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美学-1
影视美学.

视象性,电影是诉诸视觉为主的视听艺术,镜头、
画面是其审美价值的重要条件。镜头、光影、色彩、 音响直接构成形象生动的感性形式。电影的编剧、导 演、演员等主创人员,本身也都须有强烈的视象意识。
逼真性,既能纪录现实生活中人与
物的空间状貌,又能再现事物的声音和 色彩。还能表现人的深层心理变化,无 意识和梦。尤其是特写镜头更能反映形 象的细部特征,正如路易斯· 贾内梯在 比较《替身演员》和《野孩子》两部影 片的镜头时所言:“在大全景镜头中, 只有大的运动才能看见,而特写镜头中, 眼睛的一闪都能引起我们的注意。” 所以,《野孩子》中男孩眼泪流过的距 离比《替身演员》里飞行员跳伞降落时 所占的空间还要大。
事实证明,电影所具有的特质,今天的电视的确 也都具备。如一般认为电影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特殊规 定性表现为:
综合性,电影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综
合体。它既象时间艺术那样,在时光的流逝中 展示画面,构成延续的艺术形象,又象空间艺 术那样,在各种不同的环境、地点、画面上叙 述事件的发生、发展、展开形象。它吸纳了文 学、戏剧、音乐、绘画、雕塑、建筑等多种艺 术元素,并使之相互融合,构成一个具有全新 特质的有机整体。
电影
电视
第二节 影视审美的同质属性
从影视本体的角度对影视艺术的审美属性定位, 首先遇到的就是“电影艺术、电视艺术是什么”一类 的基础问题。 而美哲学告诉我们往往 最基本、最简单的问题,是
最难回答,也最不易界定的。
例如“人”是什么?要阐释清 楚亦非易事。
如果说电影艺术 是一种以电影技术为
电 视 艺 术
这就好象中国传统的诗文、绘画、书法尽管是不同门类 的艺术,但书论、诗论、文论、画论、甚至乐论、舞论等可 以互用互证一样,许多美学理论在同一文化背景下是共通的, 具有普遍的通约性,有的审美理论和方法几乎关涉到一切中 国艺术,不仅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 规范着中国传统艺术思维的想象、思绪、感情、直觉,而且 对中国影视艺术标举本民族的特性,也有着极大的启示意义, 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彭吉象《影视美学》手工整理完整版

第一章经典电影美学理论第一节早期电影美学理论(一)电影心理学的出现雨果·闵斯特堡(1863-1917)是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在1916年,出版了《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首次从电影心理学的角度论证了电影是一门艺术。
闵斯特堡最大的贡献在于,他从电影的经验感知入手,尤其是从视知觉的生理和心理角度,来分析和解释了电影影像的深度感和运动感,并且提出机械的复制现实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并且通过电影和戏剧、摄影的区别,论证了电影确实是一门独立的艺术。
闵斯特堡指出:“我们的美学兴趣集中到这样一点,就是电影通过什么手段来影响观众的心灵。
我们用这种方式来看待电影,起初就凭着这样一种纯粹心理学的兴趣,研究在我们的电影经验中,究竟是哪些本质的东西打动了我们的心灵。
我们现在完全把戏剧理论搁置一边,因为假如从戏剧出发,去寻找电影除了作为逼真的代用品外对戏剧有些什么补充的话,我们就会走进死胡同。
我们应当把电影艺术看'做是完全立足于它自身基础之上的,从而排除所有戏剧的干扰,来分析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对我们产生效力的心理进程。
”正是出于这样的理论思考,闵斯特堡着重研究了观众对电影影像感知的各个方面,包括深度感、运动感、注意力、记忆和想象、情感等等。
特别是深度感和运动感,可以说是电影影像感知的基础,也可以说是电影(包括后来的电视)所特有的一种全新的艺术知觉形式。
闵斯特堡指出,电影银幕是二维的平面,但观众却在看电影时感受到三维的空间。
“因而,如果把这种图像的平面性当作电影的基本特性,那就没有掌握住它的特性。
