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宫活动剪纸
剪纸活动通知

关于举办东丽区首届学生“福羊迎春”剪纸活动的通知各中小学、职校:为贯彻落实《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区少年宫联合有关单位在2015年新春到来之际将举办首届东丽区学生剪纸迎春活动。
活动在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期间举办,以“福羊迎春”为主题,各学校可以围绕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寒假文化活动。
通过剪纸的艺术形式表达我区青少年学生对新春的祈福,引导学生感受民族民间艺术,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激发热爱家乡和建设家乡的情怀。
各学校要广泛宣传,使广大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活动以学校为基础,也欢迎以校外兴趣小组为单位的自由组合形式。
各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制订活动方案,努力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水平。
现将活动方案发给你们,请积极做好宣传组织工作。
东丽区少年宫二〇一四年十一月六日《天东丽区首届学生剪纸迎春活动方案》一、主办单位:东丽区少年宫二、承办单位:东丽区少年宫培训部三、活动主题:福羊迎春四、参加范围1、我区中小学、职校学生以集体或个人方式均可报名;2、可以打破原班级、学校,自由组队参加;3、欢迎教师参加。
五、主题内容提倡以羊为主题创作或临摹的剪纸作品,围绕春节以反映中国年文化为主要内容,鼓励原创。
六、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1.第一阶段(2014年11月-12月),基层开展活动阶段。
(1)组织学校、校外单位、有特长爱好的教师参加少年宫组织的剪纸艺术家专题讲座。
(2)在基学校、学生活动的基础上,各学校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采取集中或分散的形式组织展示活动。
2.第二阶段(2014年12月),区级展示阶段。
在各校开展活动的基础上,12月中旬举办有关剪纸艺术展示活动,对获得一等奖的作品作者将举行现场剪纸展出(具体文件另行通知)。
同时邀请部分优秀剪纸作品展出。
3.第三阶段(2015年1月),总结阶段。
(1)对报送的作品进行评选。
(2)召开民族文化传承研讨会。
(3)作品集中上报市教委评选后展出。
七、有关要求1.作品规格参赛作品尺寸不限。
学校少年宫活动计划

学校少年宫活动计划一、活动时间我校少年宫活动将于每周六下午2点至4点进行,每次活动时长为2小时。
二、活动地点活动将在我校少年宫多功能活动室进行。
三、活动内容1.手工制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
我们将组织学生进行剪纸、陶艺、绘画等手工制作活动。
2.科学实验: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们将开展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验科学的魅力。
3.声乐舞蹈: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我们将组织学生学习声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举办文艺演出,展示学生才艺。
6.心理咨询: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我们将邀请专业心理教师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四、活动组织及人员安排1.活动组织:我校少年宫将负责整体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
2.人员安排:我校少年宫将聘请专业教师担任活动指导教师,同时选拔一批热心教育事业、有责任心的志愿者协助组织活动。
五、活动宣传及报名方式1.活动宣传:我校少年宫将通过校园公告、班级群、公众号等渠道进行活动宣传。
2.报名方式: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报名参加相应活动,报名方式为线上报名,将会在公众号发布。
六、活动评价及反馈1.活动评价:我校少年宫将定期对活动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参与活动的效果,及时调整活动内容。
2.反馈渠道:学生和家长可通过线上问卷、电话、等方式向我校少年宫反馈活动意见和建议。
学校少年宫活动计划一、活动时间我校少年宫活动将于每周六下午2点至4点进行,每次活动时长为2小时。
二、活动地点活动将在我校少年宫多功能活动室进行。
