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胆管代替T管在LCBDE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胆道引流管的类型与应用范围分析

胆道引流管的类型与应用范围分析

胆道引流管的类型与应用范围分析胆道引流管是一种医疗器械,用于治疗胆道疾病,并帮助排除胆汁。

本文将对胆道引流管的类型和应用范围展开深入分析。

胆道引流管的类型:1. T管:T管是一种较常见的胆道引流管型号,其外形呈"T"字形,由两根管道组成,一根用于排入胆管,另一根用于引流胆汁。

T管通常用于较短期的胆道引流,可以通过大气压差引流胆汁。

2. 穿刺胆囊引流管:穿刺胆囊引流管是一种较细长的管道,通过穿刺胆囊进行胆道引流。

这种管道的长期使用会有更高的患病率,但对于需要长时间引流的患者而言,是一种合理选择。

3. 内外引流管:内外引流管由两个管道构成,一根放置在胆管内,用于引流胆汁,另一根位于放置在胆囊外,用于排空胆汁。

内外引流管适用于需要较长时间引流的患者,可以减少胆道感染的风险。

胆道引流管的应用范围:1. 胆道结石:当胆道结石堵塞了胆管,引起胆汁淤积和疼痛时,胆道引流管可用于引流胆汁并缓解症状。

通过胆道引流,结石可以被排出或溶解。

2. 胆管狭窄:胆管狭窄可导致胆汁的流动障碍,引发黄疸和腹痛等问题。

胆道引流管的应用可以通过维持胆汁通畅来减轻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3. 肝硬化:肝硬化患者常常伴随着门脉高压和腹水等并发症。

在一些情况下,胆道引流管可以用于减轻门脉高压,并帮助排除腹水。

4. 胆道感染:胆道感染可能导致严重的炎症和感染,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胆道引流管的使用可以帮助排除胆汁中的细菌和感染源,减少感染的风险。

5. 胆管损伤:在胆管手术或创伤性损伤后,胆道引流管可以用于暂时维持胆汁引流,并为损伤的修复提供充足的时间。

总结:胆道引流管根据类型和应用范围的不同,可以用于治疗胆道结石、胆管狭窄、肝硬化、胆道感染和胆管损伤等相关疾病。

选择合适的胆道引流管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非常重要,医生应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各类引流管的优缺点,为患者定制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同时,患者在使用胆道引流管的过程中,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并进行持续监测,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

LCBDE联合应用液电碎石及MIG的探讨

LCBDE联合应用液电碎石及MIG的探讨

LCBDE联合应用液电碎石及MIG的探讨[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联合应用液电碎石及多器械引导管(multiple instrument guide,mig)的临床价值。

方法总结2004 年1 月—2012年8月对32例胆囊结石及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治疗经验,32例患者均施行lcbde,术中联合应用液电碎石及mig。

结果所有病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病例,未表现出典型局限性腹膜炎体征,随访2~6个月,未发现黄疸、胆道残留结石和胆道狭窄等并发症。

结论 lcbde联合应用液电碎石及mig,使lcbde更为安全、方便、快捷、微创、高效。

lcbde联合应用液电碎石及mig,不仅提高了碎石效率,减小了较大结石取出时于胆总管创口较小的矛盾,而且减小了胆道的损伤,碎石、取石更为方便、快捷、安全、价廉,值得临床广泛推荐使用。

[关键词] 腹腔镜;胆道镜;液电碎石;多器械引导管[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2(c)-0043-021991 年美国philips 率先开展腹腔镜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网篮取石术,国内亦于1992 年相继开展。

随着腔镜和内镜技术的日益成熟,腹腔镜设备的更新,腹腔镜微创治疗胆总管结石进入高速发展时期,逐渐取代传统的开腹胆总管探查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为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联合应用液电碎石及多器械引导管的临床价值,该院自2004 年1 月—2012年8月开展lcbde,术中联合应用液电碎石仪及mig对收治的32 例患者进行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内结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32例患者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15~76岁,平均40.5岁。

所有患者术前均详询病史、体征,并进行上腹部增强ct、b超、ercp 或mrcp等检查确诊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内结石,胆总管内结石直径约0.4~2.5 cm,排除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胆总管直径约0.8~2.6 cm,结石数目1~5枚;单发结石17例,多发结石15例。

LC+LCBDE(一期缝合)与ERCP下治疗胆囊结石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比较

LC+LCBDE(一期缝合)与ERCP下治疗胆囊结石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比较

