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框架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框架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框架一、中国古代史1. 先秦时期1.1 秦朝统一中国1.1.1 秦始皇的统一战争1.1.2 秦朝的政治制度1.2 秦末农民起义和兵家政治1.2.1 陈胜吴广起义1.2.2 韩信、彭越等将领的抗秦斗争2. 两汉时期2.1 刘邦建立汉朝2.1.1 刘邦的功绩和政治制度2.1.2 文景之治2.2 王莽篡权和新朝的建立2.2.1 王莽的变法措施2.2.2 王莽政权的崩溃和东汉复兴3. 三国时期3.1 黄巾起义和三国鼎立3.1.1 黄巾起义的原因和影响3.1.2 蜀、魏、吴三国的形成3.2 诸葛亮与刘备的经营和抗击曹魏 3.2.1 赤壁之战3.2.2 诸葛亮的政治和军事策略二、世界古代史1. 古埃及文明与尼罗河流域文明1.1 尼罗河流域的地理条件1.2 古埃及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1.3 古埃及的经济和文化成就2. 古希腊文明2.1 希腊城邦的兴起和发展2.2 希腊的民主政治2.3 希腊的艺术和哲学3. 古罗马文明3.1 罗马帝国的兴起和扩张3.2 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3.3 罗马的法律制度和建筑艺术三、中国近现代史1. 清朝的衰落与晚清改革1.1 第一次鸦片战争及不平等条约1.2 戊戌变法和康梁新政1.3 辛亥革命和1911年的新中国2. 中华民国时期2.1 北洋政府与北伐战争2.2 国共两党的斗争和第二次国共合作2.3 抗日战争和日本无条件投降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革命3.1 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3.2 文化大革命及其影响3.3 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以上是九年级历史知识点的总结框架,具体的内容可以根据需求展开。
希望这个框架能够帮助你更好地整理和总结历史知识,为学习提供指导。
新高一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点框架

新高一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点框架一、前言历史作为一门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而高中历史的学习则是打下学生历史素养的基石。
在必修一中,涵盖了中国古代史的重要时期和事件,为我们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和演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必修一的核心知识点框架,以便同学们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和掌握。
二、如何记忆历史知识1. 关联记忆: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关系进行联想,形成记忆锚点。
2. 时间线:建立起一个时间线的概念,将不同的事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有助于记忆和整理思维。
三、中国历史的基本纲要1. 文明起源与远古社会(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文明)2. 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兴起(夏、商、周)3. 高度发展的封建社会(春秋、战国、秦、汉)4. 分裂与统一的封建社会(三国、南北朝、隋、唐)5. 封建社会的改革与统一(宋、明、清)6. 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7. 辛亥革命与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8. 近代化建设与现代化进程(抗日战争、新中国的成立)四、重要事件和人物1. 炎黄子孙与三皇五帝- 炎黄子孙的传说- 三皇五帝的传说2. 夏、商、周- 夏朝的建立与贤君启示- 商朝的兴起与青铜文化- 周朝的建立与封建等级制度3. 春秋、战国、秦、汉- 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 战国七雄之间的斗争- 秦朝的统一和 Qin Shi Huang 的政治改革 - 汉朝的兴起与文化繁荣4. 三国、南北朝、隋、唐- 三国鼎立与三国演义- 南北朝时期的分裂与动荡- 隋朝对南北朝的统一- 唐朝的盛世与外交交流5. 宋、明、清- 宋朝的科技与文化繁荣- 明朝的海外航行与文化成就- 清朝的入关与闭关锁国6. 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冲击- 洋务运动与自强运动- 戊戌变法与百日维新7. 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五四运动与中国知识分子的觉醒- 北伐战争与国共合作的开端8. 抗日战争、新中国的成立- 抗日战争与国共抗战-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新中国的建立五、总结通过学习必修一的知识点框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演变。
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框架

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框架中国古代史部分:1. 先秦时期:- 原始社会:人类起源,氏族公社,部落联盟。
- 夏商周:夏朝的建立,商朝的青铜文化,西周的分封制和礼乐文化。
2.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楚庄王、秦穆公。
-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 百家争鸣: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学派的兴起与发展。
3. 秦汉时期:-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统一度量衡,修建长城。
- 汉朝:汉武帝的开疆拓土,丝绸之路的开辟。
4.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魏、蜀、吴的争霸。
- 两晋南北朝:民族融合,佛教的传入与发展。
5. 隋唐时期:- 隋朝:大运河的开凿,科举制度的确立。
- 唐朝: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文化繁荣。
6. 宋元明清时期:- 宋朝:经济的繁荣,科技的发展,理学的形成。
- 元朝:蒙古族的统治,民族融合。
- 明朝:海禁政策,郑和下西洋。
- 清朝:康乾盛世,民族融合,鸦片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部分:1. 晚清时期:- 鸦片战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列强的侵略。
- 太平天国运动:农民起义,对封建统治的冲击。
2. 辛亥革命:- 孙中山的革命思想,辛亥革命的爆发,中华民国的成立。
3. 民国时期:- 北洋政府:军阀割据,社会动荡。
- 国民政府:国民革命,抗日战争。