这种平面性确实是电影技术构成的一个客观部分,但并不是我们真正看到的电影演出的特征。
在看电影时,我们处在三维空间之中,影片上人物或动物的运动,都立即给予我们以强烈的深度感。
“闵斯特堡强调指出,观众之所以能在二维平面的电影银幕上感受到三维立体的电影空间,除了生理上、视觉上的原因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电影的运动,造成了观众一种独特内心体验,使得观众明明知道图像是平面的,但却不能排除对于深度的实际感受,就是因为电影画面上的各种运动使观众得到了银幕具有纵深感的印象。
影视美学

影视美学第一章经典电影美学理论1、雨果·闽斯特堡,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1916年出版《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首次从心理学的角度论证了电影是一门艺术。
2、西方现代主义艺术萌芽始于19世纪中叶象征主义的出现,标志是法国象征主义诗人波德莱尔的诗集《恶之花》的问世。
而现代主义艺术思潮的正式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3、20世纪20年代欧洲大陆上出现的先锋派电影运动,其中心是法国和德国,并影响到瑞典、西班牙等欧洲大陆国家。
4、梅里爱,法国电影导演。
世界第一位电影艺术家。
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摄影棚,有“银幕魔术师”之称。
5、美国著名导演格里菲斯,两部巨片《一个国家的诞生》(1915)和《党同伐异》(1916),标志着电影作为一门全新的独立艺术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真正使蒙太奇成为一种艺术手法。
6、蒙太奇的完整内容或概念内涵的三个方面:(1)、作为技术手段的蒙太奇——叙事蒙太奇(2)、作为艺术手段的蒙太奇——艺术蒙太奇(3)、作为思维方式的蒙太奇——思维蒙太奇7、维尔托夫(1896——1954),原苏联纪录片大师。
1921年后,他组织“电影眼睛派”,认为电影镜头比人的眼光更客观,主张实况拍摄的方法,反对一切虚构和编造。
8、库里肖夫,原苏联电影导演,理论家,提出了自己的蒙太奇理论:将同一镜与不同镜头分别组接,就可创造出不同的审美含意。
他的理论经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的丰富和发展对世界电影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
9、爱森斯坦,苏联电影导演,电影理论家。
代表作《战舰波将金号》被评为电影问世以来12部最佳影片之首。
10、苏联蒙太奇电影美学流派的发展的三个阶段:维尔托夫与库里肖夫的准备阶段;爱森斯坦的高潮阶段;普多夫金的完成阶段。
11、普多夫金把蒙太奇分为五个类型:(1)、“对比蒙太奇”,通过尖锐的对立或强烈的对比,产生相互强调、相互冲突的作用,强化所表现的内容、情绪和思想。
(2)、“平行蒙太奇”,就是在结构上将两条情节线并列表现,使它们彼此紧密联系、互相衬托补充,它可以是镜头与镜头的并列,也可以是场面与场面、段落与段落的并列。
《影视美学》—彭吉象(吐血整理笔记完全版)

影视美学彭吉象第一章经典电影美学理论第一节早期电影美学理论(一)电影心理学的出现雨果·闵斯特堡(1863-1917)是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在1916年,出版了《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首次从电影心理学的角度论证了电影是一门艺术。
闵斯特堡最大的贡献在于,他从电影的经验感知入手,尤其是从视知觉的生理和心理角度,来分析和解释了电影影像的深度感和运动感,并且提出机械的复制现实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并且通过电影和戏剧、摄影的区别,论证了电影确实是一门独立的艺术。
闵斯特堡指出:“我们的美学兴趣集中到这样一点,就是电影通过什么手段来影响观众的心灵。
我们用这种方式来看待电影,起初就凭着这样一种纯粹心理学的兴趣,研究在我们的电影经验中,究竟是哪些本质的东西打动了我们的心灵。