LC+LCBDE(一期缝合)与ERCP下治疗胆囊结石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比较【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下胆囊切除(LC)+胆总管探查(LCBDE)后一期缝合胆总管术与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oddi括约肌切开(EST)+鼻胆管引流(ENBD)+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0月至2017年4月期间于我院诊治的54例胆囊结石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比LC+LCBDE(一期缝合胆总管)组(26例)与ERCP+EST+ENBD+LC术组(28例)的临床效果。

结果:LC+LCBDE(一期缝合)组住院时间及恢复正常生活时间较少,术后发生高淀粉酶血症较少,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选择合适的病人,LC+LCBDE(一期缝合)是一种较优的治疗胆囊结石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手术方法。

【关键词】LCBDE;一期缝合;LC;ERCP;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并发症一、引言:胆囊结石并继发性胆管结石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胆道疾病,可引起急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等继发疾病。

随着微创观念、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深入人心以及腔镜(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胆道镜)技术的日益成熟,此类疾病的诊治早已进入微创时代。

本文回顾性分析胆囊结石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

旨在对比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

二、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从2014年10月至2017年4月期间于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的54例胆囊结石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

54例患者均由B超、CT、MRCP或ERCP证实诊断。

这些患者于术前、术中发现无肝内胆管结石,而且胆总管扩张(直径>1.0cm),胆道无明显严重炎症,Oddi括约肌功能良好。

所有患者都签署知情文件,符合医学伦理规范。

其中男性24例,女性30例;年龄于20-85岁,中位年龄53岁。

其中28例患者行ERCP+EST+ENBD+LC术组(A组),26例患者行LC+LCBDE(一期缝合胆总管)(B 组)。

鼻胆管引流在胆总管结石手术中的应用

鼻胆管引流在胆总管结石手术中的应用

内镜 下 鼻 胆 管 引 流 术 ( e n d o s c o p i c n a s o b i l i a r y
d r a i n a g e , E N B D ) 最 早 用 于 临 时解 除 胆道 梗 阻 , 后 来
插 管及 造影 , 明确十 二指 肠乳 头 和胆管解 剖 结构 , 确
本组 2 9 例 均顺 利 完 成 E R C P、 E N B D, 其中 1 8 例
行E S T 。急性胆管炎症状 、 体征 、 肝功能改善明显 , 3 例出现轻度胰腺炎表现 , 经对症治疗恢 复。全组 在平均 5 . 3 d 后顺 利 完 成 胆总 管探 查 取 石 及 留置 鼻 胆管一期缝合术。术后未 出现严重并发症 , 1 例腹 腔 引 流管 有 少 许 胆 汁样 引流 物 , 于术 后 3 d自行 停
止 。术 后 7 ~ 9 d 出 院 。术后 1 1 例 获 得 随访 , 随访 时
间6 ~ 2 4 个月 , 平均 l 8 个 月 。未 发现 胆 总 管 明 显狭
疼痛( 伴肩背部放射痛9 例) , 发热 2 3 例( 伴明显寒战 1 I 例) , 恶心 1 6 例, 呕 吐9 例, 皮肤巩膜黄染 2 l 例。 2 3 例呈急性发作 , 其余 6 例呈慢性起病 。胆囊结石
报道 如下 。 1 资 料 与方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 1 临床资料
本组 2 9 例, 男9 例, 女2 O 例; 年龄
内 。使用 无 损 伤缝 线行 胆 总管 一期 缝 合 , 经 鼻胆 管 注入 生 理盐 水 , 明确胆 总 管无 渗漏 。于小 网膜孔 放 置 腹 腔 引流 管一 根 。术 后第 4 - 6 d 行 经 鼻胆 管 胆道 造 影检 查 , 无 异 常则于 次 日拔 除鼻胆 管 。

LCBDE术后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比较

LCBDE术后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比较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primary common bile duct closure and T-tube drainage after 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LCBDE)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oledocholithiasi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58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oledocholithiasis performed LCBDE from Jan. 2017 to Dec. 2018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ccording to the operation procedure after LCBD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primary common bile duct closure group (n=130) and T-tube drainage group (n=28). The preoperative baseline data, operation time, blood loss, postoperative hospitalization time, total hospitalization costs,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cidence and stone recurrence rat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in terms of gender, age, hypertension, diabetes, choledochal diameter, preoperative total bilirubin,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P>0.05). The primary common bile duct closure group was superior to T-tube drainage group on operation time and postoperative hospitalization time (P<0.05). And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n blood loss, total hospitalization costs,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cidence and recurrence rate of stones (P>0.05). Conclusion Elderly (age≥60 years) is not an absolute contraindication for primary common bile duct closure after LCBDE. With correctly understanding the indications and contraindications, primary common bile duct closure after LCBDE is also safe and feasible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oledocholithiasis.

