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细胞免疫治疗进展演示文稿

合集下载

免疫治疗新进展参考幻灯片共60页

免疫治疗新进展参考幻灯片共60页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免疫治疗新进展参考幻灯片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自体免疫免疫细胞治疗技术之CIK细胞治疗癌症_陈怡

自体免疫免疫细胞治疗技术之CIK细胞治疗癌症_陈怡

329BIOTECHWORLD 生物技术世界CIK细胞具有增殖快速、杀癌力强、杀癌谱广、对正常细胞无杀伤作用、对耐药肿瘤敏感、可调整人体的免疫状态、刺激骨髓造血等重要作用。

是目前已知活性最高的非特异性杀伤免疫效应细胞。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细胞)是体内功能最强大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也是唯一能激活幼稚T细胞的抗原的递呈细胞。

DC细胞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具有关键的作用。

将CIK细胞和同源DC细胞以及一系列细胞因子如IL-1、IL-2、IFN-y、CD3mAb共同培养,即可获得DC-CIK细胞。

它既可以促进DC细胞的成熟,更能促进CIK细胞的增殖,并增强其抗肿瘤活性。

1. CIK 细胞治疗技术流程白细胞采集→淋巴细胞→CIK细胞+DC细胞+细胞因子→共培养、添加IL-2扩增→DC-CIK细胞→质量检测→质量合格→静脉回输入患者体内→疗效评估2. CIK 细胞的抗肿瘤机制CIK细胞是一种异质细胞,是混合的细胞群体。

主要细胞成分为CD3+CD56+细胞,主要的效应细胞是CD3+CD8+细胞。

外周血单核细胞经多种细胞因子如IL-1、IL-2、IFN-y、CD3mAb等刺激诱导,并通过体外培养两周左右,细胞数量便可扩增上千倍。

其中CD3+CD56+CIK细胞达到70%以上,这是抗肿瘤作用的主要细胞亚群。

并且在回输到患者体内后,经细胞因子IL-2的诱导仍能进行扩增,这种机能保证了患者体内免疫细胞的数量和活性。

CIK细胞作用于肿瘤细胞主要有5种途径:(1)引发毒性颗粒依赖性溶细胞作用,致使靶细胞死亡。

(2)CIK细胞与T细胞抗原受体结合,参与免疫过程。

T细胞合成并释放毒性颗粒,作用于靶细胞,造成靶细胞溶解。

(3)CIK细胞自身可分泌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作用于靶细胞或反作用于效应细胞,提高其活性。

(4)C I K 细胞群中的CD3+CD56+可以合成并释放穿孔蛋白,溶解靶细胞。

(5)CIK细胞能够激活靶细胞的凋亡基因,使凋亡基因转录并表达。

自身免疫病和自身抗体检测详解演示文稿

自身免疫病和自身抗体检测详解演示文稿
现在是48页\一共有71页\编辑于星期二
现在是49页\一共有71页\编辑于星期二
IIF法检测ANA阳性常见荧光染色模型
细胞核 细胞浆 细胞骨架 细胞周期
均质型 核糖体型 肌动蛋白型 中心体型
• 自身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
发生免疫应答,产生自身抗体和(或)致 敏淋巴细胞的现象。
现在是5页\一共有71页\编辑于星期二
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基本概念
• 自身免疫病:
是指在各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下, 自身免疫反应过强,超过了生理性自 身免疫反应的强度且持续相当长时间, 造成对正常细胞、器官的功能与结构 的破坏,呈现与此损伤相关的临床表 现及免疫学异常。
的人群中发生强直性脊柱炎的可能仅为
2%,而第一级HLA--B27阳性的亲属
中,发生强直性脊柱炎的危险性达
20%。
现在是12页\一共有71页\编辑于星期二
自身免疫病的基本特征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家族发病率也 较高,在SLE第一代亲属中发病率达3%-5%,同胞姐妹发病率更高,特别是单卵 双胎更为常见 。在1980年的调查中35组 单卵双胎的患者中,有22组患SLE,共患 病率达62.9%,而双卵双胎8组中仅1组患 病,为12.5%。
免疫印迹法(IB):
现在是39页\一共有71页\编辑于星期二
自身免疫病常规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
• RA:80%贫血,活动期PLT升高。 SLE:WBC,PLT,Hb均可能降底。 免疫血管炎:WBC增高。 对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的监测。
现在是40页\一共有71页\编辑于星期二
自身免疫病常规实验室检查
现在是36页\一共有71页\编辑于星期二
自身抗体的检测方法
金标免疫斑点法

