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浙教版科学同步练习第三章第12课时3-4动物的行为(二)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练习:3.4 动物的行为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练习:31.〝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诗句中区分描画了昆虫的(A)A. 寻食行为、繁衍行为B. 攻击行为、寻食行为C. 进攻行为、繁衍行为D. 寻食行为、进攻行为2.在鸟类繁衍的时节里,亲鸟捉到小虫后自己并不立刻吃惊掉,而是将虫带回巢抚育雏鸟。
这一行为属于(B)A. 范围行为B. 繁衍行为C. 进攻行为D. 节律行为3.从行为取得的途径来看,以下植物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的是(A)A. 马随着音乐的节拍踏起优美的舞步B. 乌贼遇到敌害时能迅速喷出少量墨汁C. 失掉蛋的企鹅把鹅卵石当企鹅蛋孵化D. 刚出生的小羊碰到母羊乳头就吮吸乳汁4.以下选项中,属于人的后天分行为的是(A)A. 青梅入口,分泌唾液B. 看见青梅,分泌唾液C. 听到青梅,分泌唾液D. 看见青梅图,分泌唾液5.以下选项中,属于人类特有行为的是(D)A. 强光抚慰,立刻闭目B. 听到铃声,走进屋内C. 食物入口,分泌唾液D. 闻风丧胆6.某植物园里的狗用自己的乳汁喂养虎崽,狗的行为是(A)①后天分行为②后天学习行为③由遗传要素决议的④由环境要素决议的A. ①③B. ②④C. ①④D. ②③7.研讨人员想探求新孵化的鸟类是怎样取得对它们母亲的情感的。
他们选择了六只刚孵化的小鸭。
小鸭①②③刚孵化出来就被从它们的出生地移走了,使得它们没有见到它们的母亲,小鸭④⑤⑥还和它们的母亲在一同。
研讨人员向小鸭①②③展现一个气球,同时放母鸭的录音,经过假定干天后,研讨人员发现小鸭①②③模拟它们的母亲的叫声并时辰跟随在气球左右。
请回答:(1)小鸭①②③的行为开展进程是(D)A. 后天分的B. 非条件性的C. 天分D. 后天分的(2)小鸭④⑤⑥在实验中被称为(B)A. 实验模型B. 对照组C. 实验组D. 一个变量(3)假设不是把小鸭①②③暴露在气球周围并放母鸭叫的录音,而是将它们暴露在一只猫的周围并放母鸭叫的录音,那么(D)A. 它们能够威吓其他鸭子B. 它们会失掉繁衍才干C. 它们会收回相似猫的声响D. 它们会以为猫是它们的母亲8.迷信家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把章鱼(软体植物)放到大鱼缸里,中间放一块玻璃板,将鱼缸隔成两局部,其高度低于玻璃缸的高度,使章鱼能从玻璃缸的一侧越过玻璃板游向另一侧。
第3章第4节 动物的行为—季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全书习题课件

C.有利于生存与繁殖 B.动物越高等,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也越强
如果人走迷宫,可以在正确路口做标志,以便下次走得更快些。
D.能伴随动物一生
7.下列有关“老马识途”这一动物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由遗传物质所决定,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行为 B.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行为 C.与遗传因素无关,是由环境因素所决定的行为 D.是马的本能
5.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两 类。下列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C ) A.刚出生的小袋鼠就会爬到袋鼠妈妈的育儿袋中吃奶 B.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喂鱼 C.大山雀偷喝牛奶 D.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
6.如图表示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其中阴影部分表示相同点。
结论 2:在迷宫的正确路口做标志, _不__能__提__高__小__白__鼠__走__迷__宫__的__能__力_______。 (2)问题分析:用不同小白鼠分别做实验,实验结果一般来说是不相同的,因为不 同的小白鼠的__学__习__能__力___不同,同时实验过程还受__外__界__环__境___的影响。 (3)反思:这些探究活动对你有什么启发? 【答案】 (3)对于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即使学习条件相同,学习的速度也会有差 异,这是因为学习行为也会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B.鸡和狗都能学会绕道取食,但鸡的尝试次数比狗多
A.不同动下物的列学习哪能力一有差项别 可以写在阴影部分中( C )
C.与遗传因素无关,是由环境因素所决定的行为
C.小狗算算术,学会了1+1=2,就不会忘记
8.“蜻蜓点水”实际上是蜻蜓的产卵过程,对蜻蜓该行为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3.4 动物的行为同步练习 (新版)浙教版