三、活动内容1.手工制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
我们将组织学生进行剪纸、陶艺、绘画等手工制作活动。
2.科学实验: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们将开展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验科学的魅力。
乡村少年宫剪纸计划

乡村少年宫剪纸计划一、项目背景乡村少年宫剪纸计划是为了促进乡村地区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而设立的。
剪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对于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计划旨在通过开展剪纸活动,激发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
二、项目目标1. 提供乡村地区少年儿童接触和学习剪纸艺术的机会,开拓他们的艺术眼界。
2. 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
3. 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孩子们了解和热爱自己的文化遗产。
4. 增强乡村地区少年儿童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项目内容1. 剪纸培训课程:为乡村少年宫的学员提供剪纸培训课程,包括剪纸基础知识、技巧和创作方法等内容。
通过系统的培训,让孩子们掌握剪纸的基本技能,并能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2. 剪纸比赛活动:组织乡村少年宫之间的剪纸比赛,激发孩子们的竞争意识和创作热情。
比赛分为个人赛和团队赛,评选出优秀作品,并给予奖励和表彰。
3. 剪纸展览活动:定期举办剪纸展览,展示孩子们的作品,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剪纸艺术。
同时,邀请专家学者进行点评和指导,提高孩子们的艺术水平。
4. 剪纸交流活动:组织乡村少年宫之间的剪纸交流活动,促进孩子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互相学习和交流,拓宽孩子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
四、项目实施1. 确定合适的场地:选择乡村少年宫作为项目的实施场所,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设施。
2. 招募专业教师:组织招募具有剪纸教学经验和艺术背景的专业教师,负责开展剪纸培训课程和指导学员的创作。
3. 制定教学大纲:根据学员的年龄和能力水平,制定详细的剪纸培训教学大纲,确保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针对性。
4. 采购教学材料:购买剪纸所需的纸张、剪刀、刻刀等教学材料,确保学员有足够的材料进行剪纸创作。
5. 组织比赛和展览:制定比赛和展览的规则和流程,组织评委评选优秀作品,并举办相关的颁奖仪式和庆祝活动。
剪纸兴趣小组活动总结(2篇)

剪纸兴趣小组活动总结“剪纸”是我国民间传统手工艺术,具有一千多年历史了。
这学期,为了配合学校扎扎实实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年宫活动,我主动承担了“剪纸兴趣小组”活动的任务。
通过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了学生对美术学科,尤其是对剪纸的兴趣。
为了今后能更好地开展剪纸兴趣小组工作,以后能做到取长补短,有所提高,特将小组活动情况总结如下:本学期兴趣活动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其对美术的兴趣爱好,特将兴趣小组培训的主题设为剪纸。
由于学生以前很少接触到剪纸技艺,没有经验,动手操作能力不是很强,所以我就从最基础的入门开始教起。
主要学习内容是:折纸的方法、简单图案的画法以及剪法,还有立体剪纸的制作方法。
通过模仿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和欣赏等活动,提高学生在绘画中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培养学生健康良好的审美观,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一学期的工作中,有些许收获、也有些许进步。
当然,我的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由于每次活动的时间有限,速度慢的孩子有时就来不及完成作品,下次活动时对这些孩子再多一些关注。
兴趣小组里大多数学生作品一味的模仿抄袭,缺乏创新意识。