细胞免疫治疗 ppt课件

细胞免疫治疗  ppt课件
2. PROVENGE 治疗组的患者三年生存率比 安慰剂组高出38%(31.7% vs 23%) 3. IMPACT study 的结果 p=0.032 ,高于预期 的 p=0.043,治疗组死亡风险比对照组降低了 22.5%(HR=0.775) 4. PROVENGE 的安全性良好,显著延长患 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提高三年生存率。
monoclonal antibody activated killer cells,CD3AK)
多肽 重组蛋白 肿瘤细胞
病毒载体
细菌 核酸 在研的多种治疗性疫苗将能够启动新的T细胞,并诱导慢性活化的非保护性的CD8+ T细 胞成为健康CD8+ T细胞,进而形成CTL发挥抗肿瘤效应,还可以产生长寿记忆性CD8+
T细胞从而能够快速产生新的效应T细胞,分泌细胞毒分子,从而防止肿瘤复发。
Palucka K et al. Immunity. 2013;39(1):38-48
过继性T细胞回输是肿瘤免疫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疗的又一个新兴领域
Adoptive T Cell Transfer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 in the Era of Synthetic Biology
免疫耐受一直是限制免疫治疗发展的一个瓶颈。工程T淋巴细胞能够表达高亲和力抗 原受体,有望克服免疫耐受。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工程T细胞对肿瘤的特异性识别 能力的增强和大规模细胞培养体系的建立。
2008
Cell Based Tumour Vaccine
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ymphokine activated killer
cells, LAK)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 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

自体细胞免疫治疗进展PPT

自体细胞免疫治疗进展PPT
Jing-Ting Jiang, ……、 Xue-Guang Zhang 苏州大学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0 December 28; 16(48): 6155-6162
2022/1F1i/g3u0re 1 Survival rates of patients after 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 immunotherapy plus 21 chem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alone、 CIK: Cytokineinduced killer、
<103/L 103-106/L >106/L P<0、 01
19
提高急性白血病患者完全缓解病人得 无病生存期
陆道培教授领导得研究小组用自体 CIK或自体DC-CIK 治疗了111例经化疗或(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治疗 后完全缓解(CR)得急性白血病患者。
96例CR患者再接受 CIK 或DC-CIK治疗后,5年无病生 存率 (DFS)为66 %,明显高于在该医院接受单纯化疗或 ASCT治疗得患者。 14/15 例残留得白血病染色体和(或) 基因标志均转阴。
白血病等均表现出强大得杀伤活性。
• 对耐药肿瘤同样可以起到杀伤得作用。 • 杀瘤活性不受某些免疫抑制剂得影响(如环孢素A(CSA)和FK506)。 • 能抵抗肿瘤细胞引发得效应细胞Fas-FasL凋亡。 • 对正常骨髓造血前体细胞毒性很小。
2022/11/30
15
CIK细胞回输前后患者外周血效应细胞亚群得变化
目得:
➢随机对照研究一组原发性肝癌病例治疗 对照组: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序贯联合CT导向下射频消融(RFA) 研究组: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序贯联合CT导向下射频消融(RFA)+CIK

自身免疫病的生物学治疗进展参考模板

自身免疫病的生物学治疗进展参考模板

自身免疫病的生物学治疗进展【摘要】临床工作中,自身免疫病的治疗极具挑战性,传统上采用的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化学药品治疗虽然有效,但长期使用都不可避免的带来很多毒副作用。

