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主要技术要求
塑胶模具技术要求模板

塑胶模模具技术要求本技术要求从以下方面来要求: 1、 塑胶模要求塑胶模要求 2、 塑胶模设计技术要求塑胶模设计技术要求3、 塑胶模的检验和验收技术要求4、 塑胶模的设计审核塑胶模的设计审核5、 模具标识模具标识6、 备件备件7、 模具的包装、运输模具的包装、运输 8、 模具的使用规定模具的使用规定 9、 模具的维护、保养和贮存模具的维护、保养和贮存一、塑胶模要求 1、替换A.A. 除非得到甲方项目经理的书面授权及承认,任何替代或违背本份标准的任何要求都是不允许的。
2、要求模具制造的产品应与以下保证一致:a. a. 产品图面产品图面产品图面b.b. 形状尺寸及公差形状尺寸及公差c.c. 首件承认程序要求首件承认程序要求3、模具设计所有权、模具设计所有权根据设计及组装购买合同,甲方对应给甲方的模具设计具有所有权。
因此,供应商应无保留的供应所有的图纸及相关磁片和铜公。
图纸及相关磁片和铜公。
4、模具设计责任、模具设计责任1) 供应商对模具设计、组装、功能以及反复制造产品的能力负主要责任。
2) 任何在模具试模及接受过程中发现的错误应由供应商更正,任何相关费用与甲方无关。
5、模具性能、模具性能1)在模具设计及组装中应考虑由项目经理提出的最佳生产速率,在模具设计及组装中应考虑由项目经理提出的最佳生产速率,这个目的就是研究更新的技术去增加模具这个目的就是研究更新的技术去增加模具生产机床的速率。
这将转换为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得更高的制造能力2) 2) 在模具最终接受前,所有生产甲方产品的模具必须获得首件承认以及产品生产速率在模具最终接受前,所有生产甲方产品的模具必须获得首件承认以及产品生产速率6、图纸审核确认、图纸审核确认1)乙方在设计方案完成之后,立即提供甲方审议,甲方认可后方可开始动工制造。
2)要求乙方在合同签定七天内提供模具加工进度表给甲方认可,并每周通报一次加工进度。
7、设变A. A. 甲方有权利在模具设计及组立过程中变更产品设计及模具设计。
注塑模具制作标准

注塑模具制作标准注塑模具制作标准2010-11-28 14:01阅读(8)转载自退休老农下一篇:祥发模具公司管理。
.. |返回日志列表赞赞转载(33)分享评论复制地址更多1.0 目的和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注塑模具的加工标准和要求。
2。
0 外观要求2。
1 模具交付前需安装铭牌。
位置在模具操作侧模脚的左上方,横向放置。
2。
2 模具交付前外表面喷绿色漆。
在操作侧模脚竖向用红色漆喷上项目名称、产品名称和模具编号;字体为黑体,5050以下模架字高40mm,5050以上模架字高60mm。
2.3 安装有方向性的模具,在操作侧用红色漆喷上“↑”标记.2.4 锁模片喷红色漆。
锁模片螺丝需收到底(开模状态锁模片固定在动模侧)。
2。
5 模架进厂经检验合格后,在各板有基准标记的一侧的左方横向用字码打上模具编号,右方竖向用字码打上模板编号(从上固定板开始用1、2、3、…标识)。
2030以下模架用8mm字码,2030以上用12mm字码。
2.6 模架基准面标记不能损伤。
2。
7 模架表面不得有对刀痕、油污、毛刺、缺口、划花、尖角`铁锈等缺陷.2。
8 冷却水进出处用8mm字码图纸要求打上组别编号(1IN,2IN ,3IN …;1OUT ,2OUT…).2。
9 吊模孔正下方处用8mm字码打上吊环直径(M20…)。
2.10 所有喉嘴不得露出模胚表面(详见工程技术标准-喉嘴)。
3.0 通用加工要求3.1 除成型部分外,所有未做要求的棱边均倒角2*45°.3。
2 烧焊部位须修顺,且不能留有明显的痕迹。
3.3 退位螺丝孔、水口拉杆和复位弹簧孔应用铣床加工,以保证各孔的深度公差在±0。
1mm以内.(避空孔除外)。
3。
4 分型面锁扣应安装下模板上。
3.5 导套底下面加工10*0.5深的排气槽(直通模外)。
3。
