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习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练习题及答案

《第⼀次世界⼤战》练习题及答案 初三,即将⾯临着中考,那么,对于初中历史的学习要怎样做练习呢?还很困惑的话,那不妨和店铺⼀起来做份《第⼀次世界⼤战》练习题,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第⼀次世界⼤战》练习题及答案 ⼀、选择题 1.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提出重新⽠分世界的要求,主要是因为( ) A.德国进⼊帝国主义阶段 B.德国实⼒迅速上升 C.德国和英国的⽭盾尖锐 D.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的理解能⼒。
第⼆次⼯业⾰命中,美国和德国⾛在世界前列,经济实⼒迅速上升,后起的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英、法、俄等⽼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争夺。
2.(2013•济宁中考)结盟是战争的序幕,战争是政治的继续。
第⼀次世界⼤战前,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了两⼤军事集团——同盟国和协约国。
属于同盟国的是 ( ) A.德国、奥匈帝国、意⼤利 B.英国、法国、俄国 C.德国、俄国、意⼤利 D.英国、奥匈帝国、法国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的识记能⼒。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同盟国的成员国。
链接所学知识可知,德国、奥匈帝国、意⼤利组成三国同盟,英国、法国、俄国组成三国协约。
3.它被称为20世纪的“灾难之母”,由它发出的⼀颗⼦弹击穿了斐迪南的脖⼦,随后的四年多,就有1 000多万⼈因此⽽丢掉性命。
⽂中的“它”指( ) A.来克星顿的枪声 B.萨拉热窝事件 C.查理⼀世命丧断头台 D.攻占巴⼠底狱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的分析理解能⼒。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的关键信息“20世纪”“灾难之母”“斐迪南”等。
1914年6⽉28⽇,塞尔维亚的普林西普刺杀了奥匈帝国的皇储斐迪南夫妇,这就是萨拉热窝事件,成了第⼀次世界⼤战的导⽕线。
4.1914年8⽉4⽇,德国政府声称:“战争会迅速结束……”在运送德军的⽕车上涂写着“去巴黎吃早饭……”的字句。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课后精练含答案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课后精练含答案【单项选择】1.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Europe became a “powder keg”, waiting for the spark that Make it explode.汉语翻译: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这粒火星是()A.涂油子弹事件B.国会纵火事件C.波士顿倾茶事件D.萨拉热窝事件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让世界人民深切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性。
请你指出一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是()A.萨拉托加战役B.阿亚库巧战役C.滑铁卢战役D.凡尔登战役3.下列有关一战的说法正确的是()A.根源在于萨拉热窝事件B.中国参加同盟国一方作战C.战场上使用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新成果D.正义的一方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4.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意大利加入同盟国集团;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加入到协约国集团一方作战。
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意大利反复无常,不讲信誉B.协约国方面进行的是正义的战争C.协约国集团一开始就稳操胜券D.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一切以利益为前提5.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这一结论的依据是A.交战的双方主要是帝国注意国家B.战争的深层原因是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间的主要矛盾C.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D.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压倒老牌资本主义国家6.这场战争历时四年多,三十多个国家、15亿人口被卷入了战争,死伤3000多万,它对人类造成了物质和精神上的巨大损害。
在该战争过程中,退出右图中所示军事集团而加入对方军事集团的国家是()A.德国B.奥匈帝国C.法国D.意大利7.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哈谢克在小说《好兵帅克》中,描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两大军事集团疯狂厮杀的场面。
下列战役,为该小说描述“疯狂厮杀的场面”提供了素材的是()A.凡尔登战役B.莫斯科保卫战C.诺曼底战役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8.无尽的轰炸使法国大量农田变得寸草不生,近百万只羊,无数头牛和约50万匹马被消耗;近100万栋建筑物及难以计数的铁路和公路、许多桥梁、大部分工厂等被破坏。
