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完善措施
浅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的重要方式。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保险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全国人民群众的福祉,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完善和提高。
本文就浅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覆盖范围不够广目前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范围还不够广,尤其是农村地区。
有数据显示,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险覆盖率仍然较低,很多农村老年人依然面临养老保险缺失的问题。
这使得一些老年人在退休后无法享受到应有的养老保障,导致其生活陷入困境。
对策:政府应优化政策,加大对农村地区养老保险的扶持力度,鼓励农村居民参与养老保险。
可以通过提高政府补贴力度,降低参保门槛,完善保险待遇等方式,吸引更多的农村居民参与养老保险,扩大覆盖范围,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养老保障。
问题二:养老金待遇不足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中,也存在着养老金待遇不足的问题。
许多城乡居民在退休后所领取的养老金难以满足他们的实际生活需求,尤其是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养老金的购买力会进一步减弱,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诸多困难。
对策: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养老金待遇。
可以通过加大财政投入,提高统筹层次,改进投资运营等手段,逐步提高养老金水平,确保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能够得到满足。
问题三:缴费制度不够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缴费制度也存在不完善的问题。
一些城乡居民对于养老保险的缴费并没有足够的认识,导致一些人在退休后并没有建立充分的养老金保障。
一些社会保障部门也存在管理不善、缴费记录混乱等问题,影响了缴费制度的规范运行。
对策:应加强对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缴费制度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意识和参与度,鼓励更多的城乡居民参与到养老保险的缴费中来。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养老保险缴费的管理,确保缴费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保障城乡居民的合法权益。
问题四:监管不到位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中,监管不到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浅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养老保险是国家为解决城乡居民老年生活保障问题而实施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在实施过程中,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通过一定的对策来加以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1. 保障水平不高目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相对较低。
由于养老保险的制度设计和政策限制,导致参保人员在退休后领取到的养老金总体偏低,难以满足他们的实际生活需要。
2. 职工和农民参保率不高在城镇,虽然职工的养老保险参保率相对较高,但依然存在一些职工未参保的情况,导致他们在退休后无法领取到应得的养老金。
而在农村,农民的养老保险参保率更是少之又少,大部分农民依然处于无养老保险保障的状态。
3. 养老金调整不及时随着物价水平的上涨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养老金的调整步伐并不及时。
导致退休人员的生活负担逐渐加重,无法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4. 养老保险基金安全隐患由于管理不善或者其他原因,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存在一定的隐患。
这种隐患可能会影响到养老保险的稳定运行,从而影响到广大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水平。
二、对策建议1. 提高保障水平为了提高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保障水平,可以考虑适当提高养老金的发放标准。
也可以通过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吸引更多的城乡居民参与从而增加养老保险基金的总量,提高保障水平。
2. 加强宣传和普及工作为了提高职工和农民的养老保险参保率,可以通过加强宣传和普及工作来提高大家对养老保险的了解和认识。
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向大家普及养老保险的政策和优惠内容,从而吸引更多的城乡居民参与其中。
4. 完善基金管理制度为了保障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可以通过完善基金管理制度来规范养老保险基金的使用和管理。
也可以加强对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督和审计工作,确保基金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通过一系列的对策来加以解决。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权益得到有效保障,从而实现老有所养的目标。
农村养老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农村养老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问题描述农村养老是一个广泛关注的问题,根据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加剧和社会发展趋势,农村养老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1. 老龄化人口增加随着农村劳动力老龄化,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这导致了养老资源的紧缺和养老服务的不足。
2. 养老资源不足农村地区养老资源相对匮乏,养老院、养老设施等老年人的宽容性不足。
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地区养老设施的配套建设相对滞后。
3. 养老服务不完善农村地区养老服务网络相对薄弱,养老医疗、养老护理等服务不完善。
同时,农村地区缺乏专业的养老服务人员和培训机构。
4. 养老金难题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金相对较低,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政策对于农村地区养老金的发放与监管也存在问题。
对策建议为了解决农村养老问题,采取以下对策可以提供一定的参考。
1. 增加养老资源1.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建设和提升农村养老设施,包括养老院、护理中心等,提高老年人的宽容性。
2.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养老产业,引导社会资本向农村养老产业发展,提升养老资源供给。
2.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1.增加养老服务人员数量,通过培训和政策支持,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