6 顶针板的限位块高度公差为±0.1mm,两端须用磨床磨平.3.7 模具分型面及无粗糙度要求的表面可留均匀的刀纹、油石纹、砂纸纹、火花纹`线切割纹但不能有粗糙的打磨痕迹。
注塑模具国标准

注塑模具国标准一、总则1.1 本标准规定了注塑模具的设计、制造、检验和使用等方面的技术和安全要求。
1.2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注塑模具的设计、制造、检验和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塑料、橡胶等材料的注塑成型。
1.3 本标准旨在提高注塑模具的质量和性能,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满足生产要求,同时保障操作人员的安全。
二、设计要求2.1 注塑模具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a) 模具结构应简单、合理,便于制造、调试和维修;b) 模具应满足制品生产批量和生产效率的要求;c) 模具应满足制品外观和质量的要求。
2.2 注塑模具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因素:a) 制品的形状、大小、壁厚、质量等要求;b) 注射机的型号及参数;c) 注射工艺条件,如注射压力、注射速度、锁模力等;d) 模具材料的选择和热处理要求。
三、制造要求3.1 模具制造应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和工艺流程,确保模具的精度和表面质量。
3.2 模具零件的制造应符合图纸和标准要求,不得有变形、裂纹、气孔等缺陷。
3.3 模具装配后应进行试模验收,确保其能够正常工作并满足生产要求。
四、检验要求4.1 模具零件应进行尺寸检验、外观检验和材料检验,确保其符合图纸和标准要求。
4.2 试模验收时应对模具的性能进行检验,包括注射成型过程的稳定性、制品外观和质量等。
4.3 对于重要模具,应进行定期的性能检验和结构分析,以确保其质量和性能的稳定。
五、使用要求5.1 使用注塑模具时应遵守操作规程,不得随意调整注射工艺参数和模具结构。
5.2 使用过程中应定期对模具进行检查和维护,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5.3 对于重要模具和高精度模具,应建立使用档案,记录使用情况和维护保养记录。
5.4 当制品出现质量问题时,应分析原因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如调整工艺参数、更换材料等。
5.5 当模具出现故障或损坏时,应立即停机检查,进行维修或更换损坏部件。
维修后的模具应重新进行试模验收。
六、安全要求6.1 注塑模具应符合安全卫生标准,避免制品和模具对人体的伤害。
注塑件通用技术条件

注塑件通用技术条件(总10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Q/LX注塑件通用技术条件隆鑫通用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前言本标准是对Q/LX C2—2006的修订,与Q/LX C2—2006相比主要差异如下:——将GB/T 1843-2008代替作废标准GB/T 1843-1996 、GB/T 1040.1-2006~GB/T 1040.4-2006代替GB/T 1040-1992、GB/T 1039-1992 等;——新增加引用标准GB/T1031-2009《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表面结构轮廓法表面粗糙度度参数及其数值》及GB/T8807-1988《塑料镜面光泽试验方法》;——将“重庆润通工业有限技术开发部”修订为“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塑胶分部品质技术部”;——补充第7.2.2的检查抽样规则;——增加纹路、顶白的术语和定义;——纠正标准中的错别字如“第7.3.3 ……也可同时随即多抽改为随机多抽”;——删除未使用的材料标准如“聚氯乙烯(PVC)产品”;——删除标准内光亮度要求,因白坯制件的光泽度都是烤漆后作要求;——删除制件应具有光泽,同批产品色泽应一致不允许有色差,因为喷砂、皮纹处理的目的是用亚光或隐去光泽,该条要求是矛盾的。