第一次世界大战 习题(含答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共36.0分)1.第一次世界大战最终以哪个国家的战败投降结束()A.英国B.日本C.德国D.意大利2.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说:“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为了争夺“阳光下地盘”,德国与哪一个国家的矛盾最尖锐?()A.美国B.意大利C.英国D.俄国3.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的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核心国分别是()A.奥匈帝国和英国B.德国和法国C.德国和英国D.意大利和俄国4.“一战”中,双方死伤70多万人,被称为“绞肉机”、“屠宰场”和“地狱”的战役是()A.凡尔登战役B.马恩河战役C.索姆河战役D.日德兰战役5.读图,指出三国同盟包括()A.①②⑧B.④⑤⑥C.①③⑤D.②④⑥6.学习了萨拉热窝事件(见图)以后,四位同学发出如下感概,请你判断出正确的一项()A.没有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就不会有一战B.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和一战的爆发无关C.爱国青年普林西普应成全世界青年的榜样D.突发事件可能给人类和平造成巨大威胁7.恩格斯早在19世纪后期预言:“未来的战争是世界战争,规模空前、破坏巨大,将长达3-4年,将有800-1000万士兵互相残杀,把整个欧洲吃个干净,导致欧洲贫困普遍化。
”最先验证了恩格斯说法的战争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B.法国大革命C.美国内战D.美国独立战争8.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A.波斯尼亚军事演习B.萨拉热窝事件C.凡尔登战役D.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9.如图反映的世界形势是()A.英国殖民扩张B.拿破仑对外战争C.美国南北战争D.第一次世界大战10.今年5月29日,两个100年前在凡尔登付出巨大牺牲的国家的元首共同缅怀双方牺牲的战士(如图),这两个国家应该是()A.英国和法国B.法国和俄国 C.俄国和德国 D.德国和法国11.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17岁青年普林西普在萨拉热窝刺杀奥匈帝国皇太子夫妇,这一事件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第一次世界大战》习题

第23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一、选择题1、19世纪末20世纪初,改变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根本原因在于()A、英德竞争促使英国协调它同法俄矛盾B、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C、德奥结成军事同盟D、意法矛盾激化,促使意大利加入德奥同盟2、“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就其实质而言,说明了()A、英法俄与德意奥双方的利益不同B、英德矛盾已成为列强的主要矛盾C、欧洲列强为各自的利益相互勾结D、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日趋激烈3、一战前夕,围绕殖民地的争夺最激烈的国家是()A、英、美B、英、德C、法、德D、英、法4、下列各项中,使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火药库”的主要因素是()①地理位置②民族关系③资源丰富④大国干预A、①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5、下面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空前规模的战争B、开始于1914年7月底,结束于1917年11月C、1917年,美国对德宣战,加快了战争结束的步伐D、是一场帝国主义、非正义的战争6、下列有关美国参战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维护世界和平B、争夺世界霸权C、援助协约国集团D、时机已到,坐收渔人之利7、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失败的原因不包括()A、美国参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B、长期战争导致国家的崩溃C、协约国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D、同盟国进行的战争是非正义的二、材料解析题8、阅读下面材料德国和奥匈为了加强同俄国和法国的对抗,1879年缔结军事同盟条约。
1882年,意大利同法国矛盾加剧,参加了这一军事集团,20世纪初,英德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英国协调了它同俄、法之间的关系,先后于1904年和1907年签订了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
回答:①德国结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②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是什么?他们分别以哪国为主?③两大军事集团形成以后大搞什么活动?带来什么严重后果?三、问答题9、根据上表,回答问题:①试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点。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上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同步试卷(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上册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同步试卷(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如下图中漫画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A.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划分殖民地B.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C.德国法西斯集团妄图吞并世界D.经济危机导致帝国主义国家向外转嫁危机【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但帝国主义之间存在尖锐的矛盾。