2.加强养老服务网络的建设,在农村地区建立养老服务站点,方便老年人享受到养老服务。
3. 提高养老金水平1.加大农村养老金的发放力度,提高养老金水平,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2.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养老金发放机制,确保养老金的公正、透明和安全发放。
4. 加强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1.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加强对农村老年人的保障,提高养老保险的覆盖率和保障水平。
2.推动养老保险与养老服务的有效衔接,提升老年人的养老保障水平。
结论通过以上对策的实施,可以逐步解决农村养老面临的问题。
同时,政府、社会和个人应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更加完善的养老服务和保障。
这既能够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也能够促进农村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
新时代农村社会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与优化发展

新时代农村社会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与优化发展一、问题1.人口老龄化加剧,农村养老压力逐渐增大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农村养老问题日益凸显。
由于长期以来农村人口流出,留守老人多、劳动力减少,导致农村养老压力不断增加。
2.农村养老服务设施不完善目前,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相对匮乏,养老院、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服务机构数量和质量都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缺乏专业的养老护理人员,服务质量不高,老年人面临护理困难。
3.农村养老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尚未完全形成,政府、社会、家庭等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尚未发育完全,农村养老保险和医疗服务也存在不足之处。
二、优化发展1.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加强政府对农村养老服务的支持,增加财政投入,推动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
建立农村养老服务站点,提供日间照料、康复护理等服务。
2.培养养老护理人才加大对农村养老机构的扶持力度,加强对养老护理人员的培训和引导,提高养老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3.发展多样化的养老服务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养老服务产业,鼓励社会机构和企业开展农村养老服务业务,提供多样化、差异化的养老服务产品,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
4.建立健全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立覆盖范围更广、保障水平更高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农村养老保险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确保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保障。
5.加强农村养老服务宣传教育加强村级养老服务宣传教育工作,推动农村居民自觉参与养老服务,培养全社会对老年人的尊重和关爱意识。
当前农村社会养老服务存在一定问题,但只要采取相应的优化发展举措,就能够逐步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健康发展,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养老保障,促进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
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农村养老问题日益凸显。
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的养老服务设施相对匮乏,养老院、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服务机构数量和质量都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我国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我国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我国养老保险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旨在为老年人提供经济支持,保障其基本生活。
然而,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保险制度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本文将就我国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完善建议。
一、我国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1. 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不广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为主,覆盖范围较窄。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涵盖了城镇职工,但在农村地区,很多农民并未参加养老保险。
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保险的覆盖面也需要进一步扩大。
2. 养老金发放标准低当前我国养老金的发放标准相对较低,导致很多老年人无法维持基本生活。
尤其是农村地区的老年人,由于没有固定的退休金,生活质量较低。
这也造成了老年人生活贫困化的问题。
3. 养老保险基金不足养老保险基金是维持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但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基金呈现出不足的状态。
一方面是因为退休人数增多,养老保险支出增加;另一方面是由于缴费率偏低,导致基金收入不足。
这也导致了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性问题。
4. 养老保险投资运营效率低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效率影响了基金的增值,进而影响了养老保险的可持续性。
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主要以固定收益为主,风险相对较小但收益也较低。
相应的,应该引导养老基金投资到更高收益、风险适中的资产类别,以提高基金的回报率。
5. 养老保险制度不够灵活当前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主要是以统一的标准来执行,没有充分考虑到个体差异。
对于各种特殊情况的老年人,没有灵活的应对措施,可能导致他们无法获得应有的保障。
二、完善建议1. 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应该着力提高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险覆盖率,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好的养老保障。
同时,可以考虑建立跨地区的养老保险制度,为跨地区移动的人群提供更好的保障。