3.4 动物的行为一、填空题1.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它们是通过一系列神经系统的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共同协调完成的.2.动物行为可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3.具有固定模式,不需大脑皮层的参与,与生俱来,这些特征是动物_________的特征.二、选择题4.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A.飞蛾扑火B.老鼠走迷宫C.海豚顶球D.小狗做算术题5.下列现象必须有大脑皮层参与的是( )A.母鸡孵卵B.蜘蛛结网C.蜜蜂采蜜D.小狗做算术题6.人类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 )A.是否能适应环境B.是否能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学习C.是否具有大脑皮层D.是否具有后天学习行为7.四川雅安芦山地震后,人们发现爬上树的大熊猫拒绝下树,这种行为属于 ( ) A.学习行为B.先天性行为C.防御行为D.生殖行为8.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A.蚯蚓走迷宫B.鹦鹉学说话C.大山雀偷喝牛奶D.菜青虫取食白菜叶9.下列全都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 )A.狗辨主客、飞蛾扑火、老马识途B.猫捉老鼠、蜻蜓点水、鹦鹉学舌C.蜜蜂采蜜、蜘蛛结网、大雁南飞D.望梅止渴、谈虎色变、孔雀开屏10.如图表示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其中阴影部分表示相同点,下列哪一项可以写在阴影部分( )A.生来就有B.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C.有利于生存和繁殖D.能伴随动物一生11.人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从行为方面分析,主要是因为人类具有最强的( )A.捕食行为B.学习行为C.防御行为D.繁殖行为12.白居易的诗:“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描绘的是母燕的( )A.贮食行为B.繁殖行为C.攻击行为D.防御行为13.下列各项神经活动中,不是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是( )A.听到开饭铃响就分泌唾液B.突然看见一只苍蝇飞到眼前,就会眨眼睛C.学生听到铃声就进入教室D.骑车人看到红灯就停止前进14.动物具有学习能力,其意义是( )A.便于找到食物B.能够逃避敌害C.便于找到配偶D.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生活环境15.黄鼬在遇到敌害追击时会释放一种“臭气”,利用这种气体将敌害“击退”或“击晕”.该行为属于( )A.先天性、攻击行为B.先天性、防御行为C.后天学习、防御行为D.后天学习、攻击行为16.下列具有社会行为(也称社群行为)的动物是( )A.苍蝇B.虎C.猪D.蜜蜂17.下列哪幅图表示的是动物的先天性行为( )18.蚯蚓走“T”形迷宫的实验中,蚯蚓要经过约200次尝试,遭受多次电击后才能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成年黑猩猩会利用经验来解决问题,当香蕉被挂在高处够不着时,黑猩猩会把几个木箱子叠起来,然后爬到木箱顶上去摘香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有差别B.动物越高等,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也越强C.动物越高等,学习的能力越强D.以上三项说法都对19.下列对动物行为的叙述,最合理的是( )A.先天性行为就是动物在出生时,表现出来的行为B.学习行为是后天获得的,与遗传因素无关,主要受环境因素的影响C.低等动物不具有学习行为D.学习行为的获得使动物能够更好地适应周围的环境,但这种行为不能遗传给后代20.把鸡窝里正在孵化的鸡蛋全部移走,母鸡照样趴在鸡窝里孵卵.由此可见,母鸡的孵卵行为属于( )A.先天性行为B.学习行为C.社会行为D.捕食行为三、综合题21.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刚出生的小袋鼠眼睛还睁不开,掉在母袋鼠的尾巴根部,靠本能爬向母袋鼠的尾尖,再从尾尖爬到母袋鼠腹部的育儿袋中吃奶.小袋鼠的这些行为从获得途径来看属于_____________行为,该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_____________所决定的.(2)幼小的黑猩猩能模仿成年黑猩猩,用一根蘸水的树枝取白蚁作为食物.成年黑猩猩会利用经验来解决问题,当香蕉被挂在高处时,黑猩猩会把几个木箱堆叠起来,然后爬到木箱顶上去摘香蕉.幼小黑猩猩和成年黑猩猩的这些行为从获得途径来看属于_____________行为.低等动物学不会这些行为,可见黑猩猩的该行为必须建立在 _____________因素的基础上.(3)你听说过“狼孩”吗?一个小时候被狼收养的孩子,当她被人从狼群中救出后,总是不喜欢穿衣服,她喜欢像狼一样叫唤,还会咬人.科研人员努力教她学习说话,可她直到死前也没有学会说一句话,她也不喜欢吃熟的食物,但爱吃生肉,最终死于吃生肉引起的疾病,当年只有10岁.从这一故事中你能认识到人类的学习行为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仔细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随着“江北水城”积极建设“生态城市”,其生态环境获得了进一步的改善,每到冬季来临之前,东昌湖又见野鸭归来,常有“喜鹊之乡”的东阿县鹊巢星罗密布,鹊声悦耳动听,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材料二:蚕农发现,雌、雄蛾从茧中钻出来,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爬到一起交配,否则,因寿命短暂会失去传种接代的机会.雌、雄蛾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爬到一起,完全是靠它们之间释放“气味”和闻到“气味”实现的.