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内外引流及胆道内支架植入术
胆道内外引流术及胆道支架植入术术前知情同意书

复大医院梗阻性黄疸引流和胆道支架植入术知情同意书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病历号:病区:病房:目前诊断::本项目检查和治疗是经皮肝脏穿刺进入胆道,先行造影检查,后放置引流管行胆汁内和/或处引流,或/和置入胆道内支架行梗阻胆道开通,以利于胆汁引流减轻黄疸。
手术操作一般安全,但有少数患者由于病情复杂,胆道梗阻部位多发和位置较高,可能有多种合并症,年老、体质差或特异体质等原因,在行胆汁引流或胆管内支架置入术中及术后可能出现下列各种情况,需要患者本人及家属了解并给以充分配合。
1.上腹部穿刺点疼痛、出血、胆汁及腹水外渗;肝包膜、胸膜破损致胸腹腔出血、胆道出血、气胸等严重需行其它治疗。
2.术后出现引流管内渗血、胆漏;3.术后出现感染如肝脓肿、菌血症、败血症等;4.术中患者不能合作或病人条件不允许,无法进行本次治疗;5.术中发现肝内多支胆管梗阻,需放置多根引流管或支架,仍可导致术后引流不畅,黄疸未能未能改善;6.术中因为胆管条件不好,引流管未能通过狭窄段,仅作胆汁引流,需要长期留置外引流管;7.支架发生移位或膨胀不全,而且支架置入后又不能取出,需要加放支架或者仍需要行外引流处理;8.肿瘤继续发展,出现胆管再梗阻和支架再闭塞情况,需要再次行胆汁引流处理;9.术后引流管出现脱出现象,需要多次处理;10. 出现造影剂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导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11. 术中猝死、术后病情恶化、出现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12. 病情复杂医疗费用超过预算,需要患者自费承担部分的金额较高;13. 如果患者存在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甲亢、房颤等严重内科疾病可能加重上述情况的发生或降低治疗效果;14. 其它少见情况的发生及不能完成本次介入手术治疗。
15. 植入支架或内涵管阻塞胰管开口时发生胰腺炎;以上可能发生的情况,目前的医疗条件尚难事先预防,不属医疗责任,需要家属表示理解和配合,照常支付一切医疗费用,并愿意接受胆汁引流或/和支架置入术请签订知情同意书。
胆道内支架植入术病人的护理

胆道内支架植入术病人的护理胆道内支架植入术主要适用于胆道良性、恶性狭窄的治疗,将胆汁直接引流入十二指肠,保持胆汁内引流和正常的胆盐肠肝循环,以利于肝功能的恢复和后续治疗,采用的途径有经皮肝穿途径和经内镜逆行途径。
【观察要点】1、术前进行心理指导及各项生理功能的检查、评估。
2、术后主要做好各项并发症的预防。
【护理措施】术前护理1、术前准备常规检查出凝血时间,测定血小板、肝肾功能,术前1天行青霉素、碘过敏试验,右胸腹部备皮,术前4小时禁食,术前半小时肌肉注射安定10mg。
2、心理护理:患者身患疾病,精神负担重,对新的治疗技术缺乏了解,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心理个性特征、受教育程度耐心仔细的讲解,让患者充分认识到这项治疗对缓解病痛的重要性,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争取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术后护理1、术后绝对卧床休息24小时,心电监护24小时,观察生命征的变化。
手术当天即可进清淡、低脂饮食。
2、引流管的护理严格遵守“无菌、固定、通畅、观察、记录”十字原则。
引流不畅,可用生理盐水行胆道冲洗,待其自然流出,一般不采用抽吸的方法。
观察引流液的量、色、质的变化;夹管后应注意观察有无腹痛、腹胀,注意腹部体征、穿刺处有无胆汁渗漏、黄疸消退情况及大小便的颜色。
3、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胆道内支架植入术后常见并发症有胆道出血、胆道感染、胆汁外漏、支架移位等。