我们现在完全把戏剧理论搁置一边,因为假如从戏剧出发,去寻找电影除了作为逼真的代用品外对戏剧有些什么补充的话,我们就会走进死胡同。
我们应当把电影艺术看'做是完全立足于它自身基础之上的,从而排除所有戏剧的干扰,来分析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对我们产生效力的心理进程。
”正是出于这样的理论思考,闵斯特堡着重研究了观众对电影影像感知的各个方面,包括深度感、运动感、注意力、记忆和想象、情感等等。
特别是深度感和运动感,可以说是电影影像感知的基础,也可以说是电影(包括后来的电视)所特有的一种全新的艺术知觉形式。
闵斯特堡指出,电影银幕是二维的平面,但观众却在看电影时感受到三维的空间。
"因而,如果把这种图像的平面性当作电影的基本特性,那就没有掌握住它的特性。
这种平面性确实是电影技术构成的一个客观部分,但并不是我们真正看到的电影演出的特征。
在看电影时,我们处在三维空间之中,影片上人物或动物的运动,都立即给予我们以强烈的深度感。
"闵斯特堡强调指出,观众之所以能在二维平面的电影银幕上感受到三维立体的电影空间,除了生理上、视觉上的原因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电影的运动,造成了观众一种独特内心体验,使得观众明明知道图像是平面的,但却不能排除对于深度的实际感受,就是因为电影画面上的各种运动使观众得到了银幕具有纵深感的印象。
影视美学第一讲

巴赞推崇写实主义,他认为使用长镜头,不用剪接拼凑拍摄出来的画 面,才是真正电影的表达方式。实地取景、演员自然的表演,再加上长 镜头的呈现,能使观众保持在一个客观的地位(当然,这是指导演的客 观角度)上去观察持续性的空间原貌,以最接近现实世界的角度观察至 于他们眼前的影像。
镜头三:天,静静无边,刘栋缓慢陷入流沙,恐慌抑或镇定,一切都无 法阻止生命无情的下陷,唯一能做的只能是眼睁睁看着流沙一点一点把 自己吞嗜。一个人以及他的七情六欲,他的善善恶恶就这样消失于荒漠, 没有求救,没有哀号。
如此这样,改变一个场面中镜头的次序, 而不用改变每个镜头本身,就完全改变了 一个场面的意义,得出与之截然相反的结 论,得到完全不同的效果。
这种连贯起来的组织相排列,就是运用电 影艺术独特的蒙太奇手段,也就是我们所 讲的影片的结构问题。
世界经典蒙太奇片段
《战舰波将金号》中的“敖德萨阶梯”片段 为世界电影史上早期最经典的蒙太奇建构段 落,把蒙太奇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与蒙太奇 艺术的经典建构,蒙太奇最早的本质意义也 来源于此,蒙太奇艺术的经典建构开辟了电 影语言最不可缺少及最强有力的艺术表现力。
《可可西里》— 电影纪实性美学特征
1985年以前,可可西里生活着大约100 万只珍贵的高原动物藏羚羊,随着欧美 市场对羊皮的需求增加,其原料藏羚羊 绒价格暴涨,各地盗猎分子纷纷涌入可 可西里。短短几年间,百万只藏羚羊几 乎被杀戮殆尽,残存不到两万只。1993 年起,一支名为“野牦牛”的武装反盗 猎队,在队长索南达杰的领导下志愿进 入可可西里进行反盗猎行动。这支由 “临时工”组成的队伍在可可西里腹地 和盗猎分子进行了无数次浴血奋战,两 任队长索南达杰和扎巴多杰先后牺牲。
1影视美学的一般内涵及其研究范畴 第一节

影视美学是门类美学中的一种.影视艺术有依赖于 技术的特点,所以它必然与实用美学相关,而且不管 是何种美学研究都会受到文化演变和走向的影响, 尤其是影视艺术同大众文化,传播学的关系更为直 接,受当代文化影响特别深刻,同时又深刻地反作用 于当代的文化走向.所以,即使影视美学仍然属于哲 学性质,影视美学的具体研究也不能完全与之相对 应.现在,电影,电视的后现代性越来越流行,所以影 视美学既有哲学属性又有社会属性.
授课内容
一:历史流派和轨迹
1:早期电影美学理论 2:苏联蒙太奇电影流派与蒙太奇电影美学理 论 3:好莱坞戏剧化电影与类型电影理论 4: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与纪实美学 5:法国新浪潮与现代主义电影
二:影视艺术的基本审美特征 三:电视的美学特性 四:影视艺术的文化特性
影视美学的研究范畴
பைடு நூலகம்
一,影视美学是研究影视艺术中关于美和审 美的科学.尤其重点应研究影视作品背后的 文化哲学思潮和文艺思潮,观众与影视艺术 间的审美关系. 二,影视艺术与摄影,灯光,音响,电子编辑,三 维动画等密切相关,因此它又有一定的社会 属性和实用(技术)属性.