2. 提高养老金发放标准可以通过提高养老金发放标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同时,可以结合老年人的实际情况,给予特殊补助,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存在问题与完善对策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存在问题与完善对策【摘要】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着覆盖范围狭窄、资金缺乏和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为了完善这一制度,应当扩大覆盖范围,增加资金投入,加强管理制度。
扩大覆盖范围可以提高制度的普适性,增加资金投入可以保障制度的长期稳定运行,加强管理则可以确保制度的落实和执行。
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将更加健全和完善,能够更好地满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要使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更为健全,需共同努力解决上述问题,并且积极促进制度改善和提升。
【关键词】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问题、完善对策、覆盖范围窄、资金缺乏、管理不到位、扩大覆盖范围、增加资金投入、加强制度管理、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存在问题与完善对策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与完善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旨在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提升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定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但在实际运行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和改进。
当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着覆盖范围窄、资金缺乏、管理不到位等诸多问题,亟待找到有效的对策与解决方案。
只有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政策措施,才能进一步提高农村养老保险的覆盖率和保障水平,真正实现全民养老保障的目标。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分析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为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与发展贡献力量。
2. 正文2.1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问题问题一:覆盖范围窄目前,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较窄,仅少部分地区实行了养老保险制度,大部分农村地区尚未建立健全的养老保险制度。
这导致了许多农村老年人没有养老保险保障,面临着养老风险。
问题二:资金缺乏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资金来源单一,主要依靠个人缴费和政府财政补助。
由于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较低,部分农民无法承担养老保险费用,导致养老保险基金缺乏。
农村养老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农村养老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一、引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农村养老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农村养老不仅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影响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当前农村养老的现状,揭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改善农村养老状况提供参考。
二、农村养老的现状(一)老龄化程度加深近年来,我国农村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人口占比持续上升。
据数据显示,农村老年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重高于城市,达到了23.81%,而城市仅为15.82%。
同时,高龄化水平也在持续升高,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占乡村人口的比重为3.2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一趋势对农村养老服务和保障体系提出了严峻挑战。
(二)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传统上,农村养老主要依赖家庭子女赡养。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迁移的加速,农村家庭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家庭规模缩小,子女数量减少,且大量青壮年人口外出务工或定居城市,导致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
许多农村老年人面临“空巢”或“独居”的困境,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成为突出问题。
(三)养老服务设施不足与城市相比,农村养老服务设施普遍匮乏且分布不均。
许多农村地区缺乏基本的养老服务设施如养老院、日间照料中心等,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同时,已有的养老服务设施也存在服务质量不高、管理水平低下等问题,难以吸引老年人入住。
(四)养老金待遇偏低虽然国家建立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但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金待遇普遍偏低。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农民缴费能力有限,导致养老金积累不足,难以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此外,养老金的增长机制也不完善,无法有效应对通货膨胀等经济压力。
(五)医养结合发展缓慢医养结合是农村养老的重要方向之一,但目前农村医养结合发展缓慢。
一方面,农村医疗资源相对匮乏且分布不均,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医疗需求;另一方面,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之间的衔接机制不健全,导致老年人在养老过程中难以获得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存在问题与完善对策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存在问题与完善对策【摘要】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着覆盖率低、发放标准不足、基金缺口、体系不完善和政策优惠力度不够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可通过扩大覆盖范围、提高养老金发放标准、筹措资金、加强监管和加大政策支持等对策来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提高农村老年人的保障水平,完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加强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对策意义重大,可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福利保障,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