(1)胆道出血:主要由于球囊扩张时胆管或肿瘤被撕裂或操作时对血管的损伤,一般由于内支架的压迫多在24—48小时后自行停止,术后应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监测血压、脉搏的变化,按医嘱常规给予止血药,告知患者卧床休息,出血量多时及时通知医生处理,禁用负压吸引装置。
(2)胆道感染:应注意观察胆汁的颜色,正常胆汁为金黄色,绿色和混浊胆汁常提示合并感染,应及时采样送检并行细菌培养,按医嘱给以敏感抗生素抗炎治疗。
监测患者体温变化,高热患者及时予以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同时鼓励患者多饮水,增加排泄,以利于散热。
PTCD临床应用进展

PTC显示肝内胆管明显扩张,汇合肝总管处则明显变窄,但胆 总管正常、通畅。
患者某某,男,64岁主因胆管癌,巩膜黄染、全身皮肤黄染、 陶土样便入院。在介入行PTCD+支架置入术,术中经皮经肝穿 刺至肝内胆管造影见:左右肝管会合部狭窄闭塞。沿导管进入 导丝至小肠置入球囊扩张病变部位(箭头所指)后置入支架后 再次造影见造影剂通过顺利排除黄色胆汁。术后1个周内病人黄 疸症状明显减轻,大便颜色正常
PTCD 术后抗肿瘤治疗,既延长病人生存期,又降低并发症 的发生率。
术后24小时以后
1.术后3天继续静滴抗生素 2.根据体液及电解质情况补液 3.监测生命体征 4.监测胆汁排泄情况、引流管 脱落与否及创口检查
5.血清胆红素、电解质测定 (术后1周每天1次),注意 DIC
内-外引流术
优点
克服了外引流导致的大量胆汁丢失及其所 致的营养学上的吸收和营养不良及低钠血 症等生理失调;
有不同使用功能的置入器的具体使用方法术前应充分了解。
5、支架释放后,观察支架扩张情况,必要时用球囊扩张。用球 囊扩张时,应一次扩张至支架应展开的直径。
6、植入支架后,通过留置的外引流管/内外引流管进行造影观 察,两周后黄疸已明显消退,各部位胆管及支架内腔完全通畅, 则可拔出引流管。引流管至少保留两周。
引流方式的选择
胆管外引流术
优点
是PTCD治疗中开展最早、应用较多的一项 胆管引流术;
操作技术比较简便; 可有效缓解黄疸;
缺点
大量胆汁流失,影响了正常的胆汁肝-肠循 环,引起营养学上的吸收和营养不良及低 钠血症等生理失调;
患者要长期携带引流袋,对患者生活和心 理上带来不良影响;
易于移位脱落、胆汁漏、感染。
针进入肝脏后嘱患者浅呼吸,针头朝向T12缓慢推进至距椎 体2cm处停止,退出针芯,注射器负压抽吸并缓慢退针,如 有胆汁流出停止退针,注入造影剂使胆系完全显影; 引入同轴导丝,退出穿刺针,经导丝引入扩张导管,退出导 丝; 经扩张导管引入超滑导丝,退出扩张导管,经导丝插入单弯 导管或Cobra导管,导管与导丝相互配合使导丝通过胆管狭 窄段,随后导管跟进通过狭窄段,退出导丝; 经导管引入超长导丝,退出导管,经导丝插入引流管或放置 支架。
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及胆道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分析

2 结 果
经 皮肝 穿胆 道 引 流术及胆 道 支架 植入 术成 功 的
基 金项 目: 赣州市科 技局立项课题
---— —
2 7 —— 2 — —
赣 南 医 学 院胆 道 梗 阻 症 状缓 解 , 清 胆 红 素 降低 。8例 血 恶性胆 道 梗 阻患者 中 , 患者 中有 3例 患者植 入 2 6例
认 支 架 引流通 畅 , 除引 流管 , 除时 可通过 导 管在 拔 拔
1 资料和方法
1 1 一般资料 . 对8 例恶性胆道梗阻 的患者进行
肝实质内用明胶海绵条封堵引流管 留下的窦道 , 以 防止渗 漏 ; 如果 单 纯肝 总管 或肝 总 管梗 阻 , 置一 枚 放 支 架 即可 , 架下端 尽 量不 超过 壶腹 部 , 支 以免 胆道 内
并 经 造影 证实 , 出针 芯 , 留外套 管 , 人 导丝 , 退 保 送 在
癌、 壶腹部癌、 胆囊癌及其他转移癌对肝胆 管压迫所 致, 此类 患者应 首选 手术 治疗 。但 由于肿 瘤部 位 、 分 期 及 患者 的 自身情 况 , 在 黄 疸 基 础 上 合 并严 重 的 多 胆管炎 , 病情凶险, 全身情况差 , 手术切除率很低 , 甚 至 姑息 胆道 减 压手 术 也 不 能 接 受 。针 对 上 述 情 况 , 经 皮肝 穿胆 道 引流术 及胆道 支 架植 入术 是 目前 治疗