本标准实施的过渡要求:对于本标准实施前已经做完实验的注塑产品,对照本标准相应规定如有不符,给予6个月的过渡期。
本标准由隆鑫通用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隆鑫通用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管理部规格管理室归口。
本标准由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塑胶分部品质技术部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琼本标准审核人:程光敏本标准批准人:何军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版本的历次发布情况为:——Q/LX C2—2006注塑件通用技术条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摩托车注塑产品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
毕业设计(论文)-塑料端盖注塑模具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指导教师签字:教研室主任签字:学生姓名高雪慧专业班级模具设计与制造z070220班指导教师范敏课题类型工程设计题目塑料端盖注塑模具设计主要研究目标(或研究内容)1、应达到的目标:(1)完整设计一套能够生产塑件的塑料注射模具;(2)设计的模具结构合理,参数选择正确,基本符合实际生产需要;(3)绘图符合国家标准、结构表达完整,尺寸标注正确;(4)设计说明书内容完整、符合规定的格式要求。
2、主要技术要求:(1)塑件材料选用市场能买到的常用塑料(如工程塑料ABS或聚氯乙烯PVC等);(2)生产类型为大批量生产,年产量为30万件;课题要求、主要任务及数量(指图纸规格、张数,说明书页数、论文字数等)(1)分析塑料件的结构特征,绘出塑件零件图,确定塑件的质量和体积;(2)根据塑件的生产要求选定注射工艺参数,制定注射工艺规程;(3)选择能满足生产需要的注射机;(4)确定塑料注射模具的设计方案,绘出装配草图,确定每个零件的形状、尺寸、公差、材料、热处理方式和技术条件等;(5)绘制注射模具的装配图和全部零件的零件图,写出3万字左右的设计说明书.。
进度计划(1)1~3周,选择塑料件,查阅相关资料,学习塑料模具的设计方法。
(2)4~7周,根据任务书要求,对塑件进行分析,确定模具的设计方案,按步骤进行设计计算,确定工艺参数,画出模具的装配结构草图,并确定草图中各零件的结构、尺寸、材料、公差和技术要求。
(3)8~10周,书写设计说明书,用CAD画出模具装配图和所有零件的零件图,绘出主要零件的立体模型图,交指导教师审查。
(4)11~12周,按指导教师的要求对设计说明书和图的电子稿进行修改,修改后交主要参考文献(1)于保敏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王鹏驹塑料模具设计及制造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杨占尧塑料模具典型结构设计实例 .北京:华工工业出版社,2008 (4)冯爱新 .塑料模具工程师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指导教师签字: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毕业设计零件图端盖塑料模具设计摘要本课题主要是针对端盖的模具设计,通过对塑件进行工艺的分析和比较,最终设计出一副注塑模。