近10余年来,基于该病发病机制中不同环节的特异性生物学治疗成为热点,它们的应用使治疗过程能够终止自身免疫反应的破坏作用而又不伤害正常的免疫防御系统成为可能。

【关键词】自身免疫病;传统治疗;生物学治疗Advancement of biological therapy for autoimmune diseasesABSTRACT: Treating autoimmune diseases (AID) is a challenge for physicians. Traditionally, we use cortisone or other immune inhibitors to treat AID although we know that these kinds of drugs can cause some severe toxic action on patients if used longer. For over ten years, the biological therapy for AID, which specially targets to the pathogenesis of AID, has long been engaged in the study. These new drugs can protect the normal immune system while stopping undesirable immune reaction to the target organ.KEY WORDS: autoimmune disease (AID); traditional therapy; biological therapy自身免疫病(autoimmune disease, AID)是一组临床表现广泛的疾病,国际上认为是“5D”病,即痛苦(discomfort)、残废(disability)、药物中毒(drug toxicity)、经济损失(dollar loss)和死亡(death)。

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技术

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技术

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技术-肿瘤治疗第四模式-肿瘤患者新选择日期:2011-01-28 来源:新桥医院肿瘤生物治疗中心责任编辑:叶主任咨询详情生物治疗是利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成果,从人体自身免疫系统和肿瘤基因入手通过调动人体的天然免疫系统或扩增人体自身的靶向性较强的抗肿瘤因子来实现防治肿瘤的目的。

目前在临床开展的肿瘤生物治疗有细胞因子治疗、细胞转输治疗、自体免疫细胞治疗、单克隆抗体治疗、癌疫苗治疗、基因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等。

其中运用最成熟疗效最好的是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技术。

自体免疫细胞治疗作为最新最成熟的肿瘤生物治疗技术,它是从患者自体外周血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抗癌相关因子,自然杀伤细胞)经过体外实验室激活、修饰、扩增后回输到患者体内,起到调节和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并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作用。

该方法从上世纪80年代应用于临床肿瘤治疗以来,技术日趋成熟,越来越得到肿瘤患者与医生的认可,现与手术、放疗、化疗并称四大肿瘤治疗模式。

新桥医院依托全军唯一肿瘤研究所为技术平台,结合自身实力帅先引进肿瘤生物治疗技术,并组建了新桥医院肿瘤生物治疗中心。

中心实力雄厚,拥有陈正堂,朱波、孙建国等一大批军队高级医疗技术人才,为了更好的将科研与临床结合,中心还配备了国际领先的GMP实验室。

自开展肿瘤生物治疗以来,中心救治肿瘤患者上千例,患者满意度达95%以上。

肿瘤生物治疗的治疗方式主要有两种:一、主动免疫治疗我们采集患者的外周血,分离能够活化患者自身体内抗肿瘤细胞的因子,然后在体外培养、修饰、增殖后回输到患者体内,这样就能迅速激发增强人体自身的抗癌能力。