下学期力争打破学生的一贯做法,开动其脑筋,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力求作品更加精益求精。
我期待着通过自身的努力,把工作完成得更完美,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剪纸兴趣小组活动总结(二)这学期,我担任一年级美术剪纸兴趣小组的辅导员,通过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绘画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审美能力,为了今后能更好的开展美术兴趣小组工作,及以后能做到取长补短,有所提高,特将这一学期来的美术剪纸兴趣小组活动情况总结如下:一年级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不是很强。
通过模仿绘画,剪制,训练提高了学生在绘画中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同时通过欣赏和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健康良好的审美观,提高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乡村少年宫剪纸计划

乡村少年宫剪纸计划一、项目背景乡村少年宫剪纸计划是一个旨在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的项目。
剪纸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但在现代社会逐渐被遗忘。
为了振兴和传承剪纸艺术,乡村少年宫剪纸计划将通过为乡村少年提供剪纸教育和培训机会,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艺术素质和创造力。
二、项目目标1. 传承剪纸艺术:通过提供剪纸教育和培训,传授剪纸的基本技巧和知识,让乡村少年了解和熟悉剪纸的历史、技术和风格,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培养艺术素质:通过剪纸活动,培养乡村少年的艺术欣赏能力、审美意识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艺术素质和审美能力。
3. 促进乡村文化发展:通过剪纸活动,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的剪纸作品,提升乡村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三、项目内容1. 剪纸教育课程:为乡村少年提供系统的剪纸教育课程,包括剪纸的基本技巧、工具使用、图案设计和创作等内容。
课程将由专业的剪纸艺术家和教师授课,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剪纸技能和艺术素质。
2. 剪纸工作坊:定期组织剪纸工作坊活动,邀请专业剪纸艺术家和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剪纸创作。
工作坊将提供剪纸材料和工具,并提供创作指导和技术支持,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剪纸的乐趣和创作的过程。
3. 剪纸展览与交流:组织乡村少年剪纸作品展览和交流活动,展示学生的创作成果,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同时,邀请其他学校和地区的学生参观交流,促进乡村少年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艺术合作。
4. 社区推广活动:组织剪纸表演、义卖和推广活动,将剪纸艺术带入社区和乡村,让更多人了解和参预剪纸艺术。
通过与社区居民和乡村文化组织的合作,推动乡村文化的发展和剪纸艺术的传承。
四、项目实施计划1. 筹备阶段:确定项目目标和内容,组建项目团队,制定项目计划和预算,寻觅合作火伴和赞助商。
2. 宣传推广阶段:通过媒体宣传、社交媒体推广和学校宣传等方式,宣传项目的目标和意义,吸引乡村少年参预。
少先队员剪纸活动方案

少先队员剪纸活动方案一、活动目的剪纸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开展少先队员剪纸活动,旨在增强少先队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提升他们的审美素养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活动时间和地点活动时间: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建议选择在周末或节假日期间进行,以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参与人数的充足。