注塑模具技术规范要求

A: 模具外观1: 铭牌内容要打印模具编号、模具重量(KG)、模具外形尺寸(mm),字符均用1/8英寸的字码打上,字符清晰、排列整齐。
2: 铭牌要固定在模腿上靠近后模板和基准角的地方(离两边各有15mm的距离),用四个柳钉固定,固定可靠,不易剥落。
3; 冷却水嘴要用塑料块插水嘴,¢10管,规格可为G1/8″、G1/4″、G3/8″。
如合同有特殊要求,按合同。
4: 冷却水嘴要伸出模架表面,水嘴头部凹进外表面不超过3mm。
5: 冷却水嘴避空孔直径要为¢25、¢30、¢35mm三种规格,孔外沿有倒角,倒角大于1.5×45,倒角一致。
6: 冷却水嘴要有进出标记,进水为IN,出水为OUT,IN、OUT后加顺序号,如IN1、OUT1。
7: 标识英文字符和数字要大写(5/6″),位置在水嘴正下方10mm处,字迹清晰、美观、整齐、间距均匀。
8:进出油嘴、进出气嘴要同冷却水嘴,并在IN、OUT前空一个字符加G(气)、O(油)。
9: 模具安装方向上的上下侧开设水嘴,要内置,并开导流槽或下方有支撑柱加以保护。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10: 无法内置的油嘴或水嘴下方要有支撑柱加以保护。
11: 模架上各模板要有基准角符号,大写英文DATUM,字高5/16″,位置在离边10mm处,字迹清晰、美观、整齐、间距均匀。
12: 各模板要有零件编号,编号在基准角符号正下方离底面10mm处,要求同11号。
13: 模具配件要影响模具的吊装和存放,如安装时下方有外漏的油缸、水嘴、预复位机构等,应有支撑腿保护。
14: 支撑腿的安装要用螺丝穿过支撑腿固定在模架上,或过长的支撑腿车加工外螺纹紧固在模架上。
15: 模具顶出孔要符合指定的注塑机,除小型模具外,原则上不能只用一个中心顶出(模具长度或宽度尺寸有一个大于500mm时),顶出孔直径应比顶出杆大5-10mm。
16: 定位圈要可靠固定(一般用三个M6或M8的内六角螺丝),直径一般为¢100或¢150mm,高出顶板10mm。
注塑类内外饰模具通用技术规范

3.26.2 其余零件按照双方协商制定,并满足模具寿命和使用要求。 3.27 注塑成型模具表面有皮纹时,皮纹样式必需符合长安公司提供的皮纹样板 (CTF 样板)及皮纹深度、范围要求。
第 7 页 共 23 页
3.28 内饰件(外饰件)有皮纹要求时,为了具有同一风格装饰效果纹理,模具 型腔的选材必须保持一致。 3.29 模具零件品牌及材料要求。 严禁私自变更和长安达成一致的模具制造过程中所选用的钢材、热流道、关 重标准件等,(如有异议,请提交申请,经长安同意后方可使用)。 3.29.1 模具供应商必须提供相关材料必须证明所备材料符合本要求。若对模具 材料选择若有异议,需书面提出建议,双方商议确认最终材料要求。 3.29.2 模具主要部件材料明细参考下表:
第 2 页 共 23 页
目
录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基本要求 4.流道系统 5.液压机构、抽芯及复位机构 6.冷却系统 7.滑块、斜顶机构 8.导向、锁紧及镶拼 9.顶出系统 10.模具安装、起吊 11.品质要求 12.检查 13.项目管理 14.设计变更 15.提交资料 16.其他要求
3.30 在成型部位中,产品和模具均要做断差,采取天包地方式,中小型模具 0.05mm, 大型模具 0.1mm,保险杠等 0.15mm,对于影响内外饰精致工艺 的部位须另单独提出。 4、流道系统 4.1 热流道要求: 4.1.1 供应商模具数据流道系统信息须符合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模流分析报 告》中关于模具流道信息的要求,其主要包含:流道的分类(模具中采用热 流道还是冷流道),流道的截面形状(圆形、梯形、椭圆形等)、流道的尺 寸大小、浇口的形式(点浇口、侧浇口、潜伏式浇口等)、浇口的尺寸大小、 浇口的位置以及浇口的数量等。 4.1.2 浇口套与注塑机喷嘴的配合要求良好,无漏胶。 4.1.3 升温时间要求:热流道 200℃/30min;热喷嘴 200℃/20min;并且能够有 热电偶等加热控制装置对热流道进行精确控制。 4.1.4 热流道总成要耐受在 100-300℃的工作温度所产生的热变形以及需能耐