4. 新中国成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5. 改革开放:- 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经济体制的转型。
6. 现代化建设:- 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的进步,国际地位的提升。
世界史部分:1. 古代文明:- 古埃及、两河流域、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兴起与发展。
2. 中世纪:- 欧洲的封建制度,宗教改革,文艺复兴。
3. 近现代:- 工业革命,民族国家的兴起,殖民扩张。
- 两次世界大战,冷战,全球化。
4. 现代:- 信息技术革命,环境保护,国际合作与冲突。
以上是必修一历史知识点的框架,具体内容需要根据教材和课程要求进一步细化和深入学习。
九年级历史知识框架

九年级历史知识框架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奴隶社会时期:黄帝、尧舜禅让制、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
2. 封建社会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分封制度、秦朝的郡县制度、汉朝的郡国制度、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立局面、隋唐的州县制度、宋朝的封建制度。
二、世界古代文明与中国古代文明的交流与发展1. 埃及、巴比伦等西亚古代文明与中国古代文明的交流。
2. 罗马帝国与中国的交流。
3. 丝绸之路的开启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三、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1.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2. 科举制度的兴起与发展。
3. 文人墨客的兴起与文化繁荣。
四、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1. 农耕经济的发展与农业技术的改进。
2. 商业贸易的兴起与丝绸之路的繁荣。
3. 社会阶级的形成与社会结构的演变。
五、中国古代的历史事件与变革1.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
2. 秦始皇统一六国、焚书坑儒与统一文字的改革。
3. 汉朝的王莽新政与东汉的黄巾起义。
4. 隋唐王朝的统一与疆域的扩展。
5. 北宋的政治改革与科技进步。
六、中国古代的军事与战争1. 春秋战国时期的兵器与战争策略。
2. 秦朝的军事制度与战争征服。
3.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军事对抗。
4. 隋唐的军事改革与边疆防御。
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文化1. 儒家思想的兴起与发展。
2. 道家思想的主要观点与影响。
3. 佛教的传入与中国文化的融合。
4. 唐宋时期的文化繁荣与文学艺术的发展。
八、中国古代的民族与宗教1. 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形成与发展。
2. 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与道教、佛教的传入。
九、中国古代的地理与环境1.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与气候特点。
2. 中国古代的交通与运输。
十、中国古代的外交与战争1. 秦朝的统一战争与外交政策。
2. 汉朝的西部边疆防御与丝绸之路的外交。
3. 唐宋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与外交往来。
总结起来,九年级历史主要内容包括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世界古代文明与中国古代文明的交流、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中国古代的经济与社会、中国古代的历史事件与变革、中国古代的军事与战争、中国古代的思想与文化、中国古代的民族与宗教、中国古代的地理与环境以及中国古代的外交与战争。
高三历史框架知识点总结

高三历史框架知识点总结历史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掌握历史框架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从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主题,对高三历史框架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夏商周时期1. 夏朝: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
2. 商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封建王朝,商朝时期发展了青铜文化。
3. 周朝: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封建王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周朝时期,儒家思想逐渐形成,礼乐制度得到发展。
二、秦汉时期1. 秦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专制王朝,统一了六国后建立了封建制度。
2. 汉朝: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封建王朝,汉武帝时期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制度影响深远。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1. 魏晋时期: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各种农民起义和遗民文化的兴起形成了时代的特点。
2. 南北朝时期: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分裂时期,南朝和北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所发展和变化。
四、隋唐宋元明清时期1. 唐朝: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鼎盛时期,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繁盛使得唐代成为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2. 宋朝: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经济的转型和科技的进步使得宋代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3. 元朝: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少数民族王朝,元代政权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4. 明朝: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宗族王朝,发展了航海事业和科学技术,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5. 清朝: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满族王朝,清朝统治下的中国经历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变革。
