究综述

江苏省南通市新开方言研究综述

江苏省南通市新开方言研究综述新开镇作为江淮官话与吴语使用区的边界地带,到底是属于南通话还是启海话,学界一直存在着争议。

本文通过对新开周边地区方言研究概况的分析以便为新开方言语音与音系的研究提供参考。

标签:新开方言语音音系新开镇是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镇。

作为一个交通枢纽,它在地理位置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它东与竹行镇接壤,以长桥港为界;西与狼山旅游风景区相连,以裤子港为界;南部紧靠长江;北与小海镇及观音山镇相邻。

全镇面积约14.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1万人(2005年)。

新开镇地处交通要道,又是工业园区所在地,加上城镇规划,来往人员流动性越来越大,语言接触也越来越频繁。

同时,它作为江淮官话与吴语的边界地区,到底是属于南通话还是启海话,学界一直存在着争议。

在对新开话的研究中,2002年出版的《南通地区方言研究》较早地提出了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属于启海话使用范围。

该书在介绍南通方言分布时,在启海话小片中介绍了通州区南部的小海、张芝山、川港和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竹行以及南通农场,并没有提及作为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镇的新开,这在方言研究点上还是一个小缺口。

之后,王洪钟在2011年出版了《海门方言语法专题研究》一书,书中在叙述海门境内方言归属与分片时,明确指出海门话还通行于南通市东部沿江的新开、竹行、小海等地区。

由此,我们可以初步确定新开话应该属于吴方言。

然而其不足之处在于,他在进行方言实际调查时,并没有直接选取新开镇发音人作为研究对象。

因此,新开话音系特征究竟是何面貌,是否能确认为启海话的一种方言变体成为本文研究的目的之一。

以东面启海话为底层源流的新开话不断受到西边狼山镇南通话的冲击,造成新开话语音内部的不断变化发展。

《南通地区方言研究》一书曾指出,“只有金沙话在语音上体现了它处于南通话和吴方言之间的过渡性”。

在两种方言频繁接触的条件下,新开话是否产生吴语向江淮官话的过渡性特征,或者更偏向哪一种方言特征成为我们研究的又一目的。

海门方言[精彩]

海门方言[精彩]

海门方言海门境内通行两种方言,一种是属于海启话的海门方言,一种是属于通东话的四甲方言。

海门方言是市内主要方言。

以海门方言为母语的人是18世纪初以后陆续来到江北的崇明移民的后裔。

所以海门方言源于崇明方言,二者差别很小。

海门方言主要通行于海界河以南地区。

在海界河之北,也有一片沙地人分布区。

四甲方言是海门县境北部地区的主要方言。

它通行于老运盐河之北及河之南老通吕公路两侧地区,包括货隆、王浩、正余、东灶等乡(镇)和国强、四甲、树勋、余东、包场、刘浩等乡(镇)大部分地区,以及万年乡北部地区。

历史上,这些地区多系古海门县(958-1672)属地。

早在公元7世纪初,这一带人的先民即已来到这里从事盐业生产。

五代时,其地属浙西晋陵郡。

古代晋陵属地,即今江南常州及其附近地区。

四甲方言当来源于古常州一带吴语。

明代初年,又有一批江南移民迁来海门,使方言有了新的发展。

清康熙十一年(1672),海门裁县,其地并入通州(今通州市),自此四甲方言又受到通州方言(南通方言)愈来愈多的影响。

海门境内有两种方言,一是启海话,即启东、海门话的简称,又叫沙地话”;还一种是一般称通东话,即旧南通县东部地区的话,又叫“江北话”、“老土话”。

通东方言区包括四甲、货窿镇、正余、包场、刘浩、东灶港等区域,土地总面积为82.79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7.16%。

其他乡镇都是海门方言区。

从区域的成陆时间和居民来源看,通东方言区是老土,是古长江的冲积平原和冲积物之间的泓道封淤所组成,成陆千年以上,居民年代久远。

海门方言区是近200多年内由沙洲之间的泓道封淤而联并成陆的,称作“沙”,居民系近代从外地迁来。

海门话与启东话基本相同,与崇明话略有差异。

通东话与今通州境内的通东话大致相同。

这两种方言在听感上差别较大,但就其特点来看,海门方言属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通东方言属吴语太湖片毗陵小片。

海门方言和四甲方言同属太湖片吴语。

二者差异较大。

前者属以苏州话、上海话和嘉兴话为代表的苏沪嘉方言小片;后者则一般认为属以常州话为代表的毗陵方言小片。

【精品】海门话的文化解读

【精品】海门话的文化解读

【关键字】精品海门话的文化解读张华南通是一个奇怪的地方,几乎每隔几十公里就是一种不同的口音,一个县的人听不懂另一个县的语言,出了县就好像出了省。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讲一方话。