注塑工艺技术要求

注塑工艺技术要求注塑工艺技术要求是指在注塑加工过程中,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需要遵循的具体要求和规范。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注塑工艺技术要求:1. 塑料材料选择:根据产品的要求和性能,选择合适的塑料材料。
需要考虑材料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耐化学腐蚀性等。
2. 模具设计:合理的模具设计能够有效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需要考虑产品的结构、尺寸、壁厚等因素,尽量避免产品的变形、缩水等问题。
3. 注射温度控制:注塑过程需要控制注射温度。
一般来说,温度过高容易导致材料分解,而温度过低则会影响材料的流动性。
因此,需要根据材料的要求调整注射温度,同时保证注射温度的稳定性。
4. 注射速度控制:注射速度是指塑料进入模具腔体的速度。
过高的注射速度容易造成产品烧焦、气泡等问题,而过低则可能导致产品的表面质量差。
因此,需要根据产品的要求和材料的流动性,合理调整注射速度。
5. 压力控制:注塑过程需要控制注射的压力。
过高的注射压力容易引起模具的变形,过低则可能导致产品的缺陷。
因此,需要根据产品的要求和模具的结构,合理控制注射压力。
6. 冷却时间控制:注射完成后,需要给予足够的冷却时间。
冷却时间过短容易导致产品的变形、收缩不良,而冷却时间过长则会降低生产效率。
因此,需要根据产品的要求和材料的特性,合理控制冷却时间。
7. 注塑工艺监控:在注塑过程中,需要对各项参数进行监控,及时调整,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可以通过注塑机的监控系统或其他设备进行实时监测。
8. 产品检验与验证:在注塑加工完成后,需要对产品进行检验和验证,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可以采用外观检查、尺寸测量、物理性能测试等方法进行产品检验与验证。
总之,注塑工艺技术要求是确保注塑加工过程中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基础。
只有遵循这些要求和规范,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注塑产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注塑模具主要技术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XX汽车塑料件模具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XX汽车塑料件量产模具,其他技术文件也可参照使用。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注塑模具——满足技术条件和要求的,结构合理、能够生产出合格产品的塑料注射工艺所用的工装设备产品供应商——汽车零部件制作的公司模具供应商——给汽车产品供应商设计和制造模具的公司。
开发部需要对模具供应商进行技术能力审核检具供应商——给汽车产品供应商设计和制造工装和检具的公司。
开发部需要对检具供应商进行技术能力审核材料供应商——供应汽车零部件所用材料的公司,开发部可以对材料供应商进行指定3 注塑模具技术要求主要内容3.1 对产品的技术要求3.1.1 产品需要有详细的描述,包括材料(收缩率:产品供应商和材料供应商协商提供给模具供应商、UDB:模流分析使用)、壁厚、圆角、表面要求和产品数量等。