三,影视艺术首先研究的是影视艺术的审美 特性,影视艺术的规律,尤其是影视(电影)语 言,影视(电影)思维,但又不仅仅只是研究影 视艺术的审美特征,它还应该包括影视艺术 所包涵的思想,影视艺术与现实,与社会和人 的关系.
影视美学一

影视美学
成绩评定
课程出席:30% 课程参与:30% 期末考试:40%
课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考书目
巴拉兹《电影美学 》 王志敏《电影美学分析原理 》 李幼蒸《当代西方电影美学思想 》 林年同《中国电影美学 》 彭吉象《影视美学》
电影欣赏:《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爱美 学之心,人皆没有。
美学确实不能“学以致用”,但是可以“学以致 智”。 美学要研究的不是“什么”和“怎样”,而是 “为什么”。并且因此而增进对于人生的理解, 从而达到提升人生境界的目的。
美学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
古老:2500多年的历史 年轻:18世纪中叶
“美学”
1735年,[德]鲍姆嘉通,《关于诗的哲学沉思录》 ——第一次使用“美学”:希腊词语“埃斯特惕卡 ” (Asthetica)
• 美学对象 美、艺术
美、美感和艺术
“近代美学所侧重的问题是:‘在美感经验 中我们的心理活动是什么样?’至于一般人所喜 欢问的‘什么样的事物才能算美’的问题还在其 次。” ——《朱光潜全集》第1卷
客观方面:美
审美关系
主观方面:美感 主客观的结合(最高形式):艺术
审美活动: 欣赏美、创造美
一影视美学1PPT课件

1
整体概述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2
•总 论
3
• 一、电影美学的属性 • 电影美学当然是电影艺术的哲学,或者可
以表述为关于电影艺术之美的哲学。换言 之,电影美学的支撑点仍是电影的文化哲 学属性。
5
• 另一方面美学也得从高高在上的纯理性宝 座上下来,与大众对话,为大众所理解, 完全可以以一种亲切、平易的表述来阐释 有关电影各个层面的美学问题。
6
• 二、电影美学的归类 • 电影美学的归类,理当是归入美学这一类 • 当今中国美学研究大致可分成如下几大板块: • (1)美学原理(基础)研究。如美的本质、审美
11
• 二、精神分析学美学(从弗洛伊德、荣格 到拉康的各种精神分析学美学)。三、存 在主义美学(从胡塞尔现象学到海德格尔、 萨特的存在主义)。四、后现代审美(或 叫后美学)。
12
• (3)电影美学的研究还应同西方美学、中国 古典美学相连,特别是研究中国电影,完 全脱离中国特定文化、中国古典美学的根 基是不可想象的。
关系的一般理论、美的分类、美的形态等。 • (2)中国古典美学。其中又可分为中国美学史和
各种学术流派的美学观点的研究,如儒、道、佛 的美学思想及其相互关系,等等。 • (3)西方美学。包括西方经典(传统)美学,现 代西方美学和后现代主义的美学,也可从史和学 派、思潮的角度去作研究。
7
• (4)中外美学比较研究,重点是中西美学比较。 • (5)门类美学,如小说美学、诗歌美学、书法美
1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当成千上万的人坐在电影院里,不需要看 文字说明,纯粹地通过视觉来体验事件、 性格、情绪、理解思想。“人又重新变得 可见了。”——巴拉兹·贝拉《电影美学》
• 巴拉兹预言:“电影将在我们的文化领 域里开辟一个新的方向”。
第三节 先锋派电影美学
一、现代主义和先锋派电影美学
• 早期先锋派电影出现在1914-1930年的欧洲, 此时商业的主流电影已经产生。
• 有可能利用电影和现实之间的差别来创造在形式 上同样具有意义的形象。
——阿恩海姆《电影作为艺术》