陈友佳 , 谢士彪 , 宋于 生 , 邹 嵩 , 田云 飞
( 赣州市人 民医院 , 江西 赣州 3 10 ) 4 00
摘
要: 目的 : 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 经皮肝穿胆道引 流术及 胆道 支架植 入术后 的治 疗效果 。方法 : 回顾 性分 析 8
例患者行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及胆 道支架植入术 的治疗效果 。结果 : 8例患者均 成功实施皮肝穿胆道 引流术 或胆 道支架植入术 , 中实施外 引流术 1 , 架植 入术 7例 , 其 例 支 术后 黄 疸均 得到 不 同程度改 善 , 发胆 汁性腹 膜炎 1 并 例。结论 : 经皮肝穿胆道 引流术 及胆道支架植入术 疗效 可靠 , 创伤 小 , 缓解 症状快 , 明显提高 患者生 活质 量 , 可 延
经皮肝穿刺胆管内、外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疗效比较

经皮肝穿刺胆管内、外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疗效比较李修奎;余永强;张得志【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07(47)9【摘要】4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MOJ)患者,均予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按胆汁引流途径分为外引流组13例和内引流组32例.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7 d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T细胞亚群分布,术后14 d再次检测ALT.结果 45例患者术后7 d血清ALT较术前明显下降,术后14 d内引流组明显低于外引流组.术后7 d内引流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外周血CD4、CD56+16细胞百分率及CD4/CD8值明显低于术前,但外引流组上述指标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认为PTCD是治疗MOJ的有效方法,内引流术的疗效优于外引流术.【总页数】2页(P63-64)【作者】李修奎;余永强;张得志【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合肥,23003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合肥,23003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合肥,23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7.4【相关文献】1.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及胆管内支架植入术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应用 [J], 黄祥忠;高峰;沈炜;任冬青;韩进2.胆肠T管内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26例 [J], 苏宝臣;陈佛来3.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胆道支架植入术与实时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效果比较 [J], 孟凡娜4.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比较 [J], 黄运涛;罗云藩;邓予5.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分析 [J], 李海文;杨河;李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术护理

