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热带植被类型教材
亚热带温带寒带植被类型

明显特点
1.种类构成极端贫乏 尤其是乔木层旳种类构成。最主要旳种
类是欧山毛榉(Fagus sylvatica)、 桦叶鹅耳枥(Carpinus betulus)、无 梗栎(Quercus petraea)和英国栎 (Q.robur),每一种种都能够形成优势 群落。 2.植被分布与气候自东向西旳明显变化有 关联
冠呈微波状起伏。 群落以高位芽植物占优势(70%以上),在成型旳群落内,
以中高位芽植物为主。 叶旳性质:小型叶为主,中型叶次之,乔木旳叶子具有樟
科植物月桂叶子所特有旳特征,且常与光线照射方向垂直, 故亦称照叶林或樟叶林。 周期性:季相变化不明显
常绿阔叶林与热带雨林都是由常绿阔叶树构成旳茂密森林,
苔藓、地衣,因为地面覆盖大量落叶而多数生长在树干 上。
地理分布
在世界范围内主要分布在三个区域:
北美大西洋沿岸 西欧和中欧海洋性气候旳温暖区域 亚洲东部,涉及中国、朝鲜和日本
在南半球,因为没有合适旳条件,夏绿阔 叶林分布极少。
欧洲
沿大西洋海岸延伸,从伊比利亚半岛北部向北, 直至斯堪旳纳维亚半岛旳南部。在东欧,因为西 风影响减弱,大陆性增强,夏绿阔叶林明显地在 第聂伯区附近尖灭,从第聂伯向东,以狭窄旳森 林草原带延伸着。
典,林下旳硬叶常绿灌木、 蕨类及苔藓植物极为繁盛。
有5种假山毛榉 北岛北部
澳大利亚贝壳杉
(Agathis australis)、棕 榈旳森林;
南岛
罗汉松(Podocarpus)和 陆均松(Dacrydium)
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可分为东部亚区和西 部亚区
中国中亚热带经典常绿阔叶林主要由壳斗科旳 常绿树种、樟科、山茶科、木兰科、五味子科、 八角科、金缕梅科、番荔枝科、蔷薇科、杜英 科、蝶形花科(漂亮胡枝子)、安息香科、冬 青科、茜草科、卫矛科、桑科、藤黄科、五加 科、山龙眼科、杜鹃花科,以及乌饭树属、枫 香属和红苞木属等所构成。
2020地理新教材教程人教第一册:第五章 第一节 植被

第一节植被一、植被与环境1.植被的概念:自然界□01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
2.分类(1)天然植被:天然形成的植被,如森林、草原、□02荒漠等。
(2)人工植被:人工栽培和经营管理的植被,如经济林、□03人工草场等。
3.植被与环境的关系(1)改造环境:植被生长过程中,改造其生长的□04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
(2)植被的垂直结构形成:不同种类的植物群体通过争夺□05阳光的生存竞争。
影响因素:气温越□06高、降水越□07多的地区,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的数量越□08多,垂直结构越□09丰富。
4.植物的适应性:天然植被具有□10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
1.判断正误。
(1)荒漠不属于植被类型。
(×)(2)植被只能适应环境,不能改造环境。
(×)2.影响植被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为()A.地形B.气候C.土壤D.水源答案 B解析气候是影响植被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
3.仙人掌适应什么样的自然环境?提示干旱的自然环境。
二、森林1.分布:森林主要分布在热带和温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
2.类型、分布及特点1.判断正误。
(1)水热充足的地区,藤本植物、附生植物数量多。
(√)(2)常绿阔叶林秋冬季不落叶。
(×)2.亚欧大陆北部的植被主要为()A.亚寒带针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阔叶林D.热带雨林答案 A解析亚欧大陆北部主要是亚寒带,主要的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
3.说出我国分布范围最广的两种森林。
提示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
三、草原与荒漠1.形成(1)草原:在热带和温带,当□01水分条件不能满足森林生长时,便出现以草本为主的植被,即草原。
(2)荒漠:在水分更少的□02干旱地区,形成荒漠植被。
2.草原(1)热带草原:分布在□03热带雨林带的南北两侧,□04湿季草原葱绿,干季草类□05枯黄。
(2)温带草原:草原□06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低。
3.荒漠荒漠植被以旱生的灌木为主,具有忍耐长期□07干旱的形态和结构。
_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第一节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课件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温带落 叶阔叶