3.1.2 产品供应商需要反馈产品分型线和浇口位置给产品工程师,分型线和浇口位置需得到产品工程师的认可。
3.1.3 产品上分型线必须配合良好,分型线断差应在0.05 mm以内。
3.1.4 外表面的可视区域不允许出现缩印、流痕、熔接痕、擦伤、顶块印、压力痕、飞边、变形、困气、短射和其它缺陷。
3.1.5 产品供应商在没有得到开发部书面同意的前提下,不得修改产品。
3.1.6 产品供应商和模具供应商应该在产品设计前期和产品工程师充分沟通,以解决产品结构上和工艺上可能出现的问题。
3.2 对模具的技术要求3.2.1 模具钢材3.2.1.1 模具钢材必须满足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要求,必须经过模具工程师认可。
模具钢材使用要求如下表。
根据产品外观的要求不同,产品的分类如下:a) A类:皮纹件和普通喷漆件。
b) B类:电镀件、高光喷漆件、高光件和镀铝件。
c) C类:透明件。
d) D类:非外观件。
3.2.1.2 如果产品的材料是酸性的,模具材料一定要有耐腐蚀要求。
3.2.2 模具易损件模具供应商在移模前须提供详细的易损件备件清单。
3.2.3 模流分析内外饰大的注塑件和重要的注塑件在模具设计时要做MOLDFLOW。
其分析内容和报告格式必须按照汽车的Moldflow要求和标准格式。
3.2.4 热流道系统内外饰主要的大注塑件和重要的零部件要采用开发部认可的热流道品牌;对于长度超过400 mm以上的外观件,模具热流道系统原则上须采用顺序阀结构,具体情况可根据模流分析确定。
推荐使用品质品牌热流道。
非外观件、小的外观件(立柱及以下)或模具寿命小于10万的大外观件,推荐使用YUDO品牌或同等品质国产品牌热流道。
3.2.5 模具分型面3.2.5.1 为了保证模具的使用寿命,模具分型面根据不同的情况,要有足够的宽度和对插角度,推荐分型面最小宽度为25 mm,最小插穿角度为7°。
3.2.5.2 模具分型面周围要有四个方向的定位,定位面的角度是10°。
模具的精定位的角度要小于碰穿角度1°到2°。
模具上的耐磨板要嵌入式安装在模具上。
模具外围平面上要安装压力平衡块。
3.2.6 模具镶块3.2.6.1 产品的加强筋高度大于10 mm,在模具上要设计镶块。
3.2.6.2 在冷却不到的地方,可以设计材料为铍铜的镶块,铍铜镶块内部必须设计冷却水路。
3.2.6.3 为了一副模具可以注塑多种产品,可以设计可更换镶块。
3.2.6.4 为了匹配很重要的分型线,模具上一定要设计匹配镶块。
3.2.6.5 产品上有关键尺寸和配合要求的特征,模具上推荐设计为镶块。
3.2.6.6 为了模具加工、维修和工程更改方便,模具上可以设计镶块。
3.2.7 模具冷却系统3.2.7.1 动定模的水路直径保持一致,水路必须沿着产品的外形设计,水路的长度应该满足下列条件:a) 冷却水的进出口温度差要小于3 ℃;b) 冷却水管壁的温度和冷却水的温度差要小于3 ℃;c) 水路的总长一般不超过4,000 mm。
3.2.7.2 水路各种距离尺寸的要求:a) 水管壁距离产品面的距离一般要保持在两倍到三倍的水管直径之间;b) 水管壁距离分型面的距离一般要大于10 mm;c) 水管壁到其他部件的距离一般要大于 5 mm;d) 水路间的距离一般保持在 3 到 5 倍的水管直径。
3.2.7.3 较大的滑块、镶块和顶块需要设计水路;热流道喷嘴周围要设计单独的冷却水路。
3.2.7.4 试模前密封性测试,常温下用10 bar水压测。
3.2.8 模具抽芯系统3.2.8.1 模具滑块结构要合理,强度要足够;滑块的斜导柱的角度要合理,抽芯应该有足够的退让空间。
a) 滑块和型芯、型腔之间要有硬度差,一般滑块都要做氮化处理;b) 滑块的斜导柱最大角度不超过25°;c) 滑块的头部需要有3°斜度;d) 滑块后部的斜度要大于斜导柱2°;e) 滑块的行程要大于倒扣3 mm到5 mm;f) 如果产品有可能粘滑块,那么滑块上一定设计顶针帮助脱模。
3.2.8.2 模具斜顶结构要合理,强度要足够;斜顶杆角度要合理,抽芯应该有足够的退让空间。