五、现代史时期1.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革命,标志着封建主义的灭亡和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 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中国抗击日本侵略的伟大斗争,给中国的民族独立和解放起到了重要作用。
3. 新中国成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社会的彻底结束,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阶段。
高一历史必修一各个单元知识框架

高一历史必修一各个单元知识框架第一单元:古代中国史纲要1. 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方法与地理环境•历史研究方法的概念与分类•中国古代的地理环境对历史的影响2. 中国古代历史的分期与朝代•古代中国历史的分期•主要朝代的演变与特点3. 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基本特点•农业经济的发展与特点•商业与手工业的兴起与发展•社会阶级的形成与演变第二单元:文明古国1.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与文化特点•三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与特点•夏商周的文化特点与重要遗产2.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与思想解放•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与阶级斗争•儒、墨、道等重要思想流派的兴起与影响第三单元:中国古代帝国的兴衰1. 秦帝国的统一与变革•秦始皇的统一政策与措施•秦朝国家制度的变革与影响2. 汉帝国的巩固与繁荣•汉武帝的中央集权政策及其措施•汉朝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3. 秦汉帝国的衰落与传统文明的继承•内忧外患导致秦汉帝国的衰落•传统文明的继承与融合第四单元:古代中国与世界1. 丝绸之路的开拓与交流•丝绸之路的起源与开拓•中国与西方、中亚的经济文化交流2. 十六国、南北朝的兴起与司马迁的世界观•十六国、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特点•司马迁的世界观及其在《史记》中的体现3. 唐帝国的建立与盛世•唐太宗的征服与统一•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与辉煌第五单元:中国古代文化的纵横构建1. 高度统一的封建政治制度与科举制度•封建政治制度的特点与演变•科举制度的兴起、发展与影响2. 唐宋诗词与宋元戏剧的繁荣与兴盛•唐宋诗词的风格与代表作品•宋元戏剧的特点与主要代表作品3. 科技与文化的进步与对外交流•科技与农业的进步与发展•文化的对外交流与影响以上是《高一历史必修一》课程的各个单元知识框架。
每个单元涉及到了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时期。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政治制度与社会变革、文化繁荣与交流等方面的内容,为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奠定基础。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框架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框架
第一篇:思想的起源与人类社会的演变
一、人类社会的演变
1.古老社会
2.奴隶社会
3.封建社会
4.资本主义社会
5.社会主义社会
6.共产主义社会
二、人类思想的演变
1.原始宗教
2.古代哲学
3.现代哲学
三、书法艺术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书法的起源和发展
2.书法艺术的流派和代表人物
3.书法与审美观念的演变
四、中国古代文化成就概述
1.古代科技
2.古代文学
3.古代艺术
第二篇: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与变革
一、人类对自然的认识
1.自然哲学的出现和发展
2.现代科学的不断进步
3.科技引领生活的改变
二、生活方式与文化的差异
1.生活方式的演变
2.文化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三、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四、可持续发展与未来展望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3.未来展望与个人责任
五、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1.民族文化的概念与特点
2.文化多样性和人类进步
3.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六、生命与生命伦理问题
1.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2.生命伦理问题的探讨
3.个人对生命的态度和行为。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框架大全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框架大全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一、古代史(一)早期人类1、谁是原始社会的先民?2、原始社会有何特征?3、什么样的劳动首先得到了重视?(二)古代中国1、什么时候起源于中国文明?2、谁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诗人?3、什么是中国古代史上最著名的变革?(三)古代世界1、什么是古代世界中最重要的文明?2、哪些文明最早发展出贸易链和金融体系?3、什么历史事件是古代世界文明极大的灾难?二、中世纪史(一)西方中世纪1、什么时候西欧文化的重要发展开始?2、哪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出现了中世纪的西欧?3、哪些政治思想与文化信仰出现了中世纪的西欧?(二)东方中世纪1、什么历史事件或形势标志着中世纪的发展?2、东方中世纪有哪些著名的文化?3、哪些文明出现了中世纪的东欧?三、近代史(一)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1、什么时候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开始?2、什么历史事件或形势标志着近代的发展?3、哪些重要的国家开始在近代开始形成?(二)科学技术与思想革命1、什么发明在近代带来了最大的改变?2、哪些重要的科技思想出现在近代?3、什么思想极大的改变了近代的社会现状?四、现代史(一)世界经济革命1、什么时候世界经济革命发生?2、如何描述近百年来全球范围内工业发展历程?3、哪些重要事件和变革改变了现代的社会经济现实?(二)世界政治形势变迁1、什么政治兴起改变了现代的政治地理格局?2、哪些国家的兴起最大的变革现代的政治状况?3、什么历史事件决定了现代的国际关系形势?(三)世界文化交流1、什么是现代的思想文化的重要发展?2、哪些新兴文化最大的影响了现代的文化状况?3、现代文化交流中有哪些著名的文化事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⑶魏晋南北朝:均田制、翻车。