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英国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所以这幅漫画是德国想要重新瓜分世界,获得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A项符合题意;B项是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与图片主旨不符,CD项与二战有关。
由此分析BC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2.一位历史学家在评价20世纪初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已经变成一只‘火药桶’,只需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这里的“火药桶”和“火星”是指()A.巴尔干——萨拉热窝事件B.法国——攻占巴士底狱C.奥匈帝国——萨拉热窝事件D.美国——来克星顿的枪声【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在欧洲列强的角逐中,巴尔干半岛成为当时帝国主义矛盾的焦点,对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成为列强争夺的焦点。
欧洲列强的激烈争夺,使巴尔干半岛紧张局势日益加剧,小规模、小范围的战争不断发生。
巴尔干成为欧洲战争一触即发的“火药桶”; 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波用手枪暗杀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夫妇,由此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此事被称为萨拉热窝事件,故A。
符合题意;BCD表述错误,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A。
3.如图局面出现后导致的结果是()A.美德经济发展比较缓慢B.社会生产力发展极为迅速C.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D.两大军事集团扩军备战,一战爆发【答案】D【解析】根据图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的建立,表明两大军事集团扩军备战,一战一触即发,D符合题意。
第7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题

第7课同步练一、选择题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B 主要大国疯狂扩军备战C 萨拉热窝事件D 各大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性加剧2、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国家争夺的焦点是:A 克里米亚半岛B 地中海地区C 巴尔干半岛D 欧洲3、20世纪初形成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三国协约的核心是A 德国B 意大利C 俄国D英国4、南斯拉夫萨拉热窝有一块石碑,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
”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刺杀的是A德国皇帝威廉二世B奥国皇储斐迪南大公C法国国王路易十四D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5、南斯拉夫某城有一块石碑,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
”当时“他的子弹”射向A德国皇帝威廉二世B奥国皇储斐迪南大公C法国国王路易十四D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6、南斯拉夫某城有一块石碑,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
”这段话对“他的子弹”事件A进行了具体的描述B表示了一定的同情C保持了理性的中立D作出了高度的赞扬7、有一块纪念碑的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
”文中提到的事件发生在A奥匈帝国的首府B塞尔维亚的首府C黑塞哥维那首府D波斯尼亚的首府8、南斯拉夫的萨拉热窝有一块石碑,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
”文中“暴虐”是指A阶级压迫和宗教迫害B宗教迫害和国际压迫C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D国际侵略和民族压迫二、填空题1、一战的导火线———————————,爆发的时间———————————,结束得标志——————————,战争的性质—————————————。
第一次世界大战知识测验

第一次世界大战知识测验第一部分:简答题1.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在哪一年开始的?答: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4年爆发。
2. 请简述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