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温带季风气候区和 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叶,夏季盛叶,秋冬 夏季炎热或温暖, 季落叶,有明显的季相变化 冬季寒冷或温和
亚寒带 针叶林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 陆的亚寒带地区; 夏季短促、温和
主要由耐寒的针叶乔木组成,以松、杉类植 物为主,树叶为针状,以抗寒抗旱
2.草原 一般分布于半湿润、半干旱的内陆地区,可分为热带草原、温带草 原等。热带草原和温带草原的植被特征如下表所示:
类型 热带 草原
温带 草原
分布和环境特征
植被特征
位于干旱季节较长的热带地区,以旱生草本植物为主,星散
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湿季 分布着旱生乔木、灌木的植
降水丰沛,干季降水稀少
被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半干旱地 区);夏季温暖,冬季寒冷, 气候干燥
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通 常以丛生禾草植物占优势, 植物普遍存在旱生结构,如 叶面积较小、叶片内卷等
4.相比地势低洼地,沙堆上白刺生长茂盛的主要优势是( ) A.光照强烈 B.风力强盛 C.表土紧实 D.水分充足
答案:C
解析:第4题,由材料可知,白刺喜沙埋,能阻挡风沙并将其固定在周边形成 灌丛沙堆,因此相比于地势低洼地区,沙堆上风沙堆积较多、表土紧实,C正确; 虽然沙堆地势较高,但对光照影响不大,A错误;沙堆对风力有一定阻挡作用, 因此地势低洼地风力更强盛,B错误;相比沙堆,地势低洼地地下水埋深较浅, 水分更充足,D错误。
答案:A
解析:第2题,樟树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红壤分布区,红壤属于酸性土壤, A正确。 树叶是阔叶,B错误。南方地形多山,樟树为高大乔木,树高10~55米, 胸径30~80厘米,说明根系深而粗,C错误。南方降水丰富,说明樟树需水量大, D错误。
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第一节 植被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一节 植被一、植被与环境1.植被的概念:自然界□01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
2.分类(1)天然植被:天然形成的植被,如森林、草原、□02荒漠等。
(2)人工植被:人工栽培和经营管理的植被,如经济林、□03人工草场等。
3.植被与环境的关系(1)改造环境:植被生长过程中,改造其生长的□04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
(2)植被的垂直结构形成:不同种类的植物群体通过争夺□05阳光的生存竞争。
影响因素:气温越□06高、降水越□07多的地区,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的数量越□08多,垂直结构越□09丰富。
4.植物的适应性:天然植被具有□10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
1.判断正误。
(1)荒漠不属于植被类型。
(×)(2)植被只能适应环境,不能改造环境。
(×) 2.影响植被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为( ) A .地形 B .气候 C .土壤 D .水源 答案 B解析 气候是影响植被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
3.仙人掌适应什么样的自然环境?提示干旱的自然环境。
二、森林1.分布:森林主要分布在热带和温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
2.类型、分布及特点1.判断正误。
(1)水热充足的地区,藤本植物、附生植物数量多。
(√)(2)常绿阔叶林秋冬季不落叶。
(×)2.亚欧大陆北部的植被主要为( )A.亚寒带针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阔叶林D.热带雨林答案 A解析亚欧大陆北部主要是亚寒带,主要的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
3.说出我国分布范围最广的两种森林。
提示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
三、草原与荒漠1.形成(1)草原:在热带和温带,当□01水分条件不能满足森林生长时,便出现以草本为主的植被,即草原。
(2)荒漠:在水分更少的□02干旱地区,形成荒漠植被。
2.草原(1)热带草原:分布在□03热带雨林带的南北两侧,□04湿季草原葱绿,干季草类□05枯黄。
(2)温带草原:草原□06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低。