活动地点:根据活动规模选择合适的场所,如学校的多功能教室、活动室等。
三、活动准备1.确定活动负责人和协助人员,并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
2.联系专业剪纸老师或具有剪纸经验的人士,邀请他们来现场指导,或提供剪纸教学视频资料。
3.购买足够的剪纸工具和材料,包括剪刀、彩色纸、剪纸模板等。
4.制作活动宣传海报,发布在学校和社区的宣传栏、班级微信群等渠道,吸引更多的少先队员参与。
四、活动步骤1.活动前:–将活动目的和时间地点告知所有参与的少先队员,并让他们准备好参与活动所需的材料(纸、剪刀等)。
–活动负责人组织协助人员进行场地布置,确保活动所需的桌椅、剪纸工具等准备完善。
2.活动开始:–由活动负责人介绍剪纸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激发少先队员对剪纸活动的兴趣。
–请专业剪纸老师或有经验的人士现场教授剪纸技巧,引导少先队员理解剪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分发剪纸模板给少先队员,让他们根据模板剪纸,并鼓励他们展示和交流自己的作品。
–活动负责人和协助人员巡回指导,帮助少先队员解决遇到的问题,引导他们在剪纸过程中融入创造性思维。
3.活动总结:–活动结束前,邀请参与的少先队员展示自己的剪纸作品,并由专业剪纸老师或活动负责人进行点评和指导,鼓励他们在剪纸道路上继续探索和发展。
–为参与的少先队员颁发剪纸活动证书,并组织拍照留念。
–活动负责人对整个活动进行总结,记录活动开展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并为下次活动做好经验总结和改进。
五、活动效果评估方法1.通过观察少先队员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度、表现和交流情况,初步评估活动效果。
乡村少年宫剪纸计划

乡村少年宫剪纸计划一、背景介绍乡村少年宫剪纸计划是为了促进乡村地区少年儿童的艺术教育和文化传承而设立的。
乡村地区的少年儿童由于缺乏艺术资源和教育机会,往往无法接触到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剪纸作为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因此被选为本计划的主题。
二、目标1. 提供乡村地区少年儿童接触和学习剪纸的机会,培养他们的艺术兴趣和创造力。
2. 传承和宏扬中国传统剪纸文化,让乡村少年儿童了解和热爱自己的文化传统。
3. 培养乡村地区的剪纸艺术人材,为乡村地区的文化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三、活动内容1. 剪纸教学:组织专业的剪纸艺术家,定期到乡村少年宫开展剪纸教学活动,教授剪纸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
2. 剪纸比赛:举办乡村少年宫剪纸比赛,鼓励少年儿童积极参预,展示他们的剪纸作品,并评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览和奖励。
3. 剪纸展览:定期在乡村少年宫举办剪纸展览,展示乡村少年儿童的剪纸作品,增加他们的艺术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创作潜力。
4. 剪纸培训:组织乡村少年儿童参加剪纸培训班,提高他们的剪纸技巧和创作水平,培养剪纸艺术人材。
5. 剪纸交流:组织乡村少年儿童与城市的剪纸爱好者进行交流活动,促进彼此的学习和交流,扩大剪纸艺术的影响力。
四、实施计划1. 确定活动时间和地点:根据乡村少年宫的日程安排,确定剪纸教学、比赛、展览和培训的具体时间和地点。
2. 邀请专业人士:联系剪纸艺术家,邀请他们到乡村少年宫进行剪纸教学和培训,并参预剪纸比赛和展览的评选工作。
3. 宣传推广:通过乡村少年宫的官方网站、社交媒体和传统媒体等渠道,宣传乡村少年宫剪纸计划的活动内容和参预方式,吸引更多的少年儿童参预其中。
4. 组织协调:乡村少年宫剪纸计划由乡村少年宫的工作人员负责组织和协调,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5. 资金筹措:通过向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捐赠等方式,筹措乡村少年宫剪纸计划所需的经费,保证活动的正常运行。
五、预期效果1. 提高乡村少年儿童的艺术修养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乡村少年宫剪纸计划

乡村少年宫剪纸计划一、项目背景乡村少年宫剪纸计划是为了促进农村地区少年儿童的综合素质发展而设立的。