材料三:随着人类对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加强和对动物行为研究工作的深入,人们发现很多野生动物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一些重要行为丢失,如野马只会在水槽中饮水,为了恢复野马在野生条件下的饮水能力,把原先导水入槽的橡胶管拉向水坑,一步步诱导野马去水坑饮水,从而恢复野马的野外生存能力.(1)材料一中列举了两种生物的不同行为,即野鸭的_____________行为和喜鹊的_____________ 行为,从获得途径看,它们应属于_____________行为,这种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_____________所决定的.(2)材料二中的雌、雄蛾依靠“气味”爬到一起,这种“气味”在生物学上叫做_____________,这一实例表明了动物个体间能够进行_____________.(3)材料三中人们对野马进行了野外饮水训练,野马所形成的水坑饮水行为属于_____________行为,这种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_____________获得的行为.参考答案1.反射活动激素分泌活动2.先天性行为后天学习行为3.先天性行为4.A 5.D 6.B7.C 解析:防御行为是指动物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因此这是防御行为.8.D 解析:蚯蚓走迷宫、鹦鹉学说话、大山雀偷喝牛奶这些是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属于后天学习行为;菜青虫取食白菜叶,是生来就有的,是不学就会的,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9.C 解析:A中狗辨主客、老马识途为学习行为;B中鹦鹉学舌为学习行为,而猫捉老鼠、蜻蜒点水是先天性行为;C中蜜蜂采蜜、蜘蛛结网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为先天性行为,大雁南飞为动物的节律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D中望梅止渴、谈虎色变为学习行为,孔雀开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10.C 解析:先天性行为和后天的学习行为,都对动物的生存和种族的繁衍有利.11.B 解析:人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就越复杂,学习能力也越强.12.B 解析:白居易的诗描写的是燕子的育雏情景,育雏提高了幼鸟的成活率,而育雏属于鸟类繁殖的一个过程,所以题干描述的是母燕的繁殖行为.13.B 14.D15.B 解析:黄鼬释放“臭气”击退敌害是它生来就有的一种行为,是它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控制,属于先天性行为.黄鼬释放“臭气”的目的是击退敌害、保护自己,所以这种行为属于防御行为.16.D 解析:蜜蜂种群内部有明确的分工,分工负责,共同进行生活,属于典型的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17.B 解析:失去雏鸟的红雀喂鱼是鸟类的育雏行为,是一种先天性的繁殖行为.18.D 解析:动物通过后天的学习,大大地提高了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学习是指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经验的积累,发生行为的改变或形成新行为的过程.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后天行为所占的比重就越大。
最新精选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册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节 动物的行为课后练习第二篇

最新精选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册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节动物的行为课后练习第二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动物行为中,不能起到信息交流作用的是( )A、蟑螂的昼伏夜出B、蜜蜂的圆形舞C、母鸡召唤小鸡的叫声D、蝶类释放性外激素【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如图表示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其中阴影部分表示相同点。
下列哪一项可以写在阴影部分( )A、有利于动物的生存与繁殖B、生来就有C、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D、能伴随动物一生【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孔雀开屏”这一行为,从行为的发生及功能上看分别属于( )A、先天性本能行为,繁殖行为B、先天性本能行为,节律行为C、后天性学习行为,防御行为D、后天性学习行为,领域行为【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杜鹃常将自己的卵产到其他小鸟的巢中,该小鸟会辛苦地为杜鹃孵卵并喂食雏鸟,对小鸟的这种行为解释正确的是( )①先天性行为②学习行为③由环境因素决定的④由遗传物质决定的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解析】:第5题【单选题】社会行为有利于动物的生存,下列各项中具有社会行为的是( )A、森林中的一群狒狒B、池塘中的一群青蛙C、花盆下的一群鼠妇D、果盘上的一群苍蝇【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各组动物的行为中,都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 )A、狗看见陌生人狂叫,蜻蜓点水B、鸡绕道取食,幼袋鼠出生后就爬进母袋鼠的育儿袋内C、乌贼遇到敌害时迅速喷出墨汁,羊排尿D、小狼吃奶,海豚顶球【答案】:第7题【单选题】蜘蛛能够结出复杂的蛛网,一只幼蛛从出生之日起就会自行结网,结网技巧与成年蜘蛛相比毫不逊色。