a) 斜顶块和型芯、型腔之间要有硬度差,一般斜顶块都要做氮化出来;b) 斜顶的最大角度不大于12°,若斜顶角度在12°和18°之间时,需要采用辅助杆结构;c) 斜顶的背面的斜度要大于斜顶杆斜度2°,其他三面的斜度最小为5°;d) 斜顶座的向下或向上角度不大于10°,若向下角度大于10°小于45°,必须采用辅助杆,如果下坡角度大于45°,则需要设计换向结构实现脱模;e) 斜顶的行程要大于倒扣3 mm到5 mm;f) 如果产品有可能粘斜顶,那么斜顶上一定设计顶针帮助脱模。
3.2.9 模具顶出系统3.2.9.1 模具顶出要平稳顺畅,顶出系统的所有导套尽量用自润滑的导套;较大的模具要采用油缸顶出。
3.2.9.2 产品下的顶针与型芯的配合面长度大约3倍顶针直径。
流道下的顶针与型芯的配合长度不小于 10 倍顶针直径。
3.2.9.3 如果顶针头部有形状,那么在顶针底部要设计止转。
3.2.9.4 顶针或顶块的头部有部分在分型面上,复位杆的底部要增加弹簧以避免顶针碰撞定模。
3.2.9.5 顶板和底板之间要设计垃圾钉,每个复位杆下都要设计垃圾钉。
3.2.9.6 模具尺寸长度超过 1,200 mm 时,模具要用 6 根复位杆。
3.2.9.7 模具上最大的顶针直径不超过16 mm,对于外饰件,尤其是可见面,避免采用顶针顶出,尽量采用顶块顶出。
3.2.10 模具排气3.2.10.1 分型面和流道周围要有排气槽,排气槽的深度根据产品的材料来定。
3.2.10.2 产品的最后填充的部位和容易困气的地方,需要设计顶针、镶块或透气钢来增加排气。
3.2.11 模具滑动配合面凡是有相对运动的耐磨板导套要使用自润滑材料或锡青铜材料。
模具定位面上的耐磨板需要设计油槽,但油槽不能开穿,耐磨板在安装的时候需要垂直嵌入斜面。
平衡块不需要开油槽。
3.2.12 保险杠模具无特殊说明,保险杠模具采用内分型结构。
具备机械手取件的产品供应商,推荐将保险杠模具设计为内分型定模取件结构形式。
3.2.13 模具烧焊若模具加工错,必须立即通知产品工程师和模具工程师,在得到模具工程师的书面同意才可烧焊,但是模具供应商必须对模具的质量负责。
烧焊的基本要求:a)烧氩弧焊时尽可能取模具钢材供应商可以接受的焊条或取与需要焊接模具零件相同材料的焊条,最好是取用模具零件本身的材料作为焊条;b)要蚀纹的零件尽量烧氩弧焊,不建议采用烧激光焊,如果仅仅是一个一个的小砂孔,可以考虑选择激光焊;c)烧氩弧焊时,需对模具零件作相应的处理:焊接前先对模具零件加热,焊接完成后再对模具零件回火,尽量将模具零件的硬度均匀;d)模具烧焊好,并且加工好以后,做皮纹时一定要将烧焊部分通知皮纹供应商,让皮纹供应商做特殊处理。
4 模具评审对于产品较大的塑料件和比较重要的塑料件,模具工程师进行如下控制流程:4.1 三维技术评审重要塑料件的模具基本设计完成后,供应商主要提供以下资料,模具工程师将和产品工程师、产品供应商、模具供应商一起审核模具:a)三维数模;b)模流分析;c)模具钢材质保书和硬度检测报告;d)模具加工计划。
4.2 模具数据归档模具设计完成后,要提供完整的三维数模给模具工程师。
5 模具工程更改因开发部产品发生更改而产生的模具的更改,在实现产品更改的前提下,有如下要求:5.1 产品供应商应该及时向产品工程师反馈产品更改的可行性、最优化更改建议、更改报价和更改周期。
5.2 产品工程师、模具工程师、采购工程师和供应商一起评审决定更改方案和费用。
6 模具报废模具报废前,按照投资最小化的原则,供应商、产品工程师、采购和模具工程师要充分沟通,形成会议纪要并填写模具报废服务验收单,需要供应商、产品工程师、采购和模具工程师的签字。
7 模具供应商评估汽车内外饰模具工程师和其他相关人员对各个模具供应商进行评估,并制定内外饰模具供应商目录。
模具工程师和其他相关工程师每两年年对模具供应商进行技术评估和《汽车注塑模具供应商清单》进行更新。
8 责任8.1 本标准由内外饰部模具工程师负责定期对其有效性、适宜性进行评审和修改。
8.2 产品供应商和模具供应商对模具负责。
9 分发内外饰开发部、质量部、采购部、产品供应商和模具供应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