DC细胞治疗属于此范畴。

二、过继性免疫治疗我们分离患者自身体内就存在的抗癌细胞,在体外活化,增殖后直接输入患者体内对抗肿瘤,这样相当于为患者培养了一支强大的抗癌军团。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 CIK)细胞属于此治疗范畴。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诊疗进展PPT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诊疗进展PPT
对于对激素治疗不敏感的AIP患者 ,利妥昔单抗是安全有效的选择 。
利妥昔单抗治疗AIP 的长期效果
经过17个月随访,接受利妥昔单 抗治疗的AIP患者均无复发。
硫唑嘌呤在AIP复发预防中的作用
硫唑嘌呤的药理作用
硫唑嘌呤是一种免疫抑制剂,能够抑制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
AIP复发的原因
AIP的复发可能与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等因素有关。
建议进行治疗的情况
无症状的AIP患者出现胰腺肿块持续 存在、因胆汁淤积引起的肝功能异常 以及可能导致严重的或不可逆转的器 官功能损害。
AIP的治疗方法
AIP治疗指征
患者有临床症状且存在胰腺及胰腺外器官受累,或者无临床症状但影像学和实 验室检查证实有胰腺及胰腺外器官受累。
激素治疗
激素治疗后胰腺和(或)胰腺外表现迅速消退或明显改善,对于合并梗阻性黄 疸的AIP患者建议单独使用激素进行治疗。
AIP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HISORt标准
AIP的诊断依据主要参照HISORt标准,包括胰腺组织学改变、影像学、血 清学改变等。
组织病理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AIP的重要手段,能够帮助临床医生明确诊断。
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主要关注患者的胰腺实质、胰管有无发生改变。
AIP的诊断与治疗
AIP的诊断依据
其他药物治疗
包括利妥昔单抗、硫唑嘌呤(AZA),对于激素治疗不敏感的1型AIP患者,利 妥昔单抗具有诱导缓解和预防复发的疗效;对于复发的1型AIP和/或发病时存在 其他器官受累和IgG4升高的患者,可考虑使用AZA维持治疗。
AIP长期预后
1型AIP复发情况
01
1型AIP的复发率
1型AIP患者的复发率较高,尤其是 激素治疗停止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过继免疫治疗
是指向肿瘤患者输注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免疫细胞,直接杀伤肿 瘤细胞或激发机体免疫反应来杀伤肿瘤细胞,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1. 自然杀伤细胞(nature killer cells, NK) 2. 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ymphokine-activated killer cells, LAK) 3. 肿瘤侵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cells,TIL) 4. CD3单克隆抗体激活的杀伤细胞(anti-CD3 antibody-activated killer cell, CD3-AK) 5.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cine induced killer cells, CIK) 6. 数突状细胞(dentritic cell, DC)
子热,树突状细胞疫苗热及治疗风之后,发展到DC/CIK细胞治疗,逐渐到理 性规范化和深入研究阶段。 • 2014年CSCO对肿瘤免疫治疗重点关注。抗PD-1、PDL-1,伊匹单抗等药物通 过对T淋巴细胞的重激活达到抗肿瘤效果,对脑胶质瘤、恶性黑色素瘤等很多 肿瘤取得了良好效果。 • 两条腿走路??
肿瘤生物治疗三大里程碑
➢ 1991年Stanford大学骨髓移植中心的Schmidt-Wolf等以IFN-r,IL-1, IL-2,CD3mb共培养PBMC,得到了一个强大抗肿瘤活性的细胞群,命名为细胞因子诱 导的杀伤细胞,其达到近似疗效所需的细胞数较之LAK细胞小1个数量级,而 且体内应用时无需联合使用重组IL-2,因此CIK细胞的临床应用前景备受瞩目。
➢ 实验证明, CD3+CD56+主要来源于PBMC中的T细胞 ( CD3+CD56-),而非NK细胞( CD3-CD56+)。
CIK细胞抗肿瘤机制
直接杀伤 间接杀伤
•通过LFA-1/I-CAM-1系统与靶细胞结合实行非MHC限制性