对蜘蛛的这种行为的正确解释是( )①先天性行为②学习行为③由遗传物质决定的④由环境因素决定的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A、两只公羊在打架B、鸡的育雏C、老虎心脏的搏动D、变色龙改变体色【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鸟类的生殖过程常伴随复杂的繁殖行为,下列鸟类行为属于繁殖行为都是( )A、金鸡报晓B、雷鸟换羽C、鹰击长空D、丹顶鹤跳舞【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下列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A、田鼠的取食B、大雁南飞C、猫捉老鼠D、以上三项均是【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下列动物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A、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叶片B、失去雏鸟的红雀一连几个星期给池塘里浮到水面求食的金鱼喂昆虫C、黑猩猩把几个木箱堆叠起来,爬到箱顶取下高处的香蕉D、刚出生的小袋鼠爬到母亲的育儿袋里吃奶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
3.4动物的行为-2023-2024学年八年级科学上册学与练(浙教版)(原卷版)

3.4 动物的行为知识整理知识点1动物的行为1.概念:动物的行为是指人们观察到的动物的活动状态和对环境作出的各种反应。
2.表现:不仅包括动物的各种活动,还包括身体的姿态、鸣叫、散发出来的气味和所有外部可以识别的变化。
3.动物的行为是通过一系列神经系统的活动和激素分泌活动共同协调后完成的。
知识点2动物的先天性行为1.概念:先天性行为是动物就具有的,由体内的所决定的行为,也叫做。
如繁殖行为(如求偶行为、筑巢行为、育雏行为)、摄食行为、攻击行为、洄游行为、节律行为、通讯行为、迁徙行为等。
2.特点(1)与生俱来的,有固定的模式。
(2)不需要后天的训练就可以形成的反射性活动。
(3)是一种低级的反射活动,不需要的参与。
(4)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并由遗传固定下来的,对个体或种族的生存有重要意义的行为。
说明先天性行为是一类动物在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行为表现,可以遗传到下一代个体中再一次表现。
注意是一类动物,而不是指个体。
知识点3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1.概念:在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如人的学习行为、黑猩猩的模仿学习行为等。
2.特点(1)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2)是通过获得的行为方式。
(3)是经过训练学习后才能获得的,是需要参与的个体性行为。
大脑皮层越发达,学习能力就越。
(4)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是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反应方式。
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后天学习行为也越复杂,而且后天学习行为在动物的全部行为中占的比重也越大。
3.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比较人的学习行为更复杂。
动物只对具体的刺激作出反应,而人能对抽象的刺激作出反应,这是动物所不具备的。
比如当我们听别人讲恐怖的故事时,会情不自禁地瞪大眼睛,这是对语言刺激的反应。
典型例题一、单选题1.孔雀开屏和仙鹤起舞,其主要目的是()A.吓走敌害B.寻找食物C.向人们展示它的美丽D.雄性吸引雌性,利于繁殖2.下面描述的生物现象中,不属于社群行为的是()A.成群的蚂蚁结成“圆球”过河B.大雁排成“人”字形队伍向南迁徙C.海葵和寄居蟹生活在一起D.工蜂喂养蜂王3.变色龙能随环境的改变而变换体色,这种行为对它来说()A.属于防御行为B.有利于逃避敌害C.有利于捕食D.前三项都有意义4.白居易的诗:“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描绘的是母燕的() A.贮食行为B.繁殖行为C.攻击行为D.防御行为5.某生物学习小组利用甲、乙、丙三种动物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动物甲、乙、丙完成绕道取食前的尝试次数分别是165次、32次、5次.分析数据可知,三种动物的学习能力从低到高的顺序是()A.甲→乙→丙B.乙→甲→丙C.丙→甲→乙D.甲→丙→乙6.猫头鹰蝶因其翅上的圆斑酷似猫头鹰而得名,这样可以吓唬鸟类,以保护自身免受伤害。
秋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同步练习课件:3.4动物的行为(共14张PPT)

•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01:11:4401:11:4401:11Thursday, September 09, 2021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1.9.921.9.901:11:4401:11:44September 9, 2021