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原因包括政治冲突、军备竞赛、帝国主义扩张、民族主义崛起以及阿尔卑斯山脉地区的紧张局势等。
其中,最引发争议与紧张的事件是1914年6月28日的萨拉热窝事件,即奥匈帝国王储被刺杀。
3. 哪些国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中央同盟国?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中央同盟国包括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以及保加利亚王国。
4. 哪些国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协约国?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协约国包括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俄罗斯帝国、意大利王国、美利坚合众国以及日本帝国等。
5.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为著名的战役是哪个?答: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为著名的战役是索姆河战役,该战役发生于1916年,是法国和德国之间的一场激烈战斗。
第二部分:多项选择题1. 以下哪个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索?A. 萨拉热窝事件B. 法兰茨·费迪南被刺杀C. 日本袭击珍珠港D. 布尔战争爆发答:A. 萨拉热窝事件2.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最初保持了什么样的中立立场?A. 支持德意志帝国B. 支持协约国C. 中立不参与D. 支持中央同盟国答:C. 中立不参与3. 以下哪个战役被认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A. 马恩河战役B. 索姆河战役C. 因斯布鲁克战役D. 弗朗茨·约瑟夫堡战役答:A. 马恩河战役4. 《凡尔赛条约》是在哪里签订的?A. 伦敦B. 巴黎C. 柏林D. 华盛顿答:B. 巴黎5.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哪个国家失去了领土和殖民地?A. 德意志帝国B.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C. 俄罗斯帝国D. 奥匈帝国答:A. 德意志帝国第三部分:论述题请用100-200字简要描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产生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 习题(含答案)

第一次世界大战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共36.0分)1. 第一次世界大战最终以哪个国家的战败投降结束( )A. 英国B. 日本C. 德国D. 意大利2.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说:“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为了争夺“阳光下地盘”,德国与哪一个国家的矛盾最尖锐?( )A. 美国B. 意大利C. 英国D. 俄国3. 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的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核心国分别是( )A. 奥匈帝国和英国B. 德国和法国C. 德国和英国D.意大利和俄国4. “一战”中,双方死伤70多万人,被称为“绞肉机”、“屠宰场”和“地狱”的战役是( )A. 凡尔登战役B. 马恩河战役C. 索姆河战役D. 日德兰战役5. 读图,指出三国同盟包括( )A. ①②⑧B. ④⑤⑥C. ①③⑤D. ②④⑥6. 学习了萨拉热窝事件(见图)以后,四位同学发出如下感概,请你判断出正确的一项( )A. 没有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就不会有一战B. 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和一战的爆发无关C. 爱国青年普林西普应成全世界青年的榜样D. 突发事件可能给人类和平造成巨大威胁7. 恩格斯早在19世纪后期预言:“未来的战争是世界战争,规模空前、破坏巨大,将长达3-4年,将有800-1000万士兵互相残杀,把整个欧洲吃个干净,导致欧洲贫困普遍化。
”最先验证了恩格斯说法的战争是( )A. 第一次世界大战B. 法国大革命C. 美国内战D.美国独立战争8.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 )A. 波斯尼亚军事演习B. 萨拉热窝事件C. 凡尔登战役D. 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9. 如图反映的世界形势是( )A. 英国殖民扩张B. 拿破仑对外战争C. 美国南北战争D. 第一次世界大战牲的国家的元首共同缅怀双方牺牲的战士(如图),这两个国家应该是( )A. 英国和法国B. 法国和俄国C.俄国和德国 D. 德国和法国11. 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17岁青年普林西普在萨拉热窝刺杀奥匈帝国皇太子夫妇,这一事件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次世界大战习题1.下表是根据《大国的兴衰》改编的《各强国工业生产排名变化表》,从中可得出的结论是B.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欧洲强国走向衰弱C.美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大受益国D.工业革命进程中各国发展不均衡2.1871年俾斯麦对当时欧洲关系作过比喻,说欧洲大陆像挤乘在同一辆马车里的旅客,面面相觑又满怀狐疑地相互戒备着,如有人将手摸向口袋里的手枪,其邻座则已做好先扣动扳机的准备。
造成这一状况的最主要原因是A.法德地位的变化改变了欧洲格局 B.英国放弃均衡政策插手欧洲事务C.美国积极向欧洲扩展自己的势力 D.欧洲国家担心俾斯麦挑起世界大战3.霍布斯鲍姆在《帝国的年代》中说:“1905年之后,国际危机通常越来越诉诸战争威胁来解决。