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在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中的作用

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在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中的作用

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是一种较为简单的经内镜胆管外引流的方法,它是将一根细长的塑料引流管通过内镜从十二指肠乳头插入,一端置于胆管中,另一端经鼻腔引出体外,建立胆汁的体外引流途经。

ENBD是简便有效的解除胆道梗阻的方法,通过引流达到减压、减黄、消炎的目的。

适应症:(1)阻塞性黄疸病人的术前减黄引流。

(2)预防内窥镜乳头切开术后胆石嵌顿。

(3)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4)胆外瘘的治疗。

(5)胆石症的冲洗及溶石治疗,需要短期留置外引流导管者。

鼻胆管护理要点1.密切观察患者引流胆汁的性质、颜色、量,详细记录出入量。

胆汁颜色及引流量的变化与病情的关系①胆汁颜色:长期胆道梗阻的病人胆汁为深黄色或酱油色,置管引流通畅2~4天后颜色渐渐变成淡黄色;同时病人腹胀、黄疸逐渐减轻。

化脓性胆管炎,胆汁中可有大量黄白色脓性絮状物及泥沙漂浮,易堵塞导管,在解除梗阻,通畅引流后,腹痛、发热等症状可明显缓解。

②胆汁量:梗阻病人置管后,胆汁引流可达400~1 100 ml/日,2.可定期冲洗鼻胆管或注入药物,但应避免胆管内压力过高,以免诱发或加重感染。

遵医嘱每日予鼻胆管冲洗两次,冲洗前先用注射器抽出胆管内残存的胆汁,再进行冲洗,冲洗后要详细记录冲洗所用的药物名称,冲洗液量及抽出胆汁的性质、是否清亮,抽出液体的量等。

需注意无菌操作。

3.注意胆汁排出量,必要时对胆汁进行常规、细菌学检查或病理学检查。

4.ENBD一般不宜留置过久,以免因大量胆汁流失而影响消化功能。

5. .加强基础护理:留置鼻胆管期间,应做好口腔护理,根据口腔的pH值,选择不同的口腔护理液,以防止口腔感染。

定时用清水擦洗鼻腔,用金霉素药膏涂擦局部, 1天4次,以保持鼻腔的清洁湿润。

三.常见并发症的护理(1)恶心、咽痛:由于鼻胆管对咽部的刺激,可发生恶心和咽痛,应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必要时可用漱口液漱口,保持咽部卫生。

1、引流胆汁,减轻胆道压力。

2、支撑胆管,防止胆管狭窄。

胆总管结石行LCBDE胆管I期缝合与T管引流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胆总管结石行LCBDE胆管I期缝合与T管引流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胆总管结石行LCBDE胆管I期缝合与T管引流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摘要】目的: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2010年1月-2018年12月发表的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后,胆总管行胆管I期缝合(PS组)与T管引流(TD组)的临床疗效。

方法:通过检索PubMed、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搜索胆总管结石术后胆管I期缝合与T管引流疗效对比的文献资料进行meta分析。

结果:本研究统计分析结果显示PS组在术后疗效上优于TD组,但两组在胆漏发生率发生率上无显著差异。

结论:本meta分析结果示PS组与TD组相比具有优势,临床可考虑应用I期缝合。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I期缝合;T管引流;Meta分析【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1-0099-04胆总管结石在我国发病率较高,按结石来源可分为原发性以及继发性,原发性结石多因胆道感染、梗阻等所致,继发性多因胆囊结石降入胆总管中 [1]。

胆总管结石目前治疗上多以手术为主。

手术方式上LCBDE因其微创、患者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受到医患双方的青睐。

术后胆总管上的纵行切口临床处理多以留置T管为主,保留术后非手术取石的通道。

但留置T管的时间较长,给患者术后护理和日常生活带来较多的麻烦,有悖于微创快速康复的理念,延长患者住院时间,术后每日数百毫升胆汁流出,易导致水电解质平衡紊乱[2]。

目前国内外关于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直接I期缝合均有尝试,预后及患者满意度均可,但就I期缝合较T管引流的安全性和疗效并未达成共识[3]。

因此本文就LCBDE术后行I期缝合和T管引流疗效比较收集文献资料进行Meta分析,以为临床工作者提供相应参考。

1.资料与方法1.1 文献检索原始文献检索自PubMed、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搜索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发表的关于胆总管结石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后胆管I期缝合与T管引流疗效对比的文献资料。