第4节 动物的行为
6.在一个鱼缸里,用灯光和鱼饵重复多次作用于金鱼,一段时间后,
只要灯光一亮,金鱼就会游到鱼饵投放处。
(1)金鱼的这种行为是( C )
A.先天性行为 B.本能 C.后天学习行为 D.自发行为
(2)训练金鱼时,灯光与鱼饵应( B )
A.同时出现
B.先亮灯光,再投鱼饵
C.先投鱼饵,再亮灯光 D.两者出现不需要一定的时间顺序
A.动物的绕道取食是一种学习行为 B.丙的学习能力最强 C.动物的行为与遗传物质无关 D.动物越高等,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
第4节 动物的行为
【解析】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 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动 物可以通过尝试和错误产生学习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 行为就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反之,动物越低等,学习行 为就越简单,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多。丙学会绕道取食所经历的尝 试与错误的次数最少,所以丙最高等;乙学会绕道取食所经历的尝试 与错误的次数最多,所以乙最低等。
•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9月9日星期四上午1时11分44秒01:11:4421.9.9
•
【精品推荐】2020年秋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3.4 动物的行为练习课件 (新版)浙教版

第4节 动物的行为
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知识要点分类练 规律方法综合练
第4节 动物的行为
知识要点分类练
知识点1 先天性行为
1.如图B3-4-1所示,人或动物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D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第4节 动物的行为
【解析】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 决定的行为。如婴儿吮奶、蜜蜂筑巢、蜘蛛结网等, 先天性行为是 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后天学习行为不是与生俱来的,而 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行 为,如海狮表演等。
(2) 教学方程的意义,突出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含有未知数”与“等式”是方程意义的两点最重要的内涵。“含有未知数”也是方程区别于其他等式的关键特征。在第1页的两道例题里,学生陆续写出了等式,也写出了不等式;写出了不含未知数的等式,也写出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些都为教学方程的意义提供了鲜明的感知材料。教材首先告诉学生: 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让他们理解x+50=150、2x=200的共同特点是“含有未知数”,也是“等式”。这时,如果让学生对两道例题里写出的50+50=100、x+50>100和x+50<200不能称为方程的原因作出合理的解释,那么学生对方程是等式的理解会更深刻。教材接着安排讨论“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并通过“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先找出等式,再找出方
第4节 动物的行为
9.巴甫洛夫通过手术从狗的唾液腺导管处引出瘘管到体外,然后做 了以下实验:①给狗喂食,有唾液从瘘管流出;②单以铃声刺激狗, 瘘管处无唾液流出;③每次喂食前先响一次铃,然后再喂食物,如 此重复多次后,若只响铃声,也有唾液从瘘管处流出;④若以后每 次只响铃声不喂食物,则从瘘管处流出的唾液量逐渐减少,最后无 唾液流出。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3、4动物的行为习题课件新版浙教版

究问题:不__同__性__别__的__小__白__鼠__学__习__能__力__是___否__有__差__异__(合__理_。即可)
14.如图表示先天性行为与后天学习行为的相同点和不 同点,其中阴影部分表示相同点,下列哪一项可以写 在阴影部分( C ) A.生来就有 B.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C.有利于生存和繁殖 D.能伴随动物一生
15.下表是切除猫脑的部分结构后。某些机能改变的情 况(“+”表示能完成,“-”表示不能完成),请回答下 列问题:
5.下列动物行为中,不能起到信息交流作用的是( A ) A.蟑螂的昼伏夜出 B.蜜蜂的圆形舞 C.母鸡召唤小鸡的叫声 D.蝶类释放性外激素
6.下列选项中,属于人类特有行为的是( D ) A.强光刺激,立即闭目 B.听到铃声,走进屋内 C.食物入口,分泌唾液 D.听悲惨故事情节,泪流满面
7.学习过动物行为的知识后,小明对妈妈说,我可以命
2.两头雄狮为争夺一头雌狮,进行激烈打斗。这种行为
属于( C )
A.防御行为
B.觅食行为
C.攻击行为
D.繁殖行为
3.下列各项不属于动物的社会行为的是( B ) A.白蚁群体各成员都有明确的分工 B.母鸡带着一群小鸡在觅食 C.蜂群中的蜂王由工蜂喂养 D.蚂蚁会成群结队地将食物搬回蚁巢
【点拨】母鸡带着一群小鸡在觅食,没有明确的分工,也 没有严格的等级,因此不属于社会行为,B不符合题意。