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术护理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的方法。
该术语描述了通过内镜在胆管内放置金属或塑料支架,以恢复胆汁的正常流动。
这个过程通常是在手术室或内镜室进行的,需要配备适当的设备和医疗人员。
术前的准备、术中的操作以及术后的护理都是非常关键的。
术前准备:1. 医护人员要详细了解病人的病史和胃肠道情况,以便确定术中给予的镇静和麻醉剂。
2. 病人需要在术前禁食,禁止饮水,通常需要禁食8小时。
3. 医护人员需要清理病人的皮肤,并在静脉穿刺部位做好消毒,以防止感染。
4. 需要准备好内镜和支架的器械以及所需的参考资料。
术中操作:1. 病人在手术室或内镜室进行,通常在躺卧位或半卧位。
2. 医护人员首先给予局部麻醉或静脉镇静,使病人保持安静和舒适。
3. 医护人员通过病人的鼻孔或口腔插入内镜,引导内镜进入胃部和十二指肠,再进入胆管。
4. 医生使用特殊的工具在胆管中插入支架,通常是金属或塑料材料制成的。
支架将胆管撑开,恢复正常的胆汁流动。
5. 医生通过内镜观察支架的位置和效果,确保支架正确放置。
6. 术中可能会需要取一些胆汁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查。
术后护理:1. 病人在手术后需要观察一段时间,以确保没有并发症发生。
通常约1至2小时。
2. 医护人员需要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并观察有无不适症状。
3. 病人需要继续禁食,禁止饮水一段时间以便胆道充分恢复。
4. 医护人员需要监测病人的胆汁排出情况,观察是否恢复正常。
5. 病人需要继续接受药物治疗,例如抗生素或止痛药。
6. 医生需要安排术后随访,在此期间重新评估治疗效果,并根据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的一种常见方法,在术前准备、术中操作和术后护理中都需要严格的操作和观察。
医护人员需要密切配合,确保手术的成功和病人的安全。
PTCD的操作技巧探讨

PTCD的操作技巧探讨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CD)是一种介入治疗技术,用于治疗胆道梗阻和急性炎症。
该术式通过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并置入引流管,将胆汁引流至体外或十二指肠。
临床上通常按引流方式分为外引流、内引流和内外引流三种,是所有胆道梗阻后续介入治疗的基本技术。
外引流是将引流管放置在梗阻部位之外,将胆汁引流至体外引流袋。
适用于肝门部梗阻或化脓性胆管炎等情况,可多支引流。
内引流是将导丝顺利通过梗阻进入十二指肠,采用内引流将胆汁引流至肠道。
适用于胆道梗阻断引起胆管扩张及阻塞性黄疸等情况,是本术的主要适应证。
但恶液质、多脏器功能衰竭、严重凝血功能不良、无适当的穿刺通道、弥漫性胆道狭窄等情况不宜采用本术治疗。
术前准备包括完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补充维生素K、术前禁食禁水、给予适当的抗生素等。
器材方面,千叶针用于经皮肝穿利胆道造影,并可通过微导丝引入导管或在其外套以套管针引导穿刺。
套管一般长度为15~20cm,外径为6F或7F,用于胆管穿刺并引入导丝。
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胆道梗阻和急性炎症的介入技术,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同时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器材选择。
胆道引流管通常采用多侧孔短导管,外径为6-14F,长度为30-40cm。
现在流行使用较软且抗折曲的聚酯材料制作,外引流管头端常为钩形或猪尾形,侧孔一般有12个,多位于弯曲部内侧,以防止与胆管密切接触造成引流不畅。
头端通常有一根尼龙丝由内腔引出至运端,再由锁定装置固定,使头端形态固定,防止导管脱出。
在拔管时应注意先松开锁定装置,使尼龙丝松开方可拔出,以免该线切伤胆道。