剪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一种,具有丰富的民俗内涵和艺术价值,能够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耐心和专注力,同时也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项目目标1. 培养孩子们对剪纸艺术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2.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孩子们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
3. 增强孩子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交能力,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三、项目内容1. 剪纸艺术培训课程:为乡村少年宫的孩子们开设剪纸艺术培训课程,通过系统的教学,让他们学会剪纸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创作活动:组织孩子们进行剪纸创作活动,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设计和制作自己的剪纸作品。
3. 剪纸展览:定期举办剪纸展览,展示孩子们的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剪纸艺术。
4. 社区服务:组织孩子们利用剪纸艺术开展社区服务活动,例如制作剪纸窗花为老人家装饰窗户,为社区居民带来欢乐和美好。
四、项目实施步骤1. 筹备阶段:a. 成立项目组:确定项目负责人和成员,明确各自职责。
b. 制定项目计划:制定项目实施的时间表和具体的工作安排。
c. 筹集资金和物资:通过募捐、赞助等方式筹集项目所需的资金和物资。
d. 寻找合适的培训师资:与剪纸艺术专家或教师合作,确保培训质量。
2. 实施阶段:a. 开设剪纸艺术培训课程:根据孩子们的年龄和兴趣,制定相应的培训课程,安排培训时间和地点。
b. 组织创作活动:为孩子们提供剪纸材料和工具,指导他们进行创作活动,并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作品。
c. 定期举办剪纸展览:选择适当的场地,组织展览活动,邀请社区居民和其他感兴趣的人参观。
d. 组织社区服务活动:与社区合作,确定具体的社区服务项目,并组织孩子们参与其中。
3. 结束阶段:a. 总结和评估: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估,分析项目的成果和不足之处。
b. 宣传和推广:通过宣传活动,向更多的人宣传和推广乡村少年宫剪纸计划的成果和影响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剪纸目录剪纸的定义剪纸的简介剪纸的历史剪纸的刻法剪纸的创作潮阳剪纸剪纸的流派剪纸的装裱剪纸的史籍记载传统剪纸工具与流程剪纸的代表人物剪纸的定义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和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
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
是中国民间艺人的拿手绝活。
剪纸的简介剪纸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
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样式千姿百态,形象普遍生动而受欢迎;更因它最适合农村妇女闲暇制作,既可作实用物,又可美化生活。
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
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并蕴含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其造型特点尤其值得研究。
民间剪纸作为中国本源哲学的体现,在表现形式上有着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征,同时民间剪纸用自己特定的表现语言,传达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本质。
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河北省蔚县的王老赏大弟子周兆明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2007年6月8日,上海市李守白剪纸大师工作室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剪纸,又叫刻纸,窗花或剪画。
区别在创作时,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虽然工具有别,但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基本相同,人们统称为剪纸。
剪纸从色彩上分,有单色剪纸和套色剪纸。