【点拨】(1)小白鼠走迷宫获取食物是动物的后天学习行 为,后天学习行为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 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动物越高等, 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动物越低等,学 习能力就越弱,学会某种行为中“尝试”和“错误”的次数就 越多。小白鼠比蚯蚓高等,这是遗传因素决定的。其“尝 试与错误”次数比蚯蚓要少,学习能力较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时3.4 动物的行为(二)
学习目标
1.了解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形式。
2.了解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3.通过探究性研究,了解精神因素对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影响,学会探究问题的方法。
课堂学习设计
[课前练习]
1.动物的行为方式有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动物的行为大部分是对生存环境的适应。
2.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一种本能,是与生俱来的,是一种低级的反射活动,被遗传所控制,是固定模式的行为。
3.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具有个体性,需经过训练才能获得,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4.人的后天学习行为更为复杂。
[科学探究]
一、人的后天学习行为
1.人不仅能对环境中的声、光、味、触等具体刺激作出反应,还能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学习,这是更高级的神经活动。
2.动物只对具体的刺激作出反应,而人能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的刺激作出反应,这是动物所不具备的。
例如:当我们看介绍美味佳肴的文章时,会流口水,分泌唾液,这是对文字刺激产生的反应。
这种反射活动需要大脑皮层中的各级神经中枢来作出相应的应答。
当我们听别人讲恐怖的故事时,会情不自禁地瞪大眼睛。
这是对语言刺激的反应。
二、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1.非条件反射。
是人和动物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遗传的行为。
非条件反射的神经通路是生下来就存在的,反射弧比较固定。
如:膝跳反射、吸吮反射、角膜反射等。
2.条件反射。
是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比较复杂的反射活动。
条件反射是生物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反射弧不固定,可因条件改变而消退。
条件反射是大脑皮层的重要功能。
三、科学探究
精神因素对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影响。
1.课堂布置。
(1)提出问题:
“人逢喜事精神爽”。
心情愉快时,学习、工作的效率高,差错率低;而情绪低落时,学习、工作效率低,差错率高。
这是因为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是由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的,不同的精神状态,会影响人的各种生理活动,而且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
那么对我们中学生产生重要影响的精神因素有哪些呢?我们如何应对呢?
(2)设计研究方案:
①影响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精神因素有很多,没必要一一凋查,可确定一些重要的常见的精神因素;
②通过讨论,假定某些因素会有重要影响,确定这些因素、调查的对象、调节的方法,设计相应的问卷。
2.课外布置。
(1)查找资料:可在图书馆、互联网上查阅相关资料,也可向心理教师、心理医生了解情况;
(2)收集整理资料;
(3)处理获得的信息,形成结论;
(4)撰写报告;
(5)回校进行交流。
[课内练习]
1.生来就有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它的反射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
2.当你的眼内进入异物受到刺激时,眼睑会迅速闭合,这是属于非条件反射。
3.人的学习行为是一种比动物的学习行为更为复杂的行为,能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学习,并能以语言、文字代替刺激,作出反应。
[课时小结]
1.人的学习行为比动物的学习行为更复杂、更高级,能运对语言、文字进行学习,也能对语言、文字的刺激作出反应。
2.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区别。
课外同步训练
[基础过关J
1.非条件反射是指人和动物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遗传的行为,例如(举一例): 膝跳反射。
2.非条件反射的反射弧是固定的,而条件反射的反射弧是不固定的。
3.条件反射的反射中枢在大脑皮层,是大脑皮层的重要功能。
[深化提高]
4.人的学习行为和动物的学习行为有何不同?
[答] (1)人的学习行为更为复杂;(2)动物只对具体的刺激产生反应,而人能对语言、文字的刺激作出反应,这是动物所不具备的。