内外引流管的侧孔位于导管头端及干部,其中间留有3-5cm的无孔区置于胆管狭窄部位,头端应入十二指肠,所有的侧孔应置于扩张的胆管内。
新型的引流管在透视下有明显的标记点表示其必须进入导管的位置。
导丝可以采用常规导丝或超滑、超硬导丝,与引流管相应直径的扩张器亦常备,但不一定使用。
胆道内支架置入术(详细讲解)

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梗阻性黄疸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胆管癌、胰头癌、壶腹周围癌、胆囊癌、原发性肝癌、肝门淋巴结转移瘤、肝转移瘤和术后吻合口狭窄、胆管壁坏死、结石等。
目前采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外科手术、介入治疗和经内窥镜治疗。
不少病例由于病灶较大侵及周围血管不宜作根治性手术治疗或因病人一般情况较差,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夹杂症、高龄等不适合手术治疗等原因,选择内窥镜下经十二指肠乳头插入鼻胆引流管或内支架等,达到减黄目的,但仍有部分病人病变侵及乳头无法经十二指肠进行操作或病人不能承受操作的体位和经口的不适感而放弃此项操作。
对于较复杂的胆管梗阻的引流有一定的局限性。
且引流导管容易在短期内脱落。
肝门区胆管梗阻和肝内病变所致的胆管梗阻更适合采用经皮经肝穿刺胆汁引流的介入治疗〔一适应症1、不能手术的恶性胆道闭塞。
2、经反复球囊扩张术治疗不能奏效的良性胆道闭塞〔二禁忌症同PTBD〔三使用器具胆道支架以自膨式支架为首选。
胆道内支架的选择[1塑料内涵管〔plasticstent塑料内涵管常用材料有特氟纶〔Teflon、聚乙烯〔Polyethylene、聚氨基甲酸乙酯〔Polyurethane及Percuflex。
塑料内涵管的优点:可以拔除体外引流管,不必每天护理导管,避免置放外引流管引起的其他麻烦,拔出容易,当再次阻塞时可通过内镜对其进行更换,价格较金属内支架便宜很多。
对于外科手术术前减黄、术中胆道损伤及良性狭窄,置放此种内涵管为暂时措施当治疗达到目的可轻易取出。
其不足塑料内涵管需要相对较大的外径,保1/9证有效的引流内径置放时需12F以上的推送鞘,术中患者有明显疼痛不适;支架最大引流内径3-4mm,胆汁很快在管腔内沉积内涵管易移位和被胆泥、细胞碎屑、结石等堵塞。
塑料内涵管并发胆管炎该率高发生率达20%-41%<重新查文献〉:再堵塞率为6%-27%,支架移位率为3%-6%。
由于放置途径管腔过大,穿肝途径损伤大并发症多,所以一般在内镜下置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胆道支架置入
胆道狭窄(胆道支架植入术)
术后处理
止血 抗感染
并发症
胆道出血 逆行胆道感染 再狭窄 支架移位和脱落 胆管十二指肠瘘
胆道造影引流
胆道内支架术
经皮经肝胆道内支架引流术(EMBE)是 在PTCD和可膨性金属内支架 (EMS)置入 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一项新的非血管介 入治疗技术。
EMBE治疗梗阻性黄疸具有以下优点:
1、支架输送器直径小(3mm),支架可膨至 8~10mm,损伤小; 2、EMS具有较好的径向张力,对管壁能起到有 效的支撑作用; 3、支架间隙大,即使跨越胆管分支或胰管也不 会妨碍胆汁或胰液的排出。
若管道显影并向其他管道缓慢流动——胆管 内; 若造影剂排空迅速——血管内(肝动脉、门 静脉或肝静脉); 若造影剂呈小团状弥散缓慢——肝组织内; 若造影剂呈长条状或弧形——肝包膜下
操作方法——具体操作
外引流通常可选用猪尾导管,若导管沿导丝送 入有困难时可以扩张管多次扩张创道后再置入 引流管。退出导丝,见胆汁从引流管流出后, 用缝线将导管固定于皮肤上,引流管外端连接 引流袋
EMS的适应症
1、良性狭窄:主要适合于球囊扩张术后或 外科手术等方法难以实施或实施无效及复发 病例,包括术后胆管狭窄、胆肠吻合口狭窄、 胆管炎和胰腺炎引起胆管狭窄等; 2、恶性狭窄:凡不能进行手术切除的梗阻 性黄疸,只要能进行内引流的病例都适合于 EMBE
EMBE——操作方法
1、在PTCD或PTC的基础上行胆道造影术, 确认狭窄的部位和范围 ,然后送入导丝, 退出内引流管,再送入引导管并将引导管越 过狭窄部到达EMS预定置入部位的远端;