用一种颜色的剪纸刻出来的作品就叫单色剪纸,它如同版画中的单色木刻一样,是最常用的一种形式,这类作品显得十分朴素大方。
而套色剪纸则是用不同颜色的剪纸刻出来的作品,这种形式并不常用,但是看起来生动形象。
剪纸的历史我国的民间剪纸手工艺术有它自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我国纸的发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汉时代(公元前6世纪),在此之前是不可能有剪纸艺术的出现的,但当时人们运用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却早在未出现纸时就已流行,即以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绢帛,甚至在树叶上剪刻纹样。
《史记》中的剪桐封弟记述了西周初期成王用梧桐叶剪成“圭”赐其弟,封姬虞到唐为侯。
战国时期就有用皮革镂花,(湖北江凌望山一号楚墓出土文物之一),银箔镂空刻花(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遗址出土文物之一),都与剪纸同出一撤,他们的出现都为民间剪纸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我国最早的剪纸作品发现,是在1967年我国考古学家在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昌遗址附近的阿斯塔那古北朝幕群中,发现的两张团花剪纸,他们采用的是麻料纸,都是折叠型祭祀剪纸,他们的发现为我国的剪纸形成提供了实物佐证。
关于剪纸手工艺术的历史,即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应该从纸的出现开始。
汉代纸的发明促使了剪纸的出现、发展与普及。
纸张是一种很容易霉烂的材料,在我国东南部地区气候湿润,再加上当地每年五、六月的梅雨天,时间一长纸张制品就霉烂,而民间剪纸又是一种大众化的东西,人们不会象珍宝一样保存起来,搞坏了自己还可以再剪。
而在我国西北地区天干少雨,气候干燥,纸张也不易霉烂,这也可能是新疆吐鲁番地区发现北朝剪纸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唐代剪纸——纸花唐代剪纸已处于大发展时期,杜甫诗中有“暖水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句子,以剪纸招魂的风俗当时就已流传民间。
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唐代剪纸均可看出当时剪纸手工艺术水平已极高,画面构图完整,表达一种天上人间的理想境界。
唐代流行颉,其镂花木版纹样具有剪纸特色,如现藏日本正仓院的“对羊”,其羊的纹样就是典型的剪纸手工艺术表现手法。
唐代民间还出现了利用剪纸形式制作的漏版印花板,人们用厚纸雕刻成花版,将染料漏印到布匹上,形成美丽的图案。
宋代造纸业成熟,纸品名目繁多,为剪纸的普及提供了条件。
如成为民间礼品的“礼花”,贴于窗上的“窗花”,或用于灯彩、茶盏的装饰。
宋代民间剪纸的运用范围逐渐扩大,江西吉州窑将剪纸作为陶瓷的花样,通过上釉、烧制使陶瓷更加精美;民间还采用剪纸的形式,用驴、牛、马、羊等动物的皮、雕刻成皮影戏的人物造型;蓝印花布工艺制作的镂花制版是用油纸板雕镂成纹,刮浆印花的花版纹样就是采用剪纸的技法,有阴、阳刻之分,长线要割断,以点分虚实。
明、清时期剪纸手工艺术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时期。
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的运用范围更为广泛,举凡民间灯彩上的花饰,扇面上的纹饰,以及刺绣的花样等等,无一不是利用剪纸作为装饰成再加工的。
而更多的是我国民间常常将剪纸作为装饰家居的饰物,美化居家环境,如门栈、窗花、柜花、喜花,棚顶花等都是用来装饰门窗、房间的剪纸。
除南宋以后出现的纸扎花样工匠外,中国民间剪纸手工艺的最基本的队伍,还是那些农村妇女。
女红是我国传统女性完美的一个重要标志,作为女红的必修技巧——剪纸,也就成了女孩子从小就要学习的手工艺。
她们从前辈或姐妹那里要来学习剪纸的花样,通过临剪、重剪、画剪、描绘自己熟悉而热爱的自然景物,鱼虫鸟兽、花草树木、亭桥风景,以至最后达到随心所欲的境界,信手剪出新的花样来。
中国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犹如一株常春藤,古老而长青,它特有的普及性、实用性、审美性成为了符合民众心理需要的象征意义。
剪纸的刻法阳刻法、阴刻法和阴阳刻法。
阳刻:主要以线为主,把造型的线留住,其他部分剪去,并且线线相连,还要把形留住,开以外的剪去称为正形。
阴刻:主要以块为主,把图形的线剪去,线线相断,并且把形剪空,称为负形。
阴阳刻:阳刻与阴刻的结合。
剪纸的表现方法剪纸的表现方法很多,重点归纳为单色和彩色两种单色剪纸:1.阳刻剪纸,通常是采用红纸黑纸或其它颜色的材料剪刻出来的单色剪纸作品。
阳刻剪纸的特征是保留原稿的轮廓线,剪去轮廓线以外的空白部分。
它的每一条线都是互相连接的,牵一发将动全身。