2.纳入及排除标准2.1 纳入标准(1)研究类型:所纳入均为回顾性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2)两组患者无明显统计学差异;(3)所有病例均有明确诊断依据;(4)纳入的文献能保证提供出相对完整的原始数据。

术中鼻胆管引流在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中的应用与研究

术中鼻胆管引流在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中的应用与研究

龙源期刊网
术中鼻胆管引流在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中的应用与研究
作者:王少彬常永智马灿泽易石坚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2年第13期
作者单位:518103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近年来有学者探索应用内置鼻胆管
引流后一期缝合胆总管,取得成功经验报道78例术前行内镜鼻胆管引流术,将引流导管预置胆总管内,随后实施腹腔镜或开腹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胆总管术治疗,78例手术均成功,
术后无胆漏、胆道出血、胆管炎及结石残留等并发症,住院时间分别为6.2 d和7.4 d,取得良好效果。

该手术能减轻患者的创伤和痛苦及经济负担,简单易行,特别是在基层医院和没有开展电子十二指肠镜检查的医院,该术式是一种集一期缝合和避免T管并发症的胆管引流两者优势为一体的安全、简便易行的胆总管探查术后引流的新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 ENBD)最早应用于临时解除胆道梗阻, 但人们发现鼻胆管可替代胆总管探查中T管的引流 作用,并可行胆管切口一期缝合。我院从2010年 起以鼻胆管代替T管作引流并在腹腔镜下行胆总管 一期吻合术,与常规术式相比可明显缩短住院时 间,减少T管相关并发症,取得极好的临床应用价 值。
并发症:
①术中出血 ②胆漏 ③胆道狭窄 ④胆道残留结石 ⑤腹腔镜技术本身可能引起的其他并发症
术前准备:
①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 ②全身情况评价:ASA评分 ③常规术前化验及辅助检查 ④术前影像学评价:B超 and MRCP
手术操作步骤:
①分离胆囊三角区,游离胆囊管; ②靠近胆总管处夹闭胆囊管; ③切开胆总管,纤维胆道镜取石; ④缝合胆总管; ⑤切除胆囊,放置腹腔引流管; ⑥放置鼻胆管引流。
鼻胆管代替T管在腹腔镜胆总切开 一期缝合中的应用
慈溪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 胡邓迪
背景:
胆总管探查(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CBDE)后胆道放置T管引流是传统经典的胆道手术 方式;也是临床上胆总管结石最常采用的术式, 但其有明显的缺点。随着腹腔镜及胆道镜技术的 发展,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已成为肝胆外科常见术 式,而基于微创理念的要求,一期缝合胆管、免 置T管成为众多肝胆外科医生所追求的的共同目标; 但是一期缝合后因为胆管残石、胆漏、胆管狭窄 等问题未获得推广。
手术注意问题:
①手术trocar的选择,操作口选择低于LC,合理布局 有利于手术; ②胆总管切开部位的选择,宜选择胆总管第1 段前 壁 ③胆总管切口的长短视结石大小和数量而定,一般为 1~2cm 长
④高质量胆道镜的技术,防止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 ⑤熟练掌握腔内缝合打结技术,防止术后胆管狭窄及 胆漏的发生。 ⑥预防和处理并发症:胆漏 出血 胆管狭窄 胆管残 余结石 感染 内脏损伤
适应症:
①胆总管内结石已取净 ②胆总管内结石少于5-6枚 ③胆总管直径≥0. 8 cm , 胆总管下端无狭窄者; ④胆道镜观察到十二指肠乳头管结石伴肝内胆管结石,胆道镜无法取尽 者; ②胆总管内径<8mm,当胆总管内径小于8mm时, 一期缝合后可能引起胆道狭窄; ③胆总管狭窄需要T管支撑者; ④胆总管远端不通畅。
手术思考
病人安全第一原则:
①开放手术 OR腹腔镜手术 : 及时中转的问题 ②留置T管 VS 一期缝合 : 该放管时就放管
细节决定成败:
①引流管位置和紧度:winslow 孔、右肝外侧缘 ②缝合方法的选择:连续缝合 、 间断、“8”缝合 ③手术结束再次探查腹腔,拔出腔镜时监测腹腔
优点:
①避免了常规放置T管引起的一系列弊端 ②维护了胆道及oddi括约肌的完整性 ③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性,同时充分体现了微创外科 技术的优越性
缺点:
①手术操作技术要求高,刚开展时有一定的难度; 但熟练后可以明显提高手术速度及安全性。 ②手术时间与开腹手术相比,无明显缩短。 ③需要配套纤维胆道镜、及术中十二指肠镜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