南通话的盘节复杂,如皋话的敦厚凝重,如东话的新清婉转,通州话的本色纯朴,通东话的韵味悠长,而海门话,更有让人解读不尽的空间。

我有一个外地的朋友,在海门生活了很多年,应该算是海门通了,可他还是感觉海门话中有很多让他费解的东西。

他举例说,海门话中的“夫妻三个”就不能理解。

男为夫,女为妻,合为“夫妻”,分明是“两个”,何来“三个”?我急中生智,信口释疑:孩子是夫妻爱情的结晶,是夫妻之间重要的纽带,海门历来看重家庭的美满和睦,所以就将父母和小孩合称为“夫妻三个”了。

朋友看着我,半信半疑,似懂非懂。

吴语是汉语中历史最为悠久的方言,其祖语可以追溯到两千六百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海门话隶属吴语,承载了很多历史文化的遗存,至今仍然保存着一些在现代汉语方言中已经消失的古汉语特点,说来都是文绉绉的。

如我们我们把“爱人”称作“娘子”,称“自己”为“吾”,称“他(她)”为“伊”,称“不”为“弗”,称“找”为“寻”,称“父母”为“爷娘”,称未出嫁的年轻女子为“小娘”,将“脸盆”称作“面锣”,将学生交的“学费”称作“学钿”,将“穿衣服”称作“着衣裳”等等。

海门话有着古文的精练。

“不”是“拗”,“不要吃”就是“拗吃”,“不要说”就是“拗话”,“不要开”就是“拗开”(“OK”),喝酒进行到白热化阶段,在讨论是否再开酒时,凡海门人都会警觉,这是最能锻炼人的听力的。

根据语言学家对声母、韵母、声调的分析,用海门话来诵读古诗文,在平仄的掌控和押韵的协调上更臻美满,尤其是仄声中入声字的处理,颇有吟唱文化的特质。

我们上初中那会儿,老师们用的基本上都是地道的海门话,读古文也不例外:“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海门方言中的结构助词“来”

海门方言中的结构助词“来”

那么 , 不是 所 有 的形 容词 和 动词 都 能 进 入 活动有 关 的 一 类 , : 欢 喜 、 结 、 、 、 、 是 如 ‘ 巴 恨 气 想 牵
A式“ 形 +来 +补语 ” 动/ 呢?先 说形 容词 , 面举 挂 ’ 下 等。这些 动 词 有 一 个 特 点 , 以受 程 度 副 词 可
言 中 的结构 助词 “ ” 来 。

《 排遍 第一》 )

历史来 源
养来鹦鹉嘴初红, 宜在朱楼绣户中。( 刘禹锡 《 和乐天鹦鹉》 )
这两例 中“ ” 来 虽然 没有 与 “ ” 得 对举 , 根据 文意 但 仍 可判定 “ ” 来 是用作 结构助词 。
动词 “ ” 指 到说 话 人所 在 的地 方 , 来 本 到达 说 话人 所在 的地方 即意 味着 这个动作 的完 成 。“ ” 来 的这一 意义为 它跟在 动词 的 中的结构助词 “ 海 来”
13 0
() 2 葛件 衣裳邋 遢来要死 。
得 了。
哪些 形容词 或动词 能进入 B式 呢?经 考察 发
() 3 窝头 一 干 子 出远 门, 夷特 爷娘 担 心 来 弗 现 , A式 中动词 、 容词 的使 用情 况 一 样 , 质 与 形 性

瘦马寒来死, 赢童饿得痴。( 姚 寄王 }) 度— 》
移得 萧骚 从远 寺 , 洗采疏净 见 前峰。( 郑 干》 午)
种 。 总 的 说 , 得 来 ”比 “ ” 用 得 更 为 普 “ 来 使
遍 ¨l。在 上海话 和苏 州话 中 ,来 ” “ J “ “ 和 得来 ” 并 以上 例句 中 ,来 ” “ ” 文对 举 , 引 出结 果 “ 与 得 互 都 用 , 在海 门方言 中, 有助词 “ ” 没有 “ 但 只 来 而 得 补语 , 可见是 “ ” 来 用如 结构 助词 “ ” 得 。再 看两 个 来 ” 这点 比较 特 殊 。下 面将 从 历 史来 源 、 构形 例 句 : , 结 式 、 同和实 际运 用 等 方 面来 考 察 和分 析 海 门方 异 锦 背苍 鹰 初 出按 , 花 骢 马 喂 来肥 。 ( 贺 五 李