• 电影的艺术创造的要旨:电影不是单一的纪录 现实,而是以电影的形象方式创造自己的世界。
• 拍摄对象本身已经不再是首先受到考虑的。取 代它的重要地位的是怎样用画面表现出拍摄对 象的特征,如何阐明一个内涵的观念等等之类 的问题阐述了电影影像运动感和 深度感的由来以及它的性 质,而阿恩海姆在此基础 上提出了电影艺术创造的 切入点。
第二节 贝拉·巴拉兹与电影文化学
• 笔名贝拉·巴拉兹,匈牙利学 者,电影理论家,编剧。
• 《可见的人类——论电影文化》 (1924年)
• 《电影的精神》(1930年) • 《电影文化》(1945年)
于果·明斯特伯格 (1863-1916)
• 在明斯特伯格看来,深度感与运动感使影 像成为影像。
• 明斯特伯格认为影像的运动与深度效果是 银幕印象中的主要力量。
• 影像区别于平面摄影图像,又不同于戏剧 的现实表演。
• 于果·明斯特伯格说“我们在影片中看到了实际 的深度,那不过是一种暗示的深度,由我们自 己创造的深度。”
• 以视觉为本的电影必须实现绘画的演进,从现实、 照相、优雅和庄严中脱离出来。它必须成为反优 雅、变形、印象主义的、综合的、能动的自由艺 术。——《未来主义电影宣言》
• 电影的纯净表现,电影 应当避免那些以历史、 教育、小说、道德或不 道德、地理或文献等为 主题的材料。
——爱泼斯坦
爱泼斯坦
杰·杜拉克
鲍威尔·赫伯特(1884-1949)
• 巴拉兹发现艺术门类中唯有戏剧更能对人类文 化产生全面的影响。
• 巴拉兹认为电影是唯一与传统艺术观背道而驰 的艺术。电影不仅是一门独立艺术,它已在形 成一种新的文化。
• 巴拉兹早在《可见的人类》一书,已经比较系 统地表达出电影形成新的文化形态的观念。
• 巴拉兹认为古代人类主要通过各种手势动作和 面部表情来传达信息,形成所谓原始的视觉文 化状态。
• 德吕克:电影的本质是“上镜头性”。
• 爱泼斯坦:“电影中的被摄物已不是物件 本身,而是需要加上形容词的那件东西”。
• 杜拉克:电影是一门“视觉的艺术”。
二、明斯特伯格电影心理学思想要点
•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美学 家“应用心理学之父”。
• 于果·明斯特伯格是电影 的独立艺术性质的最早表 述者,他在《电影:一次 心理学研究》有论证。
《机械舞蹈》截图
2.诗意电影 • 曼·雷伊《海星》 • 巴兹尔·怀特《夜邮》
《海星》海报
• 曼·雷伊的《海星》其影像构造成梦境的感觉,受 到超现实主义诗歌启发。
• 如女子持刀上楼、女子面对火焰、女子化为穿盔 甲的武士,和女子在玻璃后面洗浴,玻璃裂开条 纹这样的镜头连接。
3.表现主义电影
• 德国导演罗伯特·维内的《卡利加里博士
• 美学理论是哲学的一个分 支,它的宗旨是要认识而 不是指导实践。
鲍桑葵(1848—1923)英国哲学家、美学家
目录
01 电影心理学 02 电影文化学 03 先锋派电影美学
第一节 电影心理学
一、早期的电影认识、实践
美国电学家、发 明家、活动影像 的发明者
爱迪生(1847—1931年)
卢米埃尔兄弟
• 在《斜线交响曲》之后出现了汉斯·里希特 的《韵律21》《韵律23》和《电影研究》 等系列。
• 法国电影导演费尔南·莱热的抽象电影《机 械舞蹈》
《机械舞蹈》海报
例:《机械舞蹈》
• 镜头1,妇女荡秋千 • 镜头2,一顶草帽 • 镜头3,妇女的嘴 • 镜头4,钟摆 • 镜头5,秋千荡起的图形 • 镜头6,金属器皿 • 镜头7,绘制的方形与圆形 • 镜头8,草帽的圆形
电影与戏剧等艺术具有实质性的区 别,应当把电影看作是完全立足于 它自身性质上的独立艺术。
三、阿恩海姆电影心理学思想要点
• 美籍德国著 名的格式塔 派心理学家、 艺术理论家。
鲁道夫·阿恩海姆(1904-1994)
• 阿恩海姆推断出物质世界里的形象和电影 银幕上的形象存在根本差别,同时指出, 这种差别是电影艺术创造的切入点。
• 电影银幕上出现的其实只是一幅幅逐格显 现的静止画面,但在电影观众头脑中却出 现了运动的感觉和印象,除了生理上的“视 觉滞留”现象所造成的运动幻觉外,更是由
