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植被类型
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之小题狂练300题(选择题):植被(10题)

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之小题狂练300题(选择题):植被(10题)一.选择题(共10小题)大兴安岭北部某山间洼地土壤水分充足、氮素匮乏,植被由低矮灌草、苔藓和地衣组成。
近30年来,某种具有固氮功能的阔叶乔木侵入该地并逐渐占据优势,影响当地植被物种组成和垂直结构。
该种乔木生长区域在空间上零散分布,被称为“树岛”。
据此完成1﹣3题。
1.推测该种乔木能侵入洼地的主要原因是当地()A.降水增加,土壤变湿B.地势变低,地表积水增多C.气候变暖,土壤变干D.植被覆盖增加,蒸发减弱2.研究发现树岛内苔藓与地衣逐渐消亡,是因为树岛内()A.地表光照减弱B.地表温度升高C.表层土变湿润D.土壤氮素减少3.近30年,随着树岛数量和面积的增加,该洼地植被()A.产生的凋落物减少B.积累的有机物增多C.演替过程发生中断D.与地带性植被一致美国西南部某河源的小型谷地,气候较干旱。
该地品尼松生长缓慢,分枝点低,雨水下渗为其生长提供水源,外力作用会影响其生长状态。
1905年后该地降水增多。
如图示意谷底的品尼松生长演变过程,以及相应的年轮增长距平值。
据此完成4﹣6题。
4.关于甲、乙两时期谷底品尼松的生长状态和影响其生长的外力作用,推断正确的是()A.甲时期生长较慢沉积为主B.甲时期生长较快侵蚀为主C.乙时期生长较快沉积为主D.乙时期生长较慢侵蚀为主5.在谷底冲沟附近,有部分品尼松树下半部原有枝条消失,最可能是因为()A.常受干热风影响B.土壤养分流失C.曾被沉积物掩埋D.遭受低温冻害6.在乙时期,谷坡的品尼松年轮增长距平值与谷底的相反,可能原因是谷坡()A.降水增加改善了水分条件B.坡面有利于阳光照射C.地下水位上升加剧盐碱化D.被侵蚀导致根系裸露阿拉斯加某冰川前端(61.5°N,142.9°W附近)的冰面上,呈斑块状分布着少量的矿物质,并生长着一种苔藓球。
这种苔藓球内部由生物体和有机残体交织,形成相对独立的生存环境。
墨尔多山自然保护区植被景观的斑块特征

其它植被类型镶嵌其间. 高山、 山草甸 的分布 面积最 小 , 块数最少 , 界最 为简单 , 观地位最 弱. 亚 高 斑 边 景 与其它研 究区域相 比, 该保护区的植被景观类型丰富 、 多样性 较高 、 受人类活 动影 响小 , 整个 自然生态环境保 护较好.
关键 词 : 植被景观; 斑块; 景观指数; 墨尔多山自然保护区
了 丰富 的动植 物 资源 和原始 的生 态环 境 , 被类 型 丰 富多 样 . 植 因此 , 文 以墨尔 多 山 自然保 护 区为研 究 对 本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象 , 卫 片解译 形成 植被 图的基础 上对 不 同植被 类 型 的斑块 特征进 行计 算 和分 析 , 在 以便 更好地 揭示 该地植 被 景 观格局 的分 布及 其 变化情 况 , 为进一 步从 植 被景 观 的角 度研 究 生态 环 境 与植 被 变化 的关 系并 揭 示 其 内在 驱 动力提 供依 据 , 同时对 墨 尔多 山 自然 保 护 区的规 划和 管理 起到一 定 的指 导作 用.