⑷隋唐:筒车、曲辕犁、大运河、“柜坊”“飞钱”。
⑸宋元:瓷窑发展、坊市制突破。市镇兴起、纸币出现;元青花瓷、棉纺织业发展。
⑴秦:统一文字、秦篆。
⑵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隶、汉赋、造纸术/蔡侯纸;《九章算术》、珠算、《氾胜之书》;《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
⑵早期维新思想、康梁维新思想;孙中山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
⑴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等方面。
⑵甲午战争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潮流,中国社会各阶层做出了不同的反应。
⑶辛亥革命引发了中国社会剧烈变革,促进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启蒙化、社会西方化的发展。
⑵明清时期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
工业化时代的到来(
时期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模块链接
阶段特征
工业化时代的到来(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
世界:两次工业革命时期(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
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法国共和政体确立。
⑵德意志帝国建立、通过1871年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⑶魏晋南北朝:佛教、道教兴盛;《齐民要术》。
⑷隋唐:三教合一、唐诗、书法、雕版印刷术、火药。
⑸宋元:胶泥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宋词、理学、心学;元曲。
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法家思想、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必然产物;
⑵科举制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选官制度,对我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30年代经济危机后,资本主义国家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开始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新经济政策。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继续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的稳定发展。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20世纪初至20世纪末)
⑴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诞生;国共合作、土地革命;抗战;解放战争。
信息时代的开端(
时期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模块链接
阶段特征
信息时代的开端(20世纪末至今)
世界:信息时代的开端(20世纪末至今)
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两德统一。
⑵美国的单边主义外交、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国际恐怖主义的威胁。
⑴亚太经合组织。
⑵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
⑶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⑷《欧洲联盟条约》;欧洲单一货币——欧元问世。
世界:从罗马帝国到中世纪的欧洲
⑴罗马帝国建立,罗马法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
⑵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开始进入封建时期,进入基督教的黑暗统治时期;
⑶13世纪后半期英国议会制度开始萌芽。
⑴封建庄园经济盛行,农奴制是主要的生产关系。
⑵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14世纪)。
⑴耶稣创立基督教;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7世纪初)。
人类开始进入文明社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⑴东方以中国为代表形成了以农耕经济为基础的大河文明,农耕经济、宗法社会、诸子百家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基础;
⑵西方以希腊、罗马为代表形成了以商品经济为基础的海洋文明,商品经济、公民意识、法制观念对近代资本主义兴起产生了重要影响。
世界:古希腊、罗马(远古至公元前3世纪)
人类现代化的新探索(
时期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模块链接
阶段特征
人类现代化的新探索(20世纪初至20世纪末)
世界:人类现代化的新探索(20世纪初至20世纪末)
⑴俄国十月革命。
⑵美苏冷战;朝鲜战争;北约成立;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
⑶欧共体成立。
⑷不结盟运动兴起。
⑴苏联/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活动。
⑵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及经济的变化。
⑴夏朝《夏小正》制定;战国石申的《石氏星表》;算筹计数法
⑵商朝甲骨文成熟;
⑶百家争鸣;《诗经》《楚辞》;早期绘画等。
⑴井田制是分封制、宗法制存在的基础;
⑵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转型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遭到破坏,分封制、宗法制逐步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逐渐形成,思想上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⑵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文革”;20世纪70年代外交的突破;改革开放后的拨乱反正。
⑴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日渐萎缩和陷入绝境。
⑵三大改造;“一五”计划;“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⑴马克思主义;新三民主义。