”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背景是A.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和发展 B.英法操纵国际联盟激化矛盾C.欧洲集体安全体系开始破产 D.美国加强对欧洲事务的干涉4.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展开激烈斗争,主要围绕A.争夺霸权和殖民地 B.建立两大军事集团C.维持欧洲大陆均势 D.争夺巴尔干地区5.德国“施里芬计划”的主要战略计划是:先在西线集中主要兵力,短期内打败法国,然后再将主力东调,打垮俄国,迅速结束战争。
这个计划的最大缺陷是A.速战速决B.两线作战C.对自己估计过高,对对手估计过低D.与德国国情不符6.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使德国在西线“速决战”破产的战役是A.俄军夏季攻势 B.马恩河战役 C.凡尔登战役 D.索姆河战役7.凡尔登战役是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这主要是因为①德军兵力、士气开始衰落②法国军队站稳了脚跟③德国歼灭法军主力、迫使法国投降的计划宣告失败④是大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8.毛元佑著《世纪初的列强混战》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敌军在火炮的数量上占强大优势,发射了数百万发炮弹,敌机机群完全控制了天空,当代不可战胜的战斗武器坦克的出现!这一切,使作为德军核心力量的步兵受到极大的震动,军队对长官的信任和对胜利的信心发生了动摇。
”这描述的战役最有可能是A.凡尔登战役B.马恩河战役C.索姆河战役D.库尔斯克战役9.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德海军间最大的一次海战被称为“大炮巨舰的高峰”,爆发的地点是A.马恩河 B.索姆河 C.凡尔登 D.日德兰10.下列关于美国正式参加一战原因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援助英法协约国集团 B.维护世界和平C.争夺世界霸权 D.遏制俄国二月革命的影响11.对德国“无限制的潜艇战”认识有误的是①针对的目标是所有船只②只针对前往协约国港口的一切船只③“无限制的潜艇战”的实行加速了美国的参战④“无限制的潜艇战”在当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德国的状况A.① B.②③ C.①④ D.④12.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1918年3月,苏俄同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对上述两件大事的正确分析是①协约国阵营发生了重大变化②协约国集团的力量并未因俄国退出而削弱③实质上都起到了加速战争结束的作用④美国和苏俄都维护了自己的利益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3.一战后期促使同盟国集团迅速崩溃的主要因素是①“施里芬计划”过低估计了对手的实力②美国参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③《布列斯特和约》签订使德军放松警惕④协约国军队对德展开强大攻势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14.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有①经济实力上,德奥集团处于劣势②同盟国集团在军事战略上存在失误③国际力量对比不利于同盟国④同盟国资源的短缺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15.一个西方史学家在论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说:“由于导致战争的外交活动是秘密进行的,最初没有人确知哪些国家是有罪的。
”这种观点A.不正确,它忽视了这场战争的原因是帝国主义掠夺的结果,双方都有责任、有罪B.不正确,它认为两大军事集团发动战争都是无罪的、正义的C.正确,这场战争确实没有人知道战争的责任在谁D.正确,这场战争是秘密外交的结果16.下列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 B.是非正义性的战争C.具有民族解放斗争的性质 D.是帝国主义列强争夺殖民地的非正义的战争17.下列关于1918年苏俄同德国签订的《布列斯特和约》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是摆脱帝国主义战争的需要B.《布列斯特和约》使俄国退出了一战C.对俄国来说,需要时间巩固政权D.德国利用《布列斯特和约》取得战争优势18.在一场灾难过后,几位学者对欧洲前途发出这样的感叹。
学者甲说“我们这个时代的现实:欧洲之没落。
”学者乙说“欧洲已进入了艰困的时代。
”学者丙说“我们欧洲的命运只能这样。
”从材料中推断,这些学者担忧的是A.宗教改革后,罗马教会学者对欧洲陷入信仰分裂感到忧心B.法国大革命期间,欧洲保守派对革命运动的传播深感不安C.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知识分子对欧洲文明的前途失去信心D.冷战期间,西欧学者对于亚洲新兴势力的崛起,甚为疑虑19.战争给法国带来沉重的苦难,孩子们在垃圾中寻找能吃的东西,有人只能居住在旧果皮箱里。
在战争最为激烈的德法边界,村庄和城镇全部化为灰烬。
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法国作为西线的主要战场长期遭受战争的打击和破坏 B.德国的速战速决战略C.德国武器先进 D.法国武器落后20.第一次世界大战给美国带来了哪些机遇①扩大了美国对世界的影响②插手欧洲事务的机会③展示美国实力的机会④给美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21.一战使日本获得了发展和扩张的良机,下列不属于日本发展和扩张的是A.占领了中国山东、太平洋上原德国占领的一些岛屿 B.独占了中国市场C.加紧了对英法殖民地的渗透 D.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22.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用鲜血覆盖了整个欧洲的战争……在距我们遥远的国度里唤起了一种独立的意识。