落 叶阔叶林 、 叶落 叶 阔叶混 交林 、 针 亚高 山针 叶林 亚高 山灌 丛 、 高 山草甸 、 山灌 丛 、 山草甸 和高 山流石 亚 高 高
滩 植被 等 9种植 被类 型 , 被 类 型 完 整 多样 , 物 区 系起 源 古 老 , 有 岷 江 柏木 ( be su m t ) 红 豆 杉 植 植 具 A i q a aa 、 s ( a u hnni 、 T xscies ) 连香 树 ( e ii ylmjp ncm) 领春 木 ( ut e lo e m) 多种珍 稀 濒危植 物 . s Cr dp l c h u a oi u 、 E pe a e s r l p ip mu 等
《中国植被志》的植被分类系统、植被类型划分及编排体系 -回复

《中国植被志》的植被分类系统、植被类型划分及编排体系-回复中国植被志是中国植被科学领域的重要著作之一,主要对中国境内的植被进行分类、划分和编排。
本文将以《中国植被志》的植被分类系统、植被类型划分及编排体系为主题,详细介绍其相关内容。
中国植被志的第一部分是植被分类系统,它主要是根据物种组成、形态特征、生态特点以及分布特点等方面对中国植被进行分类。
《中国植被志》的植被分类系统是建立在植物分类学基础上的,采用了层次式分类法。
首先将中国的植被分为主类,然后再将主类进一步划分为亚类、类群和群落。
整个分类系统共分为四级:主类、亚类、类群和群落。
其中,主类是最高的植被分类单位,亚类、类群和群落则是逐级细分的单位。
在第二部分中,《中国植被志》详细描述了中国境内的各种植被类型,它主要是根据植被结构、物种组成、生态特点和分布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划分。
这一部分的划分是根据植物群落的相似性和相区性来进行的。
具体划分方式是通过对植被样地进行调查和分析,根据植物的组成和特征将其归为不同的植被类型。
一般来说,植被类型划分分为森林、灌丛、草地、湿地、荒漠和人工植被等六大类,每一大类下面又细分为若干个亚类或类群,以进一步精确描述植被的特点。
最后,《中国植被志》的第三部分是植被编排体系,它主要是将植被类型进行编排和归纳,形成一种层次结构的体系。
植被编排体系主要通过对各个植被类型之间的关系进行整理和分类,建立起植物群落的编排顺序。
编排体系主要按照植被类型的共性和相似性进行组织,使读者能够明确了解各个植被类型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总结来说,《中国植被志》的植被分类系统、植被类型划分及编排体系是以植物分类学为基础,根据生态学原理和中国植被的实际情况而建立的。
它对中国境内的植被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类和描述,为我们了解和研究中国植被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通过对《中国植被志》的研究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保护中国丰富多样的植被资源。
长沙县大山冲森林公园植被调查

长沙县大山冲森林公园植被调查魏勇【摘要】大山冲森林公园森林植被主要由5个植被型组、9个植被型、27个群系组成,以樟科、山矾科、冬青科、壳斗科、漆树科、蔷薇科、山茶科等科为该地植被的优势科.植被类型多样,次生植物群落结构合理,能够正向演替,群落外貌季节性变化显著,针阔叶林交替变化,形成丰富多彩的季相特征.【期刊名称】《湖南林业科技》【年(卷),期】2009(036)002【总页数】3页(P59-61)【关键词】植被;森林公园;大山冲;长沙县【作者】魏勇【作者单位】湖南省森林植物园,湖南,长沙,4101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8.15大山冲森林公园位于长沙县东部路口镇境内,是长沙市城郊为数不多的森林公园之一。
由于离城区近,人为干扰度大,其原生植被大都被破坏。
经过近几年的封山育林,现保存着大面积的人工林群落及次生植被。
为申报省级森林公园,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于2006年组织队伍对该地植被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大山冲森林公园地处幕阜山余脉的西缘,地理坐标为28°23'58″-28°24'58″N,113°17'46″-113°19'08″E。
属低山丘陵地貌,最高齐头冲山头海拔为217.4 m,最低秧田坝山脚55 m。
气候属于中亚热带东南季风气候,由于受小地形的影响,形成了特殊的小气候,冬暖夏凉,气温较周围地方低,相对湿度较大。
其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在湖南植被区划上,该地属于湘中湘东山丘盆地栲?林、马尾松林、黄山松林、毛竹林、油茶林及农田植被区——幕阜、连云山山地丘陵植被小区。
据最新报道[1],大山冲森林公园有维管束植物174科、638属、1 234种(含种下等级和部分栽培及外来植物);其中蕨类植物29科、60属、119种;裸子植物5科、11属、13种;被子植物140科、567属、1 102种。
云浮市城郊主要森林植被类型分布调查

云浮市城郊主要森林植被类型分布调查黄兆铭(云浮市林业局云浮527300)摘要对云浮市城郊主要森林植被类型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该地区有591种木本植物,构成9种植被类型;并分析了不同植被类型的结构特征,为地域性植被恢复提供参考。
同时对如何加强原生植被的保护提出了意见。
关键词云浮市森林植被调查森林是陆地生态的主体,在环境保护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城市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人民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为搞好城市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进行森林植被类型分布情况调查,对了解当地物种、种质资源分布,保护生物多样性,研究森林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等生态价值,改善和提高森林生态功能等级,维护生态平衡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自然环境云浮市位于广东省西部的西江中游。
地域范围为东经111 03/!112 31/,北纬22 22/!23 19/。
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日照时数15691,日照率36%。
年平均气温21.5C,极端最高温度38.9C(七月),极端最低温度-1.4C(一月);最冷月平均温度12.9C(一月),最热月平均温度28.5C(七月)。
年无霜期316 !340d,偶有严寒,海拔700m以上偶有冰冻。
年平均降雨量1600mm。
土壤种类多样,主要有由花岗岩、砂页岩、质变砂岩、石灰岩发育而成的赤红壤、红壤、山地黄壤和草垫土。
由于植被破坏严重,现有森林土壤多为薄腐殖质中土层赤红壤,土壤有机质含量多在20g/k g以下。
2调查范围与调查方法为配合云浮市城郊生态公益林规划,本次森林植被调查的范围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主要在云城区、云安县部分范围进行,自然次生林为主要调查对象,它不仅为生态公益林规划提供师法自然的依据,还为林分改造提供树种资源。