2.阴刻剪纸,阴刻剪纸的特点与阳刻剪纸恰恰相反,就是刻去原稿的轮廓线,保留轮廓线以外的部分。
所以阴刻剪纸的特征是它的线条不一定是互连的,而作品的整体是块状的.复色剪纸:又称为彩色剪纸。
是以数张彩纸分剪后剪拼贴成图;或以白纸依稿剪成,再染填上各种颜色;或先剪成主版,衬以白纸后再染填上各种颜色。
细分可为:(1)衬色类,先用单色剪纸的方法剪做成图,再以彩纸为衬(2)套色类,以单色剪纸的方法剪成主版和次版的形象,再另剪色纸贴裱在主版需要的部位(3)拼色类,即分别用色纸剪成各部分形象,再依图样贴裱在衬纸上;或见各色纸重叠在一起钉牢,再依稿剪成,吻拼于衬纸上。
(4)染色类,即用易于浸渍的白纸或浅色纸剪成各种形象,再逐次染成所需的颜色;或先将纸染色,再剪成形象。
剪纸的创作一.构图方法剪纸的基本材料是平面纸张,基本单元是线条和块面,基本语言符号是装饰化的点、线、面,加上由于受到材料的限制,剪纸不善于表现多层次复杂的画面内容和光影效果及物象的体积、深度和起伏,因此只有扬长避短,在构图上采用平视构图,即将物体和景象由三维空间立体形象变为二维空间平面形象,通过对表现素材进行大胆取舍,删繁就简,用简练的线条进行概括,使画面重点突出、黑白关系虚实相衬,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用平面的眼光表现世界的物象,决定了剪纸表现的平面化特征,即任何形象的塑造都共存于一个特定形制的可视平面内。
民间剪纸用展开式的思维方式,极度的随心所欲。
在创作者的剪刀下,剪纸成了没有体积、没有空间、不讲透视、不顾比例,凭着经验和灵性任意取舍的自然挥洒,大胆的创造。
为表现自己的想法,创作者可以打破自然的客观法则和空间的限制,将不同时空和不同空间的物体放在同一个平面上。
这种借助静态的平面化能表现三维、四维甚至多维的空间,并通过动态的思维,连续的描绘自己心中的世界。
民间剪纸就是利用纸的局限大做文章,在局限里自由驰骋,变不可能为可能,把三维世界简化成二维空间。
无限远的空间,无限复杂的形体都被放置在一个平面上,扁平的轮廓成了剪纸的造型基础。
因此,民间剪纸的独特表现力就是在彻底的二维空间观念基础上实现的。
剪纸创造者发挥了其至真至纯的艺术天性,打破客观世界的束缚,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表现其心中的艺术客体。
民间剪纸的这种构图思维不受生活惯例、题材内容的局限,将若干形象创造性的组织起来,使之产生连贯、对比、衬托的作用。
这种平面化取物的表现手法,增强了剪纸的主观性、时空性、立体性、全面性,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追求造型的完整。
求全的心理是所有这些的根本,在民间剪纸中,被剪的物体前景、后景在一个平面上出现,物象之间互不遮挡,互不重叠,既看到眼前的物象,又能完整地看到后面的物象,从而呈现出较强的装饰风格。
出于质朴的求全的思想感情和审美定式,创作者更是打破实现的障碍,运用表里统一的手法,全面地表现物象。
对于剪纸而言,现实的物象背面、顶面、底面或内部虽然是看不见的,但是它是存在内心感悟的,看不见的是合理的,但不剪出来却是不合理的。
另外,民间剪纸的构架和表现不是某一固定视点静态视觉形象的模拟或再现,而是把感性和理性充分综合的动态辩证。
中国民间美术在透视上不追求纵深感,而有着“看得多、看得全”的审美辨识。
民间剪纸同样体现出这种审美观念,在二维的空间内体现事物的全貌。
采用散点透视的剪纸作品民间剪纸的构图形式完全摒弃了“焦点”透视的绘画概念,不但打破了时间、空间、比例关系的限制,而且彻底离开了自然景物的特定位置,用形象的主次、对称、均衡的形式法则统一画面。
同时,民间剪纸也具有一种散点式的构图方法,即将不同素材各自独立,互不交叉,甚至每个物体都有自己的透视点,而作者又能将这些不同素材合理的安排在同一个平面中。
这在现实中这是不合理的,但在剪纸中也自然的合理起来。
民间剪纸不受自然物象固有形的束缚,不以外表的模拟为满足,把所有的物象在平面上表现。
同时为追求造型的完整性、全面性,又将不同空间、时间中的不同景物进行描绘,充分体现了创造者的绝妙匠心以及求全的审美愿望。
二.造型手段民间剪纸来源于生活,剪纸的创作者把他们对生活、对自然的认识、感悟以剪纸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是他们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因此,这种艺术表达重在表现神似,而不是表现形似。
同时,受剪纸工艺的限制不宜采取完全写实的手法,只能采用突出表现对象轮廓特征的手法,运用变形、夸张,以突出表现对象的特征。
因此夸张和变形成为剪纸中最常用的表达语言之一。
夸张变形是人类创造性劳动的成果和智慧的结晶,无论是仰韶文化的彩陶纹饰,殷商青铜器的图形纹样,还是秦汉的石刻艺术,都是以艺术夸张之美来显示其永恒的艺术魅力。
剪纸作为原始艺术的直接承载体,在夸张变形方面有着突出的表现。
民间剪纸的表现内容多来源于现实生活,并且大多反映劳动人民身边的生活、事物,但它并非只是对其作品所要表现的物象进行简单、直观的模拟,而是超越现实客观表现,通过夸张和变形改变对象的性质、形式等来改变自然原形的惯常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