……在过去几年中……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下列哪项史实最能证明上述材料的结论A.俄国十月革命爆发 B.中国五四运动兴起C.和平主义思潮兴起 D.国际联盟的成立2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等原材料缺乏的国家大力发展化学合成技术,从而推动了化工技术的发展。
这说明的根本问题是A.战争是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B.社会需要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根本动力C.科学技术是维持战争的根本保证D.发展化学工业有利于可持续发展24. 一战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战后出现的两大社会思潮主要是①社会主义思潮②民族主义思潮③孤立主义思潮④和平主义思潮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英国法国德国1860年250 20 无1880年770 70 无1899年930 370 100材料二:工业产量排位与殖民地占有比较表英德美法工业产品数量所占位次 3 2 1 4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4 5 2材料三:图1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示意图材料四:图2第一次世界大战形势请回答:(1)材料一的表格从纵向看说明了什么问题?从横向看说明了什么问题?(2)联系教材内容,简析材料二、三之间的内在联系?(3)图1中欧洲政治格局呈现出什么特点?造成这一格局的基本矛盾有哪些?(4)比较图1、图2,同盟国集团内部有何重大变化?说明了什么?(5)从图中可以看出,同盟国作战面临的最不利条件是什么?有何影响?26、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用伍德罗·威尔逊的话来说:“深深植根于整个历史的阴暗土壤之中。
如同一切战争一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渊源于人类的本性,渊源于人类领导者的弱点、自负、唯利是图和优柔寡断。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材料二德国对英国这个头号贸易和海洋国家霸权的挑战,英国和其他列强对这种经济——军事——心理威胁的反应,都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原因。
威廉二世和德国其他领导人深受美国制海权的伟大倡导者艾尔费雷德·塞耶·马汉海军少将学说的影响。
海外殖民地和海外贸易必须发展商船和军舰,从而危及几个世纪以来英国的海上霸权。
“当(在会议桌上)发生争论时,德国总是在开口前把一支左轮手枪摆在桌面上,结果使别的国家望而生畏,联合起来对付它。
”——(英)杰弗里·帕克《剑桥战争史》(1)材料一作者如何认识一战爆发的原因?你是否同意?说出理由。
(2)材料二作者又是如何强调发动战争的责任主体的?你有何认识?27.(2011·长沙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德意志放弃它在东非的要求……承认英国保卫桑给巴尔……英国把海利哥兰岛让给德意志……德意志应……对大英帝国……在非洲的反法政策……在亚洲的反俄政策……给予帮助。
——引自1890年7月1日英德关于殖民地的协定材料二我们德意志人相信我们的力量……我们必须用尽一切办法,努力争取适合我们实际情况的政治权威……如果我们只是欧洲大陆的强国,并偎依英国的恩惠而求得一些殖民地的话,我们将限制在1866年的政治卑微地位。
——引自1911年4月本哈第著《我们的前途》材料三德国要求法兰西共和国把……广大地区(注:这里指刚果)让出。
……法国放弃它在那块土地邻近区域享有的权利,而由德国控制这一区域,这将会……使英国的北非与南非分离开来。
德国当政人士……必须明白,任何一个英国政府……也不会容许在分配非洲政权上有这样巨大的变更!——引自1907年7月14日《泰晤士报》(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英国对德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材料二中本哈第的态度反映了什么问题?为什么?(3)据材料三说明英国对德政策的实质是什么?28.阅读下列材料:奥地利著名小说家茨威格在其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中描述了当时的欧洲人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思考:战争“是由战前30年的和平时期积聚起来的内在力量所造成的悲剧性后果,那种内在势力是必定要发泄出来的”;“而最糟糕的是,恰恰他们最喜欢的情绪——我们普遍都有的乐观主义欺骗了我们,因为每个国家都相信别的国家将在最后一分钟被吓退”;“战争的影子蔓延过我们那全部的时代,不会从我们这里消失;战争的影子笼罩着我们日日夜夜的每一个念头;它的暗影大概也懵住了这本书的某些章节。
可是不管怎么说,每一个影子还是光明的产儿,而且只有经历过光明和黑暗、和平与战争、兴盛和衰败的人,他才算真正生活过。
”请回答:(1)茨威格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请你结合具体的史实进行解释。
(2)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当时欧洲人精神状态的影响是什么?这一看法有什么警醒作用?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国军需品的日生产量(单位:百万吨)(1)从军需品的日生产量来看,一战初期的形势有利于哪一方?为什么?(2)1917年的数据与1914年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能从这一变化中分析出一战进程中的哪些史实?(一个或多个均可)这一变化对一战有何影响?3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14年以前,欧洲的经济很大程度上依靠大规模的海外投资,这些投资每年产生大量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