⑵中国抓住有利的国际环境,深化改革开放,积极应对全球化潮流,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20世纪末至今)
⑴基层民主制度的建立,“依法治国”。
⑵“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大业的发展。
⑶改革开放后,外交政策的调整。
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开发开放浦东。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⑵文艺复兴运动兴起(14世纪)。
⑴民主制度进一步推动了奴隶制经济的发展。
⑵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及天主教压制曾一度束缚了欧洲的发展。
⑶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文艺复兴运动揭开了欧洲黑暗的面纱。
西方资本主义的崛起与中国农耕文明的迟滞(
时期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模块链接
阶段特征
西方资本主义的崛起与中国农耕文明的迟滞(14世纪至19世纪中期)
时期Βιβλιοθήκη 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模块链接
阶段特征
中国农耕文明的崛起及西方文明的衰落(前3世纪至14世纪)
中国:秦汉至元(前221年至1368年)
⑴秦: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⑵汉:郡国并行制、中/内外朝制、察举制。
⑶隋唐: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⑷元:行省制。
⑴秦:统一货币、度量衡。
⑴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⑵哥白尼的“日心说”,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牛顿的经典力学。
⑴人文主义思想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推动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新航路的开辟、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⑵启蒙运动推动了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是西方代议制建立的思想基础。
⑶英国的崛起是对18世纪影响最大的事件,其原因包括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
⑴希腊城邦出现;民主政治确立并发展;
⑵罗马共和国建立;《十二铜表法》。
古希腊、罗马奴隶制经济繁荣,海外贸易繁荣。
⑴古希腊人文精神起源,智者学派、苏格拉底;
⑵古罗马法学成就突出。
⑴发达的工商业是民主制度形成的经济基础,民主制的繁荣又推动了人文精神的觉醒;
⑵古希腊、罗马成为西方文明的源头。
中国农耕文明的崛起及西方文明的衰落(前
中国:明清(1368年至1840年)
⑴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⑵清朝设军机处。
⑴明朝棉布成为大众衣料,彩瓷继续发展,私营手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商帮出现。
⑵清朝推行“海禁”“闭关锁国”。
⑴明朝王阳明心学、批判君主专制的进步思想(李、黄、顾、王)。
⑵绘画、文学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⑴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对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⑶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
⑴两次工业革命大大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⑵资本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⑴欧洲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等文学兴起,音乐和绘画艺术不断发展;
⑵电影出现;
⑶进化论。
⑴工业革命对人类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既包括积极方面,也包括消极方面,既包括政治经济,也包括思想、文学艺术等。
14世纪以后,中西文明的发展趋势出现了逆转:⑴中国农耕文明继续发展,在经济总量上仍然占据一定的优势,但封建专制主义阻碍了社会的发展,“闭关锁国”使中国脱离了世界发展的潮流,呈现出裹足不前的迟滞趋势。
⑵西方资本主义兴起,推动了西方政治民主化、经济商品化和思想理性化的发展,工业革命喷薄欲出,西方的崛起呈现出不可阻挡的趋势。
20世纪上半叶,工业化出现了严重的危机,人类开始反思工业化的后果,社会主义、民族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都是这一反思的产物,本质上是探索人类现代化的新道路。
⑴社会主义运动:十月革命开辟了俄国现代化的新道路。二战后,形成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冷战”对峙。
⑵民族主义运动:20世纪,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取得了民族独立,开始探索民主复兴之路,工业化形成了全球规模。新中国建立后开始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知识框架
阶段
东西方文明的源头(远古至公元前
时期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模块链接
阶段特征
东西方文明的源头(远古至公元前3世纪)
中国:先秦(远古至公元前3世纪/221年)
⑴王位世袭制;
⑵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
⑴夏商周是青铜时代;
⑵西周实行井田制;
⑶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出现并不断推广;土地私有制确立;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⑸知识经济的兴起。
⑴信息技术的发展,国际互联网的兴起。
⑵生物科技的突破。⑶⑷⑸⑹
⑴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发展趋势加强,这一趋势建立在经济格局多极化的基础之上。
⑵两极格局瓦解后,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这是国际关系、世界市场、科技进步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⑴两极格局瓦解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潮流,世界经济全球化在更广阔的领域和更深的层次不断发展,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使全球化真正具有了全球意义。
⑵文学、绘画、音乐等是艺术化的历史,艺术发展变化有深层的社会原因。⑶殖民扩张对殖民地国家的影响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主观消极和客观积极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