一川山水一方言海盐方言的研究性学习

一川山水一方言海盐方言的研究性学习

一川山水一方言海盐方言的研究性学习一川山水一方言——海盐方言研究性学习组长:组员:指导老师:主导学科:相关学科:历史背景说明: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着普通话开始普及。

方言作为我国极为丰富的语言资源,在语言交际中同样具有特殊的地位。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历史,自己的特色,自己的文化,自己的方言。

在如今大力宣传普通话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呀呀学语时的语言。

现今的海盐,很难用自身的特色“语言”来表达自己,很难用自身的文化底蕴去影响外界后人。

因此,我们也要让海盐方言焕发自身的魅力。

目的与意义:不要让历史文化在时间的流逝中遗忘,让我们发现海盐民间文化的魅力,让人们了解海盐,热爱海盐,让方言成为海盐的一大特色。

关键字:海盐方言劳动号子海盐童谣歇后语海盐县(Haiyan Xian)位于东经120.9°,北纬30.5°,在浙江省杭州湾北岸。

海盐县始置于秦代,以地处沿海,斥卤为盐而得名。

据《太平寰宇记》:“海滨广斥,盐田相望。

”正所谓大气如海,淳朴似盐---海盐以她的质朴包容着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海盐人,也同样包容着许多从外地迁到海盐的人。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虽然时过境迁,海盐的面貌早已不似从前,但她却依然保持着她那种质朴,这不能不说没有海盐方言的功劳。

一语音特征海盐方言最重要的特征是中古全浊声母仍保留浊音音位,比如“冻”、“痛”、“洞”的声母分别[t]、[t?]、[d](普通话“洞”的声母清化为[t]),清塞音爆破性较其它汉语强。

疑母洪细皆读鼻音(疑泥细音混同)。

见系声母(见溪群,广义包括疑影晓匣)有文白异读,分别念舌面音与舌根音(或喉音)。

奉母部分有文白异读——[v]和[b]。

日母有文白异读——[z~?]和[n?~??]。

普通话中,ai,ei,ao,ou等都是双元音韵母,发音的时候声音拖得很长,而且口部很松,而海盐方言恰好相反,一般来说,对应普通话ai,ei,ao,ou的音,在吴语中分别是?/?,e,?,o,都是单元音,并且发音的时候口形是比较紧的,而这一点恰恰和法语以及日语暗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门方言语法专题研究
位于长江口北岸的海门市及其相邻地区是长江以北最大的吴语
人口聚居地。

本文选取海门方言中较有特色的副词以及程度、否定、体貌、定指等语法项作为研究对象,在共时描写的基础上,尝试同其他吴语方言及明清吴语文献等作横向或历时的比较研究。

论文除引言和结语之外共分五章。

引言部分简要介绍海门市的地理历史及人口概况,海门方言的语音系统与语法特点,海门方言语法研究的现状,本文的
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为副词,描写时间、范围、语气、情态四个次类五十多个常用副词的句法语义特点。

第二章为程度,从附加、重叠、前加状语、后加补语四个角度描写海门方言的程度表达方式。

第三章为否定,描写海门方言的“弗、朆、奥、呒得、呒处”五个否定词的语义以及相关的否定句、疑问句格式。

第四章为体貌,描写海门方言的实现体、将行体、起始体、进行体、持续体等体意义的表达形式。

第五章为定指,着重描写海门方言定指系统中概数词“多”的定指用法,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汉语方言普通名词的定指表达类型。

本文的主要结论有:1.地处江海一隅的独特地理位置使得海门话相对于城市方言上海话、苏州话而言保留了更多明清吴语的语法成分,在吴语中心城市已经或正在消失的一些语法现象仍然活跃在海门话中,例如“交关”的程度补语用法;2.海门话与母方言崇明话之间存在的某些语法差异主要源于江淮方言南通话等邻近方言的影响,例如“快煞”的前置用法;3.汉语方言普通名词的定指表达常式是“指示词+数词+量词+名词”,指词型、量词型、数词型定指都是因省略或融合而形成
的变式,海门话概数词“多”的定指义来自定指词的省略;4.吴语已然体是非问句的多种样式是表体成分、表问成分与谓语动词三者自由组合的结果,其中表体成分必须紧靠谓语动词;海门话较为特殊的“朆
+V+(口伐)?”已然体是非问格式可以看作上海话的“V+勒+(口伐)?”否定词格式与苏州话的“阿曾+V?”发问词格式两者共同影响的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