二是其它群落类型的调查,仅限于规划区范围。
调查方法以典型调查为主,结合线路踏查为辅。
典型调查以样地调查方法进行,在典型地段设置20m>20m的样地,乔木层分4个10m>10m的样方,调查样方内植株高于2m的立木,记录其种名、胸径和树高;灌木和草本层分别在样地内设置4个5m>5m和1m>1m的样方,登记每株植物的种名、树高和冠幅,并记录样地内层间植物的多度。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特点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特点1、热带沙漠气候:特点:全年炎热干燥分布: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沿岸(南、北纬15°~30°)成因:副热带高压与信风带控制植被类型:热带荒漠动物代表:单峰骆驼2、热带草原气候:特点:全年高温,湿季多雨(有明显的干湿两季)分布:非洲、南美洲附近热带雨林两侧(南北纬10°~15°)成因:低压(湿季)与信风带(干季)交替控制植被类型:热带疏林草原(猴面包树)动物代表:斑马、长颈鹿、羚羊3、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分布:赤道附近(南北纬10°之间)成因:全年受赤道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典型地区:亚马孙河流域,刚果河流域,印度尼西亚植被类型:茂密的热带雨林动物代表:大象、猩猩、河马等4、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全年高温,旱雨季明显分布: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北纬10°至25°大陆东岸)成因:海陆热力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动物代表:亚洲象、孔雀等5、地中海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分布: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成因:西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交替控制植物类型:亚热带常绿硬叶林(葡萄、油橄榄等)6、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分布:北纬25°~35°大陆东岸成因:海陆热力差异植物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水稻、柑橘、茶叶… )动物代表:大熊猫、金丝猴等7、亚热带沙漠气候:特点:全年干旱少雨,夏季高温炎热分布:南、北纬25°~35°的大陆西部和内陆地区成因:受副热带高气压和干燥信风作用形成植物类型:荒漠动物代表:骆驼8、温带海洋性气候:特点:全年湿润,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分布: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成因:全年受中纬西风控制9、温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分布:北纬35°~55°左右的大陆东岸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0、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冬夏温差大,全年降水少分布:北纬35°~50°大陆内部成因:距海较远,纬度较高11、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特点:冬季长而严寒,夏季短而凉爽,降水稀少且集中在夏季分布:北纬50°~65°之间成因:受极地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的影响12、极地苔原气候:特点:冬长而严寒,夏短而低温,降水稀少且集中在最热的月份分布: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冰洋沿岸成因:常受冰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影响13、极地冰原气候:特点:全年酷寒,降水极少,大部分不足100毫米。
9种气候类型及特征和分布

9种气候类型及特征和分布9种气候类型及特征和分布地球的气候类型多种多样,每种气候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分布区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九种主要的气候类型,包括它们的特征、成因以及分布区域。
热带雨林气候特征:全年高温多雨,年降水量通常超过2000毫米。
热带雨林气候的高温和高湿度使得植被生长茂盛,形成了世界上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
这里的植物种类繁多,树木高大,层次分明,形成了多层次的森林结构。
动物种类也极为丰富,包括许多独特的鸟类、哺乳动物和昆虫。
成因: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气流以上升运动为主,水汽凝结致雨的机会多。
赤道地区的太阳辐射强烈,导致地表温度高,空气上升,形成低气压区。
上升的空气冷却后,水汽凝结形成降水。
这种气候条件使得热带雨林地区几乎每天都有降雨。
分布: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非洲的刚果盆地、南美的亚马孙流域、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群岛等地。
这些地区的共同特点是纬度低,接近赤道,全年受到太阳直射,气候条件稳定,适合热带雨林的形成和维持。
特征: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年降水量在750至1000毫米之间。
热带草原气候的植被主要是草本植物,树木稀少,形成了广阔的草原景观。
动物种类丰富,尤其是大型食草动物,如非洲的狮子、斑马和长颈鹿。
成因: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湿季时,赤道低气压带北移或南移,带来大量降水;干季时,信风带控制,降水减少。
这样的气候条件导致了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
分布:位于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如非洲中部、澳大利亚北部等地。
这些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合草原的形成,广阔的草原为许多动物提供了栖息地,也为人类的农业和牧业活动提供了条件。
热带沙漠气候特征:全年高温少雨,年降水量极少,通常不足125毫米。
热带沙漠气候的极端干旱条件导致植被稀少,主要是耐旱的灌木和多肉植物。
动物种类相对较少,但有许多适应干旱环境的特有物种,如骆驼和沙漠狐。
成因: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和信风控制,盛行热带大陆气团,气流下沉导致炎热干燥。
新疆的植被类型.