于人的心理中有一种天生的组织原则在起 作用。
• 滞留影像造成的事实是人的注意的中断, 那为什么看到的却是连续的运动?这还在 于人对运动的感知是一个独立的经验,在 一系列视觉印象上要加上意识的特定内容, 是心理干预。
• 深度和运动一起来到了我们的活动画面世 界中,但却不是作为实在的事实,而是作 为事实和象征的混合体而来的……戏剧既 有深度又有运动,无须任何主观上的帮助; 银幕既有它们又没有它们……我们通过思 维机制创造了深度和连续性。
——李恒基、杨远婴《外国电影理论文选》
基本论点
·电影影像不等同于现实世界的事实。 电影因此并不是在机械地复制现实, 它是主体进入的艺术形态。
• 卢米埃尔兄弟是 最早拍摄电影的 人,他们拍摄了 世界电影史上第 一部影片《工厂 大门》
卢米埃尔兄弟
• 最早的电影其实 还只是小商贩们 的工作。
• 法国喜剧演员、戏剧导 演、魔术师、摄影师, 世界电影导演第一人。
• 梅里爱完全认同戏剧美 学的创作原则。
乔治·梅里爱(1861-1938)
• 卡努杜:第一个为电影做出艺术定位,认 为电影是第七艺术。
影视美学
——— 传媒学院
吴林博 ———
复习
影视美学就是有关影视或影像的哲学。
电影和电视具有同质性,学习电影理论 和学习电视没有什么矛盾。
中国电影美学理论体系尚未建成
• 早期电影理论是非学科化的、非学院化的,它是业 余爱好者的实验,具有纯正丰满的情感和实践性。
• 每一种美学思想都是对 世界存在和人的创造的 一种认识和一种假设。
梵高《向日葵》
梵高《夜间的露天咖啡馆》
立 体 主 义 绘 画
毕加索作品
再现
主 观
表现
二、先锋派电影与现代主义艺术的关系
• 先锋派电影不仅受现代主义艺术潮流影响 而产生,而且是整个现代派先锋艺术的一 个组成部分。
• 赞美运动,歌颂速度的美,提出时间与空间已死 亡,要摧毁一切博物馆、图书馆与科学院,向道 德主义、实用主义等开战,反叛一切传统文化, 歌颂现代机器文明等等。——《未来主义的创立与宣言》
• 后来人类有了语言和文字,尤其是印刷术, 人的心灵便集中地表现为文字,在很大程度 上就不必再利用身体器官作表达方式。
• 可见的思想就这样变成了可理解的思想,视 觉的文化变成了概念的文化。——巴拉兹·贝拉《电
影美学》
•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古代可见的人类已 不再存在,新的可见的人类又没有产生。 直到一种新发现,或者说是一种新机器, 设法给予人类新的面部表情方法。这种机 器就是电影摄影机。
的小屋》
导演 罗伯特·维内
编剧 卡尔·梅耶
汉斯·杰诺维茨
布景 荷尔曼·沃姆
沃尔特·容里格
沃尔特·雷伊曼
《卡利加里博士的小屋》截图
四、影片《一条安达鲁狗》鉴赏
• 导演:路易斯·布努埃 尔、达利
• 主题:对人的主体无意 识欲望的描述
《一条安达鲁狗》截图
谢谢
• 二十世纪初,各种现代派先锋艺术蓬勃发展。
背景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思想 克罗齐的直觉美学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
詹姆斯的意识流观念
1.象征主义流派 • 法国象征派诗歌的先驱,现
代主义的创始人之一 • “世界是一座象征的生灵。”
波德莱尔(1821-1867)
2.后期印象派
塞尚
梵高
塞尚静物画
• 电影是纯粹的视觉艺术。 批评现实中的电影大都是 “反视觉化的”,这些作 品“并不去注意画面及其 节奏的价值,而是全神贯 注于戏剧情节”。
——杰·杜拉克
先锋派的基本要点
强调主观性
反传统
强调艺术 形式
三、欧洲早期先锋派电影流派及观念
1.抽象电影 • 维金·艾格林的《斜线交响曲》为现存最早
的先锋派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