3.荒漠荒漠植被以旱生的灌木为主,具有忍耐长期□07干旱的形态和结构。
【2019(秋)地理必修第一册湘教版(新教材)】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1.我们生存的地球,因覆盖植被才变得生机盎然。
而土壤为植被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
植被与土壤既是自然环境的形成要素,又是自然环境演变的结果,因此,对自然环境具有指示作用,分布也具有显著的规律。
与大气和水一样,植被与土壤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自然条件。
2.植被分为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天然植被可分为森林、草原、荒漠等类型,而森林、草原、荒漠又可分为多种类型。
不同的植被,组成和特点不同,通常可根据垂直结构、生态特征等加以识别。
3.土壤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并协调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等营养条件,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可从土壤的颜色、质地、剖面构造等方面观察和识别。
土壤的形成因素主要有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貌、时间等,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也极为深刻。
学习本章内容,能够运用野外观察、简易教具等,观察、识别、描述与土壤、植被等有关的自然现象;具备一定的运用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地理实践力)能够运用自然地理的基础知识,说明一些自然景观之1间的关系和变化过程。
(综合思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描述和解释特定区域的自然现象,并说明其对人类的影响。
(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与本章知识相关的专业及名校《中国大学及专业评价报告(2017—2018)》大学专业排名相关专业开设该专业学校名称排名相关专业开设该专业学校名称排名生物地理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1土壤地理学西北大学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 兰州大学 2 北京大学 3 南京大学 3 西北大学 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4 成都理工大学 5 北京大学 5 吉林大学 6 北京师范大学 6 中山大学7 北京林业大学7 长安大学8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82合肥工业大学9 河南大学9兰州大学10 中山大学10 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人34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课标内容核心素养目标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亚热带植被类型

4.竹林
竹林是由竹类植物组成的单优势种群落 生活型:地下茎与地上茎之分 全世界竹类植物62属, 1000种以上 亚洲:37属,700多种 美洲约260种 中国竹类:约27属,200多种,位于亚洲之冠 中国分布:南自海南,北至黄河流域,东至台湾岛,
西至西藏错那地区
5硬叶常绿林 sclerophyllous evergreen forest
金沙江河谷两侧的高山中部是本类型的 分布中心
原在古地中海沿岸分布的植被,经后来 山地抬升变性而成。
由多种栎类组成 有很强的适应季节性干旱和耐寒能力
6. 荒漠(Desert)
在具有稀少降水和强蒸发力的极端干旱的、 强大陆性气候地区发育起来的植被
植被十分稀疏,有大面积的裸露地面 荒漠植被在地球上占有相当广大的面积,
南美
智利的瓦尔迪维亚(约 40°S)以南的瓦尔迪维亚暖温 带常绿雨林
非洲
南非的德拉肯斯堡山 脉
非洲西北的加那利群 岛 :加那利照叶林
马德拉群岛
大洋洲
澳大利亚
维多利亚南部最显著的是 各种桉树、假山毛榉 (Nothofagus cunning hamii)和树蕨 (Dicksonia antarctica)
环境特征
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 而潮湿,冬季稍为干寒,春秋温和。降水分配 不均,冬季降水少,但无明显干旱。
温度 湿度 蒸发量:小于降水量 云量:大
土壤
红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
群落特征
种类组成 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金缕