杀伤
•通过释放颗粒酶和穿孔素对靶细胞实行非MHC限制性杀伤
•通过表面CD3受体结合而被激活,导致胞浆毒性颗粒释放而 产生溶瘤作用 •CIK细胞被激活后,分泌细胞因子实现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或杀 伤作用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通过激活Fas-FasL系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激活机体免疫系统
•CIK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能显著刺激初始型T细胞增殖, 有效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提高病人自身抗肿瘤的能力。
CI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电镜照片
CIK细胞粘附到癌细胞细胞膜上
攻击癌细胞,使其细胞膜破裂,最终癌 细胞碎解
CIK细胞抗肿瘤的优势
自体细胞免疫治疗进展演示文 稿
(优选)自体细胞免疫治疗进 展
肿瘤生物免疫治疗发展历史
• 肿瘤生物免疫治疗概念于1953年首次提出。 • 1975年NCI提出生物应答调节剂(BRM)概念。 • 由于BRM不能被临床医生接受,或者BRM 没有确切表达此疗法特点等原因,
BRM逐渐被生物治疗所取代。 • 国内经历了对肿瘤生物治疗从认识到狂热推广,形成LAK,TIL浪潮,细胞因
2000年在美国举行的“国际肿瘤生物和免疫治疗年会”的 总结报告指出:”生物治疗是目前医疗界已知的唯一一种 有望完全消灭癌细胞的治疗手段,21世纪是肿瘤生物治疗 世纪“
目前肿瘤三大常规治疗的局限性
手术
放疗
化疗
优点
• 局部快速切除肿瘤组 织
• 减瘤见效快
缺点
• 1.对微小病灶或转移 病灶无效
• 2.在提高肿瘤病人生 存率方面很难有突破
优点
• 局部减轻肿瘤负荷 • 减瘤见效快
缺点:
• 1.不能彻底清除残存 的肿瘤细胞,放疗不 敏感肿瘤组织细胞, 为复发根源
• 2.对免疫、造血系统 造成严重损伤
• 3.患者耐受性差,总 体获益/风险比低
优点
• 全身减轻肿瘤负荷 • 减瘤见效快
缺点:
• 1.不能彻底清除残存 的肿瘤细胞,化疗不 敏感肿瘤组织细胞, 为复发根源
• 增殖速度快,主要效应细胞CD3+CD56+细胞的增殖可达1000倍。 • 杀瘤活性高:其杀伤活性远高于其它细胞疗法,如:LAK。 • 杀瘤谱广:CIK细胞对消化道肿瘤、肺癌、肾癌、恶性黑色素瘤、淋巴胞群,多数带有T细胞特征,部分带有NK细 胞特征,88%的CD56+细胞共表的CD3+,效应细胞是 CD3+CD56+;
➢ 未经培养的PBMC中, CD3+CD56+的比例是1-5%。培养 后,它的绝对和相对数量明显增加(细胞数量扩大1000倍, 群体中的比例扩大10倍);
➢ Rosenberg提出肿瘤侵润淋巴细胞(TIL),其肿瘤杀伤力较LAK有了明显的 提高,并且无需大剂量IL-2的联合应用,但细胞获取的问题限制了TIL的应用。
➢ 1989年一个研究小组,用CD3单抗扩增小鼠脾细胞获得一个细胞群,命名为 CD3激活的杀伤细胞(CD3-AK),并且在体外显示出较LAK更高的杀伤力。
• 2.毒副作用大,对免 疫系统、造血系统造 成严重损伤
• 3.患者耐受性差,总 体获益/风险比低
第四大肿瘤治疗模式
生物治疗
手术
肿肿瘤瘤
综综合合治治疗疗
放疗
作为第三代生物治疗 技术,CIK/DC免疫治 疗由于其明确的治疗 优势已成为继手术、 放疗、化疗之后的第 四大肿瘤治疗模式。
化疗
肿瘤细胞免疫治疗特点
• 生物应答调节剂的提出与过继细胞治疗方 法的应用
• 肿瘤抗原肽疫苗的发现 • 基因治疗方案的确定
细胞免疫治疗定义
• 肿瘤细胞免疫治疗是指根据非正常细胞免疫学原理,诱
发人体自身产生大量具备免疫杀伤作用的特异性细胞毒T淋 巴细胞,对肿瘤细胞进行精确性、特异性、靶向性、主动式 攻击,杀灭体内的肿瘤细胞。
➢ 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 ➢ 促进机体造血功能 ➢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 利用药物前体转化酶,增强肿瘤细胞药物敏感性,
降低化疗全身毒副作用 ➢ 抑制肿瘤血管的形成
过继细胞免疫历史
➢ 1982年,Rosenberg等提出淋巴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概念,并对LAK细胞 临床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杀伤力不够,需要细胞数量多(3X1010-11),由 于扩增能力有限,需要在输注细胞的同时,大剂量应用IL-2,产生了不良反应: 顽固性体液储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