【关键词】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覆盖率、养老金发放标准、养老保险基金、监管、政策优惠力度、完善对策1. 引言1.1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存在问题与完善对策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中起步较晚,相比城市养老保险体系存在着一些特殊的问题和挑战。
农村养老保险的覆盖率较低,很多农民老年人未能享受到保障。
养老金发放标准不足,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
养老保险基金存在缺口,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
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尚不完善,监管措施不够严格。
政策优惠力度不够,缺乏对农村养老保险的政策支持。
为解决这些问题,应该采取一系列对策。
需要扩大农村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将更多农民纳入到保障范围内。
应当提高养老金发放标准,确保老年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需要做好养老保险基金的筹措工作,增加资金来源,避免出现缺口。
要加强监管,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确保养老金的安全运作。
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农村养老保险提供更多的政策倾斜。
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可以更好地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为农民老年人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2. 正文2.1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覆盖率低问题与扩大覆盖范围对策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覆盖率方面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主要原因包括农村地区经济水平相对较低、信息不对称导致参保意愿不强、缺乏有效的宣传推广等。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加强政策宣传:通过多种渠道向农村居民传达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性和优势,提升他们的参保意识和参保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沙河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探析摘要:随着我国十一五建设的成功推进,城市已普遍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而我国农村由于受长期的生活方式、经济水平、思想文化的影响,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在大部分农村地区才刚刚起步。
如何让广大农村人口共享改革开放的经济成果,如何让我国农村广大人民都能够实现”生有所靠、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如何才能够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应该是我们重要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河北省沙河市;农村养老保险;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是一个前进和曲折状态相互交织的过程。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未实施之前,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是实行的以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支持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养老保险实施效果较差,养老保障力度不够,甚至有的地方养老金支付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
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知识社会保险五大险种之一就是养老保险,它是指劳动者在失去劳动能力或者达到法定解除劳动义务合同年龄时,能够依法从社会获得物质帮助,从而维持其基本生活的一项政策。
养老保险政策执行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富裕和国家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全民性问题。
如何让我国农村广大人民都能够实现”生有所靠、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如何才能够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应该是我们重要考虑的问题。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对于广大农村居民在其年老,丧失劳动能力后给予经济帮助和服务,从而维持其基本生活保障的一项重要政策。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的实行,对于缓解老龄化给社会带来的压力,保障我国广大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实现国家经济协调发展将起到巨大的作用。
二、河北省沙河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面临的问题为了解新农保试点地区农民参保实际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地为推行此项制度提供借鉴,笔者通过发放调查表、电话采访、面对面访谈等形式调查了沙河市农村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实施情况。
本论文研究自2011年1月开始,调查对象为60周岁以上老年人和40周岁至59周岁的成年人。
发放调查问卷共计110份(问卷调查以家庭为单位),收回问卷90份。
其中无效问卷8份,调查中没有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共计4份。
通过设计针对60周岁以上和40周岁-60周岁两种人群的调查问卷,分别从政策可行性问题、参保比例问题、缴费结构问题、经办机构能力建设问题、养老金供养水平问题、基金保值增值问题六个方面来加以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情况进行调查。
(一)政策可行性问题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在农村地区的开展情况以及实施效果,直接反映了该项政策的稳定性和受欢迎程度。
在调查回收的90份有效份问卷中,76人参加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参保率达到。
在对政府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这一政策态度上,80人选择了满意,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
图1 农民新型农保政策的满意度(二)缴费结构问题新农保缴费档次基本标准分五个档次,依次为100,200,300.400,500元。
通过调查,在回收的82份调查问卷中,针对家庭成年人部分,共有48人选择了100元的缴费档次,8人选择了200元缴费标准,9人选择了300元缴费标准,6人选择了500元缴费档次标准。