新疆的植被类型1 植被分类原则植物群落的分类是植物地理学中最复杂和最有争论的问题之一,也是最终目的之一。
这个问题至今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没有制定出一个简单易行的,为大多数人所接收的分类系统。
已经提出的群落分类系统,按照他们所根据的原则而分为外貌的、生境的、区系的、发生的、群落学的和数学的分类。
我国目前采用的植物群落分类原则,为植物群落学原则,或称植物群落学-生态学原则。
它是以植物群落本身特征作为分类依据的,但又十分注意群落的生态关系。
这些特征包括:①植物种类组成基本上是采用优势种原则。
把群落中各个层或层片中数量最多、盖度最大、群落作用最明显的种,称为优势种。
在主要层片(建群层片)中的优势种称为建群种(或为共建种)。
在植被类型复杂,采用优势种原则有困难时,则可考虑采用生态幅度狭窄,对该类型有标志作用的种(可称标志种)作为划分类型的标准。
②外貌和结构主要根据生活型来划分。
从演化形态学的角度,把植物分为木本、半木本,草本和叶状体等四大类群。
以下按主轴木质化程度及寿命长短分出乔木、灌木、半灌木、多年生草本、一年生草本等类群,再按形态和发育节律(落叶、常绿)划分第三级和第四级等等。
③生态地理特征由于历史原因,有时生活型和外貌不一定完全反映现代环境条件,按外貌原则划分的植被类型,常常包括了异质的类群。
如针叶林在生活型和外貌上是相似的,但却分布在不同的环境里。
在分类时,就应考虑生态地理的因素,根据分布地区气候的不同,划分为寒温性针叶林、暖温性针叶林、热性针叶林等。
④动态特征优势种的原则着重群落的现状,没有特别分出原生类型和次生类型。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需考虑动态特征。
例如,我国森林区荒山坡灌草丛,按生态外貌原则应该是一独立的植被型组,但考虑到它的次生性质以及与灌丛的演替关系,而把它与灌丛合为一植被型组。
讨论新疆植被分类问题,首先要确定植被分类的系统和原则。
根据我国目前采用的植物群落分类原则,新疆植被分类将采用:植物群从、植物群系、植被型的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一)纬度 太阳辐射沿纬度呈现有规律的变化;热量相应变化。 从赤道开始,纬度每增加1°,气温降低0.5-0.7℃。 植被类型从赤道到北极依次变化,即所谓纬向地带性 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北方针叶林-苔原
4
(二) 经度 二 由于海陆分布格局与大气环流特点,水分梯度常沿经 向变化,因此导致植被的经向分异,即森林(沿海湿 润区)-草原(半干旱区)-荒漠(干旱区)。经度地带性 经度地带性 经度地带性实际上是距离海洋距离的一个反映。 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合称为水平地带性 水平地带性。 水平地带性
71
(三)荒漠植被 desert
72
1、定义 荒漠是地球上最耐旱的,以超旱生灌 木、半灌木或小半灌木占优势的地上部 分不能郁闭的一类生态系统。
26
27
绞杀植物 桑科榕属(Ficus) 无季相交替 植物终年生长,叶平均寿命13-14个月。 四季开花,但每个种盛花期不同
28
生产力水平高--生产力最高的森林植被 净初级生产力29.8t/hm2/a, 平均20t/hm2/a 太阳能固定量3.43×107J/m2/a 光能利用率1.5%,为农田的2倍
17 同一垂直带在不同坡向占据着不同的高度
四、主要植被类型 (一)森林植被 森林:地球上最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 森林生产有机质58 × 10 9 t,占全球总产量的 56.8%。(草地20.8×109t,农作物10.5×109t)。 在人类砍伐前,世界林地6×109hm2,占陆地总 面积的45.8%。 1985,森林4.15×109hm2,占陆地31.7%。 主要类型: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 落叶阔叶林、北方针叶林。
第八节 植被类型及其分布 The types and distribution of vegetation
1
植被 地球表面由绿色植物总体形成的一个被覆层, 称为植被。 地球表面活的植物覆盖。
2