2、沿导丝和引导管引入球囊行胆道扩张术 后,选择合适长度和直径的EMS沿导丝和引 导管将其送至狭窄段,核准位置后缓慢置入 EMS;
EMBE——操作方法
3、EMS置入后,通过引导管注入造影剂 ,确认胆管 开通的情况。若EMS膨开良好,造影剂顺利进入十二 指肠,则可放置内外引流管,以留作日后观察;若 EMS膨胀不充分,可再次球囊扩张;
4、EMS置入后,留置的内外引流管至少要保留2周以 上,以防止和减少由缺血性内膜水肿、粘膜脱落和炎 症所至的急性再阻塞;如果黄疸已明显消退,内外引 流管造影显示各部位胆管及EMS内腔完全通畅,则可 拔出内外引流管,应特 别注意防止EMS弹入或滑入十二指肠内; 1、EMS的规格选择原则为:长度应超 出狭窄端各1~2cm;直径:肝外胆管一 般选10~12mm,肝管为8~10mm,肝内 胆管6~8mm
胆道内、外引流术
单纯的外引流虽能达到减压的目 的,但大量胆汁不能流入十二指 肠而丢失,而外置的引流管也易 造成感染或脱出。 内外引流的效果则优于单纯外引 流
胆道内外引流术——操作方法
与单纯外引流大致相同,关键是导丝能否通过 狭窄段,有困难时,可选用可控导丝,操作过 程中导丝如遇阻力时,千万不能强行通过。而 应捻转导丝,调整导丝远端的位置,缓慢通过。
胆道内外引流术——操作方法
当导丝进入十二指肠后,以扩张 管扩张狭窄段,对肝内创道及胆管狭 窄段进行扩张,然后退出扩张管,沿 导丝置入带侧孔的引流管。并引流管 固定于皮肤上,外连引流袋(瓶)
胆道内外引流术——注意事项
1、穿剌进路对置管的影响 :如刺入左叶肝管, 导丝导管多弯曲而呈锐角,似发夹状,操作困难。 因而尽可能穿入右肝管分支,使导丝导管成钝角 而便于插管;
2、避免直接插入肝外胆管,否则可损伤血管或 发生胆漏;
胆道内外引流术——注意事项
3、避免穿入胆囊,当胆囊显著扩张时,易引 起胆汁性腹膜炎;
4、操作中应不断透视监视,有时导丝导管在 右上肝周间隙内打弯,可引起疼痛而影响插 管;
5、应准备多种规格的导丝,不宜硬性通过, 耐心操作,只要未完全梗阻则有可能通过;
术前准备
禁食4~6小时; 术前镇静药; 术前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术前1~2天使用广谱抗菌素;
术前一周内可予以血浆、人血白蛋白、维生素 K、维生素C等药物保肝和支持治疗
操作方法——器材
操作方法
1.经皮穿刺胆道 穿剌点一般选在右侧腋中线第八肋间, 患者闭气,迅速剌入肝包膜 ,同时透视 下调整针尖方向,使其指向第十一胸椎, 针尾保持水平,直接进针到脊椎旁2cm处 即止。 以5ml注射器抽取少许造影剂连接于针尾, 边退边注射至胆管显即停止退针。
胆道内外引流术——注意事项
6、应选用适宜的引流管,常用5~12F猪尾 导管; 7、引流管固定与否,呼吸时肝脏的活动 很容易使引流管从肝脏脱出,选用猪尾导 管可减少类似情况发生;
8、引流管侧孔的位置:理想的位置是侧 孔正好位于梗阻段的上、下方胆管内能充 分引流
胆道内外引流术——疗效评价
PTCD对梗阻性黄疸,不但减压和缓解炎症而 且有助于肝功能的恢复。一般引流4~6周后, 酮代谢与肝细胞线粒体呼吸功能将大为改善。
经皮内外引流及胆道内支 架植入术
淮北市人民医院
各种良、恶性病变所致的梗阻性黄 疸的介入治疗主要有:
经皮肝胆道内、外引流术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 drainage,PTCD) 胆道内支架植入术(expandable metallic biliary endoprosthesis,EMBE)
PTCD方式
外引流 内外联合引流 内引流
– 内涵管 – 金属内支架
胆道外引流
1、梗阻严重
导管不能通过 狭窄段
2、胆汁全部引 出体外
内外联合引流
导管通过狭窄段 胆汁部分引出体外
部分引入十二指肠
引流袋
外引流和内 外引流都需 要接引流袋
术前准备
1.完善病人临床检查 1)实验检查 2)术前心电图和胸片检查 3)腹部超声和放射检查
操作方法——具体操作
用微导丝沿穿剌针送入胆总管固定导丝并退出穿 剌针,再用PTCD套管针沿微导丝进入胆管; 再沿PTCD套管送入导丝时应尽量使导丝进入胆总 管,肝门部恶性肿瘤所致的狭窄常通过困难,可 采用超滑导丝试行通过,到达阻塞近端时,即可 行胆道外引流。
操作方法——具体操作
针尖所在部位的判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