梅科等双子叶植物 真蕨植物在林下占有一定优势
分布于亚热带大陆西岸的地中海气候地 区,并与冬季温和多雨、夏季干旱密切 相关的群落类型 。
生境特点
植被(课件)高一地理优质课件教学设计

常绿阔叶 亚热带季风气候 林 和亚热带湿润区
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 夏季炎热多雨, 大部分植物花期集中在春末夏 冬季温和湿润 初。与热带雨林相比,垂直结
构较简单,少板根和茎花现象
落叶阔叶 温带季风气候或 夏季炎热或温 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芽, 林 温带海洋气候区 暖,冬季寒冷 秋冬落叶,也叫夏绿林
• 与热带雨林相比,其树高较 低,植物种类较少,结构比 较简单,优势种较明显,板 状根和老茎生花现象不普遍, 层间藤本、附生、寄生植物 也较少。
世界主要植被类型:②亚热带植被——常绿阔叶林
分布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气候特征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且无明显干季
植被特点 ①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大部分植物的
板根的成因
雨林多雨潮湿,土壤里的水分经 常处于饱和状态,树木的根系因 “呼吸”需要,难以深入到空气 缺乏的深土层,为了支撑庞大的 树干,这些根系便向地面空间延 伸生长,形成“板根”。
➢ 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景观 Nhomakorabea➢ 文莱淡布隆国家公园热带雨林景观
热带季雨林
热带季风气候
• 分布于热带,有周期性干、 湿季节交替地区的一种森林 类型。也称季风林或雨绿林。 由较耐旱的热带常绿和落叶 阔叶树种组成,且有明显的 季相变化。
植被特点 草原夏绿冬枯; 植被高度较热带草原低,叶片面积小,也 会见到一些较为矮小的灌木。
➢ 内蒙古大草原景观
对比 热带草原与温带草原
1. 热带草原和温带草原的植被特征有哪些异同?分布区的气候有哪些异同? 2. 热带草原干季草木枯黄,温带草原冬季草木凋零,两者的原因一样吗? 3. 结合分布区的气候特征,分析植被特征差异产生的原因。
3、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亚热带植被类型》课件

亚热带植被对环境有保护和改善作用,能够调节气候、保持水源,还为动物提供栖息地。
亚热带常见的植被类型
亚热带森林
高密度的树木覆盖和丰富的生物 多样性,是亚热带地区最为典型 的沙漠
广袤的草原地带,适宜牧草生长, 常见的动物有牛、马等。
稀疏的植被,适应干旱环境,有 独特的植物和动物适应策略。
森林生态系统的特征
亚热带森林具有高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水源和大量的有机质储存特点,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
亚热带草原的特点
亚热带草原拥有广袤的开阔地带,适宜牧草生长,是畜牧业发达的地区之一。
亚热带荒漠和半沙漠植被特点
亚热带荒漠和半沙漠植被适应干旱环境,常见的有刺植被和具有节水特性的 植物。
植被类型对环境的影响
水土保持 空气净化
生态平衡
植被的根系能够固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改 善空气质量。
植被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维持生态系统的 平衡。
亚热带植被类型
亚热带地区具有丰富多样的植被,其特点和对环境的影响值得深入了解。
植被的定义
植被是特定地理区域中植物群落的总称,包括植物的物种组成、生长形态、 空间格局和生物量等。它对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亚热带植被的特点
多样性
亚热带植被类型丰富多样,包括森林、草原,还有少量的荒漠和半沙漠。
适应性
亚热带植被对气候条件的适应性强,能在炎热潮湿或干燥寒冷的环境中存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特征
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 而潮湿,冬季稍为干寒,春秋温和。降水分配 不均,冬季降水少,但无明显干旱。
温度 湿度 蒸发量:小于降水量 云量:大 红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
土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金缕 梅科等双子叶植物 真蕨植物在林下占有一定优势
好望角植物区
非洲南部所占面积极小,但其种类成分 十分丰富,由于区系成分的特殊性 与马基群落相似 唯一的乔木:银树 山龙眼科的多种灌木
澳大利亚
以树木(桉树Eucalyptus spp.)占优势, 叶子革质,坚硬。 澳大利亚特有的“草本乔木”(黄万年 青Xanthorrhoea,Ringia,属百合科) 苏铁科的Macrozamia 木麻黄属的种类以及特有的科 Epacridaceae。