一、影响植被分布的因素 地球上的气候按纬度、经度与高度三个方向改 变着,植被也沿着这三个方向交替分布。前二 者构成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ow)
67
紫花针茅高寒草原,青海3300米)
68
高寒草原(Alpine steppe)
紫花针茅高寒草原
69
高寒荒漠草原(Alpine desert steppe)
藏沙蒿+紫花针茅高寒荒漠草原
70
高寒荒漠草原(Alpine desert steppe)
硬叶苔草高寒荒漠草原
32
(3)群落结构 比热带雨林简单,高度降低,但仍有明 显层次
33
(4)生产力水平 四川大头茶常绿阔叶林净初级生产力 10t/hm2/a,其中>90%为地上部分。 我国常绿阔叶林区的平原与低丘全被开垦成以水 稻为主的农田,是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区。 原生常绿阔叶林仅残存于山地。
34
3、落叶阔叶林 (1)分布与环境特点 又叫夏绿林 分布于温带湿润地区,如北美中东部、欧 洲及我国温带沿海地区 。
41
(二)草原植被 grassland ecosystem
42
草原植被的特征 内陆干旱到半湿润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以旱生多年 以旱生多年 生禾草占绝对优势的植被类型。 生禾草占绝对优势 地球上最重要的植被类型之一 总面积2400×104km2,占陆地总面积的1/6,大多 为天然放牧场,是人类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以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无林
6
7
二、植被的水平分布格局 东西:湿润森林-半干旱草原-干旱荒漠。(经度地带性) 南北:东部湿润区,南北跨越50多个纬度(纬度地带性)
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和寒温带针叶林。
8
三、植被的垂直分布格局 沿山体有规律地带状顺序排列的植被,叫做山地垂 直带谱。它大致反映不同植被类型沿纬度交替分布 的规律。
29
2、常绿阔叶林 亚热带湿润气候 条件下,常绿阔 叶树组成的森林 生态系统。
30
(1)分布 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东岸北纬22-40°之间。 非洲东南部、美国东南部、大西洋中的加那利 群岛等地也有少量分布。 我国常绿阔叶林是地球上面积最大、发育最好 的一片。
31
(2)环境特点 四季分明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雨,春秋温和。 年均温16-18℃,最热月24-27℃,最冷月38℃,有霜冻。 降雨量1000-1500mm,4-9月,无明显旱季。 土壤为红壤、黄壤或黄棕壤。 从侏罗纪起,本区海陆分布与气候变化都很小, 保存了第三纪的古老种属(孓遗植物),如银 杏、水杉、鹅掌楸等。
43
1、草原的类型 (1)温带草原 分布在南北两半球的中纬度地带,如欧亚大陆草 原(Steppe)、北美大陆草原(Prairie)和南美草原 (Pampas)等。 夏季温和、冬季寒冷,降水少,有明显旱季 草群以耐寒的旱生禾草为主,地上部分多不 超过1m 土壤中以钙化过程与生草化过程占优势
44
(2)热带草原 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其特点是在高大禾草 (常达2-3m)的背景上散生一些乔木。故被称为 热带稀树干草原或萨王纳(Savanna)。 终年温暖 雨量>1000mm,但一年中有1-2个干旱期 土壤贫瘠
富饶的呼伦贝尔草原
50
一望无际的松嫩草原
51
羊草+贝加尔针茅草原
52
线叶菊+杂类草草原 线叶菊 杂类草草原
53
羊草+线叶菊草原
54
(2)典型草原带 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高原及西辽河平原, 地势辽阔坦荡,为中温带草原的主体。 代表性植被 大针茅草原 克氏针茅草原 内蒙古高原典型草原是我国温带草原区 最完整的典型草原区域,也是我国最大 的草原牧区之一。
23
热带雨林特别适宜变温动物,如昆虫、两栖 类、爬虫类等,体躯巨大,某些昆虫翅膀长达 17-20cm,一种巨蛇身长达9m。
24
群落结构复杂 高30-40m以上,可分出五层
25
乔木的特殊构造 ①板状根:每一树干具1-10条,一般3-5 条,高可达9m。 ②裸芽 ③老茎生花:如可可、无花果、木菠萝。 ④昆虫传粉