表1 河北省沙河市农民缴费档次调查情况缴费档次 /元各缴费档次人数 /人占总参保人数比例 /%100 54 73%200 11 14.9%300 7 9.4%400 - -500 2 2.7%合计 74(三)养老金供养水平问题领取每月基本养老金55元对您的日常生活是否有改善这一问题时,有3人选择改善很大,38人选择了有一定改善,而39人选择了改善不大和没有改善。
由此可见每月国家补助老人55元,对老年人生活有一定改善,但是改善不大。
1、基本数据按照目前缴费档次标准,以45周岁缴费人员为例计算:个人/ 地方 /个人账户/60周岁时个人账户总额/60周岁个人账户月额/基础养老金/月领取额/年领取额,对照表2。
表2 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居民养老金领取基本情况表单位:元100 30 130 2508 18.0555 73.05 876.56200 35 235 4524 32.6255 87.62 1051.47300 40 340 6561 47.2055 102.20 1226.38400 45 445 8587 61.7755 116.77 1401.29500 50 550 10613 76.35 55 131.35 1576.202、提高地方政府补助额度每提高一个缴费档次多补助5元增至10元为例,我们来看一下未来老年人的生活改善程度。
个人/地方/个人账户/60周岁时个人账户总额/60周岁个人账户月额/基础养老金/月领取额/年领取额,对照表3。
表3 提高政府补贴至10元时农村居民养老金领取变动情况单位:元100 30 130 2508 18.0555 73.05 876.56200 40 240 4631 33.3255 88.32 1059.80300 50 350 6753 48.5955 103.59 1243.03400 60 460 8876 63.8655 118.86 1426.47500 70 570 10999 79.13 55 134.13 1609.51通过以上表格对比,我们可以看到提高政府补贴额度由5元增加为10元后,参保农民的养老金年领取增加额相应提高了8元-33元。
可见提高地方政府补贴额度显得杯水车薪。
3、基础养老金提高至100元时个人/ 地方 /个人账户/60周岁时个人账户总额/60周岁个人账户月额/基础养老金/月领取额/年领取额,对照表4。
表4 基础养老金提高为100元时农村居民养老金领取情况单位:元100 118.05 1416.56200 35 235 4524 32.62 100 132.62 1591.47300 40 340 6561 47.20 100 147.20 1766.38400 45 445 8587 61.77 100 161.77 1941.29500 50 550 10613 76.35100 176.35 2116.20由表4与基础数据表格一作对比,我们可以得出,农村参保人员的月领取额增加了45元,年领取额增加了540元。
显然提高国家基础养老金额度有利于大大提高农村参保老年人生活水平的改善,但这一方法最大的问题,就是给国家财政造成严重的负担;同时容易造成农民固守缴费档次,只图国家基础养老金的消极做法。
4、缴费档次由100-500元过渡到600-1000元个人/ 地方 /个人账户/60周岁时个人账户总额/60周岁个人账户月额/基础养老金/月领取额/年领取额,对照表5。
表5 缴费标准阶梯为500时参保农民养老金变动情况单位:元600 30 630 12156 87.46 55 142.46 1709.4655 157.03 1884.37800 40 840 16208 116.61 55 171.61 2059.68900 45 945 18234 131.18 55 186.18 2234.191000 50 1050 20260 145.76 55 200.76 2409.10提高缴费档次阶梯,变原来的100-500元的缴费区间为此刻的600-1000元缴费区间,农村居民年领取养老金额度将增加832.9元。
三、完善农村养老保险的思路(一)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保险的稳步推进和贯彻实施,归根结底是要靠发展农村经济,拓展农民增收渠道。
只有农民收入提高了,才会有更充分自由的资金放在日后的养老问题上,才会追求未来的生活质量。
首先,通过发展农村经济,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人口教育水平低等现状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因此要想发展农村经济,首先要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的文化知识水平,在此次对河北省沙河市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有高达60%的农村居民为初中以下水平。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举办文化进村,手工技能大赛,夜间大学等一系列活动来增强农民的文化水平。
其次,通过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绿色蔬菜农业,观光特色农业等多种增收业态逐步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
同时,在经济水平发展的情况下,鼓励农民自愿储蓄养老,逐步向社会养老过渡。
(二)转变养老方式,由”养儿防老”向”社会养老”转变我国的传统的养老方式是以家庭养老为主,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不同的农村参保人员在养老问题上出现差异。
通过提高农民的参保缴费标准,加大政府的财政补助力度,实现由养儿防老向国家社会养老转变是我国今后建立全面社会保障体系、沉着应对老龄化问题的必经之路。
河北省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150元,农民参加缴费标准上、下限为500、100元。
而其分别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9.7%和1.94%。
国家统计局显示2009年我国国民收入总值为335353亿元,财政收入达到61300亿元。
国家在试点地区进行发放的基础养老金为55元。
截至2010年5月初,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27个省区320个县和4个直辖市的部分地区已有5199万人参保,占试点地区16周岁以上农村人口总数的78%,1633万名经确认符合条件的农村老年居民已按月领取养老金达8.9815亿元。
该数额仅占到国民收入的0.0268%、财政收入的0.1465%。
综合上述情况,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限制,农民自身的生活成本开支大、人均收入少,提高农民的参保缴费标准的可能性较小;而国家在现行的以”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政府补贴”三方共同承担的方式中,显然承担力度太小。
所以政府应该提高农村养老金发放水平,这样不仅有利于保障广大老年人口的生活福利,更重要的是减轻青壮年农村劳动力的生活压力,更好的带动农村消费水平的提高。
(三)优化缴费结构,强化激励措施在新农保制度中,有一条隐性的规定,就是年满60周岁的老年人要想领取基础养老金,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必须参保缴费。
我国养老金制度实行的部分积累制形式,但是老年人享受社会养老福利的权利,不应建立在子女缴费这一不对称的义务上。
我们知道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构成了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险账户。
基础养老金额度是根据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得出的数据,一时难以改动。
因此根本之处还在于提高个人缴费标准。
政府可以设置激励制度门槛,如缴费标准在500元/年的,可以在每月基础养老金额度之上增加相应的激励资金。
激励资金发放年限与其缴费标准年限一致。
有一年没有达到500元/年,则激励资金相应减少一个年度的发放;激励资金的具体额度,要以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因此,如何调动农民参与新农保较高缴费档次和超过15 年以上的缴费年限的积极性极为重要。
虽然说,新农保政策中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投入了极大的财力,但是针对于目前的五个档次还应该制定激励性更强的机制,如适当提高对100 元以上的补贴标准,对缴费年限超过15 年的参保者每多缴费一年每月的基础养老金再提高一些,以调动农民对更高档次的参保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