第七章 世界植被地理
7.2 亚热带植被类型
7.2 亚热带植被类型
1 常绿阔叶林 2 常绿硬叶林 3 荒漠
1 常绿阔叶林
常绿阔叶林(evergreen broad—1eaved forests), 通常称为照叶林或樟叶林(1aurisilvae)。是亚 热带温暖湿润地区的常绿双子叶植物构成的阔 叶树森林。
澳大利亚贝壳杉 (Agathis australis)、 棕榈的森林;
南岛
罗汉松(Podocarpus) 和陆均松(Dacrydium)
2.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
气候特点: 地表干燥,昼夜温差大,土壤微呈碱性
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在我国亚热带山地有较广泛的分布 是落叶阔叶林与常绿阔叶林之间的过渡类型, 这类森林一般 无明显优势种,因有落叶树的存在群落有明显的季相变化 我国亚热带石灰岩低山地区分布着以榆科落叶树种为典型代表 的混交林,以朴属、榆属、青檀属、麻栎、黄连木、乌桕、化 香等; 常绿阔叶树的种类有青冈栎、苦槠石楠等 中亚热带中山(800-1000m以上) 水青冈、栎、栗、 栲 、椴 桦等,特有植物:珙桐、伯乐树、氺青树、七叶树枫香等 北亚热带:落叶树种:麻栎、栓皮栎;常绿树种:青冈栎、石 楠紫楠、女贞等
外貌 终年常绿,一般呈暗绿色,林相整齐,由 于树冠浑圆,林冠呈微波状起伏。 群落以高位芽植物占优势(70%以上), 在成型的群落内,以中高位芽植物为主。 叶的性质:小型叶为主,中型叶次之,乔 木的叶子具有樟科植物月桂叶子所特有的 特征,且常与光线照射方向垂直,故亦称 照叶林或樟叶林。 周期性:季相变化不明显
地理分布
亚洲 中国 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南亚热带常绿阔叶 林 附:暖性针叶林、常绿阔叶 -落叶阔叶混交林 日本 日本西南部(九州、 四国)
美洲 北美 美国的路易斯安那、佛罗 里达、佐治亚州以及北面的卡 罗来纳州 南美 智利的瓦尔迪维亚(约 40°S)以南的瓦尔迪维亚暖温 带常绿雨林
4.竹林
竹林是由竹类植物组成的单优势种群落 生活型:地下茎与地上茎之分 全世界竹类植物62属, 1000种以上 亚洲:37属,700多种 美洲约260种 中国竹类:约27属,200多种,位于亚洲之冠 中国分布:南自海南,北至黄河流域,东至台湾岛, 西至西藏错那地区
5硬叶常绿林 sclerophyllous evergreen forest
3.暖性针叶林
暖性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亚热带低山、丘 陵和平地的针叶林,森林建群种喜温暖 湿润的气候条件,分布区气候大致为年 平均温15-22℃,积温4500-7500℃
各类裸子植物构成的针叶林,分三类 1)具有光泽的扁平针叶林,紫杉属、粗榧属 及及加利福尼亚的红杉等 2)鳞状针叶,如美洲的金钟柏属 3)叶长针状,如马尾松
非洲 南非的德拉肯斯堡山 脉 非洲西北的加那利群 岛 :加那利照叶林 马德拉群岛
大洋洲 澳大利亚 维多利亚南部最显著的是 各种桉树、假山毛榉 (Nothofagus cunning hamii)和树蕨 (Dicksonia antarctica) 新西兰 有5种假山毛榉
北岛北部
分布于亚热带大陆西岸的地中海气候地 区,并与冬季温和多雨、夏季干旱密切 相关的群落类型 。
生境特点
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
干燥炎热
群落特征
群落结构比较简单、种类比较贫乏,以 桃金娘科桉属、壳斗科栎属植物为主; 群落中乔灌木的叶片坚硬革质,植物体 具刺(叶刺)是其典型特征,群落具有 特殊的香味
分布
地中海地区 以常绿的具革质叶栎属组成
西部:木栓栎林
东部:刺叶栎林 ,常常退化为马基群落
油橄榄林
加利福尼亚区
不列颠哥伦比亚向下延伸到下加利 福尼亚 具有典型的地中海气候 米花栎、禾叶栎 沙巴拉群落(灌丛):原生植被
其他地区
智利
澳大利亚:以桉树占优势 旱生林 由Lithraea caustica(属漆树科)、Quillaja saponaria(属蔷薇科)和博路都树(Peumus boldus)构成 湿润的森林 由厚壳桂(Cryptecarya rubra)、琼楠 (Beilschmidia miersii)构成。这些森林的外貌, 高达10-15m,与地中海的刺叶栋林相似。
中国
分布于川西、滇北以及西藏东南一部分 河谷中。 金沙江河谷两侧的高山中部是本类型的 分布中心 原在古地中海沿岸分布的植被,经后来 山地抬升变性而成。 由多种栎类组成 有很强的适应季节性干旱和耐寒能力
群落特征
结构
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
层间植物
附生植物 比雨林少; 兰科,苔藓、 地衣 藤本植物 草质或木 质小藤本。
第一亚层: 高度约在16—20m左右,很少超 出25m,总盖度在70—90%以 上,树冠层多连续,乔木多数 是壳斗科和樟科等的常绿种类, 胸径常在20—60cm之间。树皮 较厚、粗糙,常如鳞片状、条 沟状剥裂。 第二亚层: 树冠多不连续,常见的为樟科、 山茶科和木兰科等。 第三亚层: 往往与高大的灌木层相交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