37
4、北方针叶林 、 (1)分布 分布在北半球高纬度寒温带地区,面积约1200万 km2,仅次于热带雨林居第二位。 因气候寒冷,不适于耕作,自然面貌保存较好。
38
(2)环境特点 年均温<0℃ 夏季<1个月,冬季>9个月 最热月15-22℃,最冷月-21~-38℃ ≥10℃持续期<120 年降水400-500mm,集中于夏季 土壤贫瘠 棕色针叶林土,土层浅薄,灰化作用占优势
45
46
2、生产力水平 草原净初级生产力变动较大 温带草原:0.5-15 t/hm2/a 稀树草原:2-20t/hm2/a,平均7t/hm2/a 地下生物量大,越干旱,地下比例越大。
47
3、中国草原 中国草原区域辽阔,南北17个纬度,东西44个 经度,垂直方向从海拔100m到5000m以上。 从北向南,中温草原、暖温草原与高寒草原 从东往西: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 包括松嫩平原及内蒙古高原主体部分,天然 草原保存较好。
18
1、热带雨林
19
(1)分布区域 分布于赤道两侧湿润区域(南北纬10°之间),是目前 面积最大、对维持环境作用最大的森林生态系统。 热带雨林面积1.7×107km2,占现存森林面积的一半。 主要分布在3个区域: 南美洲亚马逊盆地 非洲刚果盆地 东南亚一些岛屿,往北可伸入我国西双版纳与海 南岛南部。
5
(三)海拔 三 海拔 海拔升高100m,气温下降0.5℃。 降水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当海拔达到一定高度 后,降水量又开始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植被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有规律垂直更替的现 象,被称为垂直地带性 垂直地带性。 垂直地带性 植被的经度地带性、纬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合 称为三向地带性 三向地带性。 三向地带性
13
例2: 新疆天山(北纬42°),中段位于东经86°的荒漠气 候带。其植被垂直带谱为: (1) 500-1000m:荒漠(白琐琐-,假木贼-和蒿属荒漠) (2) 1000-1700米:山地荒漠草原和山地草原 (3) 1700-2700米:山地针叶林(云杉林) (4) 2700-3000米:亚高山草甸 (5) 3000-3800米:高山草甸,高山垫状植被和雪线
14
3、水平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植被的异同 (1)温度 由赤道到极地,季节变化逐渐明显 位于赤道的高山,虽然温度随着海拔的升高 越来越低,但季节变化却不明显
15
3、水平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植被的异同 (2)光 光周期:纬度上有变化,而海拔上无变化 光质:高山紫外光多于低山地区
16
3、水平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植被的异同 (3)纬度带与垂直带的特点 ①纬度带和垂直带的环境因素不同 ②纬度带和垂直带宽度不同 纬度带以几百公里计 垂直带以几百米计 ③纬度带的相对连续性和垂直带的间断性 纬度带绝大部分连续成片 垂直带经常为河谷、岩石露头所间断
35
(2)群落结构 成层结构明显:乔木层单优或共优,高1520m。灌木层发达,草本层较茂密。 平坦处多被开垦为农田,如我国华北平 原、北美东部等,为棉花、小麦的主要产 区。仅在山地残留部分原生群落。
36
(3)生产力水平 净初级生产力为10-15t/hm2/a 现存生物量可达200-400t/hm2 /a
48
(1) 森林草原带 分布于大兴安岭两侧及冀北山地,是中温 带森林与草原的过渡带,也是我国草原内 资源潜力最大的区域。 景观特点 岛状森林与草甸草原群落并存 贝加尔针茅草原:本区域最具代表性的 草甸草原类型 羊草草原:本区域分布最广、面积最大 的草原类型
49
草甸草原(Meadow steppe)
20
21
(2)环境条件 热带雨林区终年高温多雨,为赤道周日 气候型。 年均温>26℃, 温度日变幅2-9℃ 年降水2 500-4 500mm,分布均匀,无 明显旱季 日照率低 土壤贫瘠:土壤